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临床耳鼻喉科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发展史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发展史中医耳鼻咽喉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与祖国医学同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专科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产生了与中医基本理论既有联系,又有特色的专科理论,成为祖国医药学宝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的系统化、专业教育的系统化、正规化,以及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的专业化都是在最近三十年左右才出现的。
第一节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萌芽时期夏商至秦汉(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264年),是耳鼻咽喉科发展的早期,即学科的起源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主要是耳鼻咽喉科领域的知识积累,并随着祖国医学基本理论的形成,同时也产生了耳鼻咽喉科的基本理论。
一、耳鼻咽喉科知识的初步积累经过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实践经验和医学实践经验的越来越丰富,促进了古代医药学的发展,同时也使耳鼻咽喉科方面的知识得到初步积累。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病证的初步认识。
早在夏商时代,我们的祖先对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就有了比较固定的概念,对耳鼻咽喉的生理和疾病已有了初步认识。
在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有首、面、眉、目、鼻.、耳、口、舌、齿及其他部位名称的记载,从文字的结构上看,当时已知道耳听声音,鼻嗅气味的机能。
在卜辞中有“贞旨自病”、“贞病耳”的记载,以及疾耳、疾自(鼻.)、耳鸣、疾言、疾音等专用病证名称。
西周时代,从《山海经》所见,又出现了聋、噬痛、哂(咽部噎塞)等病名。
春秋战国时代,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所见,已有耳鼻咽喉病证名十多种二十多个,如噬睢(疽)、鼻抉(缺,即鼻畸形)、耳疆(耳郭冻疮)等等,并淘汰了甲骨文中一些笼统的名称(如疾耳、疾言等)。
从这一时期的多种著述中还可见到更多的病证名,说明了对病证认识的具体化及其准确性的提高,也说明了对具体病证有了进一步明确的概念。
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说:“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这是关于耳聋最早的明确定义。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
第二章耳鼻喉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第一节鼻的应用解剖与生理一、外鼻1、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
2、外鼻皮肤黏附性:上松下紧,上薄下厚,富含丰富皮脂腺、汗腺。
3、外鼻动脉源自眼动脉和颌外动脉分支,静脉汇入面静脉及内眦静脉。
由于内眦静脉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且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双向流通,故上唇及外鼻区域(又称危险三角区)感染如治疗不恰当或误加挤压,可循此途径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严重时)。
轻微时为蜂窝织炎。
二、鼻腔(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1、固有鼻腔:前起鼻内孔,止于后鼻孔,有内、外、顶和底四壁。
(1)、内壁,即鼻中隔。
利特尔动脉丛:在鼻中隔前下方的黏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丛。
并有克氏静脉丛,此即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2)、外壁:3个鼻甲,3个鼻道。
下鼻甲:为一独立的骨片,粘膜富含丰富的血管、血窦组织。
后端距咽鼓管咽口仅10~15mm.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道附着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
中鼻甲:是鼻内镜筛窦手术内测界限的重要解剖标志,术中尽量保留。
窦口鼻道复合体: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解剖结构。
2、嗅区粘膜:中鼻甲内侧面游离缘以上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部分。
三、鼻窦分为前后两组。
前组有上颌窦、额窦和前组筛窦,窦口均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有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开口于上鼻道,后者开口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上颌窦是鼻窦中最大的一对,上壁肌眶壁,底壁为牙槽突。
鼻的生理:鼻腔有呼吸、保护、嗅觉和共鸣功能。
第二节咽的应用解剖与生理一、咽的分部: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1、鼻咽咽隐窝为鼻咽癌好发部位,首选放疗。
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交界处。
8~10岁后消失。
2、口咽咽峡是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腭舌弓、腭咽弓和舌背围成的环形狭窄部分。
