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南通板鹞风筝的文字介绍

南通板鹞风筝的文字介绍

南通板鹞风筝的文字介绍
南通板鹞风筝是一种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风筝,也是南通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其特点是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能够飞得很高。

南通板鹞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要选用高质量的竹子作为骨架,再用绸缎或薄纸張贴在竹骨上,最后细心地绘制出各种图案。

南通板鹞风筝的图案非常丰富,有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图案。

其中,最为经典的是“飞鸟图”,它造型独特,飞行稳定,因此被誉为“南通板鹞之王”。

南通板鹞风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南通是风筝制作的中心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通板鹞风筝逐渐成为了南通地区的代表性文化符号,也成为了南通市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南通板鹞风筝的飞行表演非常精彩,常常吸引众多观众前来观赏。

在风筝的飞行过程中,需要细心调整线的长度和松紧度,以保证风筝的稳定性。

同时,风筝主人还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能够通过手部动作控制风筝的飞行轨迹和高度,使其在空中飞行得更加优美。

南通板鹞风筝的制作和飞行不仅仅是一项传统文化活动,更是一种艺术和技艺的传承。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南通板鹞风筝的制作和
飞行也得到了一定的创新,例如利用无人机拍摄风筝的飞行画面等。

南通板鹞风筝是南通市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其制作和飞行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体现了南通人民的创新和智慧。

我们应该一起来保护和传承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艺术类与非艺术类分类问题研究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艺术类与非艺术类分类问题研究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艺术类与非艺术类分类问题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记忆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各民族和国家共同的宝贵财富。

南通市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深受人们的热爱和关注。

艺术类与非艺术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两个重要类别,其分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一、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南通市地处长江下游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盛之地。

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曲、传统手工艺、传统医药、传统民俗等多个方面。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南通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南通市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艺术类和非艺术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两个重要类别。

艺术类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形式,这些形式多以欣赏性、表演性为主要特点,强调艺术性和审美性;非艺术类则包括传统手工艺、传统医药、传统民俗等形式,这些形式多以实用性为主要特点,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

在南通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艺术类和非艺术类各有所长,丰富多彩。

1. 传统音乐南通市传统音乐丰富多彩,包括梆子戏、琴韵、琵琶曲等形式。

这些音乐形式传承久远,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受到人们的热爱和喜欢。

2. 舞蹈南通市传统舞蹈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秧歌舞、踩高跷等形式。

这些舞蹈形式富有地方特色,舞姿优美、动作婀娜,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3. 戏曲南通市传统戏曲有豫剧、评剧等形式,这些戏曲形式历史悠久,表演风格独特,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喝彩。

1. 传统手工艺南通市传统手工艺丰富多彩,包括剪纸、刺绣、扎染等形式。

这些手工艺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推崇。

2. 传统医药南通市传统医药形式多样,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等形式。

这些医药形式古老而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传统民俗南通市传统民俗丰富多彩,包括民间节庆、民间风俗等形式。

这些民俗形式反映了南通市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受到人们的热爱和关注。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通政发〔2017〕49号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通政发〔2017〕49号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正文:----------------------------------------------------------------------------------------------------------------------------------------------------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通政发〔2017〕4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确定的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9项)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6项),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公布。

南通市人民政府2017年8月14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9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传统舞蹈九狮图海安县2传统舞蹈大凳舞海安县3传统舞蹈河蚌舞海安县4传统技艺陡锅米榍饼制作技艺海安县5传统技艺如皋酱油酿造技艺如皋市6传统技艺白蒲姜丝肉制作技艺如皋市7传统医药陈氏骨伤疗法如皋市8传统美术青石雕刻如东县9民俗哭九千七如东县10传统技艺石港窨糕制作技艺通州区11传统技艺平潮红糖京枣制作技艺通州区12传统技艺南通薄荷油提炼技艺港闸区13传统技艺南通艾蓝染色技艺港闸区14传统技艺古旧家具修复技艺南通市工艺美术学会15传统技艺鸟笼制作技艺南通市工艺美术学会16传统美术掐丝珐琅画南通市工艺美术学会17传统技艺南通“八碗八”制作技艺南通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18传统技艺锔瓷技艺南通市秀上锔瓷艺术馆19传统医药肿溃灵膏制作技艺南通市朱斌中医烧伤诊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6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传统戏剧童子戏如皋市2传统美术南通灯彩(如皋灯彩)如皋市3传统技艺南通棕编如皋市4传统技艺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哨口制作技艺)如东县5传统美术红木雕刻(南通红木小件制作技艺)南通市工艺美术学会6传统美术红木雕刻(丝翎檀雕)南通市工艺美术学会——结束——。

