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研政治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单选题
考研题库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研题库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部分。
以下是一些关于考研题库中可能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问题及其答案的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A. 由神创造的B. 永恒不变的C. 运动变化的D. 完全可知的答案:C2.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它认为矛盾是:A. 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的外在属性C. 事物的内在属性D. 事物发展的障碍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过程包括:A. 感性认识B. 理性认识C. 直接认识D. 间接认识答案:A B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答案:A C三、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1)实践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辩证性,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3)历史性,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答: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自然界的发展遵循辩证法的规律,即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
四、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其次,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指导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倡导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五、案例分析题1.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当前社会中某一现象或问题。
答:以当前社会中的环境问题为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环境问题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直接后果。
马哲试题及答案2023
马哲试题及答案202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主要原因是:A.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答案:C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A.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B. 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实践辩证法C. 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D. 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答案:C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A. 它正确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B. 它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科学理论C. 它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指导D. 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A. 它正确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B. 它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科学理论C. 它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指导D. 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在于:A. 它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B. 它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 它强调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D. 它强调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答案:C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B. 精神C. 意识D. 实践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C. 变化D. 发展答案:A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的本质是:A. 客观实在的反映B. 主观精神的产物C. 物质的属性D. 客观实在的创造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B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产主义B. 实现社会主义C. 实现资本主义D. 实现个人自由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BC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A. 物质第一性B. 意识第二性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答案:ABC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包括: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答案:A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创造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复制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A. 经济实践B. 政治实践C. 文化实践D. 社会关系实践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关系。
考研哲学辩证试题题库及答案
考研哲学辩证试题题库及答案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对立统一B. 质量互变C. 否定之否定D. 五对范畴2. 在辩证唯物主义中,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外部因素B. 内部矛盾C. 神的意志D. 人的意志3. 下列哪项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五对基本范畴?()A. 现象和本质B. 内容和形式C. 原因和结果D. 质和量4. 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在()A. 事物的外部B. 事物的内部C. 事物的表面D. 事物的数量5. 质量互变规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会引起质的变化。
A. 数量增减B. 空间位置变化C. 时间延续D. 颜色变化6.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直线性B. 循环性C. 曲折性D. 随机性7.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这体现了辩证法的哪个基本观点?()A. 联系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运动的观点8. 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体现了()A. 可知论B. 不可知论C. 实证主义D. 唯心主义9. 下列哪项不是辩证法的总特征?()A. 联系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决定论10.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里的“矛盾”指的是()A. 逻辑矛盾B. 实际冲突C. 对立统一D. 人为制造的对立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答: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且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物质具有可知性,即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和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物质是一切客观实在的总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12. 阐述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斗争的关系。
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反映论和被动反映论的对立2.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实践论B.先验论C.反映论D.从过去的经验出发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目的和手段的关系B.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C.限定和超越的关系D.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4. 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看,载人飞船属于A.实践的主体B.实践的客体C.实践的对象D.实践的手段5.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说明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B.认识是客体的反映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由客体提供的6.“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7.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10.“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研究生考试考研思想政治理论(101)2024年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思想政治理论(101)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实践性B. 物质性C. 社会性D. 客观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统一性。
选项A,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但并非世界的统一性所在,故A错误。
选项B,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不仅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故B正确。
选项C,社会性是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如传统、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法律规范等。
社会性是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的属性,但并非世界的统一性所在,故C错误。
选项D,客观性是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客观性是世界的基本属性,但并非世界的统一性所在,故D错误。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B.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C. 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D. 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不断变化,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过程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选项A,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指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事物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故A正确。
