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化脓灸方法及艾灸后的反应

合集下载

30种艾灸反应和应对方案大全附常见病灸感

30种艾灸反应和应对方案大全附常见病灸感

30种艾灸反应和应对方案大全附常见病灸感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绒对人体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以达到健身养生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进行艾灸时,有时候会出现各种反应,下面列举了30种常见的艾灸反应和应对方案。

1.感到温热:这是正常的反应,说明艾绒的热能正被传导入皮肤,你可以适当增加厚度或减少烧灸时间。

2.轻微发红:皮肤变红是艾灸时的正常反应,表示血液循环被刺激起来了。

3.轻微疼痛:当局部神经得到刺激时,有时会产生一些疼痛感,这是正常的现象,可以调整厚度或灸的时间。

4.皮肤发痒:发痒可能是因为身体排毒,可以按摩或轻轻揉搓,或采用艾草泡水擦拭。

5.出汗增多: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使体温升高,这是艾灸的正常反应。

6.轻微头晕:可能是疲劳、身体虚弱或艾灸时间过长所致,可以适当缩短艾灸时间,保持良好的卧姿。

7.肌肉酸痛:可能是肌肉疲劳,可以适当休息或按摩舒缓疼痛。

8.感到疲倦:艾灸可以促进身体代谢和放松,可能会让人感到疲倦,可以适当休息或增加睡眠时间。

9.头痛:可能是因为湿气或风寒,可以尝试温暖的喝点姜汤或者茶水。

10.呕吐:可能是因为胃寒或消化不良,可以尝试适当加热和调整饮食习惯。

11.腹泻:可以是因为湿气和寒气被排出体外,可以暂时停止艾灸或调整厚度。

12.失眠:需要缓解焦虑和提高睡眠质量,可以尝试进行艾灸前的放松和冥想。

13.罕见的皮肤过敏:可能是个体差异造成的,可以尝试换一种不同的艾草。

14.精神压力释放后的哭泣:可能是由于压力释放所导致的情绪宣泄,可以尝试艾灸前进行心理疏导。

15.脱发:长期过度使用艾灸可能导致头皮发炎和脱发,需要适当减少艾灸的频率和时间。

16.高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压力不要太大,可以适当减少厚度或艾灸时间。

17.月经不调:艾灸可以调理经脉和血液循环,对月经不调有一定作用,不过需要注意艾灸的时间和穴位选择。

18.女性经期艾灸:经期进行艾灸可能会加重血液循环,需要谨慎选择艾灸的时间和穴位。

王正龙:论化脓灸方法及艾灸后的反应

王正龙:论化脓灸方法及艾灸后的反应

王正龙:论化脓灸方法及艾灸后的反应王正龙:论化脓灸方法及艾灸后的反应摘自王正龙《灸法直论》现代的许多中医专家认为:对于“阴虚”的虚火上炎和“阳虚”的虚寒证的灸法应有所不同。

就是阴虚火旺的虚火,应该按照古法用麦粒大的艾炷灸之,且初灸宜少,逐渐加量,轻灸适度,才能达到引火归元、潜阳益阴的作用。

如果灸量过度,反助虚火上炎,灼阴耗气,必使病情加重。

灸的火候,是否适度,应观察患者灸后的反应。

如果发现口干、唇燥、目涩,即为过度,应立即停灸,待不良反应消失后再灸,且宜减量,以不出现不良反应为度。

此说似为稳妥,但我通过临床体验认为:关元、中脘、膏肓这三大补穴,不论阴虚阳虚,都可以重灸(因为“阴阳一气”,阴虚岂有阳不虚的说法?阳虚哪有阴不虚的道理?)。

所谓“口干、唇燥、目涩”等症,都是艾火驱赶阴邪即将散尽的表现,应该快马加鞭,不可迟疑(参考关元穴、中脘穴灸法)。

如果只是重灸关元穴500壮乃至1000壮,才出现嘴唇、舌尖起泡的症状,说明关元穴的位置太低,底力不足,患者的寒邪过重,上焦的寒邪才刚被化开。

所以,一般施灸,最好关元穴和中脘穴同时进行,就可以加快祛寒的速度,上火的症状就会很早出现并很快消失,基本上没有必要灸足三里穴来“引火下行”。

如果出现喉咙干痛难忍的现象,不必担心,等寒邪被驱逐出去以后,自然就会在瞬间出现清凉的感觉。

如果“通窜”的范围比较大,又疼又痒又热,必须继续灸下去,最后不知是第几壮,痛苦的感觉瞬间消失,温热舒适感会重新汇聚到穴位上。

一般来说,患者以前有手淫习惯或性欲强烈的人,施灸时阴茎或阴蒂会极痒难忍,第二天会有遗精现象(妇女会有白带增多的现象),这是淫浊败精被化动的必然表现,灸至100壮以后症状就会消失,千万不要认为灸法会造成持续不断的遗精或白浊。

由于患者的病邪很深,并非灸100壮就可以解决的。

当灸至200壮时,可能患者就会不觉得疼痛了,但腹中不觉温热,这只是浅层的寒邪被驱出的表现,而藏在深层的寒邪还没有被触及,必须耐心地灸下去,真正的反应在300~500壮以后才会出现。

化脓灸是中医既古老又独特的治病方法!

化脓灸是中医既古老又独特的治病方法!

化脓灸是中医既古老又独特的治病方法!祛风代针丹作用原理诠释之一化脓灸是既古老又独特的中医治病方法,它以中医辨证理论和经络学说为依据,用艾炷或具有发泡蚀腐作用的中药直接或间接放在穴位及适灸部位上施灸,人为造成局部组织类烫伤,并出现无菌化脓、灸疮结痂,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方法、也是袪风醒脑代针丹作用原理之一。

化脓灸疗法治病,认为“灸法扶阳,多灸重灸”,特别是化脓灸疗法施灸时,其强烈穿透性疼痛感及长时间灸疮正是化脓灸疗法的优点。

这种短暂的灼疼与施灸后灸疮的刺激恰到好处的结合,是其他针灸治病效果所不具有的,化脓灸(代针丹)疗法对疑难杂症往往能获得顿起沉疴、升阳祛病的奇效。

化脓灸主要作用现代医学解释:*在特定穴位种植“人工疫苗”化脓灸,是用艾直接在人体特定的穴位皮肤上,用火烧的方法形成一个所谓的“人工种植疫苗”的机会,这种方法我们的古人经过千余年的大量临床观察与应用,证明其特异防疫功能是一种有效防病强身的好方法。

如孙思邈在《千金方》书中记载:“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疬、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

