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魏晋南北朝小说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魏晋南北朝小说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理解:①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
受佛教中佛经故事的影响,和受巫和方士的影响。
此外,六朝人志怪思想发达的原因是印度思想的输入,佛教大行,中印两国的鬼怪都合于小说里,使志怪小说发达起来。
②志人小说繁荣的原因。
受士大夫阶层讲究名士风度,崇尚谈玄理不谈政事,清议品评人物的影响。
文人学士以熟悉故事为学问,显示知识渊博,编撰小说便蔚然成风。
志怪小说保存的优秀民间故事。
《李寄斩蛇》、《三王墓》、《韩凭夫妇》。
现存的志人小说。
葛洪《西京杂记》、刘义庆《世说新语》。
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识记:志怪小说的代表。
晋有代表性的是《博物志》、《搜神记》,南北朝较的是《异苑》、《幽明录》、《续齐谐记》、《拾遗记》。
①《博物志》。
张华。
在《山海经》的系统上发展出来的,属博物的琐闻一类。
②《异苑》。
刘敬叔。
其中的神异鬼怪故事无新意,所记名人异闻为后世所引用。
③《幽冥录》。
刘义庆。
神怪故事等,也有部分民间传说。
④《续齐谐记》。
吴均。
记述神怪之说,颇受南北朝佛经影响。
其中有的阳羡鹅笼篇。
⑤《拾遗记》。
王嘉。
大多为神话传说,属杂史体志怪小说。
理解:干宝生平。
干宝字令升,少时勤学,博览群书。
好阴阳术数,撰集古今神袛灵异人物变化之事,成《搜神记》三十卷。
简单使用:志怪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分类:一、鞭挞凶恶残暴势力,揭露官吏欺压百姓的罪行,表现百姓的反抗斗争;二、反映战乱动荡年代的灾难事件,人们的不幸遭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反映封建桎梏对自由婚姻的摧残,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四、赞扬不怕妖怪鬼魅勇敢斗争的精神;五、解释自然现象,表现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
这些志怪小说内容,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矛盾,表达了鲜明的爱憎,美丽的情怀,浪漫的幻想,充满奇异色彩。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总体上看,多数是短小故事,艺术表现上还比较幼稚,但有一些篇章已经在技巧上较为成熟。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一)
陆机《文赋》的理论要点: 1,论创作冲动的发生:两个方面.(古人非常 重视读前人作品以"发思".) 2,论构思时的思维活动.A/文思之起时,不是 现场作文,而是关闭感官,集中精神,驰骋想 象.B/构思活跃时,想象,情感,物象(记忆 中的表象),言辞的情状. 3,灵感论.正/反. 4,文体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这一命题的内涵和意义. 5,理/辞关系论,审美标准,创新论.
其始也(酝酿文思时),皆收视反听(关闭视和 听,"坐忘","心斋"),耽思(深思)傍讯 (广泛搜采记忆表象),精(神思)骛八极,心 (心思)游万仭(二句神思飞越,广征博采,突 破时空限制).其致也(文思来时),情曈曨 (由暗而明)而弥鲜(鲜明),物昭晰(彰明清 晰)而互进(二句谓内在的朦胧的文情逐渐清晰, 本来潜藏记忆深处的物象也鲜明,纷至沓来), 倾羣言之沥液(精华,),潄六艺之芳润(二句, 六经群言供其驱遣),浮天渊以安流(想象可升 高到天渊),濯下泉而潜浸(想象也可以深入到 下泉).於是沈辞怫悦(吐辞艰涩之状),若游 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聨翩(出语骏利之 状),若翰鸟缨缴而坠层云之峻.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 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四科八体论) 文以气为主.(这个气,是指作家的气质个性. 这个气, 这个气 是指作家的气质个性. 属于创作主体内在的特点. 属于创作主体内在的特点 . )气之清,浊有体 (清浊,相当于刘勰所谓"气有刚柔",),不 清浊, 清浊 相当于刘勰所谓"气有刚柔" 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 至於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遗 子弟. 作家的个性气质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不同风格.但 是又认为作家个性气质是先天的,不可改变的. 片面性.有的作家的一生风格存在变化,如何解 释?
