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与地质构造
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结合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特征 ,可以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如加固山体、修建排水 系统等,降低灾害损失。
灾后重建规划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通过对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的评估, 可以为灾后重建规划提供重要参考,确保重建工作的科学 性和安全性。
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
03
地貌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反馈
地表形态通过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如土壤形成、植被分布等,
对地质构造产生间接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的影响
工程建设
人类通过工程建设活动改变地表形态,如修建水库、开挖隧道、填筑堤坝等,这些工程措 施可能对地质构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矿产资源开发
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往往伴随着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和对地质构造的破坏,如露天开采形 成的矿坑、地下开采导致的地面塌陷等。
地表形态对地质构造的反馈作用
01 02
地貌对气候的反馈
地表形态通过影响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进而对地质构造产生影响,如 高山地区的气候垂直分带导致不同地貌部位的风化、侵蚀等作用的差异 。
地貌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反馈
地表形态影响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进而改变岩石的物理化 学性质,对地质构造产生影响。
对生物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和 生物分布的差异。不同的地形条件为不同的生物 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从而形成了丰富的生物 多样性。
02
地质构造基础知识
岩石圈结构与组成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 的固体硬壳,包括地 壳和地幔顶部。
岩石圈的结构包括不 同规模的地质构造, 如断层、褶皱、节理 等。
山脊和山谷等地貌形态。
丘陵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突破 关键能力提升
三、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2、新老法。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 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
中心老两翼新
背斜
中心新两翼老
背斜
向斜
新 老新 老
向新斜
老
突破 关键能力提升
例如:
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即中心老、两翼新→背斜→a为河谷→背斜谷
两翼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突破 关键能力提升
一.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地质 构造
背斜
未侵蚀 地貌
常形成山岭
构 造 地 貌 侵蚀后
地貌
褶皱
向斜
断层
常形成谷地或谷底
①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 如东非大裂谷。②断层一侧上 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 地,如华山、庐山、泰山。③ 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 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 河谷地。④沿断层线常发育成 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
背斜常形成 谷地 ,形成谷地。
成因:主要受外力作用
夯基 基础知识梳理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二)地质构造与地貌
⑤后期地貌: 向斜常形成 山地 ;向而斜形槽成部山受岭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
成因:主要受外力作用
山岭
夯基 基础知识梳理
背斜
新
③岩层新老关系: 背斜中心岩层 老 ,两翼岩层 新 ; 向斜中心岩层 新 ,两翼岩层 老 。
老
新
向斜
老新
④早期地貌: 背斜常形成 山地 , 向斜常形成 谷地 ;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说课
意 图:引导学生通过做题,自主发现问题、揭示规律、 准确把握抽象原理,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
IF语句的应用
IF语句的应用
教学过程——突破重难点
褶皱成因 褶皱类型 地貌名称 褶皱形态
背斜 向斜 背斜 向斜
山岭
山谷
山岭
山谷
IF语句的应用
教学过程——突破重难点
知识点②:背斜谷、向斜山的成因
设计:教师置疑—— 在学生总结出,一般情况下,背
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地形倒置的图片。
教师提供竹片——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利用竹片演示, 总结向斜槽部和背斜顶部的受力情况。 意图:通过质疑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求知欲望,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深入探究,使原先 肤浅的认知得以完善,是抽象的问题直观化。
IF语句的应用
教学过程——突破重难点
知识点①:褶皱的成因、基本形态及其分别会形成的地貌。
设计:教师自制教具展示—— 将几本比较厚的书摞在
一起,将每本朝着学生那面的书边上,用不同的粉笔涂 上颜色,代表不同的岩层,教师在两边用力挤压,学生 观察总结。
意图:高一学生对地形只有初步的了解,仅从感性上认
识到地形在变化,缺乏有关地壳变化原因、运动的形式 及结果等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将抽象的理论知识 简单化。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在野外考察中. 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____,是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 法是_______________。③处的地形属_____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双选)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D. 汾河谷地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处(填数码)打 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 ,地堑是———。 (2)从地形上看,C处是山地 ,形成原因是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3)泰山的成因与图中 A 处一致;地震多发地带位于 图中 E 处。 讨论:你觉得哪里打井最有可能找到地下水,哪里最有可能找到石油?
