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类型学二

合集下载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类型学一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类型学一
尹达(刘耀):《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之分 析》,《新石器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1955年。
夏鼐:《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修 订》,《考古学论文集》1961年。
苏秉琦:《斗鸡台沟东区墓葬》,(1948), 《陕西省宝鸡县斗鸡台发掘所得瓦鬲的研究》 (1941)及《瓦鬲的研究》(1948),《苏秉 琦考古学论述选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
第二章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
绝对年代:在历史上可以确定的具体年代。 (Absolute Chronology)
相对年代:不能确定具体年代,而仅能比较 和推定先后时序。
(Relative Chronology )
1、绝对年代的研究方法 2、相对年代的研究方法 (1)地层学(Stratigraphy ) 就遗迹本身的特点来说 相对准确 就遗物的特点来说 可能有偏差
苏秉琦:《斗鸡台沟东区墓葬》,(1948),北平。
袋足
折足
矮脚
锥形脚袋足

Aa、Ab、Ac、Ad、Ae
Ca、Cb、Cc、
在中国考古学史上,苏秉琦第一次明确地使用 双重或三重符号来表述同类不同型(亚型)。
蒙特留斯(Oscar Montelius) (1843~1921)
瑞典人·瑞典国立博物院院长
《东方和欧洲古代文化诸时期》
(1903)
1937年滕固将该书的第一卷 《方法论》译成中文名为
《先史考古学方法论》
该书中将“类型学”译为“古物体 质学”
20世纪30—60年代中国类型学研究举例
梁思永:《龙山文化——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 一》,《梁思永考古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1959年。
苏秉琦(1909—1997):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34) 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研究员 (1934—194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1949) 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创始人 前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考古学》第二章 田野考古

《考古学》第二章  田野考古

探孔的布置 普探:梅花式布孔、探孔密度大,更易发现大型建筑址或大型墓葬 重点钻探: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加大布孔的密度 钻探记录:文字、表格、图纸
编号;填写钻探记录表;绘制钻探图
1.梅花式布孔 2.井字形布孔 3.十字形布孔及墓 葬“卡边” 4.房址钻探的平剖 面图
二、物探方法 原理:利用了考古遗存能改变所在区域土壤的物理、化学结构,使土 壤的物理性质出现异常现象这一特点 程序:资料收集;工作设计;现场探查;对资料进行解释和分析 电阻率法:通过探测遗迹、遗物与周围土壤的电阻差异,来确定目标 物的深度、范围和形状
三、化探方法:汞测试法,通过测试汞元素的化学异常来寻找地下遗迹 1981年对秦始皇陵封土的测试 四、勘探资料的整理:各种记录资料以及部分实物资料
再次或多次调查
考古实习调查,考古调查培训班等一般都采用常规的地面踏查
程序和方法: 准备工作: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工具;分组;拟订路线和重点;获取
文物部门支持
实地调查:口勤、眼勤、腿勤、手勤
沟渠、田埂、小路、梯田断面、河岸向阳高地、
河流二三级阶地、平地高起的冈地或台墩等
就分布范围、堆积状况、所在位置、地理环境、
一、常规勘探 考古钻探(或铲探) “洛阳铲”
辨别土质、土色和结构,判断地下遗迹和地层堆积的性质及分布状况 生土:纯净自然土层,堆积深厚,钻探时应尽量探到生土为止 灰土:有机物腐殖质和生活垃圾及灰烬,土质松软,往往包含各种遗物 夯土、路土和居住:土质比灰土坚硬,夯土和路土都会分层
夯土较厚,路土由硬而薄的土层构成
偃师二里头遗址两种分布范围对比图
四、调查资料的整理 包括遗存资料和记录资料两大类 三个基本任务:系统整理、分析研究和编写报告 (一)实物资料的整理: 检查与核实:清污、拼对和修复

2021年田野考古学课程笔记

2021年田野考古学课程笔记

田野考古学之定位一、学科诞生标志发掘是田野考古核心内容,是考古学诞生标志,是考古学区别于其她学科标志。

能否独立主持、科学完毕田野发掘、资料整顿和报告编写工作,是界定是非考古学家原则。

田野考古基本内容:田野发掘、资料整顿和田野考古报告整顿考古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运用考古文献来研究问题二、学科发展基本1、材料基本获得考古学研究材料,遗存是通过发掘获得。

