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基础知识电子教案
《循环水知识培训》课件

TR
h
轮换冷却水系统的水所需的算术平均值
《循环水知识培训》
2 循环冷却水系统及设备
• 公用工程循环水站工艺工况:
•
循环冷却水量: 18000m3/h
•
循环冷却水水温:进塔水温42.5 ℃;出塔水温32 ℃
•
循环冷却水压力:供水压力:进生产装置0.45MPa(G);回
水压力:出生产装置0.25MPa(G)
•
氯离子含量 cl- ≤200mg/l
•
腐蚀速率碳钢 <0.075mm/a
•
不锈钢
<0.005mm/a
•
PH值
6.8~9.5
《循环水知识培训》
循环冷却水术语及符号
术语 循环水量 保有水量 蒸发损失量 风吹损失 强制排污量 渗漏损失 补水水量 冷却塔温差 浓缩倍数 滞留时间
符号 单位
释义
R
m3/h 每小时用水泵输送的总水量
管组成。
《循环水知识培训》
循环冷却塔设备
•冷却池是最早使用的冷却系统,目前已多采用冷却塔做冷却设备。 •冷却塔一般由通风筒、配水系统、淋水系统、通风设备、收水器和 集水池等部分组成。
•冷却原理:热水由塔顶向下喷淋成水滴或水膜状,空气则由下而上 与水滴或水膜逆向流动,或水平方向交流流动,在汽水接触过程中 进行热交换,使水温降低。其传热过程由蒸发散热、接触散热和辐 射散热三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产品特点:
• 特点1:风机叶片采用高强度环氧树脂,模压成型,保证玻璃纤维与树脂具有很强的粘合性和密实度
,叶片各截面过渡圆滑,外表光洁,无裂缝、缺口、毛刺等缺陷。展向每100mm 段可见气泡不多于3 个,可见气泡直径不大于3mm;
• 特点2:风机叶片采用空腹式设计,自重轻,强度高,并有良好的互换性; • 特点3:风机叶片带有集成的轴颈,这种设计消除了出现在机械连接部位的应力集中。通过螺栓连接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电子教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3、多媒体课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
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一、水圈1、定义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30. 45%) 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水循环》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自然界的水循环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活动2【活动】水圈的构成”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明确河流水体的补给可能涉及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理解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河流→湖泊;而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湖泊→河流。
水循环科普课教案

水循环科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定义和组成部分;2.掌握水循环过程中的各种现象;3.能够描述水循环的流程和作用;4.了解水循环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定义和组成部分;2.水循环的流程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掌握水循环的流程;2.了解水循环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学投影仪;2.物理模型;3.PPT教学课件;4.实物实验装置。
五、教学过程:1.开始阶段(10分钟)(1)出示PPT课件,介绍课程主题和教学目的;(2)引入水循环的基本概念。
2.主体阶段(40分钟)(1)介绍水循环的定义和组成部分,讲解水循环的概念、构成和作用;(2)展示物理模型,模拟水循环流程,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机理,引导学生认识水循环的重要性;(3)进行实物实验,观察和记录水循环的过程和现象,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水循环的运行机制和特点;(4)讲解水循环的应用,例如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和影响生态环境的情况,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实际应用场景。
3.总结阶段(10分钟)(1)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水循环的认识和理解;(2)展现学生的实验成果,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水循环的认知和体会;(3)总结水循环与生态平衡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水循环与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相关的意义。
六、教学评估:通过教师的板书、学生的答题等,评估学生掌握水循环的知识点和认识水循环的能力。
七、教学扩展:1.分组进行水循环的实地采集工作,针对本地的生态环境,探究水循环机制;2.参观当地的水厂、水利工程等,了解水循环在实践中的应用;3.撰写水循环的小论文,探究水循环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关系。
水循环初中教案

水循环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掌握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对地球的影响。
3. 能够解释水循环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水循环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水循环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循环是什么吗?”2.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对水循环产生兴趣。
