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

合集下载

小儿长期发热临床分析

小儿长期发热临床分析

的现象 , 有时同一体质所表 现出的不 同性质疾病 , 所需采取的治疗方 法有一定 的联 系 , 而当患儿体质不同时 , 虽为 同一疾病性 质 , 但所采 取 的治疗方 案也不 尽相同 , 抓住患儿体质和疾病性 质的联系作 为诊 治 的突破 口, 将减少临床中的许 多困难 。如患儿急疹和风热感冒 , 常 常都 为阴虚型体 质所感 , 表现为少咳 、 流涕 、 咽痛 、 干 、 便 午后发 热加 重 、 红少苔 、 舌 脉数等的阴虚风热症状 , 因此在 治疗都 以养 阴清 热疏
[] 2 彭云. J 中医体质类型与疾病 【 l 临床医学杂志,0 8 () 8 4 . t L b J中华l 】 20,2: -9 9 4 [】 3 王琦 , 李帅英. 中韩 医学对体 质问题 的研究 比较( 『 . 江中医杂志 ,0 8 上) 1 J浙 20
『13 2 6:1 .
编辑, 杜苏利
便调 , 舌淡红 , 苔薄白。偶 伤风感 冒, 恢复快 。
2 . 2阴虚型体质 多见早产 、 久泻 、 喂养不 当 , 育差 , 发 或者病后 伤 阴。其下又分为脾肺 阴虚 型和肺 。 肾阴虚型 , 多表现为形体消瘦 , 发育

般, 面唇 红 、 语声宏亮 , 较难入 睡 , 易醒 , 嗜香辣 , 口臭 、 大便秘结 、
风透邪做为其治疗原则 。 33用药指导 小儿体质的共性 之一为稚 阴稚 阳的不 足性 ,所 以用 - 药上应该 以清轻灵 动为主 , 不可过于凶猛 。z J 的体 质也有着 阴阳 JL ,
气血平衡 , 发育 良好 的t J 为均衡型体质 。其多 表现为生长发育正 bL 常, 面红润 , 气息较均 匀 , 语声宏亮 , 反应迅速 , 眼睛明亮 , 睡眠好 , 二
性情急躁 , 舌红苔薄 , 脉数 , 或咳嗽 、 盗汗 。易发 口疮 , 秘 、 便 发干枯 , 厌食 、 皮肤疮疹等。

论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

论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

1 一 l
第 5卷 第 1 期 20 09年 1月
中 医 儿 科 杂 志
JP I RC C . ED AT I S OF T M
Vo . No 15 .1
Jn 2 0 a .0 9
“ 脏腑柔 弱 。 虚易 实 , 寒 易热 ” 4 J 患病 后 较 阴虚燥 红质 、 易 易 , ,L 阳虚迟 冷质 、 痰湿 腻滞质 、 气血两 虚倦 阳盛质 6型 。张 吉仲等 0 将, L ¨ ' 体质分 为平 bJ 成人 易 传 变 , 响 到 4 J 的体 质 状 态 。《 病 条 怠质 、 影 ,L 温
第5 第 1 卷 期 20 年 1 09 月

中 医 儿 科 杂 志
J P DI T C F T M . E A RI S O C
VD. No 15 .1
Jn 2 o a. o 9
理论研究 ・
论体 质 学说 在 中 医儿 科 临床 的应 用
袁雪 晶
( 京 中医药大学 , 南 江苏
多 , 纳众 医家的观 点 ,,I 质具 有 以下 几个共 较成人更易受环境、 归 dJ, 体 气候 、 饮食、 疾病 、 药物等诸多
同的特 点 。
1 1 1 不 足 性 ..
因素的影响而 产生变 化 。如 《 千金 方》 中言 : d J “ ,L
始生, 肌肤未 成 , 可 暖衣 , 衣则 令 筋 骨 软 弱。 不 暖 ”
三 部九候论 》 出 :必 先度 其形 之肥 瘦 , 提 “ 以调其 气 之 虚实 , 则泻之 , 实 虚则补之 ……无 问其病 , 以平为 期 。 但这种 论 述 大 多零 散 地 存 在 于 文献 中 , 有 ” 没 被 系统地 总结 。 自2 世 纪 7 0 0年代 , 中医体 质学说 被 正式提 出 , 并逐 步发展形成 了 比较完备 的理论体 dJ在五脏 六腑 、 xL 气血 津 液 皆不 足 的基 础 上 , 现 表 为肺 、 、 脾 肾尤 为不足 , 心 、 相对 有余 的体质 状 而 肝 态。 112 易变性 .. 小 儿 的体质 状态 总体 来说 较 ・ 逆顺 肥瘦》 “ 云: 婴儿者 , 肉脆 、 指 出 护 养 不 当 可 致 体 质 状 态 的 改 变 。 《 宗 金 其 血 少 、 弱。 《 气 ” 温病 条辨 ・ 儿难》 为“JJ. 阳未 鉴 ・ 解 认 / I , 稚 幼科心法 要诀》 : / J 恣 食 甘肥 生冷 , 能 日 “J L , 不 充 , 阴未 长也 ” 稚 。现代 医家 也指 出d J “ 腑 娇 运化 , 胃肠 积滞矣 。 提 出d J饮 食 不节 , 食 肥 ,b 脏 则 ” xL 过

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在当今医疗领域,中医药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儿科常见病的治疗中,中医药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一、中医诊疗常见病的特点及优势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中医药注重病因的辨析,通过全面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能够较准确地了解儿童的病情,并找到疾病的病因所在。

