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上)》课程调研报告—五大气候区
建筑物理调研报告材料
建筑物理调研报告材料建筑物理作为一门研究建筑中声、光、热等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对于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建筑物理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研。
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建筑物理在不同类型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提高建筑的性能和舒适度。
二、调研对象我们选取了住宅、商业、办公、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建筑作为调研对象,包括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
三、调研内容1、声学方面对建筑内部的噪声水平进行了测量,包括室内外交通噪声、设备噪声等。
考察了建筑的声学设计,如墙体、楼板的隔音性能,门窗的密封性能等。
了解了声学处理措施的应用情况,如吸声材料的使用、声学扩散体的设置等。
2、光学方面测量了室内的自然采光水平,包括照度、均匀度等指标。
分析了窗户的位置、大小和遮阳设施对采光的影响。
考察了人工照明的设计和使用情况,包括灯具的类型、布局和照度控制。
3、热学方面测量了室内外的温度、湿度等参数,评估了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
分析了建筑的朝向、体形系数、窗墙比等因素对热环境的影响。
了解了空调系统的运行情况和节能措施的应用。
四、调研结果1、声学方面在一些住宅建筑中,由于楼板隔音性能不足,上下层住户之间的噪声干扰较为严重。
商业建筑中的背景音乐和人群噪声往往较高,影响了顾客的购物体验。
部分办公建筑的会议室和开放办公区域缺乏有效的声学处理,导致声音混响时间过长,影响了交流效果。
2、光学方面一些老旧住宅的采光不足,窗户面积较小且朝向不佳,导致室内光线昏暗。
商业建筑中,部分店铺的照明设计不合理,存在照度不均匀、眩光等问题。
教育建筑中,一些教室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未能很好地结合,影响了学生的视力健康。
3、热学方面既有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普遍较差,尤其是一些老旧的住宅和办公建筑,冬季室内温度较低,夏季室内过热。
新建建筑在热工设计上虽然有所改进,但在实际运行中,空调系统的能耗仍然较高,节能措施的落实还不够到位。
《2024年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范文
《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的研究。
通过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建筑设计与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风环境对建筑舒适性和能效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以期为该地区的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建筑设计提出了独特的挑战。
在这样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则寒冷干燥,风环境的变化对建筑物的舒适性和能效有着显著影响。
因此,研究该地区建筑风环境,对于提高建筑设计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夏季高温高湿,冬季则风大寒冷。
这种气候条件对建筑物的通风、隔热和保温等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夏季需要有效通风以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则需要防止冷风侵入以保持室内温暖。
三、建筑设计与风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筑设计对风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建筑设计可以通过优化建筑布局、开窗位置和面积等手段,有效调节室内外风环境,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能效。
同时,风环境也对建筑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需要考虑到夏季的自然通风和冬季的防风保暖等问题。
四、风环境对建筑舒适性和能效的影响1. 舒适性:风环境对建筑舒适性有着显著影响。
在夏热冬冷地区,夏季的自然通风可以降低室内温度,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而冬季的防风保暖则可以有效保持室内温度,防止冷风侵入。
2. 能效:合理的风环境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效。
通过自然通风和合理的气流组织,可以减少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能耗,降低建筑运行成本。
五、优化策略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风环境,本文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 建筑设计:在建筑布局上,应采用错落有致的布局方式,避免建筑之间的相互遮挡,以利于夏季的自然通风和冬季的防风保暖。
同时,应合理设置开窗位置和面积,以调节室内外风环境。
2. 建筑材料:选用具有良好隔热和保温性能的建筑材料,如双层玻璃、保温墙体等,以提高建筑的能效。
3. 绿色建筑技术:运用绿色建筑技术,如植被屋顶、绿化墙等,可以有效改善建筑周围的微气候环境,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能效。
《2024年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范文
《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篇一一、引言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尤其在夏热冬冷的气候区域,如何设计并建造既适应炎热夏季又应对寒冷冬季的建筑显得尤为重要。
风环境作为建筑外部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的使用体验、能耗、微气候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二、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这种气候条件对建筑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既要考虑夏季的通风和散热,又要兼顾冬季的保温和防风。
因此,该地区的建筑设计需充分考虑到气候特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以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筑风环境的研究意义风环境作为建筑外部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的通风、散热、节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夏热冬冷地区,风环境的优化对于提高建筑的使用舒适度、降低能耗以及改善微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建筑风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四、建筑风环境的研究现状1. 研究方法:目前,对于建筑风环境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风洞实验、数值模拟和实地测量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可以通过相互验证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建筑的布局、体型、立面设计以及建筑材料等对风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涉及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如建筑物之间的风场干扰、建筑物与城市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3. 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关于建筑风环境的研究成果,为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五、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的优化策略1. 夏季通风策略: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立面设计,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室内温度。
