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史知识点
新中国史知识点1. 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啦。
这可是中国历史上超级重要的大事件呢。
当时呀,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全国人民都沸腾了。
这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不再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就像一个长期被欺负的孩子终于长大了,可以自己当家作主了。
新中国成立前经历了漫长的革命斗争,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就一直在为新中国的成立努力奋斗。
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争,牺牲了无数的英雄先烈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像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都毫不畏惧,英勇就义,她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2.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但是中国人民有着无比的建设热情。
那时候进行了土地改革,让农民都有了自己的土地,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然后开始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像鞍山钢铁厂等一批重工业企业发展起来了,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劳动模范,比如王进喜,他带领石油工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开采石油,有“铁人”的称号呢。
当然也有曲折的时候,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虽然出发点是好的,想让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但是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后来进行了调整。
3.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这是新中国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
邓小平爷爷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
首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可以包产到户,多劳多得,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了。
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开始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等活动。
还设立了经济特区,像深圳,以前就是个小渔村,现在变成了国际化的大都市,高楼林立,充满了创新和活力。
4.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升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像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派出了很多维和部队,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高考历史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发展,从文化传承到科技创新。
掌握以下必背知识点,将有助于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秦汉时期(1)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2)汉武帝的统治: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盐铁官营,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政治局势:政权更迭频繁,长期分裂对峙。
(2)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相互交流、融合。
(3)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4、隋唐时期(1)隋朝的统一和制度创新:隋文帝统一全国,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2)唐朝的繁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宋元时期(1)宋朝的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二府三司制。
(2)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6、明清时期(1)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宣扬了国威;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复习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 课件
条件: 军事;政治;理论;群众. 新政协召开-临时最高权力机关; <共同纲领>-临时宪法-内容. 新中国成立: 概况: 主要领导和首都,国旗,国歌. 开国大典. 意义: 废旧时代;走新道路;世界意义三. 面临形势: 政治内坏外围;经济千疮百孔. 解放领土- 追残敌;剿土匪;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原因-过程-意义:威望高;环境安. 巩固政权: 土地改革- 内容-范围-特点-意义:翻身开路. 肃反运动- 肃清反革命残余;社会秩序安定. 三反五反- 对象不同-内容不同-意义. 没收官资- 双重性质; 全局意义-奠基. 稳定物价- 米棉,银元之战-性质,措施,意义. 恢复经济: 统一财经- 实现三个平衡,财政开始好转. 调整工商- 原因,内容2,实质恢复,作用. 其他措施- 农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和工矿民 结果好: 政巩经复。 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模范-孟耿.
建立社会主义国 家(社会主义的 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
思考: 何谓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即帝官封的残余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如官僚资本,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封建 土地制度,残敌,土匪,反革命,特务,民主改革。
返回
1(2006年北京卷)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 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2006年江苏卷)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合理调整工 商业是为了 A.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 B.实现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C.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 营工商业 D.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返回
高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知识点总结考情定位主干梳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时间:1949年9月21-30日(2)地点:北平(3)内容:①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作用)等几个重要文件;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1)时间:1949年10月1日(2)内容: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②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③周恩来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④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4、伟大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3)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4)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1、肃清反革命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
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2、土地改革(1949年-1953年春)(1)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2)过程: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②到1953年春,全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
(3)结果:①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7亿亩土地;②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③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3、稳定物价(1)背景:①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②国家财政困难;③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
2024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2篇)
