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系及国际格局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国际体系和国际格局
![国际体系和国际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7817766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b.png)
用 (4)在演进过程中,总是新旧交迭,呈现出过渡性
特征
四、国际政治体系与国内政治
1、国内政治对国际政治体系旳影响
(1)国内政治是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旳基础 (2)不同国家旳政治系统是国际政治体系旳构成部
分 (3)世界各国国内政治性质旳不同决定了国际政治
体系旳性质特征和发展方向 (4)国家政治力量旳发展推动者国际政治格局旳发
主义生产方式旳产物。 (2)国际体系旳形成具有一定旳客观历史条件: ➢ 两次科技革命旳推动是主要原因 ➢ 垄断旳产生和发展是又一主要原因 ➢ 殖民政策旳出现是决定性条件
三次科技革命
3、国际体系形成旳主要标志 (1)国际分工旳完毕 (2)世界市场旳出现 (3)殖民体系旳建立 4、国际体系旳构成 (1)世界生产体系——以国际分工为基础 (2)世界贸易体系——以不平等互换为基础 (3)世界金融体系——以垄断资本为基础 (4)世界殖民体系——以统治剥削为基础
展演变
2、国际政治体系对国内政治旳制约 (1)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发展旳主要条件 (2)国际政治环境制约着国内政策和国家战略
旳制定与实施 (3)世界舆论、世界潮流和世界运动能够形成
一种迫使国内政策调整旳国际压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备战、备荒、为人民 (毛主席 语录),冷战时期毛泽东旳“深挖洞、广积粮、不 称霸”战略,各地大挖防空洞预防随时可能暴发核 战争
二、国际体系旳发展演变及其原因
1、形成之后旳四大时期 (1)单一旳资本主义国际体系时期(19世纪末到
1923年俄国十月革命) (2)两种政治经济体系并存、斗争旳时期(1917
至1945) (3)两大社会体系、多种类型旳经济制度在一种统
一旳国际体系中并存、竞争、共处旳时期(1945 至上世纪90年代初) (4)冷战后时期
特征
四、国际政治体系与国内政治
1、国内政治对国际政治体系旳影响
(1)国内政治是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旳基础 (2)不同国家旳政治系统是国际政治体系旳构成部
分 (3)世界各国国内政治性质旳不同决定了国际政治
体系旳性质特征和发展方向 (4)国家政治力量旳发展推动者国际政治格局旳发
主义生产方式旳产物。 (2)国际体系旳形成具有一定旳客观历史条件: ➢ 两次科技革命旳推动是主要原因 ➢ 垄断旳产生和发展是又一主要原因 ➢ 殖民政策旳出现是决定性条件
三次科技革命
3、国际体系形成旳主要标志 (1)国际分工旳完毕 (2)世界市场旳出现 (3)殖民体系旳建立 4、国际体系旳构成 (1)世界生产体系——以国际分工为基础 (2)世界贸易体系——以不平等互换为基础 (3)世界金融体系——以垄断资本为基础 (4)世界殖民体系——以统治剥削为基础
展演变
2、国际政治体系对国内政治旳制约 (1)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发展旳主要条件 (2)国际政治环境制约着国内政策和国家战略
旳制定与实施 (3)世界舆论、世界潮流和世界运动能够形成
一种迫使国内政策调整旳国际压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备战、备荒、为人民 (毛主席 语录),冷战时期毛泽东旳“深挖洞、广积粮、不 称霸”战略,各地大挖防空洞预防随时可能暴发核 战争
二、国际体系旳发展演变及其原因
1、形成之后旳四大时期 (1)单一旳资本主义国际体系时期(19世纪末到
1923年俄国十月革命) (2)两种政治经济体系并存、斗争旳时期(1917
至1945) (3)两大社会体系、多种类型旳经济制度在一种统
一旳国际体系中并存、竞争、共处旳时期(1945 至上世纪90年代初) (4)冷战后时期
大学生军事理论―国际形势PPT课件
![大学生军事理论―国际形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c8322769eae009591bec20.png)
• 一是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
(诸如高失业、高通胀、贫富悬殊、腐败盛行、 专制集权等)长期得不到解决 • 二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插手干预(在中东北 非推动所谓“民主化进程”) • 三是国内反对派势力联合策划。
12
•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
多的大背景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存
在,非传统安全因素明显上升,两种威胁共同
42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此伏彼起
• 美国奥巴马政府致力于摆脱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 明确放弃单边主义政策和“先发制人”军事战略。但美 国构筑霸权新体系、推行“民主价值观”的目标没有改 变
• 国际战略格局转换加快,世界主要战略力量此消彼 长,大国安全关系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借重与防范,
合作与斗争都有新的发展
4
5
• • •
化交并 通息
非 传 统 安 全 挑 战 明 显 上 升
织与非 、传传 渗统统 透军安 ,事全 并安威 可全胁 能威急 互胁剧 相相上 转互升
,
道网 安络社 全安会
全安 、全 金、 融能 安源 全安 、全 海、 上信
6
7
“小冲突、大较量;战术冲突,战略较量”
8
9
10
11
动乱原因各异,但都有三个 共同背景
• 当前两岸关系呈现大合作、大交流、大发 展的良好态势,但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对台 独危险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诸如高失业、高通胀、贫富悬殊、腐败盛行、 专制集权等)长期得不到解决 • 二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插手干预(在中东北 非推动所谓“民主化进程”) • 三是国内反对派势力联合策划。
12
•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
多的大背景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存
在,非传统安全因素明显上升,两种威胁共同
42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此伏彼起
• 美国奥巴马政府致力于摆脱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 明确放弃单边主义政策和“先发制人”军事战略。但美 国构筑霸权新体系、推行“民主价值观”的目标没有改 变
• 国际战略格局转换加快,世界主要战略力量此消彼 长,大国安全关系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借重与防范,
合作与斗争都有新的发展
4
5
• • •
化交并 通息
非 传 统 安 全 挑 战 明 显 上 升
织与非 、传传 渗统统 透军安 ,事全 并安威 可全胁 能威急 互胁剧 相相上 转互升
,
道网 安络社 全安会
全安 、全 金、 融能 安源 全安 、全 海、 上信
6
7
“小冲突、大较量;战术冲突,战略较量”
8
9
10
11
动乱原因各异,但都有三个 共同背景
• 当前两岸关系呈现大合作、大交流、大发 展的良好态势,但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对台 独危险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9670619fe53a580216fcfe89.png)
对它的控制力,国家功能失效
by Pu Chuanguo
第二章/第二节 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特征
四、国际政治格局转换的主导因素 1.外部动因:战争的催化作用 2.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国家实力的消长 3.直接原因:主角国家对外战略的调整与国家定位
的变化 4.推动原因:个人因素对国家决策的影响
by Pu Chuanguo
2.中国:依据格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 (1)单极格局:即一国独霸世界的局面(过渡性)