从考古材料出发,被考古材料牵着鼻子走,以材料为基本。

例子:张忠培:60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学巨大变化:考古材料,考古发现积累速度与规模已远远超越了考古研究速度与限度田野发掘材料爆炸性增长,研究滞后于考古材料发现2、实证基本考古发掘对解决学术问题争论仰韶文化与山东历城城子崖龙山文化早晚河南安阳后岗小屯殷墟商文化30年代梁思永先生发掘安阳后冈三叠层,从主线上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早晚问题。

安特生“仰韶文化西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西来说40年代,夏鼐在甘肃宁定阳洼湾进行田野考古发掘,主线上否定了安特生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西来说理论。

在齐家文化墓葬填土中发现两块典型仰韶文化彩陶片。

得出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

3、理论基本考古学许多理论形成是从田野发掘中得来。

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考古学基本理论——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学理论体系形成,是建立在田野考古学不断科学化和蓬勃发展基本之上。

(考古学文化定名理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文明发生发展道路理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学核心)四、学科交叉前沿埋藏地下遗存进行田野考古发掘,与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测绘学所有遗存都是以物质形式存在。

因而许多用来进行鉴定和检测仪器设备均有也许运用考古学中。

自然遗存对考古学以外学科提供研究材料文化现象对许多人文学科有研究,蕴含多方面文化内容技术手段五、公众关注热点电视传媒关注热点节目之一社会成功人士对考古工地和文物库房产生浓厚兴趣“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比受民众关注以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公众考古学》浮现田野考古学简史一、解放前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举要与阶段划分1、解放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具影响力田野考古工作1921年,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迹发掘时间、地点、人物、内容、意义(打破两个治学老式:史学和金石学,获取科学研究古代人类历史材料);1926年李济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迹发掘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独立开展田野考古发掘第一人;1928年,吴金鼎在山东发现城子崖遗迹国内学者第一次独立发现新石器时代遗迹,后经发掘发现命名了“龙山文化”;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队殷墟发掘所长傅斯年组建考古学组,并选定在殷墟发掘。

田野考古学概论基本内容串讲

田野考古学概论基本内容串讲

常见方法有三种:
(1):电阻率法:由于不同物质导电性质存在差异, 在地面施加电压,通过测定
土壤电阻率即判断地下遗存。一般说来,水份多杂质 多的物质(沟、灰坑、文化层)电阻率小,反之,墙、 路、碎石、坟墓电阻率大。 (2):电磁探查法:用电磁探测仪向被测部位发射电 磁波,同时接收地下物质的 电磁信息。对接收到的反常信号地段进行分析判断。
一-10:物探: 地下埋藏的的遗存与天然土石存在着电阻、磁 性、弹性、放射性等差别。因此,用高灵敏度的物理 仪器检测一定地点是否有物理性质的异常现象就可以 判断地下是否有遗存。
物探具有速度快,劳动强度低,不损伤遗存等特点。 在岩层、水中、沙层、冰上均能工作;但是物探属于 间接测定遗存的方法。由于自然条件的干扰,有时会 出现偏差。它必须和其它田野考古方法配合使用,才 能取得好的效果。
考古发掘中所见遗迹的年代:
形成年代;使用年代;废弃年代。
F、晚期堆积可以出土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能出现晚 期遗物。 在早期堆积形成时,晚期遗物还没有出现,因而晚 期遗物不存在埋入早期堆积的可能。晚期堆积在形成 时会扰动破坏早期堆积,会把早期遗物翻到晚期堆积
中,所以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
下层单位的遗物早于上层单位的遗物是相对的,而 不是绝对的。 原因:1、局部会早晚颠倒。2、时间相近的单位有晚 期的单位延续早的文化因素。
一-2:惠勒:二十世纪英国的考古学巨匠。他的一
生做了大量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他为记录的目的而把 遗址划分为若干方块进行发掘,方块之间留有隔障,这 种方块被称为“惠勒的方格”-即今天考古发掘中的探 方。当时对方框内的挖掘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平行的层 次上展开,四边都要详细地勾画,为的是对考古的层次 序列提供一个永久性的记录。现在看来许多东西已经过 时,但仍在世界各地的考古发掘中广泛使用。惠勒也是 一位讲究方法的田野工作者,他对考古发掘工作的性质 进行了精心的思考,始终强调考古学与公众的关系问题, 坚持认为考古学家有义务以简明扼要、生气勃勃、直截 了当的散文形式向社会通报他们的工作和成果。

