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确实存在一些难点需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们去突破。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我发现大部分同学能够迅速联想到具体的物品,这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但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时,部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直观的教具和实际案例,尽量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易懂。然而,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仍然是一个挑战。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但在引导讨论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如何将立体图形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还不够熟练。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并能够识别不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立体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立体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包装设计、建筑结构等。
2.教学难点
-空间观念的培养: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空间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如何通过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是一大难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立体图形是三维空间中的图形,它们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立体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长方体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反思今天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1.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实物模型和直观教具,帮助他们建立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柱体、锥体和球体,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名称,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生活中也接触到一些立体图形,但可能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柱体、锥体和球体的特征和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柱体、锥体和球体的特征和名称。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体图形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操作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圆柱、棱柱、圆锥、球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和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柱体、锥体和球体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操作,观察和描述给定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2.学具:每人一套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牙膏盒、圆柱形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感受立体图形的三维空间特性。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如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两个是长方形等。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并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2. 掌握立体图形的名称、性质和特点。
3. 能够在生活实例中识别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名称、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应用立体图形的概念,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平面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相对较少。
他们对于立体图形的命名和特点可能存在一定的混淆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立体图形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回顾和复习平面图形的概念。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描述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第二环节:引入立体图形1.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饮料瓶(圆柱体)、骰子(正方体)、书包(长方体)等。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例如,圆柱体有两个平行的圆面和一个侧面,正方体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矩形。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称其为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立体图形有长度、宽度和高度三个方向,而平面图形只有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
第三环节:学习不同的立体图形1. 教师可以介绍不同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
可以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名称、性质和特点。
- 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矩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常见立体图形的认识:识别柱体、球体、立方体、圆锥体等,了解其结构特征。
-举例: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特征。
-立体图形的视图及三视图的认识: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理解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
-举例:通过绘制和识别三视图,让学生掌握不同视图对立体图形的展示。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1.2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立体图形的定义与特点;
2.常见立体图形的认识:柱体、球体、立方体、圆锥体等;
3.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简单立体图形的绘制与识别方法;
5.立体图形的视图及三视图的认识;
6.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简介。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够观察、识别和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设计巴中市第三中学刘静各位老师们: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这三个方面来谈我是如何理解教材、安排教材的。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选自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本节是新课改后的新内容,是步入中学的第一课。
以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本节内容既是本章知识的基础,又是中学几何学习的开端,更是对学生已有的立体图形知识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引领地位,为进一步学习空间图形的三视图研究几何图形的特征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不同的几何体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分类、归纳等能力。
(3)情感目标: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
难点:了解立体图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二、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我觉得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事物引发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同时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然而七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够,对数学知识容易遗忘,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2、教法分析在讲授本课时,我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1)视觉图像法:以观察世界各地的建筑物为开端,让孩子们在欣赏这些雄伟,奇特建筑物同时,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图形的美。
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是本课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2)情景教学法:创设丰富的图片情景,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图片中涉及到的地理,历史,美术等学科进行整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1一、设计思路:人们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大量的图形,图形是人们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绝妙工具,立体图形的学习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空间,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直觉源泉。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学习立体图形的核心目标。
而“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是空间观念的重要方面。
同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背景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开始,通过观察、操作、想像、讨论、交流、推理等大量数学活动,逐步形成自己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3、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加深对常见几何体特征的认识。
4、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例,使学生领悟到数学________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原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三、教材分析: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认识常见几何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在主动探究中,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四、重点难点:1、“非数学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转化。
2、体会点、线、面是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三棱柱、四棱锥、螺帽、球体各多个。
教师准备相应实物体各1个,投影片。
五、学前准备: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言:首先,能认识你们这些新朋友,我感到很荣幸。
很高兴今后能和同学们一起愉快合作,遨游数学王国、领略其风采,探索其奥秘。