例如,采用开敞式布局、合理设置门窗位置和大小等。
2. 冬季防风策略: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通过合理的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减少风的直接冲击,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例如,采用封闭式体型、设置防风墙等。
建筑气候分区调研报告(2013版)
《建筑物理(上)》课程调研报告(一)调研对象:中国五大气候区代表城市及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分析调研时间:2013年9月16日—29日专业班级:建筑学XXX班姓名:XXXXXX学号:XXXXXXXXXXXXXXXXX摘要通过对中国五大气候区代表城市的气候特征进行资料调查,认真分析各气候区代表城市的气候特征,并选取各气候区城市有代表性的气候适应性建筑进行探究,总结归纳出我国不同气候区气候条件对建筑的影响。
从而总结得出各地建筑应该如何做到和气候很好地结合,从而达到因地制宜、节能环保的目的。
关键词气候分区气候特点气候适应性建筑正文一.我国五大气候区及建筑设计要求1.中国五大气候区:我国一共有五大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以及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区。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房屋建筑提出不同的要求。
炎热地区需要通风、遮阳、隔热,以防止室过热。
寒冷地区需要采暖、防寒和保温。
2.五大建筑气候分区为了明确建筑和气候两者之间的科学联系,使建筑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和适应气候条件,做到因地制宜,从建筑热工设计角度分区,我国可分为五个气候区,分别是:严寒地区、寒冷地区、温和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
3.建筑设计基本要求各个气候提出了相应的适应各自区域地域性气候的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二.夏热冬冷气候区1.气候特征概述位于省中部、江汉平原东端,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市区地貌为江汉平原和大别山延伸的丘陵,其中平原地区平均海拔为50米,而丘陵地区则为200米。
夏季酷热、冬季寒冷。
根据中国建筑气候分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ⅢB)。
号称长江沿岸三大“火炉”之一(另外二者为、),夏天闷热,冬天阴冷。
一般年均气温15.8℃-17.5℃,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8.7℃。
夏季极长达135天,因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38°,又地处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
《2024年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范文
《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篇一摘要:本文着重探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的设计与研究。
通过分析气候特点、建筑形式与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风环境对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影响,本文旨在为该地区建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显著,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则寒冷干燥。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建筑的通风与隔热成为设计的关键。
风环境作为影响建筑室内外环境的重要因素,其研究对于提高建筑舒适度、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二、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分析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四季分明,夏季高温高湿,冬季则寒冷且时常伴有大风。
这种气候条件对建筑的通风、隔热、保温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建筑形式与风环境的相互关系1. 建筑布局: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主导风向和风速。
合理的布局可以有效地引导夏季的自然风,促进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同时也能在冬季阻挡冷风,保持室内温暖。
2. 建筑立面设计:建筑的立面设计对风环境的影响同样重要。
立面的开窗位置、大小以及立面材料的选型都会影响建筑的通风效果。
例如,利用开窗位置的设计可以引导风的流向,使空气在室内形成良好的循环。
3. 屋顶设计:屋顶的设计同样需要考虑风环境的影响。
合理的屋顶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风压对建筑的影响,同时也能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
四、风环境对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影响1. 室内环境:风环境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风和温度调节方面。
合理的风环境设计可以有效地促进室内外空气的交换,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同时也能调节室内温度,提高居住舒适度。
2. 室外环境:风环境对室外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风的流向和风速上。
合理的风环境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微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以某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小区为例,该小区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风环境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立面设计和屋顶设计,有效地引导了夏季的自然风,降低了夏季室内温度;同时在冬季阻挡了冷风,提高了室内舒适度。
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地关系
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一、国内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关系根据我国气候的五个划分区来选择所在区典型的建筑特征:1、严寒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大,冻土期长,积雪厚,日照较丰富,冬半年多大风,西部偏于干燥,东部偏于湿润。
总体分析:为适应严寒气候,墙体或者其他围护结构做厚,窗户尽量做小,房间有火炕或者是其他采暖设备。
①东北民居:房屋尖顶,坡度陡,而且墙厚,家中一般的都有火炕。
最典型的东北民居样式就是坐北面南的土坯房,以独立的三间房最为多见,而两间房或五间房都是三间房的变种。