10魏晋南北朝文学批品
《诗品》评论了122位诗人,分析了每一位诗 人的思想艺术特征及其历史渊源,按照他们的成 就的高低,分为上、中、下三品,以五言诗为中 心,系统地论述了诗歌发展的历史,以及有关诗 歌创作的重要问题。
钟嵘是仿汉代“九品论人”的品评人物的方 式而写成的品评诗人的著作。当时诗、文、书、 画等批评理论都很发达,如谢赫有《古画品录》、 庾肩吾有《书品》,等等,《诗品》也就是在这 种社会风气之下产生的。
《诗品》强调诗歌乃人之感情的表现,是受 现实生活的感触而产生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 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这种“人心感动”的思想,《礼记· 乐记》 中就已谈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 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后动,故形于 声。”这里是讲音乐,其原理也通于文学。
在诗歌创作上强调风骨与辞采并重,提出了“滋 味说”,提出创作应“干之以风力,润之丹采”。他说: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 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 耶!”“宏斯之义(即赋、比、兴),酌而用之,干之 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 诗之至也。”“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2、论各体文章的性质、源流、体制和规格要求: 自《明诗》至《书记》20篇,既有有韵之文,又有 无韵之笔。有韵之文如《明诗》《乐府》《诠赋》 等篇所论;无韵之文如《史记》《诸子》《论说》 等篇所论。
3、论写作方法与技巧:从《神思》至《总术》19 篇。其中谈到创作构思,篇体的风格,组织结构, 用词造句,敷设文采等。
《文心雕龙》究竟是一部什么书呢?
王运熙《〈文心雕龙〉探索》中说:“文 心”,是“言为文之用心”(探索作文的用心), 也就是讲如何用心写文章;“雕龙”,取义于 “谈天衍、雕龙奭”,即指言辞修饰得很细致, “雕褥成体”,也即讲究文采。(应指出的是,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
其次,《典论论文》从研究作家的才能与文 体特征关系出发,特别强调了作家个性对文学创 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论断。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 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这里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所形成 的,它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 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在分析作家才能各有所偏的同时,曹丕研究了不同 类型文体的特点,他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 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 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曹丕说的四科八种 文体的区别,是风格上的不同,而决定这种风格差异的, 有的是从内容上来说,有的是从形式上说的。曹丕的 “文”的概念大体上和汉代关于“文章”的概念一致, 既包括诗赋等纯文学,也包括章表奏议等应用文章。曹 丕指出诗赋的特点是“丽”,说明他看到了文学作为艺 术的美学特征。
后汉末期,品评人物的风气甚为 流行了这种风气的发展。
这种风气扩展到了对文学的品评, 由“藏否人物”而及“诋诃文章,
掎摭利病”,这也是文学理论批
评、尤其是其中的作家论、风格 论得到深入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并不仅仅是对 当时文学创作的正面经验的总结,它也是与当时 文坛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不良倾向作斗争的产 物。刘勰自叙写《文心雕龙》的动机,是为了纠 正南朝的“浮诡”、“讹滥”的文风;而钟嵘的 《诗品》,也是直接针对当时诗歌创作中堆砌典 故和刻意声律之风而作的。
文学的创作过程,包括构思与写作两个阶段。
作家在心中对意象进行酝酿和创造,这是“得之
于内”的构思;作家通过遣词谋篇,使心灵的创
造诉诸于纸笔,这是“形之于外”的写作。
自考《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笔记(已排版可直接打印)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1、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2、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1、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知道乱世用儒学不能及时奏效,所以用刑名法术之学。
精通音乐、书法、围棋,为人简易。
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2、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①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②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3、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字子桓,三十一岁立为魏太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曹丕博学多识,感情敏锐而细腻,对人生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4、曹丕对七言诗的贡献。
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
但还是逐句押韵形式,韵脚尚嫌单调繁促。
5、曹丕诗歌的特点。
曹丕诗歌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一种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尤善写游子思妇的思乡怀远之情。
曹丕的一些述怀之作,则写得清峻悲凉。
