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捕捉与利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19270065_科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巧妙捕捉与应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生成性资源”这一概念被提出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小学课堂的应用更加广泛。
所谓生成性资源,指的就是在课堂中随即发生的一些事情,既可以是课本知识,也可以是学生行为,因为其具有随机性和可再生性,因此,被称为生成性资源。
对于生成性资源的巧妙捕捉和应对,是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办法。
在小学课堂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课程资源紧缺,无法有效地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质量,然而对于课堂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可生成性资源,却又存在着重视不够甚至视而不见的情况,这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就小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巧妙捕捉和应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可生成性资源的概念首先,明晰一个概念,什么是课程资源?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课本、题目和教师的讲解才是课程资源,实际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所谓的课程资源,指的是那些能够为课程的有效进行服务的物品、事件等资源,课程资源可以是课本、习题,也可以是教师的执教经验、执教用具等,还可以是一些事件等。
而可生成性资源,则是那些具有可再生性、可复制性的课程资源,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课程中发生的事件,如学生的行为。
在课堂中,尤其是在小学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的各种随机性事件,如:学生课堂睡觉、突然有强烈的表达欲望、精力集中在课堂以外的事情上等等。
这些都属于可生成性课堂资源,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此类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往往以申斥、批评为主,借此来规范课堂管理,并教育学生要遵守规则,这当然也是对可生成性资源的一种捕捉和应对,但远远称不上“巧妙”二字。
二、可生成性资源的特点和类别可生成性课堂资源往往具备随机性、可复制性、可再生性以及多原因、多结果性等特点。
如前面介绍的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这就是随机发生的事件,可以再次发生,且发生的原因很多、结果不固定。
除了违反课堂纪律,还有很多的可生成性资源。
如校园中的突发事件,比如教师穿了一件新的衣服,换了一个发型,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比如教学过程中,突然有婚车礼炮经过,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写错了字、接了个电话甚至不小心掉落了眼镜等等,都属于可生成性教学资源。
关于如何在科学课堂中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探究
关于如何在科学课堂中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探究【摘要】科学课堂教学中不是缺乏教学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眼睛。
只要我们有正确运用生成性资源的策略,不断反思,善于总结,使自己真正成为生成性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这样就会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魅力,【关键词】科学课堂生成性资源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弊端,集中表现在教师只重视研究教的内容的组织,而忽视从学的角度去思考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尤其忽视学习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更应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课程资源,并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生成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姿多彩。
一、什么事生成性资源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不是教师预先设计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课本对话等活动,即时产生的现象和时机包括互动和对话中产生的问题、情境或行为信息,而这些时机和现象被老师机智地方加以激活捕捉和运用,生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
二、如何正确把握和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会因无法预约的意外而精彩,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正确把握和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一)善待错误,激活动态生成。
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出现错误,如何来对待错误呢?有的老师拒怕错误,当课堂中出现时,只是以对错判断,然后另请他人,没有加以引导,整堂课展示的都是学生正确的回答,这样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都不能很好的提高。
例如:我在九年级《功率》一课的教学中,当我请学生通过观察“拖拉机耕田”与“牛耕田”的两个视频后,提出了“如何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这一问题,其中有一位学生他回答说“物体做的功越多,说明它做功越快;反之,则越少”。
很显然,这样来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是不对的。
“巧妙地”捕捉与利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
“巧妙地”捕捉与利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作者:毛志梅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13期【摘要】教师要在课堂中善于捕捉、筛选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利用生成出来有价值的资源,进行生成性教学。
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捕捉与利用生成性资源充满活力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自然会产生许多学习信息与教学资源。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善于捕捉、筛选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利用生成出来有价值的资源,进行生成性教学。
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一,利用教材,诱导生成。
新课标指出: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书本,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教学中凸显知识的活性。
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以及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对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用心领悟,深入挖掘,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引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并体验探索知识的历程。
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课时,在学生初步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跟长方形一样是两临边相乘即后,教师没有急于否定这种方法,而是继续让同学积极动手抓住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紧接着,教师又问学生:“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什么的面积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什么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什么相等?”充分让孩子说完之后,紧接着我又问:“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底×高”看到说邻边相乘的孩子有些疑惑,我乘势追击,请她们上台画高,到了这时,孩子已经真正明白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就这样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逐步达成了。
