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有个非常漂亮的曾孙女

合集下载

鲁迅与家人的故事

鲁迅与家人的故事

鲁迅与家人的故事鲁迅的原配名为朱安,一位传统的旧式中国妇女。

她身材娇小,一双小脚,目不识丁而忠于自己的男人。

鲁迅是家中的长子,他的婚事自然是大事。

自从鲁迅的父亲去世之后,周老太太更是整日的寻思琢磨,给鲁迅找媳妇。

当时鲁迅已经家道中落,门第高的看不上他们,门第低的他们看不上。

找来找去,就找着了朱安。

朱安出生商人家庭,但是祖上也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小官,加之朱安本分温顺周老太太看了很喜欢。

而朱家认为周家虽然经济拮据,但周老爷曾经在京中当过大官,后来虽然被问罪,但周家也还算是绍兴名门。

两家都还挺满意,这婚事也就定下来了。

当时鲁迅在新式学堂读书,对这门婚事虽然提出了反对,但是周老太太坚持,于是只好作罢。

但他也给朱家提了个要求,希望朱安放了小脚,去新式学堂读书。

朱家是传统人家,听了这话十分震惊,并没有按照鲁迅说的去做。

于是这婚事也就耽搁下来,后来鲁迅去日本留学,更是没有成婚的打算。

最后还是周老太太熬不住了,连写了几封信,谎称自己生病了,将鲁迅给骗回来成了婚。

婚礼依照的是旧式礼节,繁琐而严肃。

当时鲁迅已经剪掉了辫子,成亲的时候还戴了条假辫子。

朱安坐在喜轿里被抬到周家,一路上吹吹打打,透着与日后清冷空虚生活不同的喜庆。

喜轿落地,轿子里伸出一只不大不小的绣花鞋。

因为轿子有点高,一时没有踩到地面上,然后绣花鞋就掉了,露出里面尖细的小脚。

朱安听说自己未来的丈夫不喜欢小脚的女人,于是穿了双正常大小的绣花鞋,里面塞满了棉花。

本想着讨好丈夫,却不想闹了笑话,而这似乎也昭示着这段婚姻的不幸。

许多人都害怕新郎闹起来,但鲁迅却全场沉默的配合了。

这倒不是说鲁迅没火气,而是选择了沉默的对抗。

他本来就不满意自己的妻子人选,加之被母亲从日本骗回来,心里压着火气。

成婚的第二天,鲁迅没有按照规矩去祠堂,晚上也没有回新房,而是独自睡到了书房。

第三天就收拾行囊,去了日本。

周树人

周树人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20日),字豫才,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20世纪中国的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生平[编辑]早年[编辑]1881年9月25日(中国农历八月初三),鲁迅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的一个书香门第,名为周樟寿。

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

鲁迅与周恩来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学始祖周敦颐。

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

1892年,11岁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

1898年,17岁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

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并与陈衡恪结下友谊,1901年毕业。

1893年(光绪十九年),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

周福清被判“斩监候”入狱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资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

家道开始衰落,同时其父亲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

家庭的变故对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而童年的生活场景,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成为后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来源。

鲁迅颇受进化论思想影响,爱读新思想的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

留学日本[编辑]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笔记,上有藤野先生的注解鲁迅像(仙台市博物馆)鲁迅与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

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1904年9月赴仙台)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

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

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

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下面为大家带来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快来看看吧。

朱安是鲁迅的原配夫人,她是一个身材矮小、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那时的鲁迅在日本潜心学医,“他是不懂爱的”。

因为在日本接到一通发自家里的电报,称母亲病危,鲁迅便决定归国。

回家一看,房已修理好,家具全新,一切结婚的布置都已停当,只等他回来做新郎了。

鲁迅既然不忍拂逆母亲的意思,那么就只能牺牲掉个人的意志,默默地接受了。

鲁迅像木偶似的走完了这一系列麻烦的仪式,可是新婚燕尔的他却做得很决绝,搬出新房,睡到了母亲的房中。

结婚后他很少向外人诉说自己的婚姻生活,仅对好友许寿裳说过一句沉痛的话:“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婚后第四天,鲁迅就携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离开了母亲强加给他的女人。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与世长辞,本就扑朔迷离的时局再次发生动荡。

此前一天,鲁迅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信中痛陈北京教育界的黑暗现状,笔下充满忧虑和苦闷的`文字向鲁迅请教:“有什么法子在苦药中加点糖分,加糖是否即绝对不苦?”信末署名是:“谨受教的一个小学生许广平”。

