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上古神话1.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
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上古先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2.产生: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雷电、地震、干旱、洪水这些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现象,面对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人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神秘和敬畏的心理,并由此幻想出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来理解自然和社会。
原始先民的世界根据这种幻想的秩序得到了重新的安排,神话由此产生。
3.存在形态:一、出土材料中有大量远古的神形刻绘。
二,先秦文献中保存了大量的神话。
诗集如《诗经》《楚辞》;史书如《左传》《国语》;诸子如《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4.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以动物图画为基础、“备百物,知神奸”的巫师所用的图画文献。
全书十八卷,约三万一千字,包括《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
内容宏富,记述了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各方面的内容,包罗万象,堪称我国古籍中蕴珍藏英之最者。
5.《穆天子传》西晋“汲冢竹书”之一。
记载周穆王西巡史事。
乘八骏马,从宗周出发,一路征战,西至于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宴饮酬酢的神话故事。
6. 上古神话的类别和内涵1)关于世界和人类起源的神话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人从哪里来?盘古开天,女娲炼石补天,女娲造人2)洪水神话3)以战争为主题神话4)关于发明创造的神话7. 上古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1)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现实苦难的深切体验2)重生爱民意识3)抗争精神第二章《诗经》1.《诗经》的有关文献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名《诗》,又称“诗三百”。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诗》被尊奉为垂教万世的经典,从此便被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称为《诗经》。
共305篇。
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一,《诗经》时代、地域及作者(一)确切年代已难一一考定,但大致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
中国文学史
第一章、上古神话一、什么是神话?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
二、神话的意义神话在后世仍然具有文学魅力,同时也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第二节、中国神华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第四节、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一、神话的概念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二、神话的产生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面对难以琢磨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的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尤其能引起惊奇和恐慌。
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就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神话由此产生。
三、神话的功能1、人们讲述神话,是为了保护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意义2、由于生产力低下尤其面临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个人必须把自己融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请有力的精神纽带3、先民在神秘而悲喜莫测的日常劳动和生活中,积聚了相当多而强烈的情绪体验,神话故事可以是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人们对世界假象性把握中宣泄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四、出土资料中国的远古时代曾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
在已出土的远古资料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神形刻绘。
1、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2、阴山岩画“巫师祈祷娱神形象、拜日形象此外,在连云港、敦煌、长沙等地也出土了大量的遗址。
五、文献资料由于古代久远,再加上儒家对神话采取排斥态度,致使上古的文献古籍中记录甚少,资料零散不全。
除《山海经》等书记载神话比较集中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
2.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先秦文学尚未从当时混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
在这个阶段,文学创作的①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从巫史不分到史分化出来专门从事记录;士大夫阶层兴起成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
②形态上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
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致又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①夏商文化以巫医文化最有代表性,夏商文学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
②西周春秋文学与礼乐文化(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周代文学更关注历史(《春秋》、《左传》、《国语》)、社会、人生(反映社会理想的散文:《论语》、《墨子》、《老子》)。
③战国时代周天子衰微→社会责任感、关怀人生→著书立说→百家争鸣(以庄周、孟荀、韩非、纵横家为最要)战国时代特有的文化气质:1、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极少提及“天命”等思想。
2、由于士人成为文化甚至政治的中心,所以他们不再盲目认同某种既定的秩序,自觉创作精神大为增强。
3、文学风格百花齐放第一章·上古神话教材梳理神话: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以幻想出的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同时,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的萌芽。
(注:这种单列的概念即可能会考名词解释的,下同。