房子坐北面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采光和取暖的需要。
房子的走向,坐北面南的房子叫正房,面向东面或西面的房子叫厢房,东西厢房采光都不如正房好,所以人们都不愿意住厢房。
从阳光照射的角度而言,人们把坐东面西的房子叫西厢房,坐西面东的厢房叫东厢房,东厢房要比西厢房好一些。
绝大多数的老百姓都是用土与茅草混合泥水而建的,房顶是用茅草盖的,墙做的特别厚,这主要是用以保暖而做的。
东北民居的窗户通常是扁宽型的,木头做的,比较小。
窗棂是用小木条做成井字格然后糊上窗户纸。
这样的窗户缺点就是采光效果极差,后来即使有了玻璃也不行,主要原因就是窗户太小,但窗户小也有优点,那就是保暖性能好,这对于有着漫长冬季的东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生存永远都是高于一切的。
典型三间房的室内格局是三个房间东西排列,东边的房间称东屋,西边的房间称西屋。
东西屋子都是住人的,根据一家人的人口多少,住人的屋子可能是两铺炕,也可能是一铺炕,一铺炕都是在靠窗户的南侧。
东西屋子之间的屋子是做饭的地方,也是放一些生活杂物的地方,水缸、酸菜缸都是在中间的屋子里摆放的,所以中间屋子是最不讲究的屋子,通常是黑糊糊的。
这间屋子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厨房,但功能要比今天的厨房大多了,东北人称这间房子为“外屋”或者“外屋地”。
外屋有两个大锅台,分别管东西两屋火炕取暖的,也是家里做饭的灶台,一星管二。
建筑适应气候调研报告ppt课件
1 武汉美术馆
武汉的地理环境和相同分区的其他城 市存在较大差异。武汉美术馆在1931年 落成后,2005年进行改建,同时将建筑 节能重点放在了中庭的屋盖上。
3 干栏式建筑
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 的房屋。“干栏”式建筑主要应为防潮湿而 建,长脊短檐式的屋顶以及高出地面的底 架,都是为适应多雨地区的需要。
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 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室,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 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三层,则多做经堂和晒台只用。碉 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 寒,又便于御敌防盗。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 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木 质的出挑却以轻巧与灵活的大面积宽厚沉重的石墙形成对比, 既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又使外形变化趋于丰富。
该树屋为人们提供了动态的教育空间和集会空间, 人们可以在地面、树冠和空中探索项目场地,了解生 态系统。高耸的耐候钢框架让游客可以在高处欣赏非 凡的景色,还为绿色建筑系统提供了支撑,这些系统 包括太阳能光伏板、风力涡轮机、一个大水箱和水清 洁系统等。互动展品向人们展示了可持续技术的优势。
总的来说,树屋捕捉到了童年探索的奇妙,让每 年上千名的游客在获得有意义的体验和露营信息的同 时,还受到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
西藏居民在注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同时,也用开辟风门, 设置天井、天窗等手法,较好的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 不利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达到通风、采暖的效果。
3 干栏式建筑
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 干栏”式建筑主要应为防潮湿而建,长脊短檐式的屋 顶以及高出地面的底架,都是为适应多雨地区的需 要。
2 碉房
建筑物理调研报告
建筑物理调研报告班级:建筑学X姓名:XXXX时间:2011/10/4摘要:中国地跨亚热带、温带、亚寒带三个大气候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传统乡土建筑有较大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气候区的气候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来达到有效地提高建筑适应环境的能力,以最少的消耗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活动空间。
并通过调研分析各气候区代表城市中的气候特点及建筑实例,尤其是传统乡土建筑,从中借鉴传统的生态建筑理念,对今后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结合产生更深入的指引。
关键词:乡土建筑生态理念气候特点建筑正文:1武汉调研报告武汉市的气候特征雨水充沛武汉有江城一说,湖泊多。
降水与温度武汉市雨量丰沛,雨热同季,但分配不均,易涝易旱。
武汉市因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但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
降水强度大,降水过于集中,持续时间又久,易造成洪涝灾害和土壤冲刷流失。
冬冷夏热作为交通发达的商埠的武汉,其“火炉”之称流传久远。
武汉热,热得有“特色”。
一是夜间温度高、温差小;二是空气湿度大、风力小,导致人体散热不畅。
造成这种“特色”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也有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的原因。
然而,武汉也有四季不同的气候。
春季春雨绵绵,常有大风,气温回升快,但升降剧烈,冷暖多变。
初夏多梅雨、暴雨。
盛夏高温干旱。
秋季秋高气爽。
秋季武汉高、低空分别受暖、冷高压所控制,上暖下凉,空气上升受到抑制,天空晴好,形成“秋高气爽”天气,平均气温在16~22℃。
冬季常有低温冻害。
武汉冬季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33.1%。
日平均≤7.5℃天数占冬季总天数的83%,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武汉冬季气温显得较低,同时寒潮活动频繁。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点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
武汉市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江河湖泊水面成片,大体是“四分平原四分岗,半分丘陵半分山。
”这样的地形,加之位于中亚热带到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便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小气候效应。
诸如江河的“沙洲效应”、湖区的“湖泊水体效应”、低山丘陵区的“山地逆温效应”、“坡地补偿效应”和市区的“城市热岛效应”等。
《2024年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范文
《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的建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这种气候条件对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和舒适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气候因素,以实现建筑物的节能、舒适和可持续发展。
三、建筑风环境研究的重要性建筑风环境是指建筑物周围的风的流动状况,包括风速、风向、风压等。
合理的建筑风环境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通风效果,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还能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和舒适性。
因此,建筑风环境研究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特点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夏季和冬季的气候差异。
夏季,由于高温和潮湿,建筑物需要良好的通风以降低室内温度;冬季,由于寒冷和干燥,建筑物需要防止冷风的直接侵入以保持室内温度。
