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部分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 国民收入: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个人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个人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1.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表示c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c=c(y)。

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表示s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s=s(y)。

3. 投资乘数:乘数即倍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变量变化的比率;投资乘数就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通常用k表示。

4.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5.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6. 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的比率。

1.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2.总需求函数:是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收入。

3.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

它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4.短期宏观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条件下,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出y取决于就业量N,即总产量是经济中就业量的函数,随总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有效需求:指社会上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2.边际消费倾向:当收入变动一单位时,消费支出的变动量,即MPC=dc/dy 3.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4.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减去所得税。

5.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6.流动性陷阱: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然而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人民手中即使有多余的货币也不愿意去买债券,从而不会使价格再上升,即利率不会再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就说经济正处在流动性陷阱中。

7、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

8.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9.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10、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1.投资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支出的变动的比率。

12.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二、计算题第12章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解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2) 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 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西方经济学课件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课件宏观部分

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X-M。商品和劳务的出口价值减去商品和劳务的进口价值的差额 。
1
2
3
4
5
6
二、所得或收入法 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收入加起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即工资金、地租、利息、利润。 工资和其他补助 雇主支付给工人的全部收入 净利息 个人在国内所得的全部利息 租金收入 房屋租金、专利和版权的收入 利润 公司利润 非公司利润 企业税 资本折旧 误差 三、部门法或生产法 对各生产阶段创造的价值加总来核算GDP。比如汽车,在使用生产法时,一般把国民经济分为农业、采掘业、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公共事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和劳务部门,把这些部门创造的价值加上政府税收,就得到GDP。
01
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02
四部门经济:居民、厂商、政府、国外部门
03
国外部门向本国提供商品和劳务,向本国进行购买,出口
04
总需求 总产出Y=消费+投资+政府购买G +出口X
05
Y=C+I+G+X
06
总供给 总产出Y=消费+储蓄+税收+进口M
07
Y=C+S+T+M
08
均衡的国民收入的条件是I+G+X=S+T+M
价格水平不变
第八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储蓄、消费和投资 一、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当代经济学以为储蓄是由居民进行的,投资是由厂商进行的。 决定储蓄的动机和因素是收入、财富的积累和预防未来 决定投资的因素是利润率的高低 二、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指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变量之间的关系。 决定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包括居民的节俭偏好、收入和利率等,但主要是收入。我们可以用方程来描述消费函数,C=f(Y) C表示实际的消费支出,Y表示实际的国民收入,消费与收入同向变动。 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占收入中的比例 边际消费倾向MPC:指收入的增加所带来的增加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部分)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九章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Economic Theory of Neo-liberalism]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概况第二节 供给学派第三节 货币主义第四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概况一、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古典学派[Classical School]——“十八世纪后期十九世纪前期政治经济学家的一种流派;这个学派认为,在自由的个人首创精神和强有力的竞争情况下,经济发挥其功能比在政府控制下较为好些。

……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是下述见解:财富的生产、消费和分配为经济规律所决定。

”[美]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9页。

新古典学派[Neoclassical School]——“187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经济学派。

这一学派的成员考虑到自十九世纪初以来所出现的变化而重建了古典经济学理论。

……新古典学派认为,竞争力量是调节经济活动从而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建立均衡的力量。

其理论主要是关于价格的理论,关于在消费者得到最大效用、生产者得到最大利润的刺激下,如何在各种用途之间分配资源的理论。

和古典学派的学说比较起来,新古典学派的革新主要是在数学方面。

”[美]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02页。

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自由放任主张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和萨伊的“市场定律”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每个人都必然努力尽可能使社会的年收入增大。

实际上,一般说来,他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在什么程度上促进公共利益。

……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

也并不因为并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题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题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题第一章导论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经济学的发展(1)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以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国富论》)的问世为开端“看不见的手”:实质:利益激励;经济人特性;自主、分散决策;完备的产权制度原理:当个体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时,他(她)好像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而去实现公众的最佳利益。

(2)古典经济学时代:以19世纪的萨伊、穆勒为代表萨伊在1803年出版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萨伊定律:即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的定律。

认为物品的生产同时也提供了物品的购买手段,资本主义经济不会发生总需求不足(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当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时,市场机制可以自动恢复到均衡,供给问题解决了,包括需求问题在内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都能够自动地得到解决。

(3)新古典经济时代: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歇尔为代表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供求力量决定价格的主观价值论。