意思是说,大凡从外地到吴国(江南水湿)蜀国(深山密林多瘴疫毒气)上任的官员们,只要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经常灸的令疮面保持化脓的状态,人就不会中毒得病而身体健康。

这些记述表明,化脓灸能使人体获得对流行病原体的抵抗力。

有研究报道发现,在伏天用化脓灸治疗哮喘病,灸后用膏药封贴,以促使灸疮形成,这与西医用的哮疫苗极其相似。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化脓灸其实就是在给人体特定的穴位上,进行疫苗的再种植、类似于现在的生物疗法。

化脓灸引起穴位处出现水疱、化脓、结痂,在这一类似人为炎症过程中,它在机体上开启了一扇有限的窗口与外界交流,从而使流行的病原体进入该处,而与大量的被激活了的防御细胞,尤其是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接触,再通过这些细胞之间相互信息传递,如巨噬细胞吞食了外界来的病原体后,再将病原体上所取得的信息传递给T 辅助淋巴细胞(TH),由它再把有关信息传递给T和B淋巴细胞,而形成对该病原体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古法艾灸化脓灸实践录,慢性胃炎阳虚怕冷没了!

古法艾灸化脓灸实践录,慢性胃炎阳虚怕冷没了!

古法艾灸化脓灸实践录,慢性胃炎阳虚怕冷没了!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先看图一半的艾灸图上这样的,又或者是下面这样的当然现在流行的艾艾贴,顶多算为玩玩而已,尤其是微商用来招代理骗钱的。

那我要分享的古人艾灸是怎样的呢?背景:化脓灸化脓灸又叫瘢痕灸,直接灸(直灸)的一种;就是用小艾炷直接在皮肤上灸灼穴位,达到化脓的目的,最后形成瘢痕的一种灸法。

01说起艾灸,我自己本身是一个最大收益者。

我从小素来体质弱,乃至很大年龄了都还尿床。

很多年前来广州读书,因为“上火”误用很多抗生素和“凉茶”。

结果把脾胃搞伤了。

是很受伤的伤,结果是我吃一点点东西就胃胀,还有一段时间得了厌食症。

没有胃口,看到东西就有恶心感,每每走进饭堂,心里边是无比的饥饿感,但是一吃点点东西就胃痛,胀痛、刺痛、反酸。

东西没吃多少,但是什么感觉都有。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几乎两年的时间,人都变得很瘦。

因为担心增加父母的负担,跑去医院折腾几次后,没见任何好转,吃药后反而加重,就再没去看了。

后来学到了针灸,书上有提到艾灸治疗阳虚的效果很好。

结合简单的辨证,很明显,我就是胃寒,阳虚体质。

于是跑去学校附近的医疗器械店。

买了一包艾绒,按着各种教程,开始试着给自己艾灸。

期间一边艾灸一边看各种艾灸的专业书籍。

当看到一本古书《扁鹊心书》提到重灸可以治疗大病,改善体质。

于是邀上一个铁杆中医同学,我们开始做疤痕灸,也就是传说中的化脓灸。

当然这期间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试的人才知道,我跟那位同学一起做,互相勉励,相互分享艾灸后的反应,体会还有学习心得。

真幸运,当年有这样一位中医好友一起在学习中医。

多年后的我们还走在中医这条路上....学中医就得实践体会,就得从自己做起。

每天中午都灸,怎么灸的。

就是传说中的疤痕灸。

就是弄一段艾柱,直接放在关元穴上烧,直到烧完火灭,再接着下一壮。

每天十五壮,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

还清楚的记得第一壮艾柱把皮肤烧焦的味道,还能体会那种烧灼痛、刀割样的疼痛。

艾灸的适应范围及反应处理

艾灸的适应范围及反应处理

艾灸的适应范围及反应处理
一、适应范围
灸法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

如风湿疼痛、腹痛、泄泻、肢体麻木、呕吐、遗尿、脱肛、阳痿等;临床常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曲池、大椎等穴。

二、正常反应及处理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无需处理。

如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任其自然吸收,注意不要擦破。

如水泡较大,可用毫针将其刺破,放出水液或用注射器抽出水液,涂上烫伤油,用纱布包上。

如是化脓灸,在灸疮化脓期间,注意休息,保持局部清洁,增强营养,并用敷料保护灸疮,防止灸疮污染。

如处理不当疮面脓液呈黄绿色或渗血,可用消炎药膏外敷。

四种化脓灸疗法及灸后养护

四种化脓灸疗法及灸后养护

四种化脓灸疗法及灸后养护化脓灸疗法虽然操作方法简单,但其疗效与施灸材料选择与制作、施灸季节、顺序与体位、灸前准备、操作方法与灸后调护等关系密切,因此医师必须善于掌握和应用这些要领。

化脓灸疗法所用材料为金色艾绒,也称金丝艾绒。

艾绒是由艾叶制成的,古今均以艾叶为主,如《孟子·离娄》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一说。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化脓灸疗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传统化脓灸疗法【确定穴位】患者根据体位要求,保持平直,暴露并确定穴位,用甲紫(或确定穴用水笔)做一记号,嘱咐患者不可随意改变体位。

【局部麻醉】对畏惧疼痛者,可局部麻醉后再施灸。

【置艾炷】将艾炷置于选定的穴位上,放置平稳,防止燃烧时倾倒。

【燃艾】点着艾炷后,医者应守护在身旁。

待燃至患者感觉疼痛时,医者可用手轻轻拍打或抓捏穴位四周,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感。

艾炷燃尽后一炷一炷地换上,直至满足灸量。

【封护】施灸结束,清洁穴位,用淡水膏敷贴封口。

化脓后,每2天换淡水膏1次,约50天化脓伤口愈合,留有瘢痕。

改良化脓灸疗法【确定穴位】同传统化脓灸疗法。

【置艾炷】选小艾炷置于穴位上。

【燃艾】基本同传统化脓灸疗法。

根据部位不同,施灸壮数不同,一般3~7壮.每天1次。

如果灸出水疱或黑痂,就在水疱或黑痂上再灸。

不要急于求成,连续施灸,坚持灸够疗程,日久见功。

重化脓灸疗法【确定穴位】同传统化脓灸疗法。

【局部麻醉】同传统化脓灸疗法。

【置艾炷】选大艾炷置于穴位上。

【燃艾】基本同传统化脓灸疗法。

【局部处理】每天换医用消毒纱布块,伤口大约100天愈合。

隔物化脓灸疗法即在艾炷与皮肤之间垫上某物(或药物),避免艾炷直接接触皮肤的施灸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病症,所隔物品多选中药材,如因病、因证选用单方、复方,如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灸、隔盐灸等。