二,利用反馈,随机生成。
教师在积极诱导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同时,必须加强引导,及时调控,充分发挥教师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和激励者的作用,为“生成性资源”定向导航。
教师要利用学生“反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获取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
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 妙用课堂生成性资源
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妙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溧阳市别桥中心小学谢丽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
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布卢姆也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主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想,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变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也使得教师对教学过程难以预料,常常惹出一些“麻烦”,教师如果能妥善处理这些“麻烦”,那它们将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顺水推舟顺水推舟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这里指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发言出乎预设的思路,但合乎整个教学的流程时,教师不妨打破原有的常规,用学生所想重新组织教学,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也更易于实现教学目标。
如有位教师在执教《林海》一课时,当学生读到“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一句时,把“大不一样”读成了“不大一样”。
这位教师马上意识到“不大一样”与“大不一样”虽然只是一个字的字序有错,但意思出入很大,并且通过这个词语的辨析,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大兴安岭“岭”的特点,于是他就顺水推舟:师:他刚才哪儿读错了?生:他把"大不一样"读成了"不大一样"。
师:这两个词语意思相同吗?生:意思不同。
"大不一样"是说差别很大。
"不大一样"是说差别并不怎么大。
师:读读课文,想想秦岭与兴安岭差别大不大?生:它们差别很大。
秦岭"云横",而兴安岭则是"那么温柔"。
师:谁到黑板上来画画,看看秦岭和兴安岭是什么样的?(生作画)师:(指图)一个险峻,一个温柔,看来,两者确实是——生:(齐) 大不一样。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精选教育文档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生成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项重要教学理念,它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它强调教学不是封闭的、单向的、静态的传递与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充满对话和交流、具有不确定性和生成性的过程,但是,教学又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学的预设性和生成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从根本上明白什么是生成性问题、课堂教学当中为什么要生成、生成的价值意义何在。
在此基础上, 才能对如何对待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生成性问题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指的是教师生成的问题,它包括两种情况: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或学生无意说出的、但是学生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亮点加以放大,主动生成新的教学内容、目标或者方式;学生存在困惑、认知冲突的时候教师要主动生成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而不是直接告诉其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点拨,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发展。
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教师在什么时候主动生成问题来促进教学过程和学生认知的发展。
这和古人所讲的“不愤不启、悱不发”具有不谋而合之意。
其二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生成的问题,这就关系到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生成的问题,即学生生成的问题很有价值意义,教师要接应,如何接应,接应之后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学生生成的问题教师不打算接应,怎么处理?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判断哪些问题该接应,哪些问题不该接应?这两个核心问题也是老师们最大的困惑。
不管是教师主动生成的问题还是予以接应的学生的问题,都要能够在深层次上引发思考,同时这种思考也不是无止境的,要给学生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生成问题并且认真对待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社会性建构(问题的解决一般是通过讨论而解决的)而获得的知识对于个人来说更具有意义,并且还可以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提问题的能力,可以体现对学生生命的关爱;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行为。
小学科学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产生与运用
小学科学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产生与运用摘要: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捕捉在课堂教学情境当中所产生的生成性资源,这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作用。
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小学科学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产生与应用,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生成性资源;应用引言:将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更具有生命活力,是小学科学课堂要坚持的宗旨。
教师需要妥善安排学生学习的任务,让学生更具有自主参与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生成性资源可以达到此类要求,因此教师需要作为生成性资源的开发者以及利用者,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生成性资源的影响下获得进一步提升。
一、捕捉课堂上意外出现的生成性资源事实上有很多科学重大的理论都是因为意外而被发现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重每一处细节,着重帮助学生培养科学兴趣,并且利用教学过程中所意外产生的生成性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教师需要善于利用课堂的具体情况,时刻进行一定的调整,让学生可以接受更符合其个性的教学。
同时,教师也需要对课堂上所产生的意外巧妙应对,并且将其和教学任务相结合,利用这种生成性资源更加得心应手地完成教学工作。
因此教师需要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要有良好的综合素养,要能够速的判断意外产生的情况,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这种生成性资源给学生进行教学[1]。
比如教师在做科学实验的时候,烧瓶当中的液体会因为温度不同而出现液面上升下降的现象。