二、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15分钟)1. 向学生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包括蒸发、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等环节。
2. 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并解释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三、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对地球的影响(15分钟)1. 向学生讲解水循环对地球的重要性,包括维持地球水资源、调节气候、形成地貌等。
2. 通过实例和图片,向学生展示水循环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如雨林、沙漠和冰川等。
四、水循环的模拟实验(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水循环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现象和问题。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并回答问题:“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水资源保护的实践活动,如参加节水活动、参观水库等。
2. 让学生进行水循环相关的课题研究,如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以及水循环对地球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水循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解清晰,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知识。
水循环讲义优秀教案

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的分类和特点2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来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喝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冰川对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的补给;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补给原则:由水位高的水体补给水位低的水体。
【13年上海卷,18-20】(九)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18.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 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19.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 20.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A.丰水期a 变小,枯水期b 变大B.丰水期a 变小,枯水期b 变小C.丰水期a 变大,枯水期b 变小D.丰水期a 变大,枯水期b 变大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补给特点 雨水补给 (大气降水补给)多雨 季节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变率普遍,以东部季风区为主流量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 气温高低变化、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年际变化小,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大。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秋季也会继续补给。
气温高低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大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年际变化小,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大。
湖泊水补给 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水量稳定,对河流有调节作用地下水补给 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发生在多雨季节,而多雨季节由于气候不同而有所差异(冬雨型、夏雨型等)。
2、湖泊水与河流水之间的补给关系有三种情况:(1)当湖泊为河流源头时,只存在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如:(火山湖)长白山天池与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之间的关系和美国五大湖与圣劳伦斯河的关系。
水循环原理教案

水循环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水循环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关系。
2. 水循环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以理论课为主,巩固为辅。
结合图片和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通过分组合作,口头报告和实验等不同形式来帮助掌握相关知识和培养能力。
四、教学内容一、水循环的定义和原理1. 概念:水循环就是地球上水资源无限再生的过程,是自然界中一种水循环再生的现象。
2. 环节:水循环包括:水汽上升、成云、下降、降水、流进地面、蒸发、流进河流、冬季积雪。
二、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 维持生态平衡:水的循使得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得以维持平衡。
水循环对植物有着重要的作用,并支撑了我们人类的生存。