2024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____字版本)第一章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与历史起源1. 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原始社会的特点与结构- 农业的出现与农耕文明的形成-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兴起- 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特征2. 四大文明古国的崛起与影响- 夏、商、西周与东周的兴衰沿革- 金文与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周礼与封建制的确立- 儒家、道家与法家学派的兴起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解放-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兴起与战争- 诸子百家与思想解放- 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主要观点- 地方政权与封建社会的形成第二章秦汉时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社会1. 秦朝的统一与变革- 秦朝的兴起与战国时期的背景- 秦朝的统一战争与郡县制度的建立- 吕不韦的变法与中央集权的形成- 郑国渠与灌渠的建设与对农业经济的影响2. 汉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陈胜、吴广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融合- 高祖、文帝时期的改革与制度建立- 私人奴隶制的废除与奴隶主义的兴起3.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发展- 三公九卿制的确立与扩大- 郡国制度的改革与丞相制的设立- 经济政策与农业开发的推进-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家与文化艺术1. 魏晋南北朝政治体制的变革- 三国与两晋时期的政治变革-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草原胡族与汉族统治者的相互影响- 华夏中心思想与多元文化的融合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 乐府古文化与文人雅集的兴起- 道教佛教与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 归化诗与七言绝句的创作与影响- 旧体诗与文言小说的发展与繁荣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与思想家- 曹操与司马懿的政治功绩- 王导与嵇康的文化贡献- 陆机与张载的学术成就- 道教的创始人与佛教的传播第四章隋唐的政治体制与文化繁荣1. 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隋文帝的政治改革与统一战争- 隋朝的郡县制与六部制度- 科举制的建立与士族分化- 大运河的开凿与通商发展2. 唐朝的政治体制与繁荣时期- 唐朝的兴起与玄武门之变- 宋玄宗与肃宗时期的政治运动- 唐玄宗盛唐时期的政治体制- 科举制度的完善与文人政治的兴起3. 唐朝的文化繁荣与外交往来- 唐朝的文化格局与科学技术成就- 唐朝的雕版印刷与纸张产业- 唐朝的外交往来与丝绸之路- 唐代文人与美术、诗词创作的繁荣第五章宋元时代的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1. 宋代的政治变革与中央集权- 宋太祖的政治改革与中央集权- 宋代的官员选拔与科举制度- 大宋君权的制约与宰相决策- 欧洲封建制度的作用与对比2. 元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元世祖的征战与统一中国- 愚民政策与蒙古统治模式- 元朝的三税制与行省制度- 蒙兀儿与汉人的交融与对抗3. 宋元时代的经济发展与文化成就- 宋代的农业技术与产量提高- 宋代经济的繁荣与商业革命- 元代的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 宋元文化艺术的昌盛与交融第六章明清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思想解放1. 明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明太祖朱棣的起义与建立- 朱棣的政治改革与中央集权- 明太祖的海禁政策与对外扩张- 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发展2. 明末的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 明朝的文臣集团与武将集团- 东林学派与反抗与革命- 崇祯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动荡- 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3. 清朝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巩固-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建国和后金制度- 顺治、康熙与雍正时期的政治制度- 清朝文官政治的裁制与统治模式- 准蒙继位制与八旗制度的变革第七章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1. 清末民主革命与西方利益- 清朝社会矛盾与民主革命的兴起-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工业化- 中日战争与列强对中国的割据- 五四运动与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与组织建设- 八二七事件与国共合作的建立- 长征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与社会建设- 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邓小平时代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 现代化建设与科技进步的推进-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挑战总结:以上为____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包含了中国古代社会变迁、历史起源、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一部分中国史纲要专题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考点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知识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性质)②意义: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3)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4)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知识点2人民政权的巩固1.剿匪镇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
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知识点3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知识点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经济基础(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2)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3)第一个五年计划: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政治制度(1)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2)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新中国历史高考知识点
新中国历史高考知识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的发展轨迹和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和主题,介绍一些关于新中国历史的高考知识点。
一、新中国建立与中国历史变革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从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列强侵略、战乱频仍等一系列动荡。
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著名的两次革命——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拉开了序幕。
二、新中国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新中国的成立之初,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挑战。
毛泽东提出了“抓农业、重工业、轻工业”的发展思路,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这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经济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改革开放的思想开始在中国兴起,并逐渐传播到政府和经济界。
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口号,开启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新时代。
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出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
特别是对外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三、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初期,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共运,以援助、援外为主要手段,积极寻求国际间的友好合作与互助。
七十年代后期,中国开始了对外开放政策,逐渐与世界各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
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提倡国与国之间的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领土不侵犯。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秩序的完善。
我国建国知识点
我国建国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新中国建国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新中国建国就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意味着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从此当家做主。
②重要程度: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是中国开启新纪元的标志,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根本性的、不可逆转的改变。
③前置知识:需要对近代中国遭受的列强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等有基本了解,知道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早期革命尝试的情况。
例如,你得知道在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被列强割地赔款,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声势浩大,但没能彻底改变中国的状况,辛亥革命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④应用价值:在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制度、外交政策等方面具有根本性意义。
比如,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建立在新中国成立这个根基之上,如果不知道新中国怎么来的,就难以理解我们现在为什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核心事件,是划分近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最重要标志。
②关联知识:与土地革命、解放战争等知识关联紧密。
土地革命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群众基础,解放战争的胜利则是新中国成立的直接前提。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主要在于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众多历史背景、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的交杂以及开国大典背后艰难的筹备等。