选项B,描述的是矛盾斗争性的作用,即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与题目要求的“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符,故B错误。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里的“基础”指的是A.价值B.认识C.实践D.事物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知识。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科学推理的驳斥B.实践的发展C.唯物主义在斗争中不断战胜唯心主义D.不可知论内在的矛盾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恩格斯说:“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表明人的才智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发展的动力在于实践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的智力”属于认识范畴,“改变自然界”指的是实践。
显然,题干论及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选项A、D为干扰项首先排除。
题干讲的不是人的才智的来源问题,而是实践锻炼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主体对世界的反映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所以选择C。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革命理论是革命行动的动力B.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科学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辩证唯物论考试题及答案
辩证唯物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A. 客观存在的实体B. 人的主观意识C. 抽象的概念D. 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A2. 辩证唯物论中“辩证”的含义是指:A. 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B. 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C. 事物是单一的、不变的D. 事物是主观的、随意的答案:B3. 下列哪一项不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C. 事物的发展是直线上升的D.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答案:C4. 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对物质的关系是: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物质C. 意识与物质无关D. 意识与物质相互独立答案:A5. 辩证唯物论中的“矛盾”是指:A. 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B. 事物之间的简单对立C. 事物的绝对同一性D. 事物的绝对差异性答案:A6. 辩证唯物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 由外力推动的B. 由内因决定的C. 由主观愿望决定的D. 由偶然因素决定的答案:B7. 辩证唯物论中“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A. 事物的发展是简单的重复B. 事物的发展是循环的C.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 事物的发展是直线上升的答案:C8. 辩证唯物论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最终目的C. 认识的唯一标准D. 认识的唯一形式答案:A9. 辩证唯物论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说明:A. 事物的变化总是突然发生的B. 事物的变化总是逐渐发生的C. 事物的变化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D. 事物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答案:C10. 辩证唯物论认为,真理是:A. 绝对的、不变的B. 相对的、发展的C. 主观的、随意的D. 客观的、永恒的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具有以下哪些特性?A. 客观实在性B. 可知性C. 无限多样性D. 永恒不变性答案:ABC2. 辩证唯物论中的“联系”包括:A.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B. 事物之间的联系C. 事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D. 事物自身的孤立性答案:ABC3. 下列哪些是辩证唯物论中“矛盾”的基本属性?A. 对立性B. 统一性C. 排他性D. 斗争性答案:ABD4. 辩证唯物论认为,实践具有以下哪些作用?A.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B. 认识发展的动力C. 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 认识的唯一来源答案:ABCD5. 辩证唯物论中“质量互变”规律表明:A. 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的B.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 事物的变化是无序的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辩证唯物论中“实践”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知识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测题及答案
日测内容:认识论星期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观点B.反映论的观点C.辩证观点D.唯物的观点2.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这一著名论断表明()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4.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B.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C.概念—判断—推理D.经验—理论—经验—理论5.恩格斯提到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一观点说明()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具有科学性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一反映一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
”这表明()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7.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C.真理是多数人的主张,谬误是少数人的见解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9.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A.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B.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C.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D.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从根本原则出发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星期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A.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B.肯定认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认为认识能够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映象D.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3.实践目的是指()A.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实践客体的认识而对实践结果的构想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活动C.是实践主体对未来的实践结果的预测、预见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4.下列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B.坚持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主义C.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质的区别,但可以相互渗透,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5.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注意对理性认识的检验C.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整理加工D.注意理论了解实际6.关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正确说法有()A.非理性因素能激活、驱动和控制人的认识活动B.所有的非理性因素都能调动主体去努力实现认识的目标C.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作用D.应该以正确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和调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7.真理总是一元的,这表明()A.世界上最高的真理只有一个B.世界上的各种真理都有普遍适用性C.在相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一个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D.真理具有客观性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对这一命题的正确理解有()A.从无限发展的世界来讲人们最终能达到对世界的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因而认识能力有至上性B.在每一个具体时代,人们的认识能力总是相对的,具有非至上性C.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了解,而不能把握事物的真正本质,因而具有非至上性D.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从非至上性向至上性的发展过程9.价值具有客观性,是因为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包括()A.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B.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C.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D.指导人们满足自身实践需要的真理具有客观性10.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B.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C.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D.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星期三:填空题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___,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实践是____________,实践是认识的_____。
哲学考研考试题目及答案
