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方案(最新)
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一、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本方案旨在明确学科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30年,将我国高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高峰。
1.总体目标:到2025年,将我国高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高峰。
2.学科发展目标:实现学科布局优化,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
3.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4.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高校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七、实施与评估
1.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确保学科建设任务的有序推进。
2.建立学科建设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学科建设进展进行评估,确保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
3.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学科建设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科建设成效。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相信我国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一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3)加强学术团队建设,形成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
2.人才培养
(1)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3.科学研究
(1)明确科研方向,聚焦国家战略需求。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篇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根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突出建设的质量效益、社会贡献度和国际影响力,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突出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科技前沿紧密衔接,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综合实力。
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第四条加强总体规划,坚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按照“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两类布局建设高校,引导和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差别化发展,努力形成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体系。
第五条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支持建设一百个左右学科,着力打造学科领域高峰。
支持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学科,加强建设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学科,鼓励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布局一批国家急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的学科,积极建设具有特色、风格、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着力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研〔X〕2号)精神,统筹推进在川高校争创一流,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服务X发展,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学科为基础、绩效为杠杆、改革为动力,支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争创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在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进X“两个跨越”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导向。
面向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紧扣经济社会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全面提升我省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坚持突出重点。
着力扶优扶需扶特扶新,以一流团队支撑一流学科、以一流学科支撑一流大学,重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两类布局建设,努力形成支撑国家和我省长远发展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体系。
坚持开放竞争。
实行开放竞争、重点支持、动态调整。
首期建设从2016年开始,每5年一个建设周期。
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强化绩效考核、社会监督,健全激励约束,增强建设实效。
坚持统筹推进。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基础条件,系统设计、分类建设、分步实施、分阶段实现,引导高校突出学科办学优势和建设重点,分层分类差别化发展,在不同层次和领域争创一流,带动全省高等教育整体提升。
(三)建设目标。
到2020年,具备一定实力、有条件的高校进入国家一流、冲击世界一流;形成一批国内优势学科,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支持1所以上高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10个左右学科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学科水平;重点建设200个左右本科应用型示范专业、100个左右高职重点专业。
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引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大学的核心部分,学科建设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是提升高校整体竞争力、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探讨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方案,致力于提供一套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帮助高校实施学科建设,进一步推动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定位和目标1. 定位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需要明确学科的定位。
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学科的研究方向、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
同时,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合理划分学科的门类和专业方向,避免学科重复建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 目标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是提升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具体表现为:•在学科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原创成果,具备一定的学科研究权威性和引领性;•培养高质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较大提升;•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团队和专家,能够与国际学界保持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
二、资源投入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需要充足的资源投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师资队伍教师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力量,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
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高校需要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
2. 实验室和设备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需要良好的实验室和先进的科研设备。
高校应该积极投入资金和资源,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和设施,为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3. 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科建设需要与国内外优秀学府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高校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讲座和学术交流,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
此外,建立和其他高校的合作项目和交流机制,共同提升学科的实力和影响力。
三、教学与科研1. 教学质量保障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需要关注教学质量的提升。
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
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
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提出了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旨在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学科布局,提高科研水平,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首先,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高校的办学条件和科研水平。
政府将加大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提高高校的整体实力。
其次,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要优化学科布局,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学科。
再次,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要提高科研水平,加强科研创新能力。
通过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推动高校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
最后,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总之,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旨在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学科布局,提高科研水平,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我国高等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
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17(000)015
【摘要】<正>桂政发[2017]2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已经2017年5月27日自治区十二届人民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7年6月26日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为积极统筹推
进广西高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根据《国务
