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民间故事三篇阅读
中 国经典民间故事五篇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五篇《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五篇》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流传着无数经典的民间故事,它们如同璀璨的繁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
今天,就让我为您讲述其中的五篇。
第一篇:《牛郎织女》传说,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
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男耕女织,相亲相爱,还生下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
然而,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
牛郎披着老牛的皮,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追上天去。
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牛郎织女的故事,歌颂了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我们懂得了爱情的珍贵和坚守。
第二篇:《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途中结识了梁山伯,二人同窗共读,情谊深厚。
毕业时,祝英台暗示自己是女子,愿以身相许,梁山伯却未领悟。
后来梁山伯得知真相,前往祝家求婚,却被告知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
梁山伯抑郁而终,葬在鄮城西。
祝英台出嫁时,路过梁山伯的墓,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毅然跳入墓中,随后墓合拢,双双化蝶飞去。
这个故事反映了封建礼教对自由爱情的束缚,以及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抗争。
第三篇:《孟姜女哭长城》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百姓的痛苦和灾难。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大全【五篇】
【导语】在中华传统⽂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的地位。
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化。
下⾯是分享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全【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经典民间故事 传说在黄帝之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领,分别是尧、舜和禹。
他们原来都是⼀个部落的⾸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领。
那时候,部落联盟⾸领有什么⼤事都要找各部落⾸领⼀起商量。
尧年纪⽼了,想找⼀个继承他职位的⼈。
有⼀次,他召集四⽅部落⾸领来商议。
⼤家⼀致推荐舜。
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说这个⼈挺好。
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原来舜的⽗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们叫他瞽叟。
舜的⽣母早死了,后母对他很坏。
后母⽣的孩⼦名叫象,⾮常傲慢,瞽叟却很宠他。
舜⽣活在这样⼀个家庭⾥,尽管全家⼈对他都不好,但是他对待他的⽗母、弟弟却⾮常好。
⼤家都认为舜是个有德⾏的⼈。
尧听了挺⾼兴,决定先考察⼀下舜。
他把⾃⼰两个⼥⼉娥皇、⼥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
后母和弟弟见了,⼜是羡慕,⼜是妒忌,和瞽叟⼀起⽤计,⼏次三番想害死舜。
有⼀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
当舜⽤梯⼦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放起⽕来,想把舜烧死。
舜在仓顶上⼀见起⽕,想找梯⼦,梯⼦已经不知去向。
幸好舜随⾝带着两顶遮太陽⽤的笠帽。
他双⼿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样跳下来。
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不⽢⼼,他们⼜叫舜去淘井。
舜跳下井以后,瞽叟和象就在地⾯上把⼀块块⼟⽯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个孔道,钻了出来,⼜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扬扬地回到家⾥,跟瞽叟说:“这⼀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
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分了。
”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去,哪知道,他⼀进屋⼦,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
象⼼⾥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哥哥,你什么时候回的?我都不知道呀!” 舜也装作若⽆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三篇】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三篇】【卖井】川南有个无名小镇,相传有位放牧人,实在口渴难忍,便俯下身子,手捧路边沟里的水饮用,发觉水很咸,小镇所以有了名字,叫盐泉镇。