认为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决定于市场上的供求力量。

市场上的理性行为是,作为需求的消费者在寻求效用的最大满足,作为供给的生产者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价格的变动则能使供求量调整到双方相等时的均衡状态,市场则因此能够得以出清,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的安排。

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以凯恩斯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为标志凯恩斯革命:凯恩斯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有效需求:“看得见的手”: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凯恩斯时代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凯恩斯主义学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时期(新古典综合时代):萨缪尔森、R、哈德、A汉森等人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罗宾逊夫人、希克斯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萨缪尔森1948年出版《经济学》,将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理论结合起来:认为现代经济是一个混合经济体系。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其主要关注国民收入、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些经济变量的总体行为,并分析影响这些变量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核心问题是:1) 经济的总体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实现充分就业;2) 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二、国民收入核算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2. 国民收入(NI)- 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利息等收入。

3. 净国内产品(NDP)- 考虑了资本折旧后的产品价值。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1. 总需求(AD)-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

- 组成: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

2. 总供给(AS)-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 受生产要素、生产技术和资源的影响。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1. 失业- 定义: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的人数。

- 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 通货膨胀- 定义: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 原因: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货币型。

五、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

-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2.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 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 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六、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经历的波动,包括经济扩张、顶峰、衰退和低谷四个阶段。

七、国际贸易与支付1. 国际贸易- 贸易差额: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

- 贸易政策: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

2. 国际支付- 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

曼昆《宏观经济学》完整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完整版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 币或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根据市场供求关 系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其特点包括汇 率灵活、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等。但浮动 汇率制度也可能导致汇率波动大、不利 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等问题。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通 过干预外汇市场、调整外汇储备等方式 来影响汇率的浮动汇率制度。其特点包 括汇率相对稳定、政策灵活性高等。但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也可能存在政策效果 不确定、干预成本高等问题。
03
金融监管的改革方向
包括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监管协调、提高监管效率等。同时,也需要关
注金融科技对金融监管的影响和济学新发展 动态
行为宏观经济学兴起背景和内容概述
要点一
兴起背景
要点二
内容概述
行为宏观经济学是近年来宏观经济学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 它借鉴了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试图更深入地 理解宏观经济现象。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兴起背景包括对传统 宏观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的反思,以及行为经济学和 心理学的快速发展和成功应用。
特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地阐述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同时,通过大量的 案例和数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此外,该书还注重培养读者的经济直觉和分析能力, 使读者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增 长
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
消费需求
消费者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意愿和能力,受收入水平、价格水 平、消费者信心等因素的影响。
03
投资需求
企业购买资本品的意愿和能力,受利率、预期收益、技术进 步等因素的影响。
总需求曲线推导及影响因素
政府购买
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受财政政策、政府预算等因素的影 响。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部分)1、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3、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

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4、消费倾向定义①指一定消费者群体(如儿童、妇女、青年、中年、老年人)在不同时期对商品需求的变动趋向。

它取决于购买力水平、商品供应品种和社会风尚等。

②指消费开支占收入的比例5、平均消费倾向简称APC)又称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率,如用公式表示则是:APC=C/Y6、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这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

7、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其公式为:APS=sy.平均储蓄倾向是递增的.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率,也就是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8、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

9、资本边际效率是凯恩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按照他的定义,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宏观经济学课件全(共427张PPT)

宏观经济学课件全(共427张PPT)

1. 宏观经济思想的早发展:
a. 古代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b. 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c. 重农学派的宏观经济思想
d. 斯密的宏观经济思想 e. 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边际革命和均衡分析方 法
f. 20世纪初一些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分析和理论的贡献
2. 凯恩斯革命——现代宏观经济学的 形成:
流量与存量的含义
GDP 是一国一年当中市场价值量的总和 e. GDP既包括物质产品价值又包括劳务价值:
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中不仅物资生产部门创造 价值,而且非物资生产部门同样也创造价值 f. GDP是在本国领土上提供的价值:
即既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土上提供的价值又包括外国居 民在本土上提供的价值,但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外国领土上 提供的价值。
d.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的方法;
总量,即反映经济整体运行状况的经济变量。 总 量既是个量的总和或加总(如总收入、总产出、总 投资、总储蓄等),也是指均量(如价格水平、利 率、人均收入等);总量也分为存量(某一时点发 生的经济量)和流量(某一时期发生的经济量)。
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二、宏观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1. 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见下页图):
收入循环流量模型图:
货币收入流向
要素市场
消费者
商品市场
厂商
(箭头是货币收入流向)
消费者
(居消民费户者)
要素市场
厂商支付要素报酬
产品市场
生产者 (厂商)厂 商
居民购买产品与劳务
如果居民全部收入购买产品和劳务,则:总支出 = 总收入 也就是:总需求 = 总供给 或: AD = AS
c. GDP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即要剔除中间产品的价 值或只计算各道工序的增加值):

