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竹蜻蜓》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竹蜻蜓》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竹蜻蜓》一、教学目标1.了解竹蜻蜓的结构特点及其飞行原理。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竹蜻蜓。
3.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竹蜻蜓的结构特点及其飞行原理。
2.教学难点:制作简单的竹蜻蜓,掌握飞行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竹蜻蜓模型、竹蜻蜓实物、制作材料(竹签、纸张、剪刀、胶水等)。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确保学生安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竹蜻蜓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二)探索竹蜻蜓的飞行原理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竹蜻蜓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制作竹蜻蜓1.教师示范制作竹蜻蜓的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制作完成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四)竹蜻蜓飞行比赛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比赛。
2.比赛规则:在规定时间内,谁制作的竹蜻蜓飞行时间最长,谁获胜。
3.学生比赛,教师计时并宣布比赛结果。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教学反思1.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竹蜻蜓的结构特点及其飞行原理,提高了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生在制作竹蜻蜓的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3.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制作竹蜻蜓时,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践锻炼。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制作不同类型的竹蜻蜓,进行飞行比赛。
2.引导学生探索其他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如飞机、直升机等。
3.组织学生参观航空博物馆,了解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
通过本次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了解竹蜻蜓的结构特点及其飞行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竹蜻蜓的翅膀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学生:“它的翅膀是交叉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竹蜻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竹蜻蜓》一、教学目标1.了解竹蜻蜓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锻炼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3.理解浮力和重力的概念,初步认识水的性质。
4.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合作分享与思维发展。
二、教学准备1.竹蜻蜓玩具或图片。
2.盛水的小桶或盆,一些不同重量、形状的物品,如石头、木块、球等。
3.讲解板书。
4.教学课件。
5.彩笔、纸张、贴纸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展示竹蜻蜓的图片或玩具,让幼儿感知其外形和特征。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内容。
2. 引入问题(10分钟)教师问幼儿:“你们知道为什么竹蜻蜓能在水上飞吗?”让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逐步引导幼儿认识水的性质,并了解浮力和重力的概念。
3. 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将不同重量、形状的物品放入盛水的小桶或盆中,让幼儿试图将这些物品放在水面上,观察是否能浮在水面上,以及不同物品放置的情况。
引导幼儿总结体验结果,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4. 联想任务(15分钟)在幼儿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讨论、绘画等方式,引导幼儿想到其他具有浮力和重力现象的事物,并总结规律和性质。
5. 教学实践总结(5分钟)教师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让幼儿在课堂上留下中心思想或个人体验。
同时,鼓励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有趣现象,用科学知识来发现问题和探究世界。
四、教学板书竹蜻蜓的特征•细长灵巧的身体•节段分明的脚和翅膀•4对常常呈现绿色的翅膀本节课所涉及概念•浮力•重力。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竹蜻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竹蜻蜓》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竹蜻蜓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点;2. 理解竹蜻蜓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发育过程;3. 学习竹蜻蜓的生态意义和紧要性。
二、教学准备:1. PPT;2. 竹蜻蜓标本;3. 竹蜻蜓影像资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 呈现竹蜻蜓标本,引导幼儿察看其外形特点;2. 引导幼儿猜想竹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3. 带领幼儿一起观看竹蜻蜓的影像资料,加深他们的认得和理解;4. 通过问题的提出和探究,引导幼儿发觉竹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紧要性。
