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在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点上璀璨的_省略_博物馆珍藏龙泉青瓷精品赏析与研究_雷国强
海上丝绸之路视野下龙泉青瓷外销研究
海上丝绸之路视野下龙泉青瓷外销研究作者:朱素珍来源:《丝绸之路》 2016年第10期[摘要]宋元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龙泉青瓷大量外销到海外,包括东亚、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
龙泉青瓷以其优雅的品相深受输入国民众的喜爱,还与当地原有的制瓷技术巧妙融合,催生出新的风格与特色,对世界文化与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龙泉青瓷;瓷器外销[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0-0052-02海上丝绸之路始于汉代,在唐宋元时期达到繁盛。
在对外货物交流中,陶瓷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从隋末唐初开始一直至清代,中国陶瓷主要经历了三次较大输出时期。
①而龙泉青瓷是我国古陶瓷史上三次较大对外输出时期中后两次输出时期的主要陶瓷品。
它的输出海路之长、分布国家之广、数量之大、产品之精,为全国其他产区无可匹敌,“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岸……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
②龙泉青瓷的外销,堪称中外青瓷外销史的典范。
一、龙泉青瓷外销的范围和品种宋朝对与海外各国开展贸易所带来的利益认识超过唐朝。
因此,宋朝开国之初就很重视海外贸易,专门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开宝四年(971),在广州设立市舶司,此后在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明州、杭州、泉州等地也纷纷设立市舶司。
据《宋史·张逊传》载,太平兴国元年(976),宋廷还设立榷易署。
这一举措极大促进了瓷器对外销售的规范化、经常化。
这一历史背景,催生龙泉青瓷开始了著名的“陶瓷之路”。
美国学者霍普孙、海索林顿在《中国陶人艺术》一书中说:“中国古今名瓷,分布在全世界各个角落,即印度、菲律宾、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波斯、阿拉伯以及非洲的埃及都大量使用中国浙江青瓷,尤其是龙泉青瓷。
”③日本陶瓷学家三上次男在《陶瓷之路》中也详细记载了自日本至印度洋到非洲各国遗址发掘的龙泉青瓷碎片及各国博物馆收藏的龙泉古青瓷。
龙泉青瓷参与开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探寻
龙泉青瓷参与开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探寻李岩; 朱宗侠【期刊名称】《《丽水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1)003【总页数】5页(P72-76)【关键词】龙泉青瓷; 海上丝绸之路; 考古【作者】李岩; 朱宗侠【作者单位】丽水学院民族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丽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丽水3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3.6丝绸之路是一条起始于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贸路线,是古代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通道,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因运输大宗的瓷器,影响深远,所以又称为陶瓷之路。
从宋代起,因经济文化等原因,龙泉青瓷开始运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近现代以来,从亚非欧各地发现的大量龙泉青瓷表明,龙泉青瓷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一、龙泉青瓷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古发现1.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考古发现近现代以来,在世界各地古遗址、古墓葬的调查发掘中,陆续出土了许多龙泉青瓷。
日本各地都出土有宋元时期的龙泉青瓷,如本州、九州、四国等地区,南宋时期镰仓是一个港口,这里也出土了大量中国龙泉瓷[1]。
印度南部的科罗德尔海岸、东部的阿萨拇州,也发现有宋代龙泉青瓷的碎片,因与北宋元丰(1078—1085年)年号的钱币一起发现,证明北宋时期就已经有了龙泉青瓷的输入。
阿富汗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现有12至13世纪前后的龙泉青瓷残片。
作为印度洋上的贸易大中转站斯里兰卡,也发现有大量宋元时期的龙泉青瓷,其他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苏丹、坦桑尼亚等地都发现有龙泉青瓷,器型有壶、炉等[2]54-55。
龙泉青瓷通过海路外销最远的地方是非洲,北非的埃及是出土龙泉青瓷最多的国家,在开罗古城福斯塔特遗址出土了大量从北宋晚期到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残片,也有元代早期的器型和元代特有的大型器物。
由此可见,宋元时期龙泉青瓷的输出几乎遍及印度洋、太平洋沿岸所有的亚非国家,当今世界上出土或珍藏大量龙泉青瓷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数量和品种也都很多,当时的龙泉青瓷已经成为世界性商品。
龙泉青瓷:复兴之路