其次,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根据儿童的具体体质、年龄、症状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增加了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中医药注重调整整体平衡,不仅仅治疗病症,还能够调节儿童的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二、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1.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药在感冒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应用。

根据儿童的症状和病因,中医药常采用草药汤剂配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儿童的鼻塞、咳嗽等症状,并且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

2.发热发热是儿童常见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中医药治疗发热注重对病因的辨析和体质的调节。

中医药常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来治疗发热,如板蓝根、连翘等,同时通过中药调理,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和康复。

3.腹泻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中医药在腹泻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方法。

中医药常用止泻药物进行调理,如葛根、黄连等,同时通过针灸疗法调理脾胃功能,改善儿童的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提高康复率。

4.湿疹湿疹是儿童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中医药在湿疹的治疗中也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

中医药常用清热解毒和疏风祛湿的药物来治疗湿疹,如黄芩、连翘等,同时通过中药浴和外敷等方法,有助于减轻湿疹的症状,促进皮肤的康复。

三、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治疗中的前景展望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中医药注重调理整体平衡,有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其次,中医药在儿童疾病的治疗中采用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增加了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儿科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儿童疾病,还能提供其他无副作用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1.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其理论基础包括中医经典、阴阳五行学说等。

通过中医药的观察、诊断和治疗方法,医生可以从整体和个体的角度理解儿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2. 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2.1. 儿童感冒儿童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传统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脾胃、益气固表等方法缓解症状。

比如,可以使用中药制剂葛根汤来治疗儿童感冒,该药方能较好地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

2.2. 儿童湿疹儿童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药在治疗儿童湿疹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和痒痒感。

比如,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案包括黄连解毒汤等。

2.3. 儿童消化不良儿童消化不良是儿科疾病的常见问题之一,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增加食欲等方法来改善症状。

比如,可以使用中药制剂保和丸来治疗消化不良,该药方可以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增强食欲。

3.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优势3.1. 个体化治疗中医药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根据儿童的体质、年龄和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3.2. 副作用少相比于西药,中医药在治疗儿童疾病时副作用较少。

中药多来源于天然植物和动物,其成分相对温和,能够减少对孩子身体的负担。

3.3. 微创性治疗中医药不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微创性治疗手段来缓解疼痛和改善机体功能。

这些治疗方法适用于儿童,能够得到他们的接受。

4. 应用前景和挑战尽管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增加,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治疗方案的标准化、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不足等。

然而,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独特优势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浅谈在中医儿科临床中对体质学说的应用

浅谈在中医儿科临床中对体质学说的应用

体直接侵入 、 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和免疫学机制相关 , 多系统均 可因 此发生损害 。且抗生素广泛应用 , 使机体耐药性增 加, 良反应发生 不 率增高 , 中医依据d J 病理生理 的不 同, ,I , 辩证论 治, 使整体优势发挥 , 使病原体对机体的损害降低 , 治疗效果提高。
参考文献 :
【 胡亚 美 , 载芳 . 福棠 实用儿 科 学[ ] 7版. 京 : 民卫 生出 版社 , l 】 江 诸 M. 第 北 人
20 10 . 0 2: 2 5
10 L > 岁的患者取 20 L 1 d 5m ,7 0m , 剂,,分 3 次服用 , 个疗 程为 7 。 1 d 对两组患者均治疗 4 8 — 个疗 程。合陈夏六君子汤加减在恢复期巩固
医学信息 2 1 年 8月第 2 01 4卷第 8期 Meia Ifr ai . u. 0 1V 12 . o 8 dclnom t n A g 2 1 . o. 4 N . o
血清检查支原体特异性阳性。 1 . 6统计学分 析 采用 S S 1 . P S 30统计学软件 , 计量 单位行 检验 , < P 00 . 5有统计学意义 。
间对 患者行物理治疗 , 并对症 处理 。观察组 在此基础上行 中医辩证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 有统计 学差异 ( < . ) P肺炎是一种肺部感染性 疾病 ,发病 的时间持续 的相 ,L /
分 型治疗 。基 本方 : 杏仁 5 , 白皮 1 g 炙麻 黄 5 , g桑 0, g 甘草 5 , g 桔梗 lg 陈皮 1 g前胡 1g O, 0, 0 。加减 : 风热闭肺型加连翘 、 薄荷 、 金银花 、 生 石膏等 ; 风寒闭肺型加 防风 、 芥等 ; 荆 痰热 壅肺 型加葶苈子 、 细辛 、 生 石膏 、 子等 ; 苏 阴虚肺热 型加沙参 、 黄芩 、 麦冬 、 豆等 , 扁 去麻 黄 ; 肺脾 气虚型加 白术 、 党参 、 茯苓等 。壮热便秘腹胀者加玄 明粉 、 生大黄等 ; 热毒重者加蒲公英 、 虎杖等 ; 咳有瘀者加 当归 、 、 久 丹参 丝瓜络等 。加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形式,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中医药历经数千年的实践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治疗儿童疾病的知识和技术。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并分析其疗效和发展前景。

一、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中药常用于儿童常见病治疗中医药是一种个体化的医学体系,注重辨证施治,因此,在治疗儿童常见病时,中医药往往能够给予更精准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小儿感冒、发热、咳嗽等病症,中药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体质,选择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起到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的作用。

2. 中医药在儿科病因病机解析中的应用中医药注重从病理角度探讨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对于儿科疾病也不例外。

