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第一章:水污染控制工程概述1.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目的、意义和任务,以及水污染的基本类型和来源。
1.2 教学目标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掌握水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1.3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水污染控制的目的和意义水污染的类型和来源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的任务和发展趋势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5 教学资源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资料:城市污水处理案例1.6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基本概念和任务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水污染物质及其危害2.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营养盐和重金属等,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2 教学目标掌握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质。
了解污染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3 教学内容有机污染物:有机物、有机酸、油脂等无机污染物:氮、磷、硫、氟、氯等营养盐:氮、磷等重金属:铅、汞、镉、铬等污染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5 教学资源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资料:水污染事件案例2.6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水污染物质及其危害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水污染控制技术概述3.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2 教学目标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不同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3 教学内容物理处理技术:沉淀、过滤、吸附等化学处理技术:中和、氧化、还原等生物处理技术:好氧、厌氧、兼性厌氧等不同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5 教学资源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资料: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案例3.6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概述的掌握程度。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第11讲,2学时
第4章污水的生物处理(一)
4.5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新工艺
教学目的
和要求
初步掌握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新工艺的一些特点;
②掌握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新工艺的工作原理;
③了解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新工艺应用。
重点
难点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新工艺的工作原理。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新工艺的结构特征。
教学方法
2了解水体污染及其危害;
3初步掌握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
重点
难点
1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
教学方法
板书
作业安排
执行情况
课时
和
章节
第3讲,2学时
第2章水体污染与自净
2.2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
2.3水环境保护
2.4污水处理基本方法与系统
教学目的
和要求
①了解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
②了解污水处理基本方法与系统;
重点
难点
②了解生物流化床的构造、分类及其特点;
③掌握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机理。
重点
难点
稳定塘的净化机理。
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机理。
教学方法
板书
作业安排
无
执行情况
课时
和
章节
第18讲,2学时
第7章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7.1概述
7.2悬浮物的去除
7.3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了解污水和水污染相关定义,对本课程有初步认识;
2了解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3初步掌握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重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水污染控制工程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掌握水污染的来源、分类和危害。
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1.2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定义和重要性水污染的来源和分类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应用。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介绍水污染的现状,引起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兴趣。
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讲解水污染的来源和分类,以及水污染的危害。
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应用。
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技术2.1 教学目标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
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2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法:进行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2.4 教学活动复习上一章的内容,引入水污染控制技术的话题。
讲解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讲解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水处理工程设计3.1 教学目标掌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 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教案标题: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目标:1. 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常见技术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水污染问题的意识和解决能力。
教案大纲: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水污染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2. 提出学生对水污染的认识和了解。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定义和作用。
2.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
3.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分类和常见技术。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选择一些实际的水污染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解决该案例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方案。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一个特定的水污染问题。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解决方案。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2. 强调学生对水污染问题的重视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1. 导入部分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或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部分可以采用讲解和互动问答相结合的方式。
