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1年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省一系列政策措施,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打造“五个滁州”,加快“双超”和“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进程,保持了国民经济良好发展态势,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850.49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增幅连续六年超过10%,比“十一五”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快1.5个百分点。

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2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39.65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237.55亿元,增长10.0%。

三次产业比为20.4:51.7:27.9,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3%,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人均GDP达21607元(折合3345美元),比上年增加3914元。

表1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构成及增长速度单位:亿元107.5万人,减少15.6万人;第二产业87.6万人,增加14.1万人;第三产业75.3万人,增加6.0万人。

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不包括个体、私营、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6.7万人,与上年持平;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47.6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

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3]运行在136.9~156.2之间,处于较为景气和较强景气状态;企业景气指数运行在140.4~147.3之间,处于较强景气状态;工业企业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景气指数全年处于较为景气和较重不景气区间。

从趋势看,前两项景气有所走弱,后一项景气有所走好。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2%。

八大类消费价格中6涨、2降,其中涨幅较大的为食品、居住。

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指 标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7.7 -13.5 -10.1 -18.8 -4.2 指 标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12.1 0.1 4.6 1.9 2.8 粮食 油料 其中:油菜籽 棉花 蔬菜 3328864 352803 259889 13832 13832 1139803 水果 肉类 禽蛋 牛奶 水产品 546014 359492 84344 6573 23396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加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 104.8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1%, 创“十五”期间最高增速。其中,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 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力增强,实现增加值 78.5 亿元,比 上年增长 20.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 24.6 亿元,下 降 2.4 %;集体企业 1.4 亿元,增长 17.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11.5 亿元,增 长 13.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 22.9 亿元,比上年增长 56.9%。 优势行业继续壮大。全市 33 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 27 个行业的实现了增长。其中 食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增幅在 70% 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多保持增长,其中,家用电冰箱 121.6 万台,比上年增
指 纱 家用电冰箱 彩色电视机 空调器 发电量 标 单位 吨 万台 万部万 台 千瓦时 绝对额 15568 121.6 61 39.9 11340 比上年增 长 (%) -2.9 41.4 -38.2 -2.5 -19.8 指 水泥 农用化肥 改装汽车 人造板 内燃机 标 单位 万吨万 吨 万吨 万立方 米 万千瓦 绝对额 72.0 4.0 -35.1 22.3 713 比上年增 长 (%) 72.0 4.0 -35.1 17.6 10.7

2023滁州经济报告

2023滁州经济报告

2023滁州经济报告1. 引言滁州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的交界处。

本文将对滁州市2023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报告。

2. 经济总体概况2023年,滁州市的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主要指标如下:•GDP总量:根据初步数据估计,2023年滁州市的GDP总量预计达到X亿元,比上一年增长X%。

•第一产业:农业是滁州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农业产值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第二产业:工业是滁州市的支柱产业,2023年工业产值预计达到X 亿元,增长X%。

•第三产业:滁州市的第三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23年服务业产值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综上所述,滁州市在2023年取得了经济发展的稳定增长,各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3. 产业发展情况3.1 农业滁州市位于中国的农业大区,农业是滁州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2023年,滁州市农业发展总体稳定。

农业主要指标如下:•粮食产量:2023年滁州市的粮食产量预计达到X万吨,比上一年增长X%。

这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农产品加工:滁州市加强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2023年,农产品加工产值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3.2 工业滁州市的工业产值在2023年继续保持增长。

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制造业:滁州市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2023年,制造业产值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建筑业:滁州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

2023年,建筑业产值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3.3 服务业滁州市的服务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服务业的主要指标如下:•零售业: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滁州市的零售业发展迅速。

2023年,零售业销售额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旅游业:滁州市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而闻名。

2023年,旅游业收入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2009年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滁州市統計局2010年3月28日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貫徹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中央、省一系列政策措施,搶抓機遇,破難奮進,有效應對金融危機,奮力推進“三大戰略”、“雙超”和“追宿遷、超千億、進前列”,國民經濟加快發展,人民生活繼續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綜合初步測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576.18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6%,增幅比"十五"時期年平均水平高7.7個百分點,比上年加快2.3個百分點。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4.51億元,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262.08億元,增長19.0%﹔第三產業增加值179.59億元,增長11.3%。

三次產業比為23.3:45.5:31.2。

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14002元,比上年增加1783元。

年末全市從業人員252.7萬人,比上年增加7.5萬人。

其中,第一產業123.7萬人,減少2.9萬人﹔第二產業67.3萬人,增加3..3萬人﹔第三產業61.7萬人,增加7.1萬人。

年末城鎮在崗職工人數(不包括個體、私營、鄉鎮企業從業人員)17.2萬人,比上年減少0.2萬人﹔城鄉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和個體勞動者34.1萬人,比上年增加1.7萬人。