18-19世纪的“不列颠治下的和平”,特定产物 二战后到70年代“美利坚治下的和平”(资本主义);冷 战后,并非单极 (2)两极格局:即两个大国或两个国家集团相互对立、制约, 对国际事务起决定性作用的态势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反法联盟与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协约国与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西斯轴心国与反法西斯联盟 战后至60年代的两大阵营
政治联系 2.不同国家的政治系统是国际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 国家的对外政策或行为(本质上属于国内政治)扮演了原动
力的角色 3.国内政治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国际政治体系的性质特征和发
展方向 问题:回顾国际政治体系的发展阶段 4.国家政治力量的发展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 问题:回顾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
强权政治、主要内容为战争与革命 二战后,完整型结构: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立体网状结构、
竞争共处、民主政治趋势、主要内容为和平与发展
by Pu Chuanguo
第二章/第一节 国际体系及其特征
4. 以国际关系行为体的排列组合为标准 莫顿·卡普兰的六模式:
均势体系:18—20世纪初的均势格局 松散的两极体系:战后初期的两极格局 牢固的两极体系: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冷战对峙 全球体系: 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的多极趋势 等级统治体系:大国称霸的局势 单位否决体系:出现一国的威慑力量足以影响和阻止别
by Pu Chuanguo
第二章/第二节 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特征
四、国际政治格局转换的主导因素 1.外部动因:战争的催化作用 2.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国家实力的消长 3.直接原因:主角国家对外战略的调整与国家定位
的变化 4.推动原因:个人因素对国家决策的影响
by Pu Chuanguo
2.中国:依据格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 (1)单极格局:即一国独霸世界的局面(过渡性)
18-19世纪的“不列颠治下的和平”,特定产物 二战后到70年代“美利坚治下的和平”(资本主义);冷 战后,并非单极 (2)两极格局:即两个大国或两个国家集团相互对立、制约, 对国际事务起决定性作用的态势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反法联盟与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协约国与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西斯轴心国与反法西斯联盟 战后至60年代的两大阵营
政治联系 2.不同国家的政治系统是国际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 国家的对外政策或行为(本质上属于国内政治)扮演了原动
力的角色 3.国内政治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国际政治体系的性质特征和发
展方向 问题:回顾国际政治体系的发展阶段 4.国家政治力量的发展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 问题:回顾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
强权政治、主要内容为战争与革命 二战后,完整型结构: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立体网状结构、
竞争共处、民主政治趋势、主要内容为和平与发展
by Pu Chuanguo
第二章/第一节 国际体系及其特征
4. 以国际关系行为体的排列组合为标准 莫顿·卡普兰的六模式:
均势体系:18—20世纪初的均势格局 松散的两极体系:战后初期的两极格局 牢固的两极体系: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冷战对峙 全球体系: 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的多极趋势 等级统治体系:大国称霸的局势 单位否决体系:出现一国的威慑力量足以影响和阻止别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世界多极化趋势PPT课件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世界多极化趋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3084e908a1284ac9504310.png)
三、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苏联解体 ①原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遇阻后转向政治改革,提
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改革的指导思想发 生根本改变。苏联取消了共产党的 领导地位,实行 多党制。
②经过:一些加盟共和国先后脱离苏联独立,苏联迅速走向
解体;1991年,“ 8· 19 事件”成为苏联崩溃的催化剂;
(3)意义
①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 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
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②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4)发展壮大:到1996年,成员已达113个国家(地区)。
4.中国的振兴: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改革开放取得巨 大 成就。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根本上取决于格局中主要力量的消 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各国的综合国力所决定 的。
2.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
解析:欧洲和日本的崛起,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 的状况;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益形成为国际上一支举足 轻重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这些都在很大 程度上推动着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的兴起 1.背景 (1)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 战时同盟 的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 生变化。 (2)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 称霸 世界 的全球战略。
(3)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
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 意识形态 方面根本对立,美国更积
第三章 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国际秩序
![第三章 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国际秩序](https://img.taocdn.com/s3/m/a7a635d97e21af45b207a897.png)
二战后:完整型结构 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立体网状结构、竞争共处、
民主政治趋势、主要内容为和平与发展
2007-6-20
Provided by wanxuefei
13
四、国际体系的结构
4. 以国际关系行为体的排列组合为标准
莫顿·卡普兰的六模式:
均势体系 松散的两极体系 全球体系 等级统治体系
牢固的两极体系 单位否决体系
8
雅尔塔体制是大国实力政策和强权政治的产物
2007-6-20
Provided by wanxuefei
9
课堂思考与讨论
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与冷 战的爆发有何关联?冷战的 责任者究竟在谁?
