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简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公文概念的源起(P3)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最早于东汉末年出现,最早的名称为“书契”,新中国成立后,“公文”成了处理公共事务、具有特定要求的文书的通称。
2.公文的分类(P3-P4)
公文包括法定公文和非法定公文两大类型。
法定公文:是指国家及有关部门用法律法规确立的公文,这类公文根据其主要发挥的社会功能,又可分为法治公文和法制公文两类。
法治公文:是指主要用于国家或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具有很强的视实性、治理性、政策性的公文。
法制公文:是指主要用于国家或社会组织,并对社会成员或组织的行为进行规范的文书,它具有很强的典制性、准则性和相对稳定性。
非法定公文:是指除法定公文外的其他用于各级各类机关、部门及单位或组织公务活动的文书。
行政公文:公文的一个分支,是行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3.法治行政公文的种类与行文方向(P12)
种类:决议、决定、命令(令)、通知、通告、通报、公报、公告、报告、请示、意见批复、议案、函、纪要。
根据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
行文方向可分: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4.法治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P12-P13)
(1)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
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3)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①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②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
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③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
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④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⑤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⑥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4)向下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①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
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
直接上级机关。
②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
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
需经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
③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④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
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
⑤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
级机关。
(5)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
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
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
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5.法制行政公文格式的种类及样式
单独行文文件格式样式,联合行文文件格式样式,信函格式
6.公文格式要素与标识要求(P22-P26)
格式要素:(1)版头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版头分割线
(2)主体: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
日期、印章、附注
(3)版记:版记分割线、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
7.法治行政公文写作的思维方式与特点(P32-P34)
思维方式:(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法治行政公文写作属于实用写作,主要运
用抽象思维。
(2)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
特点:(1)宏观思维
①写作角色意识看,替代思维
②写作主体构成看,群体思维
③思维内容指向看,对象思维
④整体认知方式看,模式思维
(2)微观思维
①概括思维②逻辑思维③条理思维
8.法治行政公文主旨的诉求要求(P39-P40)
明确、正确、鲜明、集中、深刻
9.公文主旨表达的形式(P42)
标题显旨、开头显旨、正文显旨、结语显旨
10.法治行政公文文本结构要素规范(P47-P48)
1)标题。
法治行政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2)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是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
3)正文。
正文是公文的核心部分,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组成。
11.法治行政公文语言的特点与要求(P49-P51)
特点:(1)实用性(2)实义性(3)陈述性(4)规范性
