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设计原则详细版
精编系统安全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完整版
系统安全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明确信息安全责任,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机构设置第二条由单位主管信息化工作和保密工作的领导牵头,组织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各部门负责人,成立信息安全领导机构,统筹管理信息安全相关工作。
第三条信息安全领导机构下设政府信息安全检查工作、网络信息安全检查工作、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分级)保护工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等6个专项工作小组,分别负责信息安全各领域相关工作。
第四条成立信息安全领导机构,完成以下岗位和成员的设置。
信息安全领导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
第五条成立政府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完成以下岗位和成员的设置。
政府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第六条成立互联网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完成以下岗位和成员的设置。
互联网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第七条成立内网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完成以下岗位和成员的设置。
内网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第八条成立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小组,完成以下岗位和成员的设置。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第九条成立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分级)保护工作小组,并完成以下岗位和成员的设置。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分级)保护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第十条成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完成以下岗位和成员的设置。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第十一条成立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小组,完成以下岗位和成员的设置。
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第四章工作职责第十二条信息安全领导机构工作职责。
信息安全领导机构负责领导信息安全工作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检查指导各下属工作小组信息安全工作,协调处理信息安全工作中产生的重大问题,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组织体系。
第十三条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工作职责。
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负责检查信息安全制度落实情况、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情况、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国产化情况、安全教育培训情况、责任追究情况、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安全形势、安全风险状况等。
信息安全管理
1、信息安全定义: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至破坏、更改和泄露;2、信息安全的内容:实体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安全;3、信息安全管理是通过维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来管理和保护信息资产的一项体制,是对信息安全保障进行指导、规范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信息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4、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安全方针和策略;组织安全;资产分类与控制;人员安全;物理与环境安全;通信、运行与操作安全;访问控制;系统获取、开发与维护;安全事故管理;业务持续性;符合性;5、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基础支撑技术:密码技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理论;被动防御技术:IDS、密罐、数据备份与恢复;主动防御技术:防火墙、VPN、计算机病毒查杀;面向管理的技术:安全网管系统、网络监控、资产管理;6、建立ISMS的步骤: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准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框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7、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ISMS是组织在整体或特定范围内建立的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所用的方法和手段所构成的体系;8、ISMS的作用:强化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规范组织信息安全行为;促使管理层贯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对关键信息资产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维持竞争优势;确保业务持续开展并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使组织的生意伙伴和客户对组织充满信心;如果通过体系认证,可以提高组织的知名度与信任度;9、三种基本测评方法:访谈Interview、检查Examine、测试Test1访谈的对象是人员;典型的访谈包括:访谈信息安全主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人力资源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和用户等;工具:管理核查表checklist;适用情况:对技术要求,使用‘访谈’方法进行测评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信息系统的全局性包括局部,但不是细节、方向/策略性和过程性信息,一般不涉及到具体的实现细节和具体技术措施;对管理要求,访谈的内容应该较为详细和明确的;2检查包括:评审、核查、审查、观察、研究和分析等方式;检查对象包括文档、机制、设备等;工具:技术核查表checklist;适用情况:对技术要求,‘检查’的内容应该是具体的、较为详细的机制配置和运行实现;对管理要求,‘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规范性要求检查文档;3测试包括:功能/性能测试、渗透测试等;测评对象包括机制和设备等;测试一般需要借助特定工具:扫描检测工具、网络协议分析仪、攻击工具、渗透工具;适用情况:对技术要求,‘测试’的目的是验证信息系统当前的、具体的安全机制或运行的有效性或安全强度;对管理要求,一般不采用测试技术;1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步骤: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准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框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1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要素:资产、威胁、脆弱点资产Asset就是被组织赋予了价值、需要保护的有用资源;资产、威胁、脆弱点之间的关系略;12、基本风险评估又称基线风险评估Baseline Risk Assesment,是指应用直接和简易的方法达到基本的安全水平,就能满足组织及其业务环境的所有要求;详细风险评估要求对资产、威胁和脆弱点进行详细识别和评价,并对可能引起风险的水平进行评估,这通过不期望事件的潜在负面业务影响评估和他们发生的可能性来完成;联合风险评估首先使用基本风险评估,识别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具有潜在高风险或对业务运作来说极为关键的资产,然后根据基本风险评估的结果,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的资产分成两类;13、风险评估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风险评估准备;第二阶段为风险识别,包括资产识别、威胁识别、脆弱点识别等工作;第三阶段为风险评价,包括风险的影响分析、可能性分析以及风险的计算等,具体涉及到资产、威胁、脆弱点、当前安全措施的评价等;第四阶段为风险处理,主要工作是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14、某企业有三个网络系统:研发、生产与销售;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均定性划分为低1、中2、高3三个等级;PO、PD均划分为5级,并赋予以下数值:很低0.1、低0.3、中0.5、高0.7、很高0.9;请完成该企业网络系统的风险计算结果表;15.