《田野考古学》教学大纲

《田野考古学》教学大纲
第二节:
田野考古绘图
田野考古绘图的分类
田野发掘绘图的一般要求
田野工作绘图的主要方法
常见遗迹图错误分析
第三节:
出土器物绘图
主要方法
第九章
田野考古摄影
(3学时)
第一节:绪论
如何学好摄影技术
第二节:
田野考古摄影
拍摄的基本过程
拍摄的设备
用光
野外摄影画面的处理
野外考古细目摄影
第三节:文物摄影
文物摄影基础
第十章
一、编写考古报告的意义
二、编写考古报告的要求
第二节:报告种类、形式和体例
一、报告的种类
二、报告的形式
三、报告的体例
第三节:编写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一、报告编写方法和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
第十二章
实践教学(实习)设计与要求(4学时)
第一节:
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实习)设计
一、《田野考古学》课程总体设计
二、田野考古实习环节
二、发掘:揭露堆积
第四节:搜集与采样
一、收集:按单位收集
二、采样:采样方法
第五节:记录与资料
一、探方日记要点
二、探方发掘记录
三、遗迹发掘记录
四、数字化信息处理系统
第五章
墓葬发掘
(4学时)
第一节:墓葬发掘的一般方法
一、发掘封土
二、确定层位关系和墓的平面范围
三、挖填土
四、清理葬具
五、清理骨架
六、清理随葬品
一、专业素质的要求
二、行业部门的要求
三、培养单位的要求
第四节:
田野考古学内容
一、知识内容
二、课程结构
第二章
田野考古学理论
(8学时)

田野考古学理论:地层学与类型学

田野考古学理论:地层学与类型学

4.同一时期的堆积处于不同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 深度的堆积在时代上可以相差很远
► 遗迹堆积具有打破前期堆积或突入后期堆积的特点,地层堆 积也不是水平的,因为天然地表本来就有高低起伏,人类活 动形成的地层也不是处处一样厚,地震会使地层错位,有大
的地下空洞也会造成地层的局部塌陷,形成断层。
5.遗迹形成和遗迹内堆积形成可能有很大的时间差 距,同一遗迹堆积也有早晚之分,所以也应当分析 “内部的叠压、打破关系”,分析形成过程
► 第一.它使田野考古能获得有层位关系的资料,为 相对年代研究提供了坚实依据。如梁思永在后岗发 掘时,由于获得了仰韶、龙山、殷商文化的三叠层, 才确定了三者的相对年代。
► 第二.使田野考古能获得有共存关系的资料,为确 定遗存组合关系提供了必要前提。
► 共存关系有两个含义,一是泛指堆积单位内所有遗 存的共同存在,这种意义较少使用;而一般文章中 所说的共存关系则是专指堆积单位所属时代的遗存 共同存在,而把混入的其它时期遗物排除在外。
►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怀疑实际地层比所划分的地层 多,可以再把该地层按深度划分亚层,分别记录出 土的遗物,待整理时分析亚层出土物是否有时间上 的差别。特别是在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发掘中,在可 区分的自然地层内按5厘米深度划分亚层是十分必 要的。
三、地层学的重要作用
► 地层学是田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为田野发 掘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论,使田野发掘科学获得资 料成为可能。它的主要作用有三点:
(三)遗址第三阶段又形成新的堆积:地层、房子、灰坑;第二阶段形 成的房子墙突入到新地层之内。
►每个遗迹都是在当时地表面上形成 的,因此,弄清墙台之类遗迹的基 底在哪—个层面,坑沟之类遗迹开 口于哪一个层面是关键问题。不论 坑沟之类遗迹有多深,打破多少地 层和遗迹堆积;也不论墙台之类遗 迹有多高,甚至上升到现代地表之 上;它们的开口和基底所处的层面 才是它们形成年代的标尺。

