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中国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格式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国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格式
大家把理论知识学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复习,从复习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下面是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这节课内容主要有三部分:降水的概念与测量;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
地理老师都知道这一节地位有多重要,它是气候学习的基础,也是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学习的基础。
每年中考必考。
这节课作为地理学习的理论基础课,容量大,难度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
(PPT2)
为了更好地设计这节课,我对两个班进行了一个调查。
结果显示:学生已知下雨是降水,知道东莞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还知道人工降雨。
这节课他们想知降水怎幺形成,为什幺不同地方降水差别很大,雨极和干极怎幺形成。
普遍认为,这节课他们学习的困难在如何看降水量柱状图。
他们还期待老师上课能讲讲:人工降雨会不会污染环境,为什幺有人工降雨技术,还会出现干旱呢?(PPT3)
基于教学大纲和学情,我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道什幺是降水、降水量和等降水量线。
2.学会绘制、判读降水量柱状图。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公开课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降水的定义及降水量的测量方法2、掌握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能说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3、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掌握降水的概念并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
读图说出福州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通过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掌握描述一个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特点的方法。
同时,能够对比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
通过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设置不同的活动归纳出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培养地理绘图技能。
通过福州的降水的变化,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有用的地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绘制与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难点: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进行微课自学,带好尺子、铅笔和橡皮擦;课前编写和分发导学案;课件制作,视频录制等.【教学过程】音乐导入:播放“三月里的小雨”歌曲,营造学习降水的氛围。
过渡语:三月小雨半含羞,天上人间细细流,欢迎走进今天的地理课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通过微课自学,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遍。
多媒体播放:微课老师:通过微课,大家学会了多少知识呢?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
自学能力测一测:(判断题)1.降水就是指降雨。
2.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4.福州冬季降水少。
5.降水形成的条件之一是空气下沉。
6.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是有差别的叫做降水的季节变化。
7.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预设学生:回答较为顺利。
老师:绘制降水降水量柱状图是我们要掌握的一项地理技能,首先我们用直尺绘制出横轴代表月份,纵轴代表降水量,以福州2月份降水量76毫米为例,它是介于50-100毫米之间,可以将该刻度进行2等分或者5等分。
(新)《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案)设计及说课稿
《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概念、单位和测量。
2.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并掌握世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重点)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三个谜语导入:1)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雨)2)百色花,无人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原来它从天上来。
(雪)3)大豆小豆天上撒,人畜庄稼谁都怕,尽干坏事伤天理。
(冰雹)雨、雪、冰雹等这些都属于降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自学质疑1)降水的概念是_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_雨量器和量杯。
降水量的单位是_mm_2)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平均降水量_来表示。
3)人们常用降水量柱状图表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4)在地图上将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降水量线。
5)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6)印度的乞拉朋齐,被称为地球“雨极”,因为它地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3.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根据图4.9,完成课本55页“图上所得”,归纳总结出降水空间分布的规律。
(提示:可总结为“四多四少”)(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_少。
(2)位于中纬度的亚欧大陆,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_少_。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高大山地的迎风坡降水_多_,背风坡降水_少_。
4.拓展训练1.号称世界“雨极”的是下列哪个地区( A )A. 乞拉朋齐B. 火烧寮C. 吐鲁番盆地D. 沙漠2.地球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 C )A. 温带大陆西岸B. 回归线穿过地区的大陆西岸C. 赤道及其两侧D. 极地地区3.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的变化规律是( C )A. 多→少B. 少→多C. 多→少→多D. 少→多→少4.图中点A ,降水状况( A )A.背风坡,少B.迎风坡,多C.背风坡,多D.迎风坡,少5.知识小结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降水的概念、单位、测量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四多四少”)(1)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2)亚欧大陆,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3)回归线附近,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4)高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少《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一、说教材《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是晋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3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3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3节》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降水的概念、类型、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降水知识。
在本节内容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从天气图和气候图上读取和分析降水的信息,从而提高其地理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降水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示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如GIS、遥感等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加以介绍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降水的概念、类型及形成过程,掌握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学会从天气图和气候图上读取和分析降水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的基本概念、类型、形成过程以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难点:降水形成过程中的凝结核、暖湿气流等气象学概念,以及从天气图和气候图上读取和分析降水的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现实生活中的降水现象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降水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天气图和气候图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场雨为例,引导学生思考降水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降水的类型、形成过程以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结合PPT、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降水现象。
3.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降水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降水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4.小组讨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降水特点和形成原因。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既是对前一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延续和深化,又为后续学习“世界的气候类型”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气候的要素,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首先介绍了降水的概念和主要形式,然后通过阅读降水柱状图来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最后通过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来探讨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教材内容编排合理,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降水的形成机制、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降水的概念、主要形式以及测量方法。
(2)学生能够读懂降水柱状图,分析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3)学生能够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绘制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学生能够认识到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降水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
(2)阅读降水柱状图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2、教学难点(1)理解降水的形成机制。
(2)分析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一、说教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本课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可忽视。