非物质文化遗产 韵外之致——南通彩锦绣

非物质文化遗产 韵外之致——南通彩锦绣

非物质文化遗产韵外之致——南通彩锦绣作者:武琼玉来源:《纺织报告》 2015年第6期制作工艺彩锦绣是在方格纱的底料上,灵活运用点彩、纳锦针法以及染、衬钉、盘等各种工艺手段,组成独特的点、线、面的刺绣画面。

作品具有简洁、明快、华美、装饰性浓郁的艺术特色。

不同于传统平绣,其明显差异在于艺术处理,主要体现在巧用材料、针法处理、关注设计等方面。

在材料的使用方面,其方格纱底料为半透明的材料,可使绣出的画面产生朦胧美和虚幻的效果。

在绣制的技法方面,主要采用“点彩”、“纳锦”的针法绣制,以罗纱材料为地,穿针引线,按其网格有规律的施针,45°斜格向上一格称为点彩,横、竖、斜跨数格则为纳锦。

“点彩”的绣法相对单一,“纳锦”则始终要沿着网格进行,纳锦针法的设计与编排,在于刺绣者的智慧和审美取向,存在着多样变化的可能。

针法图案上亦富于变化,且色彩淡雅清逸,充分体现了针法作为刺绣艺术本体语言的作用。

文/ 爱涛文化艺术中心武琼玉彩锦绣艺术是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自上世纪60 年代初,在纳纱绣(亦称“戳纱”)“点彩”、“纳锦”针法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且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发展起来的新绣种。

作为源于传统民间刺绣的新样式,被专家学者誉为“传统与现代成功的结合”。

南通彩锦绣充满着丰富的刺绣针法语言,与传统平绣相比,具有更强的装饰性和表现力。

传承人王建华(1955—),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通彩锦绣的唯一传承人。

先后师从老艺人张元芳、曹国秀,曾参与和独立承担了《长城万里图》、《敦煌之梦》、《高原胜境图》、《华夏雄风图》等多幅大型作品的指导绣制。

由其本人绣制、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黄培中设计的彩锦绣双面屏风《海市蜃楼》被收录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目前该作品馆藏于江苏省工艺美术馆(南京爱涛文化艺术中心)。

发展彩锦绣始于南通。

南通是传统产棉和蚕桑的生产地,因此织、绣、印、染的传统染织业异常发达, 地方民间艺术也是品种丰富,多彩多姿。

南通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南通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南通市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南通市的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涵盖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传统工艺,展现了南通人民对于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本文将对南通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剪纸艺术剪纸是一种流行于我国各地的传统手工艺,南通市也有着悠久的剪纸传统。

南通的剪纸艺术以百花齐放、飞禽走兽为题材,形象逼真,色彩明快,受到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有些老艺人的作品还能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

二、皮影戏南通市的皮影戏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皮影戏的制作技艺和表演形式在南通地区得到了保留和传承,成为了当地人民的一种重要娱乐方式。

南通的皮影戏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吸引了许多观众。

三、民间音乐南通市的民间音乐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曲艺形式,如评弹、评话、评书等。

这些传统曲艺形式不仅在南通市广为流传,还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南通的曲艺大师们凭借着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表演经验,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无数的艺术享受。

四、年画南通市的年画源远流长,绘画技艺成熟,内容充实多彩。

南通的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的收藏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赏。

五、篆刻艺术南通市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通的篆刻艺术家们凭借着对于文字的理解和对于刻字技艺的掌握,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篆刻作品,成为了当地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南通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不仅代表了南通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展现了南通市人民对于艺术和文化传承的热爱和努力。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之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

在南通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还有许多其他令人称道的艺术形式和传统工艺,例如布艺、木偶戏、绣花等,每一种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的开发与保护摘要:笔者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南通风筝文化及其生生不息的原因,论述了南通风筝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必须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有规划的建立一些风筝放飞区域;加强对艺人的保护,注重对年青艺人的培养;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整合产业资源,尽早形成产业规模;更多的承办全国、国际风筝大赛的建议。

促使南通风筝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风筝风筝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被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