、风险计算:风险可形式化的表示为R=A,T,V,其中R表示风险、A表示资产、T表示威胁、V表示脆弱点;相应的风险值由A、T、V的取值决定,是它们的函数,可以表示为:VR=RA,T,V=RLA,T,V,FA,T,V其中,LA,T,V、FA,T,V分别表示对应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它们也都是资产、威胁、脆弱点的函数,但其表达式很难给出;而风险则可表示为可能性L和影响F的函数,简单的处理就是将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与安全事件的影响F相乘得到风险值,实际就是平均损失,即VR= LA,T,V×FA,T,V;16、人员安全审查:人员审查必须根据信息系统所规定的安全等级确定审查标准;关键的岗位人员不得兼职,并要尽可能保证这部分人员安全可靠;人员聘用要因岗选人,制定合理的人员选用方案;人事安全审查是指对某人参与信息安全保障和接触敏感信息是否合适,是否值得信任的一种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思想观念方面;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程度;身体状况;17、物理安全边界是指在信息系统的实体和环境这一层次上建立某种屏障;18、系统安全原则:1.保护最薄弱的环节:系统最薄弱部分往往就是最易受攻击影响的部分;在系统规划和开发过程中应首先消除最严重的风险;2.纵深防御:纵深防御的思想是,使用多重防御策略来管理风险;“纵深防御”所提供的整体保护通常比任意单个组件提供的保护要强得多;3.保护故障:及时发现故障、分离故障,找出失效的原因,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解决故障; 4.最小特权:最小特权策略是指只授予主体执行操作所必需的最小访问权限,并且对于该访问权限只准许使用所需的最少时间;5.分隔:分隔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将系统分成尽可能多的独立单元,那么就可以将对系统可能造成损害的量降到最低;19、最小特权原则一方面给予主体"必不可少"的特权,这就保证了所有的主体都能在所赋予的特权之下完成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或操作;另一方面,它只给予主体"必不可少"的特权,这就限制了每个主体所能进行的操作;20、程序测试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确定程序的正确性,另一个是排除程序中的安全隐患;程序测试:恢复测试、渗透测试、强度测试、性能测试21、工作版本:是正处于设计进行阶段的版本,是在设计者开发环境中正在进行设计开发的版本,是还不能实用的或还没有配置好的版本;因此它是当前设计者私有的,其他用户不能被授权访问;工作版本常存在于一个专有开发环境中,并避免它被其他开发引用;提交版本:是指设计已经完成,需要进行审批的版本;提交版本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不允许删除和更新,只供设计和审批人员访问;其他人员可以参阅提交版本,但不能引用;发放版本:提交版本通过所有的检测、测试和审核人员的审核和验收后,变为发放版本;发放版本又称为有用版本,有用版本也可能经过更新维护,形成新的有用版本;还要对正在设计中的版本和发放版本进行区别,版本一旦被发放,对它的修改就应被禁止;发放后的版本应归档存放,这时不仅其他设计人员,即使版本的设计者也只能查询,作为进一步设计的基础,不能修改;冻结版本:冻结版本是设计达到某种要求,在某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的版本;22、信息安全事件information security incident由单个的或一系列的有害或意外信息安全事态组成,它们具有损害业务运作和威胁信息安全的极大的可能性;信息安全事态information security event是指系统、服务或网络的一种可识别的状态的发生;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就是通过及时报告安全事故和弱点、建立安全事故职责和程序、收集证据、总结信息安全事故以便从安全事故中学习经验等对信息安全事故进行管理,对信息系统弱点进行纠正和改进;应急响应Incident Response:指一个组织为应对各种意外事件发生所做的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避免、降低危害和损失,以及从危害和损失中恢复;23、根据信息安全事件的起因、表现、结果等的不同,信息安全事件可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灾害性事件、其他信息安全事件24、灾难恢复:指在发生灾难性事故的时候,能利用已备份的数据或其它手段,及时对原系统进行恢复,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以及业务的连续性;25、灾难恢复一般步骤:1恢复硬件;2重新装入操作系统;3设置操作系统驱动程序设置、系统、用户设置;4重新装入应用程序,进行系统设置;5用最新的备份恢复系统数据;26、在制定灾难恢复策略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保护完整的系统配置文档;二是根据业务需要决定数据异地存储的频率;三是保护关键业务的服务器;灾难恢复最重要的是建立异地存储备份中心;数据备份的最终目的就是灾难恢复,一旦系统遭到攻击或因自然因素导致数据的破坏或丢失,灾难恢复可以最大程度恢复系统,保证系统的可用性;27、应急响应的组织分类:第一类是网络服务提供上的TRT组织;第二类为企业或政府组织的的IRT组织;第三类是厂商IRT组织;第四类为商业化的IRT,面向全社会提供商业化的安全救援服务;第五类是一些国内或国际间的协调组织;28、应急响应的流程:事件通告、事件分类分级、应急启动、应急处置、恢复顺序、恢复规程;具体内容略;29、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的主要内容:信息安全事管理过程、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及信息安全灾难恢复30、常用的备份策略: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和综合型完全备份;具体内容略;31、灾难恢复的组织机构由管理、业务、技术和行政后勤人员组成,分为灾难领导小组、灾难恢复规划实施组合灾难恢复日常运行组;其中,实施组的人员在任务完成后为日常运行组的成员;重点:信息安全组织、人员安全、物理和环境的安全、访问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应急响应重中之重、灾难恢复的组织机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要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策略、风险评估的计算ISMS实施模型和实施过程;测评认证的方式方法法规体系的一些条例信息安全的内涵已从传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方面扩展到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抗抵赖性、可靠性、可控性和真实性等更多领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习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习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与方法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企业或组织通过对信息系统的需求、业务流程以及技术进行分析和设计,以满足其信息化需求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一、需求分析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它的目的是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需要和业务流程,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首先,开发团队需要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访谈、问卷调查或观察等方式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识别用户的关键需求和核心业务流程,并将其转化为系统的功能模块。