名词解释的回答要求准确简练,通常用一句话把是什么说清楚,再用一至两句话把它的意义概括一下即可。
)神话的作用:首先,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合理性。
其次,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精神纽带。
再次,使人们在对世界假象性的把握中宣泄不安的情绪。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历史、民族、生物、医药、神话、宗教祭仪等,是我国古代保存神户资料最多的著作。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二章神话.诗经(李治中版)
反映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体现周初靠血缘 亲缘关系、礼乐以及通过这些活动巩固统治 的目的。如《小雅·采菽》赞诸侯来朝周王 赏赐,《彤弓》赞周王宴会赏赐有功诸侯, 《小雅·鹿鸣》等。
怨刺诗: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反映厉王、 幽王时赋税苛重、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端 丛生、民不聊生的现实。变风、变雅之作, 反映丧乱,针砭时政。如《雨无正》(《小 雅·节南山之什》),《何草不黄》,《伐 檀》《硕鼠》、《墙有茨》《南山》《载 驱》、《黄鸟》等。
《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一、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流传最广: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二、其他注释: 郑玄《周礼》“大师”注:
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 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 劝之。 郑众(郑玄《周礼》“大师”注引郑众 语):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 于物。
《诗经》的体制 南陔、白 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六篇笙 诗,有目无辞, 故现存305篇,都是歌词。 根据乐调和内容不同,分风、雅、颂 三
《诗经》本来有311篇,其中
类。
风
,十五国风,各诸侯国的土乐,包 括 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 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诸 侯国的民歌,共160篇。 雅,朝廷正乐,指西周王畿乐歌,有大 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颂,宗庙祭祀乐歌,多为舞曲。有周颂 31篇,鲁颂4,商颂5。
承担着社会教化的功能。主要用于宗庙祭祀、 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具有典礼、讽谏、 娱乐、外交等功能。 陈诗观风 献诗陈志 赋诗言志 教诗明志
秦以后《诗经》的传播
古代文学史
第一章上古神话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1、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2、《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主题和意义1、神话按照主题的不同分类:(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3)洪水神话:大禹治水(4)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战争、黄帝和蚩尤的战争(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1、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1)由于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然分开,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
(2)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3)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4)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第四节上古神话的流变与影响1、上古神话的流失演变的两大过程:(1)神话的历史化:中国的历史意识发展很早,很多古老的神话传说,往往被当作历史事实而被载录下来,神灵被理解为人类祖先编入历史谱系之中,从而丧失了神话的本来面目。
(2)神话的宗教化(仙话):中国古代神话发展变化的另一条道路,是被道教改造,成为神话的一个来源。
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2、《诗经》的来源:(1)献诗(2)采诗(3)删诗3、三家诗(今文诗):鲁诗、齐诗、韩诗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毛诗(今本《诗经》就是“毛诗”,是古文诗)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P77)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1、《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虞书.尧典》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2、春秋笔法:又叫微言大义,指在行文中虽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而是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的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中国文学史-上古神话
《山海经·大荒北经》
伍 发明创造神话
伍 发明创造神话
1、概念:人们把各类重大发明,及对各种自然、 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归结于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 们看作是本部族的理想的象征。 2、代表作:黄帝、后羿等。 3、意义:从自然神向自创神过渡,核心在创造和 征服。
《三五历纪》三国·吴·徐整
“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 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广博物志》明·董斯张
“今南海有盘古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氏之魂也。南 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
《述异记》南Biblioteka ·任昉壹 《盘古开天》(1)宇宙卵生神话对阴阳太极观念有重要影响; (2)宇宙生成的人格化、意志化过程反映对人类自 身力量的信念; (3)暗喻人和自然对应关系; (4)表明了先民对宇宙等自然现象积极探索的精神。
3、意义:对自然或社会现象解释,表达征服自然、变革 社会的愿望。
壹 关于神话
三、神话的产生的条件
1、语言能力的发展足以表达对自然、社会的情感。 2、期望解释,同时对自然力有敬畏之情,这时幻 想出超自然神灵和魔力,自然被神化,充满神秘感。
壹 关于神话 四、神话的意义
1、解释现有社会制度与习俗,“为我所用”。 2、神权合一是将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的精神纽带。 3、神话故事在讲述过程中,产生了对不可控世界 的假想性把握,从而宣泄生活中的不安不满情绪。
三、神话和文学创作比较: 1.文学创作中的象征和情感表达更加主观化、个性化,抒 发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怀; 2.神话的情感和象征植根于集体意识之中,属于客观认知, 并带有更多的神秘意味。
