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微观经济学第五版答案

合集下载

曼昆 微观经济学 原理 第五版 课后习题答案

曼昆   微观经济学   原理   第五版   课后习题答案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问题与应用1.描绘以下每种情况所遭遇的权衡权衡:a.一个家庭同意与否卖一辆新车。

答:如果买新车就要减少家庭其他方面的开支,如:外出旅行,购置新家具;如果不买新车就享受不到驾驶新车外出的方便和舒适。

b.国会议员决定对国家公园支出多少。

请问:对国家公园的开支数额小,国家公园的条件可以获得提升,环境可以获得更好的维护。

但同时,政府可以用作交通、邮电等其他公共事业的开支就可以增加。

c.一个公司总裁同意与否崭新上开一家工厂。

答:开一家新厂可以扩大企业规模,生产更多的产品。

但可能用于企业研发的资金就少了。

这样,企业开发新产品、利用新技术的进度可能会减慢。

d.一个教授决定用多少时间备课。

请问:教授若将大部分时间用作自己研究,可能会出来更多成果,但复习时间增加影响学生讲课质量。

e.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决定是否去读研究生。

请问:毕业后出席工作,可以即刻以获取工资收入;但稳步念研究生,能够拒绝接受更多科学知识和未来更高收益。

2.你正想决定是否去度假。

度假的大部分成本((机票、旅馆、放弃的工资))都用美元来衡量,但度假的收益是心理的。

你将如何比较收益与成本呢??请问:这种心理上的收益可以用与否达至既定目标去来衡量。

对于这个行动前就可以做出的既定目标,我们一定存有一个为实现目标而愿分担的成本范围。

在这个可以忍受的成本范围内,渡假如果满足用户了既定目标,例如:收紧身心、恢复正常体力等等,那么,就可以说道这次渡假的收益至少不大于它的成本。

3.你正计划用星期六回去专门从事业余工作,但一个朋友恳请你回去滑雪。

回去滑雪的真实成本就是什么?现在假设你已计划这天在图书馆自学,这种情况下去滑雪的成本就是什么?恳请表述之。

请问:回去滑雪的真实成本就是周六打零工所要赚的工资,我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回去工作。

如果我本计划这天在图书馆自学,那么回去滑雪的成本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赢得的科学知识。

曼昆_微观经济学_原理_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

曼昆_微观经济学_原理_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6.下表描述了Baseballia国两个城市的生产可能性:一个工人每小时生产的红补袜子量一个工人每小时生产的白袜子量A.没有贸易,波士顿一双白袜子价格(用红袜子表示)是多少芝加哥11双白袜子价格是多少答:没有贸易时,波士顿1 双白袜子价格是1 双红袜子,芝加哥1 双白袜子价格是2 双红袜子。

B.在每种颜色的袜子生产上,哪个城市有绝对优势哪个城市有比较优势答:波士顿在生产红、白袜子上都有绝对优势。

波士顿在生产白袜子上有比较优势,芝加哥在生产红袜子上有比较优势。

C.如果这两个城市相互交易,两个城市将分别出口哪种颜色的袜子答:如果它们相互交易,波士顿将出口白袜子,而芝加哥出口红袜子。

D.可以进行交易的价格范围是多少答:白袜子的最高价格是2 双红袜子,最低价格是1 双红袜子。

红袜子的最高价格是1 双白袜子,最低价格是1/2 双白袜子。

7.假定一个美国工人每年能生产100件衬衣或20台电脑,而一个中国工人每年能生产100件衬衣或10台电脑。

A.画出这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假定没有贸易,每个国家的工人各用一半的时间生产两种物品,在你的图上标出这一点。

答: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3 一4 所示。

如果没有贸易,一个美国工人把一半的时间用于生产每种物品,则能生产50 件衬衣、10 台电脑;同样,一个中国工人则能生产50 件衬衣、5 台电脑。

图3 一4 生产可能性边界B.如果这两个国家进行贸易,哪个国家将出口衬衣举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例子,并在你的图上标出。

哪一个国家将从贸易中获益解释原因。

答:中国将出口衬衣。

对美国而言,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5 件衬衣,而生产一件衬衣的机会成本为1/5 台电脑。

对中国而言,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10 件衬衣,而生产一件衬衣的机会成本为1/10 台电脑。