相传春秋时期,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曾制木鸢飞上天空。

后来,以纸代木,称为"纸鸢";汉代起,人们开始将其用于测量和传递消息;唐代时,风筝传入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到五代时期,又在纸鸢上系以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因此又称"风筝"。

至宋代,放风筝逐渐成为一种民间娱乐游戏,体育性也逐渐成为了风筝的本质特性之一。

风筝文化源于民间,风筝文化根在民间,是一种典型的“民俗体育文化”。

南通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南鹞北鸢”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南通哨口板鹞是“南鹞”的代表,她起源于北宋年间,有着悠久的历史。

2004年7月,按照文化部“先行试点,分步实施”的工作要求,南通市启动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南通板鹞风筝被列为江苏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6年和2008年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又分别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江苏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南通风筝文化丰富1.1 独具特色的外层物质文化文化的最外层是物质层,是指经过人类作用的第二自然物,是在自然物上打上的人类意志和活动的印记。

南通风筝作为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其在物质层面也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1.1.1 个头大南通风筝俗称“板鹞”,板鹞硕大无比、平整如板,以平板六角或六角的变形“七连星”至“十九连星”居多,一般大小都在一米以上,最大的竖起有四、五米高,需卡车运载,大板鹞需多人拉放飞。

南通的特色

南通的特色

南通的特色
南通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南通蓝印花布:南通是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其土布与天然兰草为农家平常之物,因此南通地区的蓝印花布染作坊曾遍布农村集镇。

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和色彩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2.西亭脆饼:西亭脆饼是南通的传统特产之一,制作工艺简单,以优质面粉、油酥和糖为原料,经过烙烤而成。

西亭脆饼口感酥脆香甜,是南通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

3.如皋火腿:如皋火腿是南通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以其肉质鲜嫩、口感醇厚而著名。

如皋火腿选用优质的猪后腿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的腌制工艺而成,营养丰富。

4.石港乳腐:石港乳腐是南通地区的传统调味品之一,以其色泽金黄、口感鲜美而著名。

石港乳腐采用豆腐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腌制而成,具有浓郁的香气和味道。

5.启东海蜇:启东海蜇是南通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以其口感爽滑、营养丰富而受到广泛欢迎。

启东海蜇选用优质的海蜇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的加工而成,可以凉拌或者炒制。

6.南通烧饼:南通烧饼是南通地区的传统小吃之一,以其酥脆的外皮和香嫩的馅料而著名。

南通烧饼有肉馅和豆沙馅等多种口味,是南通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

7.白蒲茶干:白蒲茶干是南通地区的传统小吃之一,以其色泽酱
红、口感细腻而著名。

白蒲茶干采用豆干为主要原料,经过多次煮制、烘干而成,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

总的来说,南通的特色涵盖了食品、工艺品等多个方面。

这些特色使得南通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

南通的人文风俗

南通的人文风俗

南通的人文风俗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

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南通形成了独特的人文风俗,展现出地方特色与魅力。

本文将从节日民俗、婚嫁习俗和饮食文化等方面,介绍南通的人文风俗。

一、节日民俗1.元宵节南通的元宵节庆祝活动十分盛大,人们会在家中制作各种各样的灯笼,有传统的红纸灯笼,也有创意十足的造型灯笼,在夜晚点亮街头巷尾,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此外,元宵节还有猜灯谜和舞狮表演等传统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2.端午节南通的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是赛龙舟。

人们争相组队,手持竹桨划龙舟,在江河湖海中竞渡。

此外,端午节还有包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习俗,寓意避邪驱背、祈求平安健康。

3.中秋节中秋节是南通人团聚的重要节日,人们会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赏月亮蛋和猜灯谜等。

此外,南通还有特色民俗活动“走秧歌”,秧歌队穿着传统服装,载歌载舞,欢乐热闹。

二、婚嫁习俗南通的婚嫁习俗体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婚车队伍。

结婚当天,新郎新娘会坐在华丽的花车上巡游城市,展示婚礼的喜庆与华丽。

同时,新人还会穿着传统的婚纱、礼服,进行传统的敬酒、喜饼和庆贺仪式。

除了婚车队伍,南通的婚嫁习俗还有许多有趣的传统。

例如,新人入洞房前,通常要接受闺蜜的“抢亲”游戏,需要通过一系列有趣而考验的环节来证明爱情的真实性。

三、饮食文化南通的饮食文化保存了许多传统特色菜肴,如南通小笼包、通州蟹粉汤包、鲍鱼鸽蛋等。

这些菜肴以选料精细、制作精致而闻名。

南通的小吃文化也是独特的,比如焦圈、板油豆腐等,口味鲜美,受到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