关键点则是理解新中国成立对中国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向的巨大变革意义。
④考点分析:在历史考试中非常重要,考查方式多种多样,可出选择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意义,也可出简答题要求分析新中国成立在内政外交等方面的变革影响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新中国建国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是新型民主政权。
和之前的封建王朝、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权有着本质区别,以前是少数人统治,而新中国是人民当家。
②特征分析:主要特征是人民当家做主、无产阶级领导、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开端。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2024年7月)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2024年7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1923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蔡和森提出:“殖民地国民革命运动的特性就是:一面打倒国内的封建势力,一面反抗外国帝国主义。
在这种立场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所以可与革命的资产阶级结成联合战线。
”该思想()A.奠定了国共合作的阶级基础B.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C.丰富了民主革命的理论内涵D.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2.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延揽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1919年,北大学生从红楼出发,与十几所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掀起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以上涉及的历史事件有()①洋务运动②新文化运动③五四运动④一二•九运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江西省寻乌县作为闽赣粤三省交界的重要地区,地理位置十分关键。
1930—1933年,毛泽东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后指出,在苏维埃革命道路上,必须改造赣南闽西乡村社会中的雇佣关系、宗族关系等社会关系,同时还应当重新塑造乡村社会中权力结构和关系网络。
这一调查()A.为中华苏维埃政权发展提供行动方向B.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理论基础C.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提供现实依据D.为赢得反围剿战争胜利奠定群众基础4.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不同于某几个帝王用恩赐的办法,“均土地、抑豪强”,实行土地“让步政策”,而是要彻底推翻乡村旧秩序,使上层和下层、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
此观点认为,土地改革改变了()A.土地所有制性质B.中国的社会性质C.中国的社会结构D.农村的经济格局5.1926 年11月30日斯大林说:“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就在于此。
中国革命军队的特殊意义也正在于此。
”当时的“中国革命军队”()A.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并最终取得胜利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C.使革命由长江流域发展到珠江流域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6.国民革命时期,李大钊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三民主义”这两种理论“可以联合成一贯”,“中山主义者也就是列宁主义者”。
历史高考高考冲刺: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之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二)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之新中国发展历程二考情分析专题概述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既有曲折和失误,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建国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在“左”倾思想影响下,国民经济建设中成就和失误并存,但成就是主要的。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都取得突破性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逐步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解决了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联系更加紧密。
考向预测1、主干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政策、成就,科教发展的措施、成就等历来是考题的密布区。
2、基本概念:“七年过渡时期”、“十年探索时期”、“文革动乱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等历史阶段划分概念,我们同学容易搞混,“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经济体制”等经济名词,“农业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过渡时期总路线”等政策名词或概念的内涵也是误区之一。
3、史观:中国崛起的过程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也是中华文明影响力大增的过程,这一视角是高考命题常用的切入点。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2013年是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60周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55周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4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10周年纪念。
另外注意,一些统计图、数据表、新闻报道、漫画、打油诗、股金证等身边常见的现象是命题常引用的材料,应该关注此类现象在备考复习中的价值。
高考一轮: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历史)
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月城中学王洪伟一知识结构1 新中国成立军事:的胜利条件政治:推翻思想: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发表群众:全国人民的支持①新政协的召开,通过《》,明确国家性质,起临时宪法作用过程②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③标志:开国大典①取得革命的胜利意义②走上独立的发展道路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2 巩固政权的斗争⑴背景:①国内:尚未完全结束;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②国际:美国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⑵五大措施:①完成大陆统一:年夏,基本消灭国民党在大陆的军队1951年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过程:1950年中朝军民将美军赶回“三八”线附近1953年美国在《》上签字意义:国际: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国内:提供和平建设环境③土地改革:目的:根本,为国家开辟道路直接,的需要纲领A废除的土地制度,建立的土地制度B政治上富农,保护富农经济意义A彻底推翻了几千年的B彻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开辟道路④镇反运动:社会秩序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定⑤三反五反:原因A不法资本家“五毒”横行B国家工作人员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措施A三反:在机关中反、反、反B五反:在中反、反、反反、反作用:纯洁了干部队伍;打击了不法资本家⑶意义:①巩固了人民政权②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二重点、难点1 如何认识过度时期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2 建国初的土地改革同以往的土地改革相比有什么特点?三知识联系1 祖国统一问题①西藏:朝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由管辖;1951年标志中国基本解放②台湾: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明末侵占台湾,收复,1684年设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1895年《》割占台湾,年回归;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台湾问题成为制约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2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哪些阶级进行了探索,结果如何?3 中共诞生后,推行了哪些重要的土地政策,有何作用?4 二战后,美国对人民民主国家采取的措施:在以冷战为主,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在亚洲出现局部战争:与5 党建问题:①延安整风:反②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的提出,警惕的袭击③1951年在国家机关中的三反运动,反四知识巩固1 农村土地完成后,中共中央曾作出决定.引导农民在自愿互利原则下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其主要意图是……( )A促使农业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巩固工农联盟C 使农业纳入国民经济轨道D克服分散经营困难,促使农业生产发展2 土地改革的完成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是…( )①基本消灭了土地私有制②消灭了地主经济和富农经济③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④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⑤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 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⑤3 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擂手别国内政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 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抗美援朝的胜利D镇压反革命运动5 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农民个体所有,个体经营 B 集体所有,集体经营C集体所有.