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探索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探索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者:马迪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06期《鲁滨逊漂流记》作为英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为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基础,也成为英国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因而对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浅析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一)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世界格局发生巨变,政治、经济都面临着巨大危机,战争也接踵而来,“侵略”和“杀戮”使人类的价值观面临崩溃。
欧洲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引导下,欧洲各国陆续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在此背景下“现实主义文学”诞生。
现实主义(Realism)又被称为写实主义,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的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在《论朴素的诗与伤感的诗》一书中正式提出“现实主义文学”,继而将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进行明确的划分,席勒在书中认为具有“人文性”、“能反映客观生活的”、“朴素的”具有现实主义特征,同时针对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进行区分:自然主义是“庸俗的自然”,所展示的具有表象性,而现实主义为我们深层挖掘具有内在性的“真实的自然”。
继而席勒将“现实主义”构建在悲观主义与人文道德的基础上,在文学作品中展示出“人性的丑恶”与“命运的悲剧性”。
美国文学批评家R.Wellek在其著作《文学研究中现实主义的概念》针对“现实主义”进行诠释:现实主义具有“人道性”、“批判性”、“真实性”、“历史性”和“客观性”,继而“现实主义具有历史性,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发展。
”现实主义文学作为自觉发展而来的流派,因而部分专家认为可以将其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继而又将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细分为:神话现实主义、古典时期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启蒙时期现实主义直至十九世纪现实主义,而《鲁滨逊漂流记》则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杰出作品,也成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二)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最初是以“劳资矛盾”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题材,由于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所处小资产阶级,其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继而为我们展示出底层人民命运的悲惨和资产阶级的罪恶。
合理分析鲁滨逊漂流记里面的现实主义元素
合理分析鲁滨逊漂流记里面的现实主义元素作者:夏娇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3期摘要:现实主义元素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得到了大量的体现,本书的作者“笛福”通过回忆的方式对主人公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生活进行了细致、经典的描述,并充分的融合了英国殖民主义与宗教迫害理念,实现了荒岛文学与现实主义元素二者的完美结合,从而使读者在本书的阅读中可以摄取一种坚韧不拔、迎难而上、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
关键词:《鲁宾逊漂流记》;人物形象;宗教元素;冒险精神;创新精神;乐观精神引言:外国现实主义代表文学作品中《鲁滨逊漂流记》当属典范作品,在本书的描写中,使用的语言幽默风趣、富含韵味。
作者在描写主人公的时候,通过犀利的文笔对其个性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与刻画,使其变得活灵活现,宛如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真人。
正是因为本书故事情节丰富多彩,惟妙惟肖,所以深受读者喜爱。
本书所倡导的创新、拼搏、冒险精神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符合,所以其艺术价值极高。
(一)鲁滨逊漂流记的创作时代背景英国属于群岛国家,岛屿众多,所以英国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发展历史等与岛屿息息相关。
因此,“荒岛”成为了英国文学历史上比较常见的文学主题,并且在文学作品里常以意象性形象出现,久而久之就发展为了“荒岛文学”。
一般只要是涉及了“荒岛”主题的文学作品,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大多都是与世隔绝,独自生存在没有人烟的孤立岛屿中,然后作者会以孤岛为背景,开始续写人和自然之间的斗智斗勇情节。
不过我们却不能将荒岛文学彻底的定性为倾向式潮流,因为在各个时代都有人写出相同特点的文学作品,所以才被归结为荒岛文学。
《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发表于1719年,这一阶段,正是英国政治、经济、思想出现大变革的使其,英国经过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其殖民地扩张至了印度、北美、西印度群岛、亚洲等地区,英国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殖民霸主,在政治上,资产阶级建立了新的社会秩序,在思想上,社会更加强调自由、平等,启蒙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鲁滨孙漂流记》的艺术成就与现实意义
《鲁滨孙漂流记》的艺术成就与现实意义作者:王馨陈芙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4期摘要: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笛福的作品《鲁滨孙漂流记》是回忆录式的冒险小说,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鲁滨孙并以其超凡的艺术成就广为流传。
主人公自信、坚毅、勇敢、智慧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乐观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对当代青年也是一种鼓舞和激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物形象艺术成就现实意义引言《鲁滨孙漂流记》是笛福三部鲁滨孙小说中流行最广的一部。
它是受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赛尔科克的经历的启发而构思的。
1704年,赛尔科克因在海上叛变被船长抛到智利海外荒岛,五年后得救时,几乎成了失去语言能力的野人。
而笛福却让笔下的鲁滨孙积极进取,雄心勃勃,主宰了自然,创造了新生活。
他把对新兴资产阶级的由衷赞颂和自己的海上体验,艺术地倾注于这个人物身上,写出了这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不朽名著,并因之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
《鲁滨孙漂流记》由三个部分构成:头一个部分简要描写主人公离家出走,经营种植园等情景;中间的主体部分描写他离群独处的孤岛生活;第三部分写他回英国途中与狼群的搏斗。
其间主体部分最为精彩。
它通过勾画鲁滨孙在特定环境中的表现,更为集中而又具体地揭示了赞美劳动和同自然斗争的基本主题。
《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在艺术上的主要成就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
一、鲁滨孙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鲁滨孙这个人物是世界文学史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
他充满探索和冒险精神。
为向往海外的新世界,他放弃安逸而平庸的生活,及至获得成功,亦不肯停息。
后半生虽然漂泊于没有人烟的荒岛,但却靠双手在艰苦中赢得了生存的权利。
他坚信人的聪明才智定能战胜任何困难。
这个信念使他终于成为自然的主人、荒岛的征服者。
鲁滨孙的形象,也是殖民主义者的真实写照。
他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
鲁滨孙的性格里充满了自信乐观、不屈不挠的精神,好奇心强、勇于冒险、热情而富有主见使这个人物浑身散发着无穷的人格魅力。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语言特色——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语言特色——以《鲁滨
孙漂流记》为例
胡瑛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7(0)10X
【摘要】纵观英国文学发展史,现实主义文学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不仅发展历史悠久,还给后世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其中的代表作品《鲁滨孙漂流记》为例,剖析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语言特色。
一、现实主义文学
发展历程在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仍是备受瞩目的创作理念,其真正在英国形成并发
展起来大约在18世纪,在19世纪40年代彻底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英国的主流文学。
【总页数】2页(P23-24)
【关键词】《鲁滨孙漂流记》;现实主义文学;鲁滨孙;语言特色
【作者】胡瑛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4
【相关文献】
1.浅析《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的殖民形象 [J], 冯远洋
2.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探索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J], 马迪
3.从《鲁滨孙漂流记》看英国价值观念的转变 [J], 张娅丹
4.开创英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J], 王晓丽
5.孤岛上的生还者——从《鲁滨孙漂流记》看“鲁滨孙模式”英雄的打造 [J], 陈心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英国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理性现实化的探讨
