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视觉知觉过程。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和发展时期,在3岁后发展比较明显。观察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观察的目的性增强。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观察越来越有目的。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观察目的性表现不同。如给幼儿观察一张图片,上面有几个小朋友正在做游戏,地上有一只鞋子。老师要求幼儿找出丢了鞋子的小朋友,大部分小班幼儿在观察图片时胡乱地看图片,说一些无关的图片细节;中大班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增强,大部分能按照老师要求进行观察,能快速地找出丢了鞋子的小朋友的位置。
观察目的性的发展跟教师的引导和要求有关。假如让一组幼儿随意地看一幅动物的画,不提什么观察要求,而让另一组幼儿有目的地看同一幅动物的画,并要求他们看后将动物的形象画出来。
结果表明,后一组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深入性超过前一组幼儿。
第二,观察的持续时间延长。
幼儿观察的持续时间受幼儿当时的健康状况、情绪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刺激物性质的影响,如动态的、颜色鲜艳的、新鲜的物体幼儿观察时间更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观察持续时间也会延长,这跟幼儿的注意稳定性发展有关。有研究表明,对于同一张图片的观察,小班幼儿观察时间为6分8秒,中班为7分6秒,大班则能持续12分3秒。
第三,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幼儿初期的观察细致性不够,观察比较笼统,随着年龄增长,观察越来越准确。如小中班幼儿在认识6和9、大和天、M和W时就容易出现混淆,到大班多次强化之后才能辨认这些学习对象。
第四,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幼儿观察物体时先知觉到的是物体的表面特征,幼儿容易观察表面现象,比较肤浅,缺乏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组织和指导,因而很难把观察引向深人。如他看到大人给花浇水,看到花一天天长大,于是他也天天给花浇水,盼望花儿一天天长大。但是,由于浇水过多,花被淹死了。这就可以看出,幼儿只观察到大人浇水,花儿长大这些孤立的现象,观察过于肤浅。
只有通过思维的指导,才能使上述观察更深入。看清浇多少水,花就长得好;浇多少水,花就长不好。这里不仅需要看,还需要在思考的指导下深入地看。
随着年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幼儿观察向知觉物体的本质特征发展,即能逐渐察觉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如给幼儿观察图片,小班幼儿更多地只观察图片上有哪些人、物,颜色、形状等表面易察觉的特征;中大班幼儿则能根据图片中的人物状态、色形等特征观察出图片中反映的事件情节,即能发现图片中形象之间的关系。这与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有关联。
第五,观察越来越有方法。
幼儿观察方法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和培养。首先,幼儿观了察从最初边看边用手指点,伴随着语言和动作,发展到后来可以借助内部语言,靠思维活动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观察,即从依靠语言和外部动作,向内部内心活动发展。其次,观察越来越有序,幼儿观察从最初的杂乱无章地东看看西看看,到后来能有规律的观察,比如能从上到下,能先看中间的主要形象,再看次要形象,等等。
那么,如何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呢?
首先,创造一个宽松的、自由的、轻松的环境氛围,并创设条件鼓励幼儿多看多说;
其次,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给幼儿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观察前);
再次,给幼儿以具体的观察指导,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如可以用语言提醒幼儿在观察事物时,应做到注意力集中、认真,应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先观察什么,然后观察什么(观察过程中)。
最后,引导幼儿总结观察的经验(观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