同学们,让我们乘上时间的快车,架起理想的风帆,远航吧!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顾一下以前数学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吧!说明:用亲切的语言导入新课,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处于平等地位,让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从而形成老师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好朋友的意识,为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奠定了感情基础。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说课稿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及其特点。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描述和绘制生活中的常见立体图形。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常见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教学难点:教学生如何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课件或黑板•教材和练习册•板书笔2.教学资源•生活中的物体或图片,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立体图形的实物或图片。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一些生活物体,如书桌、椅子、篮球等,让学生尝试描述这些物体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2. 正文讲解(10分钟)在黑板或课件上依次展示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例如:•长方体:具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矩形,其他四个面是正方形。
常见的物体有书桌、冰箱等。
•正方体:具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边长相等。
常见的物体有骰子等。
•球体:没有面的图形,表面光滑且没有棱角。
常见的物体有篮球、足球等。
同时,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3. 活动实践(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立体图形进行观察,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观察内容包括:该立体图形的名称、边、面和顶点的数量、图形的特点等。
4. 讲解总结(10分钟)请几位学生依次报告自己观察的立体图形,并通过讨论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
教师点评并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和解释。
5. 练习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体观察记录表立体图形名称 | 边的数量 | 面的数量 | 顶点的数量 | 特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组合,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立体图形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与动手实践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并能够识别和区分它们。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识别和区分立体图形时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效果有较大影响,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识别和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识别和区分它们。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和空间想象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图片,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和认识立体图形。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制作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模型;实物图片;投影仪;黑板。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剪刀、彩纸等制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图片,如魔方、牙膏盒、篮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2.呈现(10分钟)教师依次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立体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立体图形的存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来逐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相关性质和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地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问题引导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实物或模型,如球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2.准备一些与立体图形相关的图片或图片卡片。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实物或模型,如篮球、魔方、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第一节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但往往忽视了它们的几何特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并能识别它们的几何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如魔方、篮球、牙膏盒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物都是立体图形,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总结立体图形的特征,如面、棱、顶点等。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分享学习心得。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知识技能: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在观察、摸索、讨论中直观认识立体图形,了解球体、柱体、锥体的特征;3.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4.进一步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及探索发现能力。
2.过程中,建立一种互相了解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3.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提高认识空间图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直觉增进学生的理解力,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2.激发学生对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兴趣,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认真主动的思考,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4.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第一节生活中的常见的几何体(第1课时)活动Ⅰ:从生活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1、今天,我准备了“一架直升机”,带领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去飞行,我们飞向了祖国的蓝天,飞呀、飞呀,我们飞到了一座现代化大城市-----黄岛区的上空,多媒体展示黄岛区俯视的彩图,这个城市多漂亮啊,我们在欣赏这个城市的美景时,不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也是我们数学世界——丰富的图形世界,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熟悉的图形?大家先看这辆车是由哪些立体图形组成的?2.播放小明的书房动画片,定格在他的简易书房上[议一议](1)图中有茶杯,笛子,笔筒中的笔杆是圆柱形状,提球的网把球放进去上面一部分是圆锥的形状,书架上的小帽子是圆锥的形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的《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立体图形的概念,以及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平面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立体图形是三维空间的图形,与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能正确识别这些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概念,以及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的识别。
2.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建立空间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总结。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立体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立体图形。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魔方,篮球,圆柱形的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立体图形的定义,以及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3.实例分析: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立体图形。
4.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识别和描述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如何识别和描述立体图形。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说课稿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常见的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能区分他们的特征。
2.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并根据其特征判断其为何种立体图形。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能区分他们的特征。
难点: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根据其特征判断其为何种立体图形。
三、教学准备1.包含常见立体图形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2.小黑板或白板、黑板笔。
3.学生的教材与练习册。
四、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立体图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问学生们是否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立体图形,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并逐个回答。
2. 引入新知(10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包含常见立体图形的图片,例如立方体、棱柱、棱锥等,并请学生们观察并描述他们的特征。
教师可以辅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注意每个立体图形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并与平面图形进行对比。
3. 学习新知(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立体图形,并逐个讲解其特征和命名规则。
例如:•立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有八个顶点和12条棱。
•棱柱:两个底面都是相同的多边形,侧面是矩形,有两个底面和多个侧面。
•棱锥:一个底面是任意多边形,有多条侧棱和一个顶点。
•圆柱:底面是圆形,侧面是矩形或圆柱的棱柱。
教师在介绍每个立体图形时,可以结合实物图示,并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
4. 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向学生分发练习册,并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与生活中立体图形相关的练习题。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观察和判断实物是何种立体图形,并用文字形式回答问题。
5. 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观察教室内的一些物品,并判断其为何种立体图形。
学生可以通过合作讨论和思考,最终给出自己的观察和判断结果。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册中与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相关的练习题。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但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较为有限。
通过生活实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立体图形的概念。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实物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立体图形,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立体图形。