哲学考研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A. 哲学的终结B. 哲学的开始C. 哲学的革命D. 哲学的转变答案:C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 物质是第一性的B. 意识依赖于物质C. 物质和意识是同一的D. 物质决定意识答案:C4.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矛盾B. 联系C. 发展D. 变化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社会革命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答案:D6. 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 真理是主观的B. 真理是客观的C. 真理是相对的D. 真理是绝对的答案:B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对客观的反映B. 主观对客观的创造C. 主观对客观的改造D. 主观对客观的超越答案:A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是:A. 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说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答案:C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认识的唯一来源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手段答案:A10. 下列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相互决定的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相互独立的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认为物质世界是孤立、静止和不变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忽视了事物的内在矛盾。
最新马哲试题(含答案)
马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哲学基本问题是指(C)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4.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B)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5.运动是物质的(A)A、根本属性B、唯一特性C、外部现象D、内部本质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根本属性是(D)A.联系运动B.运动客观实在性C.客观实在性联系D.客观实在性运动7.空间的特性是(C)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多维性8.“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物质是(B)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A.物质B.意识C.客观事物D.客观存在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1.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C)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1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D)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B、集体智慧的调动C、解放思想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13.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转化是矛盾双方根据一定条件朝着(A)A.各自对立面转化B.同一方向转化C.捉摸不定的方向转化D.逐步消失的方向转化14.“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最新考研政治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多选题
考研政治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的伟大变革,其根本原因在于( )A、把实践观点引入了认识论B、把唯物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C、把人本的观点运用于反映论D、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2、毛泽东指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
”这一观点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下列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观点有(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C、“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自尝一尝”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3、牛顿是的科学家,他发现了的万有引力定律。
但是,从科学发展的历来看,万有引力的建立是无数科学工作者长期辛勤实践的结果。
因为,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从1576年到1897年,二十一年如一日,进行了天文学上最重要的观测工作,收集了大量准确的资料。
后来的开普勒获得了他的全部观测材料,继承了他的工作。
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在自己的实践中,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有句名言是“假若我能比别人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上述事例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B、间接经验也是来自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C、只有事事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才能认识事物D、只有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整的知识4、“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表明( )A、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B、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C、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D、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5、继我国载人深潜5 000米级海试首试成功并突破4 000米水深后,北京时间年7月26日上午6时07分,“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 000米水深大关,并在6时17分时达到下潜深度5 057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的纪录,也是“蛟龙”号7 000米征途上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马哲题库(选择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覆盖面标识:1、辩证唯物主义——物,2、唯物辩证法——辩,3、认识论——认,4、历史唯物主义——历,5、绪论——绪)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绪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历A、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文化的发展C、主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
历A、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同时消灭B、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期,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D、落后的社会意识先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物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矛盾性5、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历A、前进的、上升的B、周而复始的循环C、直线式的连续发展D、不可认识的6、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历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C、它们的实现都是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绪A、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B、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C、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8、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
辩A、不起任何作用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性作用9、人的本质在于()。
历A、人能够改造世界B、自私自利C、人有思想和理性D、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人民群众的主体()。
历A、是体力劳动者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1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2、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是属于()A.一切劳动阶级的世界观 B.一切革命阶级的世界观C.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不变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4、空间的特点是()A.一维性 B.三维性 C.抽象性 D.不可逆性5、列宁说,唯物辩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辩证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想出来的矛盾”这段话提示了()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客观性 D.矛盾的主观性6、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A.它是看得见的实物B.它是物质的形态和结构C.它是不能被人们认识的抽象的东西D.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7、表象同感觉、知觉相比,它是()A.和后者没有任何区别B.带有某种程度的概括性C.更为具体D.完全是抽象的8、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A.不起任何作用 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性作用9、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系统规律10、“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顶峰”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绝对主义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说明()A.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B.量变引起质变是一个过程C.检验真理的实践是一个过程D.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12、真理和谬误是()A.绝对对立的 B.绝对同一的C.既对立又统一的 D.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13、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就在于()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坚持矛盾的斗争性C.坚持矛盾的普遍性D.坚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14、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是()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15、“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A.质和量的统一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1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C.科学性和真理性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1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18、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否承认() A.真理的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19、否定方面是指()A.保持事物自我存在的方面 B.促使事物自我灭亡的方面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 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20、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关节点或临界点D.