许广平是广东番禺人,比鲁迅年轻近二十岁,对社会运动充满热情,她是如此敬仰鲁迅,在年轻女学生许广平的面前,鲁迅也开始变得柔软。

在冲破世俗最终走到一起后,许广平写下了一篇情绪激昂的散文诗:不自量也罢,不相当也罢,同类也罢,异类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与我们不相干,于你们没关系!鲁迅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可以爱的。

1926年底,鲁迅准备离开厦门大学之时,思念在广州的许广平,靠在一个有个“许”字的墓碑上合影,寄给了她。

1932年,鲁迅编成他和许广平往来的书信,题名《两地书》,并指定说等儿子海婴长大以后留作纪念。

鲁迅逝世后,许广平常应邀写各种回忆文字,她的故事里没有奇闻亦无猛料,但因为主角是鲁迅,便被多方重视。

鲁迅先生的亲戚

鲁迅先生的亲戚

鲁迅先生的亲戚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影响了无数读者和作家。

除了他的文学成就,鲁迅先生的家族也有一些令人感兴趣的亲戚。

弟弟:周树人鲁迅先生的弟弟是周树人,他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周树人在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妻子:许广平鲁迅先生的妻子是许广平,她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女性权益倡导者。

许广平积极参与了女性解放运动,她主张男女平等,并致力于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和机会。

她的思想和努力对中国的女性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曾祖父:朱熹鲁迅先生的曾祖父是著名的宋代文学家朱熹。

朱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研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的思想包括了儒家思想的一些重要观点,他也致力于推动教育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贡献。

堂弟:鲁迅AA除了周树人之外,鲁迅先生还有一个堂弟,名字常被记作鲁迅AA。

鲁迅AA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擅长独特的艺术创作和表达方式。

尽管他的名字与鲁迅先生相似,但他追求的艺术形式和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有所不同。

鲁迅AA的艺术作品在中国艺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结论鲁迅先生的家族中有许多杰出的亲戚,他们在不同领域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从周树人的教育改革、许广平的女性权益倡导、朱熹的学术研究,到鲁迅AA的独特艺术创作,他们都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过了解鲁迅先生的亲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家族背景和影响。

第21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统编版五四制)

第21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统编版五四制)

写法借鉴
倒叙的运用 从全文内容看,第一部分是明确地提出问题,后面各 部分是以具体事例作答;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 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明写结果,暗写原因。
写法借鉴
大家试着写一写 请运用倒叙的写作顺序,以“难忘”为话题,写一个片段。 示例: 曾几何时,我在滚滚红尘中寻找美好的人或事物。经历小学
拓展积累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8、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9、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10、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当堂演练
一、基础扫描练
1.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
A. 追悼(dào)
学法小结
阅读方法解密:概括事件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作者回忆的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事,其中人物描写
的关键句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
运用:在
事件中,
这句话运用
了 描写,写出了鲁迅先生
的形
象或特点。
学法小结
从“谈《水浒传》”事件中,“伯父摸着胡子,笑了 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的 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 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这 句话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鲁迅的 率真、有情趣,以及对晚辈的热情关怀、谆谆教诲。
阅读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给各部分拟小标题。
2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激发学生对鲁
迅的爱戴之情。
3 学习课文夹叙夹议的叙述方法,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外
貌、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技巧。
4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

鲁迅生平介绍

鲁迅生平介绍

鲁迅生平介绍家庭背景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

周家做官经商,人丁昌盛,至鲁迅出世,周家已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大户。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

由翰林改官,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后任北京任内阁中书,对鲁迅教育十分开通。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闲居在家。

后因肺结核而死。

鲁迅的母亲鲁瑞(1858~1943)是绍兴当地举人鲁希曾孙女,思想颇为开通,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能力。

早年经历鲁迅于1881年八月初三出生。

1886年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大人都称鲁迅为“胡羊尾巴”。

赞扬鲁迅小而灵活。

1892年正月,鲁迅12岁时,往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先生读书。

在塾中,喜欢趁空余时间描画,并搜集图画。

鲁迅外公家在安桥头,聚族而居。

1893三月鲁迅曾祖母去世,鲁迅祖父从北京回到家。

秋,祖父因为科场舞弊案犯事下狱,父亲周伯宜公又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当铺及药店间很多年。

后来搬迁到皇甫庄、小皋步等地方。

1896年九月初六日父亲伯宜去世,年三十七。

父亲去世后,家境越发艰难。

1898年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

1899年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

课余阅读译本新书,尤其喜欢小说,有时候会外出骑马。

1901年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这一年1月至3月间,鲁迅先生撰有名诗《自题小像》。