后来,当地商人发现了盐业商机,纷纷在自己土地上凿井,遇到盐卤丰富的地方,就会有卤水自然喷薄而出。
数年后,小镇成了繁荣的大镇。
有个陕西盐商,名叫周继发,他就是在盐泉镇发了大财,以至于举家迁来,世代定居于此。
周继发发迹后,就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与其在东家手里倒盐,卖到北方,不如自己就地买井,或者买地凿井,这样,有了根据地,降低了成本,自己也才好站稳脚跟,显示势力。
一天晚上,周继发和唐大财喝酒,无意中就冒出了这个想法。
唐大财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经营着五十多口井,周继发贩盐,都是从他手里进货。
唐大财当时一听,心里不禁乐坏了,就动起了歪脑筋:“老弟,实不相瞒,我正想开个当铺,可眼下苦于手头银两紧张,一时半会儿还想不出个好办法……唉,实在不行,我就只好卖井了。
”周继发一听,正中下怀,说如果唐大财愿意卖井,他就愿意买下,两人一拍即合。
第二天,唐大财带着周继发,一口井一口井地查验。
每到一口井时,唐大财叫忙碌的工人,全部就地停下,不要动,然后,差人提取深井卤水,让周继发当场品尝。
周继发一一品尝后,咸味均很浓,当即满意点头。
就这样,周继发和唐大财签了契约,买下了牛市坝一带的十口盐井。
【神井】周继发哪里会晓得,唐大财卖的这十口井,其实都是废井,他提前就做了手脚,把含盐高的卤水悄悄注入到井里,待周继发来验货时,又制造出盐场工人忙得热火朝天的场面,周继发自然上了套。
唐大财怕周继发发现上当后,带人找他生事,所以卖井后,吩咐好家丁,就出去游山玩水了。
一月后,唐大财玩够了,回来了。
不料,管家急匆匆上来禀报:周继发买下废井后,按照北方人做事严谨的习惯,首先在盐井周围修筑起高高的围墙,外面闲杂人等不得进入,然后才开工取卤。
按唐大财在盐井做的手脚,卤水最多只能开采五天,可奇怪的是,周继发的十口井,不但没停工,反而出盐量越来越多!打探的人去过多次,亲眼所见白花花的盐巴,持续从盐场运出。
长篇精彩中国民间故事阅读【五篇】
长篇精彩中国民间故事阅读【五篇】【篇一】长篇精彩中国民间故事阅读唐代诗圣杜甫,一生坎坷,仕途艰难,50多岁时,携妻儿全家到了沙头镇。
他刚到沙头镇时,没有生活来源,虽有弟弟杜观及朋友们的接济,但毕竟是寄人篱下,非长久之计。
于是,在众人的帮助下,他开了个百草堂中药铺,以卖药为业,聊度岁月。
药铺开张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有的穷人实在无钱付药费的,还免费赠送。
当地百姓对此赞不绝口,都到这儿来买药。
药铺门庭若市,生意兴拢这样一来,百草堂就得罪了另外几家药铺的主人。
他们买通了当地县令,想砸杜甫的百草堂药铺。
有一天,天阴沉沉的,下起了小雨,百草堂药铺里顾客不多。
这时,只听门咣当一响,进来一位书吏。
只见他横眉立目,旁若无人,将手中的药单往柜台上一甩,大声说:“这是县令大人急需的药,赶快照单发药,若缺一味配不齐,你们休想再在此卖药!”药铺的伙计赶快拿过药单,一看都愣住了,只见上面开的四味药是:“行运早,行运迟,正行运,不行运。
”有个老伙计忙赔笑问道:“你老哥是请哪位高明郎中开的药方,怎么我们见都没见过?……”书吏不等他把话说完,开口就骂:“他娘的!你们开的是什么中药铺?快给我把杜老倌叫出来,要是配不齐县令大人的药,我就砸掉你们的招牌!”伙计们不敢怠慢,忙去把此事告诉杜甫。
杜甫一听就知道这是来故意刁难的,拿过药单一看,便冷冷一笑,区区雕虫小技,也来班门弄斧,真是不自量力!随手取了四味药,走了出来。
见了书吏,仍然以礼相待,拱手问道:“这位大哥请了,不知县令大人有何见教?”书吏并不看杜甫,只是傲慢地答道:“我们县令大人要你照单发药,否则就要砸你的招牌,要你滚蛋!”“哦,原来是这样,”杜甫不慌不忙地说:“县令大人需要的药,我们药铺应有尽有。
”说着,杜甫拿出四味药:一片萝卜干,一块生姜芽,一只鲜李子,一颗干桃僵。
书吏一看傻了眼:“杜老倌,这怎是药单上的药?你想干什么?”杜甫道:“萝卜干是‘甘罗’之意,甘罗十二岁就当了丞相,你说他是否‘行运早’呢?”“是。
经典民间故事大全阅读版10篇
经典民间故事⼤全阅读版10篇民间故事从⽣活本⾝出发,但⼜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些经典民间故事⼤全阅读版10篇,我们⼀起来看看吧!经典民间故事篇1除⼣之夜,每个孩⼦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叫压胜钱,并不在市⾯上流通,⽽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
钱币正⾯⼀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个故事。
传说古代有⼀个叫“祟”的⼩妖,⿊⾝⽩⼿,他每年年三⼗夜⾥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孩的脑门。
⼩孩被摸过后就会发⾼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了。
⼈们怕祟来伤害孩⼦,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户姓管的⼈家,夫妻⽼年得⼦,⼗分珍爱。
在年三⼗晚上,为防⽌“祟”来侵扰⼀直逗孩⼦玩,⼩孩⽤红纸包了⼋枚铜钱,包了⼜拆,拆了⼜包,睡下以后,包着的⼋枚铜钱就放在枕边。
半夜⾥,⼀阵阴风吹过,⿊矮的⼩⼈正要⽤他的⽩⼿摸孩⼦的头,突然孩⼦枕边迸出⼀道⾦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家纷纷效仿,在⼤年夜⽤红纸包上钱给孩⼦,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
因⽽⼈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相同,⽇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经典民间故事篇2很早以前,龙⼭脚下住着⼗⼏户⼈家。
有⼀家姓尤的⽼⼈叫尤伯,他特别喜欢下棋。
他有两个⼥⼉和⼀个⼉⼦,⼉⼦叫尤云,还没有成家。
⼀家⼈勤勤恳恳,⽇⼦过得还算不错。
这⼀年的夏天,尤伯到⼭上修理树⽊。
因天⽓炎热、⼲了不⼤⼀会,就满⾝⼤汗,⼜渴⼜累⼜饿,就想到西南⾯那棵⼤槐树歇会⼉。