本文主要围绕降水的形成、变化和分布特点进行深入剖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理观念,认识我国乃至全球的降水规律。
1. 作用与地位本文在地理课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承上启下:本文在介绍降水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分类的基础上,为后续学习气候、水文等知识打下基础。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降水的分布规律,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地理素养:本文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在地理课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连接气象、气候、水文等多个地理知识点的纽带,对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具有关键作用。
2.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降水的形成与分类:介绍降水的形成过程、主要类型及特点。
(2)降水的变化规律:分析全球、我国以及不同地区的降水变化规律。
(3)降水的分布特点:探讨全球降水分布规律、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降水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阐述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后,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分类和主要特点。
(2)掌握全球、我国及不同地区的降水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3)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降水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降水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降水的形成过程、分类和特点。
(2)全球、我国及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规律。
2. 教学难点:(1)降水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化学原理。
降水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隆尧尹村中学张潇莉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理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力求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气温、降水两大气候要素,它既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它还能让同学们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两大内容,与第二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也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对教材的处理气候知识是自然地理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最难的内容之一。
为突出重点和难点,我在课堂上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同学们学会对图表进行阅读、分析和比较,而将降水量的测定及降雨的等级划分等较易理解的内容放在课后习题中让同学们自学完成。
降水量的影响因素这一内容可放至第四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通过举例认识到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掌握降水量季节分配的几种不同类型。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或已有的知识,具体举例说明降水多少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与人类活动关系得认识。
2.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培养学生初步的绘图能力及用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通过描述降水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地理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参与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分布以及影响降水变化的因素。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天气、气候的基本概念,对气象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降水的形成、分布及变化规律的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降水知识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降水的概念,掌握降水的形成、分布及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降水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的形成、分布及变化规律。
2.难点:影响降水变化的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降水形成、分布的动态过程。
3.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降水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则降水引发的自然灾害新闻引入,激发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和分布。
3.课堂讲解:讲解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及影响降水变化的因素。
4.案例分析:分析降水变化对农业、城市排水等方面的影响。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降水变化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降水知识的理解。
7.布置作业:设计富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分布规律和影响降水变化的因素。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评价: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题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本节教材讲述天气和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教材与上一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起,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自然延申,更是作为理解第四节“世界气候”有关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
我确定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运用生活实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践,使用降水资料,制作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够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身边的地理。
2、大自然是有规律的,我们应该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教材内容,我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学生对于降水的变化只有感性的认识,而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教会学生正确认识降水的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初一学生不仅认知水平低,而且对于数据与图像之间的转化,缺少—种图文转化能力和从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把降水柱状图阅读和绘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为“新授课”:共计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和雨量器。
二、说教法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着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
总之,本节课力图表现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是学生的指向标。
降水及降水的分布说课学习教案稿文本
.降水和降水的散布讲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剖析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天气局部的根基知识,内容包含了降水的观点、降水的测定、等降水量线图、降水柱状图、降水的时空散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课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单容量大,并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散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天气变化,拥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此后学习分区地理的根基。
2、教课目的的确定依据课程标准,并联合学情等教课实质,本节的教课目的确定以下:1〕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均匀降水量散布图,说出生界降水散布的差别。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2〕能力目标:1.培育学生读图、画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研究能力。
2.经过讲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经过活动设计,让学生经过动脑、着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加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加强自信心,培育学生主动研究、战胜困难的意志,提高与别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课要点与教课难点:依据教课目的,并联合学情等教课实质,本节确定以下:,..教课要点:1、世界降水的散布。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课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二、说教法教无定法,但一定得法。
教课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课目的的实现,正确的教课方法能为学生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本课将采纳“学生察看、自主研究为主,教师启迪、指导为辅,问题为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课方法。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课目的,本课将采纳以下教课方法:小组交流议论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课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课,使学生学会研究、学会思虑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议论活动,赐予学生经过察看、合作研究,剖析、解决实质问题的锻炼机遇,让学生经过察看、剖析、感悟、概括,提高思想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降水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降水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降水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降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降水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世界降水分布图解》:详细解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包括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 《中国降水分布指南》:深入研究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如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等。