第二步:学习1. 介绍竹蜻蜓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点;2. 讲解竹蜻蜓的生命周期和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3. 通过实物察看、模拟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体验竹蜻蜓的生长发育过程;4. 引领幼儿探究竹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紧要性,以及对其的保护意义。
第三步:巩固1. 观看有关竹蜻蜓的短片或动画,加深幼儿对其学问的印象与理解;2. 通过模拟游戏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加深对竹蜻蜓的了解和感受;3. 以绘画、手工等形式,让幼儿将本身对竹蜻蜓学问的理解和感受呈现出来。
第四步:反思1. 整理反馈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收获,评估教学的有效性;2. 分析评估本身在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找寻问题产生的原因;3. 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次竹蜻蜓的科学教案结合了很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既有呈现实物、影像资料等传统教学方法,也有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目的在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自动性,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竹蜻蜓。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幼儿自身的古怪心和求知欲,让他们通过提问、探究等方式,积极参加到科学探究中,加强了他们的探究本领。
同时我也注意到,幼儿在察看实物和影像资料时,有时简单分心或没有注意力集中,这需要我加强引导和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科学教育应当早早拓展到幼儿阶段,唤醒幼儿的古怪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科学探究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和充分,从而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具备更好的探究和创新本领。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竹蜻蜓》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竹蜻蜓》优秀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竹蜻蜓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知道竹蜻蜓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交流能力。
二、活动准备:1. 竹蜻蜓成品若干,用于展示和示范。
2. 竹签、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
3. 记录表、画笔等工具。
4. 观察大自然中竹蜻蜓的图片或视频。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竹蜻蜓成品,引导幼儿说出竹蜻蜓的特点,如翅膀、身体等。
2. 制作:教师讲解竹蜻蜓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a. 用竹签做蜻蜓的身体,用彩纸剪出翅膀,贴在竹签上。
b. 用胶水将翅膀和身体固定。
c. 制作完成,展示成品。
3. 观察与记录:幼儿自由观察大自然中的竹蜻蜓,用画笔和记录表记录竹蜻蜓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4. 总结与分享: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观察心得。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大自然中观察竹蜻蜓,了解竹蜻蜓的生活习性。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竹蜻蜓乐园”,展示幼儿制作的竹蜻蜓作品。
3. 科学探索:开展“大自然的秘密”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探究其他动植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评价幼儿对竹蜻蜓制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观察与记录环节的表现,评价幼儿对竹蜻蜓特点和生活环境的了解程度。
3. 倾听幼儿在总结与分享环节的发言,评价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4. 家长反馈和班级环境创设情况,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兴趣。
六、教学内容1. 回顾竹蜻蜓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2. 学习竹蜻蜓飞行的原理。
3. 探索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竹蜻蜓对飞行距离和高度的影响。
七、活动过程1. 复习: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回忆制作竹蜻蜓的过程和特点。
2. 飞行原理:教师讲解竹蜻蜓飞行的原理,如翅膀的挥动产生升力等。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竹蜻蜓》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竹蜻蜓》《竹蜻蜓》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教会了学生很多关于蜻蜓、飞行和竹子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堂有趣的科学课,通过探究和实践,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蜻蜓和竹子。
以下是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蜻蜓、竹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了解这两个生物和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对科技应用的理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竹蜻蜓”的故事;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竹子的生物学特性和用途;如何设计并制作竹蜻蜓。
三、教学方法1.情景再现法:通过讲述“竹蜻蜓”的故事,让学生加深对蜻蜓和竹子的认识。
2.实验探究法:在实验室中,让学生自己设计竹蜻蜓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教师讲授法:通过讲解蜻蜓、竹子基本知识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制作竹蜻蜓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讲述“竹蜻蜓”的故事,让学生认识蜻蜓和竹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2.知识探究: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了解竹子的生物学特性和用途。