要求:(1)真实准确(2)简明朴实(3)严谨庄重
12.决定的概念(P59)、种类(P62)
概念:决定是适用于决策和部署重要事项、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的公文。
种类:决策性决定、部署性决定、奖惩性决定、处置性决定
13.命令的概念(P63)与种类(P68)
命令:简称“令”,是“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公文。
种类:发布令、任命令、行政令、嘉奖令
14.命令的作者(P67)
①国家主席;②国务院;③国务院各部委;④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15.命令与决定用于“奖惩”的区别(P68)
(1)适用范畴不同。
命令只用于“奖”而不用于“惩”;
决定既可用于“奖”也可用于“惩”。
(2)奖赏程度不同。
命令:只用于嘉奖为国家、为地方作出杰出贡献,为某一事业、重大工程或在某一岗位作出重大成就的单位或人员,强调的是“杰出”与“卓越”;决定:用于奖惩符合某种奖惩规定条件的单位或人员,强调的是符合某种奖惩规定。
(3)使用的级别不同。
命令最具法理性,制发作者受到有关法律的严格限定。
嘉奖令一般由县级以上机关发出,表彰或处分决定各级行政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均可制发。
16.公告与通告的概念,文本结构的特点(P75-P81)
公告概念:公告是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公文。
特点:(1)内容的重要性(2)范围的广泛性与发布形式的公开性(3)受文对象的非特定性(4)作用的执照性
通告概念:通告是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公文。
特点:(1)公开性(2)知照性(3)规定性(4)紧迫性
文本写作:
1)标题。
“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或“发文机关名称+文种”
2)发文字号。
公告文号位于标题下方,一般靠右。
3)正文。
“原由+事项+结语”。
结语为“特此通告”或省略。
4)文尾。
署名和成文日期。
17.通知的概念(P83)与分类(P88)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制、转发公文的公文。
用于传达“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时,也可作平行文。
分类:转发通知,批转通知,印发通知,部署通知,知照通知
18.通知的文本写作(P89)
通知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文尾组成。
1)标题。
“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但转发、印发通知的标题在“事由”中
应根据实际标明“批转”、“转发或“印发”等显示其性质的字样。
2)主送机关。
下行通知和平行通知的主送机关有所不同。
下行通知一般有多个
主送机关,且常为统称,平行通知则多写出县体的主送机关。
3)正文。
通知类别不同,正文写法也不尽相同。
批转通知:首先往往对被转公文作出批示(有时省写),然后交代转发,再提出执行要求,作指示或作政策性的规定。
转发通知、印发通知写法相同:首先指明转发、印发文件的目的、依据(有时省写),然后交代转发或印发,再向下级提出要求或作出具体执行规定。
部署通知:首先写部署工作、任务的依据、目的、意义等,再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部署、指示做法,最后提出希望或执行要求。
知照通知:先写缘由、依据等,再写知照事项,最后用“特此通知”结尾,或省略结尾。
任免通知:首先写明任免原因、依据,再写清被任免人员的姓名、职务等,结尾用“特此通知”,或省略结尾。
4)文尾。
(1)署名。
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2)成文日期。
用阿拉伯数字写全年、月、日
19.通报的概念(P90)、分类(P95)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的公文。
它属于机关或单位内部用作宣传教育的下行文,但用于情况通报时,也可作平行文。
分类:情况通报,表彰通报,批评通报
20.表彰通报与批评通报的正文写法(P96)
(1)表彰通报。
正文一般分三层写:
①叙述表彰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典型事迹及其事迹的本质意义和社会影响;
②说明组织给予表彰的目的、依据和表彰的具体内容;
③对受教育者提出希望或向大家发出学习号召。
(2)批评错误通报。
正文一般分三层写:
①叙述批评对象的基本情况、所犯错误事实及其所犯错误的性质、影响与认
错态度;
②说明组织给予处理(处分)的目的、依据和处理的内容;
③向受教育者提出希望和要求。
概念: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
请示属呈请性、期复性上行文。
分类:请求指示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
22.请示的行文的特定要求(P103-P104)
(1)请示属上行文,版头必须标注“签发人”及其姓名。
(2)请示需上级机关快速批复或其文秘部门及时函复,因此只能呈送一个主送机关。
(3)请示要求附注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以便上级查询了解情况。
(4)请示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如遇特殊情况需越级请示,应同时抄送被越级的直接上级。
(5)请示不得抄送给下级。
23.请示写作的注意事项(P104)
(1)注意文种的使用,不能将请示写成报告或请示报告。
(2)注意一文一事。
(3)明确行文目的,即请示什么。
(4)审准受文对象,即定准一个主送机关。
(5)请示不能省写结语。
24.报告的概念(P104)与分类(P108)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询问的公文。
报告是呈阅性上行文。
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分类:(1)按性质划分,有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
(2)按呈报的态度划分,有主动呈报报告和被动呈报报告。
(3)按内容划分,有工作报告、情况报告、递送报告等。
25.报告与请示的区别(P108)