因此,美国在生产电脑上有比较优势,中国在生产衬衣上有比较优势,所以中国将出口衬衣。

衬衣的价格在1/5 到1/10 台电脑之间。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解答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解答
问题与应用 1.描写下列每种情况所面临的权衡取舍: 答:如果买新车就要减少家庭其他方面的开支,如:外出旅行,购置新家具;如果不买新车就享受不到驾驶 新车外出的方便和舒适。 B.国会议员决定对国家公园支出多少。 答:对国家公园的支出数额大,国家公园的条件可以得到改善,环境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但同时,政府可用 于交通、邮电等其他公共事业的支出就会减少。 C.一个公司总裁决定是否新开一家工厂。 答:开一家新厂可以扩大企业规模,生产更多的产品。但可能用于企业研发的资金就少了。这样,企业开发 新产品、利用新技术的进度可能会减慢。 D.一个教授决定用多少时间备课。 答:教授如果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自己搞研究,可能会出更多的成果,但备课时间的减少会影响给学生授课的 质量。 E.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决定是否去读研究生。 答:毕业后参加工作,可即刻获取工资收入;但继续读研究生,却能接受更多的知识和未来更高的收益。 2.你正想决定是否去度假。度假的大部分成本(机票、旅馆、放弃的工资)都用美元来衡量,但度假的收益 是心理的。你将如何比较收益与成本呢? 答:这种心理上的收益可以用是否达到既定目标来衡量。对于这个行动前就会作出的既定目标,我们一定有 一个为实现目标而愿意承担的成本范围。在这个可以承受的成本范围内,度假如果满足了既定目标,如:放松身 心、恢复体力等等,那么,就可以说这次度假的收益至少不小于它的成本。 3.你正计划用星期六去从事业余工作,但一个朋友请你去滑雪。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什么?现在假设你已 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这种情况下去滑雪的成本是什么?请解释之。 答: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周六打工所能赚到的工资,我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工作。如果我本计划这天在图 书馆学习,那么去滑雪的成本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获得的知识。 4.你在篮球比赛的赌注中赢了 100 美元。你可以选择现在花掉它或者在利率为 5%的银行账户中存一年。 现在花掉 100 美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 答:现在花掉 100 美元的机会成本是在一年后得到 105 美元的银行支付(利息+本金)。 5.你管理的公司在开发一种新产品过程中已经投资 500 万美元,但开发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在最近的一 次会议上,你的销售人员报告说,竞争性产品的进入使你们新产品的预期销售额减少为 300 万美元。如果完成 这项开发还要花费 100 万美元,你还应该继续进行这项开发吗?为了完成这项开发,你的最高花费应该是多少? 答:还应该继续这项开发。因为现在它的边际收益是 300 万美元,而边际成本是 100 万美元。为了完成这项 开发我最多能再花 300 万美元。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有利可图。 6.魔力饮料公司的三位经理正在讨论是否要扩大产量。每位经理提出了做出这个决策的一种方法: 哈利:我们应该考查一下我们公司的生产率——每个工人生产的加仑数——将上升还是下降。 罗恩:我们应该考查一下我们的平均成本——每个工人的成本——将上升还是下降。 赫敏:我们应该考查一下多卖一加仑饮料的额外收益,大于还是小于额外的成本。 你认为谁对?为什么? 答:我认为赫敏提出的决策方法正确。因为只有多卖一加仑饮料的额外收益大于它的额外成本时,多卖一加 仑饮料才是有利可图的。理性人应该考虑边际量。 7.社会保障制度为 65 岁以上的人提供收入。如果一个社会保障的领取者决定去工作并赚一些钱,他(或她) 所领到的社会保障津贴通常会减少。 A.提供社会保障如何影响人们在工作时的储蓄激励? 答:社会保障的提供使人们退休以后仍可以获得收入,以保证生活。因此,人们不用为不能工作时的生活费 而发愁,人们在工作时期的储蓄就会减少。 B.收入提高时津贴减少的政策如何影响 65 岁以上的人的工作激励? 答:这会使 65 岁以上的人在工作中不再积极进取。因为努力工作获得高收入反而会使得到的津贴减少,所 以对 65 岁以上的人的努力工作的激励减少了。 8.最近改革政府反贫困计划的法案对许多福利领取者做了只能领取两年津贴的限制。 A.这些变动如何影响对工作的激励? 答:这项反贫困计划法案的改革会激励那些只能领取两年津贴的福利领取者努力寻找工作,如果在两年内不 能使自己获得工作,两年之后,这些福利领取者就没有收入了。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问题与应用‎1.描写下列每‎种情况所面‎临的权衡取‎舍:A.一个家庭决‎定是否买一‎辆新车。

答:如果买新车‎就要减少家‎庭其他方面‎的开支,如:外出旅行,购置新家具‎;如果不买新‎车就享受不‎到驾驶新车‎外出的方便‎和舒适。

B.国会议员决‎定对国家公‎园支出多少‎。

答:对国家公园‎的支出数额‎大,国家公园的‎条件可以得‎到改善,环境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但同时,政府可用于‎交通、邮电等其他‎公共事业的‎支出就会减‎少。

C.一个公司总‎裁决定是否‎新开一家工‎厂。

答:开一家新厂‎可以扩大企‎业规模,生产更多的‎产品。

但可能用于‎企业研发的‎资金就少了‎。

这样,企业开发新‎产品、利用新技术‎的进度可能‎会减慢。

D.一个教授决‎定用多少时‎间备课。

0答:教授若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自己研究‎,可能会出更‎多成果,但备课时间‎减少影响学‎生授课质量‎。

E.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决定是否去‎读研究生。

答:毕业后参加‎工作,可即刻获取‎工资收入;但继续读研‎究生,能接受更多‎知识和未来‎更高收益。

2.你正想决定‎是否去度假‎。

度假的大部‎分成本((机票、旅馆、放弃的工资‎))都用美元来‎衡量,但度假的收‎益是心理的‎。

你将如何比‎较收益与成‎本呢??答:这种心理上‎的收益可以‎用是否达到‎既定目标来‎衡量。

对于这个行‎动前就会作‎出的既定目‎标,我们一定有‎一个为实现‎目标而愿意‎承担的成本‎范围。

在这个可以‎承受的成本‎范围内,度假如果满‎足了既定目‎标,如:放松身心、恢复体力等‎等,那么,就可以说这‎次度假的收‎益至少不小‎于它的成本‎。

3.你正计划用‎星期六去从‎事业余工作‎,但一个朋友‎请你去滑雪‎。

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什‎么?现在假设你‎已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这种情况下‎去滑雪的成‎本是什么?请解释之。

答: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周‎六打工所能‎赚到的工资‎,我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工作。