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21、认识的起点是()A.社会存在 B.感觉 C.理性认识 D.客观世界22、概念、判断、推理是()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23、真理“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真理观 C.主观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观 D.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24、经验论是()A.唯心主义的 B.唯物主义的 C.二元论的D.既可是唯心主义的,也可是唯物主义的25、正确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A.物质第一性观点 B.实践观点C.意识第二性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一切哲学都是()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E.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理论来源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 B.培根的经验论C.康德的认识论 D.笛卡尔的唯心论E.费尔巴哈的唯物论3、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A.人们自然知识的发展 B.自然界和社会压迫的存在C.唯心主义的正确 D.剥削阶级的愚昧E.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和表面性4、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A.宇宙热寂说 B.非欧几里德几何学C.牛顿力学 D.相对论 E.唯能论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本质B.运动是物质的动力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E.物质是运动的基本形式6、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依赖()A.人的大脑 B.思维的发展 C.客观存在D.社会的精神现象 E.人的各种情绪7、脱离了人身体的手、名可以叫手,实际上已不是手了,这说明() A.部分依赖整体 B.整体决定部分C.失去部分整体就不存在了D.研究部分不能认识整体E.研究整体不能认识部分8、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区别,是因为它们具有()A.不同的物质基础 B.各自不同的特殊矛盾C.各自特殊形式和内容 D.统一的物质主体E.简单运动形式的基础9、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会导致()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心主义先验论E.形而上学不变论10、事物的本质是()A.构成事物的诸要素总和B.事物的质和属性的统一C.事物内在的全部质的规定性的总和D.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1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这种说法是() A.提示了矛盾斗争性的深刻含义B.把矛盾的斗争性与矛盾的对立性混淆了C.否定了斗争性是广泛的哲学范畴D.抹杀了矛盾同一性的普遍性E.对矛盾斗争性简要而明确的表述12、事物的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A.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B.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人为确定的C.在质不变的情况下,某些属性是可以变化的D.质是个别的,属性是一般的E.质是偶然的,属性是必然的13、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这种观点是()A.折衷主义 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观点E.一分为二观点14、体现矛盾发展不平衡的概念有()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C.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E.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特征是()A.不可逆性或前进性 B.直线性 C.曲折性D.封闭的圆圈式的过程 E.周而复始的过程16、下列现象中属爆发式飞跃的有()A.地震 B.炸弹爆炸 C.铁钉生绣D.塑料老化 E.水果腐烂17、下列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有()A.司法人员办案 B.艺术家表演 C.运动员训练D.医生诊病 E.农民播种18、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主观性 B.现实性 C.间接性 D.抽象性 E.直接性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表明了() A.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 B.理论可以指导实践C.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 D.理论不依赖实践E.理论决定实践20、人的需要本质上是()A.社会性的需要 B.纯主观的需要 C.受物质生产制约的需要 D.主体性的需要 E.个体性的需要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史形态()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辩证法C.庸俗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C.实践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E.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由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所以它不能() A.解释物质是多样性和复杂性B.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问题C.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D.彻底克服唯心主义E.揭露二元论错误4、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C.人的实践经验的不同D.意识的对象不同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不同5、造成意识主观性差异的是()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C.人的实践经济的不同D.意识的对象的不同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不同6、发展的内容是指()A.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B.不仅包括事物的量变,而且主要是质变C.相同事物的简单重复 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E.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变化7、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A.客观性 B.普遍性 C.条件性 D.多样性 E.具体性8、事物的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B.二者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二者的界限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E.二者的转化是无条件的9、事物的质变是()A.超出事物的度的变化 B.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 D.事物的显著突变和飞跃E.事物发展连续性的中断10、新事物对旧事物的代替都是()A.包含肯定的否定 B.事物的自我否定C.继承和变革的统一 D.事物的自我完善E.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11、直线论会导致()A.拔苗助长 B.守株待兔C.盲目乐观 D.墨守成规 E.急躁冒进12、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原因是()A.片面理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未能科学地说明意识的起源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由于唯心主义的狡猾和诡辨E.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行到高一级的程度。
考研哲学辩证试题及答案
考研哲学辩证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考研哲学辩证法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对立统一B. 质量互变C. 否定之否定D. 五对范畴2. 在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性是指()A. 矛盾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中B. 矛盾只存在于自然界中C.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动力3. 下列哪项不是辩证否定观的特点()A. 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B.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D. 否定是绝对的否定4.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A. 外部环境的影响B. 事物内部的矛盾C. 人类意识的作用D. 事物自身的完善5. “一分为二”的观点体现了辩证法的哪个基本规律?()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五对范畴规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2. 解释“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结合实际例子,论述如何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 对立统一2. C.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3. D. 否定是绝对的否定4. B. 事物内部的矛盾5. A. 对立统一规律二、简答题1.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认识上。
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忽视或否认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 “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而“矛盾的特殊性”则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同时,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每个具体矛盾都是矛盾普遍性的一种具体表现。
三、论述题1. 以城乡发展差距为例,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进行分析。
最新考研政治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唯物辩证法单选题
考研政治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唯物辩证法单选题1、《庄子》中有一则寓言:“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寓言中蕴含的哲理是( )A、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B、量变的过程中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量变在度的范围内并不能引起质的改变D、事物的排列方式的改变必然引起质变2、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由于未能正确处理继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和引进西方先进文化的关系,产生了对中国文化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两种错误偏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没有正确运用( )A、辩证的否定观B、事物发展的过程论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3、我们党的历关于统一战线中的“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和现阶段改革开放中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统一”的方针,其哲学依据主要是( )A、事物发展的过程论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D、对立统一学说4、狄德罗曾说过:“生命,就是一连串的作用和反作用。
我活着,就以块体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