D
B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断层
褶皱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 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问题探究:
1指出图2是哪种运动的 结果,并说出其过程及其 形态类型.
图2
2说出图3中①和②的地 貌,并分析其成因.
3总结褶皱基本形态(向 斜、背斜)的判断方法;
1. 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 向斜 1 2 3 褶皱形成初期, 由于岩层受侵蚀 很小,背斜形成 山,向斜形成谷
所以,我们无法用地形特征来准确判定是背斜还是向斜。 那如何分辨呢?(你能画图加以说明吗?)
褶 皱 ↓
地 形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动态演示
(图中小球为演示控制按钮)
褶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地形倒置 常形成 背斜 岩层上拱 背斜成谷 山岭 岩层受 褶 皱 向斜 挤压弯 岩层下弯 谷地或 向斜成山 曲变形 盆地
汾河谷地
明确课标要求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褶皱的基本形态; 2.了解褶皱山的形成和褶皱山的基本形态特征; 3.能够在不同的示意图中识别和判读背斜与向斜; 4.知道和理解断层的概念和断块山的形成,了解断块山的基 本形态特征;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像,了解褶皱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2.能在示意图上识别和判断背斜和向斜。 3.理解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背斜成谷,向斜成 山”,并能够明白其形成的原因。 4.能够结合实例,理解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3.理解褶皱与断层的实践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培养动手演示、判读图像、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学习,激发学习地理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2.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欣赏和认识自然界的美。
教学重点1. 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 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教学难点1. 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 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列表比较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课件及书本、橡皮泥。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视频导入我们看到大自然的山形态万千,有些山有巨大的陡崖,山体平地拔起格外险峻,有些山绵延千里,岭谷相间,还有的形状浑圆,风景秀丽……过渡:地表形态千姿百态,不断变化,我们前面学习的板块运动塑造着宏观地形,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则是由地质构造影响形成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推进及课堂设计:大家把书打到38页,看一下什么是地质构造。
板书: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提问:地质构造的定义教师讲解:地质构造即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变位。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两种:褶皱和断层。
我们首先来学习褶皱。
板书:一、褶皱教师讲解并用书本演示:在地壳运动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岩层是一层一层沉积的,老的在下,新的在上。
在地壳运动活跃的时候,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其中一个弯曲叫褶曲,褶曲的基本形态有背斜和向斜。
【3.1.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怎么判断背斜和向斜?
背斜与向斜的判断
背斜
1 新 2 3 老 2 1 新
老 新 老
岩层的新老关系
3
2
1
2 3
向斜
背斜
老
新 老 新
向斜
新 老
①根据岩层的弯曲形态 ②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乙
甲 丙
⑴从地形形态看甲是 ⑵从地质构造看甲是
山谷 背斜
,乙是 ,乙是
山岭 向斜
。 。
⑶甲处地形的成因是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
什么是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地壳运动留下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断裂的“痕迹”。
褶 皱 ↓
成 因
思考: (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挤压、拉张) (2)岩层受力后,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分别会形成什么构造?
早 期 地 形
山? 谷?
向斜
背斜
为什么背斜成谷,向 斜反而成山了呢?
•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实,不易被侵蚀。
1、断层线两侧的岩石运动方向有什么不同?
2、如果两侧岩石移动幅度很大 上升部分会形成什么地形? 下降部分会形成什么地形?
