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说课稿

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说课稿
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说课稿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说课稿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的《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内容是教材第24页例2、例3,练习六第1、2题。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并且有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还有生活的实际中有大量问题是需要用减法计算解决的。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和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会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被减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及知识迁移类推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被减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热爱数学的情操。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我将采用讨论交流法来突破。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明白要借的数位上是0,怎样退1。我将借助课件演示、探讨发现法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法:

1、创设情境法.

2、引导迁移法.

3、直观演示法.

三、说学法

方法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法

方法二:分析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将分以下三个环节完成:复习准备,引入新知,用时5分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20分钟;巩固提高,发展运用,15分钟。

第一个环节:复习准备,引入新知。(本环节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复习准备。

我准备这样开始讲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呢?接着出示课件:妈妈准备了517元,到超市买一些生活用品。一共要花去348元。请你帮忙算一算,买完东西后,妈妈还剩下多少钱?在计算解决的过程中,通过复习旧知,和学生一起明确:在退位减法的竖式中,带退位点的数,我们都要少看1。

[这一步虽然是复习旧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从“超市购物”入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个层次:引入新知。

我又出示课件:准备去付账的时候,富有爱心的妈妈拿出了10元钱,捐给了“希望工程”。这时妈妈还有多少钱?买完东西后应该剩下多少钱呢?老师请学生列出算式,请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再让学生尝试笔算,把遇到的问题通过质疑表达出来: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又是0,该怎样退“1”呢?从而引出了新的学习内容: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

[这一步,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不同之处。教师抓住从1到0,让学生动手计算,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被减数的中间有0,引导学生质疑:1和0到底有什么区别?把要教的内容变成了他们想要学的知识。另外,在创设的情境里,还渗透了妈妈富有爱心的品德教育。]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本环节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学习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第一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想一想被减数中间是0时,要被借,怎么办?在充分的讨论交流后,我请学生们尝试笔算,在巡视的过程中选取两例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进行集体讲评。

第二步,在讲评的作业中,出现了把被减数中间带退位点的0当作9和当作10两种情况。到底是把被减数中间带退位点的0当作9还是当作10呢?引出质疑后,教师边说边演示课件,和学生一起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507-348,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十位先向百位借1,即10个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给个位10个1。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各个数位上数的变化因为有0的出现而更加复杂。教师紧紧抓住为什么十位上的0会变成9,通过课件演示既直观的展示了各数位上数的变化,又帮助能力弱的学生理清了思路,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第二个层次:学习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出示例3:“500-185”。(进一步补充课题: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提问:怎样计算500—185?先不写竖式,鼓励学生分组讨论,试着用其他不同的方法计算。对不同的算法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再让他们笔算。由于前面学会了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订正时,教师追问:被减数个位和十位的0有什么不同?进而总结出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订正中不断的追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两个“0”是不同的,中间的“0”经历了“借”与“被借”两个过程,而末尾的“0”只有借的过程,明确算理。]

第三个环节:巩固提高,发展运用

1、出示“305-187=、705-245=”两道算式,请生独立完成笔算,指名两生板演。在集体讲评中,让学生观察比较“305-187”和“705-245”的不

同。

[进行比较的理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305-187”是个位不够减需要连续退位的,而705-245的个位是够减的。让学生发现不同,进行区别,进一步完善规律,以此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完成练习六的第2题解决问题,让生列式计算。

[本课是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因此,我也注意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

完成练习后,学生将练习六第1题中剩下的题作为课堂作业。

我想以这样的提问结束新课:今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和昨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一堂课所学有个简单的回顾,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最后,我再来说说板书设计:设计方法是在竖式上写出借与被借的关系。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新人教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1 人教版〔优秀篇〕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而确定重难点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而确定的。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0的加减法说课稿

