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第二章 辐射

合集下载

中国农业气象学

中国农业气象学

辐射辐射,任何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会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这种向外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辐射强度,太阳辐射被物体吸收以后,部分转变为热能而产生热效应。

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

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切线所组成的夹角。

在0°~90°之间变化。

太阳高度角愈小,等量的太阳辐射能光束所散布的面积愈大,地表单位面积上所获得太阳辐射能就愈少。

光合辐射,农业气象所涉及的是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三部分光谱。

光合有效辐射在这个波谱区内量子能量使叶绿素分子呈激发状态,并将自身能量消耗在形成有机化合物上。

生理辐射,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色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它生理现象的太阳辐射波谱区。

日照,一天太阳光的实际照射时数。

光照,光照时间=可照时数+曙暮光时间总辐射,水平地表所接收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辐射之和。

其值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海拔高度、云况等因素。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

2为什么高纬度地区日照长,低纬度地区日照短?高纬度地区晨昏蒙影持续的时间较长,可照时数+晨昏蒙影=光照时间。

晨昏蒙影持续时间随纬度及季节变化,一般在低纬度地区随纬度及季节变化小,高纬地区夏季加长极为明显。

3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是如何被减弱的?①吸收作用②散射作用③反射作用。

减弱的程度同哪些因子有关?大气质量(m)大气透明系数(p)4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受热向外放射的辐射称为长波辐射;低层空气增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地面辐射。

5叙述地面净辐射的时空变化。

研究地面净辐射有何意义?①日变化:白天为正值,晚上喂负值,日出后一小时左右负值转为正值,日落前一个小时,正值转为负值。

②年变化:夏天为正值,冬天为负值。

③随纬度变化:39°N以南净辐射维持正值的时间长,39°N以北随纬度增加维持负值的时间长。

(农业气象学原理)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农业气象学原理)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2021/6/18
2、影响叶片对光的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的因 素
2021/6/18
表 含水率(%)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
450 nm (blue) 550 nm (green) 650 nm (red) 850 nm (infrared)
equatations y=43.8x-21.8 y=29.2x+13.1 y=27.2x+17.6 y=42.6x+20.4
(2)、光周期感应的时期 所谓感应的时期,即感应的是光期长度还是
暗期长度。
2021/6/18
0
8

光照处理
16
24

32 小 时
开花效应
短日性植物 长日性植物
开花
不开花


开花
不开花


不开花
开花

暗 光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开花
开花
光 暗光




光、暗期交替处理开花效应示意图
2021/6/18
不开花
开花
不开花
开花
在实际应用中,禾谷类作物的K值比较稳定, 因而使用平均值代替。
一般而言,K值小于1。据门司和佐伯测算, 草中K值为0.3~0.5,水平叶子作物层中0.7~ 1.0。而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测得的水稻 叶层的K值为0.68~0.74,平均为0.71。
门司—佐伯公式适用的条件象均一介质是不 可能满足的。但在实际观测中,光在群体中的垂 直变化确实符合负指数规律,所以门司—佐伯公 式目前还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群体结构和叶片组织本身造成的损失群体结构和叶片组织本身造成的损失由于叶层较厚上层叶片吸收和反射了大部分光致使上层叶片处于光饱和点之上的光强下层叶片受光很弱即出现了上饱下饥的现象浪费了部分光这是由于群体中光分布不合理造此外透入叶组织中的光合有效辐射能只有一部分为叶绿素吸收而用于光合作用1030的光能被非光合色素以及细胞壁细胞质等吸收而损失了

农业气象学辐射

农业气象学辐射
第二章 辐射
目录
§1 §2 §3 §4 辐射的基本知识 太阳辐射 地面和大气辐射 辐射与农业
§1

辐射的基本知识
一、概念 辐射(Radiation) : 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现象。 辐射通量密度(辐照度或太阳辐射强度) (radiant flux density) (P38)