这时教师可以顺便给学生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以及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对原本的实验更加关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通过生成性资源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解答心目当中的疑问。
二、创设障碍,激发生成性资源过去在课堂当中很多教师讲解得非常生动,学生学习起来有条不紊,一切都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来完成,学生可以迅速得出教师想要答案,而这样的课堂就是非常优质的课堂。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捕捉与利用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特别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课堂生成性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从生成性资源的类型,捕捉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教学策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特别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课堂生成性资源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中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动态生成”正引领着教师对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质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本文就如何正确对待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谈谈笔者的认识。
1 教学资源、生成性资源的概念教学资源是指能够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人力和物质条件,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中使用的物资、能量和信息。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会怎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老师是无法预料的。
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同的观点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2 生成性资源的几种类型2.1偶发型资源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意外情况是难免的、必然的,教师如果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因势利导、以变应变、正确处理,那么偶发事件将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性资源。
例如:笔者在讲授《抛体运动的规律》一节时,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演示,向学生展示了随着水平抛出速度的不断增加,落地点离抛出点的水平距离越远的现象。
课件做得非常逼真,学生领悟得很好。
但是此时,学生却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当抛出的速度无限大时,落地点在哪里?”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有点措手不及。
浅谈学教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捕捉于利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捕捉与利用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自然会产生许多学习信息与教学资源。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善于捕捉、筛选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利用生成出来有价值的资源,进行生成性教学。
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一,利用教材,诱导生成。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书本,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教学中凸显知识的活性。
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以及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对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用心领悟,深入挖掘,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引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并体验探索知识的历程。
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学生初步学会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即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为闰年,有余数的为平年之后,教师没有急于交代对于整百年这种方法并不适用,而是继续出示2096年这个年份让他们判断,使他们更确定自己的推测。
紧接着,教师又问学生:“2096年之后的一个闰年是哪一年?”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2100年。
”看到学生对自己的想法非常肯定,教师又根据学生的提议用多媒体显示出2100年的年历,当多媒体显示这一年的二月份只有28天时,学生十分疑惑,甚至怀疑电脑出现了问题,进而强烈地要求知道“为什么”。
实际上,学生情绪的跌宕起伏正是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和精心预设。
虽然教材没有将学会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作为基本的教学要求,但教师考虑到既然涉及到了平年和闰年的概念,且学生也提出了怎样快速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这一问题,因此,花点时间教学这一内容也未尝不可。
对于如何判断整百年是不是闰年的方法,更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因此,教师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出现错误—发现错误—寻求答案”这一过程,从而对判断整百年是否是闰年的方法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接着,教师再介绍为什么“四百年一闰”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预设的教学目标就这样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逐步达成了。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捕捉与利用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知识有效生成,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
精彩生成需要精心预设,而在课堂上教师要合理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及时捕捉非预设性生成资源,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
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教师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师要通过对课堂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构建和谐欢快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利用新课标数学教育指出,利用好数学的课程资源,提高数学课堂的动态性和灵动性,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在课堂上,教师们越来越注意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形成的生成性教学资源,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巧妙利用来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做好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捕捉和利用。