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建筑的体型、朝向、布局等因素,以形成合理的风环境。
五、建筑设计中的风环境优化策略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建筑设计中的风环境优化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型设计:通过合理的体型设计,使建筑物在夏季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风进行通风降温,同时防止冬季冷风的直接侵入。
例如,可以采用流线型设计、利用绿化植被等手段来调节风的流动。
2. 朝向布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布置建筑物的朝向,以实现夏季自然通风、冬季避寒的目的。
例如,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一侧开设较大面积的窗户或阳台,以增加通风效果;在冬季则应避免冷风直接吹入室内。
3. 空间布局: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使建筑物内部形成良好的气流循环。
《2024年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范文
《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篇一一、引言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尤其是风环境对于居住建筑的舒适度和能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风环境,探讨如何通过建筑设计优化来适应这一特殊的气候条件。
二、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则寒冷干燥。
这一气候特点对建筑物的设计和使用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因此,理解和分析这一气候背景对于指导建筑设计和风环境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筑风环境的研究方法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建筑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 实地观测与调查:通过对典型地区的实地考察,了解当地风环境的具体情况,以及居民对风环境的实际需求和感受。
2.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建筑风环境的模拟分析,包括风速、风向、风压等参数的模拟。
3. 案例分析: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分析其建筑设计策略和风环境优化措施。
四、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的设计策略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建筑风环境的设计策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通风设计:通过合理布置建筑物的开口位置和大小,实现自然通风,有效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2. 建筑形态优化:根据当地的主导风向和风频,优化建筑物的形态,如采用合适的进深和高度,以减少风环境的负面影响。
3. 绿色建筑技术:利用绿色屋顶、植被墙等绿色建筑技术,改善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和风环境。
4. 空间布局:合理布局建筑物周围的绿化空间和道路,以引导风流的流向和速度,形成有利于通风的微气候环境。
五、实例分析以某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楼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和实地观测,发现该建筑在夏季存在通风不畅的问题,导致室内温度过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优化措施:1. 调整建筑物的开口位置和大小,增加自然通风的效率。
2. 在建筑物周围设置绿化带和开放空间,引导风流流向室内。
3. 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如绿色屋顶和植被墙,改善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和风环境。
建筑物理调研报告
-----------------以湖北工业大学等相关建筑为例(张1 段2周3 郑4 周5 何6)摘要:建筑热工学是研究建筑物室内外热湿作用对建筑围护结构和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是建筑设计时重要考虑依据。
建筑热工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创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以满足各种办公、生产活动、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建筑物既要抗御严寒、酷暑,又要把室内多余的热量和湿气散发出去。
对于特殊建筑,如空调房间、冷藏库等不仅要考虑热工性能,而且还要考虑投资和节能等问题,主要有研究对象建筑保温、隔热、通风、遮阳等。
关键词:建筑热工学保温隔热通风遮阳第一章保温保温,即冬天能保暖、夏天能隔热,从原理上来说,主要就是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方法,对建筑进行处理,以降低导热,对流,辐射等三种传热的效率。
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对房屋结构设计时,应该根据地区气候进行合理有效保温设计,以达到改善室内热环境目的。
本次对建筑保温性能的调研活动,是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讨论的。
进行建筑体型设计时,主要在减少外围围护的结构面积减少围护的结构面积主要指的是减少围合在建筑物四周的墙、门窗等面积。
这种保温途径的原理是根据平壁在稳定的传热状态下总传热量公式Q=q*τ*F推出的,在平壁的热流强度和传热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其总传热量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其围护结构的面积,其结构的面积也小,其向外传递的热量也少。
这一种保温的途径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也是一种最基本的保温设计措施,本小组选择了湖北工业大学宿舍为案例(如图.湖北工业大学西区17栋学生寝室),进行了调研分析,我们发现所有的4人间宿舍的均为如图施工图所示,其进深为,面宽为,其余与外界的接触墙面的长度为,这样可以大大的降低与室外大气接触的表面积,从而在相同的容积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建筑的体型系数。
然而,降低了围护结构面积,也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与室外的结构面积减少后,造成在安装门窗面积问题上产生一定限制,造成了寝室室内空气混浊,光线昏暗不良后果,给采光通风等方面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在校园内的绝大部分教学教室设计上为了避免上述的不良后果,没有采用这种保温途径,其面宽往往大于它的进深。
我国建筑设计气候区域划分
我国建筑设计气候区域划分1.引言1.1 概述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我国建筑设计气候区域划分的重要性。
建筑设计气候区域划分是根据气候特征将国内地区分为不同的区域,以满足建筑物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需求。
这种划分考虑了每个地区的气温、湿度、降水、风速等气候要素的差异,并将其用作指导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准确的气候区域划分有助于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以避免因气候条件而引发的问题。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我们需要考虑材料的抗风、防水、保温、隔热和透气性能等因素,而这些特性的选择应基于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例如,在湿润的气候区域,我们需要考虑抗潮蚀和防水渗的特性,而在寒冷的气候区域,则需要考虑保温和防冻的特性。