中国古代文学之:上古神话
三、《山海经》的神话价值
《山海经》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 质的书,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其最 有神话学价值。
《山海经》保留的神话古老,神多于神 话。不少故事已具有清晰轮廓。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 民族精神
一、创世神话
1、盘古开天地:宇宙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 太极观念有极重要的影响。同时,宇宙生成的 人格化、意志化过程也反映了先民对人类自身 力量的坚定信念。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神话
概念: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 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 “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 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的故事情节是虚幻的生条件: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 己的感情+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功能: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 性;作为精神纽带,把个人融入氏族获得生存; 使人们宣泄不安情绪。
二、文献资料
中国上古的神话思维相当发达,但资料零散不 全。
《诗经》、《楚辞》保存神话较多。史书中的 神话大多经过改造。诸子中《庄子》援引神话 最多。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 嫦娥奔月保存在《淮南子》
三、洪水神话
汉民族古代文献中的 洪水神话,主要把洪 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 害,所揭示的是与洪 水抗争、拯救生民的 积极意义,看重人的 智慧及斗争精神。鲧 禹父子为代表。
四、战争神话
炎帝与黄帝的孤 泉之野战争: 炎黄部族融合。
黄帝与蚩尤的战 争:涉及祈雨、 求雨及一些具 有文化意义的 发明
五、发明创造神话
现实事件,从而成为构筑远古历史的一块基石。
二、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
三、神话被后世引用,为各类文学作品提 供素材。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三)神话的功能
•首先,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社会习 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
•其次,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 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再次,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 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人们在对世界假 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
• 《诗经》中的《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就记录了商部族始祖契和周部族始 祖后稷诞生的神奇经历。
》中。
• 7、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是《
》
• 8、《
》中关于穆天子见西王母的故事,神话色彩最为浓厚。
• 9、《
》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
四卷,内容极其驳杂。
选择题
• 1、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 ) • A.原始宗教B.劳动生活C.原始歌舞D.想象或幻想
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一节 上古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
• (一)概念:
• 1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 象的认识和愿望 。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 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 2.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 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 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 法术。
• 3、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把洪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害,所揭示的是与洪 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
• 4、战争神话:《阪泉之战》、《黄帝擒蚩尤》
• 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
• 6、英雄神话:《夸父逐日》反映了人类向自然大胆的挑战;前人不忘造福 后人的美德。
中国文学史课件
上古神话演变的显著结果为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
1、历史化 这可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曲解、改造神话有关系。"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儒家后学也多讲究经世致用之学,所以煞费苦心的改造神话,使之化为历史。例: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抑非人邪?何以至于三百年乎?"曰:"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大戴礼记·五帝德》)
月亮神话的演变: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东汉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张衡《灵宪》:"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唐·李冗《独异志》:"羿烧仙药,药成,其妻姮娥窃而食之,遂奔入月中。"
《诗经》的分类
风 15國風共160篇,「風土之音曰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民歌。 雅 大雅31篇,小雅74篇,「朝廷之音曰雅」,是宮廷正樂,用於典禮。 颂 周(31)、商(5)、魯頌(4)共40篇,「宗廟之音曰頌」,是宗廟祭祀時唱的讚歌。
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
《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
孔子论《诗》(1)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语·季氏》)
第一章 上古神话
思考与研究
1、为什么说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2、何谓神话?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文学作
品? 3、中国古代神话起源于何时?请简述其分
类、特点、流传情况。 4、比较中西方神话的异同。 5、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有何影响?
