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十大方针精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环境保护十大方针(按时间顺序整理)
韩雨 1403210410
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令人堪忧。
自1972年以来,我国环境管理工作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逐步在实践中确立了环境管理的方针体系,建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负担”,“强化环境管理”为核心的政策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本文以时间顺序,整理出了我国自1973年起确立的十大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
同时,将新出台的“水十条”进行了整理与阐述。
关键字: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水十条
1.环境保护“32字”方针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即“三十二字”方针,就是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这一方针是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和环境保护的实际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对我国环境保护起积极作用。
根据32字方针,国务院制定并公布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
境的若干规定》《规定》作出十个方面政策规定:做好全面规划;工业要合理布局;逐步改善老城市的环境;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加强对土壤和植物的保护;加强水系和海域的管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认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做好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所必要的投资、设备、材性要安排落实。
2.“三同步、三统一”方针
1983年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会议在总结环保工作开展十年来经验教训基础上,首次系统确定中国环境保护政策大政方针。
同时,会议提出了“三同步、三统一”的环保方针。
三同步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同步发展
三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同步”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确定政策、提出措施以及组织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指出要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决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过程之中;
“三统一”是贯穿于“三同步”的一条基本原则,旨在克服只顾经济发展的观点,强调整体的综合利益,也可以认为是各项工作的一条基本准则。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结束以后,199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目标、政策框架和实施方案。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内容:
①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②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③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认真治理城市“四害”(即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
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⑤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
⑦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⑧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⑨健全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⑩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
4.“三个转变”方针
1993年10月召开了全国第二次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总结了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工业污染防治必须实行清洁生产,实行“三个转变”,即由未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由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由分散治理向分散与集中控制相结合转变,标志我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方针发生了新的转变。
5.跨世纪15年(1995~2010)的基本方针
1996年7月在北京召开“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这次会议对于部署落实跨世纪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进一步明确控制人口和保护环境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两项基本国策;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摆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会议提出“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这两大举措是《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九五”环保计划》的具体化。
6.“环境与发展同步”方针
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实施一系列采取比以往更加严格和更为有力的对策措施:
①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②《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等重大举措,遏制环境恶化趋势;
③拓宽环保资金渠道,增加环保投入;
④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全面推进环保工作;
⑤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环境科学技术水平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
科技进步在
境保护中的贡献率,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⑦加强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该决定首次明确提出2000年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的环境保护目标;到2000年,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在全国范围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三河三湖两控区”区域治理。
7.“15小”取缔方针
199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令取缔关停的十五种重污染小企业,以及原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限期淘汰和关闭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企业。
其中包括:
①小造纸:年产5000吨以下造纸厂;年生产能力小于1.7万吨的化学制浆生产线。
②小制革:年加工皮革3万张(折牛皮标张)以下的制革厂。
(注:2张猪皮折1张牛皮、6张羊皮折1张牛皮)。
③小染料:年产500吨以下的染料厂,包括500吨以下的染料生产企业、500吨以下的染料中间体生产企业、染料和染料中间体总生产能力不超过500吨的企业。
④土炼焦:采用“坑式”、“萍乡式”、“天地罐”和“敞开式”等落后方式。
⑤土炼硫:土法,同炼焦。
⑥土炼砷:年产砷(或氧化砷制品含量)100吨以下的土法(采用土坑炉或坩埚炉焙烧,简易冷凝设施收尘等落后方式炼制氧化砷或金属砷制品)生产企业。
⑦土炼汞:年产10吨以下的土法(采用土铁锅和土灶、蒸馏罐、坩埚炉及简易冷凝收尘设施等落后方式炼汞)生产企业。