曹丕还有一些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
6、曹植生平及性格。
曹植,字子建,曹丕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掌握儒道佛三教会通时代文学批评的主要著述和特点;了解曹丕“文气”说、文体论、文章价值论和文学批评态度;了解掌握《文赋》作为文学创作专论的基本内容;了解掌握《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体系和主要文学批评思想;了解掌握钟嵘、萧统主要文学批评思想。
教学重点:《典论·论文》、《文心雕龙·知音》《诗品序》《文选序》教学难点:《文赋》《文心雕龙·神思》教学学时:8学时第一节概述从东汉帝国到李唐三朝的建立,期间400年,史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文学、文论的发展,有了一些鲜明的特征:1.社会生活急剧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短暂的和平,局部的安定,整个社会一直处于永无休止的战祸、饥荒、动乱之中。
北朝:中原十六国此起彼伏,战乱不已。
南朝:江左(宋齐梁陈)也是军阀更替,朝代迭变。
2.文化思想上的大分化大解放。
社会动乱打破了两汉时期儒学独尊的局面,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又一次文化思想大分化大解放。
标志是:(1)士大夫们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儒家经学的束缚;(2)宗老庄、喜清谈的玄学风靡一时;(3)佛教(在汉末年传入)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儒、道、佛三家并立互补的格局。
3.“文学的自觉时代”(鲁迅语),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了“文学的自觉时代”,标志是:(1)文学观念的深刻变化,这时候,士大夫们有的专门从事写作,可以区别“吟咏情性”的文学和“经世致用”的儒家经学。
同时,人们对文学特性的认识趋于成熟,狭义的文学概念确立。
(2)文学流派众多,文学集团兴起,文学题材日渐丰富。
①建安——正始——太康——元嘉——齐梁②以曹氏文子为代表的邺下文人集团,实是建安文学集团、“建安七子”,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二十四友文人集团,以沈均、谢眺为代表的八友文人集团。
③题材:出现了玄言诗、山水诗、田园诗、宫体诗等4.文学批评发展达到高峰(这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标志如下:(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三是提出了文体论。首先区分了不同文体的 特征:“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 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一划分 方法虽比较粗疏,但大体划定了后世通行的 广义的文学的范围。而其中特别标举的“诗 赋欲丽”的主张,强调了文学对华丽形式的 要求,既是曹丕本人诗赋实践的理论反映, 也代表了建安文人共同的文学观念。
《文心雕龙》共五十篇。最后一篇为全书的 自序,说明自己创作这部书的目的和部署的 意图。按《序志》的说明,全书可分为上、 下两编。前二十五篇为上编,主要论述文学的 基本问题及各种不同文体的历史发展状况; 后二十五篇为下编,着重论述有关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文学的历史发展、作家的才能与 修养等理论问题。全书精心结撰,组织严密, 自成系统,体大思精。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许多品评诗文的篇 章和著作,综观此时文艺理论发生、发展的 历史,也可窥见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过程。
一、 曹丕《典论做太子 时期。全书已不传,今只存《论文》和《自 叙》二篇。《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的一篇文学理论与批评专论,在文学批评史 上有划时代的意义。篇制虽短,但已涉及了 文学理论批评的几个重要方面。
二、 陆机《文赋》
陆机的《文赋》是继曹丕《典论·论文》之后,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又一篇比较系统和全面的 论著,着重阐述创作论。文章围绕文、意、 物三者的矛盾展开论述,通过总结直接或间 接的写作经验,企图解决“意不称物,文不 逮意”这一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陆机认为构思是创作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作 家构思,必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构思中要有 想象,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笼天地于形 内,挫万物于笔端”,善于捕捉客观世界的形象 诉诸文字。
四是关于文学批评。阐明了文人之间的关系, 认为由于各种文体特点不同,除少数通才能 备其体,一般说来作家不能兼擅,不应“各 以所长,相轻所短”,批评了“文人相轻” 的古来陋习和“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等文坛 不良风气。对"建安七子"的文学成就给予恰如 其份的评价。
自考_古代文学史一_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自考_古代文学史一_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个小结一、建安时期【简答】民不聊生,崇尚悲凉,儒学动摇,诗歌抒情。
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二、正始时期【简答】司马氏篡位与政治恐怖曹叡去世传位曹芳,249年司马懿将曹爽集团一网打尽,“天下名士去其半”,改元嘉平。
263年,嵇康被杀。
同时标榜“名教”巩固政权。
(1)在此背景下,昂扬的建安气概变成如履薄冰的忧生之嗟。
1、韬晦曲折的方式批判名教中人的虚伪龌龊。
2、对现实社会失望转向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
(2)玄风:崇尚老庄思想(玄学的基础),建立玄学理论。
三、太康时期(西晋初)(一)背景民和俗静,家给人足。
司马氏政权拉拢名士,同时维护名教中人。
(二)创作政失其本,士无特操,普遍求实逐利。
四、永嘉之乱【理解】永嘉之乱是指晋朝怀帝统治时期中原地区发生的战乱,这时期国内主要矛盾从汉族统治阶级内部转化为汉族统治阶级与割据的西晋地图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
