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速风向传感器的发展历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速风向传感器的发展历程

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自古以来,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在与风长期的接触之中,对风速风向的认知逐渐由感性到理性;从远古时期对风的敬畏,到现在发展出多种多样风速风向传感器,人们对风的探索从未有过停止。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制造出了风向仪——伣(qìan)。伣的结构非常简单:立一风杆,杆上系有丝帛做成长条形“旗”,称“示风器”,器上系一小铃挂在高竿上,风吹铃响。设有专门的观测者监听铃声并看旗被风吹动的方向以报风向。

西汉时期,人们在原有“伣”的基础上,又发明出了相风鸟。“铸铜凤,高五尺,饰黄金,栖屋上,下有转枢,向风若翔。”每一只相风鸟下部都有转枢,可以插在圆槽内随风转动,而相风鸟头部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东汉至三国时期,将相风鸟的材质由青铜转为木材。使用木鸟作风向仪,材料更容易获得,整体更为轻便,使用范围较之前也更为普遍了。

到了唐代时期,人们不再满足于对风向的测量,唐代科学家李淳风(公元602年—公元670年)在他的著作《乙巳占·占风远近》中根据风对树产生地力来估测风速。“树叶微动,风速约十里;树叶沙沙作响,风速则日行百里;树枝摇,二百里;堕夜,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并且,根据树的摇晃程度创造出了风的级别:“一级动叶,二级鸣条,三级摇枝,四级坠叶,五级折枝,六级折大枝,七级飞沙石,八级拔大树及根。”外加“无风”、“和风”共十级。风速级别发明,奠定了人们对风速认知的标准,并且一直沿用到近代。

监测风速风向的仪器发展到现在,已经从最简单的伣和相风鸟发展到现在完整的风

速风向检测设备、体系。

现在我们用于监测风速风向的仪器共有两类:风向风速传感器和超声波风速风向传感器;这两类传感器,一类是机械式,另一类是超声波式。有了这两款设备的存在,支撑起了监测风速风向的半壁江山。

一、风速风向传感器包括风向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

1、风向传感器

风向传感器是一种电阻式风向监测仪。它采用类似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将产生的电阻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标成360°与0°,当风向标产生转动的时候,滑动变阻器的滑杆会随着顶部的风向标一起转动,而产生的不同的电压变化就可以计算出风向的角度或者方向了。

2、风速传感器

风速传感器采用三杯设计理念,使用高性能进口轴承,转动阻力小,测量精确;当风杯转动时,带动同轴的多齿截光盘或磁棒转动,通过电路得到与风杯转速成正比的信号,该信号由计数器计数,经换算后得出实际风速值。

二、超声波风速风向传感器

超声波风速风向传感器基于超声波原理而研发,利用发送的声波脉冲,测量接收端的时间差来计算风速和风向。

从先秦的伣和相风鸟,到现代的风速风向传感器,风速风向仪的每一次进步都倾注了先辈们大量的心血和智慧,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成为了风速风向仪发展历程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