龙泉青瓷:复兴之路Longquan Celadon: The Road of Revival文︱江水 图︱王宁(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With the conclusion of the first 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 held in Wuzhen, Tongxiang, Zhejiang, 120 pieces of Longquan celadon were given to governmental ministers and leaders of internet enterpris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s souvenirs.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all the celadons were made by the new generation of craftsmen.In 2009, firing and modeling craftmanship of celadon was listed as the world intangible heritage. It is the only porcelain item that was listed as the world intangible heritage. To be widely accepted and appreciated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handicrafts and from this perspective, Longquan celadon is successful. On the one hand, more and more excellent celadons are becoming extremely popular with collectors; on the other hand, the well-made household porcelains are winning more and more approvals. The revival road ofceladon is unfolding slowly and steadily.龙泉青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入选陶瓷1.徐诗微作品151文化速递2014年末,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桐乡乌镇圆满落幕,与此同时,120件龙泉青瓷作为纪念物被赠送给了世界各国部长及互联网企业领头人,这批青瓷出自龙泉青瓷的新生代手艺人。
从“南海Ⅰ号”出水龙泉窑菊瓣式青瓷看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从“南海Ⅰ号”出水龙泉窑菊瓣式青瓷看中外文化交流互鉴马显冰
【期刊名称】《客家文博》
【年(卷),期】2022()4
【摘要】“南海Ⅰ号”出水的龙泉窑菊瓣式青瓷在模仿西亚金银器风格时,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形成自身特色。
在12世纪后,这类菊瓣样式的龙泉窑青瓷通过海上贸易大量输出,并逐渐被国外窑口仿制。
这一现象背后透露出瓷器的创制并非凭空而出,而有可能源于内外文化的兼容,并逐渐走向本土化;同时,作为文化与技术交流传播的载体,龙泉窑菊瓣式青瓷从借鉴他国到被他国借鉴,见证了古代世界陶瓷的双向互鉴,也为研究古代世界陶瓷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总页数】9页(P74-82)
【作者】马显冰
【作者单位】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南海一号出水景德镇窑与龙泉窑青瓷特征的无损分析研究
2.\"南海Ⅰ号\"出水瓷器传统制瓷工艺辨析及在修复中的指导意义\r——以龙泉窑、景德镇窑青白瓷为例
3.元龙泉窑青瓷印花双耳小罐(平潭大练岛出水)
4.“文明互鉴:网上文化交流共享”论坛推动网络文化产品交流互鉴
5.从元代和清代文化交流互鉴的几则事例看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蚂蝗绊,龙泉青瓷中的“断臂维纳斯”
u■sjI-n&寒故面封文|周子涵 策划一S B妮 图片支持|觉胄堂龙泉青瓷中的『断臂维纳斯蚂蝗绊,收藏界往往求全求精,无精品不收,无整器不藏,但也有例外。
收藏在法国卢浮宫的“断臂的维纳斯”大理石雕塑是这样,收藏在曰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蚂蝗绊茶瓯”茆是如此。
可见,在真正的精品艺术面前,伤残从来都不能代表什么。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件南宋龙泉窑青釉花口碗,因碗下钉入的锔钉形如蚂蝗而又名“蚂蝗绊”。
南宋时,它作为回礼远渡重洋,来到曰本;两百年后,为了修复这件不俗的礼物,它再一次回到中国。
修补后的青瓷碗,其价值不仅没有鬧氐,反而更添独特的魅力。
数百年来,它媒转于不同人手中,但一直都被视作珍宝。
在它八百多年的流转背后,是一个关乎历史、关乎遐想、关乎情怀、关乎价值的故事。
口本大将赠金种善根1175年初春,六波罗小松第府殿的庭院里,樱花开得正盛。
望着庭院里随风而落的粉色花瓣,主人右近卫大将平重盛陷入了沉思。
这位平安时代(794— 1192)末期的著名武将,性格温厚柔和、冷静沉着,文武双全。
在他的肩头,担负着平氏一门所寄予的厚望。
虽然他是当时的太政大臣(相当于宰相)平清盛的嫡长子,但母亲的地位没有清盛的继室高,因此与异母弟平宗盛不同的是,平重盛并没有有势力的外戚庇护。
为了巩固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平重盛平时行事非常小心谨慎。
这位文武全才笃信佛教,宅心仁厚的他在国内广施善行,因此受到平重盛恩惠的人不计其数。
但平重盛并不满足,他常常跟身边的人说:“在自己的国内,无论积多大善根,想让子孙后代一直为自己祈祷冥福,是很难实现的。
为修后世冥福,我想在国外也多积些善根。
”不知道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是否也对家族命运有着某种担忧,事实证明,他的忧虑是正确的,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平重盛口中的国外,就是那个叫宋的国家。
他望着樱花沉思兴叹一番后,作出了一个决定。
他吩咐家人,去镇西(现2021年1月号(上)|9封面故事III [o ve r StoryH(上 )在浙江省博物馆展览中的蚂蝗绊原件(中)补瓷的锔钉(餸)外形近于蚂蝗(下)在故宫博物院展览中的蚂蝗绊原件九州)找…位叫妙典的船主,让他冯丨'.来见自己。
龙泉青瓷的介绍
龙泉青瓷的介绍
龙泉青瓷,作为中国古代陶瓷中的珍品,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外观使其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璀璨明珠。
龙泉青瓷起源于浙江省龙泉市,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筛选、制胎、修坯、装饰、烧制等环节。
首先,陶匠们会选择优质的原料,并经过多道工序的处理,制成坯胎。
在坯胎干燥后,陶匠们会进行装饰,常见的装饰手法包括刻花、浮雕、描金等。
最后,经过高温烧制,才得以成型。
整个制作过程繁琐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
龙泉青瓷最为人称道的特点就是其釉色青莹碧翠、通透如玉。
这种独特的青瓷釉色,是通过高温还原气氛下的烧制而得以形成的。
此外,龙泉青瓷的造型也非常考究,常见的有瓶、罐、盘、碗等,造型优美大方,线条流畅,给人以典雅之感。
龙泉青瓷不仅在中国国内备受推崇,还远销海外,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一张名片。