186理论与争鸣Theory and contention中国航班文化与社会Culture and SocietyCHINA FLIGHTS关于英国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理性现实化的探讨齐媛媛|唐山学院摘要:《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巨作,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出海遇难后漂流到无人岛,并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最终战胜了艰苦的环境回到人类社会的故事。
鲁滨逊是一个怀揣航海梦想、不畏家人阻挠、敢于挑战自然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人。
然而,纵观全篇,无论是自己利用枪支和简单的工具创造家园开拓种植园,解救星期五作为自己最忠实的伙伴和仆人,还是向往遨游四海去赚取财富等,都具有理性主义,都是与现实的物质财富和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鲁滨逊;理性;现实化1 创造财富实现人生价值鲁滨逊出身于一个富足的商人家庭,舒适优裕的生活环境本可以让他平凡却满足地度过一生:“很有可能有机会仰仗亲戚的推荐,立足于社会,而且很有希望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勉,挣一份家财,过一辈子安适而快乐的日子”,然而他不安于现状,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内心不可抗拒的力量使他不顾家人、朋友的劝阻,毅然决然地开启了一段冒险征程。
鲁滨逊出海后遭遇了海上大风暴,第一次表现出了恐惧与懊悔,然而他身上有着十八世纪殖民主义盛行之下的冒险精神:对生活的探险和勇敢无畏,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
正是因为他具有坚持不懈的资本家精神,他能够在荒岛上开辟家园,创造奇迹。
这实质上是殖民主义时代下资本家孜孜不倦地创造财富的真实写照。
鲁滨逊曾经感叹:“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在他身上,很好地体现了经济个人主义与新教伦理的结合。
在资本主义行进过程中,西方社会个体普遍形成了一种天职观,他们认为脚踏实地地劳动并创造财富是他们忠贞的使命。
他敢于独自冒险,四处经商,到非洲贩卖黑奴等,尽管面临重重困境,他依然勇往直前,百折不挠,顽强坚毅,热爱劳动,但纵观他的创业经历及其思想活动,其最终目的离不开私人占有财富。
浅谈《鲁滨逊漂流记》带来的社会思考
浅谈《鲁滨逊漂流记》带来的社会思考作者:付露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3期【摘要】《鲁滨逊漂流记》被认为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创始之作。
由于该小说主题的普遍性,以及小说同时兼有现实层面和幻想色彩、表达了丰富的物质意义和社会意义,得以长盛不衰。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孤独感;独立人格一、笛福和《鲁滨逊漂流记》笛福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59岁那年读到一则海员在海外荒岛上生活五年后获救的新闻,笛福对他进行采访后对故事进行丰富的想象加工和情节渲染,迅速创作并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这部小说讲述了鲁滨逊28年2个月零19天的奇迹自救经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内涵。
表面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自救神话,但作品反映了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发展状态和清教深刻的宗教影响,探寻了人们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寻找心灵救赎,人性如何获得解放,在解放的过程中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应当如何维持和探索自己的独立人格和乐观主义。
小说集现实与奇幻、宗教意义和社会意义、精神引导和思想启发于一身,蕴含着丰富的研究价值。
二、《鲁滨逊漂流记》带来的社会思考(一)从《鲁滨逊漂流记》分析当下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孤独感。
2012年6月21日傍晚18时许,西安市中心繁华地段,一名20多岁的女生仅因与一中年男子碰撞而发生口角,就被该男子残忍砍杀。
后据新闻调查报道,监控显示从碰撞到发生惨案,一共只有31秒的时间。
在警方确认嫌疑人并无精神异常情况之后,不少人同笔者一样重视分析嫌疑人的心理问题,而笔者也发现,不少人的分析结论都与一个问题有关,即社会孤独感。
在《鲁滨逊漂流记》的原型故事中,经历了5年荒岛生活的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在被抛弃在荒岛上的时候,他的实际遭遇并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如鲁滨逊一样积极、乐观、顺利;最糟的时候,由于恐惧和孤独的折磨,甚至会抓狂、空虚、焦躁到无法控制。
但在小说中,发生的是完全相反的事。
由《鲁滨逊漂流记》透视18世纪英国荒岛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元素
由《鲁滨逊漂流记》透视18世纪英国荒岛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元素作者:万丽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第08期摘要:荒岛文学的形成与英伦三岛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紧密相关,荒岛文学也是英国这个岛屿国家的传统文学体裁。
《鲁滨逊漂流记》是享有“小说之父”赞誉的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所创作的家喻户晓的作品。
本文从现实主义的视角出发,借助《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作品,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价值观念等因素,透视18世纪英国荒岛文学的现实主义元素对整个时代思想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荒岛文学现实主义价值观思想荒岛文学顾名思义是表现荒岛生活的一种文学形式。
在这种文学作品中,“故事的场景往往发生在荒凉、遥远而未开化的岛上。
这种文学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于,荒岛远离真实和现实生活,而且借助于主观想象,荒岛保持着尚未受损的原始状态。
这种小说风行的心理根源是直接借助于存在大多数人之中的历险意识和猎奇本能。
”英国,这个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其地理环境和人民的生活以及文学、艺术等自始至终与岛屿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国家发展的历史也与岛屿密切相关。
因此,英伦三岛似乎自然地成为了荒岛文学孕育的摇篮。
从16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荒岛文学的开山之作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到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鼻祖的丹尼尔·笛福所创作的《鲁滨逊漂流记》,从19世纪R·M·巴兰坦的《珊瑚岛》到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蝇王》,英国文学史上产生了一部部以荒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在这几部荒岛文学作品中,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被誉为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因为它塑造了英国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真正的‘资产者’”的现实主义形象,为广大读者揭开了探寻18世纪英国社会风貌、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的现实和历史相互交错的画卷。
一、《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透视1.小说取材的“真实性”丹尼尔·笛福的年代,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工业革命阶段。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现实主义元素分析
迫害成功的应用在了《 鲁滨逊漂流记》中, 将现实主义元素与荒岛文学进行了有机的融合, 为读者表达出坚韧不拔、 不断进取以及勇敢开拓的
精 神, 本 文 主要 分析 《 鲁 滨逊 漂流记 中的现 实主 义 元素 。 关键 词:《 鲁滨逊 漂流记 》; 现 实主 义元素 ; 分析
1 《 鲁滨逊漂流记》 的创作背景
相结合 的模式深刻的表现 出了英国的殖民扩展因素。
2 . 5对人 类社会 的再现
鲁滨逊的生存方式与黄岛文学的描述方法是一致的, 小说 中描写了鲁滨逊在恶劣的荒岛环境中通过 自己的创新精 神与奋 斗精神与 自然斗争 的过程 , 这一过 程深刻 的表现 出了J 人类征服 自然 的气 魄, 从启蒙主义 的思想来 分析 , 鲁滨逊 征服 自然 的过 程 也是人类社会 的发展 过程。 开始 的时候 , 鲁滨逊 以打猎来果
《 鲁滨逊 漂流记》 是笛福的代表作 , 这 部小说于1 7 1 9 年发
在笛福 生存的年代中, 英 国的殖 民地得 到了空前的壮大,
《 鲁滨逊漂流记 》 这是写于这样 的社会背景 中, 主人公鲁滨逊
从鲁滨逊的种族 表, 这一阶段 正是英语政治、 经济、 思想变革 的重要阶段, 在经 也是这一阶段英国开展殖 民扩展的真实写照, 与生活 环境来看, 他与黑奴 是有本质不同的, 他 是殖民扩张者 济上 , 英 国经 过了工业革命 , 一跃成 为世界上最 发达 的国家 , 当鲁滨逊 来到荒岛的时候, 这个荒岛还完全没有食物、 其殖 民地扩展 到印度、 北美 、 西印度群岛等地区。 在政治上 , 资 的代表。 更加没有社会文 明, 而鲁滨逊 作为文明的代表者, 为 产 阶级成为当时最大的政治力量 , 新 的社会秩 序拉开。 在思想 生存设施, 他用这些文化与智慧对荒 上, 当时社会 强调用理性来 追求 自由、 平等与 民族, 启蒙运动也 这个荒岛带来了先进 的文化与智慧, 岛开展 改造 , 经 过了一系列 的努力与奋斗, 他成功 的征服了荒 逐渐人们解放 出来。
读书心得——《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读书心得——《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摘要】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被认为是英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是现实主义小说的摇篮。
自1719年首次出版以来,它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注意。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的两个关键元素——“自我”和“他者”——为中心,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其一,鲁滨逊如何构建“自我”?其二,鲁滨逊奴仆星期五在作者笔下如何变成一个沉默的“他者”?【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后殖民主义自我他者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在1719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随后,他被誉为英国文学乃至欧洲文学之父,《鲁滨逊漂流记》更被认为是英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摇篮。
自出版以来,它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同的学者从多种文学批评视角解读它,并且褒贬不一。