2007-6-20
Provided by wanxuefei
10
三、国际体系的发展演进
4.一球多制、多元共存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21 世纪初)
2007-6-20
Provided by wanxuefei
6
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
(4)美英同意苏联提出的对日参战条件,即 满足苏联收回南库页岛,取得千岛群岛,维持 外蒙古的现状,中国的大连港国际化并保证苏 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苏联租用的旅顺港为海 军基地须予以恢复,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 立苏中合办的公司共同经营,中国保持对满洲 的主权,而苏联在该地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
国际分工的完成 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出现 殖民体系的建立
2007-6-20
Provided by wanxuefei
2
三、国际体系的发展演进
1.创立阶段(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
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社会出现 国际法的主要原则萌芽 国际交往的外交社团制度诞生
2.形成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民主政治趋势、主要内容为和平与发展
2007-6-20
Provided by wanxuefei
13
四、国际体系的结构
4. 以国际关系行为体的排列组合为标准
莫顿·卡普兰的六模式:
均势体系 松散的两极体系 全球体系 等级统治体系
牢固的两极体系 单位否决体系
8
雅尔塔体制是大国实力政策和强权政治的产物
2007-6-20
Provided by wanxuefei
9
课堂思考与讨论
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与冷 战的爆发有何关联?冷战的 责任者究竟在谁?
2007-6-20
Provided by wanxuefei
10
三、国际体系的发展演进
4.一球多制、多元共存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21 世纪初)
2007-6-20
Provided by wanxuefei
6
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
(4)美英同意苏联提出的对日参战条件,即 满足苏联收回南库页岛,取得千岛群岛,维持 外蒙古的现状,中国的大连港国际化并保证苏 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苏联租用的旅顺港为海 军基地须予以恢复,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 立苏中合办的公司共同经营,中国保持对满洲 的主权,而苏联在该地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
国际分工的完成 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出现 殖民体系的建立
2007-6-20
Provided by wanxuefei
2
三、国际体系的发展演进
1.创立阶段(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
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社会出现 国际法的主要原则萌芽 国际交往的外交社团制度诞生
2.形成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世界格局的演变ppt课件
![世界格局的演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fe4da558fb770bf68a5537.png)
② 雅尔塔体系形成的两极格局形成了世界力量 的均势状态,在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 发。
③ 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 的发展和胜利。
④ 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12
⑵消极作用: ① 划分势力范围体现了大国强权政
治。 ② 保持和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
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 展带来不利影响。
世界格局的变化
一、什么是“世界格局”? 二、历史上的世界格局 三、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四、成为世界格局中一“极”的条件
1
世界格局的变化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
(或:当今世界格局)
。 。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 经济出现
趋势,
趋势。
2
一、什么叫“世界格局”? 决定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含义:世界格局是指国际主要政 治力量(国家或结合体)之间的力 量对比,是一种大国关系的相对稳 定状态。
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大国实力消长及大国间的相互关系。
3
“世界格局”是“世界秩序”的基
础,具有相对稳定性。当大国实力消
长及相互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时,世界
格局必然变动。变动一般发生在一次
大规模战争或一场涉及许多重要国家
14
四、成为世界权力一“极”的条件 世界格局中的“极”一般指具体
的国家,也可能是具有较强凝聚力的 国家集团。其中,特别强大的一极 (世界权力中心),就是世强大的综合国力。
包括稳定的政局,雄厚的经济实
力,强大的军事实力,发达的科
技能力等。
(实力)
条件2:具有强有力的对外影响
8
2.1945~1991:以雅尔塔体系为基 础的两极格局
③ 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 的发展和胜利。
④ 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12
⑵消极作用: ① 划分势力范围体现了大国强权政
治。 ② 保持和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
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 展带来不利影响。
世界格局的变化
一、什么是“世界格局”? 二、历史上的世界格局 三、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四、成为世界格局中一“极”的条件
1
世界格局的变化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
(或:当今世界格局)
。 。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 经济出现
趋势,
趋势。
2
一、什么叫“世界格局”? 决定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含义:世界格局是指国际主要政 治力量(国家或结合体)之间的力 量对比,是一种大国关系的相对稳 定状态。
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大国实力消长及大国间的相互关系。
3
“世界格局”是“世界秩序”的基
础,具有相对稳定性。当大国实力消
长及相互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时,世界
格局必然变动。变动一般发生在一次
大规模战争或一场涉及许多重要国家
14
四、成为世界权力一“极”的条件 世界格局中的“极”一般指具体
的国家,也可能是具有较强凝聚力的 国家集团。其中,特别强大的一极 (世界权力中心),就是世强大的综合国力。
包括稳定的政局,雄厚的经济实
力,强大的军事实力,发达的科
技能力等。
(实力)
条件2:具有强有力的对外影响
8
2.1945~1991:以雅尔塔体系为基 础的两极格局
简约国际形势与政策专题ppt模板
![简约国际形势与政策专题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73d403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7d.png)
海外网2018年8月3日电据美联社消息, 当地时间3日,津巴布韦选举委员会正式 公布大选结果,执政党(民盟)在此次选 举中获得国民议会过半席位胜选,执政党 候选人、现任总统姆南加古瓦胜选。
津巴布韦周一(7月30日)迎来大选。据 了解,本次大选属于“三合一”选举,津巴 布韦全国约560万选民当天会投票选出总 统、议会议员和地方政府行政长官,这也 是津巴布韦1980年独立以来,首次没有前 总统穆加贝参加的大选。去年11月,穆 加贝被迫下台,此前担任副总统的姆南加 古瓦随即宣布继任。
当前国际形势新变化
2017年以来,特别是2018年,世界大变局
1
国际关系深度调整,西方大裂
进程跌宕起伏。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
变深入发展
政策继续推动国际经济与政治关系新一轮 调整,美国、英国牵动的大分裂与中国引
2 世界经济回暖向好但风险犹存
领的大聚合并发共进,深刻改变着国际格 局与秩序。中国凝心聚力,在国际关系塑
“斗而不破”仍然是美俄关系的底线
二、美欧:争吵中相互调适
在经贸问题上
特朗普对欧洲盟友尤其是德国耿 耿于怀,抨击德国操纵汇率获得 了竞争优势,威胁对销往美国的 德国汽车征收高额进口税。
美欧
在安全问题上
特朗普指责欧洲盟友拖 欠了巨额军费,催促其 交纳“保护费”。
在欧盟事务上
特朗普放言欧盟只是德 国的工具,称赞英国 “脱欧”伟大,断言默 克尔的移民政策是错误 的。
三、中美:竞争与合作并存
竞争与合作并存是中美互动的基本特征
中美元首2017年保持着密切顺畅的沟通,在特 朗普访华期间签署了总金额超过2500亿美元的 商业合同和双向投资协定,推动中美经贸合作 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迈进。在朝核问题上, 中美致力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强调通 过对话谈判推动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最终解决。