食物易停留的地方:舌根组织、腭扁桃体、会厌软骨和梨状窝。
咽的淋巴内环:腭扁桃体、腺样体、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二、咽的生理:呼吸、吞咽、共鸣、调节中耳气压、防御和保护、免疫功能。
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为本,西医为用
38/ 专业揭秘 / 本文主角:中西医临床医学讲述人:张曾宇(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专业类别:中西医结合类本专业适合:对传统医学感兴趣,对医学事业怀有赤忱之心;勤奋善良,有耐心和恒心的同学小编 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中西医临床医学这个专业?张曾宇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一门本科医学专业,主要研究中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新兴的学科。
传统的中医药大学(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将其视为重点发展专业,甚至成立独立的医学院,与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等同级。
许多现代医学院校也对其青眼有加,如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
当然,在各个大学其名称可能有所不同:如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中西医临床医学被称作中西医结合。
虽然该专业开设的院校数量不少,但其招生人数相比临床医学而言不算多,主要招收极少数拔尖的、兼通中西医的人才。
小编你为什么想要报考这个专业呢?张曾宇我出生于中医世家,家族世代行医,幼时曾随祖父坐诊,耳濡目染,始认诸药。
后经非典,更誓要一心向白衣。
曾立志修习中医,深研经典,愿毕吾生以探岐黄之幽微。
毛泽东曾在《讲堂录》中写道:“医道中西,各有所长。
中言气脉,西言实验。
然言气脉者,理太微妙,常人难识,故常失之虚。
”固有感于此,私认为现代中医人应当闳识孤怀,涵今茹古,湛深古典医籍而又不为古学所囿,应结合临床经验,大胆与西医相结合,独辟蹊径,创新立异,将涓滴之水汇成大海,才能使祖国医学成为稀世之圭璧。
如屠呦呦前辈从《肘后备急方》这一传统中医典籍中得到了青蒿素提取的灵感,将现代的药理学与之相结合,将青蒿素应用于疟疾的治疗,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中西医临床医学虽然被冠以“西医”二字,但更多的还是偏向于中医学知识,需要同时学习中医与西医的课程,并能够在临床上做到中西结合。
小编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有哪些特点?张曾宇所谓专业学得好,年年期末赛高考,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尤是,因为这一专业需要把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同时研究精、研究深。
中西医耳鼻喉科学练习题
中西医耳鼻喉科学练习题一、基础知识部分1. 喉的解剖结构主要包括哪几部分?2. 中医认为,耳鼻喉疾病与哪些脏腑功能失调有关?3. 西医治疗慢性鼻炎的常用药物有哪些?4. 请列举三种中医治疗耳鸣的方法。
5. 常见的耳鼻喉科检查方法有哪些?二、临床病例分析1. 患者男性,30岁,反复鼻塞、流涕3年,近期加重,伴有嗅觉减退。
请根据症状初步判断可能的疾病。
2. 患者女性,45岁,右侧耳鸣、听力下降2个月,伴头晕、失眠。
请分析可能的病因。
3. 患者儿童,8岁,声音嘶哑1周,伴有咳嗽、发热。
请给出初步诊断及治疗建议。
三、中医辨证论治1. 患者男性,55岁,鼻衄(鼻出血)反复发作,舌质红,苔黄,脉数。
请给出中医辨证及治法。
2. 患者女性,40岁,慢性咽炎,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舌红少津,脉细数。
请给出中医辨证及方药。
3. 患者儿童,5岁,扁桃体炎,发热,咽喉疼痛,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
请给出中医辨证及治疗原则。
四、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1.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2. 鼻咽癌的西医治疗手段有哪些?3. 喉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哪些方面?4. 请简述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症。
五、预防与康复1. 如何预防慢性鼻炎的发生?2. 耳聋康复训练的主要方法有哪些?3. 常见的耳鼻喉科健康教育措施有哪些?六、案例分析1. 患者女性,65岁,左侧鼻翼出现一肿块,逐渐增大,无痛。
请分析可能的疾病及诊断方法。
2. 患者男性,50岁,声音嘶哑半年,近期加重,伴有吞咽困难。
请给出可能的诊断及进一步检查建议。
七、诊断技术与应用1. 耳鸣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哪些检查?2. 鼻内镜检查在耳鼻喉科中的应用有哪些?3. 声带息肉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是什么?4. 请描述纯音听阈测试的步骤及临床意义。
八、中医特色疗法1. 耳针治疗耳聋的常用穴位有哪些?2.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鼻炎的操作方法是什么?3. 请列举三种中医治疗慢性咽炎的外治法。
4. 中医推拿治疗儿童扁桃体炎的手法有哪些?九、跨学科知识1. 耳鼻喉科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关系是什么?2.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哪些耳鼻喉科问题?3. 颈椎病与耳鼻喉科疾病有哪些联系?4. 请简述糖尿病对耳鼻喉科疾病的影响。
耳鼻喉学科临床研究进展与中医特色优势研究报告