2.直观教学法:利用模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立体图形。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模型,图片,黑板。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可用其他立体图形代替)。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魔方、牙膏盒、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让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征。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中涉及到的主要立体图形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立体图形是三维的,与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比较熟悉,但对一些不常见的立体图形则较为陌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3.让学生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3.分类法:让学生通过分类,掌握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模型。
2.课件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魔方、牙膏盒、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这些实物共同的特征吗?”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模型,并向学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一、说课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掌握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其特征;–能够根据给定的描述判断立体图形的种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真实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立体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描述识别立体图形。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书包、球、饮料瓶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2. 概念讲解(10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者板书,向学生简单介绍立体图形的概念,即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三个维度的图形。
•老师再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常见的应用场景。
3. 练习与讨论(15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图形的描述,要求学生根据描述判断图形的种类。
例如:一个图形,底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矩形,它是什么立体图形?(答案:圆柱体)•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并在一定时间后向全班汇报答案。
4. 深化理解(15分钟)•老师和学生们共同探讨立体图形的特点,如底面形状、侧面形状、棱的个数等。
•学生们可以自己发现并总结立体图形的特点,并与全班分享。
5. 拓展应用(10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和描述场景中的立体图形。
如:图书馆的书架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找出更多的例子,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6. 小结与反思(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刚才的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一章: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一章: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程设计1. 课程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会:1.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不同立体图形的名称、属性和特点;3.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各种立体图形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思维能力;5.通过合作学习和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2. 课程内容2.1 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包括:•什么是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识别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通过带着学生们探究以上问题,让他们从实际生活中感知立体图形的存在和重要性,培养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不同立体图形的名称、属性和特点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不同立体图形的名称、属性和特点。
包括:•立方体、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锥体、圆柱体、棱锥体、棱柱体•如何计算不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通过讲解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属性和特点,让学生们掌握各个立体图形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2.3 探究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前往校园和社区,寻找并探究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包括:•在校园和社区中找到不同的立体图形;•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了解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研究与这些立体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实地探究和实践,让学生们深入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应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教学方法3.1 合作学习本课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分组合作进行实践探究和计算,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2 课堂讲解本课程也将采用讲解的方式,通过黑板、幻灯片等方式,向学生讲解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和问题,帮助他们了解问题的实质和解决方法。
3.3 课外作业本课程也将会布置作业,包括课后作业和实地考察作业,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领悟,为课堂后的拓展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分类。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起点,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后续学习立体图形的面积、体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立体几何,对于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分类可能比较陌生。
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生活实际,因此,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精确定义和分类标准,学生可能还不够清晰。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概念,能够对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分类。
2.难点:立体图形分类标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立体图形。
2.实物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物,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记忆。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立体图形模型、图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立体图形模型、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篮球、书、盒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立体图形吗?让学生初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案
前言:教学的实质是以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为载体,通过一系列探究互动过程,达到学生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培养、情感的陶冶、意识的创新。
为此,就《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课题,我将就以下几方面作相关的教学解说。
一. 教材分析
教材,即教学素材,一个供师生共同探究的素材,一个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素材,一个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为终极目标的素材。
本节探究对象是生活中的常见几何体,探究的重点是几何体的分类,难点为分类标准的确立。
通过系列探究活动,使学生由小学对图形世界的感性认识过渡到感性与理性认识相融,从而开启学生认识与探究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的大门。
二. 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揭示了教学过程应是使学生由不知到认知到乐知的升华过程,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指南。
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直观感知、无意注意为主,空间观念较薄弱,结合现有知识结构——小学及生活中大量几何图形的直观表象,依据《课程目标》——本阶段的学生应初步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直观感知→探索归纳→应用创新的认知过程,探索立体图形的分类,加深对图形的认识与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思索、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三. 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
在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确立为:
① 学法:探究学习,在实际生活背景中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实践交
流中合作学习;
② 教法:情景式,提供丰富的图形素材引导学习;合作式,在师生的平等
交流中评价学习;开放式,在开放式教学中升华学习。
四. 教学程序分析
教学程序是教学目标的体现过程,是教法学法的实施过程,是教学理念的展现过程,是使知识与能力在现实背景中自然呈现的过程。
结合本节的教学内容及重难点现对教学程序做一分析。
1.教学流程
─→ ─→
→ → → → → → → → 2.设计理念及说明
欣赏感知 模型分拆 分类探究 操作探索
评价展望 生 活 数 学 生 活
欣赏感知设
计
实物及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同时提出
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
思考。
理
念
直观而又丰富多彩的素材能使学生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
意,勾起学生对现实世界中的已
有知识的回忆与联想,激发学习
兴趣与探究热情。
模型分拆设
计
学生将几何模型进行分拆,感知复杂几何体由简单几
何体构成。
理
念
建立模型是我们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把
直观形象的模型作为学生探究
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对几何体
由直观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分类探究设
计
1.分类尝试
2.标准讨论
3.分类归纳
4.动手操作
理
念
让学生经历几何体分类的过程,改变学习方式,倡导个
性化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体,进一步激发学习与
探究的热情,同时注重动手操
作在学生的知识构建中的作
用。
操作探索设
计
1.情景制作
2.模型制作
3.创新制作
理
念
做中学是新课标下的重要学习方式,做——有利于学生
亲身经历,有利于把知识与实
践相结合,有利于美的熏陶和
情感交流,有利于创造性的学
习。
评价展望设
计
同学们,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欧拉也像我们一样,在对
几何体观察探究的过程中得出
了著名的欧拉公式(顶点数+
面数-棱数=2)。
以后,我们将
沿着欧拉的足迹,通过研究点、
线、面……走进丰富多彩的几
何世界。
理
念
进行鼓励性评价,是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法宝,是学生
树立自信心的最佳途径,是激
发学生探究知识奥秘的动
力……。
五.教学评价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评价目的: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过程评价,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评价,本节课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为目的。
鼓励式评价为主,辅之以过程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课堂观摩等方式灵活处理。
全国最大最齐全的教学课件资源网:
QQ:94,4
资料来源:QQ: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