3. 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部分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4. 总结部分可以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评估方式:1. 可以设计一份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测试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可以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水污染控制工程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2. 图片、视频和实例相关的教学资源。
3. 小组讨论和展示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2. 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社区服务活动,提高他们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教学顺利!。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水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分类;•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水污染问题的原因和影响;•能够运用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够评估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水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分类;2.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水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分类;2.第二课时: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第三课时: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水污染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水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水处理技术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2.参考书:相关的学术期刊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视频资料等;4.实验设备:水处理实验装置、水质分析仪器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第一章:水污染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水污染控制工程的重要性和目标。
概述水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讨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水污染的来源,包括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
解释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探讨水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
1.3 教学活动观看水污染的视频资料。
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水污染案例。
学生报告关于水污染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
1.4 作业与评估编写一篇关于水污染的短文。
参加课堂讨论和提问。
第二章:水污染处理技术2.1 课程介绍介绍水污染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讨论各种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2 教学内容学习物理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和浮选。
探讨化学处理技术,如絮凝、中和和氧化。
了解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和生物膜。
2.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室演示或模拟实验。
分析实际案例,评估不同处理技术的适用性。
学生小组讨论和比较不同处理技术的经济性和效率。
2.4 作业与评估完成实验室报告或模拟实验。
写一篇关于水处理技术选择的报告。
第三章:水处理工艺设计3.1 课程介绍介绍水处理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和设备。
3.2 教学内容学习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初步设计方法。
介绍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讨论水处理工艺的优化和升级。
3.3 教学活动进行水处理工艺设计的案例研究。
使用水处理工艺设计软件进行模拟和优化。
学生报告关于水处理工艺设计的经验和案例。
3.4 作业与评估完成一个水处理工艺设计项目。
提交工艺设计报告并进行口头报告。
第四章:水处理工程案例分析4.1 课程介绍分析具体的水处理工程案例,以加深对水处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工程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2 教学内容分析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水处理工程案例。
探讨工程案例中的技术创新和工程经验。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择一个水处理工程案例进行分析。
进行课堂讨论,分享案例研究成果。
水污染控制技术教(学)案
《水污染控制技术》教案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技术授课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授课教师:苏少林课题(模块、节):第2模块物理处理技术教学及能力培养要求通过节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水中粗大颗粒物质去除的机理,掌握常见的处理方法,掌握各种处理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格栅、筛网、调节池的工作原理及作用教学难点学时数教学方式讲授教学过程:第一节水中粗大颗粒物的去除一调节池1.调节池的作用(1)调节水质(浓度均匀)(2)能量调节(浮子、重力输水)(3)调节流量(保证流量均匀连续)2.调节后的浓度和流速C=(∑c i q i t i)/qtV=qt/∑q i tT i)/2×0.7二格栅1. 格栅隙缝:>=50mm ,但处理系统前的不能大于25mm2. 作用:去除或拦截较大杂物,保护污水处理厂机械设备,并防止管道堵塞3. 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4. 设计参数1.过栅流速:栅前为0.4~0.9m/s,栅后为0.6~1.0m/s。
当过栅水头损失达10~15cm时要清捞2.格栅间距:三筛网(预处理)1.作用:纤维、藻类、纸浆、2.类型:旋转式振动式转鼓式3常见微滤机,见P20图2—12 2—11四沉砂池1.去除水中的砂粒(较大的无机颗粒和少量的有机杂质(骨屑、种子等)2.类型:平流式、竖流式、曝气式3.沉降过程:自由沉降A:平流式:最大速为0.3m/s 最小流速为0.15m/s H:0.2~1m 宽度为0.6m 停留时间为30~60s,一般为30s 池底有0.01~0.02的坡度,斗壁与水平面倾角不小于550,排沙管直径不小于200mm,其结构见下图:(P35页图2—4)曝气沉砂池B:曝气沉砂池:去无机颗粒和有面杂质1.旋流速度为0.25—0.3m/s2.池内有效水深为2~3m,,宽深比为1~23.空气扩散管距池底为0.6~0.9m,每方污水的曝气量为0.1~0.2方。
五离心分离1.作用:去除水中的粗大的颗粒(或乳化油)2.类型:水旋分离设备(水力旋流器、旋流分离器),器旋分离设备(离心机)A:压力式水力旋流器B:重力式水力旋流器四. 作业及思考题1、调节池的用途是什么?调节后的流量及浓度怎么计算?2、格栅的用途是什么?3、筛网的用途是什么?4、常见的沉砂池有哪几种?五. 教材及参考书《水污染治理工程》(黄铭荣、胡纪萃等编著)《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顾国维等编著)《环境工程》(李宝珍、宋全波主编著)《环境土壤学》(马耀华、刘树庆等编著)(3)、U0=25(m3/m2.d)=0.0174(m./min)(4)、∑u×ΔX=0.46%(5)、总去除率:E=(1-X0)+ 1/u0∫X0udx=(1-X0)+∑⊿xu/ u0=(1-0.54)+0.0046÷0.0174=72%2.絮凝沉降:在沉降过程中,悬浮颗粒因相互碰撞、粘结而使尺寸变大,沉速随深度而增加。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下册教学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下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2.能够分析和解决水污染工程中的实际问题;3.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水污染控制工程概论1.1 水污染的概念和分类; 1.2 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1.3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生物反应。