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身份认同(identity),自我(self)和他者(other)高度相关,在殖民者构建自我的过程中,对他者的否定扮演着关键角色。
“文明”的殖民者为了成为统治者(或构建自我)将被殖民者描述为原始的,需要控制的文化他者。
建立和维护一个殖民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他者们稳定的殖民霸权。
《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由于船难不幸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的孤岛,并且将欧洲“文明”带到这个小岛上的故事。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的两个关键元素——“自我”和“他者”——为中心,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其一,鲁滨逊如何构建“自我”?其二,鲁滨逊奴仆星期五在作者笔下如何变成一个沉默的“他者”?鲁滨逊在殖民过程中通过两种方法构建自我:第一种方法是通过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将欧洲先进文化带到岛上;另一种方法是以牺牲原住民(他者)为代价,通过妖魔化他们成为同类相食的现象,鲁滨逊肯定了他的优越性。
在鲁滨逊转换星期五的过程中,星期五的生活方式、语言、宗教等都被改变。
然而,他却毫无反抗意识,从而成为一个永远沉默的他者。
从《鲁滨逊漂流记》和《蝇王》看英国荒岛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元素
中。主人公 因种种特殊 的原 因而被迫流 落孤 岛,继而展 开一 系列神秘 离奇或是惊险刺激 的故事情节。其 中,《鲁 滨 逊漂流记》和《蝇王》这 两部作品可谓是 影响最大。在这两部小说 中,那些看似远 离人 间烟火的荒 岛情节背后却都
折 射 出鲜 明 的 时代 风 貌 和 特 征 ,体 现 出深 刻 的现 实 意 义 。 荒 岛 ,非 但 不是 作 家 寻 求 逃 避 社 会 现 实的 处 所 ,相反 地 ,
还俘 虏 了星期 五 ,将 其改 良为 自己的奴隶 ,并 教其 穿 述 。” 】2"就 足 以作 为这 个 角 色及 小 说 真实 性和 现实
上文 明社会 人们应 穿 的衣 服 ,教其 吃烤 肉和 面包 ,且 性 获得成 功的证 明 。
摒弃 吃人 的习惯 。当发现 星期五 “对一些 人 肉仍然 嘴
它们 恰 恰 是 作 家 藉 以抒 发 对 时代 深 沉思 考 的 载 体 。
关键词 :《鲁滨逊 漂流记》;《蝇王》;荒 岛文学;现实主义
中图 分 类 号 :I106.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08—2794(2009)07—0096—05
英 国是一个 岛 国 ,其地 理环 境 、人 民的生活 以及 国家和 历史 的发 展都 与 岛屿 有 着 密不 可分 的联 系。 因此 ,在英 国文学 的历史 上 ,荒 岛也 自然而然成 为一 个 不可或缺 的主题 ,由此 也就 产生 了所 谓荒 岛文学 。 在这些 以荒 岛为题 材的作 品中 ,主人公被 放置在一个 与世隔绝 的荒岛上 ,然后借 荒 岛为背 景 ,展开人 与 自 然的斗争 和较量 的故事 。荒 岛文学 并 非一种 固定 的 倾向式潮流,它是在不同时期历时性出现的,但 因为 取材相 同 ,就具备 了许多共 同的特点而 聚于荒 岛文学 的名下。英伦 三岛独特 的地 理位置 、英 国 的殖 民发展 史 以及英 国人 的冒险精 神都 使得 这种 文学样 式具有 了与众不 同的英 国特色 。从 十六 世纪末 莎 士 比亚 的 《暴 风 雨》到 十七 世 纪 丹 尼 尔 ·笛 福 的《鲁 滨 逊 漂 流 记 》,从十 九世 纪 R·M·巴兰 坦 的《珊瑚 岛》到 当代作 家威廉 ·戈 尔丁的《蝇王》皆属 于荒 岛文 学的范畴 。其 中《鲁滨逊 漂流记 》和《蝇王》可说 是影 响最大 ,因此 , 我们将这两部作品放在一起 共 同加 以解 读 。
基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研究
基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研究作者:金文超来源:《文学教育》2018年第02期内容摘要:《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代表作品,也可以说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对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甚至对整个世界的现实主义文学来说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也被翻译成多个版本成为很多国家中小学教育中的必读书目。
《鲁滨逊漂流记》是作者笛福以真实的故事为灵感,结合自己海上生活的经验,在人物刻画和情节叙述上融入了对社会现状的感受,并在文中体现了航海时代的冒险和开拓精神。
出色的描写和丰富的情节让这部小说有着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因此分析《鲁滨逊漂流记》,对整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探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英国现实主义资产阶级殖民扩张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创作于1719年,当时的英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受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在上流社会享受纸醉金迷的生活时,社会底层群众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这一时期有很多作家都将目光集中在社会现状上,正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鲁滨逊漂流记》等很多现实主义作品应运而生。
因此本文基于《鲁滨逊漂流记》对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1.《鲁滨逊漂流记》人物形象剖析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是鲁滨逊·克鲁索,他在荒岛上的经历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同时又有非常丰富的现实意义。
在这位主人公身上体现出同一时期资产阶级身上出现的很多新特点,代表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全新形象。
鲁滨逊也因此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人们通过鲁滨逊的经历激励着自己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拼搏[1]。
正因如此《鲁滨逊漂流记》才能在世界文坛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主人公鲁滨逊也就成为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在他的身上体现出很多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1.1冒险精神《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体现了勇敢的冒险精神。
《鲁滨逊漂流记》的现实性探讨
《鲁滨逊漂流记》的现实性探讨1. 引言1.1 1. 《鲁滨逊漂流记》的背景介绍小说的作者丹尼尔·笛福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和记者,他善于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描绘生活,通过小说反映社会现实。
《鲁滨逊漂流记》的背景设定在大航海时代,反映了当时欧洲国家对于世界各地的探险精神和殖民扩张。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鲁滨逊的漂流生活不仅是一次冒险经历,更是对人类生存本能和意志力的考验。
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探讨,以及对于现实生活中重要价值观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给人们带来了关于生存、孤独、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启示。
通过对鲁滨逊在孤岛上的生活经历的描写,读者可以思考自己在面对逆境时的应对方式,以及在与自然和他人互动中的态度和行为。
2. 正文2.1 1. 鲁滨逊岛的探险历程鲁滨逊漂流到荒岛后,首先开始了他的探险历程。
他决定探索整个岛屿,寻找水源和食物。
他沿着海岸线徒步行走,穿过茂密的丛林和草地,发现了岛上的地形和植被分布。
他发现岛屿的北部是高山区,中部是茂密的森林,南部是开阔的草地。
在他的探险过程中,鲁滨逊不仅面临了食物短缺和野兽的威胁,还遭遇了恶劣的天气和自然灾害。
他不畏艰险,不断寻找生存的方法。
他登上高山,俯瞰整个岛屿,寻找水源和远方的救援信号。
他利用自己的植物学知识,辨认出哪些植物可食用,哪些植物有毒,从而确保自己的食物安全。
随着探险的进行,鲁滨逊逐渐熟悉了岛上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
他开始建立自己的地图和标识物,方便自己日后的生存和探险。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勇敢的冒险,鲁滨逊逐渐摆脱孤立无援的状态,实现了对岛屿的探险和认知。
他的探险历程不仅展示了他的勇气和智慧,也启示了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应如何坚强和勇敢。
2.2 2. 鲁滨逊在岛上的生存方式鲁滨逊在岛上的生存方式主要包括寻找食物、建造住所以及处理生活垃圾等方面。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我们可以看到鲁滨逊在岛上的生存方式非常实际且具有启发性。
现实主义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艺术特点
现实主义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艺术特点摘要:丹尼尔笛福是英国十八世纪著名小说家,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之父。
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开启了英国历险小说的先河,从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鲜明的殖民主义色彩。
小说讲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开拓经历以及如何驯服和改造土著“星期五”的历程。
本文对《鲁滨逊漂流记》艺术特点进行了详细研究。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笛福;殖民主义十八世纪的英国处于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是当时文学的主流形式。
真实性和现实性是当时现实主义小说的两大特性,在此之前,小说的题材大多曲子宗教典故或者神话传说,但是以笛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开始从现实生活中挖掘题材,对细节的描写更加到位,对日常生活的展现更为真实,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复杂。
笛福在小说的序言中一再强调小说中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并直接提出是忠实记录事实,而不是虚构的情节。
甚至在第三部序言中讲到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还健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小说同时具有了历史性和语言性两大特性。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真实再现了一种全然不同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苦难。
故事描述了一位当时还在人世的探险者不平凡的一生。
小说取材于这个人的真实经历。