同时,要对需求进行合理的优先级排序,确定开发的先后顺序。
最后,将需求文档编写成可交流和共享的形式,确保开发团队和用户在需求上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二、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根据需求文档,将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为具体的组件和模块,并定义它们之间的接口和关系。
在系统设计期间,开发团队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 架构设计:确定系统所采用的软件和硬件平台,并建立系统的整体框架。
这里需要权衡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开发成本,选择最适合的架构。
2. 数据库设计:根据需求和业务流程,设计系统所需的数据库结构和表,确定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方式。
还需要考虑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备份策略。
3. 模块设计:将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为独立的模块,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和接口定义。
这里需要考虑模块的高内聚和低耦合,以便实现模块的重用和维护。
4. 用户界面设计:设计系统的用户界面,使其简洁、直观和易用。
考虑用户的操作习惯和反馈,提供友好的交互方式和清晰的界面布局。
三、系统开发系统开发是在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根据需求文档和设计规范进行编码与测试的过程。
开发团队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1. 编码规范:制定统一的编码规范,保证团队成员编写的代码风格一致。
同时,要注重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采用有意义的变量名和函数名。
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概要设计方案
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概要设计方案.安全生产监管息平台概要设计方案1引言1.1编写目的在需求分析阶段中,已经将系统用户对本系统的需求做了详细的阐述,这些用户需求已经在上一阶段中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实地调研中获得,并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得到详尽得叙述及阐明。
本阶段已在系统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息平台做出概要设计。
主要解决了实现该系统需求的程序模块设计问题。
包括如何把该系统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决定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模块之间传递的息,以及数据结构、模块结构的设计等。
在以下的概要设计报告中将对在本阶段中对系统所做的所有概要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下一阶段的详细设计中,程序设计员可参考此概要设计报告,在概要设计对息平台所做的模块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
在以后的软件测试以及软件维护阶段也可参考此说明书,以便于了解在概要设计过程中所完成的各模块设计结构,或在修改时找出在本阶段设计的不足或错误。
1.2系统使用围系统用户分为两类,第一类区应急办领导,第二类安监局工作人员,第三类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一类区应急办领导,包括开发区主要领导、应急办公室成员。
通过本平台接口与区应急管理系统随时进行数据同步,使用户随时掌握区安全生产管理息。
第二类安监局工作人员,包括安监局领导及三个办公室工作成员,通过办公子系统完成日常办公工作与企业进行数据互动。
利用应急子系统和地理息子系统等功能完成安全生产事故处置工作。
第三类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安监局下属企业安装企业互动系统,企业.完成安监局日常的数据上报要求,及自身日常工作数据的管理。
亦可利用企业应急子系统完成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置工作。
1.3术语定义泰达: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英文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Development Area缩写TEDA的音译,文中代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英文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Development Area缩写,文中代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GIS:地理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1.4参考资料《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息平台项目建议书》《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息平台合同》《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息平台需求分析》《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息平台工作说明书》2任务概述2.1系统实现目标目前天津开发区和滨海新区的化工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
信息系统运维安全管理规定(包含日志管理)v1.0
信息系统运维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信息系统持续、稳定、安全运行,加强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监控管理,明确各工作角色及工作职责,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XXX工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以及信息系统中各承建商及服务商等系统管理或运维的相关人员。
第二章网络安全管理第一节基本安全管理第三条网络整体的拓扑结构需进行严格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一经确定,不能轻易更改。
第四条网络管理员应定期对网络进行漏洞扫描,并与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一起进行扫描结果的分析。
如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上报。
第五条网络管理员进行漏洞扫描前需提出申请,详细描述扫描的技术、范围、时间及可能得影响性,在获得部门领导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六条对重要网段要进行重点保护,要使用防火墙等安全设备以及VLAN或其他访问控制方式与技术将重要网段与其它网段隔离开。
第七条网络结构要按照分层网络设计的原则来进行规划,合理清晰的层次划分和设计,可以保证网络系统骨干稳定可靠、接入安全、便于扩充和管理、易于故障隔离和排除。
第八条网络管理员定期对网络的性能分析,以充分了解系统资源的运行情况及通信效率情况,提出网络优化方案。
第九条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变更、撤销等操作必须严格走流程。
第十条按照最小服务原则为每台基础网络设备进行安全配置。
第十一条网络连接管理过程中,需明确网络的外联种类,包括互联网、合作伙伴企业网、上级部门网络和管理部门网络等,根据外联种类确定授权与批准程序,保证所有与外部系统的连接均得到授权和批准,并具备连接策略及对应的控制措施。
第十二条未经网络管理员授权,员工内严禁拨号上网。
经授权的拨号上网,必须首先与内部网络断开。
第十三条网络互连原则:(一)与互联网的连接中,在互连点上的防火墙上应该进行IP地址转换,保护内部接口机或代理服务器真实的IP地址。
(二)任何单位不得自行建立新的信息平台,如确有需求,需经由相关部门认证批准后实施。
(三)互联网接入必须有防火墙等安全防范设备。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