2. 污水处理设施设计2.1 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的计算; 2.2 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原则; 2.3 常见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方法。
3. 污水处理技术3.1 生物处理技术; 3.2 化学处理技术; 3.3 物理处理技术。
4.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4.1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 4.2 膜分离工艺流程; 4.3 氧化还原处理工艺流程。
5. 污水处理工程实践案例5.1 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实践案例; 5.2 市政污水处理工程实践案例。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将以工业废水和市政污水为例,通过实际案例来探讨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和应用。
2.讲授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具体案例剖析与讲解,深入浅出地讲解污水处理工程相关理论和实践技术。
3.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室模拟污水处理实践,让学生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和生物反应、设备性能等方面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四、教材附加资料本教学设计将向学生提供以下资料:1.《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下册;2.课堂PPT;3.相关污水处理技术实验操作步骤。
五、教学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出勤、课堂参与、课堂作业等;2.期末考试: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于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1.周一:水污染控制工程概论2.周三:污水处理设施设计第二周1.周一:污水处理技术2.周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第三周1.周一:污水处理工艺流程2.周三: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实践案例第四周1.周一:市政污水处理工程实践案例2.周三:复习第五周1.周一:期末考试七、总结本教学设计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中,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并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课程基本情况“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中口专业必修课,4.5学分,共80学时,包括64学时理论教学和16学时实验,授课对象是环境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在第六学期开设。
理论教学内容包括污水处理的基本知识,污水的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化学和物理化学处理,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城市污水的回用,工业废水处理,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等内容。
实验内容包括废水可生化性、气浮、混凝、活性炭吸附和污泥性质测定五个实验。
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和思政目标。
知识目标是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利用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污(废)水处理过程、污泥处理与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力目标是根据污水、污泥的特点,选择正确的处理处置工艺,培养初步的工程设计及运行管理能力,具备解决水环境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和思政目标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科学规范的职业道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相关思政元素: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职业道德、团队精神、个人品德、创新精神、价值观、诚信、人生观、责任担当、科学态度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内容(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将全部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点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的德融教学设计。
基础知识为污水水质和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动力学基础。
这部分采用课前布置任务,学生线上预习,课堂上以学生讲解为主,教师总结为辅,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
可通过介绍我国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状况,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强调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对后续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提示学生从实际出发,不要眼高手低,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专业知识点层次包括各种污水处理方法及构筑物的设计计算,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这部分内容通过课件推送,学生课前预习,掌握污水处理方法的原理及处理构筑物构造等知识,通过线上测试检查学习效果并进行反馈,通过完成构筑物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同时培养其科学规范的职业道德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教学课件
推动废水循环利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减少废水排放。
THANKS
感谢观看
实践方法
采用实验、模拟、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进行 实践操作。
实践内容
包括水样采集、分析测试、污染源调查、处 理工艺选择与设计、工程实施等环节。
实践总结
对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提出改 进措施和建议。
实践经验与教训
经验分享
分享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 践中的成功经验,为他人 提供借鉴。
教训总结
总结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错 误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化学法
氧化还原法
通过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将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氧化或 还原反应,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
中和法
通过加入酸或碱,调节水中的pH值,使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 沉淀物,然后去除。
化学沉淀法
通过向水中加入沉淀剂,使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沉淀物,然后 去除。
生物法
活性污泥法
01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生物膜法
02
通过在滤料上培养生物膜,利用生物膜的吸附和降解作用,去
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自然净化法
03