如果我本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那么去滑雪‎的成本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获得‎的知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五版测试题库(14)(1)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五版测试题库(14)(1)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五版测试题库(14)(1)Chapter 14Firms in Competitive MarketsTRUE/FALSE1. For a firm operating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industry, total revenue, marginal revenue, and average revenue are all equal.ANS: F DIF: 2 REF: 14-1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Average revenue | Marginal rev-enueMSC: Interpretive2. For a firm operating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industry, marginal reve-nue and average revenue are equal.ANS: T DIF: 2 REF: 14-1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Average revenue | Marginal rev-enueMSC: Interpretive3. If a firm notices that its average revenue equals the current market price, that firm must be participating in a competitive market.ANS: F DIF: 2 REF: 14-1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Average revenueMSC: Interpretive4. A profit-maximizing firm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will increase produc-tion when average revenue exceeds marginal cost. ANS: T DIF: 2 REF: 14-1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Average revenueMSC: Interpretive5. Because there are many buyers and sellers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no one seller can influence the market price. ANS: T DIF: 1 REF: 14-1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Competitive marketsMSC: Definitional6. Firms operating in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s try to maximize prof-its.ANS: T DIF: 2 REF: 14-1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Profit maximization929MSC: Applicative7. In competitive markets, firms that raise their prices are typically re-warded with larger profits.ANS: F DIF: 2 REF: 14-1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Competitive marketsMSC: Interpretive8. When an individual firm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increases its produc-tion, it is likely that the market price will fall. ANS: F DIF: 2 REF: 14-1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Competitive marketsMSC: Interpretive9.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firms are unable to differentiate their product from that of other producers.ANS: T DIF: 1 REF: 14-1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Competitive marketsMSC: Interpretive10. Firms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are said to be price takers because there are many sellers in the market and the goods offered by the firms are very similar if not identical.ANS: T DIF: 2 REF: 14-1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Competitive marketsMSC: Interpretive11. A firm's incentive to compare marginal revenue and marginal cost is an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that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ANS: T DIF: 1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Profit maximizationMSC: Interpretive12. By comparing the marginal revenue and marginal cost from each unit produced, a firm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can determine the profit-maximizing level of production.ANS: T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Profit maximizationMSC: Interpretiveword⽂档可⾃由复制编辑Chapter 14/Firms in Competitive Markets 931 13. Firms operating in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s produce an output level where marginal revenue equals marginal cost.ANS: T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Marginal revenueMSC: Applicative14. A firm is currently producing 100 units of output per day. The man-ager reports to the owner that producing the 100th unit costs the firm $5. The firm can sell the 100th unit for $4.75. The firm should continue to pro-duce 100 units in order to maximize its profits (or minimize its losses). ANS: F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Profit maximizationMSC: Analytical15. A firm is currently producing 100 units of output per day. The man-ager reports to the owner that producing the 100th unit costs the firm $5. The firm can sell the 100th unit for $5. The firm should continue to produce 100 units in order to maximize its profits (or minimize its losses).ANS: T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Profit maximizationMSC: Analytical16. A firm is currently producing 100 units of output per day. The man-ager reports to the owner that producing the 100th unit costs the firm $5. The firm can sell the unit for $6. The firm should produce more than 100 units in order to maximize its profits (or minimize its losses).ANS: T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Profit maximizationMSC: Analytical17. A dairy farmer must be able to calculate sunk costs in order to deter-mine how much revenue the farm receives for the typical gallon of milk. ANS: F DIF: 1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Sunk costs MSC: I nterpretive18. Because nothing can be done about sunk costs, they are irrelevant to decisions about business strategy.ANS: T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Sunk costs MSC: I nterpretive19. A miniature golf course is a good example of where fixed costs be-come relevant to the decision of when to open and when to close for the season.ANS: F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Sunk costs MSC: I nterpretive20. A popular resort restaurant will maximize profits if it chooses to stay open during the less-crowded “off season” when its total revenues exceed its variable costs.ANS: T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Sunk costs MSC: I nterpretive21. All firms maximize profits by producing an output level where marginal revenue equals marginal cost; for firms operating in perfectly competitive in-dustries, maximizing profits also means producing an output level where price equals marginal cost.ANS: T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Profit maximizationMSC: Interpretive22. A firm operating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industry will continue to op-erate in the short run but earn losses if the market price is less than that firm’s average total cost but greater than the firm’s average variable cost. ANS: T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Supply curveMSC: Interpretive23. A firm operating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industry will continue to op-erate in the short run but earn losses if the market price is less than that firm’s average variable co st.ANS: F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Supply curveMSC: Interpretive24. A firm operating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industry will shut down in the short run but earn losses if the market price is less than that firm’s aver-age variable cost.ANS: T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Supply curveMSC: Interpretiveword⽂档可⾃由复制编辑Chapter 14/Firms in Competitive Markets 933 25. In the short run, a firm should exit the industry if its marginal cost ex-ceeds its marginal revenue.ANS: F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Supply curveMSC: Interpretive26. In making a short-run profit-maximizing production decision, the firm must consider both fixed and variable cost. ANS: F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Profit maximizationMSC: Interpretive27. A firm will shut down in the short run if revenue is not sufficient to cov-er its variable costs of production.ANS: T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Shut down MSC: I nterpretive28. Suppose a firm is considering producing zero units of output. We call this shutting down in the short run and exiting an industry in the long run. ANS: T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Shut down MSC: I nterpretive29. Suppose a firm is considering producing zero units of output. We call this exiting an industry in the short run and shutting down in the long run. ANS: F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Shut down MSC: I nterpretive30. A firm will shut down in the short run if revenue is not sufficient to cov-er all of its fixed costs of production.ANS: F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Shut down MSC: I nterpretive31. The supply curve of a firm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is the average va-riable cost curve above the minimum of marginal cost.ANS: F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Supply curveMSC: Interpretive32. When a profit-maximizing firm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experiences rising prices, it will respond with an increase in production.ANS: T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Profit maximizationMSC: Interpretive33. The marginal firm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will earn zero economic profit in the long run.ANS: T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Economic profitMSC: Interpretive34. A profit-maximizing firm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will earn zero ac-counting profits in the long run.ANS: F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Accounting profitMSC: Interpretive35. In the long run, when price is less than average total cost for all possi-ble levels of production, a firm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will choose to exit (or not enter) the market.ANS: T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Profit maximizationMSC: Interpretive36. In the long run, when price is greater than average total cost, some firms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will choose to enter the market.ANS: T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Profit maximizationMSC: Interpretive37. In the long run, a firm should exit the industry if its total costs exceed its total revenues.ANS: T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Profit maximizationMSC: Interpretive38. When a resource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a good sold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is available in only limited quantities, the long-run supply curve is likely to be upward sloping.ANS: T DIF: 2 REF: 14-3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Supply curveMSC: Interpretiveword⽂档可⾃由复制编辑Chapter 14/Firms in Competitive Markets 935 39. A firm operating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industry will continue to op-erate if it earns zero economic profits because it is likely to be earning posi-tive accounting profits.ANS: T DIF: 2 REF: 14-3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Competitive marketsMSC: Interpretive40. A firm operating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industry will shut down in the short run if its economic profits fall to zero because it is likely to be earn-ing negative accounting profits.ANS: F DIF: 2 REF: 14-3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Competitive marketsMSC: Interpretive41. A firm operating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may earn positive, negative, or zero economic profit in the long run. ANS: F DIF: 2 REF: 14-3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Long-run supply curveMSC: Interpretive42. A firm operating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may earn positive, negative, or zero economic profit in the short run. ANS: T DIF: 2 REF: 14-3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Long-run supply curveMSC: Interpretive43. A firm operating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earns zero economic profit in the long run but remains in business because the firm’s revenues cover the business owners’ opportunity costs.ANS: T DIF: 2 REF: 14-3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Zero-profit conditionMSC: Interpretive44. A competitive market will typically experience entry and exit until ac-counting profits are zero.ANS: F DIF: 2 REF: 14-3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Zero-profit conditionMSC: Interpretive45. The long-run equilibrium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characterized by firms with identical costs is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firms operating at effi-cient scale.ANS: T DIF: 2 REF: 14-3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Zero-profit conditionMSC: Interpretive46. In the long run, a competitive market with 1,000 identical firms will ex-perience an equilibrium price equal to the minimum of each firm's average total cost.ANS: T DIF: 2 REF: 14-3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Zero-profit conditionMSC: Interpretive47. In a long-run equilibrium where firms have identical costs, it is possible that some firms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are making a positive economic prof-it.ANS: F DIF: 2 REF: 14-3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Zero-profit conditionMSC: Interpretive48. When economic profits are zero in equilibrium, the firm's revenue must be sufficient to cover all opportunity costs. ANS: T DIF: 2 REF: 14-3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Zero-profit conditionMSC: Interpretive49. The short-run supply curve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must be more elastic than the long-run supply curve.ANS: F DIF: 2 REF: 14-3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Supply curveMSC: Interpretive50. The long-run supply curve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is more elastic than the short-run supply curve.ANS: T DIF: 2 REF: 14-3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Supply curveMSC: InterpretiveSHORT ANSWERword⽂档可⾃由复制编辑Chapter 14/Firms in Competitive Markets 937 1. Describ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verage revenue and marginal reve-nue. Why are both of these revenue measures important to a prof-it-maximizing firm?ANS:Average revenue is total revenue divided by the quantity of output. Marginal revenue is the change in total revenue from the sale of each additional unit of output. Marginal revenue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profit-maximizing level of production, and average revenue is used to help determine the level of profits. Note that for all firms, price equals average revenue because AR=(PxQ)/Q=P. But only for a firm operating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industry does price al-so equal marginal revenue.DIF: 2 REF: 14-1 NAT: Analytic LOC: Perfect competitionTOP: Price MSC: D efinitional2. List and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ANS:There are many buyers and sellers in the market. The goods offered by the various sellers are largely the same. Firms can freely enter or exit the market. DIF: 2 REF: 14-1 NAT: Analytic LOC: Perfect competitionTOP: Competitive markets MSC: D efinitional3. Why would a firm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always choose to set its price equal to the current market price? If a firm set its price below the current market price, what effect would this have on the market?ANS:The firm could not sell any more of its product at a lower price than it could sell at the market price. As a result, it would needlessly forgo revenue if it set a price below the market price. If the firm set a higher price, it would not sell anything at all because a competitive market has many sellers who would supply the product at the market price.DIF: 2 REF: 14-1 NAT: Analytic LOC: Perfect competitionTOP: Profit maximization MSC: A nalytical4. Use a graph to demonstrate the circumstances that would prevail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where firms are earning economic profits. Can this sce-nario be maintained in the long run? Explain your answer.ANS:In a competitive market where firms are earning economic profits, new firms will have an incentive to enter the market. This entry will expand the number of firms, increase the quantity of the good supplied, and drive down pricesword ⽂档可⾃由复制编辑 and profits. Entry will cease once firms are producing the output level where price equals the minimum of the average total cost curve, meaning that eachfirm earns zero economic profits in the long run.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Profit maximization MSC: A nalytical5. Explain how a firm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identifies the prof-it-maximizing level of production. When should the firm raise production, and when should the firm lower production? ANS:The firm selects the level of output at which marginal revenue is equal tomarginal cost. If MR > MC, profit will increase if the firm increases Q. If MR < MC, profit will increase if the firm decreases Q. 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Profit maximization MSC: A nalytical6. News reports from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occasionally report inci-dents of cattle ranchers slaughtering a large number of newborn calves and burying them in mass graves rather than transporting them to markets. As-suming that this is rational behavior by profit-maximizing "firms," explain what economic factors may influence such behavior.ANS:If the selling price is not sufficient to cover the variable cost of sending the calves to market, this (potentially emotionally upsetting) behavior makes economic sense.DIF: 2 REF: 14-2 NAT: AnalyticLOC: Perfect competition TOP: Profit maximization MSC: A nalytical。