11 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
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开天辟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 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 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 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 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 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 )
某种“系统性”。 第四,它对后世文学特别是小说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第五,《山海经》对寓言和诗歌也产生过某
些影响。
《山海经》中神话形象的类别
(1)天帝的神话; (2)神祗的神话; (3)人王的神话; (4)奇人怪物的神话。
神话的分类
1、按历史形态:可把神话分为原始社会神 话、奴隶社会神话、封建社会神话。
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
第一章 上古神话
教学重点: 神话的内涵与本质特征; 《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上古神话的分类。
(先秦部分)第一章--上古神话
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
尤。”(《太平御览》卷
十五引《志林》)
20
• 黄帝与炎帝及蚩尤的战争正是以神话的方 式记载了当时中原地区及中原与南方部落 之间的兼并融合,从中我们可以间接地了 解华夏民族融合的过程。而黄帝正是通过 他杰出的才能,在对内兼并和对外抗御两 场大战中,大显神威确立了他作为中华民 族始祖的形象。
第一章 上古神话
1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神话的产生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
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 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 形式本身”。神话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资源。
2
二、各类书籍对神话的记载
1.诗歌:《诗经》、《楚辞》; 2. 历史散文:《左传》、《国语》、《逸周 书》、《穆天子传》; 3. 诸子散文:《庄子》、《孟子》、《墨 子》、《韩非子》; 4. 秦汉著作:《吕氏春秋》、《淮南子》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 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鲧禹治水的神话在先秦典 籍占有突出地位:
《山海经·海内经》云: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 壤以堙yīn洪水,不待帝 命,帝令祝融杀鲧於羽郊。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 土以定九州。”
17
洪水神话——鲧禹治水
• 这类神话的出现,说 明了洪水浩劫作为远 古时期真实的自然灾 害对当时及其后的人 民心灵的回应。
( 《淮南子·本经训》)
后羿射日图·汉画像砖
22
23
5.英雄神话——夸父逐日、刑天舞干 戚、精卫填海等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
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 经·海外北经》)。
古代文学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章上古神话1.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
2.远古时期的歌谣《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是一首农事祭歌。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
”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吕氏春秋·音初》所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的“候人兮猗”。
是我们见到的比较可信的夏代歌谣的遗文。
3.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
4.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中国最初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5.体现诗乐舞一体的乐曲A.《吕氏春秋·古乐》云:“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这套乐曲体现了上古时代诗、乐、舞一体的原始形态。
B.《尚书.益稷》记载帝舜时的乐曲《大韶》云:“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C.《箫韶》即《大韶》《箫韶》九成,凤凰来仪D.《论语·八佾》记载,孔子也曾称赞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论述了《大韶》诗、乐、舞三者一体的盛大场面。
E.《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6.先秦文学的形:诗乐舞一体,文史哲不分。
7.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由巫到史--贵族文学的兴起---士阶层的出现8.神话(名解)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9.神话的功能A.首先,人们讲述神话,是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B.其次,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C.再次,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10.除了《山海经》等书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之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
第一章 神话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 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 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 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功能
首先,人们讲述神话,是为了对现有社会 习俗和社会制度进行“合理”的解释,以 维护部族集团的固有状态。(绝地天通的 神话) 其次,面临强大的自然,神话可以把各个 成员联系起来,成为一个部族。(精神联 系纽带)。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商始祖诞生神话)
《述异记》:
“有蚩尤神,俗云:人首牛蹄,四目六手。 今冀州人提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 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 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 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
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 三日,夜夜雾口。有一妇人,人首鸟形, 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 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 战万胜。”遂得战法焉。 (《黄帝玄女战 法》)(《太平御览》卷十五)
2、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 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 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海外 北经)