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部分

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部分

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部分第十二章1、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2、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4、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5、总投资: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

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的部分。

6、国民收入: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7、名义(货币)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即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3、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

边际消费(储蓄、进口)倾向:增加的消费(储蓄、进口)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即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储蓄、进口)部分的比率。

平均消费(储蓄)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

4、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函数,假定消费是人们收入水平的函数。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与收入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即当期消费决定取决于当期收入及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

棘轮效应: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

宏观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一组商品(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趋势和程度的经济指标,是经济指数的一种,通常以报告期和基期相对比的相对数来表示。

就业: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

失业: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

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国民产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总和构成了国民产出总量,它反映了该国的生产水平。

衡量国民产出的经济变量有多个,如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或国民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

总需求:一个在一指定时期及物价的经济体系(Y)内对最终物品及服务的需求的总和。

总供给: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净值: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及新增加的产值。

国民收入: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

个人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年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的变化,以不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产生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宏观经济学包括哪些内容?

宏观经济学包括哪些内容?

宏观经济学包括哪些内容?宏观经济学包括哪些内容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

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扩展资料:释义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目标有哪些?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即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情况。

2、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3、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还偏高,投资增速快、规模大的问题还未能有效抑制,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

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加速增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社会不同阶层之间、全国不同地区之间、产业不同部门之间出现了多种利益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复杂,各种矛盾交织,使宏观调控难度大大加大。

宏观经济学主要讲了什么?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圣才考研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名词解释大全

圣才考研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名词解释大全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最基本的核算指标。

二、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购物力下降的速度。

通货膨胀率越高,说明货币的购物力下降得越快,人民币的实际价值会不断减少。

三、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劳动芳龄人口中没有工作而且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所占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就业形势。

四、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中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大小与居民的购物力有直接关系,也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参考指标。

五、贸易顺差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的情况。

贸易顺差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更多的外汇储备,但也可能导致贸易摩擦和国际关系紧张。

六、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一个国家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

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资金,但也会增加国家的债务压力。

七、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八、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和投资交易的场所。

包括货币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等。

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健康发展。

九、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在一定时间内,经济总量持续增长阶段、高位阶段、下降阶段和低位阶段之间的循环变化。

十、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资金、商品、服务和信息之间的流动程度日益增大的现象。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十一、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情况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就业形势和人民生活水平。

十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指一个国家经济结构中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的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方向有着重要影响。

大二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大二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大二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

在大二学习阶段,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个大二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

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和计算方法等内容。

GDP的增长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水平。

二、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是指经济中一般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了解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等是大二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工具、目标和实施方式对于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必要的。

四、国际贸易和汇率国际贸易是指国家之间通过进出口商品和服务来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的活动。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了解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国际贸易政策以及汇率的波动对于理解国际经济关系和宏观经济的平衡是重要的。

五、劳动力市场和失业劳动力市场是指供求关系决定劳动力就业和工资的市场。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失业率的计算和不同类型的失业对经济的影响是大二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之一。

六、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生产能力的扩大。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整体进步和改善。

了解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经济发展的指标以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是重要的。

总结:大二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涵盖了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贸易、汇率、劳动力市场、失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内容。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1.国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总收入GNI,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国境内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国家统计局定义: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NP是个收入概念GDP是个生产概念3.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不重复出售、转卖或进一步加工)4.支出法(最终产品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C:消费,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I: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X:出口M:进口X-M: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的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和使用的净支出。

5.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6.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7.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8.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GDP的大小代表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人均GDP代表了国家的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人均NI、尤其是DPI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切实的富裕程度9.两部门经济假设:I=S 三部门经济假设:I=S+(T-G) 四部门经济假设:I=S+(T-G)+(M-X+Kr)*T=政府净收入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S=居民私人储蓄(T-G)=政府储蓄(M-X+Kr)=外国对本国的储蓄10.名义GDP(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部分章节