耳鼻喉学科临床研究进展与中医特色优势研究报告耳鼻喉学科临床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中医特色优势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耳鼻喉学科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医特色在该领域的优势。
耳鼻喉学科是指研究耳、鼻、喉及其相关疾病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耳鼻喉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因此,耳鼻喉学科的临床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耳鼻喉学科的临床研究中,最新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耳聋的治疗。
耳聋是一种常见的耳疾,目前,通过人工耳蜗等技术可以有效治疗耳聋。
2. 鼻窦炎的治疗。
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疾,目前,通过手术等技术可以有效治疗鼻窦炎。
3. 喉癌的治疗。
喉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目前,通过放疗、手术等技术可以有效治疗喉癌。
4. 耳鸣的治疗。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耳疾,目前,通过中药、针灸等技术可以有效治疗耳鸣。
在耳鼻喉学科的临床研究中,中医特色也备受关注。
中医学认为,耳、鼻、喉三者相通,相互影响。
因此,在治疗耳鼻喉疾病时,应该从整体上考虑,采用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
中医特色在耳鼻喉学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中药治疗。
中药在治疗耳鼻喉疾病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可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2. 针灸治疗。
针灸在治疗耳鼻喉疾病方面也有着特殊的优势,可以调节身体机能,促进康复。
3. 推拿按摩治疗。
推拿按摩也是一种治疗耳鼻喉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总之,在耳鼻喉学科临床研究中,中医特色在治疗耳鼻喉疾病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PBL教学初探
虱 | — 睚 囡 圈同
21 年 8 01 月第 9 第 2 期 卷 2
・管理 ・ 育 ・ 教 教学 ・ 3 5 9
中西 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P L B 教学初探
丁 玲 李 丽 申 琪 ( 河南 中医学 院第一临床医学 院五官学科 ,河南 郑 州 4 0 0 ) 5 0 8
【 要 】 近 年 来 , 耳鼻 咽 喉 疾 病 的 发 病 率 逐 年 上 升 ,耳 鼻 咽 喉 科 学成 为 中西 医院 校 的 非 常 重 要 的课 程 ,本人 对 以 问题 为基 础 的 学 习 摘 (rb m—ae a ig B ) 中西 医结合 耳 鼻咽 喉科 学 临床 教 学 中的 应 用进 行 了初 步探 索 ,从 中 西 医结合 耳鼻 咽喉 科 学总 论 与各 论 的 Po l b sdl r n ,P L 在 e en 关 系、 中西 医结 合耳 鼻 咽喉各 论各 疾 病的 关 系等方 面探讨 了中西 医结合 耳 鼻咽 喉科 学 P L教 学的运 用以及 应 用中存 在的 问题 。 B 【 键词 】F L i 关 B ;t床教 学 ;中西 医结合 耳鼻 咽喉 科 学 盏
PL B 是以问题为 中心的教学方法 ,由美 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r w ao s r 在加拿大 的麦克马斯 特大学首创 。是 目前发达 国家乃至全球 流行 的一 种 新颖 教学方 法…,并逐渐 成为 中国医学教 育模 式改革 的趋势 。该 1 模 式通过 问题 “ 触发 ”学 生进行独 立思考 ,使学生在 提 出问题 、解决 问题 以及寻找 答案的过程 中获取知 识,培养能力 。它的基本特点 是打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耳鼻喉科,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耳鼻喉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旨在通过对经络、腧穴、气血和脏腑等多方面的综合调理,来达到疾病的治愈和整体健康的提升。
下面是一些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基本知识。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认识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传统中医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包括针灸、拔罐、刮痧等,通过对人体的调理和治疗,以达到促进身体疾病的恢复的目的。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特点中医耳鼻喉科学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四诊与望闻问切等一系列方法,对症下药,从而达到精准治疗的效果。
同时,中医耳鼻喉科学还注重预防,强调在身体出现疾病前,要进行调理,防止疾病的发生。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治疗方式中医耳鼻喉科学主要通过吸取传统中医学的经验和先进科技,进行耳鼻喉疾病的治疗。
例如,通过针灸中的“耳穴疗法”、中成药的使用以及低温等一系列方法来治疗相关疾病,同时,还可以使用传统的拔罐、刮痧等方法来进行身体的调理,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优点中医耳鼻喉科学与西医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 创伤小:中医耳鼻喉科学的治疗方法多为温和的调理,对身体创伤较小,治疗后的复原期比较短。
2. 治愈效果持久:中医的理念是治疗根源,通过综合调理和长期的治疗,可以根治一些慢性疾病,避免反复。
3. 过程无痛苦:中医治疗的过程往往是舒适放松的,不会像西药那样出现副作用等不适反应。