此外,南通还有许多特色的食材和特产,如阳澄湖大闸蟹、阿胶、文昌鸡等,这些味道独特,往往成为游客品味南通的必选之物。

结语南通的人文风俗独具魅力,节日民俗、婚嫁习俗和饮食文化等方面,展现出了南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这些传统的风俗习惯,既是南通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传承,也是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南通民俗

南通民俗

我国“南鹞北鸢”两大流派的风筝在 世界上久负盛名。南通是南派风筝的主产 地,在品种纷繁的南派风筝中,哨口风筝 更是“南鹞”之代表,她起源于北宋年间, 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 雕刻等于一体,传承了江海人民千年来的 智慧与祝福,不仅是娱乐放飞的休闲品, 更是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赠品。 其独具魅力之处在于板鹞上安装了大 小不等的哨口,一旦飞上天,各种音调的 哨口和谐而有节奏的震空齐鸣,“得风则 鸣,其声随风抑扬”,有“空中交响乐” 之美誉。其无穷魅力伴随放飞者在天地之 间,可享受人们与大自然相辅相成的万千 妙趣。
哨 口 风 筝
童子戏
僮子是民间巫师,是从楚越的巫文化“以舞降神” 发源而来,在南通一带形成南通僮子这种富有本地特色 的巫师。僮子在祭祀、祈祷、招魂等活动中进行舞蹈歌 唱,渐渐把一些故事、七字调加入唱词中,这种歌唱方 式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就慢慢传播开来,最后登上舞台, 形成了通剧。 伴奏简单原始,主要是锣鼓打击乐,唱腔粗犷纯朴, 唱词通俗易懂,很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展现了中国 傩文化的原始江、江苏一带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织 布、染布。老辈人身上穿的衣服、日常用的包 袱皮,甚至自家闺女的嫁妆,多是自家纺织印 染的蓝印花布。窗帘、头巾、围裙、包袱、帐 子等都可用它来做。蓝印花布仿佛就是劳动人 民的专用布料。江浙一带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 就在江苏的南通地区。明清以来,江苏南通是 中国棉纺织基地,有蓝印花布“衣被天下”之 美誉,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延续至今,以手 纺、手织、手染的方法制作生活用品,印染图 案以植物花卉和动物纹样为主,也有简洁的几 何图形。它以耐脏、结实、耐用、图案吉祥等 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以和谐的蓝白之美闻 名于世,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自然,清新。 传统手工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非遗之南通板鹞——哨口制作

非遗之南通板鹞——哨口制作

非遗之南通板鹞——哨口制作活动意图:“非遗”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先人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伟大创造,不管现代文明走多远,我们都不能丢掉那些文化传延的基因和文明演进的根脉。

2015年8月国家教育部强调各地各校可以结合实际开设“非遗”课程,“非遗”的传承应该从娃娃抓起,只有传承才会使它获得永久的生命。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熏陶一方人才,把南通非遗资源——“南通板鹞风筝”文化融入综合实践课程,进行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拓展,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为学生探究、理解各种新的社会问题提供特殊的机会。

同是唤醒学生非遗保护的意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接受本土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传承家乡制作工艺。

过程预设:一.选题、制定方案二.汇报交流三.骨架扎制四.哨口制作五.放飞活动六.汇报总结活动年级:五年级本课设计:一.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总结与交流,获取知识,深化体验,提高学习能力,发展实践创新能力,养成热爱生活和劳动,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2.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能力、特长的需要分工,做到人尽其责,合理高效,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团队意识。

3.通过哨口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效使用工具和资源的能力,在合作探究的活动中获得实践体验。