这种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创作意识和态度,开创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先河。
伍尔夫曾经评价虚构故事情节的创作方式是可耻的。
虚构就是撒谎,而一旦心理上有了缺口,就会渐渐习惯这种撒谎。
正是这种具有真实性的现实主义小说,在十八世纪的英国开始出现人物姓名真实,细节描写到位,地点清楚,时间清晰的纪实性文学,完全改变了欧洲小说创作的历史。
一、叙事艺术与帝国主义殖民过程十八世纪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特别需要通过对外殖民掠夺来积累更多的财富。
英国以其强大的航海能力很快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在全世界五大洲都有英国的殖民地,当时的英国号称是“日不落帝国”。
在笛福的这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跟随殖民者去航海,开始了他的探险之旅,在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的过程中,大英帝国迅速积累了丰厚的资本。
【doc】开创英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创作..
开创英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创作手法2007年6月第18卷第2期陇东学院(社会科学版)JoumalofLongd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Jun2007V oL18No.2开创英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王晓丽(陇东学院英语系,甘肃庆阳745000)摘要:《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小说的取材,详实,精确的背景描写,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主人公具体,详实的行动描写以及小说的语言特色等.探索《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其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关注《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不仅以其成功的人物塑造闻名于世,而且其全新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关键词:人物塑造;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中图分类号:I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O19—1209(2007)O2一O019--04收稿日期:2006—11—19作者简介:王晓丽(1979一),女,甘肃庆阳人,助教,主要从事英国文学与英语教学法研究.《鲁滨逊漂流记闻名世界经久不衰的世界文学名着,不沦批洋寸j塞部小说给予介,但这似中不影响凑宅r的热衷.水手,士兵,小商贩,小工匠,艺人平民阶层的人们还是争相传阅.《鲁滨逊漂流记行卜/厶就能如此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呢?这仅仅是靠它的主题,即通过描写鲁滨逊28年的跏岛生涯,髟锄豫箭产阶级不畏艰难,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业的精神;而且在它的创作技巧上,突破了旧的古典主义传统,在18世纪启蒙文学主流的影啊下,开创了新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这龊文岩史匕—『J日于代的改革.一,小说中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探索所谓的'实主义",恩格斯曾指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物.'(13这是恩格斯又寸他以前的现实主义理论及其创作深刻,精辟的概括.因此,"现实主义要求作家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在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再现生活的基础上,真实地揭示现实关系及^,物和环境的联系,并尽可能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发展的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那么,笛福E((鲁滨逊漂已》中是如何展现这种现实主义仓!}f1司兰法的呢?蕃丁不廷深索_一下.1,/J取材这音,说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1704年,—1潞兰水手名叫亚历山大?塞匀谛唬,因为和他的船长发生冲突,在航行途中被弃在距智利海岸约五百哩的—个荒岛上,作为对他的惩罚.他在那荒岛上生活了四年多.为了生存,他手脚并用获取食物,历尽与艰难几乎变成了—个茹毛饮血的野人.直到1708年,他才被—个名叫罗杰斯的航海家发=现并带回英国.这则奇闻在社会上轰动一时,也引走殆艮大兴趣,亍就以塞尔柯克的遭遇为素材,经过睁的艺=术加工,仓'We了这部闻名世界作.经过艺7阳二之后的鲁滨逊,已不完全是—个水手,而是个以海外贸易为自己事业的商人.在作为全书重心的荒岛故事中,笛福也是完全用新兴资产阶级的观戋来提炼的.鲁接强蜮岛E生活了28 年之,然而并没有变成—灰居野人,始终在物质和精神七保持了—个文明人的面貌.如: "IconsultedseveraltUng~inmysituation, whichIfoundv~uldbeproperforn:first,health andfreshwaterIjustrl(mentioned~secondly, shelterfromtheheatofthesLlrl~thirdly,security fromra舢uscreati工res.whetherrnanorbeast; fourthly,aviewtOthes∞,thatifGodsentanyship insight,Imightnotloseanyadvantageformydeliv—ej阳【nce,ofwhich1wasnotwiUingtObanishallex- pectationyet.''[3]19"Utxxathesidesofthissquaret:xDstIcutevery dayanotchwithmyknife.andeveryseventhnotch waSaslongastherest,andeveryfirstdayofthe rronthaslongagainasthatlongOne:andthusIkept mycalendar,orweekly,rrrmthly,andy~arlyreck—ontngoffirn~'0]鲁滨逊不是消极地而是积极地与大自然作斗争,他的—切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且也是为了仓啦断Ⅱ占有,女口:''Iimprovedmyselfinthistimeinallthe charlicexerciseswhichmynecessitiesputrupon applyingmyselftcxBesidethis,Iarrivedatanunex- pectedperfectioninmyearther11^Inmywickerwm-ealsoIimprovedmuch.Ibq季mnowtoperceive my[~vlElerabatedoonsiderably,andthisVv~dSawant whichitVv~dSimpossibleforr虺tosupply;andIbe. gallseriouslytoconsiderwhatIrrlLlstdowhenIs~uldhavenoYI1)repov~er;thatistosay,howI shoulddoto16llanygoats.'j "Idescendedalittleonthesideofthatdeliciousvale,sm,~ngitwithasecretkindofple~lNLlreto tNnkthatthisvcasallmyown,that1waskingand lordofallthiscountryindefeasiblyandhadarightofp0ssicm;andifIcouldconveyit,Imighthaveitin~tance,aSccrnpletelyasanylordofaI]nanOr inEngland.'6J最后,笛布还给主-人公—历尽又艮辛后终于脱险并皖为巨富的理想结局.从素材到作品,从原型至冲的人物,作者都赋予主人公以新兴资产阶级的典型特征,借此充分体现了f也男个历史时期的日寸申.2,具体,详实的背景描写详实而精确的背景描写是笛福实现小说与现实的确改手殴.其一,他用真实的时间和地作为故事的叙述背景,并以实践作为贯穿整个叙事过程的链条,强化了赙的真实性.《鲁滨趔甥流记开卷的:"1waSbominthey1632,inthecityofY ork,ofagoodfamily,tlriotofthatcountry,myfatt~behagaforeignerofBr(nnwhosettledfirstat}I1Jl1.Hegotagoodestatebyrr~mhandise and,lea='面goffhistrade,liveddterwardatY ork, fromwhencehehadrrmrrieclmymother,whoserela—fionswerenamedRobinson,averygoodfamilyin thatcountry,andfromv}m1waScalledRobinsonKreu1Lzn~erbutbytheusualoDrTu1)d(mofwordsin Englandandwearenowcalled,nay,wecallour—selves,andwriteournanCrusoe,sor~anycorn-12~niorlsalwayscalledHE'们这么具体的时间,真实的城市,详尽的家史及主人公姓名及其来历,活像一部真实自转的序幕.他精确地将人物放置到现实社会的某一特定的时空2O中,性提出质凝.其二,彳世固寸事fq朔呈的描写及其件的罗列,尤其是精细的账目,精确的财产记录,详尽的盈亏账目的罗列等.这显然与笛福本书序言中的''事实的忠实记录这一出发相吻合.比如:在叙述鲁滨逊到荒岛之后的经历时,笛福花了大量的笔墨,详尽商宾j曩够次重返触礁的大船,从船E搬回巨fi:有收之物:食粮,酒,木料,衣月艮,工具箱,弹药,枪,铁钉,斧子等等所有主人公在开始孤居荒岛生活之必需或不需要(如钱)之物,并且在以后的叙述中不厌其烦的反复提及E述物件.同时,他对鲁滨逊取物过程的惊险和艰难也大加渲染,但却未曾花一丝笔墨来描述一-F这些物件的具体形状和色彩,显然,这样的描写符合鲁滨逊这一典型人物特征.3,第一人称叙李睦角《夸搂趔受票流{已》I^第一人称的驺角辫全文,完全按照"我"在实际时空中的行动和感觉来叙述故事,没有刻意的悬念,激烈的冲突和完美的结局.这种胙手法使读者不仅可以欣赏,还可以介入其中,身临其境,使读者确确实实地感受到叙述者的行为和内心感受,从而大大增强了小说的真卖I生, 亲切感和说服力.这也提僦宇言中反复声明的仓!式:''t真实的人物自己井&;C事".[9]在叙述视角_12,笛福还综合了流浪汉小说叙事视角的基本特征和清教徒撰弓【损自传时常采用的筘辱p况角的墓洙乎征.前者以第一人稍溆事力式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叙述的重心大部分落在对外部世界具的描绘上,特别强调对生活的物质层面如饮食起居,劳作等方面的描写以及对各种生存状况的描写;后者同枸再第一人稍溆窜.视角,但叙述的萤却是基督徒的自我心灵感受,尤其是对E帝的感受.笛福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以第一人称的薨式臻毛静领:田各至U主人兼叙述者的夕部感受,又体会到f也们真切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们可以说,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旌注,说中的运用是晗女哄分,真实自然的.4,具勺彳亍动手古与真实的细苗写—部好的现实主义作品往往是离不了用人物的真实行动和真实的细节来刻划人物I生格的."真实的细节是艺术形象的细胞,它们都是表现典型性格,为典型化服务的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段.'侧笛福正是运用了这样的艺术手段造成作品的强烈真实感,侵宠者朗濑托是个罕见的人,同日r又觉得在他的处境下他的所作所为是真实自然的.鲁滨逊出身于—个中产阶级家庭,本来他可以像他的父亲一样,不需花多少劳动,不必担什么风险,就可以过上比饺舒适的日子.但是,f也习不安于现状的了他要违背父母的意愿,去实现自己遨游四海的梦想.