- 《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探讨降水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上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降水知识,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2来自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世界各地降水的实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尝试解释不同地区降水差异的原因。
- 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观察和记录降水现象,了解降水对生活的影响,可以进行实地考察或家庭调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_______,而最干燥的地区是_______。
-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省份是_______,降水量最少的省份是_______。
3. 简答题:
- 请简要说明降水形成的过程。
- 请列举至少三个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并简述其作用。
- 请描述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
- 请举例说明降水对农业的影响。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部编本5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给学生,搜集问题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汽后变成了水汽进入大气中)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一、降水的变化1.降水:(1)什么是降水?(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62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
有实物更好:图3.21已经画得十分清楚。
通过阅读、看图。
学生已经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来测定的。
测量方法知道了,还要给学生说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首先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年降水量:某年每日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
讲完以上知识点,老师带领同学进行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大组)完成活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6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降水量的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掌握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规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对降水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降水量的测量、降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需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分布规律及影响降水量的因素;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降水量的测量、降水分布规律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降水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降水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降水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1)降水的概念与分类:引导学生学习降水的定义、类型及形成过程。
(2)降水量的测量: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如雨量计、蒸发皿等。
(3)降水分布规律: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如赤道多雨、两极少雨等。
(4)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讲解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如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
3.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3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3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3.3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降水的本质特征,掌握降水的基本类型,了解降水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学习后续的天气系统和气候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常识,对于降水这一现象,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的形成过程、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等知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过渡到对降水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掌握降水的基本类型;能运用所学的降水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降水的形成过程、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过程、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生动形象地展示降水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降水的概念:介绍降水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降水的本质特征。
(2)降水的形成过程:讲解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引导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
(3)降水的变化规律:分析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引导学生掌握降水的变化规律。
(4)降水的分布规律:讲解降水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特点。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降水量柱状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1)知识目标:1.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
2.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
3.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确立如下:教学重点: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
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
二、说教法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为主、教师启发为辅,以问题为情境,教师辅导”的教学方法。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教师设问引导启发法:以设问的情境引出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图片展示法:本节教学将采用图片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3、读图观察法:学生读图能力是地理科考察的一项重要知识技能,本节将通过学生读图观察,教师引导为辅,总结归纳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是在小学六年学习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因此在设计降水概念、主要形式、测量等内容时采用微课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与此同时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够强,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探究,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课件及时展示直观醒目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提高学生读图、归纳知识等综合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第三节。
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两大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最后了解各地的气候类型及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是在第二章大洲大洋的基础上展开,也是为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学习的前提。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介绍降水的时间变化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两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与第二节的气温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为学习第四节全球气候作铺垫,在本章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出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一定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单位。
(2)观察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3)观察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明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降水量柱状图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读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养成学习生活中地理的习惯,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锻炼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降水量柱状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目标:
1.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
2.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
3.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确立如下:
教学重点: 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
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为主、教师启发为辅,以问题为情境,教师辅导”的教学方法。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教师设问引导启发法:以设问的情境引出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图片展示法:本节教学将采用图片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3、读图观察法:学生读图能力是地理科考察的一项重要知识技能,本节将通过学生读图观察,教师引导为辅,总结归纳知识。
三、说学情与学法
1、说学情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由于硬件条件较差,学生利用网络电视等手段获取知识的方法有限,加上教学设备落后,学生获取知识主要依靠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
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容时会觉得很熟悉,如雨、雪、冰雹等大气降水现象。
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说学法
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学。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本课将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向同学们一一展示蓟县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让学生根据经验你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降水形式?主要的降水形式是什么?根据生活经验谈谈四季如何变化的呢?