二.活动重难点:1.学会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哨口。

2.进风口的雕刻,刻刀技法的运用。

三.活动准备:课件、教具、制作工具、材料等。

四.活动过程:活动一:交流板鹞骨架扎制的心得和收获,说说南通风筝与北京、天津、潍坊的风筝的区别。

活动二:1. 揭示课题,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

2. 观察实物,初步感受哨口的造型和材料。

3. 哨口研究组汇报哨口的调查结果。

4. 深入研究学习哨口的制作方法。

5. 小组研究性学习,尝试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哨口。

活动三:哨口展示,师生互评。

活动四:活动总结,明确课后自主学习的内容,开展一次班级里的板鹞放飞活动,感受民间艺术、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通市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南通市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南通市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通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3.20•【字号】通政发[2008]21号•【施行日期】2008.03.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南通市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通政发〔2008〕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市政府批准市文化局确定的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8项),现予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通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把南通建成文化大市、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八年三月二十日南通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8项)┌───────────────────────────┐│民间文学(共计4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曹瘦脸儿的故事│如东县│├──┼───────────┼────────────┤│ 2│魏二郎│通州市│├──┼───────────┼────────────┤│ 3│红娘子│南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4│花子街│港闸区│├──┴───────────┴────────────┤│民间音乐(共计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5│吕四渔民号子│启东市│├──┼───────────┼────────────┤│ 6│十番锣鼓│启东市│├──┼───────────┼────────────┤│ 7│海门山歌│海门市│├──┼───────────┼────────────┤│ 8│马塘锣鼓│如东县│├──┼───────────┼────────────┤│ 9│新店山歌│如东县│├──┼───────────┼────────────┤│ 10 │ 古琴艺术(梅庵琴派)│崇川区│├──┼───────────┼────────────┤│ 11 │陆家锣鼓│港闸区│├──┴───────────┴────────────┤│民间舞蹈(共计12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2 │跳财神│通州市│├──┼───────────┼────────────┤│ 13 │抬判│通州市│├──┼───────────┼────────────┤│ 14 │荷花盘子舞│通州市│├──┼───────────┼────────────┤│ 15 │浒澪花鼓│如东县│├──┼───────────┼────────────┤│ 16 │跳马伕│如东县│├──┼───────────┼────────────┤│ 17 │泼花篮│如东县│├──┼───────────┼────────────┤│ 18 │钟馗戏蝠│如东县│├──┼───────────┼────────────┤│ 19 │如皋莲湘│如皋市│├──┼───────────┼────────────┤│ 20 │倒花篮│如皋市│├──┼───────────┼────────────┤│ 21 │耥子灯│如皋市│├──┼───────────┼────────────┤│ 22 │海安花鼓│海安县│├──┼───────────┼────────────┤│ 23 │海安苍龙舞│海安县│├──┼───────────┼────────────┤│ 24 │海安罗汉龙│海安县│├──┴───────────┴────────────┤│传统戏剧(共计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5 │杖头木偶戏│如皋市│├──┴───────────┴────────────┤│民间美术(共计2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6 │南通木版画│通州市│├──┼───────────┼────────────┤│ 27 │南通仿真绣│南通博物苑│├──┴───────────┴────────────┤│曲艺(共计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8 │弹词北调│启东市│├──┴───────────┴────────────┤│传统手工技艺(共计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9 │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 30 │ 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南通市文化馆│├──┼───────────┼────────────┤│ 31 │ 南通民间土布染织工艺│南通无限广告装潢有限公司│├──┼───────────┼────────────┤│ 32 │海门颐生酒酿造技艺│海门市│├──┼───────────┼────────────┤│ 33 │西亭脆饼制作技艺│通州市│├──┼───────────┼────────────┤│ 34 │如皋盆景造型技艺│如皋市│├──┼───────────┼────────────┤│ 35 │如皋董糖制作技艺│如皋市│├──┴───────────┴────────────┤│传统医药(共计2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36 │南通季德胜蛇药制作技艺│南通精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7 │王氏保赤丸制作技艺│南通精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民俗(共计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38 │童子戏│通州市│└──┴───────────┴────────────┘。

南通有哪些著名文化遗产

南通有哪些著名文化遗产

南通有哪些著名文化遗产南通市是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传统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类的刺绣、扎染、蓝印花布、色织土布、红木雕刻、板鹞风筝等一大批非遗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5月26日,“五月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暨江苏省工艺美术“艺博杯”大奖赛在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帷幕,一批列入国家和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在该校艺术展厅集中展出。

其中,丝毯、缂丝、扎染、刺绣、蓝印花布、丝绸剪贴等传统纺织工艺品令人叹为观止。

南通蓝印花布是全国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工艺保存完善,技术水平高超,社会影响范围甚广。

南通有手纺手织布十分著名,又有江海平原盛产蓝草,故许多农户备有“小青缸”,自我染布备用。

南通蓝衣花布以青白著称,近代以通州二甲保留较好。

它以花纹精美,又富有民俗文化内容名扬四方。

由于众多蓝衣花布艺人不断创新,现代蓝衣花布更加精美,制成的旅游工艺品设计巧妙,制作工艺精细,包装也十分精美,故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缂丝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的特种工艺品,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南通缂丝的出现也有千年历史,比苏州缂丝还要早几百年。