今读: 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 反映了远古时人们同大自然竞争的精神, 要不断地去奋斗。表达了古人想要探索自 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 死若无胜负。(陶渊明《读山海经》) 夸父是个有英雄气概的神话人物。
神话的主人公:自然神、神化了的英雄、 祖先神。
主人公的特异之处:变化、神力、法术、 智慧与创造(中国上古神话尤其如此)。 内容: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解释、说 明、描述;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人们某种心情、情感的宣泄。
03第一编--第一章-上古神话
玛雅文化太阳神陶瓶
2021 7 /3/10
二、上古神话的传播、流传和记录
《山海经》夔牛画像
▪ 上古神话产生在史前时代,其传播 方式除仪式表演或图像刻画之外, 主要是口头讲述,书面记录要待文 字出现之后。
▪ 由于商周变迁,上古神话在可以被 记述时遭遇到“神话历史化”和诸 子的化用改动。
▪ 今见保存上古神话较多的著作有 《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 子》等
▪ 其次,就神话人物而言,无论是神性十足的自然神、天神还 是被神化的人间英雄,都被赋予救苦救难的神圣使命。
▪ 再次,在面临困境、灾难、挫败中,坚韧不屈的精神被张扬。
2021 21 /3/10
二、上古神话的艺术特征
▪ 建立在万物有灵基础上的形象创造,使它在表现形式方面更 属于以超现实为其特征的浪漫文学范畴
——《淮南子·览冥训》
2021 13 /3/10
二、夸父、精卫、嫦娥与“自然力被人格化”
▪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 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 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 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 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 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 至,死于此。
——《山海经·荒北经》
2021 14 /3/10
▪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 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 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
身,赤色,居钟山下。 ▪ ——《山海经·海外北经》
《山海经》烛龙插图
2021 6 /3/10
一、神话及其产生
▪ 与此相关的还有“图腾”观。 原始人基于物我无别的万物 有灵观,往往将某种动物、 植物视为本氏族的来源、亲 族、祖先神,并以此作为氏 族名称。这一与氏族有亲缘 关系的动物、植物即是该氏 族的图腾。
XXX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附答案)
XXX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附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名词解释: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现象做描述和解释,通常以神为主人公,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XXX。
2、《山海经》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编选而成的。
全书共18卷,分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四部分,内容驳杂,保存神话传说、宗教仪式、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多方面资料。
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地理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XXX补天、XXX触山、XXX 射日、XXX奔月,保存在《淮南子》中。
三、简答1、神话所蕴含的民族肉体:①体现了慎重的忧虑意识。
比如XXX、XXX和XXX的神话中,无不以相当的分量描绘了人类的卑劣出境,主人公们则能正视现实的灾害,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奋作和斗争,战胜Iran灾害。
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勤的现实肉体,反映了先民对于现身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②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中国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环境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XXX、XXX、龙、凤等;中国神话充满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如XXX为了百姓不惜以身试毒;中国神话还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如日月之神XXX不但要掌管日月,还要“敬授人时”,以利生产。
③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生存环境的艰苦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天帝的神话英雄,如XXX填海、XXX段首仍对天地大舞干戚,体现了先民顽强的抗争精神。
(先秦部分)第一章 上古神话解析
• 体现了原始人类深重的忧 患意识
塑造了一个具有厚生爱民 思想的女神形象
始祖神话 ——女娲补天、造人神话
•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 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 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 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 贱凡庸者絙人也。(《太平御 览》卷七八引《风俗通》)
伏羲女娲图,1965年 唐墓出土。 神话传说中的女娲是 人首蛇身。在中国古 代传说中,流传着伏 羲女娲兄妹通婚的故 事。故事中说,伏羲 和女娲是兄妹关系, 天降洪水,兄妹俩爬 进一个大葫芦里,躲 过了劫难,然后兄妹 结婚,繁衍了人类。
c、《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保存神话最多,最具 神话学价值,其中又 以海经和大荒经的神 话色彩最浓。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一、开天地
•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 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 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 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百 里。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二、中国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
1.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 重的忧患意识 。 2. 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 的厚生爱民意识。 3.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 民们的反抗精神。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一、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二、具体形象的思维 三、情感体验 四、隐喻和象征
