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党员干部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5月24日至28日,我与**集团同仁在**大学参加了党员干部的培训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解读》《人工智能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重要观点》《宪法修正ABC与公民法治素养》《国学智慧与人文素养》《新媒体语境下的信息传播和媒体融合》《融合时代的媒介策略》《新闻编写的价值尺度》这8堂课,干货满满,收获累累,现将此次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个不要:不要重知识、轻习惯
“不要重知识,轻习惯”这几个字是**省委党校教授***在第一堂课《十九大会议精神解读》上提到的一个观点。这原本是涉及学校教育弊端的一句话:重智力,轻品格;重理工,轻人文;重知识,轻习惯;重言传,轻身教。但走出校园进入职场,这句警醒依然有醍醐灌顶的功效。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也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业绩、轻习惯”的不当现象,但恰恰是这样的“忽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们事业的长远发展。
拿我们眼下的工作为例,因为纸媒业态的断崖式衰落,我们很多时候还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模式中,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习惯,甚至倚仗自己多年累积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不愿意轻易调转方向,改变陈旧过时的工作习惯,但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觉得首先最需要改变的就是把过去的“等、靠、守”的习惯改掉,接受、适应并开发、拓展融合状态下的媒体发展新路数。
两个拥有:有思想还要有质量
**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这堂课里,谈到眼下的新技术永远层出不穷,但硬新闻和时事新闻仍然是最吸引眼球的内容。作为媒体人,我们深知在操作新闻报道时,并不能一味盲目地追求眼球效应,这时吴教授提到了要做“有思想有质量的娱乐”。
在现阶段的媒体新闻纪律要求下,即使我所在的看似相对“茶余饭后”的文化娱乐新闻报道领域,也不能忽略意识形态的要求。最先要做到的就是远离八卦消息,而要更多关注文化领域的人物和事件。
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正确引导读者的健康价值观是媒体人
的责任。哪怕是娱乐消息,也不应脱离有思想和有质量的内核。不要低估我们读者的审美趣味,要相信有思想内涵和质量上乘的报道才能吸引高阶层读者群体。
三个解决:解决“怎么用”“谁来用”“用得好”的问题
现在媒体人每天张口闭口都在谈媒体融合的话题,我们培训的8堂课里有3堂课都以“融合”二字为题,但真正的融合除了是让纸媒拓展到新媒体领域,还面临着面对新媒体平台“怎么用”“谁来用”“用得好”这3个问题。只有把这3个问题解决好了,才真正能从新媒体上受益。
**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何启明老师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重要观点》这堂课上,讲到现在的中国成为世界强国靠三点:稳定、高效、责任。我觉得这三个词同样适用于面对新媒体融合的媒体人。
纸媒要转型、要融合,不是说过去的一切都抛开不要了,而恰恰需要把人才更好地稳定住,把纸媒人原来的优良工作作风,比如效率高和有责任感等长处充分利用起来,才能让新媒体稳定高速运转开来。
在实际的工作中,多一些建议,少一些埋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发现优势调动发挥,发现对策赶紧利用,发现规律上马操作。无论是新旧媒体,认真工作的基本原则都无二致。
四个坚信:信仰、信念、信心、信任
无论是**工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永红的《宪法修正ABC与公民法治素养》、**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计翔翔的《国学智慧与人文素养》,还是**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汪凯的《新闻编写的价值尺度》这些课程里,都会时不时地提到信仰、信念、信心、信任这样的词汇。
回归到我们媒体人的工作当中,说穿了不过就是“思想上要始终清醒,政治上要始终坚定,作风上要始终务实”。对党的新闻工作有信仰、对**集团的改革有信念、对新媒体融合有信心、对领导和同事有信任,这样不愁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五个建议:安全、创新、突破、人才、内容
1.安全:无论纸媒还是新媒体,首要前提是保证报道安全
无论是纸媒还是新媒体,我觉得“报道安全”都是第一位的。过去作为纸媒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尺,出现纰漏的概率比较小。转型到新媒体领域,也绝对不能麻痹大意,更不能掉以
轻心。
从去年开始的自媒体清查,数十家甚至上百家大V被禁言和封号,就是血的教训。网络永远不是法外之地,所以我们要从认识上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安全,时刻谨记新媒体也姓“党”,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
2.创新:做大“指尖沈阳”这块蛋糕
“指尖沈阳”这个APP光从名字上来看,既具有新媒体属性又带着官媒的地域性和权威性,与全国其他报纸类APP相比,首先就有吸引眼球的高关注度。
沈阳晚报、沈阳网报网融合,领导和同事全员合并发力,又有报纸和网站之前微博和微信的庞大粉丝群体打基础,在编采人才、技术人才、用户群体方面都有相当不错的根基,“指尖沈阳”APP具有做强做大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传媒媒体APP市场在全国范围内虽然已经遍地开花,但沈阳市场目前还是亟待发展壮大的一块蛋糕,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可以吸纳。“指尖沈阳”正式上线之后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版块,未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指日可待。
3.突破:发展短视频板块
人人都说“短视频”是大趋势,市场中的短视频平台玩家已多达100多个,快手、美拍、秒拍陆续登场,梨视频和抖音的火爆已经家喻户晓。但平台多不是坏事,意味着这块蛋糕大,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分一杯羹。
和自媒体经常“不靠谱”、格调低下不一样,我们官媒的短视频可以做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因为很多资源的取得我们相比自媒体有天然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
从我们文化娱乐新闻领域来说,有一些发布会和采访,自媒体是没有采访资格和渠道的。我们可以在常规的新闻采访报道同时,拍摄短视频放到我们的APP平台,必然能吸引到更多年轻用户,也增加中老年读者和客户的兴趣和新鲜感。而同时加强与网友和粉丝的互动交流,增强我们与读者和网友之间的黏合度。
4.人才:人才的培养和稳定是事业发展的命脉
这次去浙大学习,了解到了浙报集团的员工结构,传统媒体采编占五分之一,新媒体人员三分之一,技术人员在其中占比近五分之一。
目前在我们**集团这种新媒体岗位的转型还未大面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