曼昆_微观经济学_原理_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

曼昆_微观经济学_原理_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6.下表描述了Baseballia 国两个城市的生产可能性:一个工人每小时生产的红补袜子量一个工人每小时生产的白袜子量A .没有贸易,波士顿一双白袜子价格(用红袜子表示)是多少?芝加哥11 双白袜子价格是多少? 答:没有贸易时,波士顿 1 双白袜子价格是 1 双红袜子,芝加哥 1 双白袜子价格是 2 双红袜子。

B.在每种颜色的袜子生产上,哪个城市有绝对优势?哪个城市有比较优势??答:波士顿在生产红、白袜子上都有绝对优势。

波士顿在生产白袜子上有比较优势,芝加哥在生产红袜子上有比较优势。

C.如果这两个城市相互交易,两个城市将分别出口哪种颜色的袜子?答:如果它们相互交易,波士顿将出口白袜子,而芝加哥出口红袜子。

D.可以进行交易的价格范围是多少?答:白袜子的最高价格是 2 双红袜子,最低价格是 1 双红袜子。

红袜子的最高价格是 1 双白袜子,最低价格是1/2 双白袜子。

7.假定一个美国工人每年能生产100 件衬衣或20 台电脑,而一个中国工人每年能生产100 件衬衣或10 台电脑。

A .画出这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假定没有贸易,每个国家的工人各用一半的时间生产两种物品,在你的图上标出这一点。

答: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 3 一4 所示。

如果没有贸易,一个美国工人把一半的时间用于生产每种物品,则能生产50 件衬衣、10 台电脑;同样,一个中国工人则能生产50 件衬衣、5 台电脑。

图3 一4 生产可能性边界B.如果这两个国家进行贸易,哪个国家将出口衬衣?举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例子,并在你的图上标出。

哪一个国家将从贸易中获益?解释原因。

答:中国将出口衬衣。

对美国而言,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 5 件衬衣,而生产一件衬衣的机会成本为1/5 台电脑。

对中国而言,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10 件衬衣,而生产一件衬衣的机会成本为1/10 台电脑。

因此,美国在生产电脑上有比较优势,中国在生产衬衣上有比较优势,所以中国将出口衬衣。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答案(曼昆)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答案(曼昆)