【总页数】9页(P2-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5
【相关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统筹推进国内和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J], ;
2.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J], ;
3.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J], ;
4.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J], ;
5.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J],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1.26•【文号】教研〔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1.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研〔202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央军委办公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双一流”建设实施以来,各项工作有力推进,改革发展成效明显,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迈上新的历史起点。
为着力解决“双一流”建设中仍然存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不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不够精准、资源配置亟待优化等问题,经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现就“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战略定位,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以及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更加突出“双一流”建设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关键核心领域加快培养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坚定正确方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加强党对“双一流”建设的全面领导,贯彻“四为”方针,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三峡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宜府发〔2017〕28号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三峡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正文:----------------------------------------------------------------------------------------------------------------------------------------------------关于支持三峡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宜府发〔2017〕2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6〕75号)等省、市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现就支持三峡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力支持三峡大学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以绩效为杠杆,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宜昌加快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促进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二、建设目标到2020年,三峡大学综合实力达到全国前150位;工程学、化学2个ESI学科进入前1%行列,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3个学科进入国内学科排名前10或者前20%,机械工程、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进入国内学科排名前20或者前30%;建设3-4个与宜昌经济发展结合紧密的学科,建设与宜昌创新发展结合紧密的国家级实验室3个以上。
到2030年,三峡大学综合实力达到全国前100位,新增临床医学、材料科学2个ESI学科进入前1%行列,新增机械工程、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进入国内学科排名前10或者前20%,其他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三、支持措施(一)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1.按照《关于支持三峡大学加快发展的专题办公会议纪要》(市委专题办公会纪要〔2013〕7号)要求,将对三峡大学的财政基本投入增量纳入市财政预算,以2013年市财政拨款为基数按每年不低于5%的幅度逐年增加。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1.03•【字号】辽政发〔2016〕93号•【施行日期】2017.0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16〕93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2017年1月3日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精神,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强省目标,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彰显特色、打造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宗旨,以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分类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加快走进世界一流,大幅提升辽宁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高等教育强省提供坚强保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建设一流。
全面促进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瞄准世界一流,聚焦全国一流,整合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居于国内外领先地位的学科群。
坚持服务振兴。
围绕创新驱动、开放驱动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立足辽宁高端装备制造和沿海区位等优势,面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一批对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支撑的高校和学科,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强基础、拓空间、增动能的作用。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5.10.24•【文号】国发〔2015〕64号•【施行日期】2015.10.2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2015年10月24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重点建设也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
为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系统谋划,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推进机制,坚持久久为功,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现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一流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通过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提升学术声誉和影响力,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设一流学科需要高校制定全面、科学的方案,下面是一份供参考的高校建设一流学科方案:一、建设目标1. 建立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家和世界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研究机构。
2. 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吸引优秀国内和国际人才。
3. 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学术领域卓越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
4. 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开展以原创性、创新性、前瞻性为导向的学术研究。
二、建设路径1. 提高师资水平。
招聘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和青年科研骨干,为学科团队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建立科研评价制度,强调激励创新和实际贡献。
2. 加强学科建设。
建立健全的学科评价机制,进行学科评估与后评估,从而不断优化学科建设方向和目标;强化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增强学科建设的国际化和国际学术声誉。
3. 加强科学研究。
建立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长期稳定的学术合作关系;支持学科交叉研究,推进学科间的合作和融合;发挥学科优势,开展创新型研究,培育科学研究的优势特色。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实验室、设施、硬件条件,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技术平台,提升学科研究水平和能力。
三、建设重点1. 科研创新:将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注重重点和关键领域的研究,提高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
2. 学科交叉: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建设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推动学科交叉创新和发展。
3. 人才引进:加强国际化人才引进,优先选拔有潜力的青年科学家和教师。
4. 奖励机制:建立严格的评价、奖励机制,鼓励师生参与科学研究,推动创新创新发展。
四、落实措施1. 建立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学科建设方案。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招聘计划,确定引进条件和政策。
3. 提高学科教育和科研经费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做大做强大学的实施方案
做大做强大学的实施方案首先,做大做强大学需要加强学科建设。
学科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只有拥有一流的学科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师生。
因此,大学需要加大对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引进国际一流学术资源,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才。
同时,还需要不断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能力,培育新兴学科,推动学科发展的多元化。
其次,做大做强大学需要加强科研创新。
科研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只有不断推动科研创新,才能提升大学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
因此,大学需要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此外,做大做强大学需要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国家的未来,大学是人才的摇篮。