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山海经· 中山经》:姑媱之山,帝女死 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荛草,其叶胥成, 其华黄,其实如菟丝,服之媚于人。 《庄子· 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 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 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 四海之外。
中国文学史-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四节
《诗经》篇目阅读
出其闉阇, 漫步走出外城的门 有女如荼, 美女靓丽如茅花。 虽则如荼, 虽然靓丽如茅花。 匪我思且, 可是我不思念她。 缟衣茹茜, 唯有那穿着素衣带着红佩巾的女 子。 聊可与娱, 才能娱乐我的心 。
第四节
《诗经》篇目阅读
赏析: 《出其东门》抒写男子对意中的爱人 忠贞不渝的感情,诗以城门云集的众多女子 陪衬自己心中的爱人,以服饰代人,以色彩 显形象,鲜明而突出,正是表现出心中情感 的深刻。
第四节 上古神话篇目阅读
《五运历年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 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 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 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zi1)为星辰,皮毛 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玉,汗流为 雨泽……” 《述异记》:“先儒说盘古泣为江河,气为风, 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 为阴。”
《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神话 【原文】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 创造了人类)抟(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 土作人。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 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拉)绳于 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 纟恒(ɡēnɡ,粗绳索)人也。
《诗经》篇目阅读
东门:郑国都城东门,相传为游人聚集之处。 缟:素色的绢 gao3 綦:青黑色qi2 闉:城门外的曲城yin1 阇:城门上的高台du1 荼:茅、苇之类的白花 且:语气词ju1 茜:大红色qian4
第四节
《诗经》篇目阅读
注解: 出其东门, 漫步走出城的东门。 有女如云, 美女多如天上彩云 。 虽则如云, 虽然多如天上的云。 匪我思存, 可并不是我思念的人 缟衣綦巾, 唯有穿着素衣带着暗绿色头巾的女子。 聊乐我员, 才能欢乐我的心 。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章上古神话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1、概念(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3)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4)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2、产生(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
(2)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尤其能引起惊奇和恐慌。
(3)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
3、功能(1)首先,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
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其次,由于生产力低下,尤其是面临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个人必须把自己溶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
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3)再次,先民们在神秘而悲喜莫测的日常劳动和生活中,积聚了相当多而强烈的情绪体验,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二、出土资料和文献资料1、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思维相当发达,已经产生众多的神灵和相应的传说故事。
(1)由于时代的久远,再加上儒家对神话采取排斥态度,致使上古神话在文献古籍中载录甚少,资料零散不全,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被完整而有系统地保留下来。
(2)中国古代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之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
这些材料往往只是片段,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不多。
2、文献资料(1)《诗经》、《楚辞》是两部诗歌总集,其中多有取材于神话的诗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10-27
14
第四节
神话乃文学之母
上古神话的文学意义
神话与文学的关系,就像《山海经》 神话与文学的关系,就像《山海经》神话中所见的盘古与日月江海的关 神话说盘古死后,头化为四岳,眼睛化为日月,脂膏化为江海, 系。神话说盘古死后,头化为四岳,眼睛化为日月,脂膏化为江海,毛 发化为草木。盘古虽死,而日月江海、人间万物……都有盘古的影子。 都有盘古的影子。 发化为草木。盘古虽死,而日月江海、人间万物 都有盘古的影子 神话转换为其它文学形式以后,虽然往往消失了它本身的神话意义, 神话转换为其它文学形式以后,虽然往往消失了它本身的神话意义,神 话却在做为文学中艺术性的冲击力量而活跃起来。( 神话与小说》 。(《 话却在做为文学中艺术性的冲击力量而活跃起来。(《神话与小说》) 例如:先秦文学的南北两大代表: 诗经》 楚辞》 例如:先秦文学的南北两大代表:《诗经》与《楚辞》,都有古神话的 痕迹,尤其是《楚辞》 保存极大量的古神话。 老子》 庄子》 痕迹,尤其是《楚辞》,保存极大量的古神话。《老子》、《庄子》、 淮南子》 道家思想也大量吸取古代神话而加以哲理化 也大量吸取古代神话而加以哲理化。 《淮南子》的道家思想也大量吸取古代神话而加以哲理化。 庄子·应帝王 应帝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 《庄子 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 与忽时相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 与忽时相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 混沌死。 混沌死
2011-10-27 18
的作用, 其一,神话的思维,充满了幻觉的作用,是人类理性逻辑尚未发展成熟时期的 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 其二,有的神话中所蕴含着我们民族的原始精神, 其二,有的神话中所蕴含着我们民族的原始精神,又给文学创作提供了精神动 力。 其三,神话故事、神话素材常常被后代文学家所利用,创作出新的、 其三,神话故事、神话素材常常被后代文学家所利用,创作出新的、具有特异 色彩的作品。 色彩的作品。
2011-10-27 10
2011-10-27
11
第二节 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
一、神话的类别。 神话的类别。 1、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地 、 2、世祖神话 女娲补天 、 3、洪水神话 鲧禹治水 、 4、战争神话 黄帝擒蚩尤 、 5、英雄神话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 6、传奇神话 嫦娥奔月 、
2011-10-27 12
第三节
历史的影子
上古神话的演变