10的加减法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10的组成,并且通过前面1-9的学习,已经为本课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同时10的加减法是学生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实现学生由看图数数计算到想数的组成计算的能力培养,同时也可以体会到迁移的应用。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对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的掌握,我希望本节课能够达到以下3个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熟练地计算10的加减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和尝试法。练习中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知识情趣化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教学流程 围绕课标中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目标,依据一年级学生爱动、对有趣的情境充满好奇这一特点,结合一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几经研讨和修改。确定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出示一组动物图片。学生帮助找朋友并说出数的组成,我适时板演小动物图片,使其一一对应。对已有知识10的组成进行复习和巩固。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香蕉图片创设情境,小猴子和大象因为分香蕉发生了争执,引导学生根据小猴子和大象的分法列式,观察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适时强调: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上图口头编写两道减法算式题,要求语言完整,表达流畅。从上面的两加两减中体会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发问题,自主探究。 经历了上面的分发过程,学生已经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所了解。所以适时放手让学生分一分,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最公平?结合生活经验学生一定能够辨别出5、5分是最公正的分法。由此强调5和5只能列一加一减两个算式。 数学虽然是理性思维大于感性思维的培养,但是对于思想的渗透却是需要结合不同的情境适时进行的,此处我会询问:从大象和小猴子分香蕉这件事中,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以初中代数第一册p80页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1、例2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三)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二、说教学方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三、说学法: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四、说教学程序:(一)引入课题环节: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2、(提问)用算式表示:与-3的和等于-10的数。(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二)新课讲解环节:1、通过投影仪给出以下算式:减法加法(+10)-(+3)=+7 (+10)+(-3)=+7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10)-(+3) =(+10)+(-3)再给出以下算式:减法加法(+5)-(+2)=+3 (+5)+(-2)=+3继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2、例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自觉运用估算来检查。计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渗透一些减法的简便算法。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及倾听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向百位借一作10,再从借来的 10中借1给个位做10,十位剩下9,再减。 【教学准备】拨珠演示器、骰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出示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信息:暑假里,小林和妈妈逛商场看中了一台照相机 原价:517元, 现价:348元 (2)提出问题: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复习旧知: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1)怎样列式? (2)怎样计算? (3)集体订正: 竖式写对了吗?(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答案算对了吗?(注意哪一位上有退位要先减去一) 计算顺序怎样?(注意从个位减起)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注意哪一位上有退位要先减去一;注意从个位减起) 3、改变信息,导入新知 (1)改变信息:如果这台照相机原价是507元,现价是348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原价是507元 现价是348元 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2)估一估:现价相同,“原价507元”与“原价517元”相比,哪一种便宜更多?你是怎样想的? (3)解决问题: A:列式:507-348= B:对比:“507-348”与“517-348”这两个算式相比有什么相同?(减数相同,计算到十位是都要退位) 你怎么知道要退位?(因为517减348十位上是1减4不够减,507减348十位上是0减4仍然不够减,所以都要退位。) “507-348”与“517-348”这两个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被减数不同)(4)揭示课题:在退位减法中,被减数中间有0时该怎样减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 【教学设计意图】计算往往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因此在课首创设了“买照相机”的问题情境引出计算,并对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与前面所学的连续退位减法联系紧密。所以从复习“517-348”这道连续退位减法开始,复习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为学习新知做好顺向迁移的准备。通过把被减数“517”改成“507”,突出本课所学的新知——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这样的设计以扎实的数学技能为基础,以突出重点知识为抓手,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通过对比“517-348”与“507-348”有什么不同?“你怎么知道507-348也是连续退位减法”这两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对比发现虽然数据不同,但是都

1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

《1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 张巨河学校刘淑静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做这个说课展示,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10以内的加减法》。那么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大的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在第一部分教材中包括了对教材的分析,所占的地位及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0以内的加减法》是学生在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重要基础,起着承上起上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结合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特点,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准确,熟练的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尝试法为辅的教学方法。练习中,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知识情趣化的有机融合,在授课中多创设情境,多引导,