它不仅在瓷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更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保护。
总的来说,龙泉青瓷作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精美的外观和优雅的风格,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希望
龙泉青瓷这种传统工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世人能够更多地欣赏到这种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品。
龙泉·三问——龙泉青瓷的“视觉之美”考
龙泉·三问——龙泉青瓷的“视觉之美”考作者:席玉成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摘要:在中国陶瓷史上青瓷名窑址分布最广,烧制年代最长和外销范围最大的当属龙泉窑。
它将色彩上升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龙泉青瓷无疑在古今中外的各色瓷器中独领风骚。
青瓷之青,正是大自然与生命力的表现。
青瓷之美,在于那清静世界中缓缓跳动的生命脉搏。
为此,2016年3月,我们走访了浙江西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龙泉。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法等方法,采访龙泉青瓷工艺美术大师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龙泉青瓷视觉之美的艺术特色,试图更全面地展现龙泉青瓷的釉色和开片,若能够妙地利用,可为龙泉青瓷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龙泉;青瓷;釉色;开片;视觉之美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5-0124-03一、釉色之问接触龙泉窑青瓷,通常有人会问什么是粉青?什么是梅子青?两者的区别在哪里?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相关问题。
龙泉青瓷在一千六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以温润如玉的釉色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粉青与梅子青都是龙泉窑的经典釉色,对于这两者的解读,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体会:从原料上看,龙泉青瓷胎有白黑两种,它们出土在同一层次之中,表明它们是在同一窑中烧制的;胎的色调对釉色有一定的衬托作用,宋代龙泉青瓷一般都在胎配方中掺加一定量的紫金土,以降低胎的白度,如粉青釉要求胎色白中带灰,梅子青釉要求胎的白度高一些或白中略带灰,而黑胎青瓷则要求灰到灰黑色胎。
龙泉青釉大体分为石灰釉及石灰碱釉两类。
北宋粉青釉属石灰釉,窑工控制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氛,可以获得青玉般效果,粉青的烧成温度大约在1180℃~1230℃之间;南宋梅子青釉为石灰碱釉是另一成功作品,烧成温度则在1250℃~1280℃之间。
其玻化程度比粉青釉高。
石灰釉在高温中黏度比较小,烧成中易于流釉,釉层比较薄;石灰碱釉在高温中比较粘稠,不易流釉,釉层较厚。
赞美龙泉青瓷的句子
赞美龙泉青瓷的句子赞美龙泉青瓷的句子:1. 龙泉青瓷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纹饰,展现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卓越之处。
2. 龙泉青瓷在制作工艺上精益求精,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匠人的智慧和心血。
3. 龙泉青瓷的瓷胎质地坚实,釉面光泽细腻,给人以触感上的愉悦。
4. 龙泉青瓷所采用的青瓷釉料,色泽自然纯正,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
5. 龙泉青瓷的造型设计独特别致,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融入了现代审美。
6. 龙泉青瓷在历史上享有盛誉,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瑰宝之一。
7. 龙泉青瓷的制作过程严谨细致,需要经历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完美的作品。
8. 龙泉青瓷的青釉色调独特鲜明,极富观赏价值,堪称中国陶瓷之美。
9. 龙泉青瓷因其独特的青色釉料而得名,其釉色在光线下变幻莫测,深浅交错,令人陶醉。
10. 龙泉青瓷的纹饰精美细腻,常以植物、动物等自然元素为主题,寓意丰富多样。
龙泉青瓷是中国传统陶瓷的重要品种之一,享有盛誉于世。
其制作工艺独特,釉色纹饰精美,堪称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瑰宝之一。
龙泉青瓷以其独特的青色釉料而得名,釉色自然纯正,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
青瓷釉料在烧制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独特的青色,使得龙泉青瓷在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
龙泉青瓷的制作过程繁琐严谨,需要经历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完美的作品。
首先,匠人会选取优质的陶土,经过粉碎、筛选等步骤,制成坯体。
然后,将坯体进行成型,经过修整、干燥等步骤,形成最初的造型。
接下来,匠人会进行精细的修整和雕刻,赋予作品独特的纹饰和造型。
最后,将作品进行烧制,经过高温烧制后,龙泉青瓷才能展现其真正的魅力。
龙泉青瓷的造型设计别致,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既保留了古代陶瓷的传统元素,又加入了现代艺术的创新和个性化。
瓶、罐、盘、碗等各种器型都能见到龙泉青瓷的身影,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匠人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龙泉青瓷的釉色变化多样,常以深浅交错的青色釉面为主,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
青瓷釉料在烧制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独特的青色,使得龙泉青瓷充满了神秘和变幻之感,令人为之倾倒。
宋代龙泉青瓷陈设品的文化研究的论文