微观经济学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经济学概述、供求与局部均衡练习题一、单选题1。

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B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

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

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2.经济物品是指DA。

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

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

有用且稀缺的物品3。

经济学可定义为CA。

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

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

人们靠收入生活4.从经济学的观点看,资源配置问题说明的是CA.人们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且是无止境的 B。

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C。

一种资源有许多可供选择的用途,但有一种利用效果最佳 D.以上说法都对5.下列命题中那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CA.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把存款基准利率降低0。

25% B。

2011年失业率超过8%C。

个人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提高了6。

某人有10万元资金,可供选择的用途及各种用途能获得的收入是:开饭店获利3万元,炒股票获利3.5万元,进行期货投机获利4万元。

该人选择期货投机的机会成本为AA.13.5万元B.20。

5万元C.14万元D.13万元7.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CA.需求增加 B。

需求减少 C。

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8。

在某种物品价格上升的百分比既定时,引起需求量减少最大的情况是CA.价格上升后时间长B.这种物品的支出在收入中占的比例大C。

很容易得到替代品 D。

以上全对9。

如果某种物品小幅度降价会引起需求量大幅度变动,那么,该物品BA。

需求缺乏弹性 B.需求富有弹性 C。

需求单位弹性 D.需求价格弹性接近于零10.一条垂直的需求曲线所表示的是DA。

单位弹性 B.无限弹性 C。

富有弹性 D.需求的价格弹性为零11.下面哪一种物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大BA。

大米 B。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_微观经济课后答案(下)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_微观经济课后答案(下)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 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最优数量小于其 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 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 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 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5.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 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
下方移到D。如果使用庇古税,如图10-4,需求曲线的移动使污染量减少;如果使用污染 许可证,如图10-5,污染权需求曲线的移动使污染价格下降。 B.在每种管制制度下,对污染的价格和数量有什么影响?并解释之。
图10-4 庇古税
图10-5 污染许可证 答:在庇古税制度下,庇古税决定了污染的价格,只要税率不变,污染的价格就不变, 而需求曲线的移动改变了污染量,使污染量减少。在污染许可证制度下,污染许可证的发放 量决定了污染量,只要许可证的数量不变,污染量一般不会变。而需求曲线的移动改变了污 染价格,使污染价格降低。如果采用管制行为要求企业达到某个减少污染的目标,治污技术 的显著进步不会对污染的价格和数量有什么影响。企业在达到规定的排污量之后,就没有理 由进一步减少污染了。 10.假设政府决定发行某种形式污染的可交易许可证。 A.政府分配还是拍卖许可证对经济效率重要吗?用任何其他方式重要吗?
问题与应用 1.你同意下列说法吗?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 A.“必须根据庇古税引起的无谓损失来评价庇古税作为减少污染方法的收益。” 答:不同意。庇古税与其他大多数税不同,它是存在负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 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庇古税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增加了社会福利。 B.“负生产外部性要求对生产者征收庇古税,而负消费外部性要求对消费者征收庇古 税。” 答:不完全同意。负生产外部性要求对生产者征收庇古税,这是正确的,这样可以使生 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负外部性。而负消费外部性要求对消费者征收庇古税,这种说法我不 太同意。不仅可以对消费者,也可以对生产者征收庇古税。这都能够使有负消费外部性的物 品的价格提高,销售量减少,减少它的负消费外部性。 2.考虑灭火器市场。 A.为什么灭火器在消费中表现出正外部性? 答:对灭火器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使用者自己的损失,还可以减少其他人的生命、财产 损失,所以灭火器的使用有正消费外部性。 B.画出灭火器市场图,标出需求曲线、社会价值曲线、供给曲线和社会成本曲线。 答:灭火器的使用有正的外部性,它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它的需求曲线。 C.指出市场均衡产量水平和有效率的产量水平。直观地解释为什么这两种量不同。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合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2、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

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 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话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

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

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巾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

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

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干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 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课后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复习题1.在过去的几十年来,政府的增长比经济中的其他部分快还是慢?答:在过去几十年间,政府的增长比经济中其他部分快。

数据表明,美国经济中包括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在内的政府收入在总收人中所占百分比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中其他部分。

2.美国联邦政府收入最重要的两个来源是什么?答:美国联邦政府收入最重要的两个来源是个人收入所得税和用于社会保障的工薪税。

3.解释公司利润如何双重纳税。

答:当企业赚到利润时,它要按公司所得税交税;当企业用其利润向公司股东支付股息时,按个人所得税第二次交税。

4.为什么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大于政府得到的收入?答:因为纳税人的税收负担除了向政府交纳的税收之外,还包括两种成本:一是税收改变了激励所引起的资源配置扭曲;二是遵守税法的管理负担。

这两种成本没有政府的收入作为补偿。

因此,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大于政府得到的收入。

5.为什么一些经济学家支持对消费征税,而不是对收入征税?答:因为对收入征税扭曲了对人们储蓄的激励,鼓励人们少储蓄。

如果政府采取消费税,储蓄起来的全部收入在最后支出前都不征税,就不会扭曲人们的储蓄决策。

6.举出富有的纳税人应该比贫穷纳税人多纳税的两种观点。

答:这方面的观点有受益原则和能力纳税原则。

受益原则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

通常富人从公共服务中受益多,他们应该多纳税。

能力纳税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所能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

显然,富人的财务承受能力强于穷人,富人应该多纳税。

7.什么是横向平等概念。

为什么运用这个概念是困难的?答:横向平等是指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

这一原则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决定两个纳税人是相似的。

每个纳税人在许多方面不同,为了评价税收是不是横向平等,必须决定哪些差别对纳税人的支付能力是相关的,哪些是不相关的。

这些相关关系的确定是复杂而困难的。

它不仅涉及经济学问题,还涉及价值观问题,很难说确定的结果是否公平。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答案(第1-3篇)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答案(第1-3篇)

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问题与应用1.描写下列每种情况所面临的权衡取舍:A.一个家庭决定是否买一辆新车。

答:如果买新车就要减少家庭其他方面的开支,如:外出旅行,购置新家具;如果不买新车就享受不到驾驶新车外出的方便和舒适。

B.国会议员决定对国家公园支出多少。

答:对国家公园的支出数额大,国家公园的条件可以得到改善,环境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但同时,政府可用于交通、邮电等其他公共事业的支出就会减少。