1902年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

课余喜欢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其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1903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

1904年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去世,年六十八。

1904年八月,往仙台入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906年六月回家,与朱安女士结婚。

同月,再次去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弃医从文。

1907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因为预算不够而没有印刷,后来为《河南》杂志撰文。

[关于鲁迅的资料]家庭背景

[关于鲁迅的资料]家庭背景

[关于鲁迅的资料]家庭背景[关于鲁迅的资料]家庭背景出生情况出生日期(时间):清朝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地: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

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

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

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称鲁迅为伯父。

家庭背景在绍兴,周家算得上一门望族,做官经商且都不说,单是人丁的繁衍,就相当可观,所以到鲁迅出世的时候,周家已经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是大户了。

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

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

周家门上那一钦点翰林的横匾,正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

鲁迅真是幸运,他的人生长途的起点,就设在这样一处似乎距乐园相当近便的地方。

中国是个讲究父权的国家,独钟那种粗暴专横,将子女认为私产的父母。

你就是生在再富裕的家庭里,倘若遇上这样的父母,你的童年仍然会被糟蹋的。

鲁迅的运气如何呢?周介孚虽然脾气暴躁,有时候要打骂孩子,但在教鲁迅读书这件事上,却显得相当开通。

那时一般人家的孩子,开蒙总是直接就读四书五经,叫一个六岁的孩子天天去念学而时习之,他会多么痛苦?周介孚却不这样,他让鲁迅先读历史,从《鉴略》开始,然后是《诗经》,再然后是《西游记》,都是选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书。

即使读唐诗,也是先选白居易那些比较浅直的诗,然后再读李白和杜甫,这就大大减轻了鲁迅开蒙的苦闷。

祖母更是特别疼爱他,每每在夏天的夜晚,让鲁迅躺在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摇着芭蕉扇,在习习的凉风中给他讲故事,什么猫是老虎的师父啦,什么许仙救白蛇啦,鲁迅直到晚年,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兴味和惬意。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神态一本正经,却比祖父更为温和。

他家教虽严,却从不打小孩子。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那一篇《五猖会》中,记过他一件事,就是在小鲁迅那样快乐的时刻,偏偏逼他去背书。

衍太太和鲁迅的故事140字

衍太太和鲁迅的故事140字

衍太太和鲁迅的故事140字1、《琐记》中的"衍太太"有现实人物原型的,她是鲁迅的一位叔祖母。

在鲁迅老家绍兴覆盆桥周氏房族中,鲁迅所属的"智房"一系又分为"兴房"、"立房"和"诚房",衍太太就是"诚房"叔祖周子传的太太,人称"衍太太"或"二太太"。

但是,衍太太自己不姓衍,夫家姓周自然也不姓衍,因此有一说是鲁迅因讨厌她而美其姓"衍",实则为"厌恶"的"厌"。

鲁迅一生最是同情女性,生命中也仅有两个厌恶的女人,衍太太便是其中之一,可见其在鲁迅心目中的地位。

2、在鲁迅的记忆中,衍太太不仅面目可憎、心地险仄,而且还爱飞短流长、恶意中伤他人,是个典型的市侩形象。

尤其对鲁迅的流言蜚语,让鲁迅憎恶,因此说流言是"畜类的武器,鬼蜮的手段","只配当作狗屁"等。

所以衍太太在文中的身份是"流言家"。

初读难懂衍太太。

初读《琐记》不懂衍太太,后仔细读来才明白:她对孩子们的好极其虚伪,是最可怕的"捧杀",而这样的"捧杀"又是极其致命的。

如同《知否》里顾大娘子对顾二的"捧杀",顾二以为是真心对他好,也就按其教育方式随性而为,最终变成目中无人、专横跋扈之人。

3、洐太太对孩子们还有思想上的毒害。

她给鲁迅看不健康书籍,让鲁迅感到受了极大侮辱。

还教唆并污蔑鲁迅偷了母亲首饰去卖,同时四处制造偷窃流言。

让鲁迅气愤痛骂“流言家”的卑劣行径,同时感到“仿佛自己真是犯了罪",无颜在故乡立足。

这就是流言的威力,“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所以鲁迅只得“好,那么,走吧”,离乡外出求学。

4、洐太太作为一个长辈,对孩子们非但没有关心和爱护,却还进行负面教育和戮力伤害。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生平简介家世鲁迅祖籍湖南道州,后迁居绍兴,到鲁迅这一辈,已是第十四代了。