总结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传统中医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人体的综合调理和治疗,来达到疾病的治愈和身体健康的提升。
中医耳鼻喉科学具有创伤小、治愈效果持久、过程无痛苦等特点,为人们的健康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历程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历程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为保障人们的耳鼻喉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古代,中医对于耳鼻喉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著作中就已经有了关于耳鼻喉生理、病理的初步论述。
其中对耳、鼻、咽喉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都有所涉及。
例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提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
”这表明当时的中医已经认识到心与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秦汉时期,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耳鼻喉疾病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一些与耳鼻喉相关的病症及治疗方法。
如“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这里的“咽中伤,生疮”就是对咽喉疾病的描述,而苦酒汤则是相应的治疗方剂。
到了隋唐时期,中医耳鼻喉科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耳鼻喉科的多种疾病进行了详细的病因病机分析。
如在“鼻病诸候”中,对鼻鼽(类似于现代的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等病症的病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其与风邪、寒邪、肺热等因素有关。
同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也收录了不少治疗耳鼻喉疾病的方剂和方法。
宋金元时期,中医耳鼻喉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
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医籍中,对耳鼻喉疾病的分类更加细致,治疗方法也更加多样化。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强调火热致病的观点,其学术思想对耳鼻喉科的临床治疗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明清时期是中医耳鼻喉科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专门论述耳鼻喉科的著作。
如明代的《口齿类要》,对口腔、咽喉、牙齿等疾病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清代的《重楼玉钥》,是一部专门论述咽喉疾病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喉风、喉痹等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创立了“养阴清肺汤”等著名方剂,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在发展过程中,中医耳鼻喉科学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耳鼻喉科【耳鼻咽喉科知识】
汇入下颌淋巴结和腮腺淋巴结
二、鼻腔 (一)鼻前庭 (二)固有鼻腔
内外顶底四个壁 (见图)
中鼻甲 中鼻道
下鼻甲 下鼻道
嗅裂 鼻中隔 总鼻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内壁—鼻中隔 2、外侧壁
上、中、下鼻甲 上、中、下鼻道 下鼻甲的前上方—鼻泪管开口 下鼻甲附着处壁薄—穿刺部位 中上鼻道有鼻窦开口
总鼻道 嗅区—上1/3,上鼻甲内侧对应中隔 呼吸区—下2/3,中鼻甲内侧及中隔 以下
3、顶壁— 窄,成穹窿状 4、底壁—硬腭,与口腔相隔
三.鼻窦
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与面骨内含 气的空腔,共四对两组。(见图)
前组:上颌窦 前组筛窦
道 额窦
后组:后组筛窦 蝶窦
前组均开口与中鼻
开口与上鼻道 开口与蝶筛隐窝
(一)上颌窦(图) 居于上颌骨内, 为鼻窦中最大的一对。
1.前壁:面壁,中央最薄,凹陷—尖牙窝. 2.后壁:较厚,与颞下窝比邻。 3.上壁:眶壁,骨壁薄,壁中有眶下神经血 管。
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向内至鼓膜, 长约2.5cm至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 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部。
软骨部皮肤含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 腺,能分泌耵聍,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
3、外耳的神经血管和淋巴 外耳神经(1)下颌神经耳颞支 (2)迷走神经耳支 外耳的血管: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 耳后动脉,上颌动脉。 外耳的淋巴流至耳廓周围淋巴结。
到毛细胞。
2、感音功能:将螺旋器受到的声能转 换
到蜗神经的电位。
(四)平衡生理
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靠前庭、视觉 及本体感觉三个系统协调完成,其中前庭 系统最为重要。
当头部、身体运动产生刺激传至前 庭感受器时,就可引起眼球、颈肌、四肢 的肌反射运动,以保持自身的平衡。