2、维恩位移定律(Wien's displacement law)

黑体辐射光谱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 λmax与其 绝对温度T成反比。
λmax=C/T C为常数, C =2897。 表明:物体温度越高,它所辐射的具有最大能量 的波长越短。

如通过最大辐射波长,可以推算出太阳的温度、炼钢炉 内的温度等。

大气阳伞效应
大气温室效应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 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三、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1、直接辐射S`
2、散射辐射D
3、太阳总辐射及其影响因子Q
主要与太阳高度角h、大气质量数m和大气透 明系数P有关,还与纬度有关。
谢谢!
气逆辐射。(P51)
大气逆辐射能使地面获得一部分能量,
因此它对地面有保暖作用,叫大气的保
温效应。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代诗人李商隐得诗说明在秋天得连续多云天气里, 即“秋阴不散”,夜间云层愈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因 而地面损失得热量就能获得较多的补偿,所以夜间地 面降温比晴天要慢的多,霜冻来的较晚。这就是秋季 多云的夜晚不易形成霜冻的原因,故“秋阴不散霜飞 晚”。同时阴云不散还会带来降水天气,所谓“留得 枯荷听雨声”。

通过臭氧、氧气吸收紫 外线,二氧化碳、水汽、 尘埃、云滴等吸收红外 线。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 辐 射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 辐  射

57、 人们现在非常关注南极出现的臭氧空洞 , 是因为 、 人们现在非常关注南极出现的臭氧空洞, 是因为__1___。 。 臭氧浓度减弱, ①臭氧浓度减弱,将使有害的紫外线到达地面的强度增加 臭氧浓度减弱, ②臭氧浓度减弱,使红外线到达地面的强度增加 ③臭氧层变薄对地球气候有影响 ④臭氧层变薄对地球天气有影响 58、下面各项都对大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 但其中哪一项的削 、 下面各项都对大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弱作用是主要的( 弱作用是主要的( 4 ) ①对生理辐射的吸收作用 对紫外线、 ②对紫外线、红外线辐射的吸收作用 ③散射作用 ④反射作用 59、随着纬度增高,气候逐渐变冷,主要是因为 、随着纬度增高,气候逐渐变冷,主要是因为__1___。 。 纬度增高,中午太阳高度角减小, ①纬度增高,中午太阳高度角减小,太阳辐照度减小 纬度增高,夏季白昼增长, ②纬度增高,夏季白昼增长,冬季夜晚增长 ③高纬度地区大气透明度大些 ④高纬度地区平均云量多些
71、影响地面有效辐射大小的因素是______。 、影响地面有效辐射大小的因素是 。 ①地面辐射(Ee) 地面辐射 ③地面相对辐射率(δ) 地面相对辐射率( ) ②大气逆辐射(Ea) 大气逆辐射 ④风速(V) 风速 ⑤气压(P) 气压
72、 地面辐射差额 由正值转变为负值的时间及由负值转变 、 地面辐射差额(R)由正值转变为负值的时间及由负值转变 为正值的时间分别出现在______。 为正值的时间分别出现在 。 ①天亮后 ②日出后 ③日出后一小时左右
第一章


习 题
(一)单项选择 48、电磁波谱中波长最短的是 、电磁波谱中波长最短的是__5___。 。 ①无线电波 ②微波 ③毫米波 ④宇宙射线 ⑤x射线 射线 49、高能射线是 、高能射线是__2___。 。 ④x射线 ①高频射线 ②短波射线 ③长波射线 射线 50、可见光波长在 范围内。 、可见光波长在__4___ 范围内。 ①3—8µm ②4—120µm ③0.15—4µm ④0.4—0.76µm µ µ µ µ 51、地气系统的辐射波长在 范围内。 、地气系统的辐射波长在__2___范围内。 范围内 ①3—8µm ②4—120µm µ µ ③3—120µm ④0.15一4µm µ 一 µ 52、当热量平衡时,物体对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 、当热量平衡时, 长的吸收率之比值,仅为温度与波长的函数, 长的吸收率之比值,仅为温度与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 性质无关。这是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_______。 性质无关。这是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①斯蒂芬 波尔兹曼定律 ②普朗克定律 ③克希荷夫定律 ④维恩定律