2. 维持气候平衡:水的循环对于维持地球的气候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水汽进入到大气中,随着天气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现象,影响着空气的湿度。
三、水循环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1. 生活用水:人类对于水的消耗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饮水,烹饪食物,农业生产,甚至工业生产。
2. 预防自然灾害:快速的大雨、干旱等灾害在水循环过程中被追溯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引起了人类对防灾抗灾的认识。
四、水循环中的作用1. 运用营养物:地球上70%是水,洁净的水是所有生命的基础条件,同时优质的水是人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2. 生成药物:人类生产药物一直依赖着水,水循环使得人类从地球上获取清净的水,并将之转化为对于人类有用的化学物质。
五、实验部分在实验中模拟出一部分的水循环过程,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了解水循环原理。
利用水、制作小型模拟水循环。
让学生体验手动操作和亲身体会,以增强学生对于水循环原理的理解和感悟。
六、作业部分1.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并倡导周边环境有关生态环境的环保行为,如节约水和植树造林等。
(需上交心得体会)2. 提出科学问题,即在生活中我们常遇到哪些水循环问题,思考如何解决,用文字来描述你对于解决方案的理解。
水循环教案

水循环教案水循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2.认识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3.掌握水循环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教学内容:1.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2.水的三态转化;3.降水和蒸发的关系;4.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引入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你知道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2.让学生集体讨论,并引导学生提出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Step 2:学习新知识1.教师给学生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并配以图片或示意图进行说明。
2.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水的三态转化,即液态水的蒸发变成气态水蒸汽,蒸汽在空气中冷却后变成液态水再下降成雨水。
3.教师让学生总结水循环的过程,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关键词汇和概念。
Step 3:巩固学习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水循环的环节,并用手绘图片或模型进行展示。
2.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用自己的话解释所展示环节的意义和作用。
3.其他学生针对展示内容提问并给予评价。
Step 4: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2.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发言人,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总结归纳:1.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水循环的过程和关键词汇。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点评。
Step 5:课堂作业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掌握了关键词汇和概念。
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学生对水循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意识到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作业的布置,巩固和检查了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程度。
整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习、思考和成长。
第一册(教案)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通过水循环示意图得出水循环的定义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播放水循环动画,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学习乐趣。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启发讲解法、讨论法、分析综合法等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出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指出诗中的错误,请学生跟着我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一起来找出错误的原因。
新课讲授板书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自学探究:阅读课本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水循环联系了哪些圈层?2.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3.水循环的类型有哪些?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讲解:请学生阅读后讨论……师:请同学们帮忙老师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师:对了,水循环就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