到了树下,看见两位⽩发⽼头在那⾥下棋,旁边放着⼀把茶壶和两只菜碗,便⾛向前去看了起来。
因他在家也经常和别⼈下棋,棋路很熟,不由地和两位⽼⼈攀谈起来,有时还指指点点。
两位⽩发⽼⼈对他也挺热⼼,还让尤伯喝了⼀碗茶。
尤伯碗茶下肚,只觉得⼀股清⾹从肚⼦⾥往上升,什么热了,累了,饿了,浑⾝那个轻松⾃在劲就别提啦。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三篇
【导语】民间故事从⽣活本⾝出发,但⼜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三篇。
欢迎阅读参考! 【⼤禹怒斩防风】 防风⽒是古越先祖,夏禹时代杭嘉湖⼀带的⼀位部落⾸领,治⽔英雄。
⼤禹治好地上洪⽔,来到会稽茅⼭开庆功会。
各路治⽔的领头⼈陆续前来。
到了开会的⽇⼦,只缺⼀个防风⽒。
防风⽒个⼦⾮常⾼⼤,曾经和⼤禹的阿爹⼀起治过⽔。
因为他们治⽔只堵截,不疏导,治⽔失败了。
鲧被砍了头,防风⽒侥幸留下。
后来,防风⽒⼜跟⼤禹治⽔,不愿跟随⼤禹去挖河,说让他带些⼈仍到⼭间去筑坝拦洪。
⼤禹⼼⾥虽不⾼兴,还是同意了。
防风⽒带了些⼈在四明⼭筑坝,把四明⼭北坡的⽔全拦了起来。
这回他以为⼤功告成了,就头枕在⼭巅,脚搁在坝上,呼噜呼噜睡起⼤觉来。
不料转⾝时脚⼀蹬,⼤坝倒了⼀⼤截。
⼭洪哗啦啦往下泻,搞得余姚百姓死伤惨重,等到防风⽒重新把坝筑好,已是⼤禹在茅⼭开会的第⼆天了。
防风⽒懊懊丧丧来见⼤禹,⼤禹⼗分⽓愤,就问⾝边执法的⼈道:“损坝泻洪,毁⽥伤⼈,该定何罪?” 执法的⼈答道:“⽴斩!”⼤禹点了点头便叫随从把防风⽒绑了去杀头。
因为防风⽒个⼦⾼⼤,跪在地上,执刑⼈的⼑⼦还够不着他的项颈。
于是⼤禹就叫⼈建造了⼀个刑堂,堂中央设⽴⾼台,让防风⽒跪在刑台下,执刑的⼈站在台上,这样⼿起⼑落,才把防风⽒的头斩了下来。
⼤禹斩了防风⽒。
⽴即带领⼀⾏⼈赶到余姚去挖江,引洪⼊海。
当地百姓便把防风⽒的⼫体葬在附近。
后来⽼百姓在治理镜湖时,还掘出过⼀根七尺长的⼈⾻,据说便是防风⽒的脚⾻。
于是⼈们在那⾥建了⼀座“七尺庙”,纪念防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有的学者认为,禹王杀防风的主要⽬的在于杀⼀儆百,借以削弱本地区部族势⼒,有利于夏王朝在太湖流域的统治地位。
他们认为,公元前2198年,中原华夏部落军事联盟的⾸领夏禹巡视江南,在今绍兴会稽⼭召集各地诸侯会议。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优秀6篇)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优秀6篇〕中国民间故事在线阅读篇一五月五挂艾篙很久很久以前,住在天上的一位神仙来到了人间,要看看人们日子过得如何。
神仙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过路的人,怀里揣着水、火和电三个神力无边的神瓶走进河边的一个小村子,来到一对年轻夫妇的家里。
他推开大门,见这家的男人已经喝醉了,正歪在床上打着呼噜,女的正坐在炕上喝着香茶。
旁边,狗食槽子里装着大块大块的熟肉。
他家的小孩那么坐在用最好的白面烙成的大面饼上玩耍着。
神仙走上前去,鞠了一个躬,对那个女人说:“你的面容胜过天上的月亮,心肠像滋润万物的雨露。
请送给饥饿的行人一点食物,好充一充饥腹,继续赶路。
〞那女人发出一阵冷笑,说出一番尖刻的话语来:“狗吃了我的食物会替我看门,鸡吃了我的东西会给我下蛋。
你吃了我的粮食对我有何用,远点躲着吧,我不愿意看见你肮脏的脸。
〞说完,那女人便让她家的大狗向神仙扑去。
神仙气坏了,决定给这个既吝啬又狠毒的女人点颜色看看。
于是他用手轻轻朝那条大狗一点,那刚要扑来的狗便被定在墙上了。
那女人看见自己家的狗被定在那里,心中十分纳闷,也十分惊恐。
接着,她又看到墙壁上显出四行白字来:“五月初五,天火呼呼,大火过后,此村焦土。
〞那女人吓得魂儿都没了,她心中暗想,这会是个什么人呢?墙上的字是什么意思呢?她想回身去问一问,但等她转过身来,那人早已不见了。
村里有人看到一个衣衫滥褛的过路人来到了她家,但却没有见他出来,便赶来问是怎么回事。
那个女人无奈,便把在她家里发生的事告诉了村里人。
于是,这事便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埋怨那个女人太不懂情理,他们都非常害怕。
刚到四月末五月初,全村人都纷纷收拾好东西准备四处逃命。
五月五日那天的一大早,神仙又装扮成一个过路人来了。
他怀里仍揣着水、火和电三个神瓶。
他准备将瓶子里的神火倒出来将这个村子烧掉。
这时,神仙看到有一位老太太和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正要过河去。
只见老太太背着大孩子,领着那个小孩,过河时非常艰难。
神仙觉得奇怪,她为什么背着大的而领着小的呢?便迎着老太太喊道:“身背大孩领小孩,几时才能到对岸?假设想快些过河去,应背小孩领大孩。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5篇)
【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学中的重要题材之⼀。
从⼴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形式的⼝头⽂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作品的统称,有的地⽅⼜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下⾯是整理分享的中国民间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中国民间故事 乔庄⽔煎包全国闻名。
⽔煎包从外⾯看,上⾯乳⽩,封⼝处有⼗⼏个匀称的褶皱,拧成⿇花状,就像⼀朵盛开的⽩菊花;底部饹馇成浅黄⾊。
咬上⼀⼝,油⾹满⼝,特别是吃到包⼦的焦壳时,⼜⾹⼜脆,真乃⼀绝,吃后唇齿流⾹,回味⽆穷。
来到乔庄镇,如果不尝⼀尝这⾥的⽔煎包,你就会留下⽆限的遗憾。
提起乔庄的⽔煎包,还有⼀段美丽的传说。
同治年间,在博兴有⼀户姓催的⼈家,主⼈叫崔⽅,靠卖⽔煎包为⽣,他们的崔⽒⽔煎包独具特⾊,价格⼜便宜,买卖童叟⽆欺,⽣意做得红红⽕⽕。
有⼀天,崔⽅正在打着⽔煎包,突然,门外来了两位官差,骑着两匹快马,在门前停下来,他们跳下马,⼀位差⼈⾛上前问:“你们可是姓崔,主⼈叫崔⽅。
” 崔⽅不知道发⽣了什么事,⼩⼼翼翼的问:“是啊,我就是崔⽅,不知道官爷有何吩咐?” 那官差说:“好吧,先每⼈给我们来⼗个⽔煎包,我们尝⼀尝。
吃过后再告诉你。
” 崔⽅把⼆⼗个⽔煎包,放在两个盘⼦⾥,端到了两个官差⾯前。