宋代龙泉青瓷陈设品的文化研究的论文宋代龙泉青瓷陈设品的文化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悠久,从远古社会就出现了作为生活器具陶器。
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不断提高,到东汉时期,出现了第一件瓷器,拉开了中国瓷器历史的帷幕。
中国陶瓷类型丰富,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泉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中国著名陶瓷专家陈万里评价龙泉青瓷:“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
”古代龙泉青瓷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近几年来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龙泉青瓷艺术热潮。
龙泉青瓷初创于三国两晋时期,当地人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烧制青瓷,但规模较小。
北宋时期,龙泉窑慢慢发展起来,初具一定的规模,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
南宋时期,政治中心南移,北方制瓷技术传入南方,促进了龙泉青瓷的繁荣发展,达到顶峰。
元代时青瓷继续发展,加入元代风格。
明清时期青瓷外销量减少,导致龙泉窑逐渐衰落,此后艰难维持。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关注名窑的恢复工作,1957年周恩来总理特别指示,要恢复龙泉青瓷的生产工作,出现了一批恢复龙泉青瓷技艺的的现代艺术大师,促进了龙泉窑的发展。
在国外,龙泉青瓷被称作“celadon”(音译为“雪拉同”),这是以欧洲名剧《牧羊女亚司泰来》男主角雪拉同穿的绿色美丽服饰来命名的,此后“雪拉同”作为青瓷的名字在国外传播开来,“雪拉同”的颜色指的就是宋本文由收集整理朝的龙泉青瓷釉色——梅子青。
一宋代社会背景鉴于前朝战乱纷争的局面,宋代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崇文抑武”的治国策略,虽然这个时期政府软弱,但宋朝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数量多,规模变大,商行、店铺林立,夜市繁荣。
同时,大力推行科举制度,优待文人,激起空前的读书热潮,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二从宋代理学思想到龙泉青瓷陈设品田自秉先生概括的宋代工艺美学风格如是说:“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
不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等,都以朴质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的美。
浅谈龙泉青瓷
浅谈龙泉青瓷朱嘉盛在浙江省的西南部浙闽赣边境,群山延绵,峰峦叠嶂,溪流纵横。
龙泉市就位于这片绿色的区域,总面积3059平方千米。
龙泉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洞宫山、仙霞岭两支山脉绵亘其中,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在市西、南、北有20多条小溪流向中部,汇入龙泉溪,流向温州。
市西北的住溪、碧龙溪是乌溪江上游,流向杭州。
市西的宝溪流入福建省属闽江水系,流向福州。
所以,龙泉就有了“水流三州”的称谓。
只有在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经过智慧、勤劳的龙泉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最终奠定龙泉“青瓷之都、宝剑之邦”的地位。
初次对龙泉的概念是来自一把宝剑,这是一把制作精良的“龙凤七星剑”,它寒光凛冽,握在手上,会让人感到与武侠小说的世界拉扯了距离。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宝剑,剑的主人告诉我,这把剑是在龙泉买的,那是一个自古以来盛产宝剑的地方。
后来又在朋友处看到了一件花瓶,花瓶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其釉色青如玉,光泽柔和,晶莹滋润,与其它瓷器大不相同。
我那位做古玩生意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件龙泉青瓷。
至此我才知道龙泉不但出宝剑还产这样精美的瓷器,对龙泉宝剑我曾作过一番粗浅的了解,那这青瓷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怀着好奇之心,试着去探个究竟。
从资料上看,在龙泉市境内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
一、历史源流龙泉窑开创于三国两晋,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一个瓷窑系。
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龙泉境内山岭延绵,森林茂盛,瓷土等矿藏资源丰富,又位于瓯江上游,有便利的水路运输,加上充足的原料、燃料和水资源,自然条件可称得上得天独厚。
早在三国两晋时期,龙泉的百姓便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吸取越窑、婺州窑、瓯窑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但当时烧制的青瓷非常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
海上“丝路”的“非遗”印记——罗盘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周甜 供稿)
为船舶指引方向的神秘黑科技
罗盘又叫罗经,它还有罗经盘、罗针、罗盘针、指南针盘等别名,蕴含“包罗万象,经纬天地” 的意义。罗盘在我国古代被广泛用于航海、勘察、探险、旅行等活动中测定方位,民间多用于测 定宅基朝向、墓葬选址等。
罗盘承载着我国古代天文学、地理学、建筑学等方面的文化信息,其主要原理源于磁性指南 技术。指南针是举世瞩目的四大发明之一,在我国主要经历了司南、磁针和罗盘三大发展阶段。 战国至西汉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司南看上去是魯
幸运的是,指南针诞生了,航船不再听天由命。宋代的朱彧在《萍洲可谈》中 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是人类使用指南 针为航船导航的最早的文字记录。
随着航海罗盘的普遍应用, 从南宋开始,出海的船舶上设置了一个职位一火 长,专门负责看管指南针, 用它为船舶导航。这一职位 )保留了很长时间,直到明代