只有加强人才培养,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因此,大学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同时,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最后,做大做强大学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需要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一流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国际学术合作项目的开展,提升大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综上所述,做大做强大学的实施方案需要从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推进。
只有不断完善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大做强大学,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各大学能够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推动大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3.06•【字号】闽政〔2017〕11号•【施行日期】2017.03.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闽政〔2017〕1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精神,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决定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计划。
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福建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争创一流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扶强、扶优、扶特,坚持久久为功,推动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加快进入国内一流前列,冲击世界一流水平,提升高校办学综合实力、学生成长成才能力、社会贡献力、国际竞争力,打造福建高等教育升级版,为建设新福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1.改革创新、争创一流。
坚持转变政府治理方式和深化高校内部综合改革并重,着力破解“双一流”建设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大学及学科坚持一流标准,汇聚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加快进入国内一流,努力冲击世界一流。
2.顶天立地、服务需求。
坚持统筹兼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产业需求的能力,成为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
3.分类支持、重点突破。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分类指导与重点支持,引导高校进一步明晰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学科为基础,强化优势特色,以重点领域的有效突破促进内涵建设,推动全省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长江大学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荆政发〔2017〕21号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长江大学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正文:----------------------------------------------------------------------------------------------------------------------------------------------------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长江大学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荆政发〔2017〕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荆州高新区,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6〕75号)精神,为推进长江大学植根荆州,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提升长江大学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与荆州共兴共荣,现就支持长江大学成为国内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目标在省政府领导下,全力支持长江大学成为国内“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
到2020年,长江大学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高校行列,至少1—2个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3—5个学科进入国内学科排名前10位,一级学科博士点达到6—7个。
建设3个以上与荆州创新发展高度契合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和一批荆州产业发展急需的学科,并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到2030年,3—4个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更多学科进入国内学科排名前10或前30%,在新能源开发、智能制造、绿色农业、生态保护、区域经济和荆楚文化研究方面处于全国前列。
二、工作措施(一)优化办学条件。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市公安局、市规划局、市城投公司、市国土资源局、市卫计委、市综治办、市城管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法院,荆州区、沙市区政府、荆州高新区管委会)1.加快学校校园建设。
以教育用地方式划拨不少于500亩土地用于东校区向南扩展到沿江大道,与学校共建共享兰台书院(楚文化研究院、演艺中心等)、科技馆、图文信息中心、体育馆、创新创业产业园等公共设施。
高校三个一工程工作方案
高校三个一工程工作方案一、项目背景高校三个一工程是指以“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建设工程。
通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学科竞争力,促进高校和地方社会经济协同发展。
实施高校三个一工程,对于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水平,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工作方案旨在制定高校三个一工程的实施方案,以期能够全面推进我校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学校整体竞争力。
二、工作目标1. 打造一流大学:全面推进高校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品牌。
2. 建设一流学科: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形成优势学科群。
3. 培养一流人才: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力支持。
三、工作内容1. 推进高校内涵建设(1)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建立健全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2)优化师资队伍: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3)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推进学科建设(1)优化学科布局: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产业需求,调整学科结构,形成优势学科群。
(2)加强学科建设:优先支持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加强科研投入,提高学科影响力和竞争力。
(3)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推进跨学科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研究领域。
3.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科研训练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强化实习实训环节: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工作重点1.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引言如何打造一流大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流大学的建设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学术优势、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学生培养模式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提出一种可行的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并探讨该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在一流学科建设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专业选项和设置合理设置专业选项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
学校应根据国家和地区的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在合适的专业领域开设专业选项。
同时,学校还应与企业和行业建立合作关系,了解他们对人才的需求,以便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专业选项。
课程设置和更新一流学科的课程设置应富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科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学校应定期进行课程更新,增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教学内容,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一流的学科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来支撑。
学校应积极引进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同时还要重视本校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科研实力提升一流大学的科研实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提升科研实力方面,学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科研经费的保障充足的科研经费是一流大学提升科研实力的基础。
学校应积极争取政府和企业的科研经费支持,并建立科研项目评审体系,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实验室设施和科研平台建设一流大学需要有先进的实验室设施和科研平台,以支持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
学校应投入资金,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科研设施,并积极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共享科研资源。
科研成果的转化科研成果的转化是提升科研实力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学生培养模式创新学生培养是一流大学的根本任务之一。
在创新学生培养模式方面,学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课程体系的改革一流大学应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XX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XX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精神要求,根据XX省《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和《XX大学学科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思路(一)统筹规划,分类发展统筹兼顾国家战略需求、XX省及XX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统筹兼顾学科发展现实基础与建设一流学科的未来需求,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发展思路,调整学科布局;明确一流学科的发展目标,实现若干学科的率先突破,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二)深化改革,促进交叉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深化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影响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学科为本,突出特色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对接国家和XX省及XX地区重大发展战略,根据学科目标定位,确定追赶标杆;紧密结合学科前沿和国家、行业、区域需求,分析学科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确定学科建设思路和建设重点,强化优势,突出特色;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引领示范,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四)科学评价,动态管理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建设绩效作为重要的评价要素,强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在公平竞争中扶优扶强扶特,实施动态管理。