组合类型 地垒
地形 高地、块状山地
典型例子 华山西峰 峨眉山万佛顶 吐鲁番盆地 渭河谷地
地堑
盆地、谷地
(1)关于图中B处的正确叙述是 A.内力作用形成的向斜 B.外力作用形成的背斜 C.内力作用形成背斜后,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 D.内力作用形成的断层 (2)下列地貌的地质构造与图中A处一致的是 A.喜马拉雅山 B.庐山 C.渭河平原 D.安第斯山
据图判断( ) A.1处有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条件 B.2处的火山喷发可能形成石灰岩 C.3处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D.4处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概念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概念(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两种:褶皱和断层。
褶皱又有背斜和向斜之分,断层又有地垒和地堑之分。
(2)地表形态地表形态是由形成地面形状的过程所组成的一个地形特征。
所有的地表形态都有海拔和地势。
地表形态相似的大面积区域叫做地形区.。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褶皱与地表形态(地貌)地质构造侵蚀前地表形态侵蚀后地表形态褶皱背斜山岭(内力作用)谷地(外力作用)向斜谷地(内力作用)山岭(外力作用)(3)断层与地表形态(地貌)地质构造地表形态地表形态举例断层地垒断块山泰山、庐山、华山、峨眉山地堑盆地或谷地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3习题链接读下图,回答:(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______。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向斜在地貌上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___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所示岩石,按成因属于______________岩。
【参考答案】(1)D C(2)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3)D C(4)D 从受力看,隧道选于背斜处其顶部不易下塌。
从地下水的流动来看,背斜处有利于排水。
(5)沉积。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中间岩层新 常形成 两翼岩层老 谷地或
盆地
向斜 成山
顶部受到 张力易被 侵蚀
槽部受到 挤压,岩 石坚实不 易被侵蚀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断层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 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称为断层。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断层
地垒 :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如 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什么是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沿
着地裂缝隙上升喷发。 火山喷发对地形有什么影响? 火山喷发对地形影响:可使地表隆
起。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 震
↓
地 表 形 态
铁路、公路、桥梁、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 水库等的回避处 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图1为某地地层 示意。从P点向下钻 井,当钻头位于①、 ②、③“层”时,可
能分别探测到( D)
A.天然气 水
石油
B.水
石油 天然气
C.石油 天然气 水
D.天然气 石油 水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断层构造地带,由于 岩石破碎,易受风化 侵蚀,常常发育成沟 谷、河流、泉。
地堑 :相对下降,多形成盆地 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 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华山西峰
峨眉山万佛顶
地垒地形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汾河谷地
地堑地形
渭河平原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
岩层 形态
地垒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方案
【探究活动】水库等大型工程建设能否选在甲处附近?为什么?
【教师总结】不能。因为岩层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储水易渗漏。
【课堂小结】内力作用引起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就是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背斜受内力作用形成山岭,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向斜受内力作用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山岭。断层岩块上升就是地垒,岩块下降就是地堑。在地垒的基础上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在地堑的基础上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以及工程建设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2、教学重难点
1.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判读方法
2.背斜、向斜及其形成的主要地形。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1.已有知识与能力:学生在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习中已经获得关于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方面的知识,且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已经对山地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运用所学内、外力因素分析山地形成的知识基础与经验条件。
学生观察,探究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的习惯,使本节课学习更有针对性
(对媒体课件一边动态展示,教师一边讲解)地质构造的概念,形成。
褶皱是常见的地质构造之一,它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设问:一般情况下,背斜、向斜形成什么地形?
活动(一):注意残缺部分的岩石。设问:背斜谷、向斜山是如何形成的?
【展示背斜谷和向斜山图片,提问】这幅图中,背斜和向斜分别形成了什么地形?
背斜形成谷地,向斜形成山岭。这种地形又是如何怎样形成的呢?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弯曲,称褶皱
类型: 背斜
向斜
断
1 概念
层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 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 称为断层. 2 断层的分类
块状山地
地垒: 在断层中两侧凹陷,中间突起的部分. 地堑: 在断层中两侧上升,中间下沉的部分.