一、以课本为根据诱导生成一节数学课堂要想发挥出它真正的作用,就不能将以往的枯燥教学模式带入到新型的课堂当中,教师们在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述过程当中,一定要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够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尽力使学生们灵活的掌握好课本知识,从而在课堂上使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数学知识,也能够通过发散自身的思维,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资源有了更深的领悟。
教师要着重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当中不能够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要主动使学生们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当中来,在教育和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取更多生成式的教学资源。
在数学课本的讲述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引用旧知识来带入全新的课程,抛出问题,使学生们共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多动手,通过自己的计算来获得结果。
在以后教学的过程当中就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目标从纷繁复杂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中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资源为教学服务,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成长。
源头活水,构筑有生命的课堂 ——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源头活水,构筑有生命的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捕捉与利用一直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要求事先设计好,上课时要按照教案按部就班地完成预定的教学设计。
即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偶尔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教师也是在先保证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小幅度地允许学生讨论、发挥。
而很多看似与预定教学目标无关的“特殊想法”灵光一闪之后就被教师有意识地忽略过去了。
有时,是教师为了教学设计的不被打乱和冲击而果断地采取的回避原则,而有些则是教师缺乏及时捕捉、随机处理课堂新信息的能力。
在很多时候,那些意料之外的、很奇特或者说看似与预定目标无关甚至冲突的想法,恰恰是学生真实思维的体现,是真正符合学生思维灵性的思想,有些可能还是很独特很有探讨研究价值的思想。
在我们口口声声呼唤学生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的今天,这样的规避无疑是在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在浇灭学生灵性的火花,这无疑是与现在的教学改革方向相悖的。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记录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教育思想的著作《论语·述而》一篇中就有这样的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学生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说而说不出的积极思维状态中时,教师才给予启发开导,教师举其一,学生应该“反”其三。
这里已经蕴涵了教学中存在的“动态生成资源”以及教师在其中应起的作用,体现了“教学过程要注重动态生成资源”的观念。
在近现代,受杜威等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以陶行知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中,明显地反映出了生成性教学思想。
而真正提出课堂生成理论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
她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尤其是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中,我多次体验了这种“生命的活力”在一次关于论坛营销的课堂上,我举了曾经轰动一时的“吃垮必胜客”案例。
科学课堂中善于捕捉生成资源
科学课堂中善于捕捉生成资源丽水市小学科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科学课堂中善于捕捉生成资源遂昌县云峰镇中心学校王桂梅【摘要】:课堂的生成资源能开启学生智慧之门,所以我们在课堂中要善于捕捉这些生成资源,并运用好这些资源,以便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真正以学生为本,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预设具有更大的包容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教师只有具有丰富的知识、全新的理念、敏锐的洞察力,具有拓宽教学视野、灵活驾奴课堂、正确处理教学资源的能力,才能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生成资源。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生成资源【正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内容的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学生、教师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着课程资源:一次精彩的发言,一个张扬的举动,一件突发的事件……只要我们及时捕捉、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
如何捕捉并把握好这些生成性资源,促进师生发展,演绎课堂精彩呢?一、精心预设:生成资源的前提没有预设的教学是没有目的的教学。
科学课堂应该是利用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空过程。
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教学才能具有针对性,才能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真正以学生为本,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预设具有更大的包容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以五年级的《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教学为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知道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也知道了金属就是最好的传热的中间物。
所以在课的最后几分钟可以让学生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能够传热,你是怎么知道的?热的传播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方便?同学们发表意见:“塑料,因为用塑料装着东西放在热水中,里面的东西也会暖起来的。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捕捉和利用
龙源期刊网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捕捉和利用
作者:何晶晶
来源:《启迪·下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要:如何激发学生产生生成性资源,并能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的画面。
这些都是一线教师需要反思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
如今,教师已经意识到并开始关注生成性资源,但是面对生成的资源,有的教师只点状捕捉个别回应,不能及时将个别资源转化为共同学习的资源。
有的教师受自身学科素养的制约,对学生的资源转化,缺乏积极有效的回应反馈,互动质量不高,导致资源转化效率不高。
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捕捉和利用生成性资源的做法来谈谈。
一、设计开放问题,为捕捉提供可能
“开放问题”设计相对复杂而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动手操作等,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考力度。
案例:“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实录片段(第一环节)
师:请在三幅图中,找一找这样四边形,沿着这样四边形的边描一描,描好后,和同桌说一说描这样的四边形,你有什么感受。
师:老师把小朋友描的四边形总结了一下,請到了大屏上。
师:谁来说一说你对这样的四边形,有什么感受?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教师巡视,关注讨论结果)
生1:有四条边。
生2:两条边斜的。
追问:怎样斜的?