儿科疾病与成人疾病在病机上有一定的差异,中医药能够通过辨别病因和病机,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小儿支气管哮喘这类疾病,中医药可以根据病因的不同,选择治疗痰热型、气郁型等不同类型的方剂进行治疗。

3.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对于一些慢性儿科疾病,如小儿脑瘫、先天性心脏病等,西医药往往无法完全治愈,而中医药可以在康复阶段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医药注重整体调理,能够通过调整患儿的体质和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的进程。

因此,在儿科疾病康复中,中医药的应用非常广泛。

二、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1. 中医药治疗儿科疾病的临床研究随着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开始关注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这些研究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量化指标评估中医药治疗的效果,并提供科学依据。

不断开展的临床研究有望进一步验证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疗效。

2.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基础研究除了临床研究外,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基础研究也逐渐展开。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的活性成分、药理机制、作用靶点等方面。

通过研究中医药的分子机制,加深对中医药治疗儿科疾病原理的理解,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儿科领域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自然疗法的关注日益增加,传统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系统阐述中药治疗儿科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为中药在儿科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儿科疾病;治疗应用;理论研究;数据统计分析一、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自然疗法的追求,传统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药因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青睐。

关于中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仍存在诸多不足,亟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儿科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多变,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西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往往存在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不利于患儿的长期康复。

而中药则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儿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中药注重整体调理,强调个体化治疗,能够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中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为中药在儿科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了解中药治疗儿科疾病的现状和趋势;通过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中药治疗儿科疾病的优势和特点;通过数据统计分析,验证中药治疗儿科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中药治疗儿科疾病的理论基础2.1 中医理论概述中医理论是中药治疗儿科疾病的基石。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在儿科疾病治疗中,中医注重从整体出发,全面分析患儿的病因、病位和病性,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探讨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探讨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面临的挑战
儿童体质特殊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生理、病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差 异,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也不同,因此需要更加精准地 把握用药剂量和药物配伍。
பைடு நூலகம்诊疗标准不统一
目前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诊疗标准尚不统一,缺乏 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影响了临床推广和 应用。
中药口感不佳
中药汤剂口感苦涩,很多儿童难以接受,影响了用药的依 从性和治疗效果。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儿科中医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医药在国际儿科领 域的认可和应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临床试验结果分析
临床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等方法 ,确保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试验结果分析
对临床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
疗效评价指标
根据儿科疾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疗 效评价指标,如症状改善、体征变化 、实验室指标等。
个案报道与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
发展前景展望
标准化和规范化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儿科中医药的诊疗标准将更加统 一和规范,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剂型改革和创新
针对儿童用药特点,开发适合儿童的中药剂型,如颗粒剂、口服液、 贴剂等,改善口感和用药便利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
发挥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优势,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形成中西 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生活质量。
尿、消化不良、近视等。
推拿疗法
运用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特定部 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 ,达到治疗目的。推拿疗法在儿 科疾病中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

中医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中医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中医在儿科领域的应用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中医注重调整整体身体机能,强调“治未病”,通过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预防疾病和调理身体。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儿科领域中的应用,同时提供一些实例来进一步说明其疗效。

一、中医养生理论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中医养生理论是中医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合理饮食、良好作息、适度运动等方法来促进身体健康和疾病预防。

对于儿童保健而言,中医养生理论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中医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

1. 中医饮食养生中医饮食养生注重根据季节和个体差异调整饮食,合理搭配各种食材,以达到补益身体的目的。

对于儿童而言,中医提倡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过多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助于保护儿童胃肠健康。

例如,当儿童出现腹泻时,中医建议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有助于缓解腹泻症状。

2. 中医节气养生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与季节有密切关系。

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中医提供相应的饮食、起居和运动建议,以保持人体的平衡。

在儿童保健中,中医节气养生理论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立冬这个节气,中医强调注意保暖,给予适量温补的食物,如姜汤、糯米等,以增强儿童体质,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发生。

3. 中医草药调理中草药在中医儿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传统中草药剂型如颗粒、丸剂等,通过合适的组方和剂量给予儿童,能够起到调理病情、促进康复的作用。

例如,当儿童出现感冒症状时,中医常采用以银花、连翘、薄荷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来进行治疗,具有清热解毒、祛风解表的功效。

二、中医针灸在儿科治疗中的应用中医针灸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领域中起到了广泛的应用。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患者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儿科疾病中常见的针灸应用。

