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静脉输液护理ppt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护理知识培训课件PPT

静脉输液护理知识培训课件PPT

PAR T 02
穿刺时易见回血的摸索
调节器高调法 ① 将调节器置于紧贴莫菲滴管下
端 ② 输液瓶挂于较低位 ③ 增大输液管内负压法
PAR T 02
输液污染的预防进展
药典规定:
每毫升输液药中直径>1 0μm的微粒须低于
2 0 粒,直径>2 5μm的微粒不高于2 粒。
输液污染分为
✓ 内源性污染:来源于输液产品的制造、贮运
X X X X X 中心医院X X 科室
静脉输液护理知识
汇报人:x x x 时间:X X X X X X
0
目录
1
C ONTEN
0
T
2
PAR T 01
概述
静脉输液 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
原理 , 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 药液) 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 , 是临 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 一。
PAR T 01
PAR T 02
穿刺前静脉充盈方法的改 进
扎止血带时,保证血管充盈最佳 ① 让病人手臂下垂 ② 绷扎位置距穿刺点1 0 ~1 5 c m ,松紧合适 ③ 时间在4 0 ~1 20s 内 ④ 压力1 0. 7 ~1 6 . 0k P a 扎2 根止血带 ① 穿刺点上下关节处或与穿刺点上下相距1 5 c m ② 适用于儿童、血管不固定、不充盈、无力握拳的
与传统的固定法相比 , 能提高一次性穿 刺成功率 、减少固定时及输液途中发生渗漏 。
PAR T
按压时间及拔针方
02

改良后的拔针按压法
① 患者输液完毕 , 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
② 揭下除覆盖针头之外的所有输液贴 , 然后嘱患者用对侧食指 、中
指 、无名指并拢横向轻轻置于覆盖针头的输液贴上方

静脉输液的护理课件

静脉输液的护理课件
调节输液速度
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合理调节输液速度,以确保 输液安全有效。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1 2 3
静脉输液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了静脉输液的定义、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以及输液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操作技能
详细讲解了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包括评估患者、 选择血管、穿刺、固定、调节滴速等,并强调了 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滴速调节及观察要点
滴速调节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性质,合理调节 输液滴速是静脉输液的重要环节。一般 来说,成人输液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0-60 滴左右为宜。对于特殊药物或病情较重 的患者,应根据医嘱进行相应调整。在 调节滴速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 输液部位的情况,确保输液安全。
VSBiblioteka 观察要点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 情变化及输液反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 无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发生;观察输液 是否通畅、有无渗漏现象;注意倾听患者 主诉,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输液并发症。 同时,要做好记录工作,详细记录输液过 程中的各种情况和处理措施。
固定针头
用输液贴分别固定针柄和针梗,再用胶布固定输液管于前臂或手背皮肤 上。
静脉输液原理与操作流程
调节滴速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 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 成人40~60滴/分,儿童 20~40滴/分。
再次核对
核对医嘱、药物及患者信 息。
交代注意事项
向患者交代输液过程中的 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 良反应。
静脉炎处理
立即停止输液,抬高肢体,局部外敷药物如硫酸镁等,缓解症状。 同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进行处理。
渗漏处理
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局部外敷药物如喜辽妥等,促进吸 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防止感染。

静脉输液ppt多图版内容详析.ppt

静脉输液ppt多图版内容详析.ppt

见尿补钾
30
参考材料
静脉输液泵、注射泵
31
参考材料
四、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
溶液不滴原因之一: 与针头有关
针头滑出血管外 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针头阻塞
32
参考材料
溶液不滴原因之二: 与压力有关
❖内压升高
原因:静脉痉挛
❖外压降低
• 液体静压降低 原因:输液瓶位置过低
• 向下的大气压降低 原因:通气管阻塞
周围静脉
7
参考材料
手 背 静 脉 网
8
参考材料
下肢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足背静脉网
周围静脉
9
参考材料
头皮静脉
通过头皮浅表静脉输液,小儿多选此部位。 ❖ 颞浅静脉、 ❖ 额静脉、 ❖ 耳后静脉、 ❖ 枕静脉。
10
参考材料
二、常用静脉输液法
(一)周围静脉输液法 (二)头皮静脉输液法
11
参考材料
备物 加药 插管
14
参考材料
在病房
查对、解释 挂输液瓶
排气
选静脉 备胶布 扎止血带 握拳
消毒 再排气 穿刺 三松 固定
调滴速
填卡 安置、整理
15
参考材料
操作步骤及要点
选择静脉: 根据病情及药
液的性质
静脉应粗直、 弹性好、 避开关节
结扎止血带: 在穿刺点上
方5cm处
进针角度: 针尖斜面向上 与皮肤呈15-30°