如他所说"Ⅳinclim矗∞to thisledr虺Sostronglyagainstthewil1.naythecorn- trends,ofmyfa.andagainstalltheentreatiesandpersuasionsofmymotherandotherthatthere seemedtobesIethingfatalinthatpropensionof naturetendingdirectlytothelifeofmiserywhich waStobefallⅡE',[11]笄}-欠舸每经历的海匕风暴,虽然也曾使他动摇过,但不久非洲海岸的成功冒险,则使他更坚定了再次出海的信心,反而使他产生了"an irresistiblereluctancecontinuedtogoingh3B'(_榔家不r圭巨).f也第三商每到了巴西,然而蒸蒸日上的种植园并不能使他满足.那动荡险恶的海匕生涯使他神往,那未经开拓的西非洲对他依然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于是"Ivcashurried onandobeyedblindlythedicratesofmyfancyrather thanmyre黜',[13]与-人合蚕芒J骝远航,而正是在这移亍中,虽难,济灞岛.在沓无^:姻的荒岛上,鲁滨逊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当—个人孤零零地面对这种可怕处境时,鲁滨逊并不因绝望而坐以待毙.他认为"Itvcas invaintositsfi11andwishforvvhatvcasrDttobeha&',[14]用双--T----~干,去开辟,对他来说才是真理. 因此,''Iresolvedtofalltoworkwiththeseandflungasrr~nyofd砌overbc~dasIcouldmanagefortMrw啦'05]所以,当风浪又把破船卷走时,他感到心里坦然了.从船匕获得那些文明社会的产物后,鲁滨逊并没简单的坐享其成,因为他明白,仅有这些并不富裕的物资储备,他还不能完全过匕文明人的生活,何况它们还有用尽的时候.于是他开始寸议,专致志地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他伐树造屋,种植庄稼,驯养牲畜,取土制陶,而且还建起了两处住所,饲养了大批的山羊,开辟了大片的粮田,储藏了丰富的粮食,使自己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然而,鲁滨逊在荒岛上的斗争,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存,更是为了攫取和占有岛上盼—切,作岛上的主宰.当他站在山头眺望时,占有意然而起'叮hiSvcasallmyown.'06]眵次把荒岛称作''我的小王国",视作自己的"新殖民地".在救了星期五之后,便自然而然地把他视为自己的''奴隶",至于他后来救的西班牙人,则被视作是"臣民"了.后来回到荒岛上,他俨然以'统治者"的身份自居.在他结束28年荒岛生活离去之前,还再三诫谕他的"臣民","w}1ileyoustayonthisislandthrrle,youwillnotpretendtoanyautlnorityhere,…and inthermmtime,begovemedbymyorders~',073作者通过这些详实的人物行动和真实的细节描写,活脱日给我们展现了—个匕升时期,生气勃勃的资产阶级的典型.他具有顽强奋斗的意志力,不悲观失望,也对生活不抱任何不切实际自勺幻想,而是脚踏实地地去战胜困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现目的.这些真真切切的行为描写充分体觋了鲁漠瑟阶级的思想隋和他的阶笏质,刁隗为男特定日弋庐物.5,,Jj吾言-爿寺色.为了营造小说的真实感,笛福在语言的运用I-也做出了相应的努力.笛福的语言时常被他同时代笛福的回答是:"至于语言,我已经使本书的语言符合于文章内容的1咨式,而不求文体谨严藻饰,我宁愿按照随笔短论的性质采用轻松灵活的笔法,而不想曲意追求文字的完美~"883这种'语言符合于文章内容"的宗旨在衰茎音说的仓I胙中得至U了完美的本现. 这音说从头到尾一气呵成,不仅没有标明章节,而目头,身,尾的界限也不明显,仿佛是未经任何构思训练的叙述者讲述的故事.所有的经历—古脑儿倾例出来,不给听众留下一丝喘息的间隙.这种创作手法虽然给读者增添了不少的麻烦,但却实实在在地体现了—个普通叙述者的口吻.为了使小说番禹俗易懂,叙述流畅,笛福一反古典主义精雕细刻白勺文笔,大胆地运用活的口语进行写作.小说鲁似日常口语式的同语反复,叙事重复,罗嗦冗长,平铺直叙,措词简单等文体现象,完全符合—个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叙事者的口吻.同时,笛福认为/J黾"对整个仕蛾话,,,[9]/J说的语言是''用来跟五百个各式各样的中等才能的人讲话而为他『『丁全体所了解,而目所了解的意义正合说话人希望表达的意义'.嘲因而,通俗易懂,清楚明了的语言特色更显这音拘真实陛,这也是笛福在他的小说文体方面的1首要追求.娓娓道来的叙述语言,使得这音,说首先在寻找有意义的生活内容的大众的读者中传播开来,并继而成为后人了解资产阶级启蒙时代社会政冶经济和道德观念的一部别具一格的百科全书.总之,不论西.,亍:现实"的素材,还是小说中主^公的具珩为,细寺苗写,不论是J,说的第?^,称叙事视角,还基小说通俗易懂,清楚明了的语言特色,我们都可清楚地看到作者的匠l卜为我们塑造—个栩栩如生的,适时而生的新兴资产阶级典型,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真真切切的资本主义发展纫期的眯青丰申面貌.然而,作为英国现实主义发展饺早的作品,它在艺术手法匕难免不足之处.如结构比较松散,平铺直叙,表达E不够精炼,描写虽细致但有重复罗嗦,有些隋节落于俗套等.次要人物中,仅"星期五"给人留下了一些印象,其他都缺少个性,像活道具一般,用过便弃置一旁.凡此种种都表现出英国早期现实主义小手法匕不够完美,精到的痕迹.至于小说用不少笔墨来突出渲染鲁滨逊对匕帝的虔诚,则是作者的想两限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反应.18世蝴然在'理陛主义"的影响-Iv开始摒弃的=f舌,筹建专统,但日寸刁日寸j也自然流露也不足为隆,况且笛福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宗教世俗化倾向已十分明显.其主人公鲁滨逊在信奉基督教,翻阅《圣经》和向匕帝I作讳期寸已充翩出—-利l嗽厚的功利目的.宗教已不再是一种虔诚的信仰,而是21成为平衡苦闷【里和克服绝望f青绪的—种武器.如他在《圣经》中寻找治病的烟草时,说"Ifoundacure bothforsoulandk~ly.",[21]但他直到现在为止,"I hadnotfoundleisure,orsomuchasinclination.to开,看到的第一句话即"(lonninthedayoftrouble.and1willdeliver.andth0ushaltglorify nE"嘲,但似~Thethingyeassorernote,soim—tx~sibleinmyapprehensionofthing~'倒因此,宗教,神话开始逐渐让位于"理l生主义"指导-F的启蒙文学.但这只是处于其早期发展阶段,不免会有局限. 三,现实主义创作的影响尽管,在18世纪初的英国文坛上,反映资产阶级同封建王朝妥协调和的古典主义还占有相当的声势,但是,表达资产阶级进步思潮,体现时代精神的启蒙文学还是适时而生.《鲁滨逊漂流记》即是启蒙支丛期匡强剥弋表作品之一.启蒙文学作家非常重视文学对现实社会的功用.他们摆脱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把文学从华丽典雅的殿堂或虚陶赖的迷宫拉到广大人民的现实生舌中;作品中的主人公?已不胃妊公.贵族而普通人,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中下层人物.他们十分重视民形象,努力塑造资产阶级的英雄典型和平民知识分子形象,他们通过对这些中下层人物的生活世界的真实反映,来抨击封建制度,宣传革命思想.追根溯源,笛福即是第—位受启蒙思想之影响,有意识的将文学创作的对象确定为真实生活世界之第_人,他也是英国文学史上启蒙文学最早的付滚之一.在启蒙文学的影响-F,在笛福生活的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历史时代,加之作者多年创作过程中所练就的对生活深刻而准确的洞察力,使笛福在创作中完全打破了新古典主义的理想化的创作模式,从最贴近生活的中下层人民群众中寻找创作的对象.而目小说中所仓I胙的人物形象都是对生活进行艺术『i军,提炼,褐材舌爵予利.t寺色.腆型化人物形象,典型化^,物形象的行为,性格,语言等始终具有时代的鲜明特征.在典型人物塑造的真实性方面,作者同时采取了—些符合^,物身份,地位,行为,性格特点等的语言和细节描写的重要手法,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与读者产生真真切切的心灵沟通,从而仓吐造了独的现实主义仓I胙手法.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开创,亦是《鲁滨逊漂流记》=之撕以经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我们也可以真切地体会到,笛福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也深深地影响了其后的大批现实主义作家,尤其是对19世纪批荬主义的仓IJ怍起了不i丁I彳古的作用.虽然它在发展初期,不免会有某些方面的局限,但在文学发展史上,它开辟了新道路,书写了新篇章.因此,笛福被誉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欧洲现实主义/1兑的先驱者的稍髌当之无隗的.【参考文南B]E2][1O]黄展人文学理论[Ml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0,16.3,16.3,48,[3][4]嘲[6][7]1-1111-1211-13][14]E15][16][173Em3E~.][23] [24]DanielDetbe~RobinsanCrusoe皿Band:P锄一gutnPopularCl~tNSieS,19啦61—62,67,143—144,101,8,8, ,44,53,53,1.7,250,95,95,95,95,[8][9坭尔?笛涵方原泽鲁滨逊漂济己0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序言[18四尼尔?笛福徐式谷泽笛福文选[M1北京:商务印书馆,197l9.185.[-19]高奋.开仓g传统DⅡ外国文学评论,1999,(4):92.[2.]田俊武荒岛小说双璧观念手法浑不同[JⅡ四川外语学惕,1999,(3):13.【责任编辑朱允】ThebeginningofrealismtraditioninBritishliterature——AstudyonthewritingtechniquesofDefoe'sRobinsonCrusoeW ANGXiao—li (EnglishLanguageDepartmentofLongdongUniversity,Qngyang745000,Gansu) Abstract:ThewritingtechniquesofDefoe'sRobinsonCrusoeweredisplayedinfiveaspects:t heoriginofthenovel,thethoroughandaccuratedescriptionofthesetting,thefirstpersonnarration,the maincharacter'sexactandconcreteactionsandthedistinctivefeaturesofthelangua ge.Throughthe study,thearticletriestoarousethereader'sattentiontothefar—reachinginfluenceoftherealistictacticsaswellas thecharacterizationintheEnglishliterature.Keywords:characterization:realism;writingtechniques22。
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作品赏析
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作品赏析引言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它通过真实地描绘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几部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品的赏析,探讨现实主义在文学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一、《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现实主义《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一个男子在荒岛上生活的经历为主线,展示了人类在极限环境下的生存与适应能力。
