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 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 学会才是重要的”,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7
(二)抑郁症
抑郁症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的神经症。 主要表现:(1)情绪消极、悲观、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不愿与 人交往;(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 对未来不报多大希望,动机缺失、被动;(3)具有周期易发性,个别患者会表现得 固执,烦躁不安易发脾气,周期性的喜怒无常;(4)伴随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 不振、消瘦、疼痛等。
(3)其他,如严重的疾病、突然严重的心理创伤,长期处于过度紧张、心理负担过 重等。
方法:日本森田疗法。“顺其自然”。另一种有效方法;暴露与阻止反应。 让强迫性洗涤行为人碰“脏”东西,同时坚决制止其洗涤的冲动。
9
(四)恐惧症 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恐惧型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惧)、广场恐 惧症(如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社交恐惧症。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 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今后10~20年内,全球将有1/5的人罹患各种心 理疾病,排在前10位的死因中,有3项将源于心理因素。还有的统计结果 表示,目前的青少年中有15.5%的人有自杀倾向。
据天津精神卫生国际论坛公布的数字,目前我国许多17岁以下的青少年 正在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未成年人的心理疾患发病率呈明显 上升趋势。
依赖性人格:主要特点是极度依赖他人。他们虽然有较好的工作能力,但由于缺乏自信心, 缺乏独立能力,遇事没有主见,事事依赖别人。 反社会性人格:其最明显的行为特征是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妨碍了公众利益,不负责任, 撒谎、欺骗、伤害他人则习以为常,在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之后,缺乏内疚、罪责感,也无 羞耻之心,却强词夺理,为自己的错误辩解。对人冷酷、粗暴、不诚实。有时挑起事端,斗 殴、攻击别人。他们不能吸取教训百度文库包括惩罚在内,都难以悔改。
中学生中社交恐惧症较多见 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暴露缺点,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
等。
原因分析:(1)行为主义观点认为恐怖是学习得来的,或由直接经验中学习 得来,或观察学习得来等;(2)认知派认为恐惧症源于个人对某些事物或情 境的危险做了不现实的评估;(3)精神分析认为恐怖是焦虑的移置。
治疗常用方法:系统脱敏法
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
3
世界卫生组织: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
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 以及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4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3、具有健全人格 4、情绪和情感稳定,能够保持良好的心境 5、有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为 6、心理特点符合心理年龄
原因:感情上受到巨大打击;自尊心自信心受挫;不良性格的影响。
对有抑郁症状的学生进行辅导时,首先,要给以情感支持和鼓励,也可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服用抗抑郁药物也可缓解。
8
(三)强迫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
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
6
二、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一)焦虑症 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 焦虑症的表现是: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 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升学的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 分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等。
10
(五)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是指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缺陷的情况下,人格明显 偏离正常,又称为“心理变态人格”。 人格障碍一词多用于成人,对于18岁一下的儿童与青少年的类似行 为表现通常称作人格缺陷或社会偏差行为。
人格障碍往往是片面、偏激和形式化的产物。人格障碍患者往往难以正确估价社会对 自己的要求,及自身应当采取的行为方式,难以对周围环境作出恰当的反应;难以正 确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和周围的人发生冲突;对工作缺乏责任心,玩忽职守, 甚至超越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做出违法或扰乱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
极端焦虑
原因:(1)与学生的先天素质及性格有关。
患强迫症学生的性格大都具有好思虑,犹豫不决,拘谨,不敢出头露面,沉默 寡言,主观任性,过分爱干净,注意琐事,拘泥于细节,生活习惯刻板,往往有强烈的道德 观念等特点。
(2)父母的不良性格、教育方法不当等。如成人禁止子女表达负面的情感,是子女 产生强迫症状的十分有代表性的背景特征。
2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
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格健 壮、经历充沛并具备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 “健康乃是—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
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1989年的宣言再次把健康概念的内涵深化,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沃建中的调查,2000 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的16472名中小学生
异常心理倾向 严重心理行为问题
小学生 初中生 16.4% 14.2%
4.2% 2.9%
高中生 14.8% 2.5%
1
第十章
心理健康教育
要求: 1、识记心理健康、心理评估、心理辅
导等概念; 2、理解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的主
要特征及形成原因、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 3、结合实际说明行为改变的几种方法。
理解心理健康标准时,应注意考虑几点:(1)判断一个人心理 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2) 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 一个过程。
5
影响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理因素的影响。这里主要是指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作用。 2、社会环境因素: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3、个体心理因素:心理冲突。压力最大的“趋—避式冲突”。特殊的人 格特征。