田野考古学2考古层位学

田野考古学2考古层位学
中断,或因自然灾变(如洪水、火山爆发) 中断,或因自然灾变(如洪水、火山爆发) 在熟土层之间会出现不含有任何人工遗物的 自然堆积层
地层:考古上把生土层、 地层:考古上把生土层、熟土层和间
歇层统称为“地层” 歇层统称为“地层”
单位
一个地层堆积或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 被称为一个单位。 被称为一个单位。 它是考古学中最常用的一个代表时间和空 间的量。(也可以定义为按土质土色不能 再分的一个堆积) 再分的一个堆积)
考古地层学,又称层位学,是关于 考古地层学,又称层位学, 区分遗址诸堆积并确定其先后次序 的学说。 的学说。
一、地层学的中国化历程
大体 脉络: 脉络:
20年代的水平深度发掘 20年代的水平深度发掘 31年后的土质土色发掘 31年后的土质土色发掘 曾一度流行的文化期划分层位方法 现在越划越细的趋势
1931年,梁思永主持安阳 1931年,梁思永主持安阳 后冈遗址的发掘,摒弃了西 方的水平层位法,按土质土 方的水平层位法,按土质土 色划分地层。发现和确认了 色划分地层。发现和确认了 仰韶、龙山和商代三个时期 仰韶、龙山和商代三个时期 堆积相互叠压的层位关系。 从此,按土质土色划分地层 成为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基本 准则。实践证明,这一准则 是非常正确的。
1、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 陈星灿: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 1895-1949》 第二章第四节、 1895-1949》,第二章第四节、第三章第三 第四章第三节,生活·读书· 节、第四章第三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1997年 店,1997年。 2、孙祖初:《考古地层学的中国化历程》, 孙祖初: 考古地层学的中国化历程》 青果集》 知识出版社,1998年 《青果集》,知识出版社,1998年。 3、刘斌、张婷:《建国后考古地层学的发 刘斌、张婷: 文博》2003年 展》,《文博》2003年3期。

田野考古学内容

田野考古学内容
第四节:田野考古学内容
————————————
一、知识内容 二、课程结构
一:知识内容
————————————
1、四个阶段说:
——①准备阶段②野外工作③资料整理④报告编写
一:知识内容
————————————
2、三个过程说——
①考古发掘 ②资料整理 ③编写报告
一:知识内容
————————————
3、六个部分说——
第三部分:整理资料和编写报告
(2)编写报告是在整理研究的 基础上以文字、线图、照片等综合 形式对田野考古工作收获进行著述 式的报道,从而形成考古文献。
——编写考古报告是田野考古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只有报告发表了,田野考古工作才算真正结束。
二、课程结构
—二:—课—程—结构————————
各 章 内 容(64学时)
第二部分:野外工作
——在工地队长的统一协调和指挥下,有序地进行。
第二部分:野外工作
(1)野外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般 为考古调查、考古发掘或考古清理。
——考古调查:是在基本不破坏原有遗存的情况下,对遗存进行考察、记录 ,有选择地收集暴露出来的遗物,并确定需要保护的遗存。 ——考古发掘:是通过挖掘,揭露遗迹、收集遗物、记录遗存。 ——考古清理:是在遗存已被破坏的情况下,对其残留部分进行抢救性的发 掘。也可以把清理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发掘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一次工作兼有几种工作方式。
学时 1 2 1 2 2 2 1 1 1 1 1 1 1 1
—二:—课—程—结构————————
各 章 内 容(64学时) 第七章 田野考古测量(4)
第八章 田野考古绘图(3)
第九章 田野考古摄影(3)
各节内容 第一节:地形图测量 第二节:新测量技术在田野考古中的应用 第一节:考古绘图绪论 第二节:田野考古绘图 第三节:考古器物绘图 第四节:计算机软件在考古绘图中的应用 第一节:绪论 第二节:田野考古摄影 第三节:文物摄影 第四节:新技术应用探索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 田野考古