缂丝的经典工艺就是通经断纬,实质上就是在经面上用各种色块进行有机的填补,并用几种特殊技法如戗、搭梭等把各种色块链接起来,形成一副完美的作品,缂丝融丝织工艺技巧于一身,荣称“织中之圣”。

南通是亚洲著名的扎染之乡,其扎染工艺丰富精彩为世人羡慕。

其防染色结扎方法有数十种之多,有钩针结扎、手缝结扎、手捏结扎和机械结扎等不同工艺。

染色方法亦各有巧妙,有冷染、热染、吊染等多种技法。

故扎染制成品上图花纹千变万化各不相同。

特别富有诗意。

其色彩斑斓多姿的艳丽图纹,最适宜女子制作高档时装礼服、旅游工艺品和家庭装饰用品。

扎染染色的燃料选择很广,其中还有高档产品不用化学染料的染色。

它单独使用传统的草木和天然矿物质制成燃料,它染色既鲜艳又环保,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产品在日本、韩国、东南亚最受欢迎。

神奇的南通板鹞风筝

神奇的南通板鹞风筝

48南通板鹞风筝堪称世界一绝,『空中交响乐』之美誉响遍天下。

哨口是板鹞的艺术灵魂,而振荡主哨则是哨口中的灵魂。

要求振荡主哨的点子清楚,音量饱满,音色鲜明。

哨口科学50板鹞风筝样式丰富,方块六角星模样是南通板鹞风筝的主流款式形态,由竖向长方块与对角正方块组成,称为“六角板鹞”。

六角星当中的红芯圆代表太阳,6个深颜色星角,代表朝6个方向发射的驱邪法器,白底色代表天空。

六角星鹞体款式,是南通先民们驱邪镇妖的图腾,而且是能够放飞到天上的图腾,祈望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以六角星为款式,可以演变出七连星、十九连星等,但基本款式是六角星。

原生态的六角星,是纯红色的圆芯与纯黑色的星角。

随着先民们审美品位的提升,六个星角的颜色也变得丰富多彩,再也不是固定的黑色,并且开始在圆芯与六角上彩绘神话故事,以增强六角板鹞的“驱邪法力”与美术效果。

由19枚六角板鹞图形构成的“十九连星”板鹞,鹞身上设有28八个大洞眼,其洞眼的总面积占整个鹞身面积的31%,照样能够挂满哨口飞上蓝天。

这是一件证明南通先民拥有驾驭复杂空气动力智慧的精典之作,是传承至今的所有板鹞款式之中的技术极品。

先民们祈求上苍消灾要放鹞子,通报天空气象情况要放鹞子,庆祝丰收和风筝的奇妙形态健身娱乐也要放鹞子。

放鹞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板鹞上装载的哨口,在放飞时迎风发出美妙的响声,代表着放鹞子人的思想和心声。

哨口的声音,既是驱邪的威慑之声,又是愤怒的呐喊、激情的歌唱和喜庆的天空交响乐章。

板鹞放飞,携带“鹞背”平衡飞行升力。

鹞背,是系在鹞体下方的两根特制的草绳。

要求草绳的上劲方向为一正一反,必须搓成上粗下细的长鞭状,长度为板鹞身高的20倍左右,并要求采用质地蓬松柔软的莆草作原材料。

放飞时,鹞背成为板鹞的超大软体平衡器官,如同注入了生命,鲜活灵动。

侧看,鹞背像两条飞天的长蛇,凌空漫舞,杀气腾腾。

而从正面朝天上看,鹞背“八”字形叉开,像腾空而起的丰碑,鹞子则被高举在丰碑的顶端,展现出独特的神采。

南通“非遗”王家拳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南通“非遗”王家拳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南通“非遗”王家拳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2014年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拳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调查了其保护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传承对策:加大宣传与政府扶持,传承形式多元化,与学校体育相结合,以期促进王家拳在南通的更好发展。

标签:“非遗”;王家拳1 前言传统武术在冷兵器时代,成为封建王朝统治者的利刃[1],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冷兵器时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武术由于缺乏实战性,其对抗实用价值逐渐减退,取而代之的是观赏与健身价值。