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了水循环的定义。
生: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板书一、水循环的定义师:我们继续看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二个问题: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师:对了,水循环就是分别在这些领域发生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水循环分为三种类型,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哪三种吗?生: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板书二、水循环的类型1.海陆间大循环2.陆地内循环3.海上内循环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预习了,现在老师将给大家演示这三种循环分别是怎么进行的。
教案—水循环范文

教案—水循环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道水循环的概念及过程;2.了解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3.能够运用水循环的知识解释不同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定义和过程;2.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1.水循环的概念和原理;2.运用水循环的知识解释与其相关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2.水的模型(例如烧杯、蒸发皿、温度计等);3.水循环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介绍水循环的视频或展示有关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水循环?你们有见过水循环吗?请大家畅所欲言。
Step 2 讲解(20分钟)1.教师给出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地表、大气和地下的循环过程。
2.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片解释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渗透、融化等过程。
3.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确保学生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Step 3 演示实验(15分钟)1.教师将烧杯中的水放在阳光下加热,观察和记录水的蒸发过程。
2.教师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水的蒸发与温度的关系。
3.教师将蒸发皿中的水放在室外,观察和记录水的蒸发过程。
4.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水的蒸发现象,进一步加深对水循环的认识。
Step 4 拓展活动(2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演示与水循环相关的拓展活动,例如利用水模型演示蒸发速度与温度的关系、观察降水形式的变化等。
2.学生展示拓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提问并进行交流和讨论,扩展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和认识。
Step 5 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要点,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和作用。
2.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水循环?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说明。
4.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水循环的作文。
水循环教案

水循环教案水循环是地球上的自然循环过程之一,也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调节方式之一。
下面是一份水循环的教案,供参考:教案名称:探索水循环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 知道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循环过程。
2. 理解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
3. 知道水循环对地球上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4. 掌握一些水循环相关的术语和概念。
二、教学准备:1. 地球模型或图表。
2. PPT或教学板书。
3. 水循环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材料。
4. 学生个人或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张水循环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问学生是否知道这张图片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好奇心。
2. 探究水循环的原理:利用地球模型或图表向学生解释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水从地球表面蒸发、凝结成云、形成降水再回到地球表面的过程。
3. 展示水循环的视频:播放相关的视频材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水蒸发、云的形成、降水等关键环节。
4. 水循环的重要性:通过PPT或教学板书向学生解释水循环对地球上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对人类和自然界的作用,并讨论水循环被破坏可能带来的影响。