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3%,比上年上升0.18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繼續向前推進。

市交通、建設、二輕、商業、農機等系統企業改制加速進行,成功引進省交通集團對市汽運總公司等3家運輸企業進行了重組,市供銷、物資等系統和匯龍電子公司、皖東水泥廠、市房地產開發公司等11家市直企業改制基本完成。

新一輪市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啟動,“三定”工作正在推進,縣級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已批復各縣市區。

完成了市區財政管理體制和城市管理體制調整。

開展了市區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依法完善了食品藥品安全管理體制。

滁州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主要年份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统计(2000-2018)

滁州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主要年份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统计(2000-2018)

民家庭基本情况统计(2000-2018)
2018
2014
2015
2016
2017
487
396
367
375
375
3.12
3.36
3.06
3.06
3.02
1.85
1.82
1.84
1.75
2.17
59.29
54.17
60.13
57.19
71.85
0.69
1.85
1.66
1.75
0.39
37651
24921
8.36
交通通信
9.06
9.95
7.70
教育文化娱乐
9.96
12.45
12.58
居住
9.90
10.17
11.29
注其:从他2用01品4年和起服.务城市居民调查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3滁.5州9 调查队提供的按4.新80统计范围和口径的5.2调8查数据.某些指项和以前年份不具备可
摘编自《滁州统计年鉴2019》
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元)
6426
16369
25519
可支配收入
5704
13537
20248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元)
4226
11499
18924
食品烟酒
1907
4256
7155
衣着
410
1270
1940
生活用品及服务
388
995
1273
医疗保健
147
681
1582
交通通信
383
1144
1457
教育文化娱乐
421

滁州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主要年份就业基本情况统计(2010-2018)

滁州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主要年份就业基本情况统计(2010-2018)
33.8 31.2 35.0
117.2 10.7 1.0 0.1 12.5 3.9 39.4 0.8 2.0 40.1 193.1 7.9 7.1 29.1 10.1 0.9 18.1 1.7 1.1 0.1 4.5 2.4 31.7 1.2 2.0 25.1 200.0 5.4 5.5 21.5 10.8 1.0 9.8 8.3 1.2 3.3
摘编自《滁州统计年鉴2019》
情况统计(2010-2018)
2015
288.7 108.2 94.9 85.6
2016
290.2 104.2 98.8 87.2
37.5
35.9
32.9
34.0
29.6
30.1
87.5 11.3 1.0 0.1 5.5 2.5 36.5 1.5 1.9 26.2 201.2 5.4 5.5 23.7 11.2 1.0 11.4 8.6 1.2 3.3
计年鉴2019》
90.4 11.5 1.0 0.1 5.7 2.7 34.5 1.4 1.9 31.5 199.8 4.4 5.6 24.3 11.4 1.0 11.9 9.4 1.8 3.2
单位:万人
指标
就业人员合计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就业人员构成(合计=10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按城乡分就业人员 城镇就业人员 国有单位 集体单位 股份合作单位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单位 外商投资单位 个体 乡村就业人员 私营企业 个体
全部职工人数 国有单位 城镇集体单位 其他单位
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率(%)
2010
265.5 123.1 73.6 68.6

2010年滁州市统计公报

2010年滁州市统计公报

2010年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滁州市统计局2011年3月25日2010年,全市人民面对极为复杂的宏观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省一系列政策措施,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力推进“三大战略”、“双超”和“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巩固国民经济发展良好势头,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95.65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增幅为"十一五"时期最高年增长水平,同时也是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为"十一五"划上圆满句号,"十一五"年均增幅12.5%,比"十五"时期年平均水平高6.6个百分点。

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4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42.01亿元,增长24.4%;第三产业增加值205.22亿元,增长10.0%。

三次产业比为21.3:49.2:29.5。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65.5万人,比上年增加12.7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123.2万人,减少0.5万人;第二产业73.5万人,增加7.0万人;第三产业68.8万人,增加6.2万人。

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不包括个体、私营、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6.7万人,比上年减少0.5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47.2万人,比上年增加10.9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上年上升0.37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进。

完成了省“十一五”企业改革规划中我市最后105户企业改革。

新组建滁州广播电视台和市演艺公司。

基层医改全面推开,实行了药品销售零差率。

探索园区合作共建,达成20多个共建协议,宁滁高新园等13个合作园已开工建设。

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运行在141.8~152.7之间,处于较为景气和较强景气状态;企业景气指数运行在145.6~152.5之间,处于较强景气状态;工业企业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景气指数全年呈现前高后低处于较为景气和较重不景气区间。