宏观经济学部分章节

其中: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补偿固定资本损耗和意外损坏)
1、支出法
③政府购买支出(G):指各级政府部门对商品和劳 务的购买支出,包括政府在军事设施和物资方面的支 出和政府雇员的薪金支出。但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 GDP。
④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X-M) 所以:用支出法核算GDP,公式为: Y=C+I+G+(X-M) 或 Y+M=C+I+G+X
三、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
3、个人收入(PI:Personal Income) PI :一国一年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是个人从各种不同来源取得的实际收 入的总和。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 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 付的利息
三、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从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税收和非税支付,就可以 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三、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
1、国民生产净值(NNP)或国内生产净值(NDP) (1)定义:NDP或NNP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以货 币表现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中扣除固定资产折旧 (D)后的余额。
(2)公式:
NNP=GNP—D NDP=GDP—D
三、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
2、国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狭义)
PDI=PI-个人税收-非税支付=消费+储蓄
四、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
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进行核算的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总产出 等于总收入。
(一)国民产品和国民收入
产出总等于支出:指最终产品价值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 其所以如此,关键在于把企业没有卖掉的存货价值看成是企业自 己在存货投资上的支出。 产出总等于收入:产出指整个社会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劳务) 价值,亦即新生产的财富和价值,它总等于要素收入的总和,其 所以如此,关键是把利润看成是产品售价扣除工资、利息、地租 等成本后的余额,即利润是收入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部分第一章国民收入核心算⒈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⒉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什么区别?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⒊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国民收入(狭义)NI=NNP-间接税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PDI=PI-个人所得税⒋如何运用支出法和收入核算法国民收入?支出法:“产出等于支出”,国民收入或总产出等于对本国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GDP包括:①消费;②投资;③政府购买;④净出口。

收入法:“产出等于收入”,国民收入或总产出等于生产本国最终产品的全部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收入的总和。

GDP包括:①工资、利息、租金;②非公司企业收入;③公司税前利润;④企业转移支付和间接税;⑤资本折旧。

⒌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是什么?I[实际投资]= S]实际储蓄]⒍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是什么?I + G [政府购买]= S + T[税收]⒎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是什么?I + G +(X-M)[净出口]= S + T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⒈什么总需求决定论?凯恩斯主义认为国民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也就是说,国民收入或社会总产出决定于社会总支出。

⒉什么是均衡产出?所谓均衡产出就是指与社会总需求或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⒊如何理解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及其相互关系?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C——消费;Yd——个人可支配收入;α——自发消费(常数);β——边际消费倾向。

C=α + βYd [α﹥0, 1﹥β﹥0]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边际储蓄倾向MPS——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S=Yd-C= Yd-α + βYd=-α + (1-β)Yd [α﹥0, 1﹥β﹥0]∵Yd=C +S ∴APC+APS=1∵⊿Yd=⊿C+⊿S ∴MPC+MPS=1⒋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是什么?AE[总支出]=C[计划消费]+I[计划投资];Y[总收入或总产出]=C[计划消费]+S[计划储蓄] AE[总支出] = Y[总收入或总产出]I[计划投资]= S[计划储蓄]⒌如何计算两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或(均衡收入)?假定投资为自发投资,即不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C=α+βY ∴AE=C + I= (α + I)+ βYY= AE= (α + I ) + βY Y-β=Y α + IY[均衡收入或均衡产出]= (α + I)/(1-β)⒍什么是乘数?两部门经济的乘数如何计算?乘数——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两部门经济乘数的计算公式:K[乘数]=⊿Y/⊿(α+I)=1/ (1-β)投资乘数K I=⊿Y/⊿I=1/ (1-β)⒎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是什么?AE= C + I + G ;Y= C + S+ T I + G = S + T⒏如何计算三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或(均衡收入)?假定投资和政府购买都是自发支出。

∵Yd[可支配收入]=Y-T;T=T0 [定量税]+ tY[引致税收] t——边际税率∴C=α+βYd= α-βT0+ β (1-t )YY=α-bT0 + β (1-t )Y+I+G Y-β (1-t )Y =α-bT0 +I+GY[均衡收入或均衡产出] =(α-bT0 +I+G)/[1-β (1-t )]⒐如何计算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①投资乘数K I=⊿Y/⊿I=1/[1-β (1-t )]②政府购买乘数K G=⊿Y/⊿G =1/ [1-β (1-t )]③税收乘数K T=⊿Y/-⊿T =-β (1-t )/ [1-β (1-t )]④转移支付乘数K TR=⊿Y/⊿TR =β (1-t )/ [1-β (1-t )]⑤平衡预算乘数K G=T=⊿Y/(⊿G-⊿T)=1注意:上述公式已存在比例税为前提,如果不考虑比例税,则①②③④的计算公式中的分母改为1-β,即t=0。