中医耳鼻喉科学有哪些临床特色
中医耳鼻喉科学有哪些临床特色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诊断和治疗耳鼻喉疾病方面展现出许多显著的特色。
中医认为耳鼻喉与脏腑经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耳与肾关系密切,肾开窍于耳;鼻与肺关系紧密,肺开窍于鼻;咽喉则与肺胃等脏腑相关。
这种整体观念使得中医在诊治耳鼻喉疾病时,不仅仅着眼于局部症状,更注重从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出发,寻找病因和病机。
在诊断方面,中医耳鼻喉科有着独特的方法。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病情资料。
望诊时,观察患者耳部、鼻部、咽喉部的形态、色泽;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问诊则详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症状特点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切诊主要是切脉,通过脉象来判断脏腑气血的盛衰。
此外,中医还会观察患者的舌苔、面色等,综合判断病情。
中医治疗耳鼻喉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且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中药治疗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中医会开具不同的方剂。
比如,对于耳鸣耳聋,可能会使用补肾填精的方剂;对于鼻塞流涕,可能会使用疏风通窍的方剂。
中药的剂型也有多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针灸治疗在中医耳鼻喉科中也应用广泛。
通过针刺耳部、鼻部、咽喉部周围的穴位,以及远端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等,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针刺听宫、翳风等穴位可以治疗耳鸣耳聋;针刺迎香、鼻通等穴位可以缓解鼻塞。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耳鼻喉科的特色疗法之一。
通过按摩耳部、鼻部、咽喉部的相关部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比如,按摩耳部可以改善耳部血液循环,减轻耳鸣;按摩鼻部可以缓解鼻塞。
中医还注重饮食调理在耳鼻喉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给予相应的饮食建议。
比如,对于阴虚火旺的患者,建议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对于脾虚湿盛的患者,建议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
此外,中医的情志调理也不容忽视。
情志因素如焦虑、抑郁等可能会影响耳鼻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历程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历程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保障人们的耳鼻喉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对于耳鼻喉疾病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先秦时期,《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著作中就已经有了关于耳鼻喉生理、病理的初步论述。
例如,书中提到了“肾开窍于耳”“肺开窍于鼻”等理论,为后世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秦汉时期,《伤寒杂病论》进一步丰富了对耳鼻喉疾病的诊治内容。
张仲景在书中所创的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等,不仅用于治疗外感疾病,对于因外感引发的耳鼻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到了隋唐时期,中医耳鼻喉科学有了更为显著的发展。
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详细阐述了耳鼻喉疾病的病因病机,对耳部的脓耳、耳鸣、耳聋,鼻部的鼻鼽、鼻渊,咽部的喉痹、乳蛾等病症都有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宋元时期,中医耳鼻喉科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宋代太医局设立了“口齿兼咽喉科”,这标志着中医耳鼻喉科开始逐渐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这一时期的医家们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诊疗方法。
如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出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病因学说,为耳鼻喉疾病的病因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明清时期是中医耳鼻喉科学发展的鼎盛阶段。
许多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著书立说。
其中,王肯堂的《证治准绳》、薛己的《外科发挥》等著作,对耳鼻喉科的病症分类、诊断方法、治疗方剂等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特别是清代医家叶天士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和吴鞠通提出的“三焦辨证”,为耳鼻喉科温热病的诊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治疗方法方面,中医耳鼻喉科学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耳鼻喉疾病的发生与全身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因此,治疗时不仅注重局部症状的改善,更注重调理全身的气血阴阳平衡。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耳鼻喉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辨证论治,选用合适的方剂进行调理。