《国际形势与安全》课件
![《国际形势与安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c87b4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6.png)
各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展开博弈与合 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各国政治力量对比不断调整,国际关 系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
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全球经济复苏
尽管全球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总体呈现复苏态势,国际贸易 和投资活动逐渐恢复。
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联合国在维和行动中的角色
协调各方、提供资金支持、部署维和人员等。
国际维和行动的成功案例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UNIFIL)、联合国驻塞浦路斯 维持和平部队(UNFICYP)等。
03
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安全形势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概述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旨在维护全球霸主 地位,通过军事、经济和外交手段实 现国家安全和利益。
军事手段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维持强大的军事力 量,包括常备军、盟友和伙伴的支持 ,以及先进的武器装备。
经济手段
美国通过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等手 段,维护全球经济秩序和规则,确保 美国的经济利益。
外交手段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通 过外交手段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维护国际秩序和稳定。
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国际合作需求增加
全球化使得国际合作的需 求不断增加,各国需要加 强沟通与协调,共同推动 全球发展和繁荣。
02
国际安全问题
传统安全威胁:战争与冲突
战争与冲突的原因
01
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等。
战争与冲突的影响
02
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动荡等。
解决战争与冲突的途径
03
政治谈判、国际斡旋、维和行动等。
中国在地区安全机制中的作用
各国政治力量对比不断调整,国际关 系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
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全球经济复苏
尽管全球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总体呈现复苏态势,国际贸易 和投资活动逐渐恢复。
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联合国在维和行动中的角色
协调各方、提供资金支持、部署维和人员等。
国际维和行动的成功案例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UNIFIL)、联合国驻塞浦路斯 维持和平部队(UNFICYP)等。
03
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安全形势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概述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旨在维护全球霸主 地位,通过军事、经济和外交手段实 现国家安全和利益。
军事手段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维持强大的军事力 量,包括常备军、盟友和伙伴的支持 ,以及先进的武器装备。
经济手段
美国通过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等手 段,维护全球经济秩序和规则,确保 美国的经济利益。
外交手段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通 过外交手段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维护国际秩序和稳定。
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国际合作需求增加
全球化使得国际合作的需 求不断增加,各国需要加 强沟通与协调,共同推动 全球发展和繁荣。
02
国际安全问题
传统安全威胁:战争与冲突
战争与冲突的原因
01
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等。
战争与冲突的影响
02
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动荡等。
解决战争与冲突的途径
03
政治谈判、国际斡旋、维和行动等。
中国在地区安全机制中的作用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ppt2011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ppt2011](https://img.taocdn.com/s3/m/e55f74c605087632311212f5.png)
对国家主权的确认:战争及和约使帝国境内的很多诸侯等级 的势力得到了加强和扩张。和约从制度上承认了各等级和邦 国在内政外交和宗教事务上的自由,这就意味着诸侯邦国已 经获得了近乎完全的国家主权。封建神权的没落和主权国家 的兴起,标志着国际关系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国家主权原则 的确立对于近代国际法的产生至关重要,它是国际法赖以存 在的基石,因为众多主权国家同时并存、且彼此进行交往与 协作而形成的各种国际关系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存在是国际法 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社会基础,和约不仅标志着一个实际的国 际社会的存在,而且标志着一种对国际行为产生直接约束力 的国际法的存在。主权国家的建立宣告了罗马教廷世界政治 的破产,同时为以后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背景:世俗王权的兴起
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欧洲生产方式发生变 化,更为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出现,新的社会力 量开始形成并且迅速扩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较发 达的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这就为当地的世俗政权提供了 稳定而庞大的税源基础和物质支持。世俗政权从中获 得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所以也积极支持这种新的生产 方式,为其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与此相应,以加强王权 为特征的国家主义意识形态出现了。
国家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国家利益至上,这就 驱使国家的君主必须掌握内政外交事务的全权,这势 必与罗马教廷的专制统治产生矛盾和冲突。马 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与处于上升时期的新兴资 产阶级的精神与愿望是一致的,所以新教在资本主义 发展较好的国家影响很大,加强了世俗邦君同神权斗 争的力量。这样,“新教在宗教改革时期很大程度上 与强大的民族国家内商业资本主义的力量融为一体, 并与这些力量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融为一体”。由此 造成的国家间的矛盾和不同信仰间的冲突最终导致 了17世纪初欧洲总危机的爆发,即三十年战争。
当前国际形势及对我国影响PPT课件
![当前国际形势及对我国影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09db765f0e7cd18425367c.png)
19
(4)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首先发展中国家在世 界经济中地位提升必然要求对相关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进行改革,这将增加我国的 话语权和决策权。其次,包括20国集团在内的多种对话机制的形成将为我国广泛 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事务提供了更多的国际舞台。最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还将推 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14
综合以上因素,当前 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 于弊、积极多于消极 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 这给我国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提升国际地 位和影响力提供了一 个战略机遇期,但同 时也面临着挑战。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 国际上影响力日益提升,越来越多 的国际场所都活跃着中国的身影。 但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已成 为美日欧等力量“假想潜在竞争对 手”,在各个领域给中国施加越来 越大的压力。目前美国在外交、军 事、经济等方面不断对我国进行打 压。日本、印度等国不断加强军事 扩张,朝鲜半岛核问题也有随时恶 化的可能。东西方均存在着现实威 胁,中国面临严峻挑战。