他的先祖,原是种地的农民,到了后来,不断发家,变成了拥有大量土地的财主。

他们在一个共同的宗祠下分成好些“房”,如“覆盆房”、“清道房”、“竹园房”等等。

鲁迅一家属于“覆盆房”的一个分支。

“支覆盆房”全盛时期占地三千多亩,还有七、八座当铺。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

周家做官经商,人丁昌盛,至鲁迅出世,周家已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大户。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

由翰林改官,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后在北京任内阁中书,对鲁迅教育十分开通。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闲居在家。

后因肺结核而死。

鲁迅的母亲鲁瑞(1858~1943)是绍兴当地举人鲁希曾孙女,思想颇为开通,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能力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

不管工作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他仍是如饥似渴的学习,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

病重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些什么事;病稍好一些,他就动手做起来。

他在逝世前不久,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80斤,可是他依然坚持着写作和翻译文章。

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一本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

鲁迅一直战斗到他离开我们的那天,从来没有浪费时间。

早年鲁迅于1881年八月初三出生。

1886年入私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大人都称鲁迅为“胡羊尾巴”。

赞扬鲁迅小而灵活。

1892年正月,鲁迅12岁时,往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先生读书。

在塾中,喜欢趁空余时间描画,并搜集图画。

在上学时,鲁迅因给父亲买药而迟到被先生批评,后来他在自己的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从此再没有迟到。

鲁迅外公家在安桥头,聚族而居。

1893三月鲁迅曾祖母去世,鲁迅祖父从北京回到家。

扒一扒,周树人老师与许广平同学如何睡在一起的人物

扒一扒,周树人老师与许广平同学如何睡在一起的人物

扒⼀扒,周树⼈⽼师与许⼴平同学如何睡在⼀起的⼈物这对师⽣的不伦之恋,起于1925年3⽉11⽇,这⼀天,北京⼥⼦师范⼤学国⽂系三年级学⽣许⼴平给⾃⼰的⽼师“鲁迅先⽣”,写出了第⼀封信。