生3:有的左右两边一起往右斜,有的左右两边一起往左斜。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捕捉与利用小学特级教师俞正强认为:“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廉说法,“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转变的结果。
预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生成。
“非预设生成”是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生提供的材料、学习的思维成果,开展实验操作获得的结论;或在教师预想之外而有意义的学习生成。
因此,数学课堂上不光要利用预设性生成资源,更要学会捕捉和利用非预设性生成资源。
一、精彩生成需要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堂上教师不经意间追问一个问题、创设一种情境、给出一道习题,看似“信手拈来”,却是精心预设的结果。
在备《认识乘法》课时,笔者无意间听到有的同学在摇头晃脑的背“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二年级的孩子或许对乘法口诀表并不是那么陌生,但他们真的弄懂了吗?也许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陷入了深思。
上这节课时,果然刚板书课题,就有几个机灵鬼迫不及待的在下面小声说“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面对此,我微微一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几个算式:2+2+2+2+2+2+2,7+7+7+7+7,5+5+5+5+5+5,然后说:“老师先和大家进行一次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不用说,当然是我赢了。
学生有点不甘心,于是我装着很神秘的样子说:“老师之所以算得快,是因为老师有一件法宝。
”停顿一下,我接着说:“其实你们也有这个法宝,只是你们不会运用它而已!”学生很是吃惊。
我说:“这个法宝就是乘法口诀,有的同学虽然会背,但不了解它,所以它就不会为你服务。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它,运用它。
然后再进行比赛,好不好?”接下来的课,学生们听得格外认真。
二、及时捕捉非预设性生成资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巧妙地利用意外进行“生成”,会成为课堂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1、提取“错误”,点石成金。
如何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_科学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现场伴随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够推动 分呢?
教学进行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如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主动性、
〔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自己确定分类的标准,如颜色、样子、光滑
留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提出的问题,对问题发 程度、轻重等都可以,不必拘泥于统一的标准。〕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如何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_科学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 发与利用
创设一个境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并不强行要求他们到达统一的 结果。从而启发学生生成的动机,开启生成的起点。
[案例 1]“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片段,给岩石分类
师:把我们带来的岩石合在一起讨论,给它们分分类,你们准备怎么
表示怀疑,课堂上起了争辩……
事件。例如小组合作中学生出现的争吵与纠纷等不合作的现象、试验中出
师:那么,胡萝卜放入水中到底是沉还是浮?是我们试验操作出了问 现的不规范操作和意外等等,这些常态中的偶发事件存在于真实的课堂中,
题,还是胡萝卜本身出了问题?