第二章 田野考古

第二章田野考古第一节考古调查一、普通调查采用常规的地面踏查,对一个地区不同时代的所有依存进行全面调查。

1、形式:普查,对所有古代遗存进行的铺先调查,不分时代不分性质的全面调查;复查,在普查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进行的再次或多次调查。

2、程序和方法:①准备工作②实地调查③采集遗物④记录环节二、重点调查主要有针对文化谱系、区域聚落、大型遗址(群)、古代建筑(群)、环境及生业经济等方面开展的调查。

1、文化谱系调查2、大遗址调查:城址、陵墓、寺庙和各类手工业作坊遗址等3、环境考古调查: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4、遗址资源域调查:这是一种可将环境考古调查进一步深入的调查形式。

5、其余:冶金考古调查、盐业考古调查和建筑考古调查等6、重点调查的特点有明确的课题意识、,②制定周密的调查方案、年)讲求多学科参与、,④调查过程和调查成果的系统化与科学化三、区域系统调查又称全覆盖式调查、拉网式调查,是一种为了系统获取一个地区古代聚落形态演变资料而进行的全覆盖是考古调查。

1、由来和发展:®20C40' s戈登威利首创。

②1995年,首次采用山东日照沿海地区。

2、程序和方法:①淮备工作(确定调查区域、准备调查需要的各种工具和设备)②实地调查③采集和记录3、反思和展望(I如何确定古代聚落的真实存在和实际范围(2如何进一步改进调查技术③如何将这一调查向后段延伸姒如何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四、调查资料的整理调查资料主要包括遗存资料和记录资料两大类,整理资料主要有三个基本任务:系统整理、分析研究和编写报告1、实物资料的整理:①对各种义务资料进行检查与核实,对遗物进行必要的各种技术处理②进入对资料条理化和分析研究的阶段2、记录资料的整理3、编写调查报告第二节考古勘探是指使用探铲和各种科技手段对一直表面进行勘查,发现和了解底下埋藏的古代遗存状况的科学行为。

优点是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地下遗存的概况。

一、常规勘探一、土样的辨识生土:灰土:夯土、路土和居住面:红烧土和草木灰:墓葬五花土:淤土:2、探孔的布置:普探、重点钻探3、钻探记录:文字、表格、图纸二、物探方法不损伤地下遗存、获取到信息量大、操作简便高效1、工作程序:①资料收集②工作设计③现场探查④对资料进行解释和分析2、方法:电阻率法、磁法探测、探地雷达法三、化探方法:汞测试法第三节考古发掘田野考古发掘是获取实物资料和各类研究信息的基本手段,也是最直接最科学的手段。

第二章 田野考古 (《考古学》PPT课件)

第二章  田野考古 (《考古学》PPT课件)

采集遗物: 全面采集那些特征鲜明且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遗物标本 尽量选择能够反映其质地、颜色、纹饰、形制和时代的各类标本,尤
其要选择能够反映器物整体形态的口沿、足、底、流、纽等关键部位标本 对于可复原的标本或以往少见的标本(包括陶瓷器、石器、金属器
等),则应全部采集 遇到暴露于地表、包含遗物丰富的遗迹,采集的标本要单独编号存放
二、重点调查 又称专题调查,是指为了解决特定学术课题对一个地区的某类遗存 专门开展的地面勘查
(一) 文化谱系调查 1959年徐旭生主持的豫西“夏墟”调查,发现了登封王城岗、偃
师二里头等重要遗址,拉开了考古学探索夏文化的序幕,填补了中 原地区先秦考古文化谱系的空白
(二) 大遗址调查:洹北商城的勘察 (三) 环境考古调查:青海民和县官亭盆地和山东寿光市沿海 (四)遗址资源域调查:山东青岛丁字湾沿岸史前遗址
姓名和日期 如何确定古代聚落的真实存在和实际范围 如何进一步改进调查技术也是比较迫切的问题
偃师二里头遗址两种分布范围对比图
四、调查资料的整理 包括遗存资料和记录资料两大类 三个基本任务:系统整理、分析研究和编写报告
(一)实物资料的整理: 检查与核实:清污、拼对和修复 资料条理化和分析:编号、分类统计、登记信息卡、提炼结论
夯土较厚,路土由硬而薄的土层构成 居住面有人工迹象,烧面、抹泥面、白灰面等易辨识,
红烧土及草木灰:用火行为,泥土红色,产生黑灰色灰烬, 灶或陶窑、房址和灰坑
墓葬五花土:挖出和回填的混合过程,墓穴填土五颜六色, 五花土堆积往往是判断墓葬存在与否的重要线索
淤土:河底、沟底和井底等低洼处,以灰色、青灰色居多,质地细腻, 层状分布,含水分较多,包含的水生动植物遗骸较多
主动性挖掘:学术准备、实地踏查和勘探、针对性挖掘 被动性发掘:抢救性发掘和配合基本建设发掘

