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附录古诗赏析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原文+赏析+考点默写!(赶快收藏)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原文+赏析+考点默写!(赶快收藏)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原文+赏析+考点默写!(赶快收藏)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01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感。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默写考点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02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

2.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选择题专题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选择题专题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选择题专题练

以下是一些针对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的选择题专题练。

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每个问题后面都有一个选项列表,学生需要选择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填写相应的选项。

1. 下列古诗中,哪首诗使用了对比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 A. 《静夜思》
- B. 《登鹳雀楼》
- C. 《江雪》
- D. 《秋思》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是地上霜”是通过哪种修辞手法表达的?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比
- D. 夸张
3. 下列哪首古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歌颂和赞美?
- A. 《观沧海》
- B. 《春望》
- C. 《登鹳雀楼》
- D. 《早梅》
4. 以下哪首古诗主要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
- A. 《登鹳雀楼》
- B. 《乡村四月》
- C. 《行宫》
- D. 《静夜思》
5.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下列哪个自然景观?- A. 日落
- B. 日出
- C. 河流
- D. 大海
请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选择正确的答案,并将选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希望这些练能够提高学生在古诗赏析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 注意:以上问题及选项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第1首野望 [唐]王绩诗歌原文诗歌赏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这两句以平淡的叙述,写出了在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举目四望,一种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这两句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笔白描的描绘。

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山峦中只剩下落日的余晖,描绘了一幅宁静、凄凉的画面。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两句描绘山野归家的生动场景,句中驱”“返”“带”“归”的几个动词用得自然而精警。

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萧瑟、宁静。

一静一动的描写,远景与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两句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在现实中找不到相识相知的朋友,那就只好用典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

诗歌主旨:这首五言律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文学常识:王绩,唐代诗人,号东皋子。

写作特点:1.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2.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

跟踪训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1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C.颔联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牛群、猎马等,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古诗词选择题及答案解析资料内容:【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期中前古诗词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6、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7、龟虽寿/曹操8、赠从弟(其二)/刘桢9、梁甫行/曹植期中后古诗词24.诗词五首10、饮酒(其五)/陶渊明11、春望/杜甫12、雁门太守行/李贺13、赤壁/杜牧1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课外古诗词诵读1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16、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17、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1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习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故乡景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援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豪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练习文档赏析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练习文档赏析及答案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答: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答。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ﻫ答: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字以内) ﻫ答: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鉴赏练习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鉴赏练习题

八年级上册古诗鉴赏练习(一)1.《野望》“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鹤楼》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黄鹤楼》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野望》2《黄鹤楼》3《使至塞上》4《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5《钱塘湖春行》6《庭中有奇树》7《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开头,作者用这两个形象。

这就等于告诉人们说,,表现了作者,当时这是难能可贵的。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

“壮心不已”表达8《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第一个“一何" ,第二个“一何”。

2.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猛烈,而松枝又如此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诗人采用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

3.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个。

作者,并. .9《梁甫行》10《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话朴实,回答深刻,表达了。

2.末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富有哲理,含蓄得表达了。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xian”字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目录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目录《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

表达一个女子对远行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答: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3、有一诗句非常有“新意”,表现了诗人的创造性,是哪一句?答:“馨香盈怀袖”。

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4、结尾两句诗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答:可贵。

这花本来没什么稀罕,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5、“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答:“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6、这首诗涉及了主人公的动作细节,请指出本诗这一细节,并简要分析这一动作内涵。

答:“攀条折其荣”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的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赏析与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赏析与梳理

古诗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作于东汉末年。

品诗词对照翻译教材原文庭中有奇树①,绿叶发华②滋③。

参考译文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珍贵的树,绿叶间生长出繁盛的花朵。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花木繁盛的春景图。

“庭中”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这是一首表现思妇怀远的闺怨诗。

写作手法: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也与下文主人公孤居无依形成鲜明对照。

教材原文攀条④折其荣,将以遗wèi⑤所思。

参考译文我攀引枝条,折下了一枝花,想要把它赠给日夜思念的人。

理解赏析写作手法:动作描写,“攀”条“折”花为了寄给思念的人。

教材原文馨香盈⑥怀袖,路远莫致⑦之。

参考译文花香充满了衣服的襟袖,可是天遥地远,不能送达思念的人手中。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以乐景写哀情。

“馨香盈怀袖”紧承上两句,写出了“奇树”之花的珍贵,花的香气特别浓郁,十分适合赠予他人,寄托思念之情。

可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思念的人手中。

教材原文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⑧。

参考译文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最后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表现了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

重点注释①奇树:佳美、珍贵的树。

②华:花。

下文的“荣”也是“花”的意思。

③滋:繁盛。

④攀条:攀引枝条。

⑤遗:给予,馈赠。

⑥盈:充满。

⑦致:送达。

⑧经时:历时很久。

作品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理解探究1. 诗歌前四句借春景图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主旨与情感把握)答:前四句写了在春天的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开出了繁盛的花朵。

女主人公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枝花,目的是赠送给日夜思念的远人,以此表达对远人的深切思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给加点字注音: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簪.()燕脂.()提携.()折戟.()殷.勤()长嗟.()【答案】zān zhīxié jǐyīn jiē【解析】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注意积累这些易错词语。

2. 文学常识填空:(1)陶渊明(365—427) 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又自号“”。

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隐居田园。

(2)杜甫(712—770)字,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代表作有《》《》《》等。