这样可发挥艾灸与药物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提高功效。

如果仅灸至皮肤潮红即止,则效果较差。

隔物灸局部至少应出现水疱,形成灸疮,其疗效才会显现,远期疗效才会比较理想。

瘢痕灸(化脓灸)

瘢痕灸(化脓灸)

瘢痕灸(化脓灸)瘢痕灸(化脓灸)瘢痕灸又称化脓灸,是直接灸的一种。

用陈年的精制细艾绒,制成一定大小的艾炷。

用大蒜汁涂在选定的穴位上,燃艾施灸。

将规定壮数灸完后,贴淡水膏或橡皮胶布以保护灸后的伤面,并促使灸处化脓。

化脓过程约需40天左右,故叫做化脓灸。

灸后伤面愈合后,留下瘢痕,故又叫瘢痕灸。

此法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行气活血的功能。

适合于治疗大病重病、及陈年老病。

【适应症和禁忌症】瘢痕灸主要是对一些慢性病疗效比较满意,如喘息、肺痨、胃脘痛、痞块、发育不良、癫痫、阳萎、痹症、脉管炎、月经不调、痛经及预防高血压中风等。

瘢痕灸的缺点:施灸时疼痛,灸后化脓,施灸穴位留永久之瘢痕。

故对一般体质衰弱者及老年人、小孩应慎用,对急性热病、长期消耗性疾病的重症患者,如吐血过多的肺痨症和内脏实质病症,均不能施瘢痕灸治疗。

施灸穴位的禁忌和一般灸法相同,对颜面有碍美观之穴不宜施灸。

此外,如眼、心脏附近及睾丸、阴部均列为禁灸区。

醉酒之后,大劳、大饥、大饱之时暂不宜施灸。

雾、雪、雷、雨之日也不宜施灸。

急症例外。

【收效期】瘢痕灸的收效期和施灸的疗程问题各家说法不一。

古代针灸医书有“疮发即愈”之说,根据临床观察,并非皆如此,对一般的痛经或胃脘痛可能收效,但对其它慢性病症,在化脓期间,虽有些症状得到改善,但大部分病症须到秋冬及明春才能应验。

有些患者体质过差,或病重,尚须连灸两三年,每年按适令季节施灸一次,或隔三至六个月施灸一次,连灸二、三次,方能收效。

如一些喘息病人,第一次施灸后,效果不显著,第二次施灸见显效,第三次施灸后,喘病不复发。

对较重慢性病症,第一年灸后如未见大效,没有其它副作用,应当连续再灸,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也可配合其它疗法。

【操作方法】1.原料艾绒,以陈年精制细艾绒为良,施灸时热力易透,并且瞬刻燃烬,若新制艾绒,则火力强而经燃,皮肤的灼痛感较为剧烈。

保存方法:干燥密闭,防止潮湿生霉。

2.艾炷大小艾炷,分为大、中、小三号。

艾灸的17种好转反应

艾灸的17种好转反应

艾灸的17种好转反应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或艾条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以达到调理身体、促进健康的目的。

而在艾灸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出现一些好转反应,这些反应是身体正在积极调节和恢复的表现。

下面我们将介绍艾灸的17种好转反应。

1. 发热:艾灸能够刺激人体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

在艾灸后,很多人会感觉到全身发热,这是因为艾草的温度和灸热在刺激血液循环的同时,也使体温升高。

2. 出汗:艾灸能够促进体内的代谢,通过刺激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进而增加汗液排出,使体内毒素得以排出。

3. 红肿:艾灸中的热量可刺激皮肤,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量。

因此,艾灸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这是血液循环加速的表现。

4. 瘙痒:艾灸可能刺激皮肤,导致局部瘙痒感。

通常情况下,瘙痒感会在一段时间后自行消退,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5. 轻度疼痛:在艾灸过程中,由于热量的刺激,一些人可能会感到轻度的疼痛。

这是由热量对局部神经末梢的刺激引起的,通常可以通过调整艾灸的时间和温度来缓解。

6. 疲乏感: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新陈代谢,从而消耗一定的能量。

因此,在艾灸后,一些人可能会感到疲乏乏力,这是一个正常的身体反应。

7. 皮肤过敏:个别人在进行艾灸时,可能会出现轻度的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等。

这通常是因为个体对艾草或火热刺激的过敏反应,避免艾灸可以缓解这种过敏症状。

8. 血液淤积: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流量。

在一些局部血液淤滞的部位,艾灸可能引起血液排出,使得淤积的血液得以疏通。

9. 胃部不适:在进行腹部艾灸时,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的症状,如腹痛、腹胀等。

这是因为腹部的脏器受到热量的刺激后,引发了一种反应,通常在一段时间后会自行缓解。

10. 嗜睡:艾灸可以调理人体经络,促进血气流通,使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

因此,在艾灸后,一些人可能会感到嗜睡,这是身体适应习惯改变的正常表现。

11. 头晕目眩:在进行颈部或头部艾灸时,由于热量对局部血管的刺激,一些人可能会感到头晕目眩。

化脓灸临床应用

化脓灸临床应用

化脓灸临床应用——09针灸英语许海锋2009141700051.乙型肝炎取穴: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每次取1穴。

治疗时在穴位上采用麦粒灸法,每穴7壮,每壮艾绒 1.5 毫g,直接在穴位皮肤上点燃施灸,灸毕贴以灸疮膏,以后每日换膏药1次,在该穴上不再施灸。

化脓一般需1.5个月,疮口愈合后再取对测另一穴施灸,左右上下交替取穴,所以在整个疗程中,每穴仅灸1次。

6个月为1个疗程。

灸疗期间药物使用同灸疗前,进行灸疗前后的同体对照。

疗效:(1)对肝功能的影响在灸疗过程中,各项肝功能指标均出现一过性损伤,而灸疗结束后,各项指标均得到好转,甚至优于灸疗前。

其中谷丙转氨酶(ALT)变化最明显,在灸疗前、中、后的3项比较中,均P<0.01,显示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谷草转氨酶(AST)亦有变化,在3项比较中,均P<0.05,显示出有显著性差异。