4
其次是局部地区动荡局 势短期内难以扭转。如 中东的伊朗核危机、巴 以危机,南亚的印巴土 地争端,非洲的党派、 部族、宗教之争,索马 里的海盗猖獗、国际恐 怖主义兴起等造成当前 世界总体缓和而局部紧 张、总体稳定而局部动 荡、总体和平而局部冲 突的局面。
5
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的作用下,上半年世界经济 复苏进程明显,实体经济活动表现强劲,发达国家 探底企稳,发展和新兴国家稳步回升。经济全球化 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新 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攀高,印度、越南等新 兴经济体通货膨胀严峻、迪拜及希腊债务危机等也 一再表明: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主要
(4)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首先发展中国家在世 界经济中地位提升必然要求对相关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进行改革,这将增加我国的 话语权和决策权。其次,包括20国集团在内的多种对话机制的形成将为我国广泛 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事务提供了更多的国际舞台。最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还将推 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14
综合以上因素,当前 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 于弊、积极多于消极 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 这给我国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提升国际地 位和影响力提供了一 个战略机遇期,但同 时也面临着挑战。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 国际上影响力日益提升,越来越多 的国际场所都活跃着中国的身影。 但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已成 为美日欧等力量“假想潜在竞争对 手”,在各个领域给中国施加越来 越大的压力。目前美国在外交、军 事、经济等方面不断对我国进行打 压。日本、印度等国不断加强军事 扩张,朝鲜半岛核问题也有随时恶 化的可能。东西方均存在着现实威 胁,中国面临严峻挑战。
4
其次是局部地区动荡局 势短期内难以扭转。如 中东的伊朗核危机、巴 以危机,南亚的印巴土 地争端,非洲的党派、 部族、宗教之争,索马 里的海盗猖獗、国际恐 怖主义兴起等造成当前 世界总体缓和而局部紧 张、总体稳定而局部动 荡、总体和平而局部冲 突的局面。
5
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的作用下,上半年世界经济 复苏进程明显,实体经济活动表现强劲,发达国家 探底企稳,发展和新兴国家稳步回升。经济全球化 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新 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攀高,印度、越南等新 兴经济体通货膨胀严峻、迪拜及希腊债务危机等也 一再表明: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主要
世界政治格局 PPT课件 图文
![世界政治格局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6db8bc58f5f61fb6366607.png)
3、基本原则和宗旨: 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4、影响: ①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
政治舞台。 ②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 务的局面。
点击学点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苏联解体
【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 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关系。国际关系既是学术领域的,也是公共政策 领域的。
【“三个世界”的理论】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 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 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 也是第三世界。”从而明确地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1974年4 月,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第一次向世界全面阐述了毛泽 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他还宣布:“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 超级大国。”这一战略思想,对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加强在世 界政治格局中的国际地位,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发展对外关系,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马歇尔计划问题上,教材认为西方国家企图用该计划拉拢东欧,但遭到拒 绝。下述材料引用当事人的说法,似有不同。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冒险和混 乱。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 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
点击学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①美国的扶植
1、原因: ②日本战后改革 ③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的发展 ④重视科技和教育:高科技的发展道路
2、表现: 1956—1972年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政治舞台。 ②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 务的局面。
点击学点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苏联解体
【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 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关系。国际关系既是学术领域的,也是公共政策 领域的。
【“三个世界”的理论】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 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 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 也是第三世界。”从而明确地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1974年4 月,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第一次向世界全面阐述了毛泽 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他还宣布:“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 超级大国。”这一战略思想,对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加强在世 界政治格局中的国际地位,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发展对外关系,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马歇尔计划问题上,教材认为西方国家企图用该计划拉拢东欧,但遭到拒 绝。下述材料引用当事人的说法,似有不同。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冒险和混 乱。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 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
点击学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①美国的扶植
1、原因: ②日本战后改革 ③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的发展 ④重视科技和教育:高科技的发展道路
2、表现: 1956—1972年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国际体系及国际格局
![国际体系及国际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61aa0ee40c22590102029dd7.png)
庆祝停战
板门店谈判
两次“柏林危机”
1948年柏林危机——柏林正式分裂为两个城市 1958-1961年柏林危机
德国分 裂图
古巴导弹危机 (1962)