无需回避和遮掩。假如把意外事件看做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有益的教
〔学生沟通观看方法与发觉。〕
也非师生间的单向传递,而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生成性教学资源因互
……
动而存在,通过互动,才有新的信息、资源的生成。科学课中互动性的教
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沟通中,逐步商讨出观看岩石的种种方法
学方法有谈话、商量、共同探究等方式。
和观看探究的结果,在互动沟通中产生丰富的生成性资源。
一、 创设境遇,开启学生生成起点
带的岩石混在一起进行分类,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为学生的生成埋下伏笔。
科学教学在达成教学性目标的同时,更应关注表现性目标,即学生在 有的学生以岩石样本的标准进行分类;有的学生发觉自带岩石具备新特征,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学生是具 有鲜 活个体的生命体 , 生命 是 有差异 的 , 生命 是有潜力 的 , 学生 在学 习的过程 中表现出不同的情感 、 态度和价 值观 。所 以 , 课堂上 常常会 出现教师想不
探 究更为深入 , 从而 成为教学 中最宝贵 的 种子 。开始。学生一 听到 “ 开始” 就迫不及 资 源 和财 富 。 待地 动起手 来 , 有 的把 种子拨 开 , 有 的用 著名 特级教 师章 鼎儿 老师在 活动 中 放大镜观察种 子 , 还有 的抓起 种子两个人 指出 : “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 中 , 学生犯错 是 打着玩 。 课堂上 , 吵杂声不断 , 教学也无法 难免的事 , 从某 种意义上说 , 越 出“ 错” , 反 延 续 。 . 而越 真实 、 越科 学 、 越全 面 、 越深刻 。” 所 在这样 的课 堂上 , 教 师也 很尴尬 。所 以, 在“ 意外 ” 发 生时 , 我们 要让 “ 意外 ” 变 以 , 在 实验前 我们应 做缜密设 计 , 引导学 得富 有灵性 , 充满灵动 的智慧 , 才 能创 造 生对探究 的方法产 生质疑 , 帮助学生寻找
一
《 课标 》 指出: “ 科学 教育不 是一个 完
全 可 以预 设 的过 程 , 尤 其 对 以科 学 探 究 为 主 的教 学 来 说 , 更 是 无 法 预 测 将 会 出现什 么结果 , 即使 是过 程 , 也很难 完
、
种子呢? 生: 用放大镜看。 生: 拿尺量它有多长。 生: 闻有 没 有 气 味 。 生: 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 觉。 到的“ 意外 ” 。 当面 对 无 法 回避 的课 堂 “ 意 师: 好, 同学们想 了这么多办法 。 不仅 外” 时, 我们应 该把 “ 意 外” 及时纳 入预设 用我们 的感官能观察这些植 物的种子 , 我 的教 学当中 , 可借实验 的中“ 意外 ” 培养学 们还能借助工具来进行 观察 , 那 么现在就 生敢于探索的精神 , 在“ 意外 ” 中让学生 的 用你 们 自己说 的方 法来 观察这些 植 物 的 究
巧用科学课生成性资源创造性开展课堂教学
巧用科学课生成性资源创造性开展课堂教学科学课程以一种发展性、生成性的课程观,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同样也给科学课堂教学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
在科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面对学生生成出的新问题、新目标,以及因为学情变化而生成的资源,我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巧妙地操作呢?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下,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对科学探究活动中生成的新目标、有价值的问题,更加灵活地处理,创造性地驾驭课堂,可以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有生机和活力。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初见成效的做法。
一、教学活动的流程可以在活动的生成中即时“变奏”放弃“师道独慧”,让学生成为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主人。
在以探究活动为主的科学课堂中,教师须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自主性。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争论、反驳、质疑的机会大大增多,这种活跃的气氛必将促进生成新问题、新目标;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善于发现、懂得把握,在倾听过程中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问题的价值、观点的创意。
因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而引发的“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设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教師巧妙把握生成性资源,让教学流程即时地“变奏”,课堂将焕发勃勃生机。
比如我在上粤教版三年级《自然界中的水》一课时,课前布置同学们搜集大量的有关中国各省水资源现状的资料,在课堂中通过资料的彼此分享和交流、总结,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是个水资源缺乏以及分布不均的国家,珍惜和爱护水资源要从人人做起。
突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既然中国是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污染也日益严重,那么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要泼掉许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这一生成性的新问题出乎大家的意料,课堂的气氛和教学节奏显然被这“意外”扰乱了。
就在全班学生为之瞠目的时候,我立即对这位学生的问题大加称赞,同时改变原有的教学流程,就“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是否浪费水资源?”这一问题分小组开展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妙捕捉与利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