3.设计实验:教师询问学生如何制作竹蜻蜓,引导学生设计竹蜻蜓制作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实践探究。
4.制作竹蜻蜓:学生分组,根据自己设计的竹蜻蜓制作实验进行制作。
教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展示成果: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竹蜻蜓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同学们感受到制作的乐趣和学习的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设计严谨、内容丰富,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蜻蜓和竹子,通过制作竹蜻蜓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这两个物种和物质的特点。
实验环节更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参与制作中学习。
但在授课过程中,有些学生缺乏实验设计思维,需要在以后的实验中逐渐培养。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竹蜻蜓》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竹蜻蜓》教学目标:1.了解竹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竹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竹蜻蜓的生命周期。
教学准备:幻灯片、实物竹蜻蜓、图片和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一些昆虫的特点,如有翅膀、六只脚等。
Step 2:新课讲解(15分钟)通过幻灯片和实物竹蜻蜓,向学生介绍竹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讲解内容包括竹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
Step 3:观察与探究(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将获得一只竹蜻蜓和一个放大镜。
学生们观察和研究竹蜻蜓的特点,包括翅膀、眼睛等。
引导学生观察能否发现竹蜻蜓的特殊特征以及它们的功能。
每组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观察表上。
Step 4:分享与总结(10分钟)学生们展示他们观察到的竹蜻蜓特征,并梳理总结竹蜻蜓的特点。
教师串联学生们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整理到黑板上。
Step 5:拓展延伸(10分钟)播放相关视频资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竹蜻蜓的了解。
可以选择视频内容包括竹蜻蜓的飞行方式、捕捉食物的技巧等。
Step 6:巩固训练(15分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在书面上对竹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进行回答和填写。
Step 7:小结与反思(5分钟)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与反思,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以及遇到的问题。
Step 8: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一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在下节课时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分析竹蜻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通过观察和书面练习等多种方式,巩固和加深学生们对竹蜻蜓的了解。
在收尾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和反思,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大班科学《竹蜻蜓》教案(通用5篇)
大班科学《竹蜻蜓》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竹蜻蜓》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竹蜻蜓》教案1设计意图: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而幼儿科技小制作就是集知识与技能、奥秘与创造、动手与动脑为一体的幼儿感兴趣的操作活动,它材料收集简便、能揭示蕴藏的科学现象与原理、深入浅出,倍受幼儿青睐。
设计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体验动手制作、体验玩中探索的快乐,并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感知,提高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促进幼儿手脑协调及心智的发展。
活动目标:1、探索对称图形的制作及竹蜻蜓飞行中的奥秘。
2、看懂图示,尝试用对折、画剪、粘贴等方法制作竹蜻蜓。
3、养成活动后收拾材料工具的习惯,体验成功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1、蝴蝶图片一张2、工具材料准备:剪刀、吸管、透明胶、人手一张画报纸(稍厚)、记号笔3、制作流程图七幅4、五角星(鼓励制作成功的幼儿用)活动过程:(一)出示蝴蝶,认识左右对称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它的翅膀有什么特点?(二)制作左右对称图形1、讨论制作左右对称图形的方法提问:你们会做左右对称的图形吗?应该怎么做呢?(幼儿讨论回答)2、幼儿尝试用画报纸制作左右对称图形3、出示图示,方法:纸儿长长边对边,中线起始图案画,沿着轮廓剪一剪,再给图形穿新衣!(三)制作"竹蜻蜓"1、出示范例"竹蜻蜓"提问:制作竹蜻蜓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2、幼儿看图示并理解提问:谁看懂了?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谁他?3、幼儿看图示制作,老师巡回指导(四)探索"竹蜻蜓"飞行的奥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竹蜻蜓》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竹蜻蜓》教学背景在幼儿园的科学教学中,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对一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好奇心,这时候需要引导他们进行科学观察和探究,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而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案和教学反思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选用教材本教案选用的教材是幼儿园《竹蜻蜓》科学课本。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竹蜻蜓,知道它的生活习性。