⑧土炼铅锌:年产2000吨以下的土法(采用土烧结盘、简易土高炉等落后方式炼铅,用土制横罐、马弗炉、马槽炉、小竖罐等进行焙烧、简易冷凝设施进行收尘等落后方式炼锌或氧化锌制品)生产企业。
⑨土炼油:未经国家审批未经国务院批准,盲目建设的小炼油厂和土法炼油设施;未经国家正式批准,不具备炼油设计资格的设计单位设计的非法炼油装置;
无合法资源配置,通过非法手段获得原油资源,造成石油资源浪费,产品质量低劣且污染环境,扰乱油品市场的炼油企业;生产过程不是在密闭系统的炼油装置中或属于釜式蒸馏的炼油企业;无任何环境保护措施和污染治理手段的炼油企业;不符合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炼油企业。
⑩土选金:小混汞、溜槽、小氰化池、小堆浸等。
⑪.小农药:无生产许可证、正规设计;土法(产品无一定结构成分,没有通过技术鉴定,没有产品技术标准,没有正常安全生产必须的厂房、设备和工艺操作标准,没有必要检测手段)小型农药原药生产或制剂加工企业。
⑫小电镀:含氰电镀;无正规设计、工艺落后,电镀废液不能或基本不能达标的电镀企业。
⑬土法生产石棉制品:采用手工生产石棉制品的企业。
⑭土法生产放射性制品:未经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列入规划、计划,未取得建设、运行和产品销售许可证,没有较完整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经过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三同时”验收报告,没有健全的防护措施和监测计划,设施的炼铀等放射性产品生产企业。
⑮小漂染:年产1000万米以下生产企业。
所排废水每百米布大于2.8吨。
8.“一控双达标”方针
199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了《全国环境保护工作(1998-2002)纲要》,提出了“一控双达标”和33211工程,加大了重点地区和重点流域的治理力度。
9.坚持科学发展观方针
一控双达标
①全国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
②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标准
③全国重点城市环境空气、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域
非别达到国家标准
33211工程 ①3条河:淮河、辽河、海河
②3个湖:太湖、巢湖、滇池
③2控区:约占40%的国土面积,酸雨和SO ₂控制区
④1个海域:渤海湾
⑤1个重点城市:北京
10.生态文明方针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社会发展转型期对工业文明的理性反思和对新型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更是我们认识自然和认识自身的一个重大转折。
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对于推进新时期环保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十七大把生态文明首次写入了政治报告中,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首次明确下来,标志着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和全党意志进入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
从此形成了战略层面树“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观念层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道路方面走“生态文明之路”;在方针上确立“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的发展道路”。
11.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
时间:2015.4.2
总体要求: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
目标: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水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总体改善,水生态功能系统初步恢复。
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
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2005年中共第十六届五中全会
明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6年全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
在“十一五”时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2006年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向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转变,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
步转变,注重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
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性循环。
主要内容:
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1.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取缔“十小”企业
2.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
3.推进农村污染防治。
防治畜禽养殖污染
4.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积极治理船舶污染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1.调整产业结构,依法淘汰落后产能
2.优化空间布局
3.推进循环发展,加强工业水利循环利用
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1.控制用水总量,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2.提高用水效率
3.科学保护水资源,完善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系统
强化科技支撑1.推广示范实用技术
2.攻关研发前瞻技术
3.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1.理顺价格税费,加快水价改革
2.促进多元融合,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3.建立激励机制,健全节水环保“领跑者”制度
严格环境执法监管1.完善法规标准
2.加大执法力度,所有排污单位必须依法实现全面达标
3.提升监管水平,完善流域协作机制
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 1.强化环境质量目标管理
2.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3.严格环境风险控制
4.全面推行排污许可
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1.保障饮用水始源安全,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饮用水安全
2.深化重点流域污染防治
3.加强近岸海域环境保护
4.整治城市黑臭水体
5.保护水和湿地生态系统
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1.强化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责任
2.加强部门协调联动
3.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
4.严格目标任务考核
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1.依法公开环境信息
2.加强社会监督
3.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参考文献:
(1)李春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政策及其实践走向,2010
(2)冯之浚.中国发展: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后三十年.科学学研究,2009 (3)白永秀,李伟.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30年回顾.中国城市经济,2009 (4)刘然,褚章正.中国现行环境保护政策评述及及国际比较.汉江论坛,2013 (5)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1996
(6)张承中.环境规划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我国环境保护十大方针
姓名:韩雨
学号:1403210410
指导教师:张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