1. 肺炎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医针灸在肺炎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儿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医儿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医儿科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医儿科论文选题参考1、中医儿科名著集成2、中医儿科用药特点分析3、构建中医儿科学立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4、实用中医儿科手册5、病证结合在中医儿科临床研究切入点的思考6、中医儿科学推进素质教育初探7、吴鞠通《温病条辨》对中医儿科的贡献8、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改革探讨9、试论中医儿科的多元化辨证护理观10、中医儿科专家宋祚民11、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内治给药法(征求意见稿)12、中医儿科教育特色浅析13、《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模式14、模拟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15、《中医儿科经典选释》(续前)16、魏晋南北朝中医儿科外治特色研究17、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考18、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小儿针灸疗法(征求意见稿)19、科学界定中医儿科学的内涵与外延20、科学界定中医儿科学的内涵与外延二、中医儿科论文题目大全1、《中医儿科经典选释》(续前)2、浅谈中医儿科疾病诊治特点——肺脾同病3、加强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的方法探讨4、宋代中医儿科专著之学术成就及学术意义5、中医儿科病情观察要素浅析6、中医儿科教学之我见7、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应用8、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改革探讨9、培养中医儿科研究生中医临床能力的思考10、中医儿科专科医师培训的经验探讨11、钱乙学术思想对现代中医儿科学的指导意义12、中医儿科临证心法──第15讲小儿遗尿13、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现状的反思与前瞻14、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模式改革15、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小儿拔罐疗法(征求意见稿)16、中医儿科病情观察特点及临床运用原则17、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现状的反思与前瞻18、对中医儿科案例教学中的病案选择和设计的几点体会19、试论刁本恕中医儿科多元疗法20、中医儿科临床带教心得三、热门中医儿科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医儿科教育特色浅析2、中医儿科学发展现状与趋势3、第四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交流会议述要4、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外治疗法(征求意见稿)5、中医儿科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的探索与实践6、新编中医儿科临床手册7、中医儿科学发展现状与趋势8、高职高专班《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探讨9、试论中医儿科辨证施护的基本原则及实施要素10、中医儿科案例教学的试用与效果评价11、中医儿科案例教学的试用与效果评价12、中医儿科临证心法13、案例法教学在中医儿科教学中的探讨14、案例法教学在中医儿科教学中的探讨15、中医儿科临床思维培养16、中医儿科临床思维培养17、吴鞠通对中医儿科的贡献18、代谢组学在中医儿科体质学的应用与思考19、全国第六次中医儿科学术会议论文述要20、七年制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改革与思考四、关于中医儿科毕业论文题目1、实用中医儿科学2、中医儿科临床研究3、中医儿科学的特色优势及发展策略4、今日中医儿科5、全国第四次中医儿科学术会议内病外治疗法研究述评6、PBL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7、论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8、论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9、中医儿科“调肺学派”形成探微10、现代中医儿科诊疗全书11、《中医儿科学》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立12、病案分析法在《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中的探讨13、中医儿科外治法的剂型选择及机理探讨14、“思维导图”在中医儿科教学中的应用15、中医儿科学难点解析16、《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的文献研究17、病案分析法在中医儿科教学中的运用18、培养中医儿科研究生中医临床能力的思考19、加强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的方法探讨20、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三段式培养模式刍议五、比较好写的中医儿科论文题目1、徐小圃—中医儿科学术流派奠基者的学术经验简介2、中医儿科研究生能力培养之点滴拙见3、新版《中医儿科学》教材编写的思路与特色4、浅析《幼科铁镜》对中医儿科学的贡献5、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6、民国时期中医儿科学发展概况7、培养高层次中医儿科人才8、浅谈在中医儿科临床中对体质学说的应用9、中医儿科学临床型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0、海派中医儿科流派初探11、准确把握学科内涵促进中医儿科快速发展12、民国时期中医儿科学发展探讨13、近三十五年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研究进展14、中医儿科2009年学术论文巡礼15、中医儿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16、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17、中医儿科临证心法第16讲小儿癫痫18、中医儿科临证心法──第20讲夏季热19、《中医儿科学》教学之详略谈20、中医儿科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探讨。

体质学在中医儿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体质学在中医儿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2 - 3加强宣传 、普及法律知识 、在专业方面给与指导 主要 通过 电视 、广播 、报 纸及宣 传单 的形 式 ,尽 量用 通熟 易懂 的语言 ,告诉 老百姓 一旦 自家 的水 出现异 味、浑 浊、有 颜色 、有异 物 怎么 办?首 先停 止饮用 ,马 上向卫 生行政 部 门报告 ,等水 质经检
陈玉 琴
( 河南省荥 阳市 中医院 ,河南 荥阳 4 00 ) 5 10
【 摘要 】 小 儿体 质 学说 在我 国中 医中 已有 了较 为久远 的应 用历 史 ,其 中的 经典共 性 学说 包括 :五 藏有 余不足 、 纯 阳和 稚 阴稚 阳等都 较 为 全
面地 说 明 了小 儿体 质所存 在 的可 塑性 、 多变性和 不足性 ;而其个 性 学说 又与共性 学说 存在 较大 的 区别 ,所 以 ,在 中医临床 治疗过 程 中 ,形 成对 小 儿体 质 个性和 共 性的认 识 ,是 整个 治疗过程 得 以顺利 实施 的 关键 ,更能 够从 总体上 把握 中 医儿科 临床 疾 病的 发展 变化 和 小 儿易感疾 病 的主要 类 型 ,对 中医 儿科 临床疾 病 的预 防、科 学 用药和 辨证施 治 等都具 有重要 的指 导意 义。 【 关键 词 】体 质 学 ;中医 儿科 ;临床应 用
质 发展的初级 阶段 ,具有一定 的特性和共性 ,所 以 ,形成对sJ 体质 JL  ̄
至 ,三 七而真牙生 ,阴始足 ,阴足而 阳充矣 ”。其 中所说 的 阳指sJ, JL  ̄
体内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和功能,阴指小儿体内津液、精血等物质。
2 #J 体质 的个性 JL  ̄ 第一 ,特异 型体质 ,是一种 较为特殊的s 体 质类型 ,易对气 候 J gL 或特殊物质发生激 烈的反应 ,如风疹 团块、气紧 、喘促不安 、胸 闷、 剧烈咳嗽和突然喷嚏等 ,且各种病症发病迅速 。 第二 ,湿热型体质 ,这 一类型的体质通 常是受到喂养厚 味食 入、 油腻或是母体 胎热的影响造成 的 , 儿脾 胃受损 ,水 液无 法转化为气 小 血 ,因而聚 集为湿 ,再加上小 儿 自身体质偏热 ,而 导致湿热内生 。第 三 ,阳虚型 体质 ,主要 的发生 原因在于久病不愈 、喂养不当或是先天 不足 ,或是 由于 治疗不 当而导 致的 阳气虚 损等” 阳虚型 体质又分为 。