从此师⽣两个你来我往,打情骂俏。

啥叫朋友?朋友就是原配打电话查岗,⼈家男⼈明明没跟他在⼀起,他却回说,你⽼公在厕所,这会⼉不能接电话,等他出来后我告他的那号⼈。

这就是现在流⾏的朋友。

⾄于民国流⾏的朋友,⽐这个更严重,见⾯就问你离了没?不离就鄙视你,你瞅瞅你封建落后的;甚⾄,像志摩的⼆货朋友那样,跟在徐志摩⾝后,⼀块⼉去逼张幼仪离婚的。

当然这都是狐朋狗友。

也有真朋友。

⽐如鲁迅的终⾝好友许寿裳,在鲁迅死后要撰写《鲁迅先⽣年谱》,遇到⼀个难题,写信给许⼴平说,“年谱上与朱⼥⼠结婚⼀层,不可不提,希弟谅察。

关于弟个⼈婚事,弟拟依照事实,真书‘以爱情相结合,……’”云云。

▲许寿裳这才是真正的朋友,按他的说法,“结婚”的正牌太太,只能是朱安。

⽽你许⼴平个⼈,只能叫“结合”。

许⼴平当然不傻,回信说,什么“爱情”什么“伴侣”,你直接给我写上⼀个“同居”得了。

许寿裳还真听了,在“许⼴平”之前加了个“番禺”,在“许⼴平”之后加了个“⼥⼠”,于是年谱出来是这个样的:“⼋⽇,移寓景云⾥⼆⼗三号,与番禺许⼴平⼥⼠同居。

”在鲁迅死后,鲁迅全集的处理,也得⼈家法律上的朱安太太授权。

具体是1937年,朱安这边给许⼴平发了授权信:“闻先夫鲁迅遗集全部归商务印书馆出版,姐甚赞成。

所以⼀切进⾏以及订约事宜等,即请⼥⼠就近与该书馆直接全权办理为妥。

”此外,朱安还把⾃⼰的图章寄往上海交付许⼴平使⽤。

看到了吧,朱安称许⼴平为“⼥⼠”,称鲁迅为“先夫”。

鲁迅与朱安才是夫妇,鲁许只算同居。

许⼴平跟⼈签约,还得摁⼈家朱安的戳⼦吧?▲鲁迅兄弟合影(后排左为许⼴平)⾄于鲁迅的家⼈,周作⼈只认朱安为⼤嫂,认为⼤哥那纯粹是纳妾嘛,不害臊。

鲁迅与许⼴平的⼉⼦周海婴,说得更直⽩:“⽗亲与母亲的结合并且有了我,对此周作⼈及其⽇本⽼婆并不承认,并视之为仇敌。

鲁迅和他的家人们

鲁迅和他的家人们

图片展示
许广平
2、与许广平同期的女学生陆晶清眼中的鲁迅与许广平 ”许广平敢于在鲁迅面前淘气和放肆的一个人。她坐 在第一排,好提问题,有时竟打断先生的话。但鲁迅 认为她聪明,肯动脑子,有才气,颇怀好感。“ 3、爱情产生 书信请教问题 危难时受到鲁迅保护 4、公开与鲁迅的感情: 1925年10月12日,许广平以“平林”笔名, 在鲁迅主 编的《国民新报》副刊乙刊上,发表了《同行者》一 文,歌颂鲁迅“以热烈的爱、伟大的工作给人类以光 和力”,使“将来的世界璀璨而辉煌”,并表示她将 不畏惧“人世间的冷漠、压迫”,不畏惧旧社会卫道 者的猛烈袭击,与鲁迅携手同行, “一心一意地向 着爱的方向奔驰”
朱安
4、善良单纯却有骨气 视许广平母子如亲人 拒绝接受周作人的帮助 拒绝接受他人的捐赠 拒绝为钱交出遗作 5、结局:孤独终老
许广平
1、人物简介 1898年2月12日出生于广东番禺一 个败落的官僚家庭,祖籍福建 。 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 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两 人相识;10月与鲁迅到上海正式 确立关系。 1929年,生子周海婴。1932年12 月,通信集《两地书》出版。 1968年3月在北京病逝,终年70 岁。
周海婴
周海婴, 1929年9月生于上海,鲁迅和许 广平仅有的1个儿子,著有《鲁迅与我七 十年》 》、《鲁迅家庭大相簿》 等书。 1952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 线电专业。,1960年起在国家广电总局 工作。原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无 线电专家。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另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 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鲁迅纪念 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 名誉馆长,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中 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上海鲁 迅纪念馆顾问,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 (CRSA)顾问等。2011年4月7日凌晨在 北京逝世。

关于邵洵美

关于邵洵美

关于邵洵美艾以今年是邵洵美逝世一百周年,《新文学史料》(2006年第1期)推出了一组《邵洵美专辑》。

编者按指出:“现在知道邵洵美的人不多了,而知道邵洵美的人往往是从鲁迅著作中看来的。

鲁迅对邵洵美的评论,影响了许多人对邵氏的看法和印象……”关于鲁迅和邵洵美的交恶,我们从《鲁迅全集》看到,主要还是邵洵美的一篇文章激怒了鲁迅。

用鲁迅的话说,是邵洵美“飘飘然的论起‘文人无行’来了”,用大富豪的口气,去奚落贫穷的文人。

于是,鲁迅在《登龙术拾遗》一文中给以还击:“穷小子想爬上文坛去,有时虽然会侥幸,终究是很费力的;做些随笔或茶话之类,或许也能够捞几文钱,但究竟随人俯仰。

最好是有富岳家、有阔太太,用陪嫁钱,作文学资本,笑骂随他笑骂,恶作我自印之。

‘作品’一出,头衔自来,赘婿虽能被妇家所轻,但一登文坛,即身价十倍,太太也就高兴。

不至于自打麻将,连眼梢也一动不动了,这就是交相为用。

”鲁迅这里说的“富岳家”、“阔太太”,指的就是邵洵美。

邵洵美之妻盛佩玉,是清末邮传部大臣盛宣怀的孙女,他们原是姑表姐弟,亲上加亲。

邵洵美和他的父亲两代都是盛家的女婿。

邵洵美的生母是盛宣怀的女儿、盛佩玉的四姑母。

邵洵美的祖父邵友濂,在清朝是封疆大吏,两家都是豪门贵族,应是门当户对的婚姻,何况他们还是表姐弟,青梅竹马,萌生爱情,结为连理,无可非议。

此后,鲁迅不断地将文字集中在“富家女婿”上。

在《花边文学》的《中秋二题》中说:“……给富翁当赘婿,陡了起来的,不过这不能算是体面的事情。

”为此,1989年第三期《鲁迅研究月刊》发表了杜显志的文章:《关于“邵洵美”的补充和更正》一文,认为“邵洵美的生母盛氏是盛宣怀的四女儿;盛佩玉的父亲是盛宣怀的长子;邵洵美是盛佩玉的表弟。