(2)对肝炎病毒的影响灸疗后有12项病毒指标得到改善(这12项指标分布在10例患者中)。

2.支气管哮喘取穴:大椎、肺俞。

治法:两穴轮用,肺俞穴取双侧。

用化脓灸法,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

每次取1穴,每周灸1次。

疗效:共治疗136例。

发作期组:15例;显效1例,好转3例,无效11例,有效率26.67%。

缓解期组:121例;显效43例,好转38例,无效40例,有效率66.94%。

证型:阳虚型:有效率69.33%;阴虚型:有效率77.78%;无明显虚证型:有效率62.16%。

结果显示化脓灸治疗缓解期哮喘疗效明显优于发作期,化脓灸治疗不同证型支气管哮喘疗效无明显差别。

临床宜在哮喘缓解期进行化脓灸治疗,并在应用化脓灸治疗阳虚型哮喘同时,选择阴虚较轻的哮喘进行施灸治疗。

3.慢性腹泻取穴:分两组。

①水分、天枢、气海、关元;②大椎、膏肓。

治法:化脓灸每年夏季施行(按节气可从小暑灸到白露),上述两组穴,视患者阳虚赢弱,泄泻缓急情况,分年连灸。

每次灸一个穴点,一般灸9壮,但以直接灸至穴位处呈深Ⅱ度的焦痂,边缘起小泡如一小指环状为度。

艾灸的17种好转反应

艾灸的17种好转反应

艾灸的17种好转反应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燃烧的艾草放在人体特定穴位上进行热刺激,以改善身体健康。

虽然艾灸在许多人身上有良好的效果,但在进行艾灸治疗过程中,一些患者可能会经历一些不适的好转反应。

本文将介绍17种常见的艾灸好转反应。

1. 汗液增加:进行艾灸后,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血管扩张和代谢活跃,导致汗液增多。

这对于排除体内湿气和毒素是非常有益的。

2. 皮肤局部红肿:局部红肿是正常的艾灸反应,说明血液循环得到了增强。

这种反应通常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消失。

3. 瘙痒感:在进行艾灸治疗后,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局部皮肤瘙痒。

这是由于局部神经兴奋导致的,通常在几分钟后消失。

4. 虚汗:虚汗是由于艾灸治疗后,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而引起的。

这种反应通常在治疗后几小时内消失。

5. 鼻塞或通气感增加:艾灸治疗可能会增强鼻腔和呼吸道的通气性,使一些人感到鼻塞减轻或呼吸更畅通。

6. 体温升高:艾灸刺激能够引起体内代谢活跃,造成体温升高。

这种反应通常在治疗后几小时内消失。

7. 体力增强:通过艾灸刺激特定穴位,可以提高气血运行,增强体力和精力。

8. 睡眠质量改善:一些人在进行艾灸治疗后报告了睡眠质量的改善。

这可能是由于艾灸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9. 情绪改善:艾灸治疗有助于平衡人体内的能量,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10. 食欲改善:一些人在艾灸治疗后报告食欲的改善。

这可能是由于艾灸刺激对脾胃功能的调节作用。

11. 消化功能改善:艾灸治疗可以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功能的改善。

12. 疼痛减轻:艾灸刺激可以激活药物般镇痛系统,释放内啡肽等物质,减轻疼痛感。

13. 頭痛和眩晕改善:艾灸治疗可以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头痛和眩晕症状。

14. 瘀斑消退:艾灸治疗可以促进淤血的消散,减少瘀斑。

15. 面部红晕减轻:艾灸治疗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轻面部红晕和毛细血管扩张。

16. 皮肤病症状减轻:艾灸治疗可以改善皮肤微循环,有助于减轻皮肤病症状。

艾灸-化脓灸

艾灸-化脓灸

艾灸-化脓灸化脓灸,也称作为疤痕灸,属于中医针灸直接灸的一种。

是以5mm左右的艾炷放置在体表某些穴位直接烧灼。

一般每穴3~9壮,然后贴以膏药。

该治疗方法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故也被称为“养生灸”。

亦可称作瘢痕灸。

化脓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疗法,是艾灸的一种,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此外,化脓灸还可用于哮喘、痹证、慢性肠胃病、阳虚顽症的治疗及体虚的调理。

因为化脓灸初次使用会使患者皮肤有一定的损伤,表皮会出现疤痕,很多人不愿接受这种治疗。

而且每个患者的治疗时间需要用15-45分钟的时间,而普通针灸只用几分钟就可以了,这些是导致“化脓灸”没有普及的原因。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也和很多患者不熟悉化脓灸的操作有关。

操作方法:医生操作时先用笔点个小点,打个记号,用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圆锥形艾炷,然后把它直立旋转于穴位之上,再用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直到病人喊痛的时候,医生再迅速把它按灭,同时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按摩穴道周围,可以减轻病人痛苦。

其实,只要灸几次,再灸就不太痛了,如果耐心治疗十多次,用不了多久就能产生一定的疗效。

化脓灸的部位一般是四肢、腹部、腰部。

用这种灸法,初灸之后,皮肤局部会变黑、变硬、结痂,下次再灸就在硬痂上施灸。

如果化脓,可以按压,排出脓液再灸,如果痂皮脱落,可以用敷料覆盖,等结痂后再灸。

注意事项编辑1、流脓期间,注意皮肤表面的护理,应用消毒纱布包裹,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若有感染时,应按外科化脓感染常规处理。

2、化脓灸后宜入室静卧,平心定气,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

3、化脓灸后,注意补充相应的营养,多进食蛋白质类食物,如鸡、鸭、鹅、鱼、豆制品、香菇、蘑菇等。

4、四肢关节部,肌腱处,大血管附近,脐部,孕妇及经期女性的腰骶部及小腹部禁灸。

5、过敏体质的患者应在灸前咨询医生,在施灸过程及灸后都应格外慎重。

艾灸的17种好转反应

艾灸的17种好转反应

艾灸的17种好转反应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对特定穴位进行热刺激,从而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艾灸的过程中,人体可能会出现一些好转反应,这些反应显示出身体开始逐渐调整和康复。

本文将介绍艾灸的17种好转反应。

一、出汗:艾灸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汗腺的排毒功能,因此,在艾灸过程中会出现出汗的情况,排除体内毒素,有助于改善身体健康。

二、舒展感:艾灸可以促进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让气血通畅,因此在艾灸后,人们会感到身体更加舒展、轻松,肌肉也会感到放松。

三、排尿增多:艾灸可以刺激肾脏和膀胱的功能,因此在艾灸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排尿增多的情况,帮助清除体内废物和毒素。

四、精神焕发:艾灸可以调整身体的能量流动,促进血气畅通,从而改善精神状态,提升人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五、食欲增加:艾灸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食欲,改善消化功能,让人们更容易摄取营养。

六、睡眠改善:艾灸可以调整神经系统的平衡,缓解身体和精神的紧张状态,因此人们可能会感到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七、面色红润:艾灸可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气血的均衡流动,因此在艾灸后,人们的面色会变得红润,有利于提高面部的光泽度。

八、疼痛减轻:艾灸可以刺激人体内的神经末梢,促进内源性物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感。

九、经期调节:艾灸可以调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改善月经不调和痛经等问题。

十、缓解疲劳:艾灸可以促进身体能量的畅通,缓解疲劳,提高体力和精力。

十一、改善肤质: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的营养供应,因此人们会感到肤色变得更好,皮肤质地也会有所改善。