[实用参考]农业气象学.ppt

[实用参考]农业气象学.ppt
光周期学说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光―光合 作用关系分析,光能利用状况及提高途径分析。
本章难点:
光周期学说及其应用, 光―光合作用关系理论分析。
§1 光的生物学意义与植物的光学特性
一、光的生物学意义 二、植物的光学特性 三、光在群体中的分布
一、光的生物学意义 1、太阳辐射的重要性 ●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主要
层层的反射、透射和吸收,当然还包括漏射, 而被削弱,形成了一个较复杂的过程。
关于群体叶片对日光的反射、透射和吸收 能力,可归纳出以下四点看法。
(1)同一种农田的植被,对于不同波长的 辐射,其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2)同一种波长的辐射,不同作物、同一 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状况(包括品种、密度、 叶龄、叶形、叶片的颜色和含水量等等),其 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0
100 80 60 40 20 0 相对株高%
(油菜株高158厘米,小麦株高123厘米)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透光率来表征农田中 的透光情况。
透光率:所测高度处的照度与农田上方 照度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也称相 对照度。
● 农田中透光率的分布曲线与光强 的分布曲线完全一致,亦随深度迅速递 减,其递减率与叶片的铅直分布关系密 切。
● 光长,即光照时间的长短。 ● 光强,即光照的强弱。 ● 光质,即光谱组成的不同。
4、研究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合成的物质约占 其干重的90~95%; ● 太阳辐射能投射到植物体上真正为植物所 利用进行光合作用部分却很少。光能利用率低。 因此,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 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当然也是农业气象学的 主要任务之一。
第二章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主要特性 §2 光照长度对植物的影响 §3 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4 不同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 §5 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实习1:作物光能利用率的计算及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学复习要点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学复习要点

农业气象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大气1、干洁大气:没有水蒸气以及其它悬浮物颗粒的大气成为干洁大气干洁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N2>O2>Ar>CO22、O2和臭氧的作用①由于动植物需要呼吸以及通过氧化作用获取热量以维持生命,因此氧气是维持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命的重要气体;有机物质的燃烧以及分解作用都需要氧气②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

(例如减少温度)3、CO2变化规律及其意义二氧化碳的含量随时间和地点不同会产生差异,一般夏季含量少,冬天多,白天少,夜间多,农村少,城市、工矿区多。

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能够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

4、大气的垂直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对流层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受地面影响大,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平流层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②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③水汽含量少,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

中间层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②气流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热层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迅速增高②空气处于高电离状态思考题: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年变化规律和原因。

答:①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夜间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白天二氧化碳的浓度,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夜间由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白天的浓度低于夜间的浓度。

②二氧化碳的年变化规律:在北半球,夏季气温高,日照强,空气含水量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大,导致二氧化碳浓度低;冬季北半球气温低,日照弱,空气含水量低,外加植物落叶或枯萎,导致植物的光合效率达到最低,CO2浓度在一年中最高。

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答:①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由于对流层和地面相接触,空气从地面吸收热量,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由于地面的不均匀受热,产生了空气的垂直运动,高层和低层的空气能够相互交换,对成云致雨有重要作用③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

农业气象学太阳直接辐射的时空变化规律

农业气象学太阳直接辐射的时空变化规律

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规律
在地球大气上界,北半球夏至时,日辐射总量最大,从极地到赤道分布比较均匀;冬至时,北半球日辐射总量最小,极圈内为零,南北差异最大。

南半球情况相反。

春分和秋分时,日辐射总量的分布与纬度的余弦成正比。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内日辐射总量有两次最大,年变化小。