C.一个公司总裁决定是否新开一家工厂。

答:开一家新厂可以扩大企业规模,生产更多的产品。

但可能用于企业研发的资金就少了。

这样,企业开发新产品、利用新技术的进度可能会减慢。

D.一个教授决定用多少时间备课。

答:教授若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自己研究,可能会出更多成果,但备课时间减少影响学生授课质量。

E.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决定是否去读研究生。

答:毕业后参加工作,可即刻获取工资收入;但继续读研究生,能接受更多知识和未来更高收益。

2.你正想决定是否去度假。

度假的大部分成本((机票、旅馆、放弃的工资))都用美元来衡量,但度假的收益是心理的。

你将如何比较收益与成本呢??答:这种心理上的收益可以用是否达到既定目标来衡量。

对于这个行动前就会作出的既定目标,我们一定有一个为实现目标而愿意承担的成本范围。

在这个可以承受的成本范围内,度假如果满足了既定目标,如:放松身心、恢复体力等等,那么,就可以说这次度假的收益至少不小于它的成本。

3.你正计划用星期六去从事业余工作,但一个朋友请你去滑雪。

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什么?现在假设你已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这种情况下去滑雪的成本是什么?请解释之。

答: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周六打工所能赚到的工资,我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工作。

如果我本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那么去滑雪的成本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获得的知识。

4.你在篮球比赛的赌注中赢了100美元。

你可以选择现在花掉它或在利率为55%的银行中存一年。

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答:现在花掉100 美元的机会成本是在一年后得到105 美元的银行支付(利息+本金)。

经济学原理 曼昆第五版 答案

经济学原理 曼昆第五版 答案

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复习题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②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

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

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

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

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

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千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微观经济学第五版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五版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 =50-5P ,供给函数为Q s=-10+5p 。

(1)求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 e ,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 =60-5P 。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 e ,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 =-5+5p 。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 e ,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d Q = 50-5P 和供给函数s Q =-10+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 s Q ,有: 50- 5P= -10+5P 得: Pe=6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需求函数 d Q =50-5p ,得: Qe=50-5206=⨯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 s Q =-10+5P ,得: Qe=-10+5206=⨯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dQ =60-5p 和原供给函数s Q =-10+5P ,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 60-5P=-10=5P得7=Pe 以均衡价格 7=Pe 代入dQ =60-5p , 得 Qe=60-5257=⨯或者,以均衡价格7=Pe 代入sQ =-10+5P , 得Qe=-10+5257=⨯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7=e P ,25=Qe 将原需求函数d Q =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 供给函数Q s=-5+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50-5P=-5+5P 得 5.5=e P以均衡价格5.5=e P 代入d Q =50-5p , 得5.225.5550=⨯-=e Q或者,以均衡价格5.5=e P 代入s Q =-5+5P ,得5.225.555=⨯+-=e Q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5.5=e P ,5.22=Qe .如图1-3所示.(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1-1中,均衡点E 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 s Q =-10+5P 和需求函数d Q =50-5p 表示,均衡点E 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6=e P 且当6=e P 时,有d Q =s Q =20=Qe ;同时,均衡数量 20=Qe ,且当20=Qe 时,有e s d P P P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中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6=e P ,20=Qe 。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合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2、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3、水是生活必需的。

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5 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话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

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

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6.市场巾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干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7 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曼昆_微观经济学_原理_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

曼昆_微观经济学_原理_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篇市场和福利第十六章垄断竞争问题与应用1.在垄断、寡头、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中,你如何给以下每一种饮料的市场分类:A.自来水B.瓶装水C.可乐D.啤酒答:·自来水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因为与许多水龙头,而且各个厂商的产品是无差异的。

·瓶装水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

在这一市场上有许多生产瓶装水的厂商,而且每一厂商产出的瓶装水在品牌和包装上都有不同,即产品有一些差异。

·可乐市场是寡头市场。

在这一市场上只有有限的几家厂商控制大部分的市场分额。

·啤酒市场是寡头市场。

在这一市场上只有有限的几家厂商控制大部分的市场分额。

2.把下列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垄断或垄断竞争,并解释你的回答。

A.2号木杆铅笔。

B.铜。

C.本地电话服务。

D.花生酱。

E.唇膏。

答:·花生酱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

因为存在不同的质量特征和不同品牌。

·2 号铅笔、唇膏,属于垄断竞争市场。

因为市场有许多生产企业,但每个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是略有不同的,而且企业可以自由进出市场。

·铜、本地电话服务,属于垄断市场。

因为在这两种市场上,只有惟一的一个生产者,而且产品没有相近替代品,其他企业想进入这个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

3.说出下面每一个特征描述的是完全竞争企业、垄断竞争企业,两者既是,还是两者都不是。

A.出售的产品与其竞争对手的产品有有差别答:该特征描述的是垄断竞争企业。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出售与其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

B.边际收益低于价格答:该特征描述的是垄断竞争企业。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边际收益低于价格。

C.在长期中获得经济利润答:该特征描述的既不是完全竞争企业,也不是垄断竞争企业。

在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都不可能在长期中获得经济利润。

D.长期中生产最低平均总成本处的产量答:该特征描述的是完全竞争企业。

长期中,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生产最低平均总成本处的产量。

E.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答:该特征描述的既是完全竞争企业,也是垄断竞争企业。

微观经济学原理 曼昆 第5版习题解答(7~12章)