多鼓励,力求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最后一部分,也是本节课重中之重,教学过程 围绕课标的特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了为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灵活多样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 课的开始,我们首先一起复习拍手儿歌,巩固练习,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接下来便创设情境,学习新的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的认识,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练习时我采取了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 除了观察图画、解决问题外,我还加入游戏的练习,找朋友、这样便于对知识的深入巩固 最后让学生针对本节课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然后我再加以总结概括。教学中我尽量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知识脉络力求清晰,流畅,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本节课我所讲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中的第三节第二课《有理数的减法》的第一课时. 一、说课标: 数与代数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数的估计;字母表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而数的运算伴随着数的形成与发展不断丰富,从最基本的自然数的四则运算,扩展到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等。新课标中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新课标是在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之一的“数学思考”中提出运算能力的思维和抽象思维。”这说明运算能力是数学 思考的重要内涵。不仅如此,运算能力对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的其他三个方面目标的整体实现,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的减法是小学减法的延续,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 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它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说学情: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了局限性的减法运算,并

进行了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比,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 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和引导,并且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体验数学的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 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意义,会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难点确定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 五、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一探索验证一总结归纳一反馈运用,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

中间有0的减法

课题:被减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 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并会正确进行计算。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被减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 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并会正确进行计算。 目标明确的请举手!有信心达标吗?怎样自学呢?请看: 三、自学指导 白板出示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42页例3,看文字并填空。思考: 1、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该怎么退1呢? 2、0退位之后成了几? 3、怎样验算? (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并做对检测题。) 自学时,比谁看书认真、效果好!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五、做一做 (一)提问(“做一做”前的准备) 1、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该怎么退1呢? 2、0退位之后成了几? 3、怎样验算? 结论: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当10,如果十位上是0,要向百位借1,注意不要忘了减退位的1,0上有点当做9。 (二)书面检测 刚才同学们回答得不错,下面比谁能运用今天的知识做对检测题,请练检测题。

检测题 列竖式计算(带*验算) 500-268= 420-56= 1000-520= *306-197= 650-375= *508-229= 六、议一议 (一)同桌交换试卷。 (二)实物投影仪出示答案。 标准答案: 232 364 480 109 275 279 (三)学生对照答案,打出对错。 (四)了解学情:全对的同学举手,口头表扬。 (五)未全对的同学把自己的试卷交给老师。 (六)白板公布错题,先让做错的同学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如找不出错误,再让做对的学生帮助补充、更正,必要时让冒尖生代替老师点拨。(不出示、不讨论做对的题) (七)拓展延伸 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错的请订正。 3 0 8 5 0 2 - 2 3 9 - 1 6 4 1 7 9 2 3 8 ()() 七、练一练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又对又快!列竖式计算(带*验算) 600-256= 310-207= 900-521= *560-462= 230-99= *801-358=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说课稿_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说课稿_西师 大版 2.1 加减法的关系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学加减法的关系,其具体内容包括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的意义及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减法的意义及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由于?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做过多的强化。只是在目标中提出了〝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互逆关系〞。所以,教科书在这里也没有安排过多的内容,只是以一个信息窗题材,结合学生的讨论把这几方面的知识一并进行学习。问题情境和引出的问题看,它已经包含了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中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等知识,为下一步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了感性材料。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去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探索加减法的关系。 难点: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教法、学法

教法: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各种感观协同活动。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亲身经过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充分表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学法: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及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小学生对卡通非常感兴趣,教科书中利用大熊猫一家的信息进行教学。教科书中设计了利用生活经验开头并产生问题,这样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从信息图中找到的3个信息: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一共有大熊猫35只。 师:请同学们根据信息图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在学生列出三个算式之后,师提醒学生将三个算式结合在一起来探究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让学生自己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分为探究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和利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验算两个内容。 1、探究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我利用〝请同学们细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句话引起学生思考。〔1〕把成年大熊猫的只数和大熊猫宝宝的只数合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大熊猫多少只。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求两数的和用加法计算。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了解加法的意义。然后引导出〝和等于什么数加什么数?〞从而再次认识关系式:加数十加数=和。