纬度愈高,日辐射总量变化愈大。

到达地表的全球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基本上成带状,只有在低纬度地区受到破坏。

在赤道地区,由于多云,年辐射总量并不最高。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特别是在大陆荒漠地区,年辐射总量较大,最大值在非洲东北部。

1.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因为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有赤道向两极递减;
2.夏至日,太阳辐射由北回归线向向南北两侧递减。

3.冬至日,太阳辐射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农业气象学》课程笔记

《农业气象学》课程笔记

《农业气象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业气象学研究内容1. 农业气象学概念农业气象学是介于农业科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农业气象学的目标是理解和预测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产量、品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内容详细阐述(1)农业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研究不同气象因子(如温度、降水、光照、风等)对作物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

- 分析气象条件对作物产量形成和品质特性的作用机制。

(2)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研究气象条件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肥力等土壤环境的影响。

- 探讨气象条件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病虫害发生与流行的影响。

(3)农业气象灾害的成因、规律及防御措施- 研究干旱、洪涝、霜冻、高温热浪、低温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发生规律。

- 提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和防御措施。

(4)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评价- 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分布特征,如光、热、水等。

- 评价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潜力。

(5)农业气象预报与服务- 研究和开发针对农业生产的气象预报技术。

- 提供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指导农业生产。

二、农业气象模式发展举例1. 经典农业气象模式(1)瓦德-皮尔逊模型- 介绍模型的原理和主要参数。

- 分析模型在作物生长模拟中的应用。

(2)蒙德-弗洛斯特模型- 阐述模型的构建方法和适用范围。

- 讨论模型在作物产量预测中的作用。

2. 现代农业气象模式(1)作物生长模型- 介绍CERES、APSIM等模型的原理和结构。

- 分析模型在作物生长发育模拟中的应用实例。

(2)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模型- 介绍干旱、洪涝等灾害评估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 讨论模型在灾害预警和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三、农业气象学研究方法1. 观察法- 描述田间试验和观测的基本方法。

《农业气象学》第2章 辐射

《农业气象学》第2章 辐射
•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产生的平均光照强度为1.35×105~ 1.4×105lx,称太阳光量常数。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 所以地面测得的光照强度要小得多。
• 2.3.2、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 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后,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减弱作用,其总 能量减少,辐射波谱也有所改变。以大气上界得到的太阳辐射能 为100%的话,经过大气层后,大气吸收了14%,大气散射和云层、 地面反射共返回宇宙空间43%,能直达和散射到达地面且被地面 吸收的仅43%。可见大气减弱太阳辐射是强烈的。
北纬66.30度出现
• 秋分—冬至
北半球随纬度的增加 昼长缩短
• 冬至-春分
北半球随纬度的增加 昼长增加
• 可照时间 从日出到日落太阳光可能照射 的时间间隔
• 日照时间 一天中太阳光实际照射地面的 时间
• 光照时间=可照时间+曙(暮)光时间 • 民用 0-6度 天文 0-18度 • 日照百分率=日照时间 / 可照时间×100
• 2.3.1.2 太阳常数:
• 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1.496×108km),在地球大气上 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太阳常数。
• 太阳常数值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其值在1325W·m-2~1457W·m-2之 间。1981年WMO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推荐:太阳 常数值为1367+-7W·m-2。
• 水汽:主要吸收红光及红外线,在0.93~2.85um的红外线区有三个强烈吸收 带,在6~7.3um红光区有三个较弱的狭窄吸收带。
• CO2及微尘杂质:CO2吸收4.3um红外线,微尘杂质在一般情况下作用很少、只 有在空气含尘量特大时才比较显著(沙暴、火山)。
• 特点:大气对可见光谱区吸收极少,吸收范围主要在太阳辐射光谱的两端。 吸收后使太阳光谱变得不规则