5. 小组活动: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水循环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如“太阳能如何影响水循环”或“水循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并进行展示。
6. 学生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水循环的关键概念和术语,并帮助他们进行思维交流和互动。
7. 结束:复习水循环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水循环现象,并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水循环原理的理解和对水循环重要性的认识。
2. 考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研究整理能力。
3. 收集学生展示和讨论的成果,评价学生对水循环相关概念和术语的掌握程度。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活动,如参观当地的水处理厂、水库或湿地保护区。
水循环原理初中教案

水循环原理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环境效应;3. 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环境效应。
教学难点:1. 水循环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2. 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水循环图或海报;3. 实际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水循环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出示课件或海报,展示水循环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二、基本概念和过程(15分钟)1. 讲解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的形态和地点之间不断转换和循环的过程。
2. 介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3. 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太阳能促使水分蒸发,蒸发后的水蒸气凝结成云,云中的水滴或冰晶最终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面,降水形成的地表水流称为径流。
三、地理意义和环境效应(15分钟)1. 讲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是地球上维持水分平衡的重要过程,对于地表形态、气候、生态系统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 讲解水循环的环境效应:水循环参与了地球的能量平衡和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四、实际问题解释(15分钟)1. 出示实际案例资料,如干旱、洪涝、湖泊萎缩等,让学生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这些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对这些问题的影响,并探讨解决办法。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地理意义和环境效应。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和记录周围的水循环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地理意义和环境效应。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对于水循环的实际问题能够运用所学原理进行解释。
但部分学生对于水循环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还需进一步巩固。
关于水的循环教案

关于水的循环教案
水的循环教案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水文循环的基本概念,包括水的各种状态以
及水在不同环境下的流动和循环。
一、引入
老师可以通过引入课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从哪里来?用过的水又是怎么处
理掉的?”
二、概念解释
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
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
讲解,比如水在低温下会变成固态,形成冰冻;在高温下会变成气态,形成水蒸气。
三、水循环
1.水循环的定义: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自然循环过程。
包括水
的蒸发、降水、径流和蓄水等现象。
2.水循环的组成:水循环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蒸发:指地表水面、水体或土壤中含水物质热量增加,抵抗
分子而逃逸到空气中的过程。
(2)降水:指水蒸气凝结成雨、雪等形式从大气中落下的现象。
(3)蓄水:指地球上水体储量增加,从而形成地下水、湖泊、水库等水体的过程。
(4)径流:指地表和地下水流向较低的区域。
四、课堂练习
老师可安排多种练习环节,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于概念的理解程度。
比如让学生进行填空、选择等类型的习题。
五、课堂总结
老师可通过“开放性问题”等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水文循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
1.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了解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写成一份科普文章。
2.请学生收集不同来源的水(自来水、井水、河水等),并测试其硬度、酸碱性等指标。