两个管差,⽤筷⼦夹起来,放在⿐⼦上闻了闻说:“嗯,的确很⾹,果然名不虚传。
” 他们吃光了盘⼦⾥的⽔煎包,来到崔⽅跟前说:“崔⽅接旨!” 崔⽅哪⾥见过这种阵势,⼀家⼈吓的哆哆嗦嗦的跪在地上。
其中⼀位官差说:“传皇上⼝谕,崔⽅速进京候旨。
” 崔⽅轻声的问:“官爷,不知道皇上叫我进京何事?” 官差笑了笑说:“你去了就知道了,现在马上跟我们⼀块⾛。
” 皇命难违,崔⽅只好跟着官差到了了北京。
原来,同治皇帝⾝体⽋安,整⽇茶饭不思,有⼈向皇上推荐了博兴的崔家⽔煎包,皇帝便传旨让崔⽅到京城,进御膳房给皇上做⽔煎包。
崔⽅知道后,这才放了⼼。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5篇)
【导语】民间故事就是劳动⼈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形式的⼝头⽂学作品。
民间故事从⽣活本⾝出发,但⼜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样从⽣活本⾝出发,但⼜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中国民间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
1.中国民间故事 有关吕布传奇性的出⽣和神话般的成长,在五原县有很多流传。
相传东汉章帝年间北匈奴进犯南匈奴及汉朝领地时,吕布祖⽗吕浩(时任宪部越骑校尉)奉命留守边塞。
吕浩携妻⼉率部驻扎五原郡地,定址北河(黄河旧道现乌加河)南岸五原县塔尔湖五分桥东,⼤兴⼟⽊,建城筑堡(今城圪⼘就是由此⽽得名),开荒农耕,并逐步发展畜牧业,纺织业,冶炼治陶业等,固守边关。
吕布祖⽗去世后,其⽗吕良继任,娶妻黄⽒,系五原郡补红湾(今五原县城西补红村)⼈,是⼀⼤户富豪财主之⼥。
黄⽒聪明贤惠,知书达礼,善染织(后成为染织作坊主事)。
黄⽒⽣有四⼥,苦于⽆⼦。
⼀⽇,随夫到⽩马寺庙(今五原县锦旗东五⾥处,由于黄河淘堤已毁于河底)拜佛求⼦。
归来当晚,黄⽒得⼀梦,梦见有⼀猛虎扑⾝⽽来,黄⽒见状急唤丈夫赶打,⽼虎却温顺地卧于⾝旁。
不⽇黄⽒⾝感有孕,怀孕12个⽉未见⽣产,百感焦虑。
后来,黄⽒移⾄染织作坊,突然屋外⼈声⼤嘈。
众⼈纷纷出外观之,但见西北上空彩虹映现,光彩夺⽬,此景奇异。
随之五原⼭地崩裂,地动⼭摇。
黄⽒欲⽣,⾝感不适,腹中疼痛难忍,盆⾻闷胀,⽺⽔外溢,⼨步难⾏,随卧于布匹之上,不久产⽣⼀男婴。
男婴出世更为奇事,但见脐带⾃断,双⽬有神,两拳紧握,站⽴⾯前,黄⽒惊奇,急擦去污物抱于怀中。
后说与丈夫,吕良⼼中⼤快:“吾⼉神也。
”因出⽣布上,故起名吕布。
吕布从⼩随母习⽂作画,聪慧好学,⼀点就通,过⽬不忘,他⽣性好⽃,⼒⼤过⼈,喜舞枪弄棒,⾝⾼体重超出常⼈,同龄孩童都不敢和他玩耍,视⽽远之,唯有同⼥孩在⼀起温顺体贴,判若两⼈。
中国民间故事【五篇】
【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也是中华⽂化博⼤精深、源远流长的组成的⼀部分。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中国民间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中国民间故事:药泉⼭ 在⼭东莱阳县有座美丽的⼩⼭,叫药泉⼭。
⼭上,⼀股清清的泉⽔在⽇夜不停地流着。
这⽔和⼀般的泉⽔可不⼀样,不但⼜清⼜甜,⽽且喝了以后还会使⼈⽿聪⽬明,⾝体健壮。
所以⼈们都叫它“药泉"。
传说在许多年以前,有个猎⼈打伤了⼀只野兔,那野兔⾛到药泉边跌倒了,可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野兔喝了⼏⼝泉⽔后,伤⼝转眼长好,爬起⾝⼀溜烟向⼭下跑去。
猎⼈见了⼗分奇怪,便捧起泉⽔喝了⼏⼝,⽴刻感到疲劳没了,浑⾝充满了⼒⽓。
“啊!原来我找到了⼀股神奇的药泉。
”猎⼈飞快地跑下⼭去,把这好消息告诉了村⾥的⼈。
⼈们都⾼兴地来到药泉取⽔喝,治好了许多病。
可这事被财主知道了,他便勾结县官把药泉给霸占了,派⼈看守着,并贴出了出卖药泉⽔的告⽰。
⼈们为了治病,只好拿钱来买⽔喝。
后来,财主⼜想出了坏主意,他为了卖更多的钱,便和县官⼀起决定把泉眼开⼤,让⽔流得多⼀些。
这天,财主和县官带⼈到药泉⼭,叮叮哨哨凿起泉眼来。
忽然,“轰”的⼀声响,⼭⽯塌了下来,两块⼤⽯头不偏不歪,正砸在财主和县官的瞎袋上,把他们砸死了。
打这以后,泉⽔就失去了那神奇的治病效⼒,不过仍然是⼜清⼜甜。
2.中国民间故事:蓝⾊的伞 后街有家⼩⼩的伞店,伞店⽼板是个很勤劳的⼈,他常常从早到晚不停地替⼈修伞。
⼀天,当伞店⽼板去集市买东西时,遇见了⼀个穿着浅蓝⾊⾐服的⼩⼥孩,她站在⾬中。
好⼼的伞店⽼板见⼩⼥孩没有⾬伞,就决定为⼩⼥孩做⼀把漂亮的⾬伞。
在集市上,⼩⼥孩挑选了⼀块浅蓝⾊的布料。
这⼀块布料价格不菲,伞店⽼板⽤完了所有的钱,但他相信⽤这块布料能做⼀把好伞。
回到家,伞店⽼板⼀夜没睡。
他⽤这块布料精⼼制作了⼀把浅蓝⾊的⾬伞,送给了⼩⼥孩。
从那以后,伞店的⽣意越来越好,⼈们争着请伞店⽼板为他们制作浅蓝⾊的⾬伞。
中国古代经典民间故事阅读(最新)
中国古代经典民间故事阅读【篇一】据传,很早的时候,有个姓胡的财主,家财万贯,横行乡里,皮笑肉不笑,人们都叫他“笑面虎”。
这笑面虎只要看见比自己穿得好的人,便象老鼠给猫捋胡子——拼命巴结;对那些粗衣烂衫的穷人,他就象饿狗啃骨头——恨不得嚼出油来。
那年春节将临,胡家门口一前一后来了两个人,前边那人叫李才,后边那个叫王少。
李才衣着整齐华丽,王少穿得破破烂烂。
家丁一见李才,忙回房禀报,笑面虎慌忙迎出门来,一见来客衣帽华丽,就满脸堆笑恭敬相让。
李才说要“借银十两”,笑面虎忙取来银两。
李才接过银两,扬长而去。
笑面虎还没回过神来,王少忙上前喊道:“老爷,我借点粮。
”笑面虎瞟了他一眼,见是衣着破烂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骂道:“你这小子,给我滚!”立刻就被家丁赶出了大门。
回家的路上,王少越想越生气,猛然间心生一计,决定要斗斗这个笑面虎。
转眼间,春节已过,元宵将临,各家各户都忙着做花灯,王少也乐哈哈地忙了一天。
到了元宵灯节的晚上,各家各户街头房前都挂上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王少也打出一顶花灯上了街。
只见这花灯扎得又大又亮,更为特别的是上面还题着一首诗。
王少来到笑面虎门前,把花灯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围看。
笑面虎正在门前观灯,一见此景,忙也挤到花灯前,见灯上题着四句诗,他认不全,念不通,就命身后的帐房先生念给他听。