农业气象学B02-2.5 地面辐射收支_15

农业气象学B02-2.5 地面辐射收支_15

年变化
夏季:太阳辐射强,收入项>>支出项,Rn >0,地面得热升温。
冬季:太阳辐射弱,收入项<<支出项,Rn <0,地面失热降温。
地面辐射差额(地面净辐射)Rn
变化规律
日变化
年变化
空间水平变化
Rn 的年变化正负值持续时间受纬度影响大,低纬度Rn˃0的月份较多。
N39°以南,全年各月Rn˃0
N39°以北,开始出现有Rn˂0的月份
F < 0,地面得到热量, T地 升高;
RLd 为大气逆辐射。
F = 0,地面热量得失平衡, T地不变。
地面有效辐射Effective terrestrial radiation
影响因素
地气温度
F RLu RLd
当T地面>T大气 F>0,T差值↑→F↑;
当T地面<T大气 F<0,T差值↑→F↓。
辐射地面辐射收支地面辐射收支地面辐射差额太阳辐射能量的传输方向地面辐射surfaceradiation定义指由地面放射的指向大气的辐射
辐射
地面辐射收支
地面辐射收支
➢ 地面辐射
➢ 大气辐射
➢ 地面有效辐射
➢ 地面辐射差额
太阳辐射能量的传输方向
地面辐射Surface radiation
定义
指由地面放射的指向大气的辐射。 RLu
大气中的水汽量:水汽↑→F↓
云况:云多云厚→F↓
地面性质:地面越粗糙→F↑ ;地面有覆盖物→F↓。
微风:夜间有微风时→F ↓
海拔高度(H):H↑→水汽↓→RLd↓→F↑。
地面辐射差额(地面净辐射)Rn
定义
单位面积的地表面,在一定时间内,辐射能的收入和支出之差。
表达式
Rn Rs (1 r ) F ( Rsb Rsd )(1 r ) F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辐射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辐射

2.自然界物体辐射特性
①辐射通量密度(radiation):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发射或吸收、反射、透 射的辐射能量,单位W/m2或J.m-2.s-1。
②吸收率(absorptivity):
③反射率(reflectivity): ④透射率(transmissivity):
其中 如物体不透明则
发射率
0.98
0.91
0.90
0.90
0.93
0.98
表中发射率是相对
而言。
A.长波 B.短波 C.任意波长
2. 普兰克第二定律
黑体发射辐射分布定律
式中:h是普兰克常数6.63×10-34(J.s),c是光 速3×108m/s,K是波尔兹曼常数1.38×10-23(J/k)。
从右图可看出: 1)T越高,曲 线下面积越大, 发出的总辐射 就越多; 2)发射辐射波 长峰值(即在 这一波长发出 的辐射通量密 度最大)随T下 降向右偏移, 即随温度降低, 发射辐射的波 长峰值就越长。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 度23.5°之间变化,南 北23.5°的纬圈叫南北 回归线。 地球上太阳直射点所 处纬度叫赤纬,并用δ 表示,所以太阳赤纬δ 在南北23.5°上变化。 δ在北半球取正值, 南半球为负。 如夏至6月22日(北) δ=+23.5°,冬至12月22 日(南)δ=-23.5°, 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 23日太阳直射赤道,则 δ=0
三、判断 1.在相同能量下,波长越长的光实际所含光量子个数 越多。( ) 2.某物体对长波辐射反射率高,则它对短波辐射的 发射率就高。 ( )
四、计算题
1.二个无限长的平板互相平行,中间是真空的。 墙1发出的辐射通量密度是350W/m2,墙2的发射率 ε=0.85,一红外辐射表对着墙2测到的辐射通量密度 是577 W/m2 ,问墙2的温度是多少?(50℃) 2.某灰体的发射率是0.7,发射峰值是4μm ,求 其发射辐射通量密度是多少?如果此物是一个半径 为1.0m的球体,求每秒从它表面散失的热能是多少? (137.2KJ) 3.一个红外辐射表测地板辐射为460 W/m2 ,但 实际地板本身只发出300 W/m2 ,已知地板发射率为 0.6,天花板发射率为0.9,问此时天花板的温度是多 少?(24.5℃)