⒑四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是什么?AE= C + I + G+(X-M) ;Y= C + S+ T I + G +(X-M)= S + T⒒如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或(均衡收入)?假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都是自发支出。

M=M0[自发进口]+mY[引致进口] m——边际进口倾向Y=α-bT0 + β (1-t )Y+I+G+X-M0-mY Y-β (1-t )Y+mY =α-bT0 +I+G+X-M0 Y[均衡收入或均衡产出] =(α-bT0 +I+G+X-M0)/([1-β (1-t )+m]⒓如何计算对外贸易乘数?对外贸易乘数K X=⊿Y/⊿X =1/ [1-β (1-t )+m]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IS—LM模型⒈决定投资的因素有哪些?经济学中的投资主要是指厂房、设备的增加。

决定投资的因素:①实际利率水平;②预期收益率;③投资风险。

⒉什么是投资函数?投资量是利率的递减函数:i=i(r) =e-dre—自发投资,r—利率,d—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⒊什么是IS曲线?①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S②投资函数:I=e-dr③储蓄函数:S=Y-C=Y-(α+βY)=-α+(1-β )Y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的均衡模型:I=S⇒e-dr =-α+(1-β)Y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达到均衡[I=S]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利息率与投资反方向变动;投资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反方向变动。

⒋影响IS曲线斜率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影响IS曲线斜率大小的因素:①投资对利率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d]: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d越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②乘数[K]的大小:乘数[K]越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⒌如何理解IS曲线移动的经济学含义?三部门经济产品IS曲线的表达式:自发性消费[α]增加、自发性投资[e]增加、政府支出[G0]增加或自发性税收[T0]减少,IS 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

⒍货币需求有哪三个动机?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①交易动机。

货币的交易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②预防动机。

货币的预防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③投机动机。

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⒎什么是流动性陷阱?流动偏好——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欲望。

流动性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

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又称凯恩斯陷阱。

⒏如何理解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1 =货币交易需求+货币预防需求货币需求1是收入的递增函数:L1=kYk ——货币需求1对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货币需求2 =货币投机需求货币需求2是利率的递减函数:L2 =J-hrh——货币需求2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J——利率为零时的货币投机需求。

货币总需求函数:L = kY+ J-hr⒐什么是LM曲线?①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L=M②货币需求函数:L = kY+ J-hr③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一定时期的货币供给量为常数:M =M0货币市场的均衡模型:L=M kY+ J-hr = M0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达到均衡[L=M]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LM曲线向左下方倾斜的原因:∵货币供给[M0]不变,为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则:国民收入增加→L1增加,利息率上升→L2减少,∴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同方向变动。

⒑影响LM曲线斜率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影响LM曲线斜率大小的因素:①货币需求1对国民收入变化的反应越敏感[k越大],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反之则越小。

②货币需求2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h越大],LM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⒒如何理解LM曲线移动的经济学含义?LM曲线的位移动主要考虑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因素: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货币供给量减少,LM曲线向左移动。

⒓如何理解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产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和货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达到平衡:I=S, 且L=M⒔如何运用IS-LM模型求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对这两个联立方程求解,解出Y和r,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⒕IS和LM曲线的移动对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有什么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位置的变动,将导致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发生变动。

自发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自发总需求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Y增加,r上升;自发总需求减少,IS曲线向左移动,Y减少,r下降。

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Y增加,r下降;货币供给量减少,LM曲线向左移动,Y减少,r上升。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⒈什么是“需求管理”?需求管理——因为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决定,所以政府干预实质就是控制总需求,即对总需求进行。

具体说,就是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和货币手段调节总需求,以达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⒉什么是“相机抉择”和“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相机抉择”——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

“相机抉择”的所依据的原则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当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当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总需求。

⒊财政政策的工具是什么?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税收。

⒋如何理解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运行机制?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运行机制: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节总需求以达到实现充分就业或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⒌如何运用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⒍什么是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某些经济政策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趋向于稳定的机制。

经济萧条→收入减少→所得税减少、转移支付增加→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收入增加→所得税增加、转移支付减少→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上升。

⒎什么是功能财政?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主张功能财政?功能财政——被赋予调节经济的功能的国家财政。

传统财政的作用只是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而没有调节经济的功能,其主要原则是:量入为出,节约开支和收支平衡即预算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