且长期以来师徒传承的模式,导致虽然拳种名目众多,传人却越来越少,闻名遐迩的太极拳也是由于健身价值突出改编成简易版才流传开来。

在南通的古镇石港,自清朝初年流传下来的一种动作短小精悍,变化多样,以柔克刚的内家拳种----王家拳,它是由南通人王越群集各派技击之精华,触类旁通,创造出来的。

师徒相传,已近九代,成为了南通武术的一张名片。

尤其1986年王家拳获评全国稀有拳种金奖。

这一殊荣更是对王家拳的肯定与褒奖,然而近30年的发展,这一传统武术并没有能够逃避无人传承的尴尬,为摆脱无人可传的境地,王家拳被列为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希冀通过此种方式重新得以发扬光大。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南通石港王家拳为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3 结果与分析3.1对王家拳武术传统文化的保护3.1.1王家拳研究会的成立2016年,王家拳的第八代传人胥兆亮,对这一传统武术后继无人的现状深感忧虑,于是联合了王家拳的弟子们在民间成立了通州太极元功王家拳研究会。

对太极元功王家拳进行了拳谱修理与汇编,将传承人的武术动作制作成影像资料。

保护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就是保证传统武术拳种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非遗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作为遗产的不可复制,相较于“物质”类的非遗,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脆弱,如今的嫡传弟子,都已进入老年,这样的“体力活”对他们来讲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板鹞风筝的艺术形式与民俗文化

板鹞风筝的艺术形式与民俗文化

板鹞风筝的艺术形式与民俗文化南通是中国传统的四大风筝产区之一,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板鹞风筝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它以其独特的工艺,特殊的造型和优美的音效享誉世界。

2006年5月,南通板鹞风筝传统制作技艺光荣地成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南通板鹞风筝的艺术形式(一)南通板鹞风筝的结构形式板鹞也被称为“板筝”,在宋代就非常盛行,造型严谨庄重,可以连接角和块。

其形状有正方、长方、六角等多种形状,且都是平面结构。

在南通板鹞风筝中,最有特色的是六角板鹞风筝。

它由长方形和正方形构成了特殊的六个凸角。

这个简单抽象的形态与我国其他地区的传统风筝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从而增强了风筝的美感。

“六边形”的形状不仅是一个简单风筝,它还可以灵活地连结别的个体从而成为连星风筝。

这种在世界风筝领域独一无二的骨架结构成了南通板鹞风筝的显著特征。

这个“六角”的框架图形是南通风筝中最常见的图形。

在南通传统的板鹞风筝中,有着“七连星”“九连星”,甚至“十九连星”的组合变化。

这样的风筝可以达到几米到几十米高,在风筝上还精心安置了数百个不同大小的“哨口”。

板鹞风筝对扎制的技术要求很高,板鹞能否顺利上天和平稳飞行都取决于扎制技术的好坏。

单从造型结构来看,南通板鹞风筝的基本结构是六凸角型,它既是独立的风筝个体,也可成为大型板鹞风筝的构成要件。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风筝大多以动物形态和简单的三角形为基本形态,只有南通的板鹞风筝是以六角凸形作为构成形式,在我国乃至世界的风筝形态中独一无二,具有鲜明的地方传统特色。

同时板鹞风筝的扎制一般选用质地上乘老竹,因为老竹坚硬、弹性好、且不容易变形。

这种材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随处可见,便于就地取材和制作,这也正是板鹞风筝发源于南通的原因。

(二)南通板鹞风筝的色彩形式风筝色彩的搭配与选择直接影响到了风筝的美感和主题。

在大多数的时候,风筝并不是一个让人欣赏的平面,而是一个在空中供人欣赏的立体效果。

由于板鹞风筝在南通民俗文化中的鲜明特点,它的色彩选择了民间艺术和国画的部分特点相结合,使南通板鹞风筝在具有美感的同时更具南通地方特色。

浅析南通蓝印花布图案纹样

浅析南通蓝印花布图案纹样

浅析南通蓝印花布图案纹样关键词;南通蓝印花布;纹样;民俗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南通蓝印花布是名族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一环,是最贴近百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南通蓝印花布近年来蓬勃发展,不断寻求创新与发展,再加上政府的支持,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和喜爱。

虽然蓝印布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它真正开始发展和繁荣是在明清时期。

蓝色印花布通常被制成行李、被套、围嘴等,可以说它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温暖。

它是普通人的共同生活方式,是我们历史生活的印记,是民间文化生活的反映,是我们不能忘记的记忆。

第一章南通蓝印花布纹样图案分类1.植物纹样在南通蓝印布的表现主题中,最常见的是植物图案。

在自然界中,花、植物和树木有着不同的形状,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而且含义模糊。