16
参考材料
排气法
17
参考材料
结扎止血带方法
静脉穿刺方法
18
参考材料
胶布固定方法
夹板固定肢体法
19
参考材料
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的护理ppt模板

静脉输液的护理ppt模板
44
六、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一)溶液不滴 (二)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高 (三)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低 (四)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45
七、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 发热反应 (fever reaction) • 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 (circulatory overload reaction) • 静脉炎 (phlebitis) • 空气栓塞 (air embolism)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 仔细选择穿刺点 •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 防止硅胶管内发生凝血 • 保护穿刺部位:穿刺点上的敷料应每日更
换,潮湿后要立即更换,并按正确的方法 进行消毒
38
39
(一)适用范围
–长期不能进食或丢失大量液体,需补充大量高 热量、高营养液体及电解质的患者
–各种原因所致的大出血,需迅速输入大量液体, 以纠正血溶液不足或提升血压的患者
儿童:20~40滴/分
病情
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患者——宜慢
休克、脱水、脑水肿者——快速(大静脉加 压)
药物
高渗药、钾盐、升压药、降压药——慢滴
利尿剂、脱水剂——快滴
24
在病房
14. 再次查对,记录输液的时间和输入的滴数并且
签全名
15. 交待注意事项,整理用物
16. 加强巡视
17. 更换液体
18. 拔针
扩血管药物
•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
• 静脉放血200~300ml,慎用
49
静脉炎(phlebitis)
• 原因 • 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
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 • 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 临床表现 • 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 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 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针柄固定改良方法
传统的静脉输液针柄为右侧固定 , 当针头进入血管后 , 针 头与血管间均形成一夹角 , 当角度很小时 , 针尖斜面与血管内 上壁几乎贴近 , 往往造成液体不滴现象 。 针柄左侧固定法:即穿刺针进入静脉血管后轻轻旋转针柄至 左侧后固定 , 针头与血管间的角度使针尖着力方向正好与血管 上壁斜行背离 , 不易刺破血管上壁 , 由于斜面朝下 , 针尾端并 未垫起 , 针尖往往位于血管较中间的位置 , 不易触碰血管下 壁 。 与传统的针柄右侧固定法相比能减轻患者疼痛 , 保护血 管不易刺破 , 维持输液管道通畅 。
指 、中指 、无名指迅速向下按压 , ⑤ 按压时间 ≥5 min, 在按压同时输液侧上肢举高 。
与传统拔针按压法(称传统法)相比 , 该法能减轻拔针后疼痛 、 减少皮下瘀血发生率 。
5. 按压时间及拔针方法
无创拔针法 ① 揭开固定针头的输液贴(保留带小纱块一条), 用左手食指在
针尖的上方约 2 cm 处绷紧病人手背皮肤 , ② 拇指虚按输液贴的小纱块 , 右手反折输液管并持针柄 , ③ 将针柄抬高 10° ~ 15°,快速拔针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VPA), 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 导管系(CVPAS), 是一种可植入皮下 , 长期留置在 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 , 主要由注射座和静脉导管 组成 , 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 、补充液体 、营养 支持治疗 、输血 、血样采集等 。其安全性 、感 染发生率及患者对输液装置的接受程度明显优于 PICC 法。
3. 穿刺方法及其进针长度的改良
几种静脉穿刺的改良方法 : ① 针头斜面向上直刺:右手持头皮针小柄 , 使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
平行 , 针头与皮肤成40°~ 60°, 利用腕部力量 , 以轻快地动作在 静脉上方快速穿过皮肤直刺血管 , 针头进入血管后见回血或感觉 有突破感后 , 迅速将针柄放平 , 再沿血管进针。 ② 手背自然放松进针法 :让患者自然放松 , 不需握拳 , 操作者左手 紧握患者的四指或五指 , 使之向手心方向弯曲成弧形 , 然后右手 持针 , 针尖斜面向上 , 针头与皮肤呈 45°左右 , 向心方向 , 在血 管的上方直接刺入静脉 , 见回血沿静脉走向向前推进少许 ③ 逆向穿刺法 : 掌指逆行穿刺输液法进行静脉。
5. 按压时间及拔针方法