从晋怀帝永嘉元年的307年到311年五年中,由于晋朝国内没有武备、从永嘉三年起连续遭受旱灾、蝗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因素影响,使内迁割据都城附近的匈奴集团占领洛阳,晋怀帝被匈奴军队俘虏,并且在次年遇害,史称:“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
五、南北朝【理解】南北朝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
南朝依次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出身于北周八柱国的李唐宗室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第一章建安诗歌概况(先看一下“补充”)一、形式:四言中兴(曹操)、五言中兴、七言奠基(曹丕《燕歌行》)。
【选择】二、建安风骨【名词解释】建安时期民不聊生,崇尚悲凉,儒学动摇,诗歌重视抒情。
诗人多带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 王粲長於辭賦,徐幹時有齊氣(意为舒缓之气, 文体舒缓),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 《登樓》、《槐賦》、《征思》,幹之《玄 猿》、《漏巵》、《圓扇》、《橘賦》,雖張 (衡)、蔡(邕)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 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儁也。應瑒和而不壯, 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 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於雜以嘲戲。及其所 善,楊、班儔也。(论七子于文体各有偏善, 于风格各有偏美。) • 常人貴逺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於自見,謂 已為賢。(这两句,意思与第一段相接。)
• 葢文章(广义的文化学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 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 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 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 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故西伯幽而演《易》, 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隠約(困穷)而不務, 不以康樂而加思(加,转移)。夫然則古人賤尺 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彊力,貧 賤則懾於饑寒,富貴流於逸樂,遂營目前之務, 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 與萬物遷化,斯亦志士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幹 著《論》,成一家言。 • 价值论,社会价值仅“經國之大業”一句,更多 从“立言不朽”的角度说的,体现出强烈的生命 紧张感。
曹丕文论要点: 1、文气说,联系东汉的“自然元气论”。 2、文体论:四科八体。 3、建安七子论。 4、文人相轻论。 5、广义文学的价值论。 曹丕《与吴质书》,论建安七子,略
陆机《文赋》
•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 言遣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每 自屬文,尤見其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 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故作《文賦》以述先 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謂 曲盡其妙。至于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逺。若夫 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蓋所能言者,具于此 云爾。(“则”与“变”。以上为序。)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三.魏晋南北朝(一)玄学兴起、文学观念变迁儒学衰落,玄学兴起。
政治上的动荡引起文人新的追求,汉末农民战争打破贵族豪强的统治。
学术思想的更新引起文人对人生价值,人生道路的重新思想。
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给这些文人精心著文提供了物质基础。
追求不朽的魏晋文学繁荣的潜在的心理动机。
1.创作主题变化:由社会政治主题变为个人内心世界。
2.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中,特别重视作家的创作个性。
3.重视文学创作本身特点与规律研究。
4.玄学的无有体用思想在认识论上以寄言出意、得意忘言为基本方法。
*(二)曹丕《典论·论文》1.文气说:曹丕的《典论·论文》从研究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特征关系出发,特别强调了作家个性对文章创作意义的重要性,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
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特征形成的。
它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提倡“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
2.文章“不朽”说:这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有关文章价值观的论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在这里,曹丕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从未有过的崇高评价,把文章提到了立德、立功更重要的地位。
这种文章价值观是对传统思想的突破,它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3.文体说(四科八种说):曹丕的《典论·论文》分文章为四科八种。