同学们,在上一期中,我们了解了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繁盛,也认 识了龙泉窑青瓷的非遗技艺。当载满货物的船舶缓缓驶离港口,奔赴浩翰的大 海时,你极目远望,只见水天一片,你可知如何分辨东西南北?如果船舶迷失 方向,偏离航道,不仅无法到达目的地,甚至还会遭遇意外灾难。今天,我们 就来聊聊航海“非遗”家族里的罗盘吧。
一个方盘,方盘上标有方位,中间放一勺状磁石,拨动磁勺,让它自由旋转后静止下来,勺柄所
指的方向就是南方。后经过历朝的不断改进,
、「
司南到宋代开始发展为指南鱼、指南龟和 、 指南针。人们又经过多年实践,将指南针固\
南宋龙泉青瓷釉色及装饰浅析
南宋龙泉青瓷釉色及装饰浅析作者:李军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8期摘要:龙泉青瓷在南宋时期达到顶峰,尤其是“粉青”和“梅子青”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的一枝独秀。
文章从分析南宋龙泉青瓷的釉色和装饰入手,对其制瓷业发展繁荣的历史背景和工艺技术等问题进行论述,并对哥窑、弟窑的概念定义和龙泉青瓷的装饰发展阶段变化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釉色;装饰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8.004瓷器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
考古学研究表明,由陶到瓷的嬗变是以青瓷为起点的,无论是胎质、釉色,还是形制、装饰,瓷器都蕴涵着本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和文化心态。
作为工艺品,瓷器既要有其本质上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还要有体现其特殊神韵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一点在南宋龙泉青瓷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南宋龙泉青瓷以釉色取胜,其“粉青”和“梅子青”可谓冠绝古今,古人有“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硫酸泛青时”的赞美诗句。
1 南宋龙泉青瓷釉色的历史学观察中国青瓷发展到宋代,已然是一派百花齐放、繁荣向上的景象,堪称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①。
宋代历时320年左右,是中国历史上有数的长命王朝之一,但是南宋与北宋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已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说,南宋王朝是苟延残喘地在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唯诺偏安,但是,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南宋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时代特征不仅反映在当时的文艺作品中,也体现在陶瓷器的艺术风格上。
唐三彩那种雍容博大的异邦情调和大国胸怀已经消失,充斥于宋代瓷器形制中的是一種幽柔典雅、秀美端庄的文人趣味。
北宋的覆亡直接导致了开封官窑的停废,同时由于北方被金人所占,当时如汝窑、定窑等名窑受战乱影响,已不能继续生产。
伴随着南宋皇室迁入杭州,统治阶级仍然需要大批量的生活和享受器具,那么何以弥补官窑停产带来的供需矛盾呢?这一矛盾也为南方制瓷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关于龙泉青瓷介绍的作文的
关于龙泉青瓷介绍的作文的龙泉青瓷,那可是瓷器中的“大明星”!说起它,我就想起那次在博物馆与它的美丽邂逅。
那天,阳光正好,我走进了那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博物馆。
一进门,就被一个展柜里的龙泉青瓷吸引住了。
那是一只青釉花瓶,静静地站在那里,却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的故事。
我凑近了仔细瞧,只见它的釉色宛如初春的新绿,清新而柔和。
那绿色不是那种刺眼的、张扬的绿,而是一种含蓄的、内敛的绿,就像深山里的一泓清泉,让人看了心里觉得特别舒坦。
花瓶的线条流畅自然,从上到下,没有一丝生硬的转折。
瓶颈细长,像是一位优雅的女子,微微仰着头;瓶身圆润,恰似女子那婀娜的身姿,充满了韵味。
再看那瓶身上的花纹,更是巧夺天工。
不是那种浓墨重彩、纷繁复杂的图案,而是寥寥几笔,却勾勒出了山水的神韵。
远处的山峦起伏,若隐若现;近处的树木葱茏,仿佛能听见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还有那流淌的小溪,水波荡漾,让我感觉那水仿佛真的在流动。
我忍不住想,当年制作这只花瓶的工匠,得有着怎样的一双巧手和一颗玲珑心啊!他一定是在一个安静的小屋里,专心致志地摆弄着手中的泥土和工具。
也许窗外正飘着细雨,打在屋檐上滴答滴答响,但他丝毫不受影响,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
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青瓷的热爱和敬畏。
他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瑕疵而皱起眉头,也可能会因为一个完美的细节而露出欣慰的笑容。
想着想着,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那个热闹的窑厂。
炉火熊熊燃烧,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中。
刚出窑的青瓷,还带着余温,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自豪,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精美的青瓷将会走向世界,成为人们眼中的珍宝。
龙泉青瓷的制作过程,那可真是讲究得很呐!从选土开始,就得精挑细选。
要用那种细腻、纯净的泥土,才能保证烧制出来的瓷器质地优良。
然后是拉坯,师傅们把泥土放在转盘上,双手轻轻一捏一拉,一个形状就出来了。
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力度和角度都得把握得恰到好处,不然就会前功尽弃。
龙泉青瓷,走向天下的浙江宝藏
龙泉青瓷,走向天下的浙江宝藏作者:胡慧媚来源:《文化交流》2019年第12期从茫茫沙漠到南海碧波,从沿海港口到亚、非、欧等众多国家和地区,随处都可见龙泉窑瓷器那动人心弦的一抹青翠。
龙泉青瓷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千呼万唤,孟冬时节,久居海内外的龙泉青瓷回到故乡浙江,演绎“天下龙泉”的千年风采。