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2.29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创近10年以来最高增幅,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幅高5.8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03亿元,比上年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14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130.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6.3%、38.6%和35.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503元,比上年增加955元。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39.1万人,比上年增加3.6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132.1万人,增加0.5万人;第二产业53.8万人,增加3.0万人;第三产业53.2万人,增加0.1万人。

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不包括个体、私营、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8.5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44.6万人,比上年减少0.9万人。

全年新增就业2.77万人,实现再就业1.33万人,劳务输出81.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全年在145.8~153.4之间运行;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景气指数全年保持在145.1~154.8之间,均处于较为乐观景气区间。

实施改革攻坚,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全年市县两级政府共投入企业改革资金9.93亿元,其中市本级3.28亿元;置换职工身份2.1万人,其中市本级0.76万人。

全市纳入省政府考核的209户国有集体企业已有200户进行了多种形式改革。

全柴动力股份公司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

天大石油管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

明光酒厂实现了政策性破产和资产重组再生。

赣州电扇总厂、第二医药公司依法破产清算和职工安置,物资、供销、二轻、建材、粮食、商业系统完成了25家企业改制,累计改制面达67.5%,制订并上报了皖东水泥厂政策性破产实施方案,汇龙电子公司依法破产进入司法程序,启动了交通系统运输企业、城建系统建筑企业以及水利系统企业改制。

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日期:2010-09-14 字号:[ 大中小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城(镇)化战略、东向发展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一、综合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3.93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创近11年以来最高增幅,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幅高6.9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7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15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25.9%、40.2%和33.9%。

人均生产总值为10814元,比上年增加1745元。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40.7万人,比上年增加1.3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126.7万人,减少5.4万人;第二产业57.5万人,增加3.2万人;第三产业56.5万人,增加3.5万人。

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不包括个体、私营、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8.2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30.9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4.5万个,7.1万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

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全年运行在145.5~145.1之间;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景气指数全年运行在145.7~154.23之间,均处于较为乐观景气区间。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26%。

在居民消费类中,食品类比上年上涨13.87%,在食品类价格中,粮食比上年上涨4.15%,油脂比上年上涨26.28%,肉禽及制品比上年上涨31.09%。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法规类别】人大议事【发文字号】滁政[2006]11号【发布部门】滁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06.03.29【实施日期】2006.03.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滁政〔2006〕1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业经滁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号召,大力推进滁州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纲要》描绘了未来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做好今后5年工作的行动纲领。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组织学习和广泛宣传,并搞好本地区、本部门规划与全市《纲要》的衔接,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纲要》提出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落到实处。

全市人民要在中共滁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如期实现“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加快滁州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滁州市人民政府二○○六年三月二十九日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一、“十五”计划实施情况回顾“十五”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市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到“十五”末,全市生产总值328亿元,年均增长5.9 %;财政收入27.6亿元,年均增长10%,超额完成“十五”计划预期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日期:2010-09-14 字号:[ 大中小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城(镇)化战略、东向发展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一、综合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3.93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创近11年以来最高增幅,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幅高6.9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7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15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25.9%、40.2%和33.9%。

人均生产总值为10814元,比上年增加1745元。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40.7万人,比上年增加1.3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126.7万人,减少5.4万人;第二产业57.5万人,增加3.2万人;第三产业56.5万人,增加3.5万人。

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不包括个体、私营、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8.2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30.9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4.5万个,7.1万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

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全年运行在145.5~145.1之间;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景气指数全年运行在145.7~154.23之间,均处于较为乐观景气区间。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26%。

在居民消费类中,食品类比上年上涨13.87%,在食品类价格中,粮食比上年上涨4.15%,油脂比上年上涨26.28%,肉禽及制品比上年上涨31.09%。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4.40%。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85%,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3.56%,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4.32%;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3.8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3.92%。

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上升3.95%。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3.8%,其中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3.9%。

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9%,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0%。

表1 2007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表指标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其中:食品其中: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菜类衣着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5.3 13.9 4.2 31.1 14.2 -3.3 3.7 7.4 1.2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1.7 -2.2 3.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县域经济不强,民营经济发展还不充分;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支出压力较大;城乡劳动力就业还不充分,少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农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5.9万公顷,与上年持平。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6%,全年油料播种面积9.6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5.6%,蔬菜播种面积4.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9%。