此外,建筑设计气候区域划分还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节能性能。
通过针对不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建筑设计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并达到节能的目标。
补充适当的隔热材料、优化建筑朝向和采光设计、合理选择玻璃材料等,都是通过建筑设计气候区域划分可以实现的节能措施。
对于建筑师和设计师来说,准确了解和参考建筑设计气候区域划分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信息有助于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合理选择和应用适当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从而确保建筑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舒适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气候区域划分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指导的框架,以满足不同气候条件下建筑物的需求,并在节能和可持续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更详细地探讨我国建筑设计气候区域划分的背景和影响。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本篇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二部分为正文,主要包括两个小节。
首先,我们将讨论建筑设计气候区域划分的重要性,探讨为什么建筑设计需要考虑气候因素。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我国建筑设计气候区域划分的背景,包括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过程。
建筑气候分区调研报告(2013版)
《建筑物理(上)》课程调研报告(一)调研对象:中国五大气候区代表城市及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分析调研时间:2013年9月16日—29日专业班级:建筑学XXX班姓名:XXXXXX学号:XXXXXXXXXXXXXXXXX摘要通过对中国五大气候区代表城市的气候特征进行资料调查,认真分析各气候区代表城市的气候特征,并选取各气候区城市有代表性的气候适应性建筑进行探究,总结归纳出我国不同气候区气候条件对建筑的影响。
从而总结得出各地建筑应该如何做到和气候很好地结合,从而达到因地制宜、节能环保的目的。
关键词气候分区气候特点气候适应性建筑正文一.我国五大气候区及建筑设计要求1.中国五大气候区:我国一共有五大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以及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区。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房屋建筑提出不同的要求。
炎热地区需要通风、遮阳、隔热,以防止室内过热。
寒冷地区需要采暖、防寒和保温。
2.五大建筑气候分区为了明确建筑和气候两者之间的科学联系,使建筑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和适应气候条件,做到因地制宜,从建筑热工设计角度分区,我国可分为五个气候区,分别是:严寒地区、寒冷地区、温和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
3.建筑设计基本要求各个气候提出了相应的适应各自区域内地域性气候的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二.夏热冬冷气候区1.武汉气候特征概述武汉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东端,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市区地貌为江汉平原和大别山延伸的丘陵,其中平原地区平均海拔为50米,而丘陵地区则为200米。
夏季酷热、冬季寒冷。
根据中国建筑气候分区武汉属于夏热冬冷地区(ⅢB)。
武汉号称长江沿岸三大“火炉”之一(另外二者为南京、重庆),夏天闷热,冬天阴冷。
一般年均气温15.8℃-17.5℃,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8.7℃。
夏季极长达135天,因武汉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38°,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
不同区域气候条件下建筑外立面材料研究
不同区域气候条件下建筑外立面材料研究建筑外立面是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屏障,起到保护建筑内部的作用。
在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建筑外立面材料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建筑外立面材料选择、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热带气候区热带气候区以高温高湿为特征,日照充足、湿度大。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建筑外立面的材料选择需要考虑防水、防潮、防腐等方面。
例如,在建筑外立面中选择使用大理石、玻璃幕墙等材料,可以有效抵御高湿环境,同时具备良好的透光性,提高建筑内部的通风效果。
二、寒冷气候区寒冷气候区的主要特点是寒冷、干燥、多风,且温差较大。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建筑外立面的材料选择需要考虑保温、隔热、抗风化等方面。
例如,在建筑外立面中选择使用岩棉板、聚氨酯等保温材料,可以有效阻挡冷空气的渗透,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并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三、海洋气候区海洋气候区具有潮湿、盐雾腐蚀等特点。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建筑外立面的材料选择需要考虑耐腐蚀、防锈等方面。
例如,在建筑外立面中选择使用不锈钢、铝合金等材料,可以有效抵御盐湿环境对建筑物的侵蚀,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四、高原气候区高原气候区具有气温低、日照强烈等特点。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建筑外立面的材料选择需要考虑耐寒、耐紫外线辐射等方面。
例如,在建筑外立面中选择使用绝缘玻璃、阳光板等材料,可以有效阻挡寒冷空气的渗透,同时减少紫外线对建筑材料的损害。
五、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以阳光充足、温暖干燥为特点。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建筑外立面的材料选择需要考虑隔热、透光等方面。
例如,在建筑外立面中选择使用玻璃器皿、半透明材料等,可以有效阻挡热量的传递,同时保持适宜的室内通风光照。
总之,不同区域气候条件下的建筑外立面材料选择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根据不同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建筑外立面材料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风化、保温隔热、耐腐蚀等性能。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外立面材料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建筑气候区域划分
建筑气候区域划分一、北寒带北寒带是指地球上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冬季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