目前在浙江省博物馆举行的“天下龙泉——龙泉青瓷與全球化”特展,展出了全球42家文博机构的513件()文物,展品涵盖亚、非、欧各洲,是史上展出龙泉窑精品数量最多、覆盖地域最广、规模空前的一次大展。
这也是浙江省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同仁近10年来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珍品马蝗绊“回家”展出此前“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已在故宫博物院展出3个月,吸引了众多海内外观众。
如今回到青瓷的故乡浙江展出,更有着非凡的意义。
为体现地缘性,此次展览特别增加了从“源”到“流”的追溯内容。
同时,还增设了当代龙泉青瓷大师创作的作品展,展出78件()当代龙泉青瓷作品,创作者既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有后起之秀,体现了龙泉青瓷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展览将截至2020年2月16日。
龙泉是青瓷的故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龙泉青瓷以如翠似玉的精美釉色和端庄典雅的经典造型,影响了东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
12~15世纪的数百年间,龙泉青瓷沿着浩渺的海上丝绸之路,行销到了亚、非、欧等众多的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把先进的制瓷技术传播到各地,引领了当时世界陶瓷的时尚,也引导了世界不同地区陶瓷生产的走向。
作为国家强盛与文化繁荣的中国符号,龙泉青瓷跨越海洋,开启了她的全球化时代,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会。
此次展览中,众多来自英国、日本、韩国、伊朗、阿联酋、印度等国国家博物馆的龙泉青瓷瑰宝漂洋过海回到故乡。
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来自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马蝗绊”。
它是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花口碗,日本指定的重要文化财()。
相传明代早期,日本使臣曾奉将军之命携带一枚开裂的南宋龙泉青瓷碗来到中国,因为将军太过钟爱,请求明廷再赐一枚同样的碗,但是从南宋到明初龙泉青瓷的风格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明朝君臣还是来华使臣都无法搜罗到同样的龙泉青瓷碗,所以只能请人锔补后再带回日本。
龙泉青瓷神仙作文
Title: The Enchantment of Longquan Celadon CeramicsIn the misty, mountainous region of Longquan, China, lies a hidden treasure that has captivated the world for centuries - Longquan celadon ceramics. This exquisite art form, with its roots deeply entwined i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is not just a craft, but a testament to the enduring spirit of creativity and the pursuit of perfection.Longquan celadon, known for its distinctive greenish-blue glaze and elegant forms, has a history that spans over a thousand years. Its origin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Song Dynasty, when it was highly prized by emperors and nobility alike. The secret of its allure lies in the unique combination of skilled craftsmanship, meticulous attention to detail, and the mysterious alchemy of its glazing process.The creation of Longquan celadon is a labor of love that begins with the careful selection of raw materials. The clay, rich in minerals, is quarried from the depths of the earth, while the glaze is formulated from a blend of natural minerals and plant ashes. These ingredients, when combined and fired in a kiln at high temperatures, undergo a magical transformation, emerging as the smooth, lustrous surface that characterizes Longquan celadon.The artisans of Longquan are the unsung heroes of this legacy.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they have passed down the secrets of their craft, refining techniques and 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what is possible with clay and fire. Their hands, calloused and skilled, shape the clay into vessels, bowls, and figurines that are not just functional, but also imbued with a sense of the artisan's spirit and vision.The allure of Longquan celadon is further enhanced by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natural world. The glaze, with its subtle variations of color and texture, evokes the tranquility of a mountain stream or the depth of a forest glade. Its forms, often inspired by nature, are a testament to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 philosophy that is deeply ingrained in Chinese culture.But the appeal of Longquan celadon is not just aesthetic. It is also a powerful symbol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continuity.