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
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
1. 基础医学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认识,
为后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打下了基础。
2. 临床医学课程,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眼耳鼻喉科学、皮肤科学等各个临床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
学生通过这些课程学习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3.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产科学、中医儿科学等。
学生通过学习中
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了解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
4. 中西医结合课程,涉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临
床诊疗学、中西医结合针灸学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中西医结合的
理论和实践,掌握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方法和技能。
5. 临床实习,学生需要进行临床实习,通过实际操作和临床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培养临床思维和技能。
综上所述,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课程以及临床实习等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使其能够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胜任各种医疗工作。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临床应用有哪些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耳、鼻、咽喉等部位的疾病进行诊治。
中医耳鼻喉科学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一、耳部疾病的治疗1、耳鸣、耳聋中医认为耳鸣、耳聋的发生与肝胆火旺、肾精亏虚、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可以起到清肝泻火、补肾填精、益气养血的作用,从而改善耳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缓解耳鸣、耳聋的症状。
例如,对于肝胆火旺型耳鸣、耳聋,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以清泻肝胆实火;对于肾精亏虚型,常用耳聋左慈丸加减,以补肾益精;对于气血不足型,常用归脾汤加减,以益气养血。
2、中耳炎中医将中耳炎分为风热侵袭、肝胆湿热、脾虚湿困等证型。
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滴耳等方法进行治疗。
在风热侵袭型中耳炎的治疗中,银翘散可疏风清热;肝胆湿热型则常用龙胆泻肝汤清利肝胆湿热;脾虚湿困型可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利湿。
二、鼻部疾病的治疗1、鼻炎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中医根据其症状和病因分为多种类型,如风寒鼻炎、风热鼻炎、气虚鼻炎等。
风寒鼻炎多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等,治疗常选用辛温解表的药物,如麻黄汤;风热鼻炎则以清热疏风的药物为主,如桑菊饮;气虚鼻炎常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2、鼻窦炎鼻窦炎在中医中属于“鼻渊”范畴,多由肺热、胆热、脾湿等引起。
治疗时,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证型,选用清肺泻火、清胆泻热、健脾利湿等方法。
如黄芩汤可用于肺热型鼻渊,龙胆泻肝汤用于胆热型鼻渊,参苓白术散用于脾湿型鼻渊。
三、咽喉部疾病的治疗1、咽喉炎咽喉炎常见的有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
中医认为急性咽喉炎多由外感风热或热毒所致,慢性咽喉炎则与阴虚火旺、肝郁气滞等有关。
对于急性咽喉炎,常用银翘散、普济消毒饮等清热解毒;慢性咽喉炎则根据不同证型,如阴虚火旺型用养阴清肺汤,肝郁气滞型用逍遥散等进行调理。
中医耳鼻喉科学与西医耳鼻喉科的异同
中医耳鼻喉科学与西医耳鼻喉科的异同人的五官中,耳朵、鼻子和咽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这些部位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寻求医疗帮助。
在医学领域,中医耳鼻喉科学和西医耳鼻喉科都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但它们在理论基础、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异同。
中医耳鼻喉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耳鼻喉与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