中医在小儿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在小儿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在小儿临床中的应用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一直在小儿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小儿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小儿临床中的应用,介绍其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价值和临床效果。

一、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在小儿临床中的应用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

在小儿临床中,中医医生通常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来辨别病情,根据不同的证型来施以相应的治疗。

例如,小儿感冒常见证型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中医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确定证型,然后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辛温解表或清热平肝等方。

二、中药在小儿临床中的应用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儿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中药治疗小儿疾病时,常常采用中成药或中药颗粒等剂型,以便服用方便和调配准确。

对于小儿疾病,中药治疗通常注重整体调理和防病治未病的理念,常用药物有人参、黄芪、川芎等,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特点。

三、针灸疗法在小儿临床中的应用针灸疗法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手段,对小儿疾病也有显著疗效。

对于小儿多动症、厌食症、感冒发热等常见疾病,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整气血、调和脏腑、疏通经络等方式,帮助小儿恢复健康。

在小儿接受针灸治疗时,医生通常会采用温针、贴敷等温和的方法,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儿的安全。

四、推拿按摩在小儿临床中的应用推拿按摩作为中医保健疗法之一,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治都具有积极作用。

在小儿临床中,推拿按摩可通过调理气血、促进经络畅通、增强免疫力等方式,帮助小儿缓解身体不适、增强抵抗力和改善健康状态。

适当的推拿按摩还可以促进小儿全身血液循环,增强消化功能,对于小儿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也有一定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在小儿临床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包括辨证施治、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多种手段。

这些方法在小儿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儿科疾病是指儿童发生的各种疾病,常见的有感冒、发热、腹泻等。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研究,越来越多的儿科疾病可以通过中医药来进行预防和治疗。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不仅具有独特的疗效,而且安全性高,没有副作用,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

一、感冒咳嗽儿童是感冒咳嗽的高发人群,而且容易反复发作。

传统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并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

比如,在风寒感冒中,可以使用柴胡、薄荷等中药来疏风散寒,缓解鼻塞、咳嗽等症状。

而在风热感冒中,可以选择金银花、连翘等中药来清热解毒,减轻喉咙痛、咳嗽等不适。

二、发热儿童发热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中医药对于发热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中药调理,利用中药的散热和解毒作用来降温。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理体质,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减少发热的次数和强度。

比如,在中药调理方面,一些适合儿童的中药如黄连、连翘等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

而在调理体质方面,可以使用适当的中药来调理脾胃,增加营养摄取,提高儿童体质,减少机体对外界病原的感染。

三、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病例会导致脱水和营养不良。

中医药在腹泻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减轻腹泻的症状,并帮助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

中医药治疗腹泻常常采用一些温中止泻的中药,如半夏、白术等。

同时,也可以结合外用疗法,如用艾灸等温热刺激腹部,加速康复。

四、中医推拿中医推拿是指通过按摩等手法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改善机体的整体状态。

对于儿童来说,中医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比如,在婴幼儿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可以采用中医推拿来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通过按摩鼻尖、鼻翼等穴位,可以刺激局部的经络,促进气血的流通,缓解鼻塞现象。

同时,中医推拿也可以用于改善儿童的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力等方面。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感冒咳嗽、发热、腹泻等常见疾病。

中医药通过调理机体整体状态,提高免疫力,减少反复发作,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中医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它以整体观念和阴阳调理为基础,注重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被广泛应用于儿科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一、儿科疾病中的中医诊断与治疗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通过观察患儿的面色、舌苔、眼底及肌肉状况,中医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病情。

此外,倾听患儿及其家长的抱怨和主诉,以及用手感触患儿的腹部、背部等部位,有助于了解病情。

基于这些信息,中医医生能够为患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儿科疾病,中医注重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只是缓解症状。

中医认为,儿童的发育生长过程中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身体阴阳失衡,从而引发疾病。

因此,中医治疗儿科疾病时,通常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调节患儿的气血、阴阳,达到治病的目的。

此外,中医还注重养生,通过食疗、按摩等方法增强患儿的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中医在常见儿科疾病中的应用1.感冒和咳嗽:中医认为感冒和咳嗽是由风邪入侵引起的。

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煎剂、贴敷、按摩等。

例如,采用薏苡仁、杏仁、生姜等中草药,可以清热解毒、祛除病邪,缓解患儿的咳嗽症状。

2.腹泻:中医观点认为腹泻是由湿邪侵袭引起的。

中医治疗腹泻通常采用中药煎剂,如黄连、白术、山楂等,可以清除湿邪,收敛肠道,缓解患儿的腹泻症状。

3.发热:中医治疗发热侧重于解表、清热。

中药配方中通常包括金银花、连翘、薄荷等,有助于清热解毒、减轻发热症状。

此外,中医还会通过针灸或贴敷艾灸等方法,调理患儿的阳气,恢复正常体温。

4.哮喘: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煎剂等。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和使用中草药,中医可以调理患儿的气机,缓解哮喘发作。

三、中医在儿科疾病中的优势与挑战中医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整体观念: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能够从调理患儿的整体健康状态,提高其自愈能力。