蓝印花布手工艺人通过收集,分析,归纳精致的艺术处理,以刀代笔,抓住植物的主要特征,简化枝干,强化树干,描绘逼真的梅、兰、竹、菊、牡丹、莲花、仙桃、石榴、佛手柑等图案,自然与技术相结合。

曾看见设计作品中,蓝印布装饰画系列以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为载体。

在西方,花、枝、叶的所有部分都是由点和短线组成的,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利用直线度、长度和厚度的变化,较好地表现了花枝叶的密度比较、线与块的比较。

为了使梅花、兰花、菊花的花型更加饱满,作者采用中心点密集排列和边缘疏离的表现手法,增强花卉类型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树枝和茎的植物建模表达简而言之行,和树叶从块雕刻不同的大小和形状,这李子的骄傲,兰花的隐蔽的,坚定的竹子和菊花可以公开的轻盈,象征着纯洁的美,坚定和希望。

2.动物纹样自然界有植物,必定有动物,南通蓝印布纹中,人们想象的传统天然鲤鱼、梅花鹿,蝴蝶,鸳鸯,蝙蝠,喜鹊等吉祥物,或龙、凤、麒麟等古代传说动物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这些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充满了吉祥、祝福等意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祷期盼。

以植物纹样比较而言,动物纹样相对复杂。

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工艺作者:金鑫来源:《纺织报告》 2014年第10期金鑫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秦汉,始于宋代,盛于明清。

蓝印花布自宋代以来,因其工艺相对简洁,质地牢固耐用,纹样寓意丰富而深受百姓的喜爱,曾作为被面、包袱布、帐檐等广泛应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地都曾是蓝印花布的主产区,因地理位置、民俗风情的差异,蓝印花布的图案也烙上了各地的特点。

南通蓝印花布分为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纹样的特点是点、线、面并用,形成丰富多样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工艺从挑选优质的坯布开始,农家一般都挑选棉质好的上等布料,要求用布面平、色质白、质地紧的白布来染制蓝印花布,普通坯布用以染制纯蓝色或制作其他生活用品。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仍保留着最传统的工艺制作流程:刻花版用自裱的纸版或牛皮纸浸泡桐油晾干后裁成所需要版面的大小,将设计草图裱在花版上或从老花版替下花纹,刻版时以刀代笔。

花版刻完后刷桐油数次后晾干、压平、磨光后即可使用。

刮浆防染浆用黄豆粉、石灰粉加水调制而成。

调浆时厚薄(粘稠)要适中,刮浆用力要均匀,花型复杂时对版要准确,排版要自如。

然后将刮有防染浆的坯布晾干。

染色把刮上浆的布松开放在清水中浸泡,直至布浸湿到浆料发软后即可下缸染色。

布下缸20分钟后取出氧化、透风30 分钟,并不断转动布面使其靛蓝氧化还原均匀,根据面料的不同和气候变化可调整下缸和氧化的时间,一般经过6 至8 次反复染色,使其达到所需颜色。

刮灰把灰浆布绷在支架上,用家用菜刀或定制两头圆形的刮灰刀倾斜45°用力适中刮去灰浆,再进行二次“吃”酸固色,后清洗2 至3 次使之蓝白分明。

清洗、晾晒布经刮灰后需要清洗2-3 次,以去除残留在布面上的灰浆及浮色,再用长竹竿将湿布挑至7m 高的晒布架上。

因受到刮浆、染色、晾晒等工艺因素的影响,蓝印花布每匹布料的长防染浆用黄豆粉、石灰粉加水调度一般限定在12m以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长牌
南通长牌,是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 特有的纸牌游戏,只流传在南通地区。在南通从 老人到小孩,几乎人人会玩长牌。外省人尤其是 北方人很多都没有见过这种纸牌,甚至看半天都 是一头雾水。
2009
201很深奥的 人生哲理。南通纸牌是南通人童年不可忘却的 记忆,也成为很多人多年的休闲方式,老年人 的精神支柱。南通纸牌有自己独特的民俗内涵。 南通长牌的独到之处还在于唱牌经。这是一种 几乎失传的艺术形式。在旧时老人习惯玩长牌 时唱上几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真正的文化。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