比如,肾开窍于耳,肺开窍于鼻,咽喉则与脾胃等脏腑关系密切。
因此,当耳鼻喉出现病症时,往往反映了体内脏腑的失衡。
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病因病机,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比之下,西医耳鼻喉科则更注重局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它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如显微镜、影像学检查等,对耳鼻喉的组织结构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西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通常是由于病原体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免疫功能异常等导致局部组织的损伤或功能障碍。
在诊断方面,中医主要依靠传统的四诊方法,即望、闻、问、切。
望诊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五官形态等;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问诊则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发病过程、生活习惯等;切诊主要是通过触摸脉象来判断病情。
例如,对于耳鸣患者,中医会询问耳鸣的声音特点、发作时间、是否伴有头晕、失眠等其他症状,结合脉象和舌象,判断是肾精不足、肝胆火旺还是气血亏虚等原因引起的。
西医则更多地依赖各种先进的检查设备和实验室检查。
比如,对于耳部疾病,会进行听力测试、耳内镜检查、耳部 CT 或 MRI 等,以明确耳部的结构是否异常、是否存在炎症或肿瘤等病变。
对于鼻部疾病,可能会进行鼻内镜检查、鼻窦 CT 扫描、过敏原检测等,以确定鼻腔的情况和病因。
对于咽喉部疾病,可能会进行喉镜检查、血常规、咽拭子培养等。
在治疗手段上,中医有着丰富多样的方法。
中药治疗是中医的重要特色之一,根据辨证结果开具相应的方剂。
此外,还有针灸、推拿、艾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中医耳鼻喉科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耳鼻喉科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耳鼻喉科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耳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耳鸣是一种慢性病,无法治愈 B. 只有年轻人会患上耳鸣,老年人不会 C. 耳鸣通常是由噪音和压力引起的 D. 耳鸣可以通过针灸和药物进行治疗答案:D2、关于鼻炎,以下哪种情况最为常见? A. 急性鼻炎 B. 慢性鼻炎 C. 过敏性鼻炎 D. 鼻窦炎答案:C3、关于鼻咽癌,以下哪种情况是真实的? A. 鼻咽癌是鼻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B. 鼻咽癌通常不会影响其他器官 C. 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的唯一方法 D. 鼻咽癌可以通过自我诊断来发现答案:A二、简答题4、请简述中医耳鼻喉科的治疗方法及其优势。
答案:中医耳鼻喉科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
其中针灸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势;推拿则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炎症等;中药可以通过调理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41、请简述鼻炎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
答案:鼻炎的成因包括过敏、感染、空气污染等。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锻炼、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
411、请简述鼻咽癌的症状及其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答案:鼻咽癌的症状包括鼻塞、涕中带血、耳鸣、听力下降等。
早期发现对于鼻咽癌的治疗至关重要,可以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
三、论述题7、请论述中医在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方面的应用及前景。
答案:中医在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
中医认为耳鼻喉疾病与人体气血阴阳失调有关,通过辨证施治,调整人体内环境,可以使疾病得到治愈。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成为耳鼻喉科疾病治疗的新方向,中医在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71、请论述鼻窦炎的成因及其治疗方法。
答案:鼻窦炎的成因包括感染、过敏、气压创伤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抗组胺药、鼻喷剂等。
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治疗通常是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感冒;局部按摩、热敷以增强鼻部血液循环;加强 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西医治疗
(一)抗生素的应用
有急性发作迹象或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全身给抗生素 治疗
31.08.2019
中西医临床耳鼻喉科学
7
(二)局部治疗
.鼻腔用药 %呋麻滴鼻液滴鼻,每日数次,以改善鼻腔通 气.促进鼻窦引流。根据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可选用不 同的抗生素滴鼻液。由于本病多与变态反应性因素有关,故滴鼻液中 可适量加入类固醇类激素以及色苷酸钠等抗变态反应药物。