体质学说在小儿治未病中的应用

体质学说在小儿治未病中的应用
未病 就是调理 “ 亚健 康” 。现今 , “ 已病”和 “ 未病”之间并没有 明显的界限 ,通过现代 医学的诊断 手段 ,会检查 出很多所谓 “ 未病”人 的 “ 已病”现状 。 即是在警示我们一定要树立 “ 治未病”的思想 ,及 时调 理偏颇体质 ,提高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 2 小儿体 质 的共 性 古代 医家很早就重 视t J - , J L 的体 质因素 ,有 很多关 于, , b J 6 体质 的重要论述及独 到见 解 。 《 灵枢 ・ 逆顺肥 瘦 》谓 : “ 婴儿者 ,其 肉脆 ,血少 、气弱。”即小儿 阴 阳气血不足的外在柔弱特征; 《 颅囟经 》谓 : “ 凡孩子 三岁 以下 ,呼为纯阳。”钱乙提出了比较完整的 “ l f , J L 体质学说”。钱氏认为 ,小儿的的生理体质是 “ 肌骨嫩 怯” “ 脏腑柔 弱” “ 五脏六腑 ,成而未全 ” “ 全而未 壮 ”病理体质为 “ 脏腑柔弱,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 ”, 发展了 ̄ I , J L 体质学在诊断学中的运用 。 2 . 1 “ 稚 阴稚 阳” 的不足性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瑭 ,在其所著的 《 解儿难 》指 出 “ 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 ,谓其未曾破身耳 ,非 盛 阳之 谓 。小 儿稚 阳未充 ,稚 阴未 长 者也 。” 提 出 了小 儿 “ 稚阴稚 阳”之说 ,这代表t l , J L 时期各种机体和生理 功能都没有成熟完善 ,在t J , J L 时期生长发育的过程 中阴 长 阳充 的过 程 正在 一 步 步发 展 ,充 分 反 映 了f l , J L 生 长 发 育 阶段中的体质特点 以及与病理方面的转化关系。此处 的阴指体 内精血 、津液等物质 ,而 阳指体 内脏腑 的各种 生理功能的活动。这种不足一方 面导致小儿体质状态不 断 向成熟方 向发展 ,另一方面导致 ̄ J , J L 抵御病邪侵袭的 能力较成人差而更易因邪气致病 ;且患病后病情 的变化 很快 ,很大 ,往往可形成一种寒热虚实错杂的病况 ,即 “ 易寒 易热 ,易虚 易实 。” 2 . 2 “ 纯 阳 ”的易 变性 “ 纯 阳之体 ”理论起源 自道家阴阳学说 ,4 , J L 所禀 承的是 肾中的元 阴元阳 ,其尚未受到损伤 ,所 以生气旺 盛 ,生长发育迅速 ,有着一定 的多变性 。而 “ 纯 阳”理 论 表 明, t , J L 的发 育 未完 全 成熟 ,而 生 长机 能较 为 旺 盛 , 相对来说 阳气 旺盛而阴气衰弱,所以一方面说 明小儿一 旦患病 ,病邪易从阳化热 ,而且热邪易化火 动风 ,故临 床小儿热病 ( 证 )最多,而且在热病 ( 证) 过程中出现 壮热 ,惊惕甚至抽搐 ,神 昏等证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小 儿患病后脏腑修复力强,较成人更易康复的体质特点。 2 - 3 “ 五藏有余不足 的可塑性 在钱乙学术思想 的影响下 ,明代万全在五脏辨证理 论的基础上提出小儿生理病理 的又一共性” 五脏有余不 足” 学说 ,其认为, , b J L 肝常有余 ,而脾常不足 ;心常有 余 ,而肺常不足 ,肾常虚 ,阴阳角度来说为阳常有余而 阴常不足 。这种有余和不足的共性处在小儿的生长发育 阶段 ,所 以有着较大的可塑性 ,如果 能够依据其体质类 型 ,可针对性 的调理 ,转化并调整体质的类型 ,使, , h J L 不正常的体质质逐渐变为正常。而如果失于正常调理 ,

中医药在儿科临床的合理应用

中医药在儿科临床的合理应用

行业标准规范介绍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等标准规范的制定,为儿科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 中药材种植、炮制、制剂等环节的标准化建设,提高了儿科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儿科中药临床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儿科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发展趋势预测和挑战分析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药在 儿科临床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儿科中药新药研发将更加注重临 床需求和疗效评价。
面临的挑战包括:儿科中药基础 研究相对薄弱,临床评价标准和
方法尚需完善等。
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包括
国际市场对儿科中药的需求增长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增多等 。
挑战包括
国际标准和法规的差异,文化差 异带来的认知和理解障碍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草药配伍禁忌与注意事项
配伍禁忌
避免十八反、十九畏等禁忌药 物组合,确保用药安全。
用药剂量
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因素调 整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煎煮方法
注意草药煎煮时间、火候及先 后顺序,确保药效充分发挥。
服药时间
遵循饭前、饭后等服药时间规 定,提高药物吸收效果。
经典方剂解读及现代应用
01
02
03
成功案例介绍及效果评价
01
案例一
小儿感冒咳嗽的中医药治疗。通过辨证施治,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成
功缓解了患儿的咳嗽、发热等症状,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02 03
案例二
小儿消化不良的中医药调理。针对患儿的不同证型,采用个性化的中药 配方,有效改善了患儿的食欲、大便等消化问题,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 可。
中医药在儿科临床的合理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在儿科的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在儿科的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在儿科的应用【摘要】中医护理技术在儿科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和治疗,能够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中医辨证论治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能够根据病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效缓解症状。