帐房先生摇头晃脑地念道: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一听,只气得面红耳赤,怒眼圆睁,哇哇乱叫:“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喊着,就命家丁来抢花灯。
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老爷,咋见得是骂你呢?”笑面虎气呼呼地说:“你那灯上是咋写的?”王少又朗声念了一遍。
笑面虎恨声说:“这不是骂我是骂谁?”王少仍笑嘻嘻地说:“噢,老爷是犯了猜疑。
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哩!只气得干瞪眼,没啥说,转身狼狈地溜走了。
周围的人见了,只乐得哈哈大笑。
这事后来越传越远。
中华传统民间故事简短五篇
中华传统民间故事简短五篇【篇一】中华传统民间故事简短钟馗, 是民间信仰中的门神, 据说可以驱鬼逐邪。
世人眼中的钟馗形象是“豹头环眼, 铁面虬鬓, 相貌奇丑”, 不过他为人刚直, 不惧邪祟。
关于钟馗, 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根据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记载, 北宋皇宫中曾藏有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的钟馗像, 其卷首“唐人题记”讲述了这幅画的来历。
在唐开元年间, 一次, 唐玄宗从骊山刚回宫就病倒了, 一个多月也不见好。
一天晚上, 唐玄宗忽然梦见一大一小二鬼, 小鬼偷走了自己的玉笛以及杨贵妃的绣香囊, 并绕殿而走。
突然, 身穿蓝袍、蓬发虬髯、面目可怖的大鬼抓住小鬼, 并将其双目挖出, 然后将其吃掉。
玄宗惊问大鬼是何人, 大鬼说:“臣钟馗氏, 武举不捷之士也, 誓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
”说完, 他化作一片红光飞驰而去。
唐玄宗醒来后, 病也减轻了。
于是将画家吴道子召来, 让他根据自己梦中所见画了一幅钟馗图, 并昭告天下。
同时, 有司奉旨, 将吴道子《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 广颁天下, 让世人都知道钟馗的神威。
从此, 钟馗捉鬼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 一到岁末,家家都在门上张贴此画, 以驱鬼避邪, 并逐渐取代了以往门神神荼、郁垒的地位。
【篇二】中华传统民间故事简短相传五代时期, 钱王统治着江浙一带。
他是一位杰出的, 把江浙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 可唯独钱塘江怎么也治理不好, 有时堤坝还没修好, 大潮就把堤坝冲垮了。
一天, 一个大臣对钱王说道:“大王, 据说潮神住在大海里, 如果能想办法把他降服, 就能治住这钱塘江的水了。
”钱王一听, 心里非常高兴, 忙问道:“怎样才能找到潮神呢?”大臣说:“八月十八是潮神的生日, 他会骑着白马跑到潮头上面, 这时是射他的时机。
”听了大臣的话, 钱王精心挑选了一百名神射手, 并在钱塘江边专门搭了个射击用的高台。
到了农历八月十八这天, 一百名神射手早早就做好了准备。
当地的百姓听说钱王要射潮神, 都前来观看。
中国民间故事【三篇】
中国民间故事【三篇】【阿诗玛的故事】从前有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所以给她起名叫阿诗玛。
她逐步地长大了,像一朵艳丽的花。
阿诗玛“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
她能歌善舞,那清脆响亮的歌声,经常把小伙子招进公房。
她绣花、织麻样样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样清香。
喜欢他的小伙排起了长队,不过在阿诗玛的心里头,只有他的阿黑哥一个。
阿黑是个勇敢智慧的撒尼小伙子。
他的父母在他十二岁时,被土司虐待,相继死去。
他被财主热布巴拉抓去服劳役。
一天,他为主人上山采摘鲜果迷了路,在深山密林里挨冻受饿,受尽了折磨,因怕主人责骂,不敢回去。
正在这时,他遇到了放羊的阿诗玛,她把阿黑领回家,阿黑被阿诗玛的阿爹阿妈收养为义子。
从此,阿黑和阿诗玛两小无猜,相亲相爱。
逐步地,阿黑长成了大小伙子,他的性格像高山上的青松——断得弯不得,成了周围撒尼小伙子的榜样。
人们唱歌夸赞他道:圭山的树木青松高,撒尼小伙子阿黑,万丈青松不怕寒,勇敢的阿黑吃过虎胆。
阿黑十分勤劳,很会种庄稼。
他在石子地上开荒种苞谷,苞谷比别人家的长得旺,苞谷穗也比别人家的长得长。
他上山砍柴,比别的小伙子砍得都多。
他从小爱骑马,而且不用马鞍辔头。
他调理的马,骑起来矫健如飞。
他挽弓射箭,百发百中。
他的义父格路日明,把神箭传给了他,使他如虎添翼。
阿黑喜欢唱歌,他的歌声特别嘹亮。
他还擅长吹笛子和弹三弦,他吹的笛声格外悠扬,他弹的弦子格外动听,不知吸引过多少姑娘。
这年火把节,阿诗玛与阿黑互相倾吐了爱慕之情以后,这对义兄妹便定了亲。
有一天,阿诗玛去赶街,被阿着底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看中了,他要娶阿诗玛做媳妇。
他回家央求父亲热布巴拉,要父亲请媒人为他提亲。
热布巴拉早就听说过阿诗玛的美名,他马上答应了儿子的请求,请了有权有势的媒人海热,立即到阿诗玛家说亲。
海热到了阿诗玛家,用他那麻蛇般的舌头,夸热布巴拉家富甲一方,阿诗玛嫁过去会享受无尽的富贵荣华。
精选民间故事阅读三篇
精选民间故事阅读三篇【天梯】天梯,顾名思义就是地上之人通往天国的阶梯。
那么它是否真的存在呢?传说,在颛顼帝之前,天和地相距并不遥远,还有道路可以从地面到达天庭或者从天庭来到地面,这就是最初的“天梯”。
清代龚自珍的《定庵续集·癸壬之际胎观》中说:“人之初,天下通,人上通,旦上天,夕下天,天与人,旦有语,夕有语。
”可见,当时人、神曾经有过共存时期。
神给人留下了上天之路。
但是人间什么人可以登上这部天梯呢?大概除了那些仙人、具有大德之人外,就是象黄帝这样的修行之人吧。
传说黄帝修成之后,天忽然开了,降下一条黄龙迎接他。
黄帝与随身的近臣七十多人一起跨上黄龙,白日升天。
而自黄帝之后开始有“绝天地通”的传说,即人神分隔。
传说随后的颛顼帝派遣重、黎两位臣子隔断了通天之路。
人从此登天变的更为困难了。
那么,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梯以何种方式存在的呢?一种是山,一种是特定的大树。