这是一种风格上的不同。
而决定这种风格差异的,有的是从内容上说的,有的则是从形式上说的,并不是从一个标准出发来分的。
这标志着文体分类及特征的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4. 曹丕在文中批评了两种错误的文学批评态度:一是“文人相轻”“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谙于自见,谓己为贤”二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他认为正确的态度是“审己以度人”,进行公正的实事求是的文学评论。
*(三)陆机《文赋》1.“诗缘情而绮靡”说:这是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一.文学和现实的关系:
认为文学是现实的反映,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坚持唯物 主义观点,情以物迁,辞以情以。作者感受来源于客观事 物,事物变化产生感情变化,从而产生文章,物——情— —辞。事物是指自然物体,“时运交移、质质代高……故知 歌瑶文理,事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也。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先秦西汉虽有许多文学作品,但未从学术中独 立出来,所以虽有片段评论,却无专评,到建 安时期,文学开始从学术中独立出来,有人专 门从事文学创作。另外,东汉末,魏晋初品评 人物风气很盛,于是从论人扩及到论文,于是 便产生了自觉的文学批评,注意对作品评论, 专门的评论文章产生。如:《典论-论文》, 还有他的《与吴质书》,植《与杨德祖书》。
二.论文气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气:作家个性、气质、
风格。反映建安文学向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三.论文体:
丕把文章体裁分为四种:“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气名*尚实,诗赋欲丽”。
四.论文学批评:
他认为文批要克服两种错误观念:“常人贵远贱近,向声
背实;文人相轻,*于己见,谓即为贤。”
01
《文心雕龙》
02
文心:“夫文心者,言 为文之用也。”文学思 想、文学理论。
03
雕龙:雕刻无改。象雕 龙一样优美的文学思想。
01
由50篇文章组成,按内 容分为四个部分:
03
问题论:(20篇)如 《明诗》《乐府》等,每 一篇说明文章体裁的发展 经过,举出例子说明,解 释体裁的特点。
05
批评论:(17篇)是文 学史也是作家论,对文学 批评方法专门作了探讨。 如《知音》《时序》等。
22% “ 文 气 ” 是 天 生 的 , 不 能 改 变 ,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一、第一篇文论专文:曹丕《典论论文》二、创作论的系统探索:陆机《文赋》三、中国文论史上最伟大的著作:刘勰《文心雕龙》四、五言古诗的历史总结:钟嵘《诗品》五、几个重要的问题:形式美、文笔之分和声律论☆第一篇文论专文:曹丕《典论论文》。
一、重要意义。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
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二、文体论。
1、文体的分类与风格要求。
虽然简略,但标志了认识的深化。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2、文体与作家才能之间的关系。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三、作家论:气与才。
1、气。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气的含义:文之气:文章的风格。
人之气:人的创作个性。
认识到了创作个性和风格的重要性,是魏晋个体觉醒思潮的产物。
同时认识到了作者创作个性的不同决定了文章风格的不同。
但把创作个性看成是“不可力强而致”,则有神秘化的倾向。
2、才。
唯通才能备其体。
四、价值论。
1、社会意义。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2、个体意义。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中国文学批评史(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对当时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评价,这种分析和评价 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 文学的创新与发展。
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如重视人情、强调文以载道等思 想,这些思想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 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逐渐 从文学创作中分离出来,成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这种独立性对后 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使得文学批评更加专业化、系统 化。
促进了文学理论的发 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不仅 对作品的评价和鉴赏有所涉猎, 还对文学的本质、功能、风格等 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世的 文学理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 资源。
对世界文学批评的贡献与影响
01
提供了独特的批评视角和方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不仅关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还关注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独特的批评视角和方法为 世界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02 0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丰富了世界文学批评的宝库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 宝,也是世界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丰富了世界文学 批评的宝库。