北寒带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降水量较少,大部分为雪。
由于气温低,植被稀疏,土壤贫瘠。
二、温带温带区域位于北寒带和北回归线之间,是地球上气候最适宜的地区之一。
温带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温适宜,降水量适中。
这些地区的植被丰富多样,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三、北回归线北回归线是地球上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
北回归线气候特点是炎热多雨,降水量丰富,多为热带雨林。
由于气温高,植被茂密,土壤肥沃。
四、热带热带区域位于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是地球上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
热带气候特点是炎热潮湿,降水量充沛。
这些地区的植被繁茂,土壤肥沃,适宜热带农业和热带雨林的生长。
五、南回归线南回归线是地球上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
南回归线气候特点与北回归线相似,炎热多雨,降水量丰富,多为热带雨林。
由于气温高,植被茂密,土壤肥沃。
六、南寒带南寒带是指地球上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冬季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
南寒带气候特点与北寒带相似,寒冷干燥,降水量较少,大部分为雪。
由于气温低,植被稀疏,土壤贫瘠。
七、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家。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地中海气候区的降水量较少,多集中在冬季。
由于气温高,植被丰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八、大陆性气候区大陆性气候区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内陆地区,如中国东北、蒙古、俄罗斯等地。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季节差异大,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
大陆性气候区的降水量较少,多集中在夏季。
由于气温变化大,植被稀疏,土壤贫瘠。
九、沙漠气候区沙漠气候区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干旱地区,如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等。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燥,降水量极少,植被稀疏,土壤贫瘠。
中国建筑气候区及其包含城市
建筑气候区分类(1)I建筑气候区(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可不考虑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使建筑物满足冬季日照和防御寒风的要求;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合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差较大及大风的不利影响;屋面构造应考虑积雪及冻融危害;施工应考虑冬季漫长严寒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2)II 建筑气候区(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应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满足冬季日照并防御寒风的要求,主要房间宜避西晒;应注意防暴雨;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且兼顾夏季通风和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多大风的不利影响;建筑物宜有防冰雹和防雷措施;施工应考虑冬季寒冷期较长和夏季多暴雨的特点。
(3)III建筑气候区(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武汉、南昌、福州、长沙、成都、重庆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降温要求,冬季应适当兼顾防寒。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有利于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物应避西晒,并满足防雨、防潮、防洪、防雷击要求;夏季施工应有防高温和防雨的措施。
3)III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
4)IIIB区北部建筑物的屋面尚应预防冬季积雪危害。
(4)IV建筑气候区(广州、香港、南宁、汉口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该区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防雨要求,冬季可不考虑防寒、保温。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宜开敞通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宜设遮阳;应注意防暴雨、防洪、防潮、防雷击;夏季施工应有防高温和暴雨的措施。
建筑物理 热工分区
严寒地区的墙体保温
目前严寒地区的墙体保温,形式 多样,大体有外保温和夹心保温 两种形式。 其中外保温主要有EPS外墙保温体系,该种外墙保温形式的 优点是它能有效的切断或减少墙体的冷桥,提高房间的热稳 定性,保温效果较好,房间室内温度基本丌受外界温度变化 的影响,可较好的改善室内的热舒适度。 对于砌体结构最适合的墙体结构形式是采用夹心保温墙体, 该种结构的墙体,保温材料位于两叶墙体中间,保温材料丌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耐久性好、保温效果好。同时,由于内 外叶墙体通过保温层分隔,可有效的减低内叶墙的温度变形, 减少墙体温度裂缝,同时避免也能墙体渗漏。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
公共建筑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 等于0.40
大石头房子,现在的哈尔滨铁路局,可以看 到外墙厚重的石材和较小的窗墙比。
严寒地区的分区指标:HDD18≥3800,气候特征是冬季产寒,根据冬 季严寒的丌同程度,又可细分成严寒(A)、严寒(B)、严寒(c)三个子区:
在南方住宅平面设 计追求大面宽,利 于散热; 南方窗户 大利于通风;南方 住宅流行飘窗台; 而在北方因飘窗台 较易产生冷桥所以 较少有飘窗台,在 住 宅北面应杜绝出 现飘窗台.
海南岛上的别墅建筑。建筑强烈第表达出热带建筑的特征。 木墙;大面积的开窗带来良好的景观;高屋脊的茅草顶加强防 热和防雨;柱子架空。
第1.1.3章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建筑热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分区
依据: 建筑热巟设计分区是根据建筑热巟设计的
要求进行气候分区。所依据的气候要素是空气温度。 以最冷月(即1月)和最热月(即7月)平均温度 作为分区主要指标,以累年日平均温度丌大于5℃ 和丌小于25 ℃的天数作为辅助指标,将全国划分 为5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 和温和地区。
中国建筑气候分区
中国建筑气候分区
中国建筑气候分区
建筑气候区划是出于使建筑更充分地利用和适应我国不同的气候条件,做到因地制宜的目的,而在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我国进行的气候区划分。
1.严寒地区
(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一10°C的地区。
主要包括内蒙古和东北北部、新疆北部地区、西藏和青海北部地区。
2.寒冷地区
(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一10°C的地区。
主要包括华北地区、新疆和西藏南部地区及东北南部地区。
3.夏热冬冷地区
(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C、最热月平均温度25〜30°C的地区。