我死了,就以分子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
”这句话揭示了( )A、矛盾的存在和运动是绝对的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D、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5、计算机的出现无疑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人们在早期计算机设计时,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将表示年代的四位数省去前两位。
这样,在新千年到来时,计算机中显示的年代可能不是2000年而是1900年,这就是“千年虫”。
为解决这一问题,人类耗资达数千亿美元。
这件事表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C、矛盾普遍性的观点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6、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他的这一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D、辩证法观点7、《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
考研马哲考试题及答案
考研马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C.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
A. 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B. 哲学史上的一次变革C. 哲学史上的一次转折D. 哲学史上的一次飞跃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基础是()。
A. 科学实验B. 社会生产C. 社会实践D. 社会生活答案:C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是()。
A. 无产阶级的斗争B. 资产阶级的斗争C. 农民阶级的斗争D. 知识分子的斗争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
A. 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B. 它正确反映了精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C. 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D. 它正确反映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
A. 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B. 它正确反映了精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C. 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D. 它正确反映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答案:C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在于()。
A. 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B. 它正确反映了精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C. 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D. 它正确反映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答案:C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性在于()。
A. 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B. 它正确反映了精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C. 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D. 它正确反映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答案:C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性在于()。
A. 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B. 它正确反映了精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C. 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D. 它正确反映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
考研马哲真题及详解
考研政治真题之马哲部分2009一、单项选择题:1.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2.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A. 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 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C. 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3. 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 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 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4.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 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 自由理性的外化二、多项选择题:17.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D.事不必难,知难不难18. 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19.“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20.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B.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D.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2008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C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3.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D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4.“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A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5.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D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在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二、多项选择题:17.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AB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B.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C.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 D.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18.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ABD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离可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19.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这种一致性的公式有ABCA.个别——一般——个别 B.实践——认识——实践 C.群众——领导——群众 D.团结——批评——团结20.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的交往活动日益普遍和深化,交往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对社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A.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C.交往是科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D.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21.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AB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2007年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2.“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4.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5.货币的本质是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C.商品的等价物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6.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争夺的是A.形成级差地租Ⅰ的超额利润B.形成级差地租Ⅱ的超额利润C.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D.形成垄断地租的超额利润7.作为商品的资本是A.商业资本B.借贷资本C.产业资本D.流通资本8.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七大17.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18.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19.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20.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A.具体的、现实的人B.广大人民群众C.作为个体的个人D.社会全体成员21.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A.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B.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无关D.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22.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A.提高剩余价值率B.提高资本有机构成C.加快资本周转速度D.节省不变资本考研政治马哲部分——详解20091.答案A解析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关于“物质”的经典型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性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一定义标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本体论的范围内指出它们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便是相对的;因为,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同被反映的对象相脱离的;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2.答案D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所谓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对象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种情况决定了检验标准既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也不能在纯粹客观范围内去解决,而只能是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实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实践的特点是直接现实性,即实践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活生生的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它能给人们直接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D选项;3.