十二、改善记忆力:艾灸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因此人们在艾灸后可能会感到记忆力变得更好。

十三、免疫力提升:艾灸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动和增殖,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十四、血压调节: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十五、减肥效果:艾灸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加速脂肪的分解和消除,有助于减轻体重。

1958年资料5 “化脓灸”经验介绍

1958年资料5 “化脓灸”经验介绍

“化脓灸”经验介绍
陆大鸣
灸的方法有好几种,大体上分为间接灸和直接灸两类。化脓灸是直接灸的一种,也就是古法灸,有些人称之谓大灸或发泡灸。针灸同道目前对这一灸法,采用的似乎不够,特别是有人提出了温和灸的疗效并不减于化脓灸之后,一般用的更少。其主要原因或系灸后要遗留瘢痕,有损美观,也可能对这一灸法了解不多,为免破皮伤肉而不大采用;也许是某些地区向不施用,群众无此信仰使然。可是化脓灸毕竞也是祖国医学遗产中的一部份,它对一些历治不效的慢性病(例如气管炎,多发性胃官能病患,癫,发育不良等等),在治疗上确实有其伟效和一定的价值,是值得推广采用的。我们平湖(浙江)严、陆两姓在每年夏季灸治各种病患,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群众方面亦已普遍取得信仰,在治疗中虽未做好统计工作,但治愈者确实不是少数的。现在把有关化脓灸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我个人的体验介绍如后:
3.药物调补期 忌口休养期过后,时当秋冬,对病情较为严重的必须进以药物调补(如膏滋或其他适当药物)以
助灸效。一般情况或无法担负服补者不一定如此,总之视病情处理之。
化脓灸的收效期
灸后收效时间问题,针灸大成所载虽有疮发即愈之语,但并不尽然,作者经验,体工转机较快的果是疮发即行获效,但大部均须到秋冬及明春才能应验。许多体力过差,病根过深者,尚须连灸两三年(均于小暑至白露期间为之)方得收效。所以较重病症,第一年灸后如未见大效,应连续再灸,中断则全功尽弃。初灸时如病情须要,亦常辅予药剂,盖化脓灸收效虽极巩固稳定,其见效较缓,故初期投以汤药,便益见相辅相成之效了。有些人偏执灸的效力,而不采用汤液辅佐,这就没有很好地掌握各种疗法的配合,反使主要疗法不能发挥效力和逊色,是值得引为注意的。
化脓灸的技术操作
1.取穴 化脓灸的取穴原则虽与针治和其他灸治法相同,但为了掌握疗效,勿使徒然破皮损肉,其取穴便应特别审慎从事,切戒草率。虽然根据近世以来的针灸学术报道,知道穴位绝非是微小的一点,而是有其相当的面积,但是化脓灸取穴还得力求穴位的中心,勿使偏倚失正。作者应用化脓灸的大多是有关藏府的各种慢性证候,因之取穴之部位根据“藏府病求门、海、俞、募”的法则,都于

艾灸的方式及需注意的禁忌

艾灸的方式及需注意的禁忌

艾灸的方式及需注意的禁忌展开全文艾灸分为化脓灸、隔物灸、悬灸、温灸、艾贴灸。

化脓灸:近代也称之为直接灸,是把艾绒直接放到皮肤上灼伤,伴随着较大的疼痛,艾灸的人需要一定的勇气,一般会使用药物进行减轻疼痛。

此种灸法对皮肤伤害极大,必定会给皮肤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疤;此灸法效果最佳,但是需要非常好的技术进行把控,近代使用此灸法的人极少。

隔物灸:艾绒与皮肤之间放一些隔绝材料,在保护皮肤的同时,配合隔绝材料的药效辅助艾灸;此种灸法效果较佳,但需要把控灸量,适合具有一定经验的人行灸,此灸法同样具有烫伤皮肤的风险,同时对体位有一定的要求。

悬灸:即悬空艾灸,使艾条悬空,跟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艾条燃烧散发的热力以及药效,温养穴位,以艾灸所需要的效果,此中灸法如今最为流行,效果稍比隔物灸差,但是也可以令人满意。

缺点就是:长时间手持艾条,比较累人,若艾条质量差,艾灰掉落,有可能灼伤皮肤,而且艾条的热力较大,容易引起火灾隐患。

温灸:此灸法需配合灸罐或者灸盒等半密封的容器,使艾柱在容器里面燃烧,将容器的开口处覆盖到皮肤上,以达到温养的效果;缺点是无法针对准确的的穴位,而且由于体积较大,对很多穴位无法行灸。

使用者多为养生的人,治疗疾病较少人用。

艾贴灸:类似于暖宝宝,只是内含艾草制品,通过其自发热的功效,散发艾草功能,市面上最好的艾贴可以发热8小时,温度高达60度,根据研究,易可达到艾灸的效果艾灸具有数千年历史艾灸的方法众多,艾灸也越来越流行,很多人也想去尝试,很多灸友经验不足,不知道需要注意一些什么,在这里就对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一、饭前饭后不能艾灸二,灸后不能直吹冷风三、治疗过程不能吃生冷的食物四、男女乳头、阴部、睾丸、眼球、大血管、心脏等不能艾灸五、关节处、外露处不能使用化脓灸六、极度疲劳、过饥、过饱、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女士经期忌灸七、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化脓灸法的临床运用

化脓灸法的临床运用

化脓灸法的临床运用化脓灸法的临床运用:陈博士按,化脓灸在临床上对于一些重大的疾病我认为效果不错,比如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恶性肿瘤后期等等,我自己应用过,比如对于腰椎间盘突出,采用化脓灸能明显缓解疼痛,恶性肿瘤后期通过化脓灸能明显提高患者精气神,延长寿命;广西名中医邓柏颖教授对化脓灸法研究颇深,这里介绍邓教授的化脓灸的一些方法,与大家探讨;邓教授擅于把中医经典和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对化脓保健灸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代谢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等颇有心得。

邓教授用穴主穴为足三里、绝骨,据不同病症酌加辅穴。

操作:取陈年艾绒,捻成麦粒样大小的锥形艾炷,另将医用胶布剪成圆形备用。

按高等中医院校五版《腧穴学》教材定位取穴,穴表轻抹大蒜汁或芦荟,将艾炷置于穴位上,以线香点燃后,医者双手合拢围在穴周,让艾炷自行燃烧,当患者感觉穴位有灼热感时,便开始随医生数数,从1数到9,至艾炷燃尽,去灰,贴上胶布,并于灸后2周内酌进豆类等“助发物”促灸疮化脓。