作为山的天梯,第一当属昆仑山。
《淮南子·地形篇》说:“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上乃神,是谓太帝(天帝)之居。
”这一段把从昆仑山登天的过程,讲述的非常详细。
其次,通天之山是肇山。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华山青水之东,有山名肇山。
有人名日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
”再次是登葆山,《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它是“群巫所从上下也”。
这些巫人上下天庭,大概主要是向民众传达神意吧。
除了上述作为天梯的山之外,还有树作为天梯的,目前确知的是建木。
《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
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箧,其木曰建木。
在寞窳弱水上。
”《山海经·海内经》又载:“有九丘,以水络之……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日建木,百仞无枝。
(上)有九榍,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嗥爰过,黄帝所为。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精选6篇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精选6篇中国经典民间故事篇一在远古时代,洪水泛滥,人们经常受到洪涝的侵害。
在尧帝当政的时候,又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洪水灾害:大地上一片汪洋,房屋被冲塌,田地被淹没,死人成堆;人们扶老携幼,到处漂泊逃难。
尧看到人民如此受苦,心里忧虑不安,就派鲧去治理洪水。
鲧带领大家治水,采用挡阻的办法,哪个堤岸冲了补哪个,结果挡来挡去,这边的挡住了,那边的又冲垮了,劳民伤财了9年,一无所成。
尧以后舜做了部落的首领,他看鲧治水毫无起色,耽误了大事,就下令处死了鲧,又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深知治水的事事关重大,治不好也会丢掉身家性命。
可是,眼看着洪水如此肆虐,人们苦不堪言,禹就勇敢地接受了这个重任。
禹认真总结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感到用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于是大胆地设想了一个与父亲背道而驰的治水方案——疏通河道,顺其流势,将水引走。
方案制定后,禹决定走遍天下,察清地势,探明河道,引水下流。
他带领大批助手,踏遍了闹水灾的9个州,测量好地势高低,分别竖立木桩作为标记。
那时,大多数地方荒无人烟,禹风餐露宿,经常冒着大风大雨,在恶劣的环境中奔走。
然后,禹根据调查得来的资料,从水灾较严重的地区开始治水。
禹和大家一起,用石斧、石刀等简陋的工具挖河修堤。
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长满了脚垫,脸也顾不得洗,经常蓬头垢面。
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人们看到了都感动得落泪。
为了治水,禹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后来和一个叫女娇的姑娘结婚了,婚后刚4天,他就告别新婚的妻子,忙于治水去了。
大禹治水13年,3次经过家门都没顾得上进门看一看。
一次经过家门口,他听到自己新生的儿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于生产的痛苦也正在呻吟,他的助手都劝他进去看看。
禹也多想进去看一眼啊,可是他有要紧的事要办,怕耽误工作,硬是没有进去。
第二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儿子已经能叫爸爸了。
小家伙在妈妈怀里使劲叫着爸爸,禹只是深情地向妻儿挥挥手就过去了。
第三次,禹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十多岁,他跑过去要把爸爸往家里拉,禹抚摸着儿子的头,叫儿子转告妈妈,等治好水后再团圆,又匆匆地离开。
最新传统民间故事阅读精选范文
【篇一】传统民间故事阅读从前,有个货郎,家里很穷,父亲去世早,全靠他挑货郎担赚几个钱养活老母亲。
他忠厚老实,待人和气,走到哪个庄上,大闺女、小媳妇就把他围起来。
买个针、扯点线;买个顶针、截二尺红头绳。
他跑一天,赚的钱换米,也只够他娘俩吃的。
有时,赶上生意不好,赔了本,还要给别人借粮。
有一天,他挑着货郎担,来到一个村里子,见一群孩子正拿着一只小鸟玩,眼看小鸟快被摆弄死了,货郎心里很可怜它。
他就走到孩子们眼前,拿出一把糖果,分给孩子们,说:"你们快把小鸟放了吧!看,快要死了。
"孩子们分了糖,就把小鸟放开了。
但小鸟已不会动了。
货郎想:"我把小鸟拿回家去,好好喂养,可能会救活的。
"于是,他把小鸟轻轻放在担子里,货也不卖了,就回家去。
货郎把小鸟交给母亲,就给小鸟拿来了米,又到菜园捉了几个虫子让小鸟吃。
不到半月,小鸟就好了。
他把小鸟放在手掌上,说:"小鸟啊!现在你能飞了,我就放你走吧!"小鸟听了,掉了几滴眼泪,又喳喳叫了两声,就飞走了。
过了两个月,货郎正要去卖货,只听这只小鸟飞回来了,嘴里衔着一个亚腰葫芦,落在他肩上,叫了三声:"缺啥要啥!"把葫芦丢下,就飞走了。
原来,这只小鸟是王母娘娘的青鸟。
它去青峰山传送旨意,回来时误坠人间,不幸被几个调皮的小孩捉住了,几乎丧了命,多亏货郎搭救才脱离危险,它为了报答货郎的恩情,就送了个宝葫芦。
货郎哪里知道,他站在那里发楞。
忽然,他想起小鸟临飞走时的叫声,就说:"我缺啥呢?就缺个伺侯母亲的人。
"话音刚落,就从葫芦里地走出个漂亮的大姑娘。
货郎惊呆了,还没弄清是咋回来,姑娘就拉着他的手,往屋里见婆婆去了。
母亲看见儿子拉着个姑娘,不知是咋回来,等儿子给她说了,才知是儿媳妇,乐得母亲眉开眼笑。
一家三口人,就一间七漏八淌的茅草屋,咋住下哩?货郎发了愁,媳妇说:"你甭愁,咱这就盖房子。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阅读三篇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阅读三篇中国经典民间故事阅读一早年,楠溪江边,蛇山脚下,住着一个张秀才。