• 起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 • 美苏尖锐冲突,核战一触即发; • 零和博弈,苏联主动退让,危机解除
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古巴境内 的一处导弹发射阵地
美国U-2飞机拍 摄到的苏联向古 巴运送导弹的船 只
越南战争(1968-1976)
•
二、国际政治力量分化时 期
欧洲共同体建立
• 西方阵营分化
戴高乐主义
新东方政策
东方阵营瓦解
苏共20大
原因
莫斯科会议 联合舰队\长 波电台
中苏论战 标 志 珍宝岛事件
新兴独立国家出现
三、两极多元下的相互制 约时期
• 1973年11月10日,基辛格第六次访华。12 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基辛格博士, 同他就中美关系和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广 泛的交谈。基辛格此次访华期间,双方重 申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美方表示 将“谋求加速正常化”,双方同意进一步 发展贸易往来。
1975年12月2日,毛泽东主席会见了 福特总统及其夫人贝蒂· 福特、女儿苏 珊· 福特。
冷战结束后的一极多元时 期
• 冷战为什么会结束? ——苏东体系的危机总爆发 ——苏联内部政治经济危机导致解体 ——西方的和平演变
柏林墙被推倒
苏联解体前夕的 莫斯科红场
苏联解体后
苏联解 体前
老布什说,这是一个真正的荣誉, 戈尔巴乔夫作为一个伟大的领导 人,为使世界不再分裂,并走到 一起,提供了一种可能。当东欧 的人们生活在黑暗之中的时候, 他像一座灯塔一样,引导了寻求 自由的人们。
国际形势与国家战略课件
![国际形势与国家战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1e58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6.png)
04
国际合作战略
区域合作战略
区域经济一体化
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等方式,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合作 和共同发展。
区域政治与安全合作
加强区域内的政治对话和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
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
推动区域内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文化多样性的 发展。
全球治理合作
国际组织与多边合作
国际形势与国家战略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国际形势分析 • 国家战略概述 • 国家安全战略 • 国际合作战略 • 国家发展策略 • 国际形势与国家战略的关系
01
国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政治格局
01
02
03
世界多极化趋势
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世 界政治格局正在向多极化 发展,国际关系更加复杂 多变。
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多边外交关系,拓展国际空间 和影响力。
外交政策调整
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外交政策,以适 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05
国家发展策略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国家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自 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需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 的合作,形成创新生态链。
科技创新还需要注重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和管理经验,提高国家整体科技水平。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方 向,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 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形成绿色 生产和生活方式。
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PPT课件
![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d4cb2159eef8c75fbfb3f0.png)
的阶
美国占优势(表现之一: 古巴导弹危机)
段性
表现
20世纪70年 代
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国战略收缩, 苏联积极进攻(如:苏联出兵阿富汗)
20世纪80年 代
影响
双方实现有限缓和
威胁世界和平,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两强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中主考干目知标识引整擎合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3、两极格局的结束
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因此不可 能长期维持下去。
SUCCESS
THANK YOU
2019/7/2
社 会 主 义 阵 营
苏联
冷战
实 力 世 界 第 一
经 济 、 军 事
美国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1、美国的“冷战”政策
含义
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
思考:影响世界格局变 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国家利益、综合国力、 社会制度、国际形势等。
SUCCESS
THANK YOU
2019/7/2
20世纪以来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含义:是指在世 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 时期内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 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 力量结构或战略态势。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超多强”、多极化方向
一、一战后的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会议 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
时间 操纵国 目的
结果以 及体系 构成 实质 影响
1919年1月-6月 英、法、美
帝国主义战胜国为 了重新瓜分世界
美国占优势(表现之一: 古巴导弹危机)
段性
表现
20世纪70年 代
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国战略收缩, 苏联积极进攻(如:苏联出兵阿富汗)
20世纪80年 代
影响
双方实现有限缓和
威胁世界和平,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两强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中主考干目知标识引整擎合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3、两极格局的结束
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因此不可 能长期维持下去。
SUCCESS
THANK YOU
2019/7/2
社 会 主 义 阵 营
苏联
冷战
实 力 世 界 第 一
经 济 、 军 事
美国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1、美国的“冷战”政策
含义
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
思考:影响世界格局变 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国家利益、综合国力、 社会制度、国际形势等。
SUCCESS
THANK YOU
2019/7/2
20世纪以来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含义:是指在世 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 时期内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 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 力量结构或战略态势。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超多强”、多极化方向
一、一战后的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会议 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
时间 操纵国 目的
结果以 及体系 构成 实质 影响
1919年1月-6月 英、法、美
帝国主义战胜国为 了重新瓜分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二战全面爆发
16
两极格局时期 1945-20世纪90年代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时期
• 美苏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 两极多元下的相互制约时期
17
一、两大阵营尖锐对抗时 期
18
华沙 条约组织时期的几场热战和几 次危机
• 朝鲜战争 • 柏林危机 • 古巴导弹危机 • 越南战争
21