作品中,笛福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细致描写,刻画了一个真实而具体的荒岛世界。
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孤独、恐惧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些情感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类经历相呼应。
同时,作品中还融入了对人性的思考,通过鲁滨逊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探讨了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与对抗,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
二、《红与黑》中的现实主义《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之一,它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朱利安·索雷尔的成长经历和社会斗争的描写,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作品中,司汤达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深入刻画,展现了朱利安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他既渴望摆脱社会的压迫和限制,又不得不迎合权贵阶层的利益。
这种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和塑造。
同时,作品中还融入了对人性的思考,通过对朱利安的命运的描述,探讨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现实主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一个工人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展示了苏联工业化进程中的艰辛和牺牲。
作品中,奥斯特洛夫斯基通过对工人生活和工业生产的细致描写,刻画了一个真实而具体的社会环境。
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辛劳、坚韧和对未来的希望,这些情感与现实生活中的工人阶级的经历相呼应。
同时,作品中还融入了对社会制度的思考,通过对主人公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探讨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和塑造。
《鲁滨逊漂流记》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研究
《鲁滨逊漂流记》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研究91《鲁滨逊漂流记》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研究徐怡(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28)摘要:《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著作,在英国文学史与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作者 运用回忆的写作方式成功地表现出主人公在荒岛上奋斗的历程,极具现实主义元素。
本文主要针对《鲁滨逊漂 流记》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现实主义文学英国文学中图分类号:1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7) 05-0091-01《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 表作品,其创作于1719年。
这一时期英国正处于重要的政 治、经济、文化变更时期。
英国凭借着工业革命一举成为 全球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成为全球最强大的政治主体。
《鲁滨逊漂流记》成为当时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
一、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与《鲁滨逊漂流记》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早期创作题材主要为劳资矛盾,这是由于当时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大都是社会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较为热衷于揭露社会底层人民群众的 悲惨命运。
例如,萨克雷所著的《名利场》就生动形象的 地展示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中社会极其丑恶的一面。
英国现 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玛丽•巴顿》《雾都孤儿》《名利场》等,而丹尼尔•笛福所著的《鲁滨逊漂流记》则是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里程碑,对于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的发展与走向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1]《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举世闻名的著作,其在世界 文学史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这与其作者丹尼尔•笛福有 着密切的关系。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启蒙时期著名的现实 主义文学家,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其为 英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鲁滨逊漂流记》于17世纪初期创作,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
《鲁 滨逊漂流记》创作时期的英国正处于社会分层的时期,英 国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都在发生巨变。
《鲁滨逊漂流记》的现实思考
42《鲁滨逊漂流记》的现实思考杨 烨 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笛福创作的《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经典的冒险小说,被认为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鲁滨逊漂流记》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他代表了当时冒险、开拓的时代精神,因此一出版就引发了很大的轰动,并经久不衰。
《鲁滨逊漂流记》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主要体现在作品取材、社会意义等方面。
本文主要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现实一、《鲁滨逊漂流记》概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经典的冒险小说,被认为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从推出后就受到了读者的青睐。
《鲁滨逊漂流记》诞生于十八世纪的英国,当时英国正处在社会变革时期,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的开展。
在商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海外贸易也开始兴起,新兴资产阶级不断崛起,人人都有一股冒险的冲动,希望冒险、到海外发财等。
《鲁滨逊漂流记》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它的出现迎合了时代潮流,与人们的冒险、开拓心理相契合,所以该书出版后,引起了轰动,并一直延续下来。
《鲁滨逊漂流记》感动读者,吸引读者,最主要的是因为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鲁滨逊虽然身处逆境,但不放弃,而是越挫越勇最终战胜了艰难险阻获得了开创性的成功。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物鲁滨逊虽然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有着强烈的现实性。
作者是以真实的人物为原型的,它是根据一个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真实经历创作的。
迪福在59岁那年读到了这则新闻:塞尔柯克因为和船长不和,被放逐到一个荒岛上达四年零四个月之久。
在荒无人烟的岛上,他像原始人一样生活,在艰难中度日。
后来被罗杰斯船长救下来。
读到这则新闻后,笛福意识到这是不可多得的题材,所以他亲自采访塞尔柯克,了解详细的故事,并对故事进行丰富的想象与加工,迅速完成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创造了一个不畏艰难、充满朝气、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形象。
二、《鲁滨逊漂流记》的现实体现(一)不安于现状的开拓精神笛福笔下的鲁滨逊是个富有开拓精神的人。
《鲁滨逊漂流记》的现实思考
《鲁滨逊漂流记》的现实思考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经典的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它以主人公鲁滨逊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气、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部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首先,《鲁滨逊漂流记》让我们认识到,面对困境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乐观的心态。
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希望,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逐渐改善了生活条件,最终成功获救。
这告诉我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其次,《鲁滨逊漂流记》强调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自我救赎能力。
鲁滨逊在荒岛上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逐渐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成功地生存下来。
这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自我救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克服各种困难。
最后,《鲁滨逊漂流记》还让我们认识到,面对困境时,我们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鲁滨逊在荒岛上救了一个土著人——星期五,他们共同生活、互相帮助,最终成功获救。
这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面对挑战。