2.能够体验竹蜻蜓自然飞行的姿态,体验飞行的感受。
3.能够理解竹蜻蜓的“嘴”是用来捕食的,能够观察竹蜻蜓的生长变化,理解竹蜻蜓的生命规律。
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竹蜻蜓1.引入活动:询问孩子们对竹蜻蜓的了解,有没有见过竹蜻蜓。
2.观察竹蜻蜓:教师带领孩子们观察竹蜻蜓的生长环境、颜色、形状等特征。
3.互动交流:引导孩子们交流竹蜻蜓的特点,提出问题并让孩子们试着回答,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活动二:体验竹蜻蜓飞行1.制作竹蜻蜓:教师带领孩子们利用材料制作竹蜻蜓。
2.观察竹蜻蜓飞行:教师放飞竹蜻蜓,让孩子们观察竹蜻蜓的飞行姿态和感受。
3.体验飞行:让孩子们自主飞行竹蜻蜓,体验竹蜻蜓飞行的感受。
活动三:了解竹蜻蜓的生活规律1.认识竹蜻蜓的“嘴”:教师讲解竹蜻蜓的“嘴”是用来捕食的,引导孩子们认识它的生活习性。
2.观察竹蜻蜓的生长变化:教师放大显微镜,让孩子们观察竹蜻蜓的生长变化,了解它的生命规律。
总结回顾1.总结: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学习了竹蜻蜓的生活习性、飞行方式和生命规律。
2.回顾:教师让孩子们回顾、梳理这次活动中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1.教学媒体的使用不到位:教师在活动中并未使用多媒体等教学媒体,导致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难以集中。
2.教材的使用过于简单:《竹蜻蜓》教材过于简单,难以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3.活动设计需要加强: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没有足够的华丽感和趣味性。
结语本教案中,我们利用《竹蜻蜓》这个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竹蜻蜓的特点、飞行方式和生命规律。
大班科学活动可爱的竹蜻蜓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可爱的竹蜻蜓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竹蜻蜓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竹蜻蜓成品若干。
2. 制作竹蜻蜓的材料:竹片、彩纸、胶水、剪刀等。
3. 绳子、风扇等辅助材料。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竹蜻蜓,引导幼儿说出竹蜻蜓的名称和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竹蜻蜓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a. 用竹片剪出竹蜻蜓的身体和翅膀。
b. 用彩纸剪出竹蜻蜓的眼睛和触角。
c. 将彩纸装饰粘贴在竹蜻蜓的身体上。
d. 用绳子穿过竹蜻蜓的身体,绑在风扇上。
3. 制作:幼儿按照教师讲解的制作方法,动手制作竹蜻蜓。
4. 展示: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大家共同欣赏。
5. 玩竹蜻蜓:幼儿拿着自己制作的竹蜻蜓,在风扇下体验竹蜻蜓飞舞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竹蜻蜓,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将幼儿制作的竹蜻蜓布置在班级环境中,美化教室。
3. 科学探索:邀请幼儿探索竹蜻蜓飞行的原理,引导幼儿思考。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 针对不同幼儿的制作水平,教师要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4.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与幼儿进行总结和反思,引导幼儿了解竹蜻蜓飞行的原理。
六、教学内容1. 了解竹蜻蜓的结构和功能。
2. 学习制作竹蜻蜓的基本步骤。
3. 掌握竹蜻蜓飞行的原理。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竹蜻蜓的结构,让幼儿了解其功能。
2. 操作法:通过动手制作竹蜻蜓,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探索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竹蜻蜓飞行的原理。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竹蜻蜓,引导幼儿说出竹蜻蜓的名称和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竹蜻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制作的基本步骤。
大班科学活动可爱的竹蜻蜓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可爱的竹蜻蜓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竹蜻蜓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知道它是利用风力飞行的。
2. 学习用废旧材料制作竹蜻蜓,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体验制作和放飞竹蜻蜓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竹蜻蜓图片、视频、废旧材料(如竹签、塑料瓶、纸张等)、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的照明和通风。
三、活动过程1. 导入:展示竹蜻蜓图片和视频,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竹蜻蜓的外形和特点。
2. 讲解:介绍竹蜻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讲解如何利用风力使竹蜻蜓飞行。
3. 制作:分发制作材料,指导幼儿动手制作竹蜻蜓,提醒注意事项,如安全使用工具等。
4. 放飞:组织幼儿在户外或宽敞的室内空间放飞竹蜻蜓,观察和讨论竹蜻蜓的飞行情况。
5.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制作和放飞竹蜻蜓的体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更多的竹蜻蜓,进行家庭科学活动。
2. 环境创设: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其他有趣的科学玩具,丰富幼儿的科学探索环境。