一年秋里,他带着书僮上京去应考。
那日,走到一个山嘴岔路,张秀才勿晓得朝哪个方向走,就叫书僮去村里问路,自己在溪边路亭里等候。
这时节,他看见路亭梁上倒挂着一只团鱼,头一伸一缩地挣扎着。
他一时好奇,伸手捏牢穿在团鱼甲缘上的草藤,拿下团鱼,哪哓得一松手,那团鱼逃到溪里勿见了。
书僮去村里问路转来了。
秀才将刚才团鱼的事情告诉了书僮,书僮说:“这是山里种田人捉来挂在梁上的,等做完农话要带回家杀了吃,他们若晓得是你把它弄逃走,一定会要你赔。
”秀才听了,慌里慌张打开书箱,拿出一尾准备在路上当肴配的黄鱼鲞,挂在原来那根梁上,当作赔偿。
随即催书僮担起行李赶快上路,免得人来了纠缠个勿歇。
黄昏边,山里人歇活回家,走到路亭里,见梁上团鱼换成黄鱼鲞,觉得奇怪,就把鱼鲞带回屋里去。
邻居都晓得了,那些信神的人就讲,这尾鱼鲞一定是神化起来的,动勿得,要马上送转去。
得罪神明,会招来祸水的!只恁一讲,这尾黄鱼鲞又被送回路亭挂起来。
第二日,这尾黄鱼鲞不晓得哪里去了,村里更加沸反盈天。
有人讲:“我早就料到有缘故,还好送得快,免去许多麻烦!”事情果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那日夜里,挂鱼鲞的稻草绳凑巧被老鼠咬断。
掉下来被野狗吃了。
神变鱼鲞的消息一传开,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不多久,远近的人都晓得了,嗬,来这路亭烧香许愿的人多哩!早先的荒山冷岙一下儿热闹起来。
几个财主牵头募来一大笔钱,拆去路亭,造起一座“鱼鲞神庙”,大殿正中塑了一尊鱼头人身,全身描金的鱼鲞爷神像。
再讲张秀才上京应试,得中头名状元。
三年后,他回永嘉探望爹娘,路经那山口时,看勿到当年供人躲雨歇脚的路亭,只见一座新造的殿,匾额题着“鱼鲞神庙”四个大字。
他奇怪了,一问,才晓得该庙兴建的缘由。
状元哈哈大笑起来,就把三年前团鱼怎么逃和挂鱼鲞的经过向大家讲了。
这些话是状元嘴里讲出来的,还有谁勿相信!从此再也无人来烧香点烛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民间故事三篇阅读
【刘师阁的传说】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
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
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作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
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独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尼姑。
出家时,少女将原来家院里亲手种植的白牡丹带到庵中,以表献身佛教、洁身自好之意。
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长得非常茂盛、美丽。
一株着花千朵,花大盈尺,重瓣起楼,白色微带红晕,晶莹润泽,如美人肌肤,童子玉面。
观者无不赞其美,颂其佳,故每逢四月,众多信女纷纷前来此庵拜佛观花,且以花献佛为乐,香火愈旺。
因此花出自“刘氏居之阁下”之手,故名为“刘氏阁”,又叫“刘师阁”。
后来,此牡丹品种又传到四川天彭、山东菏泽等地,芳香远播。
【洛阳牡丹出邙山】
古代洛阳附近有座北邙山,亦称牡丹山,满山都长着牡丹花。
当地农民年年秋冬滥伐牡丹,砍去作柴。
有一青年,却特爱牡丹。
每逢花开时节,即选品种,移到自己家里精心培植,并在山上牡丹多的地方筑篱保护。
在他的精心保护下,那里的牡丹越长越好,名声也大了。
某年中秋之夜,有一位美丽的姑娘来到青年家送给他一床绣有牡丹花的被单和一方手帕,说特来表示一点谢意。
青年问她从何而来,姑娘却不见了。
手帕上有一首诗:
芳名就叫洛阳花,邙山岭上是我家。
感君惜花情意厚,来年春天见奇葩。
果然第二春天,漫山遍野开出许多不同颜色不同花型雍容华丽的牡丹花。
从此再也没有人到邙山打柴了。
这个故事直到现在仍在洛阳民间流传着,各地也流传着,前辈回答为什么牡丹出洛阳,便说起这个故事。
【绿牡丹】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书生很爱好养花,人们便送他一个外号,叫他“花相公”这花相公的花园正靠着大马路,南来北往的人看了,都夸他的花养得好。
花相公听了,心里也喜滋滋地直点头。
一天早上,花相公正在花园里浇花,忽然,从园口走来一个白胡老头。
花相公笑着走上前,问道:“老爷爷,您看我这花园怎么样?”老头摸了摸胡子说:“好归好,就是少棵绿牡丹。
”花相公听后,又问道:“老爷爷,您说上哪儿能弄到绿牡丹呢?”老头说:“有是有,就怕你受不了苦,找不着。
”花相公说:“老爷爷,您说吧,只要能找到绿牡丹,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不怕!”白胡子老头听后,说:“好吧,既然你一定要去找,我就告诉你。
”于是白胡子老头便如此这般地把找绿牡丹的方法和他说了一遍。
花相公听后,回家带上了银子,骑着马上了路。
他按照白胡子老头指的路,顺着大道一直往前走。
走啊走,走啊走,不知走了多少天,走了多少路,银子花光了,粮食吃完了,后来,连马也卖了,但,仍然没找到绿牡丹。
正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一抬头,发现前面果园里,有个老头摘杏子。
他急忙走过去,双手抱拳,作了一揖,对老头说:“老爷爷,您行行好,告诉俺上哪儿去才能找到绿牡丹?”老人听后,叹了口气说:“唉,就是告诉你,你也去不了!”花相公一听,双膝脆在地上,再三央求老人,让老人告诉他那绿牡丹长在哪里。
老人见花相公找绿牡丹心切,便说:“想找到绿牡丹要过三关:一是,路上要过黑水湖。
那湖里的水啊,黑得象锅底一样,凉得刺骨。
这湖上一没有桥,二没有船,只有一根独木头横在湖面上,走不好,人就掉进湖里淹死了。
二是,要过蒺藜山。
那山上的蒺藜刺,个个都有一尺多长。
山上没路,只能从蒺藜空中过。
人要过蒺藜山,弄不好,恐怕连脚也会
扎个稀糊子焦烂。
三是,要过落魂涧。
那涧又深又陡,人站在涧底下往上望,只能看见一线天。
要想越过涧去,只能抓住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根荡过去。
弄不好掉下来,不光没有了命,连尸首也会跌成碎渣渣!”