个体经营D国家所有,个体经营6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成功的一大法宝,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经验的是( )①1942年整风运动②告诫共产党员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③“三反”运动④“五反”运动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④D ①③7 新中国成立时,党和人民政府面临严峻的考验.从根本上讲是( )A 九能否巩固政权B 能否稳定物价C 能否统一财经D 能否镇压反革命8 建国初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九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B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C 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D 维持我国的社会秩序9 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从1950年开始,到1952年底全国土改已全部完成B 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C 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D 使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彻底废除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家性质是( )A 旧民主主义国家B 新民主主义国家C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D 社会主义国家11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将它们转变成为( )A 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B 工人群众的集体所有制企业C 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D 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12 新中国成立后.首要的任务之一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它包括( )①解放国土.完成国家统一②建立各级地方政府③开展土地改革④没收官僚资本.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3 人民政府在采取的措施中,对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 )A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B 土地改革C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D 镇压反革命14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产生的影响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起步C确立了工人阶级在企业中的领导地位D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5“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所反映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A 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 无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D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1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材料二全国解放后,有些干部甚至高级干部贪图享乐,大肆贪污国家资财.1951年破获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专员张子善贪污公教折合人民币155万元案.中央人民政府系统27个单位共查出贪污犯1 670人,全日共查出贪污折合人民币1 000元以上的贪污犯15.6万人.中国共产党通过发动群众运动,揭发和惩处了一大批贪污犯,党风迅速好转,干都队伍基本上保持了艰苦奋斗、朴素廉洁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六十年》材料三毛主席说,正因为他们两人(指前任和时任中并天津地委书记的刘青山、张于善——引者注)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 000个、20 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目顾》请回答,(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毛泽东强调党的建设的必要性.(2)据材料二回答,中央人民政府于1951年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了什么运动?背景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党建的认识.(4)中共能解决自身产生的腐败问题的依据是什么?17 中共诞生后,推行了哪些重要的土地政策,有何作用?答案:一知识结构人民解放战争南京国民政府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东方战线人民解放战争1950年西藏朝鲜停战协定解放生产力工业化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封建剥削农民阶级中立封建剥削土地制工业化国家和企业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私营企业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骗国家财产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二重点、难点1 如何认识过度时期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⑴社会性质过渡时期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是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具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双重性质.说它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主指中央人民政府是由以中共代表为主体的多党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五种经济成分主要指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高考历史重要复习知识点精炼版总结归纳
高考历史重要复习知识点精炼版总结归纳高考历史重要复习知识点精炼版总结归纳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考历史是对考生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的考查,也是对他们历史学科水平的综合考察。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在复习历史时,能够事半功倍,本文将整理和归纳出高考历史的重要复习知识点精炼版,供考生们使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新中国建立初期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过程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 中国革命在中国农村的胜利4. 统治中国的苏联5.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土改运动6.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推出7. 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及反美援朝战争8. 中苏对立及“大跃进”运动9. 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遗症10. 四清运动的背景和意义二、文化大革命1. 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意义2. 毛泽东的“文艺革命”和“大洋洲理论”3. 全国农村大捉到大放大反右派斗争的背景4. 文化大革命的十大司令5. 林彪事件和四人帮的兴起6. 以及邓小平两访苏联7. 毛泽东逝世后的政治形势三、改革开放1. “又红又专”和“精神大变革”2. 深化改革的全面实质3. 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 个体经济和港澳台经济5. 开放政策的实施6. 毛泽东思想对当前经济的现实意义7.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社会意识的流变8. 「节俭办国」理念与「国家中心」思想的历史渐进9. 新政治经济学的(增长,开放与稳定)命题讨论四、改革开放的极为影响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变迁1. 中华文化的历史沿革(文学,艺术,音乐)2. 中国民间故事和神话3. 中国古典文学和语言4. 现代文化制度建设5. 中国的娱乐休闲文化6. 现代化与文化遗产保护7. 文化产业和文化大众化五、中华文化及其影响1. 中华文化的主要历史成就2.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3. 中国古典文化的规律和特点4. 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5.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的地位6. 中国文化的交流、传播和革新7. 中国文化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道路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回顾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历程2. 重要领袖人物和理论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4. 中共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的地位5.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设初期的经验和政治建设6.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经验和现代政治建设七、中国近现代史1. 中国近代史的起始点2. 中国近代史独特的历史演变3. 中国近代史中的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4. “五四”运动和中国城市文化革命5.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传统文化激励6.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演变7. 改革开放的起点和进程以上就是高考历史的重要复习知识点精炼版的总结归纳,当然,由于篇幅所限,这个版本可能不够完美。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高考历史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一门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科,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高考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史部分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西周则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履行义务;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保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古代农业的发展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此外,还需了解古代的土地制度,如井田制、均田制等。