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where traditional ways of life are being lost to the onslaught of modernity, Longquan celadon stands as a beacon of the past, a reminder of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that shapes who we are as a people.The legacy of Longquan celadon is not just confined to China. Its influence has spread far and wide, inspiring ceramicartists and enthusiasts across the globe. Its unique beauty and the stories it tells of a proud heritage have captured the imagination of people from diverse cultures, who find in it a universal language of beauty and creativity.In conclusion, Longquan celadon is not just a ceramic; it is a cultural icon, a symbol of excellence, and a testament to the enduring power of human creativity. Its story, woven through the ages by skilled artisans and passionate aficionados, is a reminder that true beauty is timeless and that the spirit of creation is as strong today as it was centuries ago. As we marvel at the enchantment of Longquan celadon, we are also paying homage to the rich tapestry of human history and culture that it represents.(Note: While this text meets the word count requirement, it is important to acknowledge that the actual length of an essay or descriptive piece can vary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content and style. Additionally, the word "celadon" is derived from the French "céladon," which originally referred to a character in a medieval poem and later came to describe a type of green-glazed porcelain. The term is now widely used to describe Chinese green-glazed ceramics, particularly those from the Longquan kilns.)。
大家看好才是真的好看——有感《龙行万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龙泉青瓷》展览
71
开篇展览实景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以展示龙泉青瓷的传承和近况为主,展示面积相比前两个单元有所压缩,然而这一部分 的文物和作品非常多,以典藏式陈列为主。主体色调是淡灰色,辅以米黄色展拖,与第一部
分交相呼应,同时淡灰 色背景更易衬托龙泉青 瓷的釉色,并不抢眼。 由于这一部分原始展柜 非常巨大,如果直接摆 放文物则显得格外空 旷,于是便在展柜玻璃 上贴了金色博古架纹饰 的车贴喷绘,观众们可 以透过特意留出的空白 来仔细品味龙泉青瓷。 这一部分没有山、没有 海,没有任何装饰物, 只有工艺精湛的龙泉 瓷 器。 让 人 们 尽 享 龙 泉 之 美 的 同 时, 一 再 探究龙泉青瓷为什么 会风靡世界。
——
大有 感《
家
龙 行
看
万 里
好
——
才
海 上
是
丝 绸
真
之 路
的
上 的Biblioteka 好龙 泉看
青 瓷
》展
撰 文
,览
郭 冬 月
/
展览实景
现代社会,人们在物质上的需求被满足之后,更加注重精神生活。于是观众对展 览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普通的展览已经无法吸引观众的眼球,满足观众需求也变得越 来越难。文章以《龙行万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龙泉青瓷》展览为例,通过该展览 的内容布局和设计思路,提出了在有限条件下,策展人需要换位思考,通过观众的视 角来策划展览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龙泉青瓷文化传承调查
龙泉青瓷文化传承调查
吕鸿;刘春燕;施佩佩;郑春波;雷蒋蕾;朱琳玲;黄京茜
【期刊名称】《丽水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29)6
【摘要】龙泉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经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光彩夺目.龙泉特有的地理、人文环境,形成和发展了青瓷文化为了让龙泉青瓷文化更加完满地传承,就青瓷产业现状、青瓷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总页数】4页(P79-82)