【生答】
【师总】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
下雨和下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
人们把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4.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图片展示】请同学们说说降水的形式、降水量的多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人类的活动能否影响降水呢?请举例说明。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师总】降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适宜的降水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度的降水会对人类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人类活动也可以影响降水及降水量。
【过渡】降水的几种形式我们最常见的是哪种呢?
【生答】
【板书】2、降水的主要形式:
【师总】所以降雨是降水的最主要形式。
在古代诗词里面也有很多描写降雨的美丽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等。
【过渡】我们知道降水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比方说降雨就分为好几种: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
那么气象部门是如何测量降水量的多少的呢?请同学们自学《降水量的测量》。
【板书】3、降水量的测量:基本仪器:单位:
【师总】气象部门用一种仪器来测量一个地方一天中的降水,它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的降水量相加。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年降平均水量:某年每日的降水量相加。
强调年平均降水量,导出降水的年际变化。
降水测量,气象部门把日降水量小雨20毫米的称为小雨,日降水量为10-25毫米为中雨,日降水量25-50毫米为大雨,日降水量大雨50毫米为暴雨。
【过渡】一个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是有差别的,用1959年和1869年的降水量,得出降水具有年际变化的规律。
且一年各月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
我们要怎样直观地知道一个地区一年各月的降水变化情况
呢?就要用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板书】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指导读图】请同学们看到图3.22,这是两个降水量柱状图,表示的是A、B两地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情况,从A图我们可以看出该地一年各月降水都比较均匀,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大;B图看出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大,7、8月份降水最多,12、1、2、3、4月降水少。
【延伸】我们知道了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直观地反应一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情况,那么降水量柱状图是怎么绘制的呢?
【指导画图】绘制图3.23。
教师在大屏幕上提醒学生注意画图步骤。
学生在学案上画好。
教师适当巡查,对画的好的给予表扬,不会的及时指导。
【提问】学生观察黑板上画出来的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教师提问: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3)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小结】该地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全年降水不均匀。
【知识延伸】根据降水量柱状图我们可以发现,有的柱状图表现出该地夏季降水多,有的表现出该地全年降水比较均匀。
我们可以依据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把世界降水分为5种类型。
【图片展示】提醒全部以北半球为例,季节就统一了。
【讲授、板书】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
(注意跟学生区分全年多雨型和全年湿润型,前者各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后者低于100毫米,各月降水较均匀。
)
【过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降水量柱状图了解该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那么世界降水的分布我们怎么找出它的规律呢?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我们通常把世界不同地方在同一时间测出的降水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种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在等降水量线图上,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板书】三、世界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
【活动】让学生对照课本61页活动1~3的三个问题,观察60页的图3.24。
【指导读图】1、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部分地区在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西岸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
3、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左右,大陆部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
【师总、板书】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路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海陆因素
3、中纬度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
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5、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
即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
【挑战课堂】。
五、说板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的定义:
2、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水量的测量:基本仪器:单位: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降水量柱状图:
2、降水类型:
三、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等降水量线图: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