3.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3)数据库概念设计( 为数据库设计所独有的) 任务:产生反映组织信息的数据库概念结构即概
念模式
(4)数据库逻辑设计 由概念结构导出具体DBMS处理的数据库逻辑结构 (模式、子模式)过程。
概念模式 理要求 约束条件 DBMS特性
数据库 逻辑设计
数据库模式、子模式 应用程序指南 物理设计指南
System
A
H
Get A
B
CF
D
E
G
Put H
XX
YY
ZZ
四、详细设计 五、SD方法的工作步骤
(一)建立初始模块结构图 (二)改进初始结构图
改进原则:内聚加强,耦合减弱, 提高模块的相对独立性
(三)接口描述 (四)详细设计
§4 输入输出设计(I/O设计)
一、 输出设计
最终输出给使用者 “输出”含义包
括
中间结果输出给下一步使用
输出设计考虑
选择输出方式 设计输出(报表)、图表形式
输出设计说明书
一、输出设计
1、输出方式的选择
•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卡片穿孔机等; • 输出介质:屏幕、卡片、纸、纸袋、磁带、磁盘 • 选择时需要考虑:使用要求,信息量大小,已有
二、系统设计的原则
简单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三、系统设计的过程和内容
1、系统概要设计(总体、初步设计) 2、系统详细设计 3、设计内容
系统分解 信息分类和代码设计 数据库设计(或文件设计) 输入输出设计 处理过程设计等
四、系统划分
原则: 1) 子系统相对独立性高; 2) 子系统之间数据依赖性尽可能小; 3) 子系统划分结果使数据冗余小; 4) 考虑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 5) 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的实现。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3篇)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保障信息系统安全而建立的管理规范和制度体系。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安全策略和目标:制定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策略和目标,并将其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相一致。
2. 组织架构和职责:建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或岗位,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3. 安全培训和意识:开展定期的信息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信息系统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安全保密意识。
4. 访问控制:建立用户账号管理、访问权限控制、身份认证等控制措施,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防止非授权人员获取敏感信息。
5. 网络安全管理: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网络边界的防护、入侵检测和防御、恶意代码防护等措施,保障网络的安全稳定。
6. 数据安全管理:制定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建立数据分类和加密机制,保护敏感数据的安全。
7. 审计与监控:建立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和监控机制,对系统使用情况、安全事件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置信息安全问题。
8. 事件响应和应急预案:制定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响应和应急预案,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安全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责任。
9. 安全评估和改进:定期进行信息系统安全评估,发现和解决安全风险和问题,持续改进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企业能够有效防范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保护企业的核心业务和客户信息的安全。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2)第一章总则3第二章系统管理人员的职责3第三章机房管理制度4第四章系统管理员工作细则4第五章安全保密管理员工作细则7第六章密钥管理员工作细则9第七章计算机信息系统应急预案10第八章附则10第一章总则第1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有关保密规定,为进一步加强中船信息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并结合用户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样例)
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样例)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1.引言1.1 编写目的本文档旨在对系统架构进行详细说明,以提供给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参考,确保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协调和一致性。
1.2 项目背景在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决定设计和开发一个全新的系统。
该系统将提供一整套完善的功能模块,以满足用户在日常工作中的各种需求。
2.系统总体架构2.1 系统概述本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模块: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业务逻辑处理、界面展示等。
通过将这些模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2.2 架构设计原则在系统架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模块化: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并且易于扩展和维护。
●可扩展性: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够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方便地添加新的功能模块。
●可靠性:系统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丢失或损坏。
●性能优化:针对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并发能力。
3.系统详细设计3.1 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负责对系统的用户进行管理,包括用户注册、登录、权限分配等功能。
该模块将与权限管理模块紧密结合,确保用户在系统中的操作受到限制。
3.2 权限管理模块权限管理模块负责对系统中不同角色的用户进行权限管理,包括角色的创建、权限的分配等功能。
该模块将与用户管理模块进行集成,方便用户权限的控制。
3.3 数据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负责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管理,包括数据的录入、存储、查询等功能。
该模块将与业务逻辑处理模块进行交互,确保数据在系统中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4 业务逻辑处理模块业务逻辑处理模块负责对系统中的具体业务逻辑进行处理和管理,包括数据的处理、业务规则的验证等功能。
该模块将与数据管理模块和界面展示模块进行交互,实现系统的核心功能。
3.5 界面展示模块界面展示模块负责向用户呈现系统的界面,包括页面的布局、功能按钮的展示等。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模版(3篇)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本单位信息系统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根据《____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结合本单位系统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____部门及所有系统使用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____部门是本单位系统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____单位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第二章系统安全策略第四条____部门负责单位人员的权限分配,权限设定遵循最小授权原则。