五、活动评价1. 幼儿对竹蜻蜓的制作和飞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2. 幼儿能够正确使用制作工具,动手操作能力强。
3. 幼儿在放飞竹蜻蜓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和讨论其飞行特点。
4. 幼儿在总结环节能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前,确保幼儿已经掌握了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的基本技能,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2. 在制作过程中,监督幼儿,防止他们将小零件放入口中,避免发生意外。
3. 在放飞竹蜻蜓时,确保幼儿在开阔、安全的环境中进行,避免飞行中的安全隐患。
4.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制作。
七、活动难点与解决策略1. 难点:制作过程中,幼儿可能对如何正确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感到困难。
解决策略:教师应提前进行示范,并在制作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大班科学活动可爱的竹蜻蜓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可爱的竹蜻蜓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竹蜻蜓的形状、结构和飞行原理。
1.2 学习用竹子和彩纸制作竹蜻蜓,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1.3 体验制作和放飞竹蜻蜓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竹子、彩纸、剪刀、胶水、绳子、吸管等制作材料。
2.2 环境准备: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安全无障碍。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出示竹蜻蜓,引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竹蜻蜓的形状和结构。
3.2 制作步骤:3.2.1 教师讲解竹蜻蜓的制作方法,示范制作过程。
3.2.2 幼儿按照制作步骤,分组合作,制作属于自己的竹蜻蜓。
3.2.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3 放飞竹蜻蜓: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放飞自己制作的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的飞行情况。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幼儿相互交流放飞竹蜻蜓的感受,分享制作和飞行的乐趣。
4.2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其他飞行物体,如蝴蝶、蜜蜂等,探讨它们的飞行原理。
4.3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更多的竹蜻蜓,并将制作过程和飞行情况记录下来。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教师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5.2 幼儿在放飞竹蜻蜓时的表现,如飞行距离、飞行稳定性等。
5.3 幼儿在活动结束时的情感态度,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师准备相关科学知识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竹蜻蜓和飞行原理。
6.2 教师利用自然资源,如户外风力,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和理解飞行原理。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讲解竹蜻蜓的相关知识,飞行原理等。
7.2 示范法:教师示范制作竹蜻蜓的过程,飞行技巧等。
7.3 实践法:幼儿动手制作竹蜻蜓,实践飞行技巧。
7.4 互动法:幼儿之间分享制作和飞行经验,相互学习。
第八章:教学内容8.1 学习竹蜻蜓的起源、特点和飞行原理。
8.2 掌握制作竹蜻蜓的步骤和技巧。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竹蜻蜓》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竹蜻蜓》一、实施情况本次大班科学教学内容为《竹蜻蜓》。
教案准备充分,老师们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
教学时间为2课时,共计100分钟。
本次教学大班有25名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们充分利用了班级教学板书,并随时和学生进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二、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理解竹蜻蜓的构造组成。
•掌握竹蜻蜓简单的制作方法。
•了解竹简单机械原理。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机械件有哪些?2.呈现:放映《竹蜻蜓》的画面,与学生共同回想竹蜻蜓的构造组成。
3.合作探究:将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竹蜻蜓的制作并合作探究竹蜻蜓的简单机械原理。
4.拓展:带领学生了解竹和竹制品的作用,比如箭竹可以制作编织品等。
5.再现:与学生一同进行体验竹蜻蜓的飞行,感受竹蜻蜓的运动和飞翔。
6.总结:回想并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时1.复习:对第一课时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
2.引入:介绍竹蜻蜓的起源并播放介绍竹蜻蜓的视频。
3.指导:通过音乐和舞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竹蜻蜓的特殊。
4.探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竹蜻蜓的奥秘,并探究竹蜻蜓的运动和与空气的互动。
5.拓展:指导学生了解“飞天神仙”测画卷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成为一个探索者的兴趣。
6.总结:引导学生对整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评估使用小组评价的方式进行同伴间的互评,并由老师进行总评。
4.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的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要让学生探究会议上的问题,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动手、去体验。
例如,在学习《竹蜻蜓》时,让学生亲手操作,完成竹蜻蜓的制作。