答案B解析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这一特殊有机体的物质承担者;生产方式的构成及它所体现的关系是社会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骨骼”,其他一切政治的、思想的等等社会关系,作为社会有机体的“血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生长出来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成为社会存在的构成要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B选项;CD两项所说的内容也是建立在这个物质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的,故排除;4. 答案C解析人固然具有自然属性和意识属性,但人的自然属性和意识属性中渗透着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人的前提属性,但人突破了自然属性的某些限制而创造其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使自然属性从属和包含于社会属性之中;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在社会关系中产生和发展的,是由社会决定的;所以A不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因此,要真正达到对于现实的人的认识,应该深入到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B错误;D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17. 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知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本题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A选项突出信心的重要性,B选项突出恐惧作为一种感觉对主体的影响作用,C选项本身表述存在错误,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同时产生的,D选项突出知难则不难,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选项;18. 答案ACD解析本题题干说明我们在实现思想理论创新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解放思想,不是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而是打破一切僵化的,教条的理论的约束,是对于理论的批判继承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且要求我们要关注民生,关注基层群众需求,就是关注基层群众生活实践的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选项;19. 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的作用,先进的生产工具是人们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物化,它运用于生产过程就会加快生产发展的速度,提高生产的效率;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而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在本题中,手推磨、蒸汽磨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科学技术的物化,由于它们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分别产生了封建主义的社会和工业资本家的社会,所以,AC正确,B选项明显错误,科学技术不是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科学技术是间接的生产力,不是自主性力量,自主性力量只能是运用科技的劳动者,D选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C选项;20. 答案ABC解析华罗庚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节和链条,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可以推出正确答案是A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和B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社会价值体现为个人为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个人价值体现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为了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即个人需要的满足,也就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所以,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这里的归宿是最终目的的意思,因而C选项正确;D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明显错误,应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20081.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解题思路点拨紧扣题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两组核心概念,就很容易排除干扰项选D;为了快速解题,本题也可以从易于区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两个概念入手,运用排除法进行选择;相关知识链接作为唯物主义现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基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而诞生的,又是在实践基础上对旧哲学的全面的清算和批判的继承,它是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在:第一,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第二,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以往的一切唯物主义对于物质世界仅仅从客体方面去理解,不能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只是把物质世界当作人们直观的对象,而不是把物质世界当作人们改造的对象,抹杀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相反地,能动性原则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物质世界,使唯物主义具有了能动性,成为生气勃勃的科学体系;第三,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以往的一切占统治地位的哲学都是剥削阶级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改造世界、解放全人类为目的,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2.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时间还具有相对性这一特点;解题思路点拨本题比较简单,抓住关键信息句“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就知答案为相对性,而不是别的,故选C;相关知识链接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它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特性的具体性、可变性;时空的具体特性随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关于时空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特性随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非欧几何学和广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特性随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这些都进一步证明时空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以及时空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形而上学时空观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联系,否认时空特性的相对性;相对主义时空观借口时空特性和人们时空观念的可变性、相对性,否认时空的绝对性、客观性,陷入唯心主义; 3.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实践具有直接现实的特性;解题思路点拨本题不难,将学员和企业家的话进行对比,重点把握企业家话中的含义就可知道实践高于理论的关键所在就是它具有直接现实性,选项D正确;相关知识链接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其含义有二:一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这是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一般本质;二是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1客观现实性;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2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种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也是实践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活动,并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4.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功能;解题思路点拨同样,本题抓住关键信息句“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就可以很容易得知答案是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可见,回答问题,不管是材料分析题还是选择题,紧扣关键信息句是非常重要的;相关知识链接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1信息功能;文化传递社会经验,从而维持社会历史的连续性;2教化、培育和塑造功能;文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知识体系、行为方式等规范人的行为,使人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成为社会的人;文化造就每一代人,每一代人又创造和丰富着文化的新的形式,从而推动着人的发展,人是文化的存在物;3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文化作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中介推动着社会的前进;人类社会就是在基本需要初级需要——文化活动模式——新的高级需要——新的文化活动模式的不断循环中进步和发展的;4认识功能;人类的认识过程总是受到文化的制约和规范;文化的认识功能表现为文化扩大人的认识的主体性,使主体由个体提升为“类”;文化提供人的认识背景,它作为各民族既得的思维传统,以一种潜在的惯性力量制约着人的思维过程,形成该民族特定的认识背景;文化还是各民族自我认识、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5.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工人劳动时间的划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解题思路点拨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和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自身的价值,这就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故D正确;相关知识链接1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工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再生产出自身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那部分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则是指工人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所花费的那部分时间;2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在其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3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的经济规律;17.