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南岭以北、黄河以南的地区。
4.夏热冬暖地区
(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C>最热月平均温度25〜29C的地区。
包括南岭以南及南方沿海地区。
5.温和地区
(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3C、最热月平均温度18〜25°C的地区。
主要包括云南、贵州西部及四川南部地区。
《2024年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范文
《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尤其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风环境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的研究现状、设计原则及优化策略,以期为该地区的建筑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这种气候条件对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和风环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夏季需要良好的通风和遮阳措施,以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则需要防止冷风侵入,保持室内温暖。
三、建筑风环境研究的重要性建筑风环境研究是指通过对建筑物周围气流的分析,优化建筑物的布局、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和节能性。
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的研究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能耗、室内空气质量和居住者的舒适度。
四、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设计原则1. 合理布局:建筑物应采用合理的布局方式,如错落有致的布局、利用地形地貌等,以引导气流、减少风影和风切等不利影响。
2. 优化结构:建筑物的结构应考虑自然通风和遮阳的需求,如设置通风口、遮阳板等,以改善室内环境。
3. 绿色建筑: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如绿色屋顶、植被墙等,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五、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优化策略1. 引入自然通风: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开窗位置和大小,引入自然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2. 遮阳设计:采用遮阳板、百叶窗等遮阳措施,减少夏季阳光直射,降低室内温度。
3. 空间层次感: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植被、地形等,形成空间层次感,引导气流流动,提高建筑的舒适性。
4. 结合地域文化:在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如利用传统建筑形式和材料,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六、案例分析以某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小区为例,该小区在风环境设计上采用了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和绿色建筑等技术手段。
通过引入自然通风、设置遮阳措施和采用绿色建筑材料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小区的室内环境和能耗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理(上)》课程调研报告调研对象:武汉气候特征及气候适应性建筑、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典型城市及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调研时间:2011年10月教学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指导老师:邹源专业班级:建筑学0902学生姓名:童齐学生学号:0120906220207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五大气候区的典型城市的气候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各城市气候特征,并且对武汉当地气候适应性建筑的实地调查与研究以及各大气候区内主要气候适应性建筑类型的资料查阅及整理,总结并归纳了我国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建筑影响的差异性。
同时阐述了各地建筑实例是如何适应当地气候,从而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
关键字:气候分区,武汉气候特征,气候适应性建筑正文1武汉气候特征与气候适应性建筑1.1武汉气候特征概述武汉在海拔较低的长江流域河谷中(图1.1.1),根据中国建筑气候分区(见图1.1.2),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
一般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
夏季极长达135天,因武汉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38°,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
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
武汉与所在的同气候分区的其他城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而造成这种地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武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地形、水文状况。
武汉地处海拔较低的长江流域河谷中,河谷的地形特点尤如锅底,四周山地环抱,地面散热困难,使得蒸发的水气不易分散,使气温不断升高,又因地处在长江汉江两江交汇之处,气候与其他城市明显不同。
武汉活动积温为"5150℃,年无霜期240天,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
初夏从每年的五月中旬开始,暑期进入盛夏,盛夏气温最高气温大部分时候在37-39,比有些城市要低,但是最低气温比较高,一般在29-30,为什么给人感觉闷热呢?武汉水系发达,经过白天的水气蒸发,导致空气湿度大,所以给人很不舒服闷热的感觉,一般到夏天在没有空调比较难入睡。
到了九月,气温也可能达到38左右,但是最低气温不再很高,十月之后进入初秋,气温会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20-25,天气干燥,有时候气温也会异常达到接近30或超过。
从秋天步入冬天往往很快,只要有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十分厉害,超过10度的降温很常见,从12月底到来年2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气温在一般在1-3度,天气好时可以有(图1.1.1武汉地理位置图)7-8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时常常在0度以下,武汉大部分家庭是没有安装暖气的,因此家中觉得比较阴冷。
三月后进入初春,气温回升很快,最高气温可以到达20多度,但是低温还是比较低,三月到四月一定要小心倒春寒——常常一夜之间气温下降15到20,大雪纷飞。
1.2 武汉气候适应性建筑1.2.1 青城国际青城国际项目(图1.2.1)位于青山之核——和平大道与建设三路交会处,总占地面积1.6万平米,总建筑面积6.5万平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5.3万平米,商业6400平米,青山区文化中心6000平米。
青城国际拥有良好的室内室外环境、36.4%的高绿化率,还配备高效能建筑设备和系统以及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并有两大水系统规划设计和七大节水措施;优质的节能建材与典范的采光通风户型;智能化与人性化的管理。