田野考古类型学

田野考古类型学

2. 物品渐变的一些特点
► (1) 物品渐变方向,有的是进化,有的是退化。当 物品形态不断满足人们更高要求时,便呈现进化趋 势。如辽代鸡冠壶由矮胖变为瘦高,由无圈足变为 圈足,以适应契丹人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的 需要。当人们对某类物品的造型、结构、纹饰等不 再提出更高要求,反而要求降低,甚至认为制成什 么样子都无关紧要时,就会呈现退化的趋势。如中 原仰韶——龙山时代的彩陶母题纹饰是由繁华精美 向简单潦草变化,商代鬲的足逐渐变矮,直到趋于 消亡。
► 排序时应注意,无论是层位关系,还是组合关系, 还是其它的参照依据资料,孤例是极易出错的,多 例重复才较为可靠。
► 总之,类型学排序的基本方法可以简要概括为: 从序列中找环节,从环节上看序列。只有序列划分 对了,才能找准演变环节。而序列是在对环节的深 刻认识基础上得出的,并且序列的正确与否要看按 该序列划分的环节是否成功。因此,划分序列和划 分环节是反复交替进行的,只有达到序列清楚、环 节清楚、演变规律清楚才算排序成功。
► 类型学排序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排序找出两个形态 有异形式之间的过渡环节,以证明两者有发展演变关系。例 如,《商文化青铜器与北方地区青铜器关系之再研究》中, 对中原系刀接受北方系刀影响所作的类型学分析便是一例。 该文没对中原系刀和北方系刀的各种形式进行排队分析,而 是把周代环首刀与时代更早的北方系环首刀排队找出二者发 展关系,又把周代环首刀与商代中原系的扁茎刀排队找出发 展关系,从而得出推论:商文化中的环首连柄刀是从仿制北 方系的环首刀进而改造自身的扁茎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这种情况的类型学分析方法是:先考察两种形式的出现年代, 确定相对早晚然后把两者视为一个演变序列的两端形式,把 处于两者年代之间的一些有年代依据的形式(如有纪年,有 层位关系,有其它年代依据等)按照从早向晚的顺序排队, 观察是否可以找出一列形式上合理的演变序列。如果能找出 就可据此而总结该序列的演变规则,再把—些无年代依据的 形式试着排进序列之中,以增加演变的过渡环节或验证所排 序列是否成立。如果排序的标本都没有年代依据,就只好假 设一些可能的演变规则进行排序,若排不出序列则修改演变 规则,重新排序。经过反复调整,得出一个认为是合理的演 变序列。

国家精品课程《田野考古学》习题

国家精品课程《田野考古学》习题

国家级精品课《田野考古学》习题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田野考古学概说[ 习题 ] :1 、解释遗迹、遗物、遗存有何不同?2 、判断下列各项那些是遗迹,那些是遗物?柱洞、灰坑、房址、带铭文的铜鼎、石碑、地画、动物骨骼、人骨。