(1)内容上,请示带请示事项,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2)使用时间上,请示在事前,报告在事后或事中。
(3)处理上,请示必须“批复”或“函复”,报告不需“批复”或“函复”。
写成“请示报告”是将两种文种误作为一种文种使用。
(4)写作上,请示的重点是正文的开头部分,开头阐述请示缘由必须充分;
报告的重点则是正文的主体部分,是情况或工作的具体内容。
批复:适用于答复本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属回复性、指示性下行公文。
分类:指示性批复、审批性批复
27.批复、函用于“答复请示”的区别(P116)
批复专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文种。
通常情况下,下级呈来“请示”,上级就要及时“批复”。
但有时上级并不直接“批复”,而是只作出批示后,将“答复”任务交由其办公部门来完成,由办公厅也是上级机关的下设部门,与“请示”机关同属一级,故用“函”行文。
但在写作这种“函”时,正文开头必须明确交代所答复的意见是“经上级领导同意”的。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批复”还是“函”,在制作成文件时,都应用“信函格式”与之匹配。
函与“信函格式”匹配好理解,但“批复”因为下级有“请示”,上级就得“批复”,是属“处理日常事务”性质,也用“信函格式”与之配合。
28.函的分类(P116)、写作注意事项(P117)
分类:①商洽函②询问函③答复函④请批函⑤审批函⑥知照函
注意事项:①格式规范。
包括行文格式和书写格式都要规范。
②直陈其事、言简意赅③用语得体。
29. 意见的特点与分类(P124)
特点:(1)行文的多向性(2)使用的灵活性(3)作用的多样性(4)内容的广泛性
分类:(1)指导性意见(2)建议性意见(3)评估性意见
30.纪要的概念、种类、行文特征(P126-P130)
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的公文。
它是根据会议记录及其有关文件、资料整理而成的重要的会议公文。
常被称作“会议纪要”。
种类:(1)行政办公会纪要(2)专题会纪要
特点:(1)内容的纪要性(2)称谓的特殊性(3)效用的约束性。
31. 通告、通报、请示、函的文本写作(重点)
32.法制行政公文与法治行政公文的主要区别(P2-P3)
法治公文:指主要用于国家或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具有很强的视实性、治理性、政策性的公文。
法制公文:指主要用于国家或社会组织,并对社会成员或组织的行为进行规范的
文书,它具有很强的典制性、准则性和相对稳定性。
33.法制行政公文的种类(P134-P135)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章程,制度
34.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章程、制度的制定主体及主要文种(P135)
35.计划的文种概念及其统称(P196)
计划: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对今后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的工作、学习、活动等预先拟定任务目标、措施办法、步骤与时间安排的应用文书。
计划是对规划、纲要、设想、计划、安排、打算、方案、要点、意见等一类计划性文书的统称。
36.计划内容三要素(P203)、计划正文的写法(P203)
计划内容三要素:①任务与目标②办法与措施③步骤与时限。
写法:
①条项式。
采用列项分点的写法,这种行文多适用于单项任务的实施性计划;
②表格式。
或通篇全用表格,或主体全用表格,这种行文多适用于在一定时期内任务项目较多的综合计划;
③图示式。
用图形表示计划情况,它适用于任务项目单一,指标、时限明确的计划;
④综合式。
它是图表式与条文的综合运用形式。
37.计划的文本写作(P202-P203)
(1)标题。
“计划制定者+期限+内容+文种”
(2)正文。
包括任务与目标、办法与措施、步骤与时限。
开头(或叫“前言”)是任务来源、计划制订背景、目的等内容的概述。
主体是对任务与目标、措施与办法、步骤与时间安排等内容要素的具体展开表述,常分项列点写作。
要求项目明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结尾或表达完成计划的决心、或号召为完成计划而努力、或预测效益、或展望未来远景;有时也可省写。
结尾一定要简短而有力。
(3)文尾。
包括署名和制定日期,署名可署在标题下方。
38.总结的概念、特点(P205-P212)
总结: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或本人过去一段时期的工作或者完成某一任务的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反思,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或经验教训,以指导今后实践的应用文书。
特点:内容的回顾性、认识的规律性、对象的个性化、效用的经验、表达的简明性
39.总结正文主体部分,通常表现的行文模式及其写法(P214)
行文模式:贯通式、序数式、小标题式
贯通式:写法主要是考虑时间和空间的逻辑顺序,以工作发展的全程逐步进行总结;
序数式:将主体分为若干部分,用“一、二、三……”序数排列;
小标题式:按照材料性质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将主体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冠上一个小标题,且每个小标题都是对其感性材料的理性概括,各部分共
同支撑一个
40.总结行文的人称(P212)第一人称
总结的文本写作(P213-P214)
(1)标题。
(2)正文。
①前言②主题③结尾
(3)文尾。
署明总结者和总结日期。
42.竞职报告的概念与内容要素(P310)
竞职报告:也称竞聘报告或竞聘演讲词,是竞职者竞聘某一职务或岗位,在特定的会议面对特定的听众,阐述竞聘优势及再后工作设想、打算的演说
汇报。
内容要素:标题、称谓、正文、文尾
43.述职报告的概念与内容要素(P316)
述职报告:领导干部或者专业技术人员为接受考核,就自己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从德、才、能、勤、绩、廉等方面,实事求是地向上级机关、领导和
群众陈述汇报的文书。
它是上级机关、领导全面了解、考察和群众评
议干部或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依据。
内容要素:标题、称谓、正文、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