农业气象学辐射PPT课件

农业气象学辐射PPT课件

(3)大气透明度
大气透明度是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数后的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辐射强度之比。 大气透明度是用透明系数α表示。
a Rs / Rsc
Rs表示太阳总辐射 Rsc表示太阳常数
大气透明度与大气中的水汽、尘埃等有关。 这些物质越多,大气透明度越差,透明系数越小。
天气特别晴朗,污染较少时, α=0.9; 天空混浊,污染特别严重时, α=0.6; 一般情况下 α=0.84。
第30页/共75页
2.散射辐射
太阳辐射被大气散射后,一部分朝向天空,另一部分投向地面, 散射到地面的部分称为散射辐射。 用Rsd表示。
Rsd 0.5Rsc(1 am )sinh
散射辐射的大小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和太阳质量数有关。
► 太阳高度角增大 → 直接辐射增大,散射辐射也增大。
► 太阳高度角一定时, 大气透明度不好(α值小)
中高纬度地区:夏季月份最大,冬季最小。 低纬度地区(0-20°左右):一年中有两个最大值,
第33页/共75页
北半球大气上界不同纬度上太阳总辐射日总量的变化
第34页/共75页
在一定温度T下,物体对某波长λ的吸收率αλT等于该物体在同
a 温度下对该波长的发射率ελT。
T
T
第10页/共75页
2. 普朗克(Planck)定律 <1900年>
普朗克根据辐射过程具有量子特性的假设,导出了与试验相符合的普朗克公
式,求出了黑体辐射能力与黑体的温度及波长的关系。
EB(Black)是绝对黑体发射的单位波长辐射通量密度,单位:W/m2 μm
氧:吸收波长小于0.2 μm的紫外线, 还少量吸收可见光区。
O3:强烈吸收 0.2-0.3 μm的紫外线。 CO2:仅对红外区2.7 μm和4.3 μm附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ελT= E(λ,T)/ EB(λ,T)
由基尔霍夫定律可知:
ελT= aλT 1) 对同一物体,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如果它
辐射某一波长的辐射,则它必然也吸收这 种波长的辐射。
2) 物体的辐射能力强,其吸收能力也强;反之 亦然。
2.普朗克(plank)定律
绝对黑体对任一波长λ的辐射能力是它表面温
度T的函数。可用下式表示:
ETB
0
EB d
T
4
20000k