”这样看来,邵洵美夫妇同是盛宣怀后人,都是有钱人,不存在邵洵美高攀的问题。

杜文又说:“鲁迅不厌其烦地提到富家女婿,可见鲁迅对邵洵美是非常愤怒的,愤怒而使理性沉睡。

”其实,鲁迅的文章发表后,当时就有人在报上发表文章,表达不同意见,认为“做一个富家的女婿并非罪恶”。

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要内容

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要内容

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要内容篇一:《<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内容》嘿,同学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讲讲鲁迅先生的两篇文章,一篇是《狗·猫·鼠》,另一篇是《阿长与山海经》。

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两篇文章里都有些啥好玩的事儿?先来说说《狗·猫·鼠》吧!这可不像我们平常看到的那种写小动物的文章哟!鲁迅先生在里面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养的一只小隐鼠,那小隐鼠多可爱呀,小小的,萌萌的。

可是后来这小隐鼠却被猫给吃了,哎呀,这可把鲁迅先生气坏啦!他就开始讨厌起猫来。

你们说,这像不像我们自己心爱的东西被别人弄坏了,然后就特别讨厌那个人?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可不光是讲了自己和小动物的事儿,他还借着狗猫鼠的事儿,讽刺了那些像猫一样的“正人君子”。

这“正人君子”四个字听起来好像挺不错的,可实际上呀,他们就是些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却干着坏事儿的人。

鲁迅先生用犀利的笔锋,把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难道我们不应该为鲁迅先生的勇敢点赞吗?再讲讲《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谁呢?她呀,是鲁迅先生小时候家里的一个女工。

她长得不咋好看,还有好多小毛病,比如睡觉的时候摆个“大”字,把鲁迅先生挤得都没地方睡啦!这是不是让你想到了自己身边那些有点小缺点但又让人觉得亲切的长辈?可就是这个看起来有点粗枝大叶的阿长,却给鲁迅先生带来了大大的惊喜!鲁迅先生一直心心念念着一本叫《山海经》的书,别人都没当回事儿,可阿长却放在了心上,还真给他弄来了!这一下,鲁迅先生对阿长的看法可就完全变啦!这不就像我们有时候觉得一个人不怎么样,可突然有一天,他做了一件让我们特别感动的事儿,然后我们就对他刮目相看了吗?同学们,你们想想,鲁迅先生写这些,难道只是为了跟我们讲讲小动物和他的长辈吗?当然不是啦!他是在用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那个时候的社会,看到人们的种种样子。

我觉得呀,鲁迅先生的这两篇文章真是太有意思啦!它们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过去,也让我们思考现在。

鲁迅生命中的三位女性

鲁迅生命中的三位女性

创作评谭鲁迅的故居我去过多次,感受一次次不同。

走在曾是鲁迅童年乐园的百草园,看着故居中年代渐远的鲁迅家人的照片,一个在“民族魂”高台上的鲁迅渐渐清晰起来。

鲁迅,其实是一普普通通的人,在母亲鲁瑞眼里他是那个话语不多、个子不高、十分孝顺的长子,在原配夫人朱安的眼中,他是那个从结婚到死都不肯亲近自己的“大先生”,在妻子许广平的心中,他是她亲爱的“风子”。

还原一个平常的鲁迅,探寻鲁迅的内心情感,离不开鲁瑞、朱安、许广平这三位鲁迅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

鲁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从他的笔名“鲁迅”就可以看出,他用了母亲的姓“鲁”。

他的三弟周建人在《鲁迅故家的败落·四世同堂》一文中写道:出世前后,我母亲当了家,她性格开朗、宽厚,无论我们怎样顽皮淘气,没有看到她真正动过怒,总是那么和颜悦色,后来,无论家里遇到什么灾难,也从不愁眉苦脸,总是那么坚韧刚强。

我想,她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

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没有上过学,以自修获得看书的能力。

她喜欢看弹词、小说之类。

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对鲁迅说:“老大,我没书看哉!”鲁迅为母亲到处搜集小说,这对他后来编著《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等不无帮助。

鲁瑞不仅性格仁慈富有同情心,也是一个思想开明、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人。

她性格刚强坚韧。

经历了中年丧夫、晚年丧子等一个个巨大的打击,但她仍然能泰然处之,沉着应付。

自从丈夫周伯宜死后,鲁瑞一个人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

虽然家道破落,生活贫困,但她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仍一心一意将三个孩子培养成才。