利用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如湿地、氧化塘等,通过微生物、
植物等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04
案例分析与实践
实际水污染案例分析
01
02
03
04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水污染 案例,如某河流、湖泊或地下
案例拓展
结合实际案例,拓展水污 染控制工程的相关知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5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上册教学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上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水污染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流程和方法;•熟悉污水处理设备和工艺,能够对水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污染控制基础•水污染控制的概念和意义;•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的性质和特点;•水污染的来源和分布。
2. 污水处理工艺及设计•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和原理;•污水处理设备和器材;•污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污水处理工程和设备的设计方法。
3. 水污染模拟与实验•水污染模拟的原理和方法;•水污染模拟软件的使用;•水污染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水污染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4. 应用案例分析•水污染控制案例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项目实践;•实地考察和调研。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工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水污染控制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2. 讨论研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讨论和研究,探索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应用。
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模拟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水污染控制的原理和技术,提高实践能力。
4. 实习实践通过实践和实习,使学生深入了解实际水污染控制的应用和操作规程,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考勤和平时表现:20%•期末考试:50%•实验和调研报告:30%五、参考教材1.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上册),刘正生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水污染治理工程设计原理与实践,马化腾编,科学出版社。
3.水污染控制技术手册,王凤朝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学院、系:化学系任课教师:杨文澜授课专业:环境科学课程学分: 3 学分课程总学时:50 学时课程周学时: 4 学时2006 年8 月20 日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进程第 1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2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水资源与水循环一、水资源♦地球上约有97.3%的是海水,难直接使用。
♦人类可利用淡水水量占总水量的3%而3/4以冰川、冰帽的形式,很难使用。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又较易开发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上总水量的0.3%。
这部分淡水在时空上的分布有很不均衡。
♦我国人均占有水量2400m?/人,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我国的水资源存在严重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性。
♦河北省水资源及水污染状况:二、水循环(1) 自然循环(2) 社会循环与水的自然循环不同,在水的社会循环中,水的性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第二节水质与水质标准一、水质的定义:二、水中杂质的分类(水污染物)按杂质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分类。
三、水质指标污水和受纳水体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特征是通过水质丄—标来表示的。
水质指标是控制和掌握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状态的重要依据。
第一类,物理性水质指标第二类、化学性水质指标第三类,生物学水质指标四、常用水质指标简介(1) pH 值(2) 悬浮固体(SS)(3) COD和BOD五、水质标准(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 地下水质量标准(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4) 其它水质标准第 2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3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三节水污染(一)水污染的定义(二)水污染的原因1 、自然活动2 、人类活动(三)水污染源1、水污染源定义2、水污染源的分类(四)水污染的性质及危害1 、化学性污染:2 、物理性污染:3 、生物性污染:第四节水污染防治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一个主要途径在于水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教案题目: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目标:1. 了解水污染的概念和分类;2. 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 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水污染问题。
教学内容:1. 水污染的概念和分类a. 水污染的定义和影响;b. 水污染的分类: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微生物污染等。
2.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a.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b. 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c.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备和工艺的介绍。
3.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a.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b.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调查评价、方案设计、施工运营等;c.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分析。
4. 实践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a. 分析实际水污染问题的案例;b. 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c. 实践操作和实验室模拟。
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2. 实践操作和实验室模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2. 作业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3. 考试或小组项目的成果。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水污染控制工程导论》;2.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3. 案例分析资料和相关文献。
备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增加或减少实践环节的比重。
水污染与治理教案
水污染与治理教案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水污染的成因、影响和治理方法,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分类。
2.理解水污染现象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3.掌握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