科学课堂如同生命的树林,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独特个性的林中鸟儿,我们无法预知结果。
课堂教学虽经过精心预设,但是绝不会按部就班地上演,课堂中随即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出现一些转瞬即逝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不乏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师生互动中暴露出来的新问题或新发现,我们若能敏锐捕捉并善加利用,可以提高科学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科学精神。
一、巧妙捕捉猜想中生成性资源,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探究离不开猜想,组织学生猜想与假设是科学课堂与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猜想点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猜想时心理自由、思想放松,此时思维开阔、奇思妙想,随即会迸发会一些非预设性的“意外”,有些临时生发的“意外”或许正是创新精神培养的良好契机。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时,我首先创设了问题情境:“土豆在水中是沉是浮?”有的猜想“沉”,有的猜想“浮”,学生猜测后动手实验得知,土豆放在水中会“沉”。
我紧接着提出新问题:“你们有办法使沉在水里的土豆浮起来吗?”我组织学生进行假设和猜想,我原本预设的是通过“加盐”的办法,没曾想学生出现了各种预设外的猜想,有的说:“加盐”,有的说:“掏空做成船”,有的说:“加糖”,看到学生的求异思维激活了,我表扬了他们的想法,赞赏他们善于思考、敢于猜想,并鼓励他们继续发散思维,接着有的说“切成薄片”,还有的说“将土豆装在塑料泡沫上也能浮起来”,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课堂成了孩子们放飞想象的舞台。
猜想往往是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新问题的分析与加工,学生思维活动在冲突中不断升华,往往会出现一些另类的奇特观点,这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物,我们要及时把握住这些创新的火花,及时点评鼓励,激发求异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二、灵活捕捉实验中生成性资源,提高操作能力,培养求是精神
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错误,我们要发挥教学智慧,利用这些生成性错误资源,相机开展教学。
在科学兴趣班教学《吸热和散热》这个内容时,我设计安排了这样一个分组实验:给同体积的水和油同时加热,每隔1分钟测量一次温度,然后停止加热,再每隔1分钟测量出各自温度。
在实验完毕后,我让各组学生汇报交流实验数据,以便分析得出结论。
在10组汇报的数据中,有8组数据显示在给油停止加热后温度立即下降,而有2组数据反映在给油停止加热后温度继续升高,而后开始下降,我知道这里面有学生的数据不真实,私自篡改了数据,我首先表扬了2组学生,赞扬了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接着告诉学生:“油在停止加热时短时间内会持续氧化,所以温度会继续上升,然后慢慢下降。
”我问另外8组的组长:“你们的数据为什么不是这样?”“我们认为物体一旦停止加热,就没有热量可以吸收,温度应该会下降,其实我们测量的数据也和那两组一样,只不过以为自己实验出错了,所以就改写了原来的数据。
”他们不好意思的回答。
“其实,油是液体中的一种特例,水和其他液体一般都是停止加热温度立即下降。
你们今后一定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我趁机教育说。
课堂就是允许出错的地方,我们不必惧怕学生出错,而要及时发现灵活捕捉学生的实验错误,巧妙利用这种突发性的“节外生枝”,使之成为一种教育资源,用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发展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敏锐捕捉合作中生成性资源,提高合作能力,培养集体精神
合作探究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合作中学习可以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充分开展互动交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合作学习中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导致合作效率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形状与抗弯曲的能力》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教学目标在于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为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让学生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我组织开展了合作学习,各小组进行设计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折成的形状承受力最大?在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个小组成员合作不融洽,不讲究相互配合,组内的个别学生我行我素,为了不影响其他小组的探究,我当即对他们进行了个别批判教育,教育他们为了小组的荣誉,主动参与探究,积极动脑动手,增强凝聚力。
他们再也不好意思单干了,为了集体利
益,他们很快融入团队之中。
在集体展示交流时,各小组成员相互配合,踊跃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为自己小组的成功欢呼,为其他小组的胜利喝彩。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潜藏着太多的生成性资源,让我们开启慧眼,巧妙捕捉和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精心挖掘和开发科学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