学习水的循环与利用的教案

学习水的循环与利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重要性及其循环方式;2.认识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3.掌握水的利用与保护方法;4.了解水资源管理与节约措施;5.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单元一:水的循环与分布1.认识水的重要性及其循环方式;2.水的分布及其状况;3.水的组成及其性质。
单元二:水资源管理与节约措施1.认识水资源的管理与节约措施;2.掌握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3.了解水污染及其防治。
单元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1.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2.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1.单元一:水的循环与分布教学目标:了解水的重要性及其循环方式;认识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掌握水的利用与保护方法;了解水资源管理与节约措施;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1:引入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水资源重要性的视频或图文并茂的PPT。
活动2: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讲解及图表展示,让学生了解水的主要循环方式、水力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全球水资源分布、中国主要水资源分布、水资源状况、水的组成及其性质等内容。
活动3:案例分析1.学生结合自身所在地水资源情况,分析地区的水资源类型及其状况,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方案;2.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地区的水资源情况,分析存在的水资源危机,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活动4:总结教师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让学生总结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并提出后期学习内容的期望与建议。
2.单元二:水资源管理与节约措施教学目标:认识水资源的管理与节约措施;掌握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了解水污染及其防治。
活动1:引入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有多少人没有可供安全饮用的水。
活动2:教学重点1.教师通过讲解及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管理原则、管理机制、节约措施等内容;2.学生学习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包括科学用水、增加用水效率、减少用水浪费、采用高效水利用技术等。
活动3:案例分析1.学生了解本地区水污染及其防治措施;2.学生结合其他地区的水污染案例,分析可能的污染原因、存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循环水系统培训教案

循环水系统培训教案1. 循环水系统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1.1 循环水技术参数1.1.1 流量:2700m3/h1.1.2 供水压力:0.35Mpa1.1.3 供水温度:≤32℃1.1.4 Ca2+ :36.07~64.13mg/L1.1.5 悬浮物:≤5 mg/L1.1.6 PH值 7.9~8.71.2 循环水泵1.2.1 产品名称:双吸离心泵1.2.2 产品型号:OTS 500-640A1.2.3 流量:2700 m3/h1.2.4 扬程:45m1.2.5 电机型号:YKK500-61.2.6 电机冷却形式:空气冷却1.2.7 额定电压:10000V1.2.8 额定电流:37A1.3 方形组合逆流式钢结构冷却塔1.3.1 工作原理:在塔内设置轴流风机强制进风,水通过固定式ABS高效喷头喷淋,在填料上与空气换热,冷却后流入水池;填料上部设置捕水装置,减少水的飘散损失。
1.3.2 型号:4XGFNKL-8001.3.3 设计温差:10℃1.3.4 进塔水压:0.08~0.15Mpa1.4 吸水井1.4.1 最高水位:2.6m1.4.2 最低水位:-0.5m1.4.3 正常工作水位:2.5m1.5.无阀过滤器1.5.1工作原理:原水经过水管进入滤池通过滤层自上而下的过滤,后进入存水箱,充满后通过出水管入清水池。
滤层不断留悬浮物,造成阻力增加,而促使虹吸管内的水位不断升高,当水位达到虹吸辅助管管口时,水自该管落下,通过抽气管借以带走虹吸下降的空气,当真空度达到一定值时,便发生虹吸作用而使水自下而上通过滤层对滤料进行反冲洗。
当冲洗水箱水面下降至虹吸破坏管时,空气进入虹吸管,破坏虹吸作用,反冲洗结束,过滤重新开始。
1.6 其它重要设备1.6.1 活塞式多功能水力控制阀,安装在水泵的出口管路,代替止回阀和电动阀门,具有截止、止回、节流和消除水锤四种功能。
1.6.2 遥控浮球阀,控制补充水量,当液位低于2.2m时,开始补充水。
初中二年级科学教案水的循环

初中二年级科学教案水的循环初中二年级科学教案:水的循环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掌握水的循环图的绘制方法;3. 理解水的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PPT、教学板书、实验器材;2. 教材和参考书:初中科学课本、相关科普读物。
三、教学过程Part 1: 导入与引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提问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2. 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展示大自然中的水循环现象,激发学生对水的循环的兴趣。
Part 2: 知识传授(30分钟)1. 呈现水的循环过程的概念图,解释每个环节的含义,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详细介绍水的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环节。