全年粮食总产量为421.8万吨,比上年增长7.5%,再次刷新历史最好记录。

全年油料产量23.1万吨,比上年减产18.7%。

其他经济作物有增有减。

全年棉花产量1.6万吨,比上年增长0.8%;蔬菜产量122.7万吨,比上年增长2.5%。

全年肉类总产量41.9万吨,比上年增长13.5%;禽蛋产量9.3万吨,比上年增长9.1%。

牛奶产量8880吨,比上年增加27.7%;水产品产量27.1万吨,比上年增长6.7%。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41.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4%;农用拖拉机45.6万台,比上年增长10.9%;排灌动力机械73156台,比上年增长3.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1.2万吨,比上年增长3.0%。

农村用电量6.0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减少7.7%。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44.91千公顷,比上年净增1.07千公顷。

全年完成水利重点工程6项,完成投资9264万元,比上年增长113.8%。

表2 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5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创近11年最高增长水平。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0.72亿元,比上年增长24.3%。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及股份制企业增长最快。

表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亿元7.7%,比重提高3.2个百分点。

全市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实现了增长。

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3.2%,家具制造业增长111.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1.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86.4%,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84.8%,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长66.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多保持增长,其中,家用电冰箱204.2万台,比上年增长18.7%;彩色电视机72.5万部,比上年增长2.2%;白酒643.9万升,比上年增长184.5%;化肥(折纯)10.6万吨,比上年增长6.4%;内燃机845.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3%。

表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表指标单位绝对额比上年增长(%)指标单位绝对额比上年增长(%)纱家用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空调器发电量白酒吨万台万部万台万千瓦时万升17031204.272.536.241515643.99.718.72.2-13.7235.5184.5水泥农用化肥改装汽车人造板内燃机万吨万吨辆万立方米万千瓦442.710.61037338.8845.88.76.4-8.336.49.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6.1%,比上年提高16.0个百分点,创近11年最好水平。

其中七项指标完成情况全部好于上年。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13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利税总额39.58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实现利润18.84亿元,比上年增长39.0%。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2.45亿元,比上年增长7.2%。

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97户,全年共完成总产值55.1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实现利润总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548.9万平方米。

房屋竣工面积524.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5.2%。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9.63亿元,比上年增长55.5%,比“十五”期间年均增速高36.9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投资173.73亿元,增长63.2 %;农村投资33.68亿元,增长41.9%。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52亿元,增长134.5%;第二产业投资160.41亿元,增长56.7%;第三产业投资71.82亿元,增长55.2%。

从行业看,工业投资146.1亿元,增长54.9%,其中制造业投资130.22亿元,增长61.8%;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技术投资增长182.1%,卫生、社会保障业投资增长139.8%;水利环境业投资增长112.6%;文化、体育与娱乐业投资增长110.9%。

全年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施工项目1999个,当年新开工项目1665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969个,已投产项目1114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9.34亿元,比上年增长52.5%;商品房销售额28.44亿元,比上年增长42.8%。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

“861”项目中,总投资23.33亿元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当年完成投资3839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23.33亿元;达诺乳业有限公司良种牛养殖及乳加工总投资2.4亿元,当年完成投资60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亿元;安徽凤阳浮法玻璃有限公司6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总投资3.31亿元,当年开工兴建,完成投资17817万元。

另外一批新项目开始动工建设。

其中,安徽金太阳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47807万元,累计完成投资5.38亿元;凤阳华众玻璃有限公司特种玻璃生产线总投资8亿元,当年开工建设,完成投资40000万元;滁州安邦聚合高科有限公司熔体直纺总投资5.05亿元,当年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9700万元;白鹭岛度假村项目总投资3.2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991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3.08亿元。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2.8%。

创近11年最高增长水平。

分实现区域看,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7.43亿元,县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4.61亿元,县以下消费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4.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6%、17.1%、15.4.%。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2.28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45亿元,其他行业零售额2.5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2%、18.5%、20.6%。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与上年对比,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业增长8.9倍,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批发业增长1.1倍,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业增长70.8%,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业增长32.3%。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全年商品进出口总额4751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1%。

其中,出口总额379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3%;进口总额955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8%。

从出口经营主体看,生产企业增长42.9%、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5%。

表5 出口主要分类及地区分布单位:万美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出口额37975 27.3其中:一般贸易33522 32.2加工贸易4435 -0.2其中:对亚洲13644 22.6对欧洲6685 15.9对北美洲12432 33.4对非洲1699 45.9对拉丁美洲2989 43.7对大洋洲392 23.5全年利用省外境内资金140.16亿元,比上年增长93.8%;实际利用国外资金193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3%。

全年新签外资项目43个,直接利用外资106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6.2%。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334.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6%,其中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18392人次,比上年增长67.4%。

全年旅游总收入22.85亿元,比上年增长52.8 %。

其中,国际旅游收入579万美元。

年末,全市共有星级旅游饭店16个,名胜风景区和文化保护区8个。

七、交通和邮电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57.4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