从而对机械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翻阅相关的图书和网络的视频,补充了自己在知识上的默识点,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效果。
竹蜻蜓教案5篇
竹蜻蜓教案5篇第一篇:竹蜻蜓教案大班走课活动计划指导教师:时间:2016.6.24一、活动名称科学活动:有趣的竹蜻蜓二、活动目标1.熟悉左右对称特征,在看流程图示制作竹蜻蜓中尝试探索竹蜻蜓翅膀的大小与飞行的关系。
2.看懂图示,尝试用对折、画剪、粘贴等方法制作竹蜻蜓,同时养成活动后收拾整理材料工具的习惯。
3.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制作的愉悦情绪,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向往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准备:1.竹蜻蜓图片PPT2.工具材料准备:剪刀、吸管、透明胶、人手一张画报纸(稍厚)、记号笔3.制作流程图若干4.五角星(鼓励制作成功的幼儿用)四、活动过程:导入:欢迎各班小朋友来大三班参加活动,说一说我们活动的要求和奖励。
1.出示PPT,讨论竹蜻蜓的特点重点:使用那些材料,对称2、讨论制作左右对称图形。
——-提问语:“如果要做一个漂亮的左右对称的图形,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好办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出示步骤图,讨论制作方法。
重点:按序号顺序制作难点:怎样做出的竹蜻蜓更漂亮,飞的高4、两两一组,制作“竹蜻蜓”玩具。
重点:爱护美工用具,节约材料,同伴合作,保持安静。
5.探索竹蜻蜓飞行的奥秘,了解竹蜻蜓翅膀大小与飞行的关系。
(1)幼儿三两成群进行比较飞行,观察、比较、交流、讨论。
——“一样都是竹蜻蜓,为什么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有的飞的时间长、有的飞了一会儿就会落下来呢?”(2)幼儿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教师归纳。
——“原来竹蜻蜓的飞行和它的翅膀大小有关系。
翅膀大的要比翅膀小的飞得高一些、飞行的时间长一些。
” 6.自然结束第二篇:综合课教案竹蜻蜓竹蜻蜓教学目标:1、了解竹蜻蜓的由来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3、掌握制作竹蜻蜓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5、感受竹蜻蜓会飞的奥秘,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实践,热爱劳动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通过收集与交流展示了解会飞的玩具以及竹蜻蜓的由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制作欲望。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竹蜻蜓》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竹蜻蜓》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知道竹蜻蜓的生存环境、生长特点和生命周期;2.能够正确地叫出竹蜻蜓的名称及鉴别竹蜻蜓和翅膀不全的竹蜻蜓;3.了解竹蜻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教学准备1.竹蜻蜓模型、一份竹蜻蜓视频、一些竹蜻蜓图书、PPT课件、板书等。
3.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在园外带领孩子们找到竹蜻蜓的栖息地,让孩子们发现这些小昆虫并讲述竹蜻蜓的特点,如果没有找到,可以发放竹蜻蜓图片手册,一边观察比较,一边说出竹蜻蜓的特点。
2.学习环节让孩子们在观察竹蜻蜓模型时询问孩子它长得像什么,在孩子们的回答后让他们尝试与模型比较,找到一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并询问孩子竹蜻蜓的部位分别代表什么功能,在家长和老师的辅助下,让孩子们探讨一下,以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3.确认新知回查和分析孩子们在学习环节中的思考、资料搜索和问题探讨等方面的表现,确定孩子们在知道一些新知识时的策略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孩子们在独自搜索和思考方面的经验与技巧。
4.练习环节通过视频模拟合适的循序渐进的竹蜻蜓绘画项目,让孩子们在自制竹蜻蜓时加强绘画能力,加深对竹蜻蜓的印象和了解,另外孩子们的竹蜻蜓仿制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和表现能力,还能加强动手能力,充分锻炼他们的手指灵活度。
5.挑战环节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查找更多关于竹蜻蜓的信息。
每组都必须找到不同的信息,并进行分享。
分享时,孩子们用口述或表演的方式讲述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和发现,强调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并听取其他同学的反馈和建议,以分享的形式补充外租能力和思维能力。
6.结束环节将学到的科学知识涵盖在了一份竹蜻蜓图谱里,评估孩子们在整个课程中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并与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分享这份图谱,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反思这个教案设计针对大班儿童的年龄、能力、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进行了周密的构思,目标、学习资料和教学方法都行之有效。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竹蜻蜓》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竹蜻蜓》
概述
本教案适用于大班科学教学,主题为《可爱的竹蜻蜓》。
通过对竹蜻蜓的外貌、生活习性等的讲解和实物观察,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教学目标
1.认识竹蜻蜓的外貌特征;
2.了解竹蜻蜓的生活习性;
3.感受自然美景,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内容
1.竹蜻蜓的形态特征;
2.竹蜻蜓的生活习性;
3.竹蜻蜓与我们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竹蜻蜓标本或图片;
2.竹制品(竹子、竹篮等);
3.玩具飞行器。
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拿出一只竹蜻蜓标本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让学生看看这是什么,引导学生
发表自己的想法。
2. 学习
教师讲解竹蜻蜓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并回答教师提问进行
互动。
3. 活动