详细描述
《文心雕龙》由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勰所著,全书共50篇,分为“文”和“心”两部分,系统地论述了 文学的本质、起源、功能、文体、创作、批评等方面,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品》的诗歌批评思想
总结词
《诗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部重要的诗歌批评著作,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玄学清谈的文学观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第二节 曹植的文学批评思想
• 一 文学创作的动机——有感而发 • 他在《前录自序》中总结自己的创作是 “触类而作”。在《赠徐干》中曹植赞徐 干“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
二 文学的作用——垂世留名,“文 以驰志”
•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 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 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 也,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 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 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若吾志未果,吾道不 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 之衷,成一家之言。
三 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文义相扶”
• 《答明帝诏表》
• 奉诏[并见章殊兴,句句感 切;[哀动神明,痛贯天地。楚王
臣彪等闻臣为读,莫不挥涕。]
• 曹植在《前录自序》有较为完整表述:
• “故君子之作也,俨乎若高山,勃 乎若浮云。质素也如秋蓬,摛藻 (铺张辞藻)也如春葩。 ”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 第一节 曹丕《典论· 论文》的文学批评价值 • 一 文气说 • 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谈到作家的创作个 性与作品的风格问题时提出“文气说”,他 指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 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 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四 文学价值论
•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年寿有 时而尽, 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 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 寄身于 翰墨, 见意于篇籍, 不假良史之辞, 不托 飞驰之势, 而声名自传于后。”(《典论· 论 文》)
• 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曹丕所以讲求提倡文
文学批评史之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四)《文心雕龙》的结构体系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於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於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於知音,耿介於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
(一)十体分类法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狂。 比较“四科八体” 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二)“诗缘情而绮靡”
1、思想来源
《毛诗序》:“吟咏情性。” 扬雄:“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曹丕:“诗赋欲丽。”
1、艺术想象的展开
“收视反听,耽思傍讯”,集中精力,心境澄明,即要有虚静的心态。 艺术想象的特点: 一是不受时空的限制,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二是,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
2、艺术形象的成
“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在想象活动中不断交融,艺术形象逐渐构成。 语言传达 广泛搜求语言,“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具有独特的个性。
(五)《文心雕龙》的研究状况
二、《神思》篇的艺术想象论
“神思”一词出现于汉代,本意指人的精神活动和思维方式。 魏晋南北朝,文人普遍用“神思”表示艺术想象。 《神思》描述艺术想象的基本特征、心理状态、情感因素、构思想象与语言的关系,以及作者平时的积累与文思开塞的关系等方面问题。
(一)艺术想象是自由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
一、题解:
陆机(261-303),晋时吴郡华亭(现上海松江县)人,出身于名门世族家庭,祖父陆逊,大司马。西晋灭吴时,两兄陆晏、陆景被打死。《晋书·陆机传》说陆“少有异才,文章冠世”,身材魁梧,声音宏亮。14岁就当吴国牙门将(现叫衙门),20岁吴灭,与弟陆云闭门读书10年,太康年间,不足三十岁与弟一起到洛阳,拜见最有声名的权贵文学家张华,陆机得张荐,后声名远扬,官平原内史;陆云做到清河内史。机热衷于政治,奔走权门,西晋最大一个权贵贾谧,机投其门下,成为“二十四友”之一,后贾谧倒霉,陆机又参与处理贾,封侯。后又卷入司马氏内乱,即八王之乱。成都王颖封他为大将军,带20万军队打朝庭,失败后账下人在成都王面前说陆坏话,陆被抓回杀掉,死时说:“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年仅42岁,西晋很腐败,无一个文人善终。