1)管理员权限。
维护系统,对数据库与服务器进行维护。
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应权限分离,不能由同一人担任。
2)普通操作权限:对于各个系统的使用人员,针对其工作范围给予操作权限。
3)查询权限:对于单位管理人员可以以此权限查询数据,但不能输入、修改数据。
4)特殊操作权限:严格控制单位管理方面的特殊操作,只将权限赋予相关科室负责人,例如退费操作等。
第五条加强____策略,使得普通用户进行鉴别时,如果输入三次错误口令将被锁定,需要系统管理员对其确认并解锁,此帐号才能够再使用。
用户使用的口令应满足以下要求:-____个字符以上;-使用以下字符的组合。
a-z、a-z、0-9,以及。
@#$%^&____-+;-口令每三个月至少修改一次。
第六条定期____系统的最新补丁程序,在____前进行安全测试,并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
第七条每月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及时发现最新安全问题,通过升级、打补丁或加固等方式解决。
第八条关闭信息系统不必要的服务。
第九条做好备份策略,保障系统故障时能快速的恢复系统正常并避免数据的丢失。
第三章系统日志管理第十一条对于系统重要数据和服务器配值参数的修改,必须征得____领导批准,并做好相应记录。
第十二条对各项操作均应进行日志管理,记录应包括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等详细信息。
第十三条审计日志应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事件。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论本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和保障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确保公司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为此,本制度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目标、原则、组织与职责、控制措施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以提高公司的信息系统安全水平。
二、目标1.保障信息系统的机密性,防止信息泄露。
2.确保信息系统的数据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
3.保证信息系统的可用性,防止系统宕机或服务中断。
4.提高员工对信息系统安全的意识和能力,防范内部威胁。
三、基本原则1.责任分明原则公司内各级管理者应明确自己对信息系统安全的责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各部门和员工应按照自己的职责,履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义务。
2.分类保密原则公司将信息系统根据机密程度进行分类,并按照相应级别采取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信息的合理保密。
3.全面安全原则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应全面覆盖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网络和人员,确保信息系统的全面安全。
4.防范为主原则公司应采取先防范,后处置的策略,通过建立安全防护体系,防止风险的发生,减小损失。
5.技术先进原则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缩小被攻击的风险。
四、组织与职责1.董事会负责审议并批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规章制度;监督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2.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组织实施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措施;协调内外部信息安全事务;负责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与处置。
3.各部门按照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落实本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负责本部门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建设和维护工作;配合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部门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工作。
4.员工严守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安全培训与教育;配合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部门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工作;及时报告安全事件,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
信息管理系统ppt课件
03
供应链管理(SCM )系统
连接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 消费者等各环节,实现供应链的 协同和优化。
政府部门信息管理系统案例剖析
电子政务系统
提供政府在线服务,实现政务信息的公开、透 明和便捷。
公共安全信息系统
整合公安、消防、急救等部门的信息资源,提 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公共安全水平。
城市规划与建设信息系统
数据可视化
利用图表、图像等形式展示数据,帮助用户更好 地理解数据。
信息安全保障技术
加密技术
采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保证 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
防火墙技术
通过设置访问控制规则,防止未经授 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入侵检测技术
监控网络和系统行为,及时发现并应 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身份认证与授权技术
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确 保只有合法用户能够访问和使用系统 资源。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应用
自然语言处理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本数据进行 处理和分析,如情感分析、文本分类等
。
智能推荐系统
基于用户历史行为和偏好,构建智能 推荐模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
服务。
图像识别与处理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图像数据进行处 理和分析,如人脸识别、目标检测等 。
机器学习算法应用
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学 习,预测未来趋势和行为,为决策提 供支持。
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详细、准确、可衡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为
后续设计和开发提供依据。
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架构设计
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硬件、软件和 网络等方面的设计。
数据库设计
设计数据库结构、表关系、索引等,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 和安全性。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推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范本(通用12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范本,欢迎大家分享。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包括涉密信息系统和非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及商业秘密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保密法规标准和中核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涉密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定存储、处理、传输涉密信息的系统或网络,包括机房、网络设备、软件、网络线路、用户终端等内容。