朝鲜战争亦称韩战(1950年6月25日~1953年7 月27日),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 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 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是在冷 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
22
庆祝停战
23
板门店谈判
24
两次“柏林危机”
1948年柏林危机——柏林正式分裂为两个城市 1958-1961年柏林危机
第二章 国际体系与国 际格局
1
重点问题: 1、国际体系形成的客观历史条件 2、国际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 3、国际体系发展演变各阶段的基本特点及原因 4、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 5、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形式 6、国际政治格局与世界经济格局之间的关系 7、国际政治格局与国际政治秩序之间的关系 8、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相互作用
威尔逊提 出了“14 点”,因 此获得了 获得了诺 贝尔和平
奖
劳合乔治_克 里孟梭和威
尔逊
13
14
华盛顿会议对亚太的政治力 量进行了重新分布
华盛顿会议 1921年11月11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日本、 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中国九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举行的国际会议。中国政府时值颜惠庆内阁,派出施肇基、顾维钧、 王宠惠三人为全权代表的130多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出席。华盛顿会 议的议程主要有两项: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太平洋和远东问 题。为此组成两个委员会:“限制军备委员会”由英、美、日、法、 意五个海军大国参加;“太平洋及远东问题委员会”则有九国代表参 加
德国分 裂图
25
古巴导弹危机 (1962)
• 起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 • 美苏尖锐冲突,核战一触即发; • 零和博弈,苏联主动退让,危机解除
26
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古巴境内 的一处导弹发射阵地
美国U-2飞机拍 摄到的苏联向古 巴运送导弹的船
只
27
越南战争(1968-1976)
•
28
二、国际政治力量分化时 期
35
•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乘专机 抵达北京首都机场,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前往 迎接。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 辽阔的海洋来和我们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 啊!”尼克松说:“这是中美两国领导人越过一 个大洋,越过相互敌对20多年的握手,这表明中 美关系从此将揭开新的一页。”
• 西方阵营分化
欧洲共同体建立 戴高乐主义
新东方政策
29
原因
东方阵营瓦解
苏共20大
莫斯科会议
联合舰队\长 波电台
中苏论战
标 志
珍宝岛事件
30
新兴独立国家出现
31
三、两极多元下的相互制 约时期
• 两极依然存在,美苏争霸 • 中美和解,中美苏大三角关系
32
打破坚冰(1972-1979)
33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
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 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34
• 1971年4月,在日本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 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队向中国乒乓球队表 示希望访华。4月6日,中国乒乓球协会邀请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4月14日,周恩来总理 在北京会见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全体成员。 周恩来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 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我们相信中美两 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人民大多 数的赞成和支持。”
36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 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总统。
37
• 1972年2月2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在赴杭州的飞机上。访问杭 州后,尼克松一行飞往上海。 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 报》)。在公报中,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 国家的利益的。”在台湾问题上中方重申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全部 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方声明:“对这一立场不 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 目标。” 《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 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重点概念:国际体系;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政治力量;一元格局;两极格局; 多级格局;两极多元格局
2
3
第一节 国际体系及其特征
一、国际体系及其形成
资本主义发展
产业革命
殖民主义
世界体系
世界联成一个整体
4
国际体系形成的标志
国际分工的完成
世界市场的出现
殖民体系的建立
5
二、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
一极多元时期 1900-1918
多极均势时期 1917-1945
两极格局时期 1945-20世纪90年代
冷战后时期 20世纪90年代至今
6
一极多元时期 1900-1918 日不落帝国
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 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 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 国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 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 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 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38
• 1973年11月10日,基辛格第六次访华。12 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基辛格博士, 同他就中美关系和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广 泛的交谈。基辛格此次访华期间,双方重 申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美方表示 将“谋求加速正常化”,双方同意进一步 发展贸易往来。
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 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 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代, 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 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 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 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 权。
7
“日不落帝国”
葡萄牙
西班牙
荷兰
大英帝国 8
9
多极均势时期 1917-1945
每一次世界规模的大 战都会引起世界政治 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 ——重新调整政治格局的战争
“……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 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 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
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政治权 力的分配与势力对比的失衡
11
战争的导火线
1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重新排定了欧洲权力的座次, 它是通过一系列对德和平条约来实现的。
二战全面爆发
16
两极格局时期 1945-20世纪90年代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时期
• 美苏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 两极多元下的相互制约时期
17