4.能够提出自己的环境保护建议。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10分钟)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水污染的现象和影响,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2.知识讲解(30分钟)
(1)水污染成因和分类
通过课件、图片和实例,介绍水污染的成因,包括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城市排水、生活污水等。
讲解水污染的分类,如营养物质污染、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等。
(2)水污染的影响
讲解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如使河流变成黑臭水体、破坏生态系统、危害人们健康等。
(3)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
介绍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如污水处理技术、水资源管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
并讲解国家在环保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3.案例分析(3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特定地区的污染情况,如某些地区的化工污染、农业污染等。
4.小组讨论(3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对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并共同制定环保方案。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
通过班级讨论,总结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出指导性意见。
四、教学评估
1.以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为主要评价方式,考察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自己的教学情况,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提高教学效果。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一章绪论一、环境工程及其背景知识简介(一)学科及其分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主要方向内容安全工程:解决安全问题1 安全与环境环境工程:解决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理论上、宏观方面环境问题研究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实际上、微观领域环境问题研究(二)所需主要基础课程1、四大化学(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生物化学(微生物学)2、化工原理及其水力学、生态学(基本知识)3、环境学及环境化学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1)环境学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O3层破坏、酸雨人类面临的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水体自净(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等)沉淀—溶解(2)水体环境及其化学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配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挥发作用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吸附分配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其实质是排放后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问题二、本课程框架内容(一)废水水质控制方法分类(从作用原理上划分)调节、筛滤重力沉降法、浮力浮上法(隔油、气浮)1、物理法阻力截流法(过滤)离心分离磁力分离法——利用污染物物理特性,诸如比重、质量、尺寸、磁性等进行分离;主要适用于不溶解污染物的分离处理。
酸碱中和法2、化学法化学沉淀法(有时包括混凝法)氧化还原法——利用污染物的化学特性,诸如酸碱性、电离性、氧化还原性等进行转化、分解;主要适用于溶解态污染物的转化处理。
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渗析、电渗析、反渗透、微滤、超滤、液膜分离吹脱法和汽提法3、物理化学法萃取法蒸发法、结晶法、冷冻法(混凝法——适用于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处理)——利用污染物物理化学特性,如沸点、挥发度、溶解度、比表面等进行分离;主要适用于溶解态污染物的分离处理。
活性污泥法好氧生物处理法生物滤池生物膜法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4、生物法生物流化床厌氧生物处理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CO2、H2O、CH4等进行处理;适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目录第一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11.1 污水质12.2 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22.3 污水出路4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42.1格栅和筛网52.2 沉淀的基础理论62.3沉砂池92.4 沉淀池162.5调节池122.6 隔油和破乳172.7 浮上法182.8过滤23第三章污水的化学处理293.1化学混凝法293.2中和法313.3化学沉淀法323.4氧化还原法32第四章污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324.1吸附法324.2离子交换法344.3萃取法354.4膜析法36第五章废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3885.1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385.2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415.3反应速度和反应级数425.4米歇里斯-门坦方程式445.5莫诺特方程式455.6废水生物处理工程的基本数学式46第六章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476.1 稳定塘486.2 污水土地处理51第七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生物膜法527.1生物滤池537.2生物转盘617.3 生物接触氧化637.4 生物流化床64第八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活性污泥法668.1基本概念668.2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688.3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718.4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738.5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828.6二沉池85第九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869.1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869.2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方法869.3厌氧生物处理法的设计879.4厌氧和好氧技术的联合87第十章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8810.1氮、磷的去除8810.2城市污水的三级处理94第十一章污泥的处理和处置9411.1污泥的来源、性质和数量9411.2污泥的处置及其前处理9711.3污泥浓缩9711.4污泥的稳定9811.5污泥的调理9911.6污泥脱水10011.7污泥的干燥与焚化10111.8污泥的管道输送101第十二章污水处理厂的设计10212.1厂址选择10212.2厂、站处理方法和流程的选择10212.3污水厂的平面布置10312.4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103《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上部:水处理技术I第一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学时分配:2学时本章教学要点:重点在于要求学生掌握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机理,了解污水回用领域及水质要求。
教学内容:1.1 污水质污水水质通用三大类指标:一、物理性指标:1、温度:工业废水常引起水体热污染。
2、色度:感官性指标,水的色度来源于金属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3、嗅和味:感官性指标,水的异臭来源于还原性硫和氮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气等污染物质。