总之,《鲁滨逊漂流记》不仅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它让我们认识到面对困境时需要保持冷静和乐观的心态、学会自我救赎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这些思考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的现实主义精神
《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的现实主义精神在欧洲启蒙运动的浪潮下,英国的启蒙文学于18世纪20年代开始盛行,这一时期的文学通过对英国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腐败现象的描写,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从而达到启蒙思想和改良社会的作用。
随着18世纪英国殖民扩张速度的不断加快,以海外探险为题材的游记文学日益盛行,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便是当时英国游记文学的代表作品,虽然这两部小说反映了笛福和斯威夫特对英国殖民扩张的不同观点,但都表现出了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一、叙事手法的真实性两部小说在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环境的设置上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在《鲁滨逊漂流记》的序言中,作者就表明,“编者认为,此人一生的离奇遭遇,是前所未闻的;……编者相信,本书所记述的一切都是事实,没有任何虚构的痕迹”,而在《格列佛游记》结尾时作者也借主人公的口写道:“尊敬的读者,我已经将我在十六年零七个多月来真实的旅行历史讲述给你们,并且在其中我没有对真相进行修饰”。
两部小说的作者都特别强调小说所讲述的故事都是真实可信的,并且从未对事实真相进行掩饰,读者可以完全相信游记中所记录的内容便是小说主人公,即“我”的亲身经历,“我”只是在事后以游记的方式,将“我”的所见所闻呈现给读者。
两部小说从开始到结束,对于主人公的经历,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强的准确性,鲁滨逊和格列佛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做了什么事,作者都会详细地交代清楚,读者可以根据小说中的时间和地点,来准确把握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好像小说的主人公在面对面地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以及处在不同于自己所属的社会环境中时,自身的心理感受和行为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鲁滨逊在离开荒岛时,详细地交代了自己在荒岛上所经历的时间,“这样,根据船上的日历,我在一六八六年十二月十九日,离开了这个海岛。
《鲁滨逊漂流记》的现实性探讨
《鲁滨逊漂流记》的现实性探讨《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所写的一个经典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遭遇海难后漂流至荒岛,独自生存的故事。
本文将探讨该小说的现实性,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以及他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否符合现实情况。
鲁滨逊在荒岛上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包括食物、水源、住所、安全等方面。
他在岛上找到了各种植物和动物,如野果、猎物等,解决了自己的食物问题。
他还发现了淡水泉,通过挖掘水渠、收集雨水等方法解决自己的水源问题。
在住所方面,鲁滨逊通过搭建简单的营地和住屋,确保了自己的住所安全。
在面对野兽等危险情况时,鲁滨逊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制造武器、陷阱等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总的来说,鲁滨逊的应对措施符合现实情况。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曾经遭遇过意外情况,如遭遇灾害、迷路等,需要应对各种生存问题。
类似于鲁滨逊的处境,缺食缺水、没有住所和遭遇危险都是现实中可能遇到的情况。
鲁滨逊面对这些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虽然有些粗糙和简单,但却是符合现实情况的。
然而,鲁滨逊在荒岛上独自生存的经历也存在一些虚构元素。
比如,他在荒岛上度过了28年,却始终没有生病或者遭遇任何意外。
而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在28年中不受任何疾病或意外的影响。
鲁滨逊还会制造出一些高科技的物品和工具,如烤面包炉、纸张等。
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知识储备,但在小说中却看不出鲁滨逊对这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此外,鲁滨逊在小说中的行为也存在一些疑点。
比如,他独自生活在荒岛上,竟然有时间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这似乎有些匪夷所思。
而且,他竟然能够找到荒岛上的野人,还能像教育孩子一样教育他,这也是非常难以置信的。
因此,虽然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情节和人物塑造有其优秀之处,但该小说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实情况的虚构元素。
读者需要以一种理智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小说,发现其中虚构和现实之间的差别,欣赏并受益于小说所表达的人性和生存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2 逆成构词的分类及其认知机制和规律3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外贸函电翻译4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5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爱情观6 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哥特元素7 E- C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from Cultural Perspective8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论委婉语的翻译910 《弗兰肯斯坦》的主题解读11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12 试析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13 浅析英语委婉语的应用领域14 论模糊限制语在广告中的语用功能15 动物习语在英汉文化中的异同分析16 中英文化差异对成语翻译的影响17 从商品分类看进口商品商标翻译方法18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研究19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s in Emily Bront’s Wuthering Heights20 On the Fighting Spirit of Buck in The Call of The Wild21 《园会》中男性人物性格作用分析22 从童话看中西方儿童教育的差异23 英汉产品简介的对比分析24 从文化语境角度分析英汉禁忌语的异同25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礼貌失误26 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习语的影响27 A Study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28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国外化妆品品牌名汉译中的应用29 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中的运用30 A comparison of values of money between Scarlett and Gatsby31 Gothic Romanc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dieval Romance--A Case Study of The Castle of Otranto32 The Application of Cohesive Device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33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34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丰富的精神世界35 分析《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觉醒的女性意识36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Percy Bysshe Shelley’s Ode to The West Wind37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38 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对比39 论《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救赎》中的反讽40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性格分析41 全身运动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42 语法翻译法视角下的中学生英语家教辅导43 中美谈判商务礼仪之比较44 浅析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之词汇差异45 从认知语境角度探究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46 相同之爱,不同诠释——从美剧《吉尔莫女孩》看东西方母女关系之异同47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48 解读《纯真年代》中的爱伦的悲剧原因49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岛》中的人生观分析50 高中英语反思式教学研究51 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52 论加里·斯奈德诗歌的生态意识53 论《喧哗与骚动》中凯蒂康普生的悲剧54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55 中西方礼仪差异56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婚姻观57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婚姻观的剖析58 钱钟书翻译研究59 广告语中预设触发语的语用分析60 英语新闻标题的前景化61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62 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分析--基于语用角度63 论查尔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风格64 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在《热爱生命》中的运用65 比较中西方礼仪差别66 《幸存者回忆录》中多丽丝•莱辛的生态观67 How Chinese Culture Affect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erms Of Martial Arts68 