3. 针对每个环节的过程,教师适时的进行示范及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相关实验现象。
Part 3: 图形绘制(40分钟)1. 教师讲解并展示绘制水的循环图的方法及步骤。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自己的水的循环图,可以借助电脑、实物模型等辅助工具,鼓励学生设计创新。
Part 4: 深化与应用(40分钟)1. 组织学生讨论水的循环与地球的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关系,并引导他们思考水的循环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 小组探究任务: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水的循环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通过实验结果推论水的循环对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3. 学生分组展示实验设计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Part 5: 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展开小结讨论。
2. 提出延伸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水循环的其他相关知识。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2.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和思考问题等形式,展示对水的循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或自主学习,了解水的循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2. 学生可以从水的循环的角度出发,探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工业上使用循环水的意义1.1 冷却水对水质的要求在许多工业生产中,水是直接或间接使用的重要工业原料之一,其中大量的是用来作为冷却介质,通常在选用水作为冷却介质时,需注意选用的水要能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水温要尽可能低一些在同样设备条件下,水温愈低,日产量愈高。
同时冷却水温度愈低,用水量也相应减少。
2)水质不易结垢冷却水在使用中,要求在换热设备的传热表面上不易生成水垢,以免影响传热设备的传热效率。
这对工厂安全生产是一个关键。
生产实践告诉我们,由于水质不好,易结水垢而影响工厂生产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
3)水质对金属设备不易产生腐蚀冷却水在使用中,要求对金属设备最好不产生腐蚀,如果腐蚀不可避免,则要求腐蚀性愈小愈好,以免传热设备因腐蚀太快而迅速减少有效传热面积或过早报废。
4)水质不易滋生菌藻冷却水在使用过程中,要求菌藻获等微生物在水中不易滋生繁殖,这样可避免或减少因茵藻繁殖而形成大量的粘泥污垢。
过多的粘泥污垢会导致管道堵塞和腐蚀。
1.2 循环冷却水运行时存在的问题对循环冷却水系统,冷却水在不断循环使用过程中,由于水的温度升高,水流速度的变化,水的蒸发,各种无机离子和有机物质的浓缩,冷却塔和冷水池在室外受到阳光照射、风吹雨淋、灰尘杂物的飘落,以及设备结构和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会产生以下三种危害:1) 严重的水垢附着2) 设备腐蚀3) 菌藻微生物的大量滋生,以及由此形成的粘泥污垢堵塞管道等这些危害会威胁和破坏工厂长周期地安全生产,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不能掉以轻心,在日常运行时,必须要选择一种经济实用的循环水处理方案,务使上述危害减轻,直至使其不发生。
1.3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的意义冷却水长期循环使用后,必然会带来结垢、腐蚀和菌藻滋生这三种危害,而循环冷却水的处理就是通过水质处理的办法使三种危害减轻或消除,这样做有几个好处1)稳定生产没有水垢附着,腐蚀穿孔和污泥堵塞等危害,系统中的换热器可以始终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 除计划中的检修外,意外的停产检修事故就会减少,从而在循环冷却水入面为工厂长周期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
2)节约水资源循环冷却水系统可以调整浓缩倍数来调整每小时耗水量。
但要提高浓缩倍数,必须做好水质处理工作。
3)节约设备加工制造的费用,提高经济效益换热器是昂贵的生产设备,如果对循环冷却水未作处理或处理得不好,会使换热设备损坏严重。
如果做好了水质处理工作,就可以减少换热设备的维修和更换,减少成本。
2工业循环水的一般流程循环水系统由凉水塔水池,风机,循环水泵,旁滤池,加药系统,给回水管路组成。
送往各用户的冷却水,经过换热,回到回水总管,通过上塔管,上到凉水塔顶部,经过各配水管,由喷头均匀喷洒在填料层,水自上而下在填料层形成水滴或水膜,与自下向上抽的冷空气逆接触进行传质传热,从而降温。
降温后的水汇集到塔池,由数台循环水泵加压经给水网线分别送往全厂各生产装置由于系统本身的排污以及蒸发、渗水等其它水量损失,需要补充一部分水,应持续给循环水池补水。
为降低循环冷却水的浊度,减少系统的补水和排污,使本系统在满足浓缩倍数的条件下,更加经济运行,需加入旁滤系统。
循环水的冷却是通过水与空气接触,由蒸发散热、接触散热和辐射散热三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1) 、蒸发散热 水在冷却设备中形成大小水滴或极薄水膜, 扩大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延长 接触时间,使部分水蒸发,水汽从水中带走汽化所需的热量,从而使水冷却。
(2) 、接触散热 水与空气对流接触时,如果空气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则水中的热量会直接 传给空气,使空气温度升高,水温降低。
二者温差越大,传热效果越好。
(3) 、辐射散热 辐射散热只是在大面积的冷却池内才起作用。
这三种散热过程在水冷却中所起的作用,随空气的物理性质不同而异。
2.1凉水塔冷却塔一般是由风机、塔体、配水装置、填料散热层及收水器等五大部分所组成。
风机将塔内的空气从下往上抽,能加快空气流动速度,更快的带走由水传递来的热量和 湿度。