半个月内若胶布脱落,还需重新贴上,超出此限则不需再贴。

对灸疮化脓后局部反应敏感者,行针灸处理,不宜用药物处置(发炎者除外)。

每次每穴只灸1壮,1次为1个疗程。

观察时限为60天。

根据灸疮愈合情况确定治疗疗程。

这里介绍化脓灸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案以为佐证:李某,女,60岁,于2006年10月9日初诊。

自述儿时体弱易感,每感必咳,伴咳痰,甚时痰中带血,屡治屡犯,病情反复迁延至今。

8月初,因食辛辣引起咳嗽不止,痰出不爽、挟带血丝,胸痛,气紧。

住院采用中西药治疗,3周后症状好转,带药出院。

9月15日咳嗽加剧,大口咯吐鲜血,急入广西某医院治疗,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准备手术治疗。

患者因惧怕而放弃了手术治疗,就诊时仍咽痒频咳伴少量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属肺肾阴虚,气血上逆型。

治疗予主穴足三里绝骨加大椎穴化脓灸1次,患者灸疮化脓40天后,舌转淡红,苔薄白,诸症消失,自此每年行化脓保健灸主穴1~2次,近4年未见疾病再犯。

艾灸的方法和操作手法

艾灸的方法和操作手法

艾灸的方法和操作手法艾灸是常见的中医养生排毒方法,而艾灸的方法以及操作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可以在家自己做艾灸,有些需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才行,下面就来看下艾灸的方法。

艾灸的施灸办法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

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

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

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2、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

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化脓灸——扶阳固本之道

化脓灸——扶阳固本之道

化脓灸——扶阳固本之道化脓灸,直接灸的一种,施灸时把艾炷放置在体表穴位直接烧灼,造成轻重不同的烧伤、灸疮、流脓,以延长其作用而收效。

由于在灸疮愈合之后,多有瘢痕形成,故亦称瘢痕灸。

化脓灸对疑难杂症往往获得顿起沉疴、升阳祛病的奇效!《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和邪气都可以按宏观和微观进行分类。

比如:正气可以分为元气、元精或抑癌基因、有益微生物等,邪气可以分为寒邪、湿邪或癌基因、有害微生物等。

如果通过用鼓舞正气的办法去战胜邪气,不就等于用鼓舞抑癌基因的方法去战胜癌基因了吗?癌症就是阴邪在体内大量积聚的表现。

因为正气虚损,血脉不能顺畅运行,才会形成癌症;如果正气充足,血脉顺畅,就一定不会产生癌症,从来没有听说有哪个人是因为正气“过于”充足而患病的。

既然已经有了癌症,就可以用鼓舞自身正气的方法,将病邪驱除。

这个方法就是利用重灸时产生的强大的“通窜”力量(癌症就是积聚,积聚就是不通),也就是极大地激发了人体的免疫功能,将癌瘤化掉,并疏通血脉将垃圾输送出去。

如果能够给自己重灸300大壮以上,就一定会相信我所说的话。

艾炷产生的强热,对于身体来说就是“外来力量帮助正气作战”的阳气,这股不断渗入的阳气,一方面温化阴邪,一方面鼓舞脏腑正气,脏腑功能逐渐恢复,就会按照固定的途径,将阴邪逐渐排出。

阴邪是积聚坏死的气血,依照此理,只要施以重灸,“通窜”的力量就会使有积聚坏死的地方疼痛异常。

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指因为经脉不通,人体自身的阳气就会被调来进行通窜,通窜的过程就会使人感觉疼痛;不通的经脉被打通了,自然也就不会感觉疼痛了。

如果治疗疼痛时,使用镇痛药或清热解毒药,就会削弱或消除阳气对患处的通窜力,虽然疼痛被暂时消除了,但不通的经脉依旧不通,等以后阳气恢复,继续对其通窜,此处依旧还会疼痛。

所以,不能为了止痛而止痛,必须令患者忍一时之痛,把病根除去以消除后患。

就是说,疼痛是一件好事,说明还有阳气正在祛邪气,治疗原则应该是“祛邪扶正”。

最狠的艾灸法——化脓灸!

最狠的艾灸法——化脓灸!

最狠的艾灸法——化脓灸!化脓灸就是对准孔穴,用艾火直接烧灼,造成轻重不同的烧伤、灸疮、流脓,以延长其作用而收效。

由于在灸疮愈合之后,多有瘢痕形成,故亦称瘢痕灸。

【取穴】取穴以背腹腰股等肌肉丰厚与隐蔽之处为宜,取穴不宜太多,以1穴为最好,如两穴同取最好左右对称,最多不宜超过3穴。

【操作方法】将艾绒搓成大小适合的艾团,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体,可随做随用。

在灸处皮肤可略涂一点凡士林,使艾炷不易滚落,以烧完一炷为一壮(对于“壮”的解释,历来多数人认为是强壮与少壮之意,这是不正确的,壮”是“创”与“灼”的意思,一壮就是对人体进行了一烧灼,一次创伤)【减痛】病人往往不能忍受艾炷灼烧时的疼痛,当艾炷燃烧过半时,疼痛最剧,此时可用手拍打患者身体其他部位,或在灸处附近抓搔以分散其注意力。

一般只有在第一壮为最痛,以后各壮就可忍受了。

【壮数】首次均是以造成Ⅲ°烧伤,使灸处皮肤变为焦黑,四周皮肤向内收缩,出现车轮状皱纹为准,直接化脓灸的目的,主要是在于造成灸疮,只要造成灸疮,作用量已经到达,则不论是壮数多少,作用都是一致的。

也就是,具体应该灸多少穴,没有标准和定论。

【灸疮】直接灸的作用,主要就是造成灸疮以形成慢性刺激,当灸疮形成之后,火的作用已不复存在。

故直接化脓灸的发挥,灸疮是居于重要地位。

以下几个环节,应当重视。

1、灸后保护待灸壮完毕后,揩净灰烬,用干敷料覆盖,不用任何药物,待5~7天后,焦痂开始浮动脱落,有少量分泌物,可隔1~2天更换敷料,疮口周围用酒精或盐水棉球揩净,仍用干敷料覆盖。