第三条涉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要本着“预防为主、分级负责、科学管理、保障安全”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和“控制源头、归口管理、加强检查、落实制度”的原则,确保涉密信息系统和国家秘密信息安全。
第四条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防护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保密标准、规定和集团公司文件要求进行设计、实施、测评审查与审批和验收;未通过国家审批的涉密信息系统,不得投入使用。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六条公司法人代表是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第一责任人,确保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措施的落实,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保障,督促检查领导责任制落实。
第七条公司保密委员会是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一)建立健全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二)协调处理有关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的重大问题,对重大失泄密事件进行查处。
第八条成立公司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领导小组,保密办、科技信息部(信息化)、党政办公室(密码)、财会部、人力资源部、武装保卫部和相关业务部门、单位为成员单位,在公司党政和保密委员会领导下,组织协调公司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工作。
详细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详细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详细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软件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详细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什么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基本原则1.可读性:详细设计应该易于理解和阅读,以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了解软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可维护性:详细设计应该易于修改和扩展,以便在软件系统需要更新时能够快速进行。
3.可靠性:详细设计应该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软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4.高效性:详细设计应该考虑到系统的性能需求,并采用相应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来提高系统的执行效率。
5.安全性:详细设计应该考虑到系统数据的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数据不被非法访问或篡改。
二、主要任务1.定义模块接口:在详细设计中,需要明确每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及其功能,以便确保模块之间可以正确地协作工作。
2.确定算法和数据结构:在详细设计中,需要选择适当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来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以提高系统的执行效率。
3.编写伪代码:在详细设计中,需要编写伪代码来描述每个模块的具体实现过程,以便开发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现。
4.进行模块划分:在详细设计中,需要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并确定每个模块的职责和功能。
5.制定测试计划:在详细设计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测试计划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问题。
6.撰写文档:在详细设计中,需要撰写相应的文档来记录系统的结构、功能、接口等重要信息,以便后期维护和升级。
三、分层次排版1.基本原则1.1 可读性1.2 可维护性1.3 可靠性1.4 高效性1.5 安全性2.主要任务2.1 定义模块接口2.2 确定算法和数据结构2.3 编写伪代码2.4 进行模块划分2.5 制定测试计划2.6 撰写文档。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完整版
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制定版本迭 代计划,明确每个版本的功能需求和开
发周期。
升级策略制定
分析现有系统的缺陷和不足,制定升 级策略,包括升级时间、升级方式和
升级后的验证方法等。
版本控制管理
使用版本控制具对系统代码和文档 进行管理,确保多人协同开发的顺利 进行。
兼容性考虑
在升级过程中,要确保新版本与旧版 本的兼容性,以便用户能够平滑过渡 到新版本。
恶意软件防范
安装防病毒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补丁,以及限制不 必要的文件下载和安装。
网络攻击防范
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限制不必要的网络服务和 端口开放。
数据泄露防范
加强数据加密、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以及定期进行安全漏洞评估和 修复。
06 系统测试、维护与升级策 略
系统测试方法及流程
注重用户体验设计 优化系统性能与响应时间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系统背景与需求分析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典型案例分析
01
系统测试与维护
02
案例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系统背景与需求分析
03
典型案例分析
01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02
系统测试与维护
03
案例三:供应链管理系统(SCM)
数据库中间件
如MyCAT、ShardingSphere等,提供数据库分 片、读写分离、负载均衡等功能。
04 系统界面设计与用户体验
界面设计原则与技巧
简洁明了
保持界面整洁,避免过多复杂 的元素,使用户能够快速理解
和操作。
一致性
确保界面风格、图标、字体等 元素的一致性,提高用户的视 觉舒适度。
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制度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公司信息系统建设步伐,规范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提升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水平,保障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主要对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系统建设过程提出安全管理规范。