鲁迅提出要去南京的洋务学堂读书,以后又去日本留学,后来,二儿子周作人、三儿子周建人陆续外出求学,鲁瑞都是变卖家产,大力支持。

1936年,鲁瑞接到了同乡宋紫佩送来的鲁迅病逝的电报。

她悲痛万分,但控制自己的情绪。

送走宋紫佩后,她才嚎啕大哭,脸色沉痛地说,我不能累宋先生难受。

事后,她广集儿子死后的一切记载,当看到各界人士对于儿子的死普遍的悼念,真诚的怀念,她自我宽慰地说,还好,这样子,儿子死得不太冤枉。

鲁迅生平简介及思想

鲁迅生平简介及思想

鲁迅生平简介及思想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原名樟寿,字豫才,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中国的现代著名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支持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与周恩来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学始祖周敦颐。

八世祖周煌为孝廉,曾祖周苓年为监生,可谓书香世家。

祖父周福清1871年(同治十年)中进士,曾入翰林,后因个性刚烈,在县令任内得罪当朝大官,宦途无望,故以捐纳得官内阁中书,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

鲁迅有三个弟弟:周作人(1885-1967)、周建人(1888-1984)、椿寿(1893~1898)、一个妹妹:端姑(1888年,出生十月即早夭)。

鲁迅早年在不情愿之下,奉母命与朱安结婚,后鲁迅与其女学生许广平相恋、同居,生下儿子周海婴。

周海婴之子为周令飞。

周令飞在1980年代时与来自台湾的女同学张纯华相恋并移民台湾。

他的女儿周璟馨(即鲁迅的曾孙女)曾参加台湾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并成为焦点人物。

鲁迅的思想鲁迅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现代文化事业和现代文学事业。

鲁迅的思想是中国20世纪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早期,鲁迅为了给灾难深重的祖国寻求一条新的出路,曾努力探究古今中外广阔的思想领域,并在思想上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进化论和尼采个性主义等,但鲁迅却从未成为任何思想的"俘虏",他总是从自己反封建的斗争目的出发,对各种思想不仅有所选择,而且有所改造,有所扬弃。

鲁迅小说和散文中儿童形象探源

鲁迅小说和散文中儿童形象探源

鲁迅小说和散文中儿童形象探源作者:刘安洪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4年第01期读了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散文,在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的是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儿童形象。

这里的“儿童”,并不是依据严格的生活年龄,而主要指鲁迅小说和散文中的未成年人的形象。

所以,我把其小说和散文中的“少年”形象一并归入“儿童”形象。

因为他们共同拥有一颗纯洁的童心。

笔者把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散文中的儿童形象按受封建社会和封建意识毒害的程度对其进行分类:一是深受封建社会和封建意识毒害的儿童形象如在街上被那个女人打的“儿子”(《狂人日记》),“好时瞪一双小眼睛想卖锟顿,病时仿佛睡着了”的单四嫂子的宝儿(《明天》),“几个辛苦奔走,身受苦刑,尸首不见的少年。

”(《头发的故事》),“手握钢叉,项带银圈的少年闰土”(《故乡》),“连阿Q也指着分辨的近旁的小孩”(《阿Q正传》),“因缴不起学费而被学校催过几次的方玄绰的孩子们”(《端午节》),“祥林嫂的被狼叼的阿毛”(《祝福》)。

二是受封建社会和封建意识影响较浅的儿童形象如被孔乙己吓跑的小孩(《孔乙己》),“没有吃过人的孩子”(《狂人日记》),听得笑声便围着孔乙己和他的茴香豆转的邻居的孩子(《孔乙己》),九斤老太的扎双丫角的曾孙女六斤(《风波》),在陈士成的门口齐声念书的七个学童(《白光》),被三太太下了戒令的一群孩子(《兔和猫》),看社戏的双喜,几个年幼少年,弄潮好手阿发(《社戏》),猜谜的小女孩,生疮头的,赤膊的(《长明灯》),卖包子的小胖子(《示众》),房东家的大良、二良,魏连殳的堂兄的小儿子(《孤独者》)。

有人说,这些儿童形象出现在作品中,是因为小说情节的需要,没有,小说就显得不完整。

也有人说,这是巧合。

究竟怎样解释鲁迅小说中总是出现儿童形象这一现象呢?一、幼时的痛苦经历在鲁迅大脑中形成一种前意识鲁迅先生是早熟的,因为家庭的变故,他过早地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少年时便踏入了人生的长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有个非常漂亮的曾孙女
周璟