有理数的减法的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3号选手,某某,我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减法,现在我开始我的说课环节: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的减法是小学减法运算的延续,它解决了小学数学中“小数不能减大数”的问题,同时将加与减这两种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完整美和统一美,促进了中、小学知识的衔接。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

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我将把本节课的学习分为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课题引入 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有理数的减法。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同时这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 第二个环节:回顾有理数的加法 由于有理数的减法先是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第三个环节:探求新知 让学生对5–(–4)=9与5+4=9和-10-(-3)=-10+(+3)的观察、比较,是进一步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基础.让学生对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提出初步的猜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第二个题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

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现学习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我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总是及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创造。 学法可归纳为: 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㈡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说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景导入 出示情景图猴子吃桃子,谁能说一说每个猴子有几个桃子,各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感到疑惑,教师及时提出课程:我们这节课就进一步学习“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㈡探索新知 1、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出示物图)教师充分利用实物图和学生自主实践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2、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出示直尺)教师引导思考:0还可以表示什么? 3、寻找“0”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你见到的0入手,带领孩子们去生活中寻找知识的原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对0的感知体验,同时也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体会0的计算 我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集体交流不同想法。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2)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

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 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NextPage]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ben 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一一提出猜想一一探索验证一一总结归纳一一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 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1、首先与学生互动谈论合肥本地今日的气温,了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提问:合肥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样计算的? 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数学】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

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一)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二)培养正确计算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算理,明白要借的数位上是0,怎样退1。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 / 7

1.板演 2.订正板演 你能说说计算过程吗? 3.总结并引入新课 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这两道题是对我们上节课的学习情况的检查,老师知道大家掌握得很好。 师问:在退位减法的竖式中,带退位点的4你可以看作几?(生:可以看作3)带退位点的7可以看作几?(生:可以看作6)带退位点的1呢?(生:可以看作0) 师说:在退位减法的竖式中,带退位点的数,我们都要少看1,那么如果遇到0带退位点,应该看作几呢?(师将黑板上的第二题被减数十位上的1改为0)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该怎样退1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板书课题: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7 (1)指名读例7 师问:个位上2减9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零表示这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那该怎么办呢?零可是一个热心帮助人的好孩子,他想呀,想呀,终于想出了好办法,谁知道到底是个什么好办法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计数器进行演示: 师问: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是0,该怎么办呢?(生:可以从百位退1)百位上的1表示多少呢?(生:1个百或10个十)师从百位上拿走一个珠子,同时在十位上拨出10个珠子。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从百位上退1后百位少1,而十位上变成了10。 师问:现在能不能从十位上退1了?教师继续用计数器进行演示:请学生看着计数器说说计算过程。(十位退1剩9,个位加10是12,12减9等于3) 3 / 7

《小数加减法》公开课说课稿

《小数加减法》公开课说课稿 《小数加减法》公开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小数的加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编排了“小数的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第四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对小数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第二层次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本课是学习这两个层次的第一课时,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小数的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以表格、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有效地改变了以往小数计算中比较单一、严肃的学习面孔,使鲜活的体育活动和看似机械演练的小数运算融为一体,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当得数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小数的书写更简洁。(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有理数加减法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减法,属课前说课。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我打算分四课时完成,去括号、加法计算、减法计算、加减法混合计算。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小节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习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符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青岛版四年级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的加减法》,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78至79页的例1。 2、教材简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竖式计算。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其竖式计算的讲解,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3、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知识迁移,但是对于本节课中小数末尾的0是否可以舍去以及小数的位数不同如何计算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 4、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加减计算的计算方法,会通过竖式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过程中,提升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5、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加减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共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二)、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95至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2、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

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5、教学预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了去店里买东西,发现老板说的4元5角和价签的4.5元,渗透学生转化小数为整数的思想。 二、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以初中代数第一册p80页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1、例2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环节: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2、(提问)用算式表示:与-3的和等于-10的数。 (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讲解环节: 1、通过投影仪给出以下算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