保证安全运行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安全技术,同时更要有全面动态的安全策略和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本规范包括五个部分:1)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的总体要求:明确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的目标和原则;2)项目规划安全管理:对信息化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规划提出安全管理要求,确定各个环节的安全需求、目标和建设方案;3)方案论证和审批安全管理: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行内外专家对项目建设安全方案进行论证,确保安全方案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标明参加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及责任,并按规定安全内容和审批程序进行审批;4)项目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安全管理:包括确定项目实施的阶段的安全管理目标和实施办法,并完成项目安全专用产品的确定、非安全产品安全性的确定等;5)项目投产与验收安全管理:制定项目安全测评与验收方法、项目投产的安全管理规范,以及相关依据。
第三条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孕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但鼓励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5271.8-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第四条术语和定义本规范引用GB/T5271.8-2001中的术语和定义,还采用了以下术语和定义:1)信息安全infosec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注释:机密性定义为确保信息仅仅被那些被授权了的人员访问。
完整性定义为保护信息和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完备性。
可用性定义为包管被授权用户在需求时能够访问到信息和相关资产。
2)计算机系统安全工程ISSE(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Engineering)计算机系统安全工程(ISSE)是发掘用户信息安全保护需求,然后以经济、精确和简明的方法来设计和建造计算机系统的一门技巧和科学,ISSE识别出安全风险,并使这些风险减至最少或使之受到遏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GD/FS-1633(管理制度范本系列)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设计原则详细版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设计原则详细版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安全管理信息靠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加工和提供,因此,研究安全管理信息,必然要研究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一、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管理信息系统,国外简称MIS,是专指以电子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
但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所谓管理信息系统实际是指那些专门为管理系统生产和提供有用信息以便使其正确地发挥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的的系统。
根据以上对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理解,一个完整的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1.信息源即根据安全管理系统的需要,解决应从哪里收集安全信息的问题。
区分信息源可以有两个标准。
一是根据地点不同,可分为内源和外源。
内源是指安全管理系统内部的信息,外源则是指安全管理系统以外但与之有关的安全管理环境的信息;二是根据时间不同,可分为一次信息源和二次信息源。
一次信息源是指从内源和外源收集的原始安全信息,二次信息源是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储存待用的安全信息。
选择适当的信息源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为管理用户提供有用安全信息,进行有效服务的重要前提。
2.信息接收系统即根据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和可能,解决以什么方式收集安全信息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收集安全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有直接的人工收集方式,也有采用无线电传感技术进行安全信息收集的方式。
及时、真实、完整地收集原始安全信息,是保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其他环节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
因此,根据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考虑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能,选择适当的安全信息收集方式和相应的安全信息接收装置是设计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环节。
3.信息处理系统是指包括信息加工、存储和输出装置,解决如何根据安全管理的需要,对安全信息进行加工、存储和输出到安全管理用户的系统。
根据技术条件的不同,信息处理可采用多种方式。
目前,安全信息加工和存储越来越多地运用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微型电脑。
与此相适应,信息传输也越来越多采用现代化通信设备,如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
4.信息控制系统为了保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不断为安全管理系统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安全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要建立灵敏的信息控制系统,以不断取得反馈信息,纠正工作中的偏差,控制整个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安全管理用户的需要提供有效的服务。
根据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规模的大小,安全信息控制系统可以设专门机构,也可由专人负责。
5.信息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对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每一个工作环节编制程序、操作设备,形成有效的人—机系统,对安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输出。
所以,在现代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管理者既要有懂安全管理的人员,也要有懂计算机和现代化通信技术的人员。
应当指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上愈是现代化,信息管理者的作用就愈重要。
为此,不断提高信息管理者的素质,是保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有效运转的关键。
综合上述各要素,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和运转情况,如图6—2所示。
在实际安全生产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指那些专门为各种安全管理活动收集、加工、储存、提供信息的部门和机构。
如统计部门、情报部门、咨询部门、预测部门、图书资料部门、计算中心等。
上述各种部门其躯干雄居于大中城市,四肢伸向各个单位、各个企业,上下结合,纵横交错,共同形成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庞大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任何有效的安全管理都必须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及时、准确、适量、经济的信息。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安全管理系统提供信息服务的。
因此它的设计必须要首先明确服务对象的性质、范围及其所需安全信息在数量、质量、时间等方面的要求。
做到这一点,在安全管理系统设计前,就要详细调查安全管理用户的情况,标清所服务的对象经常需要哪些安全信息,这些信息应从哪里获取,以什么方式收集和传递,摸清这些情况,系统设计才能有明确的目的。