曹丕论及文体的特点是有开创先河的重大意义的,这种意义体现为两点:其一,丕之前研究文章只限于本而不及末,只限于质而不及文(艺术形式,文体风格),而丕则重末的区别,这是艺术的自觉的表现,即文体的自觉,如对诗赋的研究,以前重在谈教化,丕不谈言志,也不象唐人讲兴寄、美刺,而说“诗赋欲丽”,这就摆脱了儒家道德诗教,丕的这种文体自觉无疑对提高艺术质量是有促进作用的。其二,从文论史角度看,丕之后,魏末的桓范写了《世要论》,专门解释“四科八体”,现留四篇;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李充《翰林论》、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严羽《沧浪诗话》专门一章也谈文体,由此看出,丕的文体论在文论史上的重大意义。
干之以风力此风力即是指气自曹丕提出文夯烃颗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纷独敦孩繁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第一节文化思想背景概述一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重要转型时期随着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的日益巩固与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标准的自然经济与此相适应的是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阶级占住了历史政治舞台的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批
评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综合使用:
①《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
批评论著。
文中论及相关文学价值、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文体、文
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
表明他重视文学的态度和将文学独立出来的主张。
一、《典论·论文》对自古而来的“文人相轻”之习气表示反对。
二、重视文章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论文章与事业的关系:曹丕认
为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样重要。
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重要观点。
论文气即才性:把“气”引入文论中。
他以为作家的气质、个性能够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各
有所长。
四、论文体的区分:提出“文本同末异”之说。
根据文的体裁和
性质的特点,将文体四科相互区别。
五、论文学批评者的态度:对贵远贱近、尊古卑今观点实行了指斥,在前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申说。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
代文学批评的一个新时代标志。
②《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此文用赋的形式较为细致地分析阐述了文学创作过程。
陆机是研究我
国文学创作过程开先河的人。
《文赋》中论文学创作的构思:
一、他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并描述了文学创作的
构思过程。
这是《文赋》对我国文学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
二、构思中意与物的关系:他概括地提出创作过程的心态特点是
内视和神思,这是他在文学理论上的重要建树之一。
三、构思中的灵感:认为创作者灵感的潜意识表现为突发性和不
受主观意志和人力支配的自动性。
陆机论述了灵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灵感的心理特征,以及灵感的根源,特别注意并论述了文
学创作的整个过程。
这也是他对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主要贡献。
③《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系统完整且结构严密的文学理论专著,在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全书着重探讨者有:总论,即全书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文体论,系统而周密地详论文体
的分类;创作论,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与质的关系,以及
写作技巧等;批评论,评论前代文风及作家成就,并探讨批评方法。
一、总论:《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辩骚》五篇是“文之枢纽”,也是全书的根本论点和论文的关键。
《宗经》在全书
的理论观点中最为重要。
二、文体论:文体论二十篇,分为文、笔两部分。
他为辨析文体
分类:以文笔分类;以性质分体;不可分者别辟一类。
三、创作论:创作论二十篇是全书的精华。
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
对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继承与创新;内容和形式;艺术构思;创作过程;文
学风格及写作技巧。
四、批评论:他提出建立准确的文学批评方法,论述了批评家的
修养,批评家的态度,批评标准,为文学建立了批评方法论。
④《诗品》的文学批评成就。
钟嵘的《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第一部诗论专著。
其诗评主要目的是探讨作家与作品的流别,分其优劣,论述文学的进化现象,也论各家源出与得失,而且建立起历史法的批评。
一、在文学理论上,钟嵘阐述了文学家环境与文学的关系。
二、钟嵘将诗歌抒情意义的地位提到极高的水准。
心物交感论,从社会生活领域去展开的论说是钟嵘提出和建立的。
三、钟嵘还提出自然美说。
提倡自然声律,保持诗歌的自然美。
将写实的表现方法提到了重自然的审美趣味的高度。
四、钟嵘又提出风力华采说即审美的具体标准。
他要求诗歌当具备写实抒情,自然美,风骨,华美的特点。
五、从以上可见,钟嵘对五言诗实行专项研究,并别其来源,开了专体诗研究的先河。
他建立起自己的诗歌批评理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