微观经济学原理 曼昆 第5版习题解答(7~12章)
41
图 7-14 医疗市场供给图 B.在你的图上标出如果消费者每次治疗只支付 20 美元,治疗的需求量。如果每次治疗的社会成本是实际 的 100 美元,而且,如果个人有以上所述的医疗保险,这一治疗数量能使总剩余最大化吗?解释原因。 答:如图 7-14 所示,如果消费者每次治疗只支付 20 美元,他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此时的治疗需求量 是 Q2 人。如果每次治疗的社会成本是 100 美元,每个人都有医疗保险。那么,进行 Q1 次治疗能使总剩余最大化 。 因为市场均衡点正是使市场总剩余最大化的点。 C.经济学家经常指责医疗保险制度引起人们滥用医疗。给出你的分析,说明为什么医疗保健的使用被认为 “滥用”。 答:如图 7-14 所示,医疗保险使人们在看病时自己支付的价格大大低于实际应支付的均衡价格。因此,治 疗的需求量大幅上升,造成医疗资源的过度使用。在 Q2 的需求量上,阴影部分代表医疗市场的总剩余为负,医 疗资源被滥用了。 D.哪种政策可以防止这种滥用? 答:对于这种滥用,可以采用一些限制措施。如规定保险扣除量,即在一定时期内,一定金额以下的医疗费 用,保险公司才支付实际治疗费的 80%,超过这一限额的医疗费用完全由消费者自己承担。但是,这种方法也不 能完全杜绝医疗滥用,只能是降低滥用的程度,而且,这种方法可能会引起公平问题。 11.花椰菜的供求如下式所述:
答:
表 7-2 艾尼的供给表
价格
供给量
7 美元或以上
4
5~7 美元
3
3பைடு நூலகம்5 美元
2
1~3 美元
1
1 美元以下
0
38
图 7-7 艾尼的供给曲线 B.如果一瓶水的价格是 4 美 元 ,Ernie 会生产并销售多少瓶水?Ernie 从这种销售中得到多少生产者剩余? 在你的图形中标出 Ernie 的生产者剩余。 答:如果一瓶水的价格是 4 美元,艾尼生产并销售 2 瓶水。艾尼的生产者剩余是 4 美元,如图 7-8 所 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五版答案【篇一:曼昆_微观经济学_原理_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修改)】/p> 4.你在篮球比赛的赌注中赢了100美元。

你可以选择现在花掉它或在利率为55%的银行中存一年。

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答:现在花掉100 美元的机会成本是在一年后得到105 美元的银行支付(利息+本金)。

7.社会保障制度为65岁以上的人提供收入。

如果一个社会保障的领取者决定去工作并赚一些钱,他(或她)所领到的社会保障津贴通常会减少。

a.提供社会保障如何影响人们在工作时的储蓄激励?答:社会保障的提供使人们退休以后仍可以获得收入,以保证生活。

因此,人们不用为不能工作时的生活费而发愁,人们在工作时期的储蓄就会减少。

b.收入提高时津贴减少的政策如何影响65岁以上的人的工作激励??答:这会使65 岁以上的人在工作中不再积极进取。

因为努力工作获得高收入反而会使得到的津贴减少,所以对65 岁以上的人的努力工作的激励减少了。

11.解释下列每一项政府活动的动机是关注平等还是关注效率。

在关注效率的情况下,讨论所涉及的市场失灵的类型。

a.对有线电视频道的价格进行管制。

答:这是关注效率,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市场势力的存在。

可能某地只有一家有线电视台,由于没有竞争者,有线电视台会向有线频道的消费者收取高出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这是垄断。

垄断市场不能使稀缺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规定有线电视频道的价格会提高市场效率。

b.向一些穷人提供可用来购买食物的消费券。

答:这是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政府这样做是想把经济蛋糕更公平地分给每一个人。

c.在公共场所禁止抽烟。

答:这是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

因为公共场所中的吸烟行为会污染空气,影响周围不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对社会产生了有害的外部性,而外部性正是市场失灵的一种情况,而这也正是政府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原因。

d.把美孚石油公司(它曾拥90%的炼油厂)分拆为几个较小的公司。

答: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势力。

美孚石油公司在美国石油业中属于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很容易形成市场垄断。

垄断市场的效率低于竞争市场的效率。

因此,政府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分解它。

e.对收入高的人实行高个人所得税税率。

答: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让高收入者多缴税,低收入者少缴税,有助于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中更公平的分配。

f.制定禁止酒后开车的法律。

答: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市场失灵是市场外部性造成的。

酒后开车对其他人的生命造成威胁,禁止酒后开车可以提高人们的安全保障。

12.从平等和效率的角度讨论下面每种说法:a.“应该保证社会上每个人得到尽可能最好的医疗。

”答:这个观点是出于平等的动机。

但这样做会以降低效率为代价,每个人都拥有最好的医疗保健,人们就不会为了争取好的医疗保健条件而努力工作,会降低工作的激励。

b.“当工人被解雇时,应该能使他们在找到一份新工作之前一直领取失业津贴。

”答:从公平的角度来讲,这种说法极大地体现了平等性。

在工人被迫失去工作后到找到新工作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失业津贴的发放使他们能够维持生活。

从效率的角度来讲,这种说法减少了对工作的激励。

既然在找到新工作之前,不劳动也可获得维持生活的收入,被解雇者就不会急于找工作。

15.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殖民地政府无法筹集到足够的税收来为战争融资,为了弥补这个差额,殖民地政府决定更多地印发货币。

印发货币弥补支出有时被称为“通货膨胀税”。

你认为当增发货币时,谁被“征税”了?为什么?答:被“征税”的是那些有钱人,因为货币总量多了,其价值也就降低了。

第二章问题与应用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问题与应用2.美国和日本工人每人每年可以生产4辆汽车。

一个美国工人每年可以生产10吨粮食。

而一个日本工人每年可以生产5吨粮食。

为了简化起见,假设每个国家有1亿工人。

a.根据这种情况,做出类似于(教材)图3—1(a)幅的表格。

答:表3—1 美国工人和日本工人的机会成本b.画出美国和日本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c.对美国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生产粮食呢?对日本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生产粮食呢?把这种信息填入类似于(教材)表3—1的表中。

答:对美国来说,1 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2.5 吨粮食;1 吨粮食的机会成本是0.4 辆汽车。

对日本来说,1 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1.25 吨粮食;1 吨粮食的机会成本是0.8 辆汽车。

如表3—2 所示。

d.哪个国家在生产汽车上具有绝对优势?在生产粮食上呢?答:美国在生产粮食中占有绝对优势。

美国和日本生产汽车的绝对能力是相同的。

e.哪个国家在生产汽车上具有比较优势?在生产粮食上呢?答:美国在生产粮食上有比较优势,日本在生产汽车上有比较优势。

f.没有贸易时,每个国家有一半工人生产汽车,一半工人生产粮食。

每个国家能生产多少汽车和粮食呢?答:美国1年可以生产出5亿吨粮食和2亿辆汽车,日本1年可生产2。

5亿吨粮食和2亿辆汽车。

g.从没有贸易的状况出发,举例说明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答:如果没有贸易,美国和日本1 年一共可以消费7.5 亿吨粮食(5+ 2.5)和4 亿辆汽车(2+2)。