2.要坚持系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所谓完整性,就是根据信息加工需要,必须具备的环节不能缺少,同时要保证各环节的相互联系和正常运转;所谓统一性,就是要求整个信息系统的工作要统一,要制度化。
整个系统各个工作环节所加工和输送的信息在语法、语意和格式上要标准化、规范化。
坚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统一性,主要是为了各个环节工作的协调,同时便于与别的管理信息系统联系、合作,所加工的信息也便于各个管理系统使用。
3.要保证一定的可靠性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集中表现在所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适用性和及时性。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并乐于采用。
可靠性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所在,为了保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必须要使整个系统有良好的素质,其中包括设备、人员、服务态度、工作作风等素质。
同时还有必要在整个系统中配备一定的控制装置和监督人员。
4.要允许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允许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主要目的是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为此,一些主要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应在组织上与安全管理系统分设,即使对于从属于安全管理系统的信息机构,也要从纪律、制度上,甚至通过立法来保证其行使职能的相对独立性,避免某些长官意志和过多的行政干预。
5.要注意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和经济形势千变万化的情况下,现代安全管理要求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安全管理上的这种适应性和灵活性,主要靠及时获取安全信息来达到,这就要求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也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只有这样才能在条件一旦变化时仍能及时提供可靠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安全信息,以便安全管理系统的决策、计划等能随时适应新的情况。
忽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适应性与灵活性的原则,实际上是对资源的浪费,有时还可能导致安全管理决策的失误。
当然重视适应性、灵活性原则,并不排斥相对的稳定性,这就要在设备采用、人员配备、机构设置等方面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稳定与灵活、长远与眼前的关系。
6.要讲究经济性在安全信息系统设计中,所谓经济性原则,就是不但要考虑所提供安全信息的准确性、适用性、及时性,而且要考虑获取、加工和输送这些安全信息的费用或成本。
实际上就是要讲究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影响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为此,进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必须要进行经济技术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使设备上的先进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算性达到满意的结合。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以上原则是一个矛盾统一体。
从总的方面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就是要从如何满足各安全管理用户需要出发,不断使上述原则达到统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根据需要与可能有所侧重,但完全忽略某一方面则是不行的。
三、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化的技术策略安全管理信息现代化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指导思想现代化、组织结构现代化、人员素质现代化和技术手段现代化。
根据当代科学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所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现代化,主要是指建立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化、自动化的信息收集、加工、储存、传递系统。
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要从实际出发,采取正确的技术策略。
1.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目标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化水平,在何时要达到什么程度,这是制定技术策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总结国内外经验,制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化技术策略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既不能脱离一个企业的实际,急于求成、全面引进,在一切方面都要“迎头赶上”,也不能亦步亦趋照抄别人所走过的路子,要立足自己的情况,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和一切可能条件,全面规划,逐步实施。
在目标的制定上,总的说要与本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目标相适应,要和安全管理现代化的水平相适应。
具备了一定条件,个别方面和某些领域也可首先突破。
2.要全面规划、配套进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全面规划、配套进行。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向安全管理系统提供安全信息,包括要综合发挥信息收集、加工、储存、传递等一系列的功能,这就要求信息收集、加工、储存、传递等技术手段要相互协调和配套。
具体说,没有电子计算机,信息就不能高速度、高质量地加工、处理;而没有先进的传感技术和通信技术,信息就不能迅速、大量、有效地获得和传递,电子计算机也无展其技。
特别是要做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自动化,更要求传感、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相互配套,同步发展。
因为计算机和传感技术只能形成离散的信息收集和加工点,只有通信技术才能把这些离散的点连成线、结成网。
同时还要想到,在实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但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而且还要大力发展与其有关的各种支持技术和为之提供新材料,新能源的基础技术,这样又要考虑一批批技术群和产业群的协调、配套发展。
3.加快人才培养,适应技术现代化的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要靠高素质的人才操作使用。
因此,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要与现有人才的素质相适应,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要与不断发展的信息业和不断提高的信息获取、加工和传递的技术水平相适应。
当代,随着信息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从事信息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此,应该运用多种形式加快培养。
其中主要包括对预测专家、情报专家、咨询专家、计算机专家、通信专家和信息管理专家的培养。
此外,为了加快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现代化的步伐,还要注意提高广大安全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如果广大安全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吸收和运用安全信息的能力不强,同样也影响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现代化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