7
(二)抑郁症
抑郁症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的神经症。 主要表现:(1)情绪消极、悲观、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不愿与 人交往;(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 对未来不报多大希望,动机缺失、被动;(3)具有周期易发性,个别患者会表现得 固执,烦躁不安易发脾气,周期性的喜怒无常;(4)伴随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 不振、消瘦、疼痛等。
(3)其他,如严重的疾病、突然严重的心理创伤,长期处于过度紧张、心理负担过 重等。
方法:日本森田疗法。“顺其自然”。另一种有效方法;暴露与阻止反应。 让强迫性洗涤行为人碰“脏”东西,同时坚决制止其洗涤的冲动。
9
(四)恐惧症 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恐惧型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惧)、广场恐 惧症(如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社交恐惧症。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 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今后10~20年内,全球将有1/5的人罹患各种心 理疾病,排在前10位的死因中,有3项将源于心理因素。还有的统计结果 表示,目前的青少年中有15.5%的人有自杀倾向。
据天津精神卫生国际论坛公布的数字,目前我国许多17岁以下的青少年 正在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未成年人的心理疾患发病率呈明显 上升趋势。
依赖性人格:主要特点是极度依赖他人。他们虽然有较好的工作能力,但由于缺乏自信心, 缺乏独立能力,遇事没有主见,事事依赖别人。 反社会性人格:其最明显的行为特征是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妨碍了公众利益,不负责任, 撒谎、欺骗、伤害他人则习以为常,在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之后,缺乏内疚、罪责感,也无 羞耻之心,却强词夺理,为自己的错误辩解。对人冷酷、粗暴、不诚实。有时挑起事端,斗 殴、攻击别人。他们不能吸取教训百度文库包括惩罚在内,都难以悔改。
中学生中社交恐惧症较多见 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暴露缺点,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
等。
原因分析:(1)行为主义观点认为恐怖是学习得来的,或由直接经验中学习 得来,或观察学习得来等;(2)认知派认为恐惧症源于个人对某些事物或情 境的危险做了不现实的评估;(3)精神分析认为恐怖是焦虑的移置。
治疗常用方法:系统脱敏法
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
3
世界卫生组织: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
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 以及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4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3、具有健全人格 4、情绪和情感稳定,能够保持良好的心境 5、有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为 6、心理特点符合心理年龄
原因:感情上受到巨大打击;自尊心自信心受挫;不良性格的影响。
对有抑郁症状的学生进行辅导时,首先,要给以情感支持和鼓励,也可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服用抗抑郁药物也可缓解。
8
(三)强迫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
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
6
二、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一)焦虑症 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 焦虑症的表现是: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 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升学的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 分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等。
10
(五)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是指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缺陷的情况下,人格明显 偏离正常,又称为“心理变态人格”。 人格障碍一词多用于成人,对于18岁一下的儿童与青少年的类似行 为表现通常称作人格缺陷或社会偏差行为。
人格障碍往往是片面、偏激和形式化的产物。人格障碍患者往往难以正确估价社会对 自己的要求,及自身应当采取的行为方式,难以对周围环境作出恰当的反应;难以正 确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和周围的人发生冲突;对工作缺乏责任心,玩忽职守, 甚至超越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做出违法或扰乱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
极端焦虑
原因:(1)与学生的先天素质及性格有关。
患强迫症学生的性格大都具有好思虑,犹豫不决,拘谨,不敢出头露面,沉默 寡言,主观任性,过分爱干净,注意琐事,拘泥于细节,生活习惯刻板,往往有强烈的道德 观念等特点。
(2)父母的不良性格、教育方法不当等。如成人禁止子女表达负面的情感,是子女 产生强迫症状的十分有代表性的背景特征。
2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
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格健 壮、经历充沛并具备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 “健康乃是—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
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1989年的宣言再次把健康概念的内涵深化,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沃建中的调查,2000 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的16472名中小学生
异常心理倾向 严重心理行为问题
小学生 初中生 16.4% 14.2%
4.2% 2.9%
高中生 14.8% 2.5%
1
第十章
心理健康教育
要求: 1、识记心理健康、心理评估、心理辅
导等概念; 2、理解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的主
要特征及形成原因、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 3、结合实际说明行为改变的几种方法。
理解心理健康标准时,应注意考虑几点:(1)判断一个人心理 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2) 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 一个过程。
5
影响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理因素的影响。这里主要是指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作用。 2、社会环境因素: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3、个体心理因素:心理冲突。压力最大的“趋—避式冲突”。特殊的人 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