周璟馨,1985年出生,身材苗条,亭亭玉立,清新时尚,喜欢蔡依林, 追求时尚靓丽。

2004
年,周璟馨参加台湾综艺天王吴宗宪的《我猜我猜我猜猜 猜》“人不可貌相”版块竞选“千金大小姐”, 在节目中她自曝称她的爸爸的爸 爸的爸爸是大文学家鲁迅。

在节目中,她表示自己只读过两
三篇曾祖父的文章, 而且看不明白,也不感兴趣。

想想她在台湾长大,肯定是不太可能看到鲁迅多少 文章,也肯定没想过在大陆其曾祖父是如此地出名。

周璟馨祖父周海婴,是鲁迅与许广平的独子。

鲁迅的这位曾孙女从小生长在 台湾,身高1.60
米,体重只有43公斤,她说话的声音甜甜的。

在她的印象中, 台湾的年轻人大多对鲁迅不太了解。

听说过鲁迅的人,一般也只知道他是个有名 的文学家。

学生时代,曾经很多次,有同学问她:“既然鲁迅是你曾祖父,怎么
一个姓鲁一个姓周呢?
卜、
周璟馨在电视中做节目
高中二年级时,为了陪伴爷爷奶奶,周璟馨被父母从台湾送到北京。

爷爷周海婴为她选择了离家很近的鲁迅中学。

这一年,她学到了鲁迅的文章《药》,对其中“人血馒头”的情节印象深刻,但她没有完全读懂。

她还记得讲到那一课的时候,老师先是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后来干脆说:“周璟馨要特别注意认真听。

”也是这一年,周璟馨终于明白自己的曾祖父鲁迅是怎样一个“大人物”。

她常常看到许多人前来拜访爷爷周海婴。

从他们的谈话中,她觉出,在北京,人们对鲁迅的热忱就像“台湾人崇敬国父一样”。

在北京读了一年书之后,周璟馨回到台北。

不仅因为想念妈妈,也因
为许多课程没有学过,没办法在北京参加考试。

她的生活重新脱离了鲁迅光环的笼罩。

在台湾,只是偶尔有朋友问起:“听说你是鲁迅的曾孙女啊?”她便骄傲地回答:“没错,我就是。

”但是话题总是到此为止,“因为大家都不了解鲁迅,没有更多的话题可谈,也没有更多的感觉”。

读大学以后,周璟馨选修了一门《中国文学》,其中“近代文学”的章节里有对鲁迅的介绍。

她原本以为,这是一个了解曾祖父的好机会。

可是,这个章节却被老师一下子跳过了。

老师的理由是,那个时代离现在有些遥远了,大家可能不会感兴趣,不如省下时间多读些当代作家。

即便在家里,父母也不要求女儿阅读鲁迅的文章,更不要求她作为鲁迅的后人应该怎样怎样。

“爸爸虽然有一套《鲁迅全集》,但早就收起来了。

” 周璟馨说。

“为什么一定要读鲁迅?”谈到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周令飞毫不含糊,“小孩子就应该无忧无虑,为什么非要去背负那些沉重的东西?”
周璟馨的父亲周令飞
周令飞浓眉、长脸、一撇标志性胡子,非常像鲁迅,他曾有一段传奇的经历:上世纪80年代初,周令飞在日本留学期间,爱上了来自台湾的女同学张纯华。

这段普通的同学恋情,却因为政治的原因变得波澜起伏。

台湾和大陆方面都曾竭力阻止。

为了爱情,周令飞决定到台湾定居。

临行前,他在机场发表声明:此举纯粹为了爱,没有其他目的。

但是,周令飞的这一举动,一度还是被冠以“叛逃”之名。

其父周海婴的工作不久后受到影响。

周令飞在台湾也生活坎坷,曾经因为来自大陆并且是鲁迅的后人而找不到工作。

“鲁迅孙子”的光环在周令飞身上一罩就是几十年。

而几十年后的今天,每当有人介绍他时,首先要吐出的依然还是这几个字:“鲁迅的长孙……”或许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宿命,周令飞极力为女儿留出一片不被鲁迅光环笼罩的天空。

而在周璟馨看来,鲁迅只是她们家里一个非常值得怀念的亲人而已。

周璟馨小时候的全家福
周令飞说:“鲁迅曾经说,中国五千年文化,要求每一个人都做父母的孩子,权威的子民。

而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创造自己的价值,做自己希望成为的人。

”正是在父母的这种宽容下,周璟馨毫无负担地走在与先辈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

她坦言自己对文学没有兴趣,平时只会读些“资讯类的书”。

她爱好唱歌、游泳和打“撞球”。

对影像合成、网页设计比较在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