如需继续在原处用原法加强焦痂尚未脱落时,则疼痛每极轻微,如焦痂已经脱落再行直接烧灼,痛感每不能忍受。

艾灸密码提醒您可在疮面上放一姜片或蒜片,在直接灸基础上再用间接灸。

灸后仍用干敷料覆盖保护。

2、促使发作如果灸疮干燥,无分泌物渗出,古人称为“灸疮不发”,往往收效不大或无效。

《资生经》云:“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差,不得发,其病不愈。

直接灸法(化脓灸)--灸法基础知识

直接灸法(化脓灸)--灸法基础知识

处方:生地黄、麦冬、玄参、苁蓉各15克,水煎服。
禁忌:老年人、儿童、身体极度衰弱、血液病、糖尿病、免疫力低下的病人禁用直接灸。
晕灸的防治:晕灸者虽然罕见,但一旦发生
会出现突然头晕、眼花、恶心、颜面苍白、脉细手冷、血压降低、心慌出汗、甚至晕倒等症状;多系初次施灸、空腹疲劳、恐惧、体弱、灸炷过大、刺激过重所致。一经发现,立即停灸,让病人平卧,急灸足三里3-5壮可解,一般无危险。但应注意施灸的禁忌,做好预防。
直接灸法(化脓灸)--灸法基础知识 (2008-03-16 09:44:17)
标签:健康 直接灸 疑难杂症 分类:灸法基础知识
摘自《谢锡亮灸法》
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称为直接灸。此法又分为两种:一为化脓灸,一为不化脓灸。
一多用大炷施灸,一二次灸成,令发灸疮。效果虽好,但皮焦肉烂,痛苦不堪,现今多不使用,改为小炷多次的缓和方法,徐徐灸之,日久见功。
操作技巧:首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安置体位,审定穴道,用75%的乙醇棉球消毒,也可以用紫药水或红药水点个小点,打个记号,取极细之艾绒,做成麦粒大小圆锥型之艾炷,将它直立放于穴位之上,再用线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燃,使之均匀向下燃烧。第1壮燃至一半,知热即用手指按灭或捏掉,第2壮仍在原处,燃至大半,知大热时按灭或捏掉,第3壮燃至将尽,知大痛时即速按灭或捏掉,同时医师可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按摩或轻叩穴道周围,以减轻痛苦。经灸数次,然后再灸,就不太痛了。耐心灸至10余次后,感觉一热即过,却无甚痛苦了。连续施灸,不数日即能达到化脓之目的,若不化脓,只要长期灸下去同样有效。
化脓灸的适应症:体质虚弱、发育不良、免疫功能低下、肺结核、慢性乙肝、内科各种疑难杂症、顽固性疾病均可灸之。
施灸不良反应:一般无不良反应。由于体质和病状不同,开始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无须顾虑,继续施灸即能消失。必要时可以拉长间隔时间。如发生口渴、便秘、尿黄等症状,可服中药加味增液汤。

化脓灸之后的祛病反应思维导图

化脓灸之后的祛病反应思维导图

直接灸瘢痕灸
化脓灸的祛病反应1、祛风寒喷嚏、流涕浑身酸痛头顶、四肢向外出冷气发冷,盖被子(但体温正常)持续2--5天2、消郁气
烦躁易怒悲伤,想哭打嗝放屁持续3天左右,少数人持续几个月3、排痰湿咳痰呕吐头面或四肢水肿腹痛腹泻、便溏小便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出汗、粘汗4、排出火毒、热邪各种疮、湿疹小便灼热
5、排出瘀血皮肤瘀斑褐色、黑色大便痰中带血机理化脓灸之后,绝大多数人都会出现种种不适甚至多久久病复发这些都是〔正邪斗争〕的原因
一般来讲〔祛病反应〕越强烈,治疗效果就越好对于危重病人,出现祛病反应是医生们求之不得的因为表示已经见效了。

6、睡眠失调现象
有的人是先嗜睡,然后失眠几日有大人是先失眠,然后嗜睡最后都会恢复正常7、发热
表示气血旺盛、身体在走向恢复。

有的人是高热一周有的人是低热半月--两个月8、其他反应
旧疾复发(可能多次)资料来源:《扶阳化脓灸法》第三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化脓灸方法及艾灸后的反应
摘自王正龙《灸法直论》
现代的许多中医专家认为:对于“阴虚”的虚火上炎和“阳虚”的虚寒证的灸法应有所不同。

就是阴虚火旺的虚火,应该按照古法用麦粒大的艾炷灸之,且初灸宜少,逐渐加量,轻灸适度,才能达到引火归元、潜阳益阴的作用。

如果灸量过度,反助虚火上炎,灼阴耗气,必使病情加重。

灸的火候,是否适度,应观察患者灸后的反应。

如果发现口干、唇燥、目涩,即为过度,应立即停灸,待不良反应消失后再灸,且宜减量,以不出现不良反应为度。

此说似为稳妥,但我通过临床体验认为:关元、中脘、膏肓这三大补穴,不论阴虚阳虚,都可以重灸(因为“阴阳一气”,阴虚岂有阳不虚的说法?阳虚哪有阴不虚的道理?)。

所谓“口干、唇燥、目涩”等症,都是艾火驱赶阴邪即将散尽的表现,应该快马加鞭,不可迟疑(参考关元穴、中脘穴灸法)。

如果只是重灸关元穴500壮乃至1000壮,才出现嘴唇、舌尖起泡的症状,说明关元穴的位置太低,底力不足,患者的寒邪过重,上焦的寒邪才刚被化开。

所以,一般施灸,最好关元穴和中脘穴同时进行,就可以加快祛寒的速度,上火的症状就会很早出现并很快消失,基本上没有必要灸足三里穴来“引火下行”。

如果出现喉咙干痛难忍的现象,不必担心,等寒邪被驱逐出去以后,自然就会在瞬间出现清凉的感觉。

如果“通窜”的范围比较大,又疼又痒又热,必须继续灸下去,最后不知是第几壮,痛苦的感觉瞬间消失,温热舒适感会重新汇聚到穴位上。

一般来说,患者以前有手淫习惯或性欲强烈的人,施灸时阴茎或阴蒂会极痒难忍,第二天会有遗精现象(妇女会有白带增多的现象),这是淫浊败精被化动的必然表现,灸至100壮以后症状就会消失,千万不要认为灸法会造成持续不断的遗精或白浊。

由于患者的病邪很深,并非灸100壮就可以解决的。

当灸至200壮时,可能患者就会不觉得疼痛了,但腹中不觉温热,这只是浅层的寒邪被驱出的表现,而藏在深层的寒邪还没有被触及,必须耐心地灸下去,真正的反应在300~500壮以后才会出现。