4、古代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大商人。
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宋朝时,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如商帮的兴起。
5、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荀子则主张礼法并施。
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强调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明清之际,出现了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思想家,如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他们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中国近代史部分1、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社会版必修二重要知识点
历史社会版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本文档旨在总结历史社会课程必修二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研究内容。
第一章:新时代的中国1. 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时代。
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时代。
2. 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引入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引入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根据自身国情,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注重改善人民生活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根据自身国情,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注重改善人民生活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第二章:运动与人民革命1. 五四运动:以爱国主义和反帝思想为核心,反对不平等条约,呼吁民主与科学。
五四运动:以爱国主义和反帝思想为核心,反对不平等条约,呼吁民主与科学。
2. 中国的成立:1921年7月1日,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开始。
3.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 社会主义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题,包括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科教文卫建设等。
社会主义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题,包括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科教文卫建设等。
2. 改革与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改革与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 :,强调中国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新中国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新中国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这一天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中国人民结束了漫长的辗转和磨难,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为了实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了长达数十年的艰苦斗争,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全国胜利。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攻占了全中国大陆,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由此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发展国家独立、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
二、新中国的初期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急需开展各项建设来发展国家经济和社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建设活动。
首先是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重要革命。
在土地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坚持“无代价的土地分配”和“减租减息”,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
接着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重要任务,其目的是要实现国家工业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善国家生产关系,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化。
最后是进行经济建设。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国家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和建设。
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快了国家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使国家社会主义有了更为明确和具体的发展方向,成为了中国国家建设的基本方针。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进行经济建设,一个是进行政治建设。
在经济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国家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积极发展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并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在政治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方针,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和政治改革,改善了国家政治环境,促进国家政治的健康发展。
高考历史重大事件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重大事件知识点总结在高考历史的复习中,掌握重大事件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事件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出题者常常关注的重点。
下面就为大家梳理一下高考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时期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对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2、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如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但秦朝的暴政导致了其迅速灭亡。
4、汉朝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推恩令”;经济上,盐铁官营;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6、隋唐时期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加强了人才选拔。
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7、宋元时期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科技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应用。
元朝实现了大一统,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8、明清时期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
清朝前期,康乾盛世使国家达到了鼎盛,但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840 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2、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中国成立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数学复习资料高考英语复习资料高考文综复习资料高考理综复习资料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数学模拟试题高考英语模拟试题高考文综模拟试题高考理综模拟试题高中学习方法高考复习方法高考状元学习方法高考饮食攻略高考励志名言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中国成立,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1、建国后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两大任务,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结果。
2、过渡总路线的提出背景,内容,特点,执行结果。
3、一五计划的实施条件,内容特点,实际实施的情况,取得的具体成就。
4、过渡时期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过渡性”在政治,经济,思想,外交上的体现。
过渡中我党的几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举。
过渡中存在的问题。
5、我国经济在1948-1956年的社会经济在状况,所有制,经济体制上的变化及原因。
6、建国后到1956年我党对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小农经济采取的不同政策、原因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