太阳能热水系统、雨水回用系统、外墙内保温系统、双层中空玻璃等七大低碳科技的运用,使青城国际建筑节能指标远超出国家规定的节能50%的标准,其减排、降耗等综合效益更是十分显著。
外墙内保温技术,冬季可提高室内温度6-10℃,夏季可降低室内温度6-8℃,不仅适应了武汉冬冷夏热的气候特征,降低了建筑能耗,(图1.2.1倾城国际效果图)(图1.1.2 中国五大气候区划分)更通过减少空调的使用而极大降低了有害气体的排放。
双层中空玻璃和断桥隔热彩铝门窗这两种建筑材料,既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又能够为房子保温、隔热、隔音、降噪,提高居住品质。
1.2.2 武汉火车站武汉火车站位于武汉市青山地区杨春湖东侧容家下咀附近, 为一座新建的大型现代化高速火车站, 是正在建设的京港高速铁路的重要站点, 已于2009 年12 月投入运行。
武汉站整体采用“千年鹤归造型”(图1.2.2), 凸显湖北特色。
该造型寓意为充满灵性的千年黄鹤,惊叹家乡变化翩然而归。
建筑中部突出的60m 高大屋顶, 预示着武汉是湖北也是中部省份崛起的关键地点。
九片屋檐同心排列, 又象征着武汉九省通衢的重要地理位置。
正是在这翩翩起舞的九片屋檐上, 整齐的排列着一排排太阳能硅晶板,向火车站站体提供清洁的电能。
另外武汉火车站还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冬天,从100米的地下取温度高于地面的地下水,形成交换,提高室内温度。
夏天,取地下凉水为室内降温。
武汉站所采用的这种地源热泵系统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显著。
从典型项目测试的情况来看,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比高于常规电制冷机组供冷+锅炉供热系统约20%-30%,高于风冷热泵系统约30%-40%,减少一次能源(化石能源)使用量50%-60%。
夏季减少了冷却塔的飘水损失,减缓了城市热岛效应;冬季无燃烧过程,对终端用户来说无污染物的排放。
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有效改善湖北武汉地区的能源结构。
2五大气候区代表性城市与气候适应性建筑从建筑热工设计角度分区,我国可分为5个气候区,分别是: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气候。
每个气候区都有各自的气候特点,建筑设计应当针对这些气候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以下就对五大气候区中挑选的代表城市分别对其气候进行分析,并阐述当地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
2.1严寒地区——呼和浩特2.1.1呼和浩特气候特征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图2.1.1)。
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图1.2.2武汉火车站效果图) (图2.1.1呼和浩特地理位置)部山脚下,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
呼和浩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
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北部大青山区仅在2℃左右,南部达到6.7℃。
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
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l3.5-13.7℃。
极端气温最高38.5℃,最低-41.5℃。
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天,低山丘陵区110天,南部平原区为113-134天:日照年均1 600小时。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雨量仅350毫米;平原区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年均降水达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乡,年均降水量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年均降水量仅为335.2-362.8毫米。
2.1.2蒙古民居蒙古包(图2.1.1蒙古包外形)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外观呈圆形,顶为圆锥形,围墙为圆柱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
蒙古人用羊胃形容自己的毡包,因为十三世纪的蒙古包其形如此(图2.1.1)。
蒙古包顶上圆中有尖,中间宽大浑圆,下面可以算作"准圆"这种形式特点,使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受到蒙古包的缓冲以后,会在它后面适当的距离,形成一个新月形的缓坡堆积下来。
这是因为蒙古包没有菱角,光滑溜圆,呈流线型形状。
包顶是拱形的,承受力最强(如桥梁之拱形)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
大风来了,承受巨大的反作用力。
上面的沙子流走了,下面的沙子在后面堆积起来。
搭盖坚固的蒙古包,可以经受冬春的十级大风。
蒙古包的搭建选址非常讲究。
夏营盘的蒙古包搭建在平坦开阔、高原凉爽之地,冬营盘则选择山前避风之处。
这些适合气候特征的选址与蒙古包顶窗苫毡、底部围毡(哈雅布琪)的开闭相配合,使蒙古包在炎热的夏季通风凉爽、酷寒的冬季温暖祥和,仅靠草原上少量的牛粪即可维持日常的能量消耗。
蒙古包冬暖夏凉,还因为它球体的造型,通体发白,有较好的反光作用。
其背面还可以开风窗,还可把围毡边撩起来。
蒙古包具有明显的自然地域和生活方式印记,它建设周期短、结构灵活、施工技术简单、建造速度快、结构整体性好,抗震耐久、保温隔热,所用材料均与环境友好。
这些特点正好符合当代设计界不断追求的绿色设计理念。
2.2 寒冷地区——延安2.2.1延安气候特征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
境内梁峁沟谷纵横,地表支离破碎,起伏大,坡度陡。
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低温霜冻、冰雹、干热风、连阴雨。
年平均气温9.9℃,年平均最高气温17.2℃,年平均最低气温4.3℃,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23.1℃,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5.5℃,极端最高气温38.3℃(2000年7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23.0℃(1991年12月28日)。
2.2.2陕西黄土高原窑洞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的沟壑区的延安地区,无论是城镇或乡村,时至今日,窑洞仍是人们最主要的居住形式。
窑洞一般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
洞口都朝阳,这样便于阳光照射。
最简便的窑洞就是直接挖土形成的窑洞土窑洞;将土窑洞用石头加固,就成石窑洞了。
黄土高原上阳光充足,干旱少雨,木材资源缺乏,地形上沟壑纵横交错,而且黄土高原土质好,地下水位低。
窑洞利用土层保温蓄热,改善室内热环境。
也就是说、窑洞建筑的主要优点来自土壤的热工性质,厚重的土层所起的绝热作用使其温升很低,温度波动在土壤中仅有一定的深度,在此深度以外就无波动影响。
陕北的沿崖窑洞利用山地地形,效果更好。
窑洞不仅有适合人、畜居住的冬暖夏凉条件,还是一个良好的天然冷藏库。
2.3夏热冬冷地区——温州2.3.1温州气候特点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偏北风,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湿度蒸发较小。
这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且四季分明。
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南风,湿大雨多,气温较高。
春季天气多变,时常阴雨连绵。
秋季大气较稳定,常见"秋高气爽"天气。
全年气候总特点是:温度适中,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夏季炎热;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