10000k



5000k


2000k
相 对
1000k

500k
0.01 0.1 1 10 100 波长(μm)
不同温度的黑体发射辐射光谱
4.维恩(Wein)位移定律
绝对黑体辐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λmax与 绝对黑体的绝对温度T成反比,即:
λmax=C/T 其中C为维恩常数,当波长以μm为单位时,其 值为2897μm·K。
根据Plank定律计算的黑体辐射
根据Plank定律计算的黑体辐射
不同温度下绝对黑体的热辐射
绝对黑体辐射的特点
① 任何温度下都发射波长为0~∞的辐射,但发 射能力随温度迅速变化,每一温度条件下 都有一辐射相对集中的波段;
② 在一定温度下,绝对黑体都有一辐射最强 的波长,称绝对黑体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 波长,用λmax表示。
产生辐射的原因有多种。在气象学中最重 要的是热辐射。
热辐射(heat radiation):辐射的能量和波 长分布都与温度有关的辐射。
2.辐射能(radiation energy)
根据辐射的粒子学说,电磁辐射由具有一定质 量、能量和动量的粒子组成。每个粒子称为一个量 子或光量子(quantum),每个粒子所带的能量与其频 率成正比,或与波长成反比:
e= hν 或 e=hc/λ h是普朗克常数 c是光速 λ是波长
辐射能的量度单位
(1)量子数单位
用每mol(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光量子为 单位,1mol光量子称为1Ei.
(2)辐射通量
单位时间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单位是J/s或 W。
(3)辐射通量密度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通过的辐射能量,单位是 J/s·m2或W/m2 。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
地面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2 太阳辐射
一 日地关系 二 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 三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 四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五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一、日地关系
1.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revolution)就是地球绕太阳的周期 性旋转,其轨道为一椭圆形,太阳为一个焦点。地 球的近日点是1月3日,远日点是7月4日。
由上式可看出,物体温度越高,发射的辐射峰 值λmax越短。
例题: 已知太阳表面温度为6000K,地面温度为300K, 设他们均为黑体,求辐射能E与λmax。
太阳:E太阳=σT太阳4=7.348*107 W.m-2 λmax太阳=c/T太阳=0.48 μm 属于可见光
地球: E地面=σT地面4=4.593*102 W.m-2 λ max地面=c/T地面=9.66 μm 属于红外线
3.斯蒂芬-波尔兹曼(Stefan-Boltzmann)定律
绝对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其表面温度的四次方成 正比。即:
ETB=σT4
其中ETB为绝对黑体表面的总放射能力,T为绝对 黑体表面的绝对温度,单位为k;σ为斯蒂芬-波尔兹曼 常数,其值为5.67×10-8 W/m2·K4。
S-B定律可由Plank定律积分求得:
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黄道,地球在黄道中转过 的角度称黄经(从春分点起)
廿四节气
公转一周需时365.25天,将360°作24等分, 每15 °为一个节气,共24个节气。
即: a+r+t=1
黑体和灰体
对任何波长的辐射的吸收率都等于1的物体叫做 绝对黑体(absolute black body) 。
对某种波长的吸收率为1的物体叫做对该种波长 为黑体(black body)。
对任何波长的辐射的吸收率都为一个小于1的常 数的物质就叫做灰体(gray body) 。
二、辐射光谱(rμm)
二、辐射光谱(radiation spectrum)
三.辐射的基本定律
1.基尔霍夫(Kirchhoff)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任何物体在某一温度T时对波长 λ的辐射的发射率与对同一波长λ的辐射的吸收率 相等。即:
ελT= aλT 发射率ελT:任意物体在某一温度T时对波长λ的辐 射能力E(λ,T)与绝对黑体的辐射能力EB(λ,T)之比。
3.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设投射到某一物体上的辐射能为Q,被该物体 吸收(absorption)Qa,反射(reflection)Qr, 透射 (transmission) Qt,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 应有: Qa+Qr+Qt=Q
Qa Qr Qt 1 QQQ
用a、r、t分别表示上式左边的三项, a、r、t分别 称为吸收率(absorptivity) 、反射率(reflectivity) 和透射率(transmissivity)
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就是辐射光谱(辐射波 谱)。
从理论上来说,辐射的波长可以从0到∞,但 是能够测出的辐射的波长范围约为10-10 到1010μm, 见下表。
波谱名称 X射线 γ射线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无线电波
波长范围 10-8~10-2 10-7~10-4 10-4~0.4 0.4~0.76 0.76~103 103~1010
E B(,T )
2hc 2
hc
5(e kT 1)
式中c是真空中的光速(c=2.997925×108m/s),k为玻
尔兹曼(Boltzmann)常数(k=1.38062 ×10-23 J/K ),h为普
朗克常数(h=6.6262 ×10-34J·s)。
根据Plank定律计算的黑体辐射
根据Plank定律计算的黑体辐射
第二章 辐 射
§1 辐射的基本知识 §2 太阳辐射 §3 地面和大气辐射 §4 辐射与农业
退出
§1 辐射的基本知识
一 辐射与辐射能 二 辐射光谱 三 辐射的基本定律
一.辐射与辐射能
1.辐射(radiation)
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放射能 量的方式叫做辐射,放射的能量叫做辐射能,也 简称辐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