(3)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宣阳)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

【答案】(1)东晋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2)子美现实李杜三吏三别春望(3)诗鬼昌谷集【解析】了解文学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

因此对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知识,平时应注意积累。

3. 古诗默写填空:○1问群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3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欲辨已忘言。

○5《春望》中写诗人思亲之深情的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中采用议论方式曲折地反映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心远地自偏○2感时花溅泪○3浑欲不胜簪○4此中有真意○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解析】古诗默写填空书写要工整,错一字该题不得分,因此要格外注意同音字不要用错。

理解性默写要对整首古诗内容有所了解,按题目的要求确定需要默写哪一句,之后正确书写。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书古诗词、古文19篇详细解析及欣赏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书古诗词、古文19篇详细解析及欣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书古诗词十九篇一、三峡 (1)二、答谢中书书 (6)三、记承天寺夜游 (9)四、与朱元思书 (13)五、野望 (19)六、黄鹤楼 (21)七、使至塞上 (23)八、渡荆门送别 (26)九、钱塘湖春行 (28)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0)十一、富贵不能淫 (35)十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9)十三、愚公移山 (43)十四、周亚夫军细柳 (48)十五、饮酒.其五 (51)十六、望岳 (53)十七、雁门太守行 (56)十八、赤壁 (57)十九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58)一、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最新修订部编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梳理赏析

最新修订部编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梳理赏析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赏析】紧承首联,是首联的延伸。前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 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平川、原野。 分明的样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草木茂盛的样子。
【赏析】诗人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转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 此联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 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炼字:“争”和“啄”两个 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 树、春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 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时节 的勃勃生机。
【赏析】颔联从动物活动的角度写春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景致的 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
炼字:“乱”“浅”写 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 嫩,突出了春天生机盎 然的特点。
炼字:“大”表现出边疆沙漠
的茫茫无边;“孤”表现出四
指烽烟。
周景物的单调;“直”表现出
大漠孤烟直, 烽烟高高直立的特点。
指黄河。 长河落日圆。意象内涵:描写塞外风光,暗含
【赏析】笔力苍劲,勾勒出塞外风光 的开阔、混莽,被王国维赞为“千古 壮观”。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
孤寂之感。 意象勾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赏析】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征蓬”与“归雁”, “出汉塞”与“入胡天”,一“征”一“归”,一“出”一 “入”,对比强烈,凄凉中蕴含悲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 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炼字:“长”表现黄 河渺无尽头;“圆” 表现出日落之低之大, 孤悬于地平线上。
(2)运用“同类对比”的阅读方法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某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赏析2024年试题汇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赏析2024年试题汇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赏析2024年试题汇编(含《课外古诗词诵读》,共6大题,答案附后)1、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⑴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边塞诗,内容为诗人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塞上”指边境地区,也泛指北方长城内外。

B.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

“单车”表明轻车简从,写出了诗人行程中内心的失意情绪,这种情绪贯穿全诗。

C.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写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D.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⑵王维的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请结合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3、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写道:“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

”这一观点在杜甫《春望》中是如何体现的?4、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首联的“”和“”二字描绘出衰败凄凉的景象,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

⑵颔联与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同是写花、鸟,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⑴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二句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车严阵以待的危急形势和紧张气氛。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古诗词赏析习题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古诗词赏析习题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古诗词赏析习题
本文档将提供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关于古代诗词的赏析题。

以下是一些题,供学生进行练和巩固。

1. 下面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的开头两句,请补全下面的句子: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天涯霜刃露,千里月弓轻。


- “戍鼓断人行,边秋露冷透。


- “山寒百里雪,更夜直千钧。


2.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并说明是哪首古诗: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 根据句子补全诗句:
- “楼倾千尺水倒千寻石” 出自哪首古诗?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楼倾千尺水倒千寻石。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代诗词赏析的一些习题。

希望这些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附录古诗词练习
要求:结合书上的赏析文字完成练习。

姓名: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3.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词中作者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观察与感受,抒写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思考,做到了________结合,浑然一体。

5.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
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 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 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4.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5.这首词的诗眼是这一短语。

6.赏析“惊起沙禽掠岸飞”一句。

7.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图景。

相见欢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 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

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

5.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6.“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用自己的话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浣溪沙晏殊
1. 夕阳、落花、归雁。

2、词人把酒听新词,意兴无穷,但是突然记起去年也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一样的一曲新词酒一杯,于是感慨光阴的流逝,未免深深叹息。

3、例子:新和旧的对比,或去和来的对比
好处: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或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失的惋惜之情。

4、情景或景情
5、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

6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7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

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

可以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

采桑子欧阳修
1.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2.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

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3.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4.①比喻,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水面的晶莹澄澈。

②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

(答“动静结合”“衬托”“反衬”亦可)
5.西湖好
6.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之幽静。

7.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相见欢朱敦儒
1.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①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

②“几时收”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③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

5.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

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6.借代;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在头上)。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7.寓情于景,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8.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如梦令李清照
1. “争渡,争渡”是写人的活动,“惊起一滩鸥鹭”是写人的活动带来的动物的反应。

结合上文可以想像出,河面上,一女子划着船,略带着醉意而归,却不知道回家的路了,直到到了荷塘深处才发觉。

尽管周围景色迷人,还是急着找到正确的路径。

她快速地划动着小船,惊动了已经栖息的水鸟。

此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情趣横生的画面。

2.根据所叙之事及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可知,这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词中写出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