3 、田野考古工作分几个阶段?4 、田野考古人员应该具备那些素质?[ 思考题 ] :1 、为什么说田野考古既是科学获取实物资料的基本手段,又是对古代遗存进行直接科学研究的第一过程?2 、为什么编写发掘报告也是田野考古工作?第二节田野考古简史[ 习题 ] :1 、为什么早年殷墟的发掘成为中国田野考古的摇篮?2 、推进中国田野考古发掘技术变革的重要人物有那些?[ 思考题 ] :1 、 21 世纪田野考古的技术和管理应该怎样发展?第二章地层学与类型学第一节地层学[ 习题 ] :1 、解释叠压、打破、生土、熟土、游土、间歇层、倒装层?2 、为什么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能出晚期遗物?3 、地层学有何局限性?[ 思考题 ] :1 、在向下挖掘地层时,发现地层已经没有人工遗物,是不是仅据此判断该遗址到底了?2 、如何根据叠压打破关系判断堆积的早晚关系?第二节类型学[ 习题 ] :1 、解释类型学的型与式?2 、类型学局限性有哪些?[ 思考题 ] :1 、是不是所有的出土遗物都可以使用类型学进行型式排队?2 、遗迹是否也可以使用类型学研究?3 、在野外发掘阶段是否也需要考虑类型学问题?第三章考古调查第一节地面踏查[ 习题 ] :1 、地面踏查的意义?2 、地面踏查的方式?3 、如何发现遗迹?4 、踏查记录的内容?[ 思考题 ] :地面踏查方式与踏查的直接目的有何关系?第二节钻探[ 习题 ] :1 、钻探工具有哪些?2 、布孔方法有哪些?3 、常见土样有哪些?4 、钻探探孔如何编号?5 、钻探记录内容是什么?6 、练习制作钻探绘图 2 张。

[ 思考题 ] :考古队发现一个新的史前遗址,如何钻探?第三节遥感调查[ 习题 ] :1 、请举例说明物理勘探法在考古中的应用?2 、请举例说明化学勘探法在考古中的应用?[ 思考题 ] :遥感方法在考古应用中前景如何?第四章探方发掘第一节探方发掘法概述[ 习题 ] :1 、说说传统探方的结构?2 、关键柱有何作用?3 、发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 、什么是横向发掘与垂直发掘?有何利弊?[ 思考题 ] :横向发掘与垂直发掘有何利弊?如何结合使用?第二节布方[ 习题 ] :1 、说说工地遗址总坐标基点在何处?2 、探方编号有几种方法?3 、实际布方 5 个。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田野考古学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田野考古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田野考古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田野考古学理论约40分
考古调查与发掘约20分
室内整理约20分
编写田野考古报告约20分
4)题型结构
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掌握田野考古的基本理论、方法,能够在考古工作中熟练运用。

考试内容:
第一章田野考古学理论
(一)地层学
(二)类型
(三)聚落考古
第二章考古调查与发掘
(一)考古调查
(二)探方发掘法
(三)墓葬发掘法
第三章室内整理
(一)室内整理的步骤
(二)对遗存纵横关系的研究
第四章编写田野考古报告
(一)编写田野考古报告的基本要求
(二)田野考古报告种类
三、主要参考书
冯恩学:《田野考古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

田野考古学完整版

田野考古学完整版

田野考古学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第一单元田野考古的基础理论(10学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田野考古学概说[教学重点]:田野考古学的界说、基本概念、工作的方式、基本程序。

[教学难点]:遗存、遗物、遗迹的概念区别和正确使用。

田野考古工作的四个阶段。

[教学内容]:—、什么是田野考古学田野考古学是为了研究人类历史而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的学科。

古代的实物遗存遍布各地,有的暴露于地面,有的深理于地下,有的则被水浸盖淹没。

要使它们为人所知,为研究人类历史服务,就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观察、揭露、记录和搜集它们,还必须对得到的实物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并把它们发表公布,供科研人员和公众利用。

在考古学上对可移动的古代遗留物称遗物,对不可或不能移动的古代遗留物称遗迹,把遗物和遗迹总称为遗存。

田野考古的首要任务是搜集资料,搜寻对象是有助于研究人类历史的一切遗存,既有人类遗留下来的人工遗迹和人工物,也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遗存和自然地理资料,例如土样、贝壳、花粉、动物骨骼等等。

搜寻对象种类繁多,包罗万象,从居住址、制作场,到墓葬;从日用器、兵器,到礼器、乐器、艺术品;从材料、半成品、成品,到废品、生活垃圾;从巨大的城址、长城运河,到微小的珠饰、籽种、昆虫遗体,以及直径在10~100微米的孢粉,都在搜寻之列。