塔体由骨架、壳体、上下爬梯、进风窗、收水器、进出水管、集水池等组成。
其它组件 都是依靠塔体安装。
配水装置由配水槽(配水总管)和配水喷头组成。
循环水回水经过配水系统, 可以均匀的进入塔体,得到更好的传质 传热效果。
填料层的作用是为气、液两相提供 充分的接触面,并为提高其湍动程度(主 要是气相)创造条件,以利于传质(包括 传热)。
一般采用酸性耐温聚氯乙烯塑料 片制成的波纹板堆。
收水器的作用是回收上升气流带出 的水,能够减少补水量,保护周围环境。
2.2旁路过滤循环水旁滤过滤器并不是将循环水旁滤过滤器安装在总循环管路上,将所有的循环水过 滤一遍,而是在总循环管路上引出一部分循环水过滤,循环水旁滤过滤器是通过逐步多次的 循环截留,将系统内的杂质过滤,最后通过必要的反冲洗,将杂质过滤排出水体循环系统。
通过在循环水系统上安装循环水旁滤过滤器,可以防止系统中末端管路污泥堵塞,并配合加药处理可以更有效地去除水体循环系统内的杂质。
循环水系统运行过程中, 尤 工 E 乙I- A 冷切 Iff 刊 W 1 • >■; n:其是冷却水中会存在大量的悬浮物。
其中由于空气中灰尘杂物的进入,日常加药处理后 会造成部分水垢、锈垢、微生物粘泥的脱落、分散,造成水质的混浊。
由于各种杂质在 水中溶解度很小,很容易用机械过滤的方式去除,因此在系统管路上安装循环水旁滤过滤器可收到良好效果。
一、重力式无阀滤池 正常运行时,混水从1配水槽经2进水管,进入过滤系统,经过6滤料层的过滤,7配水 系统8集水区,通过9连通管,到达滤池上部,从11出水管进入循环水池。
反冲洗时的工作情况:滤池运行中,滤层阻力逐渐增加,虹吸上升管 3中的水位相应逐渐升高。
当水位达到虹吸辅助管12管口时,水自该管中落下,并通过抽气管 13不断将虹吸 下降管14中的空气带走,使虹吸管中形成真空。
当虹吸上升管中的水越过虹吸管顶端与虹吸 下降管中上升的水柱相汇时,两股水流汇 成一股,冲出虹吸下降管管口,把虹吸管 中残存的空气全部带走,形成连续的虹吸 流。
这时,水箱中的水自下而上对滤料进 行反冲洗。
在冲洗过程中,水箱内水位逐渐下 降。
当水位下降到虹吸破坏斗 16时,虹 吸破坏管17把小斗中的水吸完。
管口与 大气相通,虹吸破坏,冲洗结束,过滤重 新开始。
优点:运行全部自动进行,操作方便,工作稳定可靠,结构简单,造价也较低, 较适用于工矿、小型水处理工程以及较大 型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作旁滤池用。
缺点:冲洗时自耗水量较大。
二、虹吸滤池"配水懵仔进水管干虹吸I.JK7 >顶盖:牛布水捋板ifr 滤料层龍水系统®茉水帆;9■逢通果:I 0-冲鞏水讣出水管;1卜虹股繭W ;1>抽气管;I 4卵吸下障管;15*排水井破坏斗"虹吸破坏置;1欝水封堰;】3反冲洗强度调节〔吸辅助管管口 图i 重力无阀滤池示竜图虹吸滤池是快滤池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利用虹吸原理进水和排走洗砂水,因此节省了两个闸门。
此外,它利用小阻力配水系统和池子本身的水位来进行反冲洗,不需另设冲洗水箱或水泵,加之较易利用水力,自动控制池子的运行,所以已较多地得到应用。
虹吸滤池是由6〜8个单元滤池组成一个整体。
滤池的形状主要是矩形,水量少时也可建成圆形。
滤池的中心部分相当于普通快滤池的管廊,滤池的进水和冲诜水的排除由虹吸管完成。
管廊上部设有真空控制系统14。
经过澄清的水由进水槽1流入滤池上部的配水槽2。
经虹吸管3流入单元滤池的进水槽4, 再经过进水堰5(调节单元滤池的进水量)和布水管6流入滤池。
水经过滤层7和配水系统8 而流入清水槽9,再经出水管10流入出水井11,通过控制堰流出滤池。
滤池在过滤过程中滤层的含污量不断增加,水头损失不断增长,要保持出水堰12上的水位,即维持一定的滤速,贝U滤池内的水位应该不断地上升,才能克服滤层增长的水头损失。
当滤池内水位上升到预定的高度时,水头损失达到了最大允许值,(一般采用1.5〜2.0米)滤层就需要进行冲洗。
虹吸滤池在过滤时,由于滤后水位永远高于滤层,保持正水头过滤,所以不会发生负水头现象。
每个单元滤池内的水位,由于通过滤层的水头损失不同而不同。
滤池的配水系统必须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
因此可以利用滤池本身的滤过水的水位(清水槽内水位)即可冲洗。
滤池冲洗时的情况:首先破坏进水虹吸管3的真空,则配水槽2的水不再进入滤池,滤池继续过滤。
起初滤池内水位下降较快,但很快就无显著下降,此时就可以开始冲洗。
利用真空系统14抽出冲洗虹吸管15中的空气,使它形成虹吸,并把滤池内的存水通过冲洗虹吸管15抽到池中心的下部,再由冲[T 17-29虹吸蛙曲的%遣1—2—3—悠生虹哄讦;4一单裕徳趟进水常;5—ift水ig;6—布水昔:T一舞层:M-H己出瞧縫;勺一篥水摘L⑷一出水管I门一出水井I12- -H. »K堰】小一■清术管L M 珥空昶遊I 15 苛诜虹映百;16 申诜排水管$ 17—呻注沖水常洗排水管16排走。
此时滤池内水位降低,当清水槽的水位与池内水位形成一定的水位差时,冲洗工作就正式开始了。
冲洗水进过配水系统8 从下往上对滤料7进行反冲洗。
当滤料冲洗干净后,破坏冲洗虹吸管15的真空,冲洗立即停止,然后,再启动虹吸管3,滤池又可以进行过滤。
优点:不需要大型的闸阀及相应的电动或水力等控制设备,可以利用滤池本身的出水量、水头进行冲洗,不需要设置洗水塔或水泵;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根据来水量的变化自动均衡地调节各单元滤池的滤速,不需要滤速控制装置;滤过水位永远高于滤层,可保持正水头过滤,不至于发生负水头现象;设备简单,管廊面积小,控制闸阀和管路可集中在滤池中央的真空罐周围,操作管理方便,易于自动化控制,减少生产管理人员,降低运转费用;在投资上与同样生产能力的普通快滤池相比能降低造价20〜30%,且节约金属材料30〜40%。
缺点:与普通快滤池相比,池深较大(5〜6米);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单元滤池的面积不宜过大,因冲洗水头受池深的限制,最大在1.3 米左右,没有富余的水头调节,有时冲洗效果不理想。
2.3 加药机理一、循环水质的控制1、结垢控制冷却水通过换热器传热表面时,会发生如下反应:Ca2卄2HCO3- —CaCO3+ CO2 十H2OMg2 + 2HCO3- —Mg( OH 2 + 2CO2同时,冷却水通过冷却塔则相当于一个曝气过程,溶解在水中的CO2会逸出,水的pH值会升高,此时重碳酸盐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如下的反应:Ca(HCO32 + 2OH- —CaCO3 +2H2O + CO3-2当水中溶有氯化钙时,还会发生如下的置换反应:CaCl2 + CO32- —CaCO3 + 2Cl- 如水中溶有适量的磷酸盐时,磷酸根将与钙离子生成磷酸钙,其反应为:2PO43- +3Ca2+ —Ca3(PO4)2 上述一系列反应中生成的碳酸钙和磷酸钙均属微溶性盐,它们的溶解度比氯化钙和重碳酸钙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