一、两大阵营尖锐对抗时 期
18
华沙 条约组织时期的几场热战和几 次危机
• 朝鲜战争 • 柏林危机 • 古巴导弹危机 • 越南战争
21
朝鲜战争亦称韩战(1950年6月25日~1953年7 月27日),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 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 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是在冷 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
22
庆祝停战
23
板门店谈判
24
两次“柏林危机”
1948年柏林危机——柏林正式分裂为两个城市 1958-1961年柏林危机
第二章 国际体系与国 际格局
1
重点问题: 1、国际体系形成的客观历史条件 2、国际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 3、国际体系发展演变各阶段的基本特点及原因 4、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 5、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形式 6、国际政治格局与世界经济格局之间的关系 7、国际政治格局与国际政治秩序之间的关系 8、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相互作用
威尔逊提 出了“14 点”,因 此获得了 获得了诺 贝尔和平
奖
劳合乔治_克 里孟梭和威
尔逊
13
14
华盛顿会议对亚太的政治力 量进行了重新分布
华盛顿会议 1921年11月11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日本、 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中国九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举行的国际会议。中国政府时值颜惠庆内阁,派出施肇基、顾维钧、 王宠惠三人为全权代表的130多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出席。华盛顿会 议的议程主要有两项: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太平洋和远东问 题。为此组成两个委员会:“限制军备委员会”由英、美、日、法、 意五个海军大国参加;“太平洋及远东问题委员会”则有九国代表参 加
德国分 裂图
25
古巴导弹危机 (1962)
• 起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 • 美苏尖锐冲突,核战一触即发; • 零和博弈,苏联主动退让,危机解除
26
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古巴境内 的一处导弹发射阵地
美国U-2飞机拍 摄到的苏联向古 巴运送导弹的船
只
27
越南战争(1968-1976)
•
28
二、国际政治力量分化时 期
35
•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乘专机 抵达北京首都机场,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前往 迎接。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 辽阔的海洋来和我们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 啊!”尼克松说:“这是中美两国领导人越过一 个大洋,越过相互敌对20多年的握手,这表明中 美关系从此将揭开新的一页。”
• 西方阵营分化
欧洲共同体建立 戴高乐主义
新东方政策
29
原因
东方阵营瓦解
苏共20大
莫斯科会议
联合舰队\长 波电台
中苏论战
标 志
珍宝岛事件
30
新兴独立国家出现
31
三、两极多元下的相互制 约时期
• 两极依然存在,美苏争霸 • 中美和解,中美苏大三角关系
32
打破坚冰(1972-1979)
33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
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 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34
• 1971年4月,在日本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 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队向中国乒乓球队表 示希望访华。4月6日,中国乒乓球协会邀请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4月14日,周恩来总理 在北京会见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全体成员。 周恩来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 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我们相信中美两 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人民大多 数的赞成和支持。”
36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 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总统。
37
• 1972年2月2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在赴杭州的飞机上。访问杭 州后,尼克松一行飞往上海。 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 报》)。在公报中,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 国家的利益的。”在台湾问题上中方重申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全部 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方声明:“对这一立场不 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 目标。” 《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 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重点概念:国际体系;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政治力量;一元格局;两极格局; 多级格局;两极多元格局
2
3
第一节 国际体系及其特征
一、国际体系及其形成
资本主义发展
产业革命
殖民主义
世界体系
世界联成一个整体
4
国际体系形成的标志
国际分工的完成
世界市场的出现
殖民体系的建立
5
二、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
一极多元时期 1900-1918
多极均势时期 1917-1945
两极格局时期 1945-20世纪90年代
冷战后时期 20世纪90年代至今
6
一极多元时期 1900-1918 日不落帝国
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 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 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 国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 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 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 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38
• 1973年11月10日,基辛格第六次访华。12 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基辛格博士, 同他就中美关系和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广 泛的交谈。基辛格此次访华期间,双方重 申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美方表示 将“谋求加速正常化”,双方同意进一步 发展贸易往来。
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 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 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代, 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 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 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 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 权。
7
“日不落帝国”
葡萄牙
西班牙
荷兰
大英帝国 8
9
多极均势时期 1917-1945
每一次世界规模的大 战都会引起世界政治 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 ——重新调整政治格局的战争
“……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 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 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
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政治权 力的分配与势力对比的失衡
11
战争的导火线
1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重新排定了欧洲权力的座次, 它是通过一系列对德和平条约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