1.制作竹制品:教师将竹子、竹篮等竹制品带来,让学生自行设计并制
作,增强手工能力。
2.制作玩具飞行器: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将竹蜻蜓的形态特征应用到
玩具飞行器的设计中去。
4. 总结回顾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和做的事情,引导学生反思。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教学中,通过让孩子认识竹蜻蜓的外貌、生活习性等,让他们对自然
界的生物和自然景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手工能力和创意能力。
也因为这个想法,我在教学中加入了小手工和小创意,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
在活动中,让孩子在竹蜻蜓与玩具飞行器的结合中增强了孩子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最后通过总结回顾,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达成了教学目标。
竹蜻蜓教案5篇
竹蜻蜓教案5篇为了顺当完成新学期的教学工作,需要制定一份具体的教案,为了给同学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肯定要仔细制定教案,范文社我今日就为您带来了竹蜻蜓教案5篇,信任肯定会对你有所关心。
竹蜻蜓教案篇1教学目标:力量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问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意目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伴侣,激发同学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敬重和爱惜。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伴侣,激发同学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敬重和爱惜。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敬重和爱惜。
课时支配:2课时课前预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力量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
学问目标: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1、1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落。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板书:蜻蜓。
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熟悉。
同学沟通。
2、揭题、读题,读好蜻蜓这两个后鼻音。
启发猜想: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同学质疑,个别回答。
3、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
这个和小伴侣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4、初读,理清脉络:(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给同学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扫除障碍,老师巡察指导。
(2)其次遍读,联系上下文或、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依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同学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5、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词陶行知慈祥摩挲七嘴八舌抢着苍蝇蚊子伴侣把握保持结构简单成千上万入神二类字带的词语:翠贞田埂平衡据说孑孓一撅一撅的会的同学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同学读。
竹蜻蜓的教案7篇
竹蜻蜓的教案7篇教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资源,教案的详细准备能够帮助我们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应变能力,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竹蜻蜓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竹蜻蜓的教案篇1设计意图:由于夏天快到了,小朋友们对夏天出现的昆虫非常感兴趣。
有一天,我问小朋友最喜欢夏天的什么小昆虫,小朋友们说喜欢蜻蜓。
为了让小朋友多了解夏天的小昆虫及它们的习性并知道蜻蜓的特征,特此设计了此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生活中幼儿对蜻蜓有所了解。
2、情感目标:让幼儿在绘画中体会画蜻蜓的快乐。
3、技能目标:观察、了解蜻蜓的主要特征、习性。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让幼儿幼儿随音乐自由结伴表演的能力。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会唱此歌曲,并已初步了解了鞋匠的劳动内容。
教具准备: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一、音乐导入,播放《鞋匠舞》。
1、齐唱歌曲《鞋匠舞》。
小朋友已经会唱《鞋匠舞》了,我们一起唱一遍。
二、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
小鞋匠在绕线、拉线、钉钉子,这么多事!我们也来学做鞋匠。
(1)创编第一、二乐句的动作。
(绕绕线,绕绕线,##。
)①、绕线你们先来绕绕线。
(幼儿自由做)鞋匠绕线是绕一会停一下。
我们再唱着做做。
(重点引导幼儿卡好音乐节奏)②、拉线、钉钉子绕好了线,再拉线了,谁来做做试试?(请个别幼儿表演)拉线要平着拉,那钉钉子呢?(幼儿一起做)我们来唱着做,从绕线开始。
(做1--2遍)(2)、创编第三乐句的动作。
(拿一根针儿缝一缝,拿一根钉子#。
)小鞋匠绕线绕的这么好,拉线拉的这么直,下面要做什么了?(幼儿回答)谁来做做?(请幼儿表演)拿针缝东西的动作多美呀。
我们一起试试。
缝的时候要小心些,钉钉子要用力。
(3)、创编第四乐句的动作。
(鞋子做的牢又牢,鞋子做的多有好。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竹蜻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竹蜻蜓》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竹蜻蜓的结构特点及其飞行原理。
2.培养动手制作竹蜻蜓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竹蜻蜓的结构特点及其飞行原理。
2.教学难点:动手制作竹蜻蜓,并能调整其飞行状态。