而且,在灸二三百大壮以后,穴位上烧成的焦黑糊痂会翘起,痂与肉之间有脓,糊痂会滑动,此时可以将糊痂揭掉,将艾炷坐在小坑儿里继续施灸,不必担心,绝不会将腹腔烧穿。

当患者担心快要“烧穿”的时候,也正是元气开始强盛的时候,此时伤口恢复的速度也是令人吃惊的。

如果一直隔着糊痂灸,虽然痛苦少一些,治疗效果也就比较差了。

窦材《扁鹊心书》上说:
孙思邈当年亦毁灸法,待晚年方信,乃曰:“火灸,大有奇功。


或曰:“人之皮肉最嫩,五百之壮,岂有不焦枯皮肉乎?”
曰:“否!已死之人,灸二三十壮,其肉便焦,无血容养故也。

若真阳元气未脱之人,自然气血流行,荣卫环绕,虽灸千壮,何焦烂之有哉?”
故治病必先别其死生,若真阳元气(有形之精)已脱,虽灸亦无用矣。

对于医生本人来说,必须首先自己给自己施以重灸。

《扁鹊心书》又说:“以救己之心,推以救人。

所谓现身说法,其言诚真,其心诚切,其论诚千古不磨之论,无如天下之不信何?”
如果医生没有自己给自己灸过300大壮以上,就不可能知道患者的感觉(医生自己灸三五十大壮的各种感觉都不算数,都不是真正的感觉),就不可能知道艾灸的真正作用,也就没有胆量为患者施以重灸。

如果医生没有胆量(把握)为患者施灸超过300大壮,也就没有资格说自己懂得灸法。

如果对患者施灸没有超过300大壮,连一半的治疗效果也达不到,邪气不能除尽,病邪仍会继续作怪,患者的疼痛也就白白忍受了。

而且,患者体力之虚非短期所能康复,以后每年必须再灸一次,壮数可以逐次减少(比如今年灸500大壮,明年可以只灸300大壮),但每次以灸至不痛、腹中温热或四肢末梢麻胀为准,以巩固疗效,充实体质。

另外,由于皮肤具有弹性,开始时伤疤会变得很大,成椭圆形,待愈合后又会缩小,第二年再施以重灸,伤疤就会变得更小,成横线状。

并且,在灸至300大壮以后,有些患者会在施灸过程中出现穴位出血的现象,这是经脉里的瘀血被化开的表现,因为被化开的瘀血是不会再凝固的,所以,不必担心,只是用卫生纸将黑血暂时吸干,继续灸下去就是了,等瘀血化尽,正常的血液自然会将伤口凝固住,不必惊慌。

此时可以将一些艾灰填入出血处以继续施灸,绝对不会出现西医所担心的任何情况。

最后说明一点,灸至不疼后,还应再灸100大壮,直到灸得感觉冷气从脚下出尽,腹中温热(艾火熄灭以后依然温热),浑身快活难以抑制,甚至出现“性高潮”的感觉,此时表明阴邪已经全部散尽,继续施灸就会产生多余的阳火,此时必须马上停止施灸(否则会出现阳极伤阴的情况,会变得狂躁)应该马上服两盒六味地黄丸(每盒十大蜜丸,2次/日,10丸/次)以收敛余火,至此方为全功。

许多患者灸至一两百壮时就会感觉不疼,这是假象,只是祛除了浅层的病邪,继续施灸至300壮,疼痛又会复发,这是深层的阴邪被搜出的表现,医生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必须达到腹中温热的状况时才是痊愈的表现。

这也是医生没有为自己施灸超过300壮就没有资格为患者施灸的原因。

一般施灸的患者的感受是有其明显的次序的:
1.皮肤灼痛;
2.腹内钻痛;
3.患处绞痛;
4.周身痒痛(或外生殖器极痒);
5.能够忍受疼痛;
6.患处不痛;
7.灸处不痛;
8.灸处发热,但艾火熄灭后热感随即消失;
9.灸处发热,而且艾火熄灭后热感仍能保持;
10.整个腹腔都有热感,而且彻夜保持(到此时必须及时停灸,并服用几剂具有收敛性质的药物,而后以“虚痨”证治之)。

个别患者可能不符合上述顺序,但全身出现通窜感也属于大功告成,不必拘泥以上顺序(若出现手指脚趾发麻等血虚精伤证,则必须及时停灸)。

如果初学者不能把握,对于施灸者不超过800~1000壮就停止,也是比较恰当的。

而且,对患者施以重灸,一般需要10至20天,每天四五个小时,长时间注射麻醉药物或服用止痛片,会严重损伤患者的中枢神经和真阳元气,这是很不现实的。

虽然在《扁鹊心书》中有“睡圣散”可以用来止灸痛,但此方药却是极不容易获得的,而且,此方药主要是为癫狂之人准备的。

圣睡散药方:
曼陀罗花大麻两味等分,阴干为末,每次热酒调服10g,一服后就昏睡,可容灸50壮的时间。

另外,读者对于“壮”的概念可能还不太清楚。

“壮数”就是每次施灸所点燃的艾炷的数量。

凡施灸时点然一个艾炷,就叫做一“壮”。

一般医生所用的艾炷大小如麦粒,所以称为“麦粒灸”。

这种灸法给患者的痛苦小,但所用的总体时间长,“通窜力”和“通窜深度”也显得不足,并会占用医生和患者很长的时间,也容易受到生活琐事干扰。

虽说“麦粒灸”力量较小,但只要是壮数足够,每天坚持,并能灸到不疼、腹中发热的程度,我也不会有异议的,尤其是将此法用于元气很虚弱的老人,每天不超过10对儿(关元、中脘两穴为一对儿),并能持之以恒,却是非常适宜的。

所谓“大壮”,就是底座直径在一厘米左右的、窝头形状的、坚实的艾炷,一般大小如莲子即可。

倘若艾炷做得过大、过高,则热量就会向外耗散许多,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就像瓢泼大雨和蒙蒙细雨的差别,瓢泼大雨会大量流失,渗入土中的雨水会很少,而蒙蒙细雨则会全部渗入土中却不会流失一样。

有人说如果有储存三年以上的艾绒,治疗效果会更好。

根据是孟子(而不是《内经》)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但孟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治疗已患7年的沉疴痼疾,必须每年灸三五百壮,并要连续灸三年,才有可能治愈。

如果把“三年之艾”理解为储存了三年的艾草,就有些牵强附会了。

因为根据临床经验,当年的艾草和储存了三年的艾草相比,其治疗功效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如果将这句话加上一两个字也就很好理解了:“治七年之病,需求三年之艾灸。


有些患者,尤其是学习理科的知识分子,受洋人思维方式的影响太深,认为中医书上没有写出灸法能治疗某某疾病,如:强制性脊柱炎、糖尿病等,而且,西医说强直性脊柱炎、糖尿病是不治之症,于是此人宁肯等死,也认为灸法不能治疗这种疾病,除非看到某医学权
威的认可。

对于这种人,就属于“能治得了病,却救不了命”。

这也是“一种药对治一种病”理论的害人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