块状谷地或低地
构造 名称
背 斜
实 践 意 义 石油、天然 气埋藏区 隧道的良 好选址
顶部地带适 宜建采石场
原 因 或 依 据
岩层封闭、常有“储 油构造”,易储油、 气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 不易储水 裂隙发育,岩石 破碎
向 斜
地下水储藏区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常有“自流井” 承受静水压力 分布
构造 名称
实践 意义
原因或依据
原因: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洼地,
利于地表水汇集
2、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如果你是一位工 程师,请分析: 1.这里的地壳运动和压力作用的状况。(提 示:该地地质构造的特点,构造顶部缺失的 原因,以及上覆岩层的形成等。)
2.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 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提示:从工程的 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考 虑。)
甲
乙
背斜
向斜
庐山
泰 山
渭河谷地
背斜穹隆结构的储油、储气图
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 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是一种地壳运动 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 起伏
火山锥
火 山 口
火口湖
(三)火山、地震和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态
地 震 ↓ 地 表 形 态
实践
根据背斜,向斜以及断层的特点选择: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 背斜 ) 原因:岩层封闭,有良好储油构造 隧道的良好选址: ( 背斜 ) 原因: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地下水储藏区: ( 向斜 ) 原因: 岩层向下凹,易积水 ( 断层 ) 泉水,湖泊分布地:
2.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解析
▪ 背斜对地貌影响: ▪ 向斜对地貌影响:
背斜对地形的影响----形成山岭
背斜顶部受张力 易被侵蚀
1.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 形成谷地。
2.向斜中心被挤压,岩石比较坚硬抗侵蚀力气较 强 形成山地。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 弯曲,甚至断裂等,称为地质构造。
1. 褶皱与地表形态
2. 断层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
褶皱背斜:岩层受挤压,岩层向上拱起的叫背斜。 向斜:岩层受挤压,岩层向下弯曲的叫向斜
褶皱对地形的影响:第一阶段
地堑 -----地形:
中部岩块移动方向:向下。形成的地貌:盆地谷地 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 河谷地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 流水作用 ▪ 风力作用 ▪ 冰川作用
褶皱〔背斜、向斜〕与地表形态
第一阶段: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其次阶段: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岩层 ---------新老关系
▪ 背斜:
向斜:
地质构造〔褶皱〕的应用
▪ 背斜: ▪ 向斜:
地下水,石油,自然气隧来自工程地垒------地形:
中部岩块移动方向:向上。形成的地貌:山峰
如: 庐山、华山、泰山、峨 眉山等
地理学中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理学中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在地理学中,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包括岩石的组成、地壳的厚度和地壳运动等方面;而地表形态则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河流等。
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地质构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地表形态的形成和演化。
地球的地质构造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岩石壳体,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厚度较大;而海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厚度较薄。
地壳的厚度和组成不仅决定了地表形态的特征,还对地球的地热活动和地震活动等产生重要影响。
地球的地表形态是由地质构造和地表作用共同决定的。
地质构造的变化会导致地表形态的变化。
例如,地壳的抬升会形成山脉,而地壳的下沉则会形成盆地。
地壳的断裂和褶皱运动会导致地表形成断层和褶皱地形。
地壳的运动还会引起地震和火山爆发,这些地表作用也会对地表形态产生重要影响。
地表形态的形成和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地质历史长河中,地球表面经历了多次的变化和演化。
地壳的运动导致了大陆的分裂和合并,形成了现今的大陆和海洋。
地球的表面还经历了冰川期和间冰期的交替,这些气候变化也对地表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冰川的侵蚀作用会形成山谷和湖泊,而冰川的融化又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
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的研究对于认识地球的演化历史和预测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可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表特征,预测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时,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的研究还对于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价值。
例如,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可以找到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资源的分布规律,而通过研究地表形态可以评估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和环境承载力。
总之,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地球表面的特征和演化过程。
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分类、形成
有良好的储油、 气构造;岩层上
向斜盆地中,断层线附近易形成泉;
隆不易塌陷,不 易储藏地下 修建水库尽可能避开
易积水,易开凿 水
断层
隧道
课堂练习:
读下面的景观图片和某地区的地质构造剖 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图地貌景观的形成构造与乙图中一致的 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地理事物与乙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 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喜马拉雅山脉 D.雅鲁藏布大峡谷
变式训练 3 (2010·安徽)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 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据此回答下 题。
C “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
A.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看图说事
背斜
向斜 断层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力;图文转换 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地质构造示意图的阅读分析,学会 判断褶皱和断层 掌握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找水找矿等
(二)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树立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 物主义观点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识。
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水库大坝的安全;另外断 层破碎带还会造成水库漏水。
知识基础: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地形的知识 有初步的了解,但仅从感性上认识到地形在变化, 至于地壳变化原因、运动的形式及结果等抽象的 理论知识一无所知,而高一学生理性认识、抽象 思维能力还较差,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法与学法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_吴小伶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选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教案设计
背斜
向斜
课件展示6:背斜与向斜的特殊地形图
教师提示特殊地形的形成要考虑外力作用。
背斜与向斜的判定规律:
背斜无论是山岭、谷地,岩层都向上拱。
向斜无论是谷地、山岭,岩层都向下凹。
课件展示7:褶皱小结表
板书:(二)典型地区比较
课件展示10:中国庐山、东非大裂谷形成图
东非大裂谷
形成示意图
课件展示11:断层小结表
褶皱与断层的岩层形态区别:
教师单独提问学生,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1)A、B、C、D各属哪类地质构造?(2)C处为何成山?D处为何成谷?