中医按摩在儿童常见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舒缓肌肉疼痛,改善血液循环。

中药熏洗在儿童皮肤病中的应用,可以减轻瘙痒,提高皮肤的自然修复能力。

针灸与拔罐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可以调理气血,促进病症康复。

中医护理技术对儿童健康至关重要,具有非常高的医疗价值。

展望未来,中医护理技术在儿科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将为儿童健康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儿科、中医药、生长发育、辨证论治、按摩、熏洗、针灸、拔罐、健康、医疗、发展。

1. 引言1.1 中医护理技术在儿科的应用概述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儿童的健康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体系之一,在儿科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护理技术在儿科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医护理技术包括中医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医辨证论治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中医按摩在儿童常见病的治疗中的作用、中药熏洗在儿童皮肤病的应用、针灸与拔罐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儿童身体不适,还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的自愈能力和增强免疫力。

在当前医疗领域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医护理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它不仅可以作为传统医学在儿科领域的重要补充和完善,还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健康护理服务。

展望未来,中医护理技术在儿科领域的应用前景是值得期待的,将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中医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医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中医理论,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内脏气血足则生长发育良好,反之则会受到影响。

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

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

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
第4页
一、强肺卫、增体质推拿
强肺卫、增体质:就是经过少儿推拿手法,加强 少儿卫外之气,固护肌表,抗御六淫之邪侵袭养 生保健调理方法。经过强肺卫、增体质推拿,可 显著增强少儿体质,纠正少儿体质偏颇,降低感 冒及其并发症发生。经过推拿手法加强肺气功效, 促进卫气宣发于皮毛,助皮肤以保护机体,使皮 肤发挥抵抗外邪屏障作用,防御外邪入侵。此推 拿手法适应于那些体质虚弱,易疲劳、易感冒、 易头项强痛、重复咳喘等少儿养生保健。
少儿推拿主要用于少儿常见亚健康症状调治,如 体质虚弱、易疲劳、易感冒、厌食、挑食、食积、 口臭、记忆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 难、口吃、语言发育迟缓、反应迟钝、易受惊吓、 夜眠不安、睡中惊惕等。另外,对于儿科常见病, 如腹泻、呕吐、感冒、发烧、头痛、遗尿、脱肛、 肠系膜淋巴肿等有预防治疗作用。
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
第11页
穴位敷贴技术,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将药品制成一定剂型,敷贴 到人体穴位、患处,经过穴位刺激、调整和药品吸收,发挥调和脏腑、阴阳, 活血化瘀、清热拔毒、消肿止痛、消炎排脓等作用,到达治疗疾病目标。
儿科惯用于:原发性遗尿(遗尿)、消化道功效紊乱、腹泻病(泄泻)等疾 病治疗。
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
第10页
脐疗、穴位贴敷疗法
脐疗法,是以肚脐(即神阙穴)为用药或刺激部位,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 促进气血运行,调整人体阴阳与脏腑功效,从而防治全身疾病一个疗法,属 中医外治疗法一个。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儿科惯用于:腹泻病(泄泻)、功效性腹痛(腹痛)、功效性消化不良(积 滞)、原发性遗尿(遗尿)等疾病治疗。
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
第2页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儿科疾病中,中医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并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优势中医药具有温和疗效、疗效稳定以及治疗副作用小的特点,这使得其在治疗儿科疾病中占据重要地位。

与西医药相比,中医药采用的是“辨证施治”的方法,即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症状来进行针对性治疗,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药物使用,降低了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此外,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注重整体调理,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的双重效果。

对于一些慢性复杂疾病,中医药还具有疗效持久、不易复发的优点。

因此,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常见应用1. 中医药在小儿感冒治疗中的应用小儿感冒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中医药在小儿感冒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邪侵袭所致,可通过中药调理体质、提高抵抗力来治疗感冒。

常用药物包括麻黄汤、银翘散等。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体质调理,从而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2. 中医药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中医药在小儿腹泻的治疗中有独特优势。

中医认为腹泻是由湿热、寒热等病邪所致,可通过使用中草药清热解毒、祛湿止泻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黄连解毒片、藿香正气水等。

此外,中医药还可通过调理脾胃、增加肠道菌群等来治疗腹泻。

3. 中医药在小儿咳嗽治疗中的应用小儿咳嗽多由风寒、痰热等病邪引起,中医药在小儿咳嗽治疗中有一定疗效。

中医药可通过中药祛风化痰、清热利咽的方法来治疗咳嗽。

常用药物包括川贝枇杷膏、止咳糖浆等。

此外,中医药还可通过调理肺气机、增强呼吸道免疫力等来治疗咳嗽。

三、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总结与展望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其特点和优势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徐荣谦教授儿童偏肾虚质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徐荣谦教授儿童偏肾虚质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20年第36卷第15期徐荣谦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家级第四批、第五批师承指导老师,从事儿科教学与临床工作40余年,“臣字门”学术流派第六代传人。

徐荣谦教授受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成人“九种体质学说”启发,融合“三阳学说”的理论体系,创立了“儿童九种体质”学说,将小儿体质分为健康的平和质和偏肺虚质、偏脾虚质、偏肾虚质、偏肝亢质、偏阳热质、偏阴虚质、偏怯弱质、儿童特敏质等8种偏颇体质,每种偏颇体质进一步细化,又分为多种相关亚型。

“儿童九种体质学说”将儿童体质与亚健康状态进行了高度概括,为“儿童大健康”提供了充分、详尽的理论保障,为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儿童偏肾虚体质的特点[1]肾者,为真阴真阳之所在,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主生长发育,为先天之本,齿为肾之余。