大荒北经》中黄帝擒蚩尤的记载, 《大荒北经》中黄帝擒蚩尤的记载,剔除其神话色 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场古代部落之间的残酷战 争。
这可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曲解、改造神话有关系。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儒家后学也 多讲究经世致用之学,所以煞费苦心的改造神话,使之化为 历史。 例:子贡问孔子:“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子曰:“黄帝 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谋而亲,不约而成,大有成功 ,此之谓四面也” 孔子把神话中一个具有四张人面的天帝, 改造成古史中善治四方的人王了。 《韩非子》中记鲁哀公问孔子“夔一足”的问题,孔子解释 为“夔非一足也,夔有一,足矣”。
第一节 上古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神话的产生和功能 二、神话的保存 《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庄子》 山海经》 三、《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神话与传说》: 中国之神话与传说,今尚无集录为专书者,仅散见 于古籍,而《山海经》中特多。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一讲《从神话到 神仙传》: 在古代,不问小说或诗歌,其要素总 离不开神话,印度、埃及、希腊都如此,中国亦然 。
2011-10-27
2
先秦文学轮廓
先 秦 文 学 散 文
2011-10-27
神话传说 诗 歌
上古歌谣 诗经 楚辞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3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一、传说时期的文学 二、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 三、诗乐舞紧密结合
2011-10-27
4
2011-10-27
5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文史哲不分 二、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 诗经 楚辞 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2011-10-27 15
在每个个体身上除了他的个体记忆之外还存 在着……“原始意象”。那是些一直就是这样 原始意象” 在着 原始意象 的人类表象的潜能。 的人类表象的潜能。这种潜能通过脑组织由 一代传给下一代。 一代传给下一代。这种遗传的事实也表明这 样真正令人惊异的现象: 样真正令人惊异的现象:有一些神话和主题 在整个世界以同样的形式重复着。 在整个世界以同样的形式重复着。……原始 原始 意象是最深最古老和最普通的人类思想。 意象是最深最古老和最普通的人类思想。 ——荣格,转引自《西方心理学家文选》 荣格, 荣格 转引自《西方心理学家文选》 409-410页 409-410页)
第一编
先秦文学
2011-10-27
1
概 说
一、古代文学、上古文学 古代文学、 上古——1919 上古 1919 上古——公元前221年 上古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21 为什么要学古代文学? 二、为什么要学古代文学? 怎样学古代文学? 三、怎样学古代文学? 1、清楚概念 2、熟悉背景 3、抓住代表 4、掌握特征 5、理清脉络 6、懂得文化
2011-10-27
16
【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 《中国神话史》 袁珂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国神话史》 山海经校注》 《山海经校注》 袁珂 上海古籍出版社 山海经全译》 《山海经全译》 袁珂 贵州人民出版社 神话研究》 《神话研究》 茅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神话传说辞典》 《中国神话传说辞典》袁珂 上海辞书出版社 诸神的起源》 《诸神的起源》 何新 三联书店 中国上古神话》 《中国上古神话》 刘城淮 上海文艺出版社 神话与中国社会》 《神话与中国社会》 田兆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 神话与民族精神》 《神话与民族精神》 谢选骏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中国神话哲学》 《中国神话哲学》 叶舒宪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创世神话》 陶阳、 《中国创世神话》 陶阳、钟秀 上海人民出版社 先秦神话思想史论》 《先秦神话思想史论》 赵沛霖 学苑出版社 原始信仰和中国古神》 《原始信仰和中国古神》 王小盾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10-27 9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 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的最 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 古老的地理书。 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 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 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 巫术、宗教等, 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 医药、民俗、 史、医药、民俗、民族等 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 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 山海经》还以流水帐 流水帐方 《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 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 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 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 较大的争论。 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 的神话寓言故事有, 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 逐日、女娲补天、 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 鲧禹治水等。 海、鲧禹治水等。具体成 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2011-10-27 17
思考题: 思考题: 神话人物及故事情节在小说、戏曲、 神话人物及故事情节在小说、戏曲、影视等 叙事艺术类型中影响深远。 叙事艺术类型中影响深远。 1、请举出你所知道的例子。 请举出你所知道的例子。 说明你的态度、倾向和价值判断。 2、说明你的态度、倾向和价值判断。 追问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3、追问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倾向和 价值判断?理由何在?依据的是道德原则? 价值判断?理由何在?依据的是道德原则? 美学原则?混和?或者其他。 美学原则?混和?或者其他。有无其他更合 理的解释? 理的解释? 清晰陈述理由。 4、清晰陈述理由。
2011-10-27
6
第三节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一、由巫到史 二、贵族文学的兴起 三、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2011-10-27
7
第四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 轨迹
一、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 二、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四、楚地文化与楚辞
2011-10-27
8
第一章 上古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