三、教学准备1.教具:竹蜻蜓模型、竹蜻蜓实物、竹蜻蜓制作材料(竹签、塑料片、胶水等)。
2.学具:竹签、塑料片、胶水、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竹蜻蜓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问:谁知道竹蜻蜓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二)探究竹蜻蜓的结构特点1.教师展示竹蜻蜓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其结构。
2.教师提问:竹蜻蜓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什么作用?3.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三)学习竹蜻蜓的飞行原理1.教师讲解竹蜻蜓的飞行原理。
2.教师演示竹蜻蜓飞行过程,引导幼儿观察。
3.幼儿提问,教师解答。
(四)动手制作竹蜻蜓1.教师发放制作材料,讲解制作步骤。
2.幼儿分组制作竹蜻蜓,教师巡回指导。
3.制作完成后,幼儿展示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五)调整竹蜻蜓飞行状态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竹蜻蜓飞行状态。
2.教师讲解调整飞行状态的方法。
3.幼儿尝试调整竹蜻蜓飞行状态,教师指导。
2.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感受。
3.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竹蜻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制作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指导,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幼儿制作竹蜻蜓的时间较短。
2.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更多关注。
重难点补充:(二)探究竹蜻蜓的结构特点1.教师展示竹蜻蜓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其结构。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个竹蜻蜓,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谁能告诉我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2.教师提问:竹蜻蜓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什么作用?幼儿A:“它有身体和翅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竹蜻蜓》
设计意图:
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而幼儿科技小制作就是集知识与技能、奥秘与创造、动手与动脑为一体的幼儿感兴趣的操作活动,它材料收集简便、能揭示蕴藏的科学现象与原理、深入浅出,倍受幼儿青睐。
设计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体验动手制作、体验玩中探索的快乐,并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感知,提高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促进幼儿手脑协调及心智的发展。
活动目标:
1.探索对称图形的制作及竹蜻蜓飞行中的奥秘。
2.看懂图示,尝试用对折、画剪、粘贴等方法制作竹蜻蜓。
3.养成活动后收拾整理材料工具的习惯,体验成功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1.蝴蝶图片一张
2.工具材料准备:剪刀、吸管、透明胶、人手一张画报纸(稍厚)、记号笔
3.制作流程图七幅
4.五角星(鼓励制作成功的幼儿用)
活动过程:
(一)出示蝴蝶,认识左右对称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它的翅膀有什么特点?
(二)制作左右对称图形
1.讨论制作左右对称图形的方法提问:你们会做左右对称的图形吗?应该怎么做呢?(幼儿讨论回答)
2.幼儿尝试用画报纸制作左右对称图形
3.出示图示,总结方法:纸儿长长边对边,中线起始图案画,沿着轮廓剪一剪,再给图形穿新衣!
(三)制作"竹蜻蜓"
1.出示范例"竹蜻蜓"提问:制作竹蜻蜓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
2.幼儿看图示并理解提问:谁看懂了?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谁来帮助他?
3.幼儿看图示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四)探索"竹蜻蜓"飞行的奥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玩玩竹蜻蜓,探索竹蜻蜓飞行的奥秘提问:你的竹蜻蜓能成功飞行吗?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为成功飞行及发现奥秘的幼儿贴五角星,表示鼓励)
2.老师小结: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竹蜻蜓在我国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的历史,据说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就是人们受到竹蜻蜓的启发后才制造出来的。
看来这小小的玩具中还藏着大道理呢!
活动延伸:
将制作的"竹蜻蜓"投放在科学操作区,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它飞行的更多奥秘,并相互交流探讨,进一步激发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的兴趣。
活动建议:平时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一些看图示制作的材料供幼儿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看图示制作的本领,为此活动打下基础;建议没有制作经验的幼儿可以分两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练习剪对称图形制作竹蜻蜓的翅膀及装饰不同花纹,第二次活动进行吸管及翅膀的粘合和探索飞行的奥秘。
活动点评:
生态课堂的理念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幼儿的发展不仅要全面化、个性化,更应是可持续、终身的发展。
此活动始终以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观察、讨论、图示、制作、探索等方法与手段,让幼儿在动手操作、做做玩玩中自主获得相关的经验与技能,幼儿学得有趣,教师指导方法得体,充分体现了师幼角色的和谐生态关系:即课堂的主人是孩子而不是老师,把课堂更多的时空让位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地走到台前,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