评价田野考古工作成绩大小,主要看通过野外和整理工作,对实际遗存抽取的可靠信息资料有多少。

随着考古研究的日益深入,随着新的科技手段的运用,考古收集的对象也在日益扩大。

对遗存调查发掘、收集和整理方法直接影响抽取遗存资料信息的多少和资料科研价值的大小。

在田野考古全部过程中都贯穿着研究工作。

首先是实地考察研究,分析遗存与周围环境、遗存与遗存之间的各种关系,做出判断,然后才能决定怎样揭露、记录什么、收集什么,而揭露、记录、搜集、整理、编写报告等工作本身都是对遗存反复研究的过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类型(亚型)、式表述谱系关系的 器物类型学研究,早在20世纪40年代,苏 秉琦已通过陶鬲的研究,创建出来了。
——张忠培《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20世纪的历程》, 《故宫学刊》2004年第一辑
二、类型学的相关概念与原理
(一)、类型学的相关概念
类:是指某种用途的器物,用文字描述。
型:指同一类器类里共存的几种样式,用大写的英文字母A、B、 C······表示。用“亚型”表示同一型中的平行序列关系,用小写的英文字 母a、b 、c ······为序号,如A型罐可以分为Aa、Ab等亚型。
异和变化中探求规律性的东西。
——苏秉琦
《地层学与器物形态学》,《文物》1982年4期。
二、类型学的相关概念与原理
(二)、类型学的原理
2. 人工制品的差异和变化是能够认识和鉴别的
1)人工制品的渐变方向, 有的是进化,有的是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陶窑的演变规律: (1)由横穴向竖穴发展;(2)窑室体积逐步增大。 (3)火道和火眼由少变多
器物的制造、旧器型的淘汰,新 器型的出现等,与一个时期人的和 社会的因素直接相关,而与器物本 身或自然界的因素未必有直接关系。
——《地层学与器物形态学》, 《文物》1982年4期。
二、类型学的相关概念与原理
(二)、类型学的原理
2. 人工制品的差异和变化是能够认识和鉴别的。 我们对出土物形制进行排比研究,是为了从差
式:指同类、同型(或亚型)的器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即在每一型中区分 出若干个具有年代差别的器物,用罗马字母I、II、III表示。
南放水遗址西周时期陶器分段示意图
在遗存的分期表中类和型是其纬线、式是 其经线。
分裆鬲
A
B

段 III
II
早 II
段I
I
联裆鬲 AB
Aa型 折肩罐
III III
II
II II
3)人工制品历时性的形态变化, 往往表现为某种物品的多项特征
同步发生渐变。
二、类型学的相关概念与原理
(二)、类型学的原理
2. 人工制品的差异和变化是能够认识和鉴别的
4)同时代的不同器类, 有时呈现出相同的时代特征。
小插曲:唐代的时尚
西安西郊唐墓出土女俑
·
唐 周 昉 簪 花 仕 女 图 局 部
半 坡 文 化
庙 底 沟 文 化
二、类型学的相关概念与原理
(二)、类型学的原理
2. 人工制品的差异和变化是能够认识和鉴别的
2)人工制品的演化, 有的是单线条演变, 有的是多线条演变。 既有分流,也有合流。
二、类型学的相关概念与原理
(二)、类型学的原理
2. 人工制品的差异和变化是能够认识和鉴别的
标准的唐代美女
二、类型学的相关概念与原理
(二)、类型学的原理
2. 人工制品的差异和变化是能够认识和鉴别的
5)某些不同系统的同类器物, 可能会呈现出相同的演化道路,
二、类型学的相关概念与原理
(二)、类型学的原理
2. 人工制品的差异和变化是能够认识和鉴别的
6)不同种类、不同地域的人工制品, 变化的速度可能不同。
I
I
I
鼓腹罐 II I
二、类型学的相关概念与原理
(二)、类型学的原理
1. 某些人工制品的形态是逐渐变化的。
秦人的面貌:
文官俑头
苏秉琦
不过,首先要指出的是,不能把器 物形制的变化理解为如生物进化那 样,存在什么自身演化发展的必然 性或有什么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因 为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事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