普罗米修斯的铁链与屈原的幽兰—论中西方文学中的悲剧精神69 从《在路上》分析“垮掉的一代”的文化内涵70 交际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71 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72 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文化价值观73 《祝福》两个英译本翻译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对比研究74 An Analysis of Emily’s Tra gedy in A Rose for Emily75 A Study of Chinglish as Found in Students’ Writings76 残酷的现实与审美愉悦——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崇高美77 《达•芬奇密码》中的女性主义78 中美之间宴请礼貌原则的差异以及其产生原因79 《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80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81 从商业广告看文化因素对广告翻译的影响82 An Analysis of English Movie Title Translation83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永别了,武器》84 戏剧《哥本哈根》中体现的两性家庭分工差异85 理想自我的追求——爱伦•坡与《莫格街血案》86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功能及运用87 文类、历史与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88 中国与美国家庭教育的差别89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的婚姻观90 商务合同中短语的翻译技巧91 商务英语合同中的语篇衔接手段分析92 解读海尔奥运营销战略93 Financial Translation Industrialization94 On the Unique Narrating Methods and Writing Skills in Brideshead Revisited95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活动设计96 从目的论的角度浅析美国电影字幕翻译97 谈归化与异化翻译的融合--以谚语翻译为例98 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99 “超人文化”的起源和会视角下的分析100 广告语中预设触发语的语用分析101 电影《功夫熊猫》中美文化融合现象分析102 英汉关于“愤怒”隐喻的分析103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 Idioms 104 《喧嚣与骚动》的创作技巧研究105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性格106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分析107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108 A Study of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Beloved109 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110 Problems in the Oral Class and Solutions to Them111 浅谈中西方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差异112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113 论《小妇人》中的美国清教思想114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115 汉英谚语翻译中的文化异同116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117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之死的必然性118 论《觉醒》中艾德娜女性意识的觉醒119 国际商务合同的英语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探析120 Cultural Presupposition and Misreading in Translation121 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企业简介汉英翻译122 从意象看《喜福会》的主题123 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124 从冗余理论浅谈翻译技巧之增译法与减译法125 解读《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126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127 汉语无主句英译方法探析128 目的论在广告翻译实践中的应用129 《达芬奇密码》中的女性主义130 《追风筝的人》中哈桑自我牺牲精神的研究131 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对商务谈判的影响132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133 《红楼梦》两英译版本中姓名翻译的对比研究134 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135 浅析托尔金在《魔戒》中的创作特色136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137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138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人生观139 An Analysis of the D Film Alice in Wonder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thicism 140 从文学伦理阐释《榆树下的欲望》母杀子的悲剧141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142 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面具143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144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分析145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146 论《最危险的游戏》中的生态伦理混乱147 论新闻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148 PPT课件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149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150 社会因素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影响151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152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153 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浅析中文菜单的英译154 《野性的呼唤》中自然主义探析155 旅游景点标志翻译初探156 人性,社会结构与格列佛游记157 阶级矛盾导致的爱情悲剧―<<呼啸山庄>>解读158 英文电影对英语学习的影响159 汽车品牌文化内涵160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161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162 从绝望到适应——鲁滨逊在孤岛上的心理变化163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164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165 论《紫色》的叙事现代性分析166 To Obey or Rebel –A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167 论中西方交际方式的差异168 《永别了,武器》主题的分析169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 sh Learning170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171 马丁伊登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及其悲剧172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权主义173 中美文化视阈中的商务谈判风格174 论杰伊盖茨比之“了不起”175 北京奥运官网英译:功能主义视角176 英汉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分类对比177 麦当劳成功之道178 <<罗伯特家的苔丝>>中动植物的作用179 浅析中美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180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181 O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Expresssions in Touristic Text 182 从美国新闻理念的发展看例外主义的嬗变183 从语言学视角分析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应对策略184 A Study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in the High School185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186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187 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影响188 生态视角下解读《荒野的呼唤》189 关于中美大学生消费观异同的文化分析190 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191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192 On Moral Character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93 中国时政新词翻译探析194 灰姑娘情结在《理智与情感》中的表现195 通过《紫色》中三位女性人物分析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196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197 Styl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Financial Reports198 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199 中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比较200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奶妈和《西厢记》中的红娘人物形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