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反射作用:25%的辐射返回空间。反射率0.5-0.05
2、影响大气消光作用的因子大气量,大气透明系数p
四。、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1、直接辐射:以平行光的方式直接到达地面上的辐射。M上r下;p上r上;海拔上r上;
各因子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总辐射;Rs=Rsb+Rsd
2、光合有效辐射:植物吸收的来进行光合作用的辐
公式;Rar=0.43Rsb+0.57Rsd
3、地面反射辐射
反射率: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辐射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比值。规律:地面越湿润,颜色越深,越粗糙,反射率越小,中午最小。
4、太阳辐射总量:单位面积在某一时段内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
日总量:一天中到达地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总量。
夏半年3---9月,冬半年10---2月。
农业气象学方法:联合观测法。一,农业气象要素的观测;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田间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灾害发生情况的观测同时还必须进行田间管理工作的详细记载。
第一章:地球大气
一;干洁大气:N O Ar CO2 ------25千米以下。
水汽、气溶胶粒子、大气污染物
二;大气结构
对流层---最低最薄。
三个特点:1、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0.65|100米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乱流运动。成云致雨的作用
3、导热率。潮湿紧密的土壤导热率高,会传热给各个层次。
二、地面热量收支。
1、辐射交换Rn
2.、土壤表面与下层土壤间的分子传热交换G。
六、太阳辐射与农作物
1、光饱和点:光照度---光和强度不再增加
光补偿点:光和强度与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
2、植物对昼夜长短的反应叫光周期现象。
可分为:长日性、短日性、中间性植物。以13h为界,可照、实照与光照百分率
3.、光照时间与作物引种
、纬度相近的引种南北相差5个纬度。
、对短日性作物引种,南种北引,作物生育期延长,适宜早熟品种。北种南引,提前开花,缩短生育期。
3、太阳辐射光谱475nm最大能量波长。1】紫外线区:<400nm2】可见光区:400—760nm3】红外线区:>760nm
三、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1、大气的消光方式
1】吸收作用:臭氧、氧、水大约吸收15%
2】散射作用:分子散射----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直径小于100nm的质点的散射作用
解释天空蓝色现象、日出落红现象。它们是散射作用的表现,根据雷莱分子散射定律:波长愈短的辐射其分子散射能力愈强。可见光中,蓝紫光的波长最短,因而分子散射能力最强。由于散射作用,天空中的气体分子都成为向地面发射较多蓝紫光的小光源,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日出日落时,由于蓝紫光在较长的大气路径中被散射殆尽,是太阳光盘看上去呈红色,而天空仍是由于散射光形成蔚蓝色。粗粒散射-------与波长的平方成反比。
农业气象学
绪论: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物理过程和现象的本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象要素----气压,风,太阳辐射,温度,湿度,云和降水。
天气: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的一定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
气候:较长时间内的大气状态的统计结果。
天气是气候组成部分,气候是天气的综合表述。
农业气象学: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83c高空对流层热层---------------800km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升高,电离层300km---1000c外大气层
第二章:辐射
一、一般规律
1、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黑体:E=σΤ
灰体:Ε=δσΤ4 E为辐照度;T绝对温度;δ灰体系数;σ斯蒂芬—玻耳兹曼常数。
辐照度与温度成正比。
、长日性作物,北种南引,延长;南种北引,缩短。关键点:南方日照时间短)。
4、太阳能的利用率0.5%——1.0%
第三章:农业环境温度
物质热交换。
1.、热容量:单位质量(体积)的物质,温度升高1度所吸收(放出)的热量。
2、土壤热容量与湿度、孔隙度有关。
结论:干燥疏松的土壤得到失去热量后升降温显著。(反之,升降温较缓和)。
中纬度:夏为正,冬为负。低纬:全年为正。
5、太阳辐射总能23.5* 66.5*
北半球一年时间内,日照长短变化规律
、春秋分两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各12小时 、赤道上昼夜相等,均12小时。 、在北半球某一纬度上,春分过后,昼开始长于12小时,到夏至日达最长,夏至后日长渐短,到秋分时昼夜等长,以后昼短于夜。到冬至日长最短,冬至后昼开始变长,到春分昼夜相等,南半球相反。 、在北半球夏半年(春分—秋分),各地昼长于夜,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到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大气逆辐射:温室效应,Rld
地面有效辐射Rln
Rln =Rlu-Rld。最大值出现在温度最高时刻。
影响因子:辐射表面的温度,云量(云层越厚,离地越低)雾,水汽(沙漠),风,海拔,地面的粗糙程度。
地面辐射平衡
地面吸收的辐射能与放出的辐射能之差。
Rn=(Rsb+Rsa)(1-α)-Rln
夜间为负,日出后一小时转为正值,正源自文库最大值,日落前一小时转为负(太阳高度角15*)
2、维恩位移定律λ= c\T波长与温度成反比。
二、太阳辐射与农业
1、辐射:从太阳放射出来的光和热。
太阳辐射度:对于某一辐射源而言,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或到达面积上的光量子所携带的能量。
光照度:通过或到达单位面元上的光通量。(Lx)
2、太阳常数: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地求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太阳高度角:ho。
3、温度湿度等要素的布不均匀。
对流层自下而上:
摩擦层、30—50米近地面层,2米以下贴地气层(作物气候)
中层、天气演变的主要层次
上层、6km30m.s-1强风带:高空急流
对流顶层1.5km以上均偏西风
平流层---------------55km温度不变,后因臭氧吸收辐射而升至0 c
中间层---------------85km
、日总量的变化年影响。最大值6月,最小值12月。
、赤道附近太阳日总量的变化较小,且有两个极大值(春秋分附近),两个极小值(冬夏至附近)。
、夏半年高纬度的日总量增大,年较差相应增大,六月份极地日总量大于30*N,但冬半年较小。
五;地面辐射与辐射平衡
地面辐射:平均温度288k,其长波辐射几乎100%被大气中的云雾、水汽吸收Rl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