改良后的拔针按压法 ① 患者输液的所有输液贴 , 然后嘱患者用对侧食指 、
中指 、无名指并拢横向轻轻置于覆盖针头的输液贴上方 ③ 顺着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缓慢向外拔针 , 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
壁时 , 则快速拔出体外立即反折针头软管 ④ 当针头退出表皮的同时 , 嘱患者将置于皮肤针眼处上方的食
4. 针柄固定改良方法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固定 先将一条胶布的中心点贴住穿刺针针柄底部 , 并将胶布两
端向上作“ V” 型胶布初步固定 , 打开调节器 , 看滴速通畅 局部无异常后 , 用带敷料贴的胶布横贴于针眼和针柄处 , 在适 当的部位贴胶布加强固定 , 调节滴速 。
与传统的固定法相比 , 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减少 固定时及输液途中发生渗漏 。
优点
1. 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 的恒定浓度。
2. 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 3. 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 4. 静脉营养品的输注。
缺点
1. 处理不当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 2. 药物过量或滴注过快,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
及生命。 3. 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
1. 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变化
头皮钢针 是国内普遍使用的输液穿刺工具 , 但长时间使用可能会产生使静脉输液渗透到皮下 组织的并发症 , 如果液体是一种发泡剂 , 则有潜 在的严重并发症 。
1. 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变化
静脉留置针 又称套管针 , 作为一种先进的新 型输液器材 , 20 世纪 60 年代在欧盟国家普及应 用 。 它具有减少穿刺次数 、刺激小 、安全迅 速 、易于操作 、便于固定 、减少护士工作量 、 减少患者痛苦等优点。
解质失衡。 4. 医源性疾病的增多。
静脉输液护理新进展
1. 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变化
✓ 以前,用注射器针头输液 ✓ 1957年发明并使用头皮针,在针头固定,方便
病人中有积极作用 ✓ 1952年Robere Aabenic报告了用锁骨下静脉
插管中心静脉输液10年的经验 ✓ 1964年BD公司发明套管针,可外周静脉内留置 ✓ 1972年我国研制成硅橡胶的深静脉导管
1. 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变化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静脉输液 在临床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常用于测量中心 静脉压 , 进行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 , 长期肠外 营养途径 , 作为血液透析的管道等 。 它减少了 浅静脉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 减轻了护士 的临床工作量 。
1. 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变化
静脉输液护理业务学习
主讲人:
静脉输液的介绍
概述
静脉输液 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
理 , 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 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 , 是临床抢救和治 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
发展
象现代这样的静脉内治疗是起源于19世纪,19 世纪是医学大发展的世纪。第一个大的成就是在 1818年,当时James Blundell在伦敦进行了第一次 人与人之间的输血。1834年Blundell再次进行了人 与人之间的输血,接受输血的是一名因出血而生命 垂危的产妇,由此, Blundell进一步认为出血造成 的失血和低血容量有关。
2. 静脉输液理念的变化
选择血管与输液工具的基本原则 ✓ 根据病人的病情、疗程的长短、输液的速度、
药物的特性 ✓ 满足输液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最小、最细、
最少腔的导管 ✓ 不再以功能为主;以人体的舒适、损伤最小,
安全性能最好为目的
3. 穿刺方法及其进针长度的改良
传统静脉穿刺法为斜刺法 :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 呈 15° ~ 30°,由静脉旁刺入皮下 , 再沿静脉方向潜行 入静脉 , 见回血后再顺静脉推进少许 , 最后妥善固定。 但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低 、疼痛明显 、留置时间短 、 耽误时间等缺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