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拍摄方法及判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线拍摄方法及判读

在目前的临床之中运用X片可进行更好的诊断。下颌的X线片的拍摄一般比较简单只要让球头对准要进行诊断的牙齿拍摄都易取得良好的拍片效果。

下颌的第三磨牙的拍摄只要找到下颌角,然后让球头对准拍摄即可。下颌时牙片横放贴在牙槽脊,边缘要露出颌面10mm,下颌牙片的放置一般是(1-2-1-2)一张。两侧3各单独一张。(4-5-4-5)各一张。(6-7-6-7)各一张。上颌同样的放置。当然如果有第三磨牙的话就是(6-8-6-8)。

上颌牙片的拍摄是难点尤其是上颌的磨牙的拍摄很多初学者很是困惑。我在此讲下各人的经验:(6-7-6-7)球头放在颧骨的下缘部位(4-5-4-5)对准颧骨前方。(3—3)投射在侧鼻翼1-1对准鼻尖点。2-2投射在鼻尖和侧鼻翼的中点处。书本上要求前牙区投射时牙片要竖放,但是常出现影像拉长现象。(我各人认为横放更好些并且一般都能拍到1-2-1-2的影像)投照前牙时牙片要超出切缘7mm。出现影像拉长的原因:x线的中心线和牙体长轴和牙片之间的假想分角线<90°缩短的原因:x线的中心线和牙体长轴和牙片之间的假想分角线>90°。

患者坐姿位:患者正坐椅位枕部靠紧头托处,矢状面和地面垂直。

上下颌前牙时:唇与地面垂直。

上颌后牙时:听鼻线(外耳道上缘和鼻翼连线)和地面平行。

下颌后牙时:听口线(外耳道上缘和口角连线)和地面平行。

所以成人的全口牙的拍摄共需要14张牙片。儿童的需要10张。

注意:如x线片看到牙槽嵴高度虽已降低,但吸收的边缘整齐,骨嵴顶端致密呈白线状,骨小梁致密且排列整齐,则表明牙槽骨的破坏已停止或修复。

投射时候球头中线和牙片距离20mm。投照上颌影像球头向足侧倾斜,投照上颌影像球头向头侧倾斜。

牙片的分类:根尖片,牙合片,牙合翼片。

根尖片的使用在临床上使用更为普遍。

一正常牙片

牙片又称根尖片,它可以显示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等牙体硬组织、牙髓软组织和牙周膜、牙槽骨、牙龈等牙周组织的组织结构情况。正常牙片的组织结构情况如下:

1.牙釉质被覆在牙冠的牙本质表面,属人体中钙化程度最高的组织,X线片上影像密度最高。牙釉质在后牙牙合面、前牙切缘最厚,由牙合面和切缘向侧方至牙颈部逐渐变薄,终止于牙颈部。

2.牙本质矿物质含量较釉质少,x线影像的密度稍低于牙釉质。牙本质围绕牙髓构成牙齿主体,形状与牙体外形一致。

3.牙骨质被覆于牙根表面牙本质上,很薄,其矿物质含量与牙本质相似,在X线片上影像与牙本质不易区分。

4.牙髓腔位于牙齿的中央,内含牙髓软组织,x线片上显示为密度低的影像。下颌磨牙髓腔似"H"形,上颌磨牙髓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年轻人牙髓腔较为宽大。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继发牙本质形成,其牙髓腔逐渐变窄,根管逐渐变细。

5.牙槽骨为上下颌骨包围牙根的突起部分。牙槽骨在X线片上显示的影像比牙密度稍低。上牙槽骨密质骨薄,松质骨多,骨小梁呈交织状,x线片显示为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密质骨厚而松质骨少,骨小梁呈网状结构,牙间骨小梁多呈水平方向排列,而根尖部有时见放射状排列,骨髓腔呈三角形或大小不等的圆形低密度影像。注意:牙槽骨的正常高度应达到牙颈部。

6.骨硬板即固有牙槽骨,为牙槽窝的内壁,围绕牙根,骨硬板在x线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的连续的高密度线条状影像。

7.牙周膜是介于牙槽窝和牙骨质之间的结缔组织。X线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的连续不断的宽度均匀一致的低密度的线条状影像,其厚度约为

0.15-0.38mm.

二、根尖周病牙片

根尖周病X线片检查十分必要,能确定病变的性质、程度及范围,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一)急性根尖周炎

早期X线片一般看不出根尖周骨质改变,有时牙周膜间隙略有增宽;随着病情发展,可见以病源牙为中心,骨质破坏程度较重,呈弥散性破坏,边界不清。脓肿形成后,根尖部出现毛玻璃状的骨质破坏区,边界不整齐,形态不规则,范围局限。

(二)慢性根尖周炎

慢性根尖周炎的X线片如图3-2-1所示。

- 图3-2-1 慢性根尖周炎的x线特征

依病变的性质不同,分为四种:

1.慢性根尖脓肿 x线片表现为患牙根尖区呈弥散性,边界不清楚,形状不规则的低密度透射区,密度不均匀,根尖区骨硬板消失,周围骨质呈云雾状。

2.根尖肉芽肿 x线片显示在病源牙的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密度减低,病变范围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cm,周界清晰,无致密骨白线。病变周围的骨质正常或稍变致密。

3.根尖囊肿临床上多有龋齿、畸形牙等病源牙存在,x线片显示以病源牙根尖为中心,形成大小不等的边缘清晰锐利的圆或卵圆形的低密度透射区。其特点是病源牙的根尖位于囊腔中,囊肿边缘有一薄层致密骨白线。注意:当囊肿继发感染时,其致密骨白线可消失。

4.致密性骨炎患牙根尖区,骨小梁增多、增粗,骨质密度增高,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分界。根尖部牙周膜间隙可增宽,根尖无增粗膨大。

(三)牙骨质增生

由于增生的牙骨质沿牙根不断沉积,使患牙牙根增粗变大。如仅位于根尖,则表现为根尖呈球状增生;如波及整个牙根,则牙根体积膨大,有的可见牙周膜间隙消失,与牙槽骨发生粘连。

三、牙周病牙片

(一)牙槽骨破坏的形式

牙周病主要表现为牙槽骨的吸收破坏,x线片(图3-2-2)显示牙槽嵴顶及骨硬板模糊、消失,牙槽嵴高度降低。

-

- 图3—2—2 X线片示牙槽骨吸收类型

牙周炎所引起的牙槽骨吸收可分为四种类型: 1.水平型吸收为最常见的吸收形式,牙槽间隔、唇颊侧或舌侧的嵴顶边缘从嵴顶向根端方向呈水平吸收,使牙槽嵴高度降低,通常形成骨上袋。同一牙四周的破坏程度不一定相等。

2.垂直型吸收牙槽骨发生垂直或斜行吸收,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损,牙槽嵴高度降低不多,但牙根周围的骨吸收较多。此型吸收大多形成骨下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