如果美国和日本分工,各司其能。

美国专门生产它有比较优势的粮食,1 年可产10 亿吨;日本专门生产它有比较优势的汽车,1 年可产4 亿辆。

两者再进行贸易,互通有无,两国每年可以享受10 亿吨粮食和4 亿辆汽车,比没有分工和贸易时多出2.5 亿吨粮食(10-7.5)。

所以,贸易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4.假设加拿大有1000万工人,而且每个工人1年可生产2辆汽车或30蒲式耳小麦。

a.加拿大生产1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加拿大生产1蒲式耳小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解释这两种物品机会成本之间的关系。

答:加拿大生产1 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15 蒲式耳小麦。

生产1 蒲式耳小麦的机会成本是1/15 辆汽车。

这两种物品机会成本之间互为倒数关系。

b.画出加拿大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如果加拿大选择消费11000000万辆汽车,没有贸易时它可以消费多少小麦?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标出这一点。

图3—3 加拿大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答:没有贸易时,加拿大可消费15 000 万蒲式耳小麦。

有贸易时,加拿大可消费1 000 万辆汽车和20 000万蒲式耳小麦。

c.现在假设美国从加拿大购买1000万辆汽车,每辆汽车交换20蒲式耳小麦。

如果加拿大继续消费1000万辆汽车,这种交易使加拿大可以消费多少小麦?在你的图上标出这一点。

加拿大应该接受这笔交易吗?5.英格兰和苏格兰都生产烤饼和毛衣。

假设一个英格兰工人每小时能生产50个烤饼或1件毛衣。

假设一个苏格兰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400个烤饼或22件毛衣。

a.在每种物品的生产上,哪个国家有绝对优势?哪一国有比较优势?答:英格兰工人在生产烤饼上有绝对优势,苏格兰工人在生产毛衣上有绝对优势。

1 个英格兰工人生产1 个烤饼的机会成本是1/50件毛衣,生产1 件毛衣的机会成本是50 个烤饼。

1 个苏格兰工人生产1 个烤饼的机会成本是1/20 件毛衣,生产1 件毛衣的机会成本是20 个烤饼。

可见,英格兰工人在生产烤饼上有比较优势,苏格兰人在生产毛衣上有比较优势。

b.如果英格兰和苏格兰决定进行贸易,苏格兰将用哪种商品与英格兰交易?解释原因。

答:苏格兰人将用毛衣与英格兰人交易。

因为他们在生产毛衣上有比较优势。

c.如果一个苏格兰工人每小时只能生产一件毛衣,苏格兰仍然能从贸易中得到好处吗?英格兰仍然能从贸易中得到好处吗?解释原因。

答:如果1 个苏格兰人每小时只能生产1 件毛衣,那么他们生产1件毛衣的机会成本是40 个烤饼,仍低于英格兰人生产1 件毛衣的机会成本(50 个烤饼)。

所以,苏格兰人在生产毛衣上仍有比较优势。

而此时,1 个苏格兰人生产1 个烤饼的机会成本是l/40 件毛衣,仍高于1 个英格兰人生产1 个烤饼的机会成本,即英格兰人在生产烤饼上仍有比较优势。

那么在贸易中,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仍都能受益。

8.一个巴西的普通工人可以用20分钟生产1盎司大豆,,用60分钟生产1盎司咖啡;;而一个秘鲁的普通工人可以用50分钟生产1盎司大豆,,用75分钟生产1盎司咖啡。

a.在生产咖啡上有绝对优势?解释之。

答:巴西的普通工人有绝对的优势,因为他生产1 盎司咖啡用时(60 分钟)比秘鲁的普通工人(75 分钟)少。

b.谁在生产咖啡上有比较优势?解释之。

答:秘鲁的普通工人具有比较优势。

因为秘鲁工人生产每盎司咖啡的机会成本(75/50=1.5 盎司的大豆)低于在巴西工人平均每盎司咖啡的机会成本(60/20=3 大豆盎司)。

c.如果两国进行专业分工并相互贸易,谁将进口咖啡?解释之。

答:巴西将从秘鲁进口咖啡,因为秘鲁在咖啡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d.假设两国进行贸易,而且,进口咖啡的国家用22盎司大豆交换11盎司咖啡。

解释为什么两国都将从这种贸易中获益。

答:因为两国的机会成本都比原先下降了,生产时间节省了(巴西:60-40=20 分钟;秘鲁:100-75=25 分钟)9.下列表述正确还是错误?分别做出解释。

a.“即使一国在所有物品上都有绝对优势,两国也能从贸易中得到好处。

”答:对。

因为一国即使在生产所有的物品上都有绝对优势,它也不可能在所有物品上都有比较优势。

相反,即使一国在所有物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它也会在某些物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b.“某些极有才能的人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有比较优势。

”答:错。

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在做两件事情上都拥有比较优势,因为如果用一件事情表示另一件事情的机会成本,那么这两件事情的机会成本互为倒数。

c .“如果某种贸易能给某人带来好处,那么,它就不会也给另一个人带来好处。

答:错。

贸易所达到的是双赢或多赢局面。

在贸易中,人们各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社会总产量增加,每个人的状况会变得更好。

d.“如果某种贸易对一个人是好事,那么它对另一个人也总是好事。

”答:错。

双方的贸易价格必须位于两者之间的机会成本。

e.“如果贸易能给某个国家带来好处,那么它也一定能给该国的每一个人带来好处。

”答:错。

贸易给某个国家带来好处的同时,可能损害该国内某些人的利益。

如,假设一国在生产小麦上有比较优势,在生产汽车上有比较劣势,那么,出口小麦、进口汽车给这个国家带来好处,因为现在这个国家能够消费更多的商品。

但是,贸易的出现,尤其是进口汽车,会损害国内汽车制造工人和厂商的利益。

第二篇市场如何运作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问题与应用1.用供求图分别解释以下表述:a.“当寒流袭击佛罗里达时,全国超市中橘子汁的价格上升。

”答:图4—1 全国超市中橘子汁的供求图b.“当每年夏天新英格兰地区天气变暖时,加勒比地区旅馆房间的价格直线下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