二、建设目标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XX省及XX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及学科发展趋势,瞄准学科前沿,把握发展方向,遵循学科规律,以健全学科体系、培育杰出人才、产出标志性成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任务,着眼学科发展新趋势,突出“科研”和“应用”特色,打造一流学科群,促进学科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我校学科建设水平。
三、建设项目(一)建设类别和内容建设类别一流学科建设分为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培育学科三类项目。
计划立项X个优势学科,X个特色学科,若干培育学科。
XXX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XXX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附件1XXX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一、学校整体学科现状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国家批准独立设置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其中工程硕士13个领域。
学校现有4个省级优势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防基础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个),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防特色学科方向4个。
学校已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完善的学位授权体系。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581人,其中专任教师1875人,正高职称275人,副高职称611人,博士研究生学历597人。
“十二五”期间,学校新增“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人、国务院特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新增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9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7人、四川省3人。
现在,学校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共15个,个中,国家级平台2个——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尝试室—省部共开国家重点尝试室培育基地、XXX;部委级科研平台4个,分别是核废物与环境安天下防重点学科尝试室、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尝试室、制造过程测试技术省部XXX重点尝试室、生物质材料XXX。
“十二五”期间,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0项,个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鉴定成果56项;受权专利471项,个中受权发明专利322项;出版著作134部;发表学术论文篇,个中SCI收录827篇。
与XXX相比,学校学科建设程度亟待提高,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师资部队还不强,学科领军人物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不足,国家级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少。
二是整体学科程度不够高,学科特征不够鲜明,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学科和学科方向少。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科研特征不鲜明,国家重大项目及高程度成果少,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持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方案
为落实贯彻《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部属高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X政办发〔X〕4X号)精神,现就支持X 大学(以下简称“西农大”)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大力支持“一流学科”建设
(一)充分发挥省部共建、省内共建优势,根据西农大“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需求,对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序列的学科开展协同申报,积极协助西农大争取中省资金支持。
(二)示范区设立“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对应中省相关重点项目给予一定经费配套。
(三)以国家需求和区域发展为导向,支持引导重点学科建设延伸到推广领域。
对纳入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序列的西农大新建试验示范站(基地)给予5-20万元资金补助,并在示范推广能力提升项目中优先支持。
二、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四)协助推进西农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支持西农大先行先试,探索建设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和示范基地,探索
和建立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加快培养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
(五)对西农大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领军人才,分别按照每人50万元、30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安家补贴。
所需经费由示范区人才专项资金列支。
(六)支持西农大引进人才全身心留在X工作,每年单列一定数额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岗位,解决西农大人才配偶安置问题。
优先解决科教人员子女入学等问题。
三、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七)在教学名师、优秀教材、精品课程、MOOC、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成果奖等教学项目中,支持西农大项目培育与建设。
(八)支持西农大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计划,鼓励西农大学生创办企业,凡列入技术创业团队并达到一定标准的,给予5-20万元的资金支持。
支持西农大学生参加全国性创新创业大赛,并对获得三等奖及以上项目的成果转化给予扶持。
(九)支持入区企业与西农大共建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基地,并纳入示范区工作计划给予相应支持;依托示范区创业中心,为西农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条件保障。
(十)支持西农大教师和学生申报专利,并按照《X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给予资助。
四、大力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率
(十一)抓住国家科技创新平台改革机遇,依托西农大现有科教资源,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在X建设旱区农业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
争取国家设立旱区农业研究专项。
对新建的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示范区科技计划中给予支持。
(十二)支持西农大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国家(X)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X)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的作用,共建一流的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中心,为西农大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站式服务。
(十三)将西农大在示范区内实施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转化项目纳入示范区建设序列,在项目资金方面给予稳定支持。
五、全方位开展交流与合作
(十四)鼓励西农大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学术机构在国际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农业贸易研究、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等领域开展深度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力争取得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研究成果。
(十五)支持西农大与丝路沿线国家大学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和援外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办学的开放
度和国际影响力。
(十六)支持西农大启动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培养行动”计划,设置专业课程,开展专项人才培训。
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协力实施X创新英才汇聚行动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
(十七)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支持推动西农大深度参与国际或区域性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共同推进农业检验、检测标准的国际互认和技术合作,为旱区农业技术标准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六、深化区校融合发展
(十八)按照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要求,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共建创新平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共同办好X国际农业科技论坛等国际会议,全面提升X的国际影响力。
(十九)进一步落实示范区与西农大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示范区与西农大对应职能部门的常态化沟通与融合管理机制。
建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X省农林科学院、农民发展学院共建共管机制。
(二十)对西农大重大建设项目,在立项申报、资金配套、建设用地、税收优惠、规费减免、拆迁搬移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确保项目快速顺利推进。
(二十一)按照国家和示范区相关政策,对西农大人才住房建设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按照属地原则,将符合条件的教职工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保障范围,将西农大高层次人才纳入高端人才公寓保障范围。
(二十二)按照“区校一体”的原则,将学校道路、水电暖管网、环卫设施、安全保卫等公共服务纳入示范区城市建设体系,在水电暖等市政管网、公共交通系统、安防系统以及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西农大的需求并给予支持。
将西农大博览园纳入示范区教育、文化、旅游体系,支持争创国家一级博物馆。
按照“区校一体、协同发展”的思路,对X职业技术学院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对外交流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参照以上相关政策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