肾藏志,主志气、志向、情志、神志、意志等。

因此,偏肾虚体质儿童,往往面色、毛发、牙齿、骨骼以及儿童精神状态等均可受到影响。

徐荣谦教授总结儿童偏肾虚体质特点[2]主要有:身材偏矮,骨骼细软,毛发少泽,面色偏黑而少光泽,记忆力差,气息低怯,腿脚偏软,不能久行,喜让人抱,小便偏多,舌胖嫩,指纹淡红,脉沉迟。

除此之外,各年龄段因其生理特点不同,表现也有所不同,如新生儿期又表现为耳郭扁平,软而贴头,睡眠欠稳,多啼不安等;婴幼儿期又表现为性格懦弱,意志不坚,让人抱等;学龄前与学龄儿童又表现为身材偏矮,头发欠泽而生长缓慢,牙齿稀,换牙偏晚,腿脚偏软,不耐久行,时有遗尿等;青春期又表现为性格懦弱,优柔寡断,意志不坚,遇到困难,畏缩不前,自我封闭,寡言沉默,记忆力较差,学习成绩欠佳,男性声音低微或嘶哑,女性月事紊乱、推迟或痛经等。

儿童偏肾虚质形成的原因小儿机体稚弱娇嫩,疾病容易对机体造成损害,尤其久病,易影响体质特征,进而改变体质。

小儿有“肾常虚”的生理特点,体禀“少阳”,根基较嫩,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或喂养不当、过度劳累、久病及用药不当等因素,都可以戗伐肾气,日久容易导致儿童偏肾虚体质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风寒感冒患儿,共8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给予感冒冲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平、玉屏风散治疗,对
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临床症
状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中医儿科临床中通过对体质学说的
应用,可以对患儿的疾病类型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在中医诊治儿科疾病
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体质学说的科学应用。

【关键词】体质学说;中医儿科;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098-02
体质学说在中医理论中始终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体质现象作为一种重
要的表现人体生活活动的表现形式,建立在遗传的基础上,在机体生长发育和衰
老过程中会表现出鲜明的个体特性,直接关系到疾病与人体健康。

关于体质《内经》中有较为系统且详细的介绍,人的体质根据脏腑与五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为此通过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认识小儿体质,可以为中医儿科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
的指导[1]。

本文选取80例风寒感冒患儿为分析对象,随机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治
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收治的风寒感冒患儿,男48例、
女32例,共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在中医方面的表现均是由于呼吸障碍、脾
胃不足、咳嗽有痰等引起的。

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中年龄8
个月~5岁,平均年龄(1.5±0.6)岁;对照组40例中最大年龄5岁、最小7岁,平均年龄(1.5±0.8)岁。

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开展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感冒冲剂,1~3岁每次0.5~1袋、4~5岁每次1~1.5袋,每日三次。

观察组:口服玉屏风散,中医组方包括防风和款冬花各10g,黄芪、白术、炙百部
各15g;根据患儿年龄来给予相应的剂量:1~2岁每次0.5~1袋,每天三次;
3~5岁每次1~1.5袋,一日两次[2]。

两组患儿均进行为期一个疗程的连续治疗。

1.3 疗效判定依据
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痰液不存在黏稠的情况,体温正常;
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基本消失;好转:症状改善不明显,体质没有发生多
大的变化;无效:患儿的病情如同治疗前,临床症状依然存在,没有好转迹象,
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5.00%,对照组仅为62.50%,组间差异明显,P <0.05,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

2.2 临床症状
两组患儿治疗一个疗程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痰鸣等,其中
观察组发生率为5.00%(发热和咳嗽各1例),对照组高达17.50%(7/40),通过观察病症
效果,发现这些都是在恢复期间所出现的正常反应。

3.讨论
所谓的体制学说,其目的在于以人体机能为依据进行不断额的改善与调整,密切关注个
体体质的差异性,并且小儿特性更优清冽,为此不同体质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恢复情况有很大
的差异性,这与疾病发生的体质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小儿体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病情的
进一步发展与具体类型,并影响倒后期的恢复[3]。

通过改善小儿体质,可以积极的预防各种
疾病,在儿科中有效的应用中医学说体质理论,有助于充分掌握小儿本身的体质特点和个体
差异性,从而能够实现对体质的调整,确保患儿能够早日恢复健康。

在本次研究中,相比较
于对照组患儿而言,观察组患儿取得较高的治疗总有效率,且临床症状少,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相关病症的管理和症候分析,发现主要包括痰热
和风热闭肺证,每个病症所具有的内容与标准均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可以从源头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够将带来的影响从表面上去除,给患儿所带来的效
果具有双重性;另外,还能够预防并发症,经大量试验研究发现,金银花、杏仁、麻黄等均
具有将病毒杀死的作用,可以预防病毒再次发生,引病毒侵袭所造成的病理伤害也能够最大
限度的降到最低,从而有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帮助患儿早日恢复健康身体[4]。

综上所述,在体质学说中关于人体的观察通常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性与
病症之间的联系,小儿病情的好转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身体质,现代在中医临床治疗儿科
疾病当中,体质学说可以提出新的方式来实现对儿科疾病的有效预防与治疗,使其在临床治
疗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洋,郑夏楠,李灿东.浅谈儿科“治未病”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医药通报,2017,16(05):44-46.
[2]温旭.从支气管肺炎浅谈小儿体质学说[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3):295-296.
[3]张丽华.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中应用的意义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138-139.
[4]陈玉琴.体质学在中医儿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366-3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