嗅裂、后鼻孔、软腭背面或鼻咽顶部有脓者,多为后组鼻 窦炎;下鼻道有大量脓液者,应考虑慢性上颌窦炎;脓涕 不多时,可先作体位引流后再进行检查。
.粘膜病变 下鼻甲肿胀,也可表现为萎缩。中鼻甲 水肿明显,或呈息肉样变。中鼻道变窄,粘膜水肿,或有 息肉形成。鼻腔上部可有多发性息肉。有时可见中鼻道或 嗅裂内附有痂皮.筛泡粘膜肿胀明显。
()鼻窦手术 包括经典的鼻窦根治术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等, 现多趋向于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
31.08.2019
中西医临床耳鼻喉科学.肺经风热,窦窍不利
证候 鼻涕粘黄,鼻塞;粘膜暗红。并见咳嗽,少寐。 舌稍红,苔薄黄,脉缓。
治法 宣肺清热,解郁通窍。
方药 清肺通窍汤加减。
6
[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慢性鼻炎相鉴别。慢性鼻炎的主要症状是鼻塞, 多呈双侧性,病理改变多在下鼻甲,中鼻道和嗅裂中一般无 脓液,也无息肉形成,鼻窦检查呈阴性。
[治疗]
一、治疗思路
治疗措施主要针对窦口阻塞、炎症感染、变态反应等因 素。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恢复窦腔引流和鼻腔正常生理功能, 并重视抗变态反应治疗,以利于提高远期疗效。
.乳头状增生型 表现为粘膜上皮的移行性病变, 即由假复层柱状上皮变为无纤毛的复层鳞状上皮, 表皮增厚突起呈乳头状。
.水肿型 又称肥厚型或息肉型,表现为粘膜固 有层剧烈水肿并增厚,伴中度或重度圆细胞浸润。 水肿日久可呈息肉样变,甚至形成假性囊肿。
.纤维型 又称瘢痕型或硬化型,表现为动脉管 壁增厚.其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末稍血管阻塞, 粘膜营养障碍,粘膜固有层中有坚实的纤维组织 形成。
.穿刺冲洗 此法多用于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冲洗后可向 窦腔内注入抗生素、激素或中药制剂。
.鼻窦置换疗法 可促进鼻窦引流,并将药液带入窦内,以达到 治疗目的。本法尤适用于后组鼻窦炎。
.手术治疗
()辅助性手术 即以窦口鼻道复合体为中心的鼻窦外围手术,如 中鼻甲成形术、摘除鼻腔尤其是中鼻道的息肉、咬除膨大的钩突与筛 泡、矫正鼻中隔偏曲等。总之,应以改善鼻窦通气引流、促进鼻窦炎 症消退为目的。
.胆腑郁热 胆腑郁热化火,失于疏泄,循经上犯鼻窍 而为病。
.脾虚湿滞 脾胃亏虚,清阳不升,湿浊上干,久滞鼻 窍。
.肺虚邪恋 肺气亏虚,失于清肃,邪毒留恋窦窍;
.肾虚寒凝 肾阳不足,督脉虚寒,湿浊上干,寒湿留 滞鼻窍。
[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
可见头昏、易倦、精神抑郁、纳差、失眠、记忆力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表现,尤以青年学生明显,但这些症 状多不十分显著。
4.肺虚邪恋,留滞窦窍 证候 鼻涕粘白量多,无臭味,嗅觉减退,鼻塞时轻时重,遇风寒则症
.腺体型 表现为腺体增生或腺管阻塞,后者可 形成囊肿,并可因感染进而成为脓囊肿。 .滤泡型 31.08.2019 在粘膜中的西医固临床有耳鼻喉层科学内,因淋巴细胞聚集 2
二、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有虚实之分。实者为郁热,病在肺与胆;虚者为气虚 夹寒湿、病在肺、脾、肾。
.肺经郁热 反复感受风热邪毒,邪热郁肺,滞留鼻窍, 蒸腐窦窍肌膜。
.嗅觉障碍 多为暂时性嗅觉减退,少数为永久性。
.头痛 一侧头部沉重压迫之感,或钝痛、胀痛。其 发作规律与患窦部位有关。也可以不表现头痛症状。
31.08.2019
中西医临床耳鼻喉科学
4
三、鼻腔检查
鼻粘膜肿胀明显时,宜先用%—%麻黄素棉片收缩鼻 粘膜,然后仔细检查鼻腔各部。
.脓涕 中鼻道内有脓者,多为前组鼻窦炎;
31.08.2019
中西医临床耳鼻喉科学
3
二、局部症状
主要为鼻部症状。
.流脓涕 为本病的特征性症状。其量多少不定,呈 粘脓性或脓性,色黄绿或灰绿。前组鼻窦炎的脓涕易从前 鼻孔溢出,部分可流向后鼻孔;后组鼻窦炎的脓涕量不多 时,易从后鼻孔流向鼻咽部,再经口咯出或咽入胃中。
.鼻塞 多呈持续性,患侧为重,擤鼻涕后可暂时改 善通气。鼻塞的程度随病变的轻重而有波动。伴鼻甲肥大、 鼻息肉者,鼻塞尤甚。
胆腑郁热,上犯窦窍
证候 鼻涕粘稠呈黄绿色.味臭,鼻塞.头昏重;鼻 粘膜红肿,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滑数。
治法 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方药 奇授霍香九加减。
脾虚湿滞,窦窍不清
证候 鼻涕粘白量多,无臭,鼻塞较重,嗅觉减退; 鼻粘膜晦暗,鼻甲肿大,或息肉样变。全身见头重,倦怠 31无.08.力2019,食少腹胀,便溏。中西舌医临质床耳淡鼻喉胖科学,苔白腻,脉濡弱。 9
节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鼻窦粘膜的慢性化脓性感染称为慢性化脓性 鼻窦炎。以常流脓涕为主要特征,多因急 性化脓性鼻窦炎转化而来;本病可单发于 一窦,但常为多窦受累。当一侧或双侧各 窦均发病时,称全鼻窦炎。中医称“慢鼻 渊”。
[病因病理]
中西医临床耳鼻喉科学
31.08.2019
1
一、病理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按其上皮层及固有层病理变 化的特点,可分为以下诸型。
一、辨病要点
本病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以常流脓涕为主 要特征,鼻腔检查见中鼻道或嗅裂积脓.伴有比较明 显的鼻腔粘膜病变,鼻窦影像学检查有阳性改变,全 身症状多不显著。
二、辨证要点
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为主。以
辨虚实为先,肺经郁热、胆腑郁热为实证,脾虚湿滞、
31.08.2019
中西医临床耳鼻喉科学
四、上颌窦穿刺冲洗
对于慢性上颌窦炎,穿刺冲洗可用于诊断,也可用于 治疗,其诊断价值可能优于鼻窦线片。
五、纤维镜或鼻窦内窥镜检查
31.08.2019
中西医临床耳鼻喉科学
5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鼻窦线片、扫描及检查
可以进一步了解病变范围与程度。
二、鼻阻力计检查
可客观记录鼻腔通气功能受损情况。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