(3)适合在何处勘探石油?
何处是较好的储水构造?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点评学生答案并适当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地壳运动留下的 “痕迹”叫 地质构造
一、褶皱的概念
岩层受力发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变形,称为褶皱
二、褶皱的类型
背斜 向斜
岩层弯曲 向上隆起
形成地貌 背斜山
二、褶皱的类型
背斜 向斜
岩层弯曲 向上隆起 向下凹陷
形成地貌 背斜山 向斜谷
向背用在 斜斜下内 成成,力 谷山 作 。,
请同学们画出岩层的弯曲方向, 并判断其为褶皱的哪种形态
天然气 石油
地下水
寻找地下水 寻找油气 修建隧道
背斜
采石场选址 水库、大坝选址
向斜
课堂小结
褶皱
背斜 向斜
判断方法
岩层 新老 形态 关系
对地貌的影响 实践 内力 内外力 应用
作用 作用
向上 中心老、 背斜山 背斜谷 油气构造
隆起 两翼新
修建隧道
向下 中心新、 向斜谷 向斜山 储水构造 弯曲 两翼老
课堂练习
实验 目的
•观察背斜和向斜在同一水平面上中心与两翼的
岩层新老关系如何
实验结果
背斜 向斜
岩层新老关系
中心老,两翼新 中心新,两翼老
试一试
• 下图中,A为 背斜 构造,B为 向斜 构造。 判断理由是什么?
A
B
岩层年龄
新
老
褶皱要求:结合以下图片及所学知识,将对应的实践应用与背斜、向斜 连起来。
背斜山
请同学们画出岩层的弯曲方向, 并判断其为褶皱的哪种形态
向斜山
背斜山 背斜谷
向斜谷 向斜山
实验探究一:为什么会出现地形倒置现象?
实验 器材
• 竹片
实验 •通过折竹片模拟岩层受力弯曲的过程 过程 •观察竹片顶部会出现什么现象?
实验 目的
•从竹片受力情况思考为什么顶部会出现这种现象?
实验结果
不岩 连层
向斜
续缺 失
A
B
背斜
,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判断哪里是背斜, 哪里是向斜?
不岩
连层
续缺
失
A
,
背斜
向斜
B
实验探究二:背斜、向斜与岩层的新老关系
新
老
实验探究二:背斜、向斜与岩层的新老关系
实验 器材
• 不同颜色的海绵
实验 •将海绵叠加表示岩层(注意岩层的新老关系) 过程 •模拟背斜、向斜的弯曲状况
实验器材 受力后出现的 原因(从受力角度
现象
分析)
竹片顶部
出现张 裂现象
竹片顶部因受 到向两侧的张 力作用,容易
张裂
背斜顶部受张力, 岩石破碎,常被 侵蚀成谷地
向背下在向背在
斜斜,内斜斜内
可可 外成成力
以以 力谷山作
成成 作;,用
山谷 用
下
。,
,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判断哪里是背斜, 哪里是向斜?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Ⅰ第二章第二节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褶皱
地理核心素养要求
1、通过阅读背斜、向斜示意图,分析其对地表 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 的能力; 2、通过分析山地的成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演 示、判读图像、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