花相公听完老汉的话,说:“老爷爷,谢谢您的指教。
为了找到绿牡丹,我什么都豁出去了!”说完,就照老汉的指点,又上了路。
他走啊走,走啊走,不知走了多少时候,果然看见前面有个黑水湖。
放眼望去,那湖水确实黑得惊人,黑色的波浪翻滚着,一眼望不到边。
湖面上,只有一根又细又圆的木头搭在上面。
双脚踩在木头上,只打颤,花相公顾不了这些,把眼一闭,趴在木头上,拚命地往前扒水游去。
身子不时浸在湖水里,那湖水凉得象锥子刺在骨头里。
他咬着牙,忍耐着,又游了好长功夫,好容易才过了黑水湖。
上了湖岸,他又继续往前走。
走啊走,走啊走,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前面果然来到了蒺藜山。
抬头看,山上的蒺藜刺,真的都有一尺长。
一走不好,身子摔倒在蒺藜山,就会被扎得皮开肉绽。
可是,为了找到绿牡丹,他睁大双眼,两脚专拣蒺藜空走。
走这蒺藜空,要走得稳,站得牢,踩得准才行。
因此,走起来很慢很慢。
他一直走了两天两宿,好不容易才走过了蒺藜山,找到了前行的路。
花相公脚不停地顺路走了一程又一程,这天来到了一条深山涧里。
抬头一看,这大山涧又长又深又陡,只有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根从山上挂下来。
为了找到绿牡丹,花相公
忍着满身的伤痛,双手攥着树根,两脚蹬着山崖,使劲往上爬起来。
他爬啊爬,爬啊爬,手勒破了皮,他不叫苦;脚割开了口子,他也不抱怨。
不知爬了多久,突然看见眼前一闪,一条铮亮的大路横在眼前。
花相公心里话:这下可找着路了。
他急忙跳下树根,顺着大道往前走去。
走了不多远,进了一个小村子,看见村头上有个老头坐在小板凳上晒日头。
那老头一见花相公走来,就站起身来说:“你这位相公,大概来找绿牡丹的吧?”花相公惊奇地说:“正是。
老爷爷,您知道那绿牡丹在哪儿吗?”老头说:“你别急,先跟我进家歇歇脚,吃点饭。
吃饱了,我就领你去找。
”花相公一听,恣得蹦了起来,跟着老头就去了。
他在老头家,急忙窜火地吃了点饭,就跟老人家找绿牡丹去了。
老头领着花相公,来到他家的花园里。
只见那花园里,开着一色绒绒的牡丹花。
花色迷人,香味扑鼻。
花相公叫这满园的绿牡丹给迷住了。
他左求右求地告老人给他棵。
老头说:“这样吧,我叫我七闺女把你送回家去。
到家三年后,你家中的花园里也就有绿牡丹了。
”花相公听后半信半疑。
这时,只见老头把手一招,叫出了他的七个闺女来。
花相公一看,这七个的个量、面貌都一个样儿。
老头把排在末后的七闺女叫过来,对花相公说:“你让她背着,要紧闭着眼,不叫你睁,不要睁开。
”起先,花相公还不好意思让大闺女背。
但是,想到为了得到绿牡丹,自己千难万险都不怕,便一硬头皮,趴在七闺女的背上,把眼一闭,让她背着就走了。
只听,耳边风声直响,飞沙走石,不一会儿,风停了,声住了,双脚也试着落地。
那七闺女叫他睁开眼。
他睁眼一看,哟,
已进了自己的家门。
花相公的爹娘一见走了多日的儿子回来了,还领来个俊闺女,欢喜得不知怎么好。
他们问明了原由,当天就给他俩办了喜事。
第三年头上,那俊闺女生了个女孩子,又白又胖,俊得活象一朵牡丹花。
孩子长得出奇的快,不到三个月工夫,就会走,会说、会笑、会叫人了。
这天,女孩子跟他爷爷上街耍,不小心叫石头一绊,一下子摔倒在地,摔死了。
爷爷见了,便放声嚎啕大哭起来。
他抱起死了的孙女回了家,不知跟儿媳妇说些什么好。
媳妇说:“人已经死了,哭也不会活了。
”花相公一看孩子死了,也跟着放声大哭起来。
媳妇又对正在大哭的花相公说:“孩子死,哭也哭不活。
你把她埋在咱花园里的百花中间。
想她时,就在清早上、日出以前,围着她的坟子左转三圈,右转三圈。
孩子就会出来和你见面。
”说完,那媳妇一打影也不见了。
花相公一见眨眼工无,死了孩子,又失去了媳妇,更放声大哭起来。
一边哭,一边照媳妇的嘱咐,抱起孩子走到花园里,在那百花中间挖了个深深的土坑,把她埋在里头。
然后,又哭着回了家。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床子,他照媳妇临走时留下的话,日出前,就来到花园中间,围着自己孩子的坟,左转了三圈,右
转了三圈。
刚转完,就见那坟“呼啦”一下裂开了,从坟子底下长出一棵绿杆绿叶的牡丹花来。
一眨眼,那花的叶间又冒出一个个花骨朵,接着便开出了朵朵绿绒绒、香喷喷的绿牡丹花。
从此,花相公家的花园里,便有那名贵的绿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