答案AB考点本题考查人与自然的关系;解题思路点拨人与自然的关系历来是热门考点,一般来说问题还是比较容易回答的;本题C、D明显错误,分别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和“依附于自然”两组关键词;相关知识链接从表面上看,生态失衡、全球危机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它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严重失衡,因为这种危机是由于人的实践活动进入自然系统而导致的,它是以“天灾”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祸”;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单选题1、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这句话说明( )A、有些真理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B、实践标准的形式具有多样性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2、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这说明( )A、纯粹的理论必然会导致神秘主义B、任何理论认识都是人的实践的结果C、社会生活实践是产生神秘主义理论的根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3、列宁指出:“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这一论断说明( )A、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C、人们只需通过认识“一切科学的抽象”就可以认识自然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4、“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
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
”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B、它揭示了真理是发展过程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D、它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5、“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这主要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 )A、仅仅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B、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扩展的真理C、不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真理性认识D、只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片面性认识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B、前者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后者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前者的源泉是实践,后者的源泉是书本知识D、前者是自己亲身实践得到的认识,后者是从他人那里(包括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7、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这一论断表明(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8、恩格斯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
”这表明( )A、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B、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是对相对性的否定和超越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有原则的界限D、真理包含绝对性,是不可被超越的9、列宁说:“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
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
”列宁还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
他从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前提出发,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认识的本质是反映。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正确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10、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
”这表明( )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D、人的认识能力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11 在古代,为了适应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确定季节、了解气候以及后来航海的需要,产生了天文学;为了适应丈量土地、衡量容器和其他计算上的需要,产生了数学;为了适应建筑工程、手工业以及战争的需要,产生了力学;天文学和力学的发展,又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所以,恩格斯说:“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的这段话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2、“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这表明( )A、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绝对性真理走向相对性真理的过程B、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相对主义观点C、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观点D、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13、列宁说:“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这里,列宁深刻地揭示了真理的( )A、绝对性B、无条件性C、具体性D、荒谬性1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15、“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1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其中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分析是强调( )A、读书也能获得知识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的标准D、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17、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加深刻地感觉它。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D、感性认识是可以脱离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可以不依赖感性认识的18、“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C、实践是认识的动力D、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19、“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
”这说明( )A、社会发展是自发的B、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C、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D、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通的20、“世人闻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 )A、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D、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21、“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
此诗中没有包含的哲理是(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C、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是劳而无获的D、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条件出发22、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
这件事说明( )A、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B、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途径23、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一书正式出版。
书中认为,地球和其他的行星一样,都是围绕着太阳运动的,而地球本身是在不停地自转。
这就是“大阳中心说”。
该理论产生后,遭到了很多人的攻击,特别是遭到宗教的攻击。
但是,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大阳中心说”的理论得到证实,并得到社会的认同。
这说明真理是( )A、人类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一致的24、古人云:“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这表明( )A、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D、人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25、我国古代发达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吕氏春秋》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这段材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事物的联系有利于事物的发展C、要按客观规律办事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6、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 )A、非理性因素是人的重要认识能力B、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C、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D、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7、“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
”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B、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C、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D、理论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8、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 )A、物质B、意识C、实践D、认识29、对黑格尔“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他抹杀自然、历史、精神的世界的多样性B、他意识到世界都是处在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状态中C、他忽视自然、历史和精神世界的差异性D、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30、“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B客观真理论C、主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31、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有许多名人,像美国的科学家爱迪生,就是失败后才成功的。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也是经过无数的努力,才最终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