4、固体物质:溶解物质和悬浮固体物质。
二、化学性指标:1、有机物:(1)生化需氧量(BOD):biological oxygen demand,在规定条件下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d)。
反映了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量主要污染特性(以mg/L为单位)。
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氧化所需的氧量,全部生物氧化需要20~100d完成。
实际中,常以5d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称5日生化需氧量(BOD5);通常以20℃为测定的标准温度。
(2)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用化学方法氧化分解废水水样中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折合成氧量(O2)(mg/L)。
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K2Cr2O7(称COD Cr )和高锰酸钾KMnO4 (称CODMn 或OC ) 。
酸性条件下,硫酸银作为催化剂,氧化性最强。
废水中无机的还原性物质同样被氧化。
如果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相对稳定,则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之间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生活污水通常在0.4~0.5。
(3)总有机碳(TOC)和总需氧量(TOD)TOC: total organism carbon,在950℃高温下,以铂作为催化剂,使水样气化燃烧,然后测定气体中的CO2含量,从而确定水样中碳元素总量。
测定中应该去除无机碳的含量。
TOD: total oxygen demand,在900~950℃高温下,将污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包括难分解的有机物及部分无机还原物质),燃烧氧化成稳定的氧化物后,测量载气中氧的减少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TOD测定方便而快速。
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的相关关系。
在水质条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BOD与TOC或TOD 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油类污染物石油类:来源于工业含油污水。
动植物油脂:产生于人的生活过程和食品工业。
油类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降低水体的资源价值。
油膜覆盖水面阻碍水的蒸发,影响大气和水体的热交换。
油类污染物进入海洋,改变海水的反射率和减少进入海洋表层的日光辐射,对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大面积油膜将阻碍大气中的氧进入水体,从而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
石油污染对幼鱼和鱼卵的危害很大,堵塞鱼的鳃部,能使鱼虾类产生石油臭味,降低水产品的食用价值。
破坏风景区,危害鸟类生活。
(5)酚类污染物酚污染来源:煤气、焦化、石油化工、木材加工、合成树脂等工业废水。
原生质毒物,可使蛋白质凝固,引起神经系统中毒。
酚浓度低时,能影响鱼类的洄游繁殖。
酚浓度达0.1~0.2mg/L时,鱼肉有酚味。
酚浓度高会引起鱼类大量死亡,甚至绝迹。
酚的毒性可抑制水中微生物的自然生长速度,有时甚至使其停止生长。
酚能与饮用水消毒氯产生氯酚,具有强烈异臭(0.001mg/L即有异味,排放标准0.5mg/L )。
灌溉用水酚浓度超过5mg/L时, 农作物减产甚至枯死。
2、无机性指标(1)植物营养元素:过多的氮、磷进入天然水体,易导致富营养化,使水生植物尤其是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急剧变化,影响鱼类生存,并可能使某些湖泊由贫营养湖发展为沼泽和干地。
(2)pH和碱度:一般要求处理后污水的pH在6~9之间。
当天然水体遭受酸碱污染时,pH发生变化,消灭或抑制水体中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还可腐蚀船舶。
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按离子状态可分为三类:氢氧化物碱度;碳酸盐碱度;重碳酸盐碱度。
(3)重金属:作为微量金属元素。
重金属的主要危害:生物毒性,抑制微生物生长,使蛋白质凝固;逐级富集至人体,影响人体健康。
三、生物性指标(1)细菌总数:水中细菌总数反映了水体有机污染程度和受细菌污染的程度。
常以细菌个数/mL计。
饮用水:<100个/ mL ,医院排水:<500个/ mL。
(2)大肠菌群:大肠菌群的值可表明水样被粪便污染的程度,间接表明有肠道病菌存在的可能性。
常以大肠菌群数/L计。
饮用水:<3个/L,城市排水:<10000个/L。
来源及危害:来源:生活污水:肠道传染病、肝炎病毒、SARS、寄生虫卵等;制革屠宰等工业废水:炭疽杆菌、钩端螺旋体等;医院污水:各种病原体。
危害:传播疾病,影响卫生,导致水体缺氧。
1.2 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一、水体的自净作用河流的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根据净化机制分为三类:(1)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2)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3)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1、污水排入河流的混合过程(1)竖向混合阶段:污染物排入河流后因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弥散作用逐步向河水中分散,由于一般河流的深度与宽度相比较小,所以首先在深度方向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从排放口到深度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的阶段称为竖向混合阶段,同时也存在横向混合作用。
(2)横向混合阶段:当深度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后,在横向上还存在混合过程。
经过一定距离后污染物在整个横断面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这一过程称为横向混合阶段。
(3)断面充分混合后阶段:在横向混合阶段后,污染物浓度在横断面上处处相等。
河水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持久性污染物的浓度将不再变化,非持久性污染物浓度将不断减少。
2、持久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当持久性污染物随污水稳态排入河流后,经过混合过程达到充分混合阶段时,污染物浓度可由质量守恒原理得出河流完全混合模式:式中:ρ——排放口下游河水的污染物浓度;ρw ,q vw ——污水的污染物浓度和流量;ρh ,q vh ——上游河水的污染物浓度和流量。
3、非持久性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降解河断面达到充分混合后,污染物浓度受到纵向分散作用和污染物的自身分解作用不断减小。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其变化过程可用下式描述:式中:u ——河水流速;x ——初始点至下游x 断面处的距离;M x ——纵向分散系数;K ——污染物分解速度常数;ρ0——初始点的污染物浓度;4、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称氧垂曲线。
有机物降解: L 1L d d ρρ⋅-=K tt K ⋅-⋅=1e L0L ρρ )e 1(1L0t K x ⋅--=ρρ 氧垂曲线的求解: D 2D d d ρρ⋅=K t某点处的氧不足量变化速率是该处耗氧速率和复氧速率之和:D 2L 1D d d ρρρ⋅-⋅=K K t求解得某点的亏氧量:)e e (e 21221L01D0D t K t K t K K K K ⋅-⋅-⋅---⋅-⋅=ρρρ 某点的溶解氧: ρc= ρcs- ρDvh vw vh h vw w q q q q ++=ρρρρρρK x M x u x -=22d d d d ⎥⎥⎦⎤⎢⎢⎣⎡⎪⎪⎭⎫ ⎝⎛+-=204112ex p u KM M ux x x ρρ)e e (e )(21221L01C0CS CS C t K t K t K K K K ⋅-⋅-⋅---⋅+⋅--=ρρρρρ 到达最缺氧点时间d ρD /d t =0:()12L0112D0121ln K K K K K K K t k -⎭⎬⎫⎩⎨⎧⎥⎦⎤⎢⎣⎡⋅--=ρρ 二、污染物在不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扩散和分解受到河流的流量、流速、水深等因素的影响。
河口是指河流进入海洋前的感潮河段。
河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受潮汐影响,受涨潮、落潮、平潮时的水位、流向和流速的影响。
湖泊水库的贮水量大,但水流一般比较慢,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能力较弱。
海洋虽有巨大的自净能力,但是海湾或海域局部的纳污和自净能力差别很大。
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地下水一旦污染,要恢复原状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