【作者】吕鸿;刘春燕;施佩佩;郑春波;雷蒋蕾;朱琳玲;黄京茜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丽水,323000;丽水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丽水,323000;丽水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丽水,323000;丽水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丽水,323000;丽水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丽水,323000;丽水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丽水,323000;丽水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7
【相关文献】
1.现代龙泉文化青瓷之动植物装饰艺术——以浙江丽水学院龙泉青瓷研究院文化青瓷创新为例 [J], 吴新伟
2.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两宋龙泉窑青瓷艺术风格浅析 [J], 王碧琳
3.非遗文化传承背景下龙泉青瓷艺术创作初探 [J], 卓鑫伟
4.文化传承背景下龙泉青瓷品杯设计策略及其创作探索 [J], 张国霖
5.民国时期龙泉青瓷文化传承考析 [J], 吕鸿;徐瑞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画元素融入龙泉青瓷的装饰应用研究
中国画元素融入龙泉青瓷的装饰应用研究
王卓尔;雷慧珍
【期刊名称】《陶瓷研究》
【年(卷),期】2024(39)1
【摘要】龙泉青瓷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龙泉青瓷也必然需要不断创新去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本研究将龙泉青瓷的纹饰作为创新主题,通过分析研究总结出历代龙泉青瓷的纹饰特征;将传统中国画作为主要创新元素,将“谢赫六法”作为理论框架对瓷画融合创新;阐明“以形写神”等中国画核心造型观;对其市场进行深入探讨;提炼出结合现当代社会背景“瓷画相生”的人文价值。
【总页数】3页(P145-147)
【作者】王卓尔;雷慧珍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7
【相关文献】
1.现代龙泉文化青瓷之动植物装饰艺术——以浙江丽水学院龙泉青瓷研究院文化青瓷创新为例
2.龙泉青瓷融合工笔花鸟画装饰应用研究
3.从青瓷工艺到书画意韵——现代龙泉青瓷书画装饰艺术的探析
4.将3D打印技术融入龙泉青瓷中的应用研究
5.浙江古代青瓷鱼纹装饰应用研究——从新安沉船出水龙泉窑青瓷谈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泉窑与海上丝绸之路
龙泉窑与海上丝绸之路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20年第15期文·图/陈龙鑫国内高古瓷领域最大规模的展览,莫过于那场“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
那次的展览共分为两期,一期在故宫博物院,二期在浙江省博物馆,共计展出42家国内外文博机构的文物833件(二期为513件),是有史以来关于龙泉青瓷展出数量最多、来源最广、产地最繁,且体现最多元文化的一次展览。
展览题名乃国内陶瓷泰斗耿宝昌先生所书,冠以“天下龙泉”,足见策展方对龙泉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的高度自信。
龙泉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场,一般认为其形成于晚唐五代,南宋晚期到元代达到中国古代青瓷烧制最高水平,明初仍作为重要的贡品和外贸窑场,直到明代中期才逐渐式微。
龙泉窑窑场众多、产量巨大,其产品在国内发现的范围和数量之大,同时期其他窑口无出其右。
同时,龙泉窑还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运输的最重要的物品之一,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出土龙泉青瓷。
当然,瓷器作为易碎品,其规模化运输主要依靠水路,龙泉青瓷亦不例外。
从时间纵轴来看,南宋开始一直到明代中期,龙泉青瓷在我国海外贸易中始终占据着主要位置。
有宋一朝,始终面临非常严峻的外部压力,辽夏金等少数民族王朝切断了宋朝与欧亚大陆的连接,其国土日蹙而养兵日多,经济上更为依赖海上贸易;同时宋代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臻于成熟,因此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达到鼎盛,海外贸易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宋室南迁以后,随着龙泉窑生产技艺的成熟以及地理位置的优越,使其成为当时最适合海上贸易的瓷器,龙泉窑产品开始大量外销,早期主要销往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半岛,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发现,晚期开始大规模地销往中东和非洲地区。
元朝在海外贸易方面沿袭宋制,在泉州、明州等地先后设立市舶司,并推行“官本船”方式,大力推进海外贸易。
由于元朝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鼓励,龙泉窑青瓷外销达到了鼎盛,特别是销往西亚中东乃至东非地区的龙泉窑产品比较多且部分产品质量较高,或许与官方性质贸易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镶嵌在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点上璀璨的龙泉青瓷明珠(下)雷国强 李震 / 文——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珍藏龙泉青瓷精品赏析与研究四、关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皇宫珍藏的龙泉青瓷珍品的讨论面对这些珍藏在异国他乡,见证着海、陆上丝绸之路辉煌成就的青瓷珍宝,我们不禁要提出这些问题:它们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走出国门?路径又何在?生产与烧造的窑场在哪里?这些珍贵的青瓷外销瓷又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与地位?这就是我们在鉴赏与研究珍藏在土耳其皇家托普卡帕皇宫的元代到明初这批龙泉青瓷珍宝的基本问题。
(一)宋、元至明初中国海上贸易的历史背景中国瓷器作为海上贸易的重要商品始于唐,鼎盛于宋、元,延续至明清。
就古代龙泉青瓷而言,其作为海上贸易产品发展于北宋,昌盛于南宋与元代,明初是其辉煌的海上贸易青瓷产品生产与制作的绝响。
海上贸易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要有完成远洋航行的船只,其次要有满足海外需要的商品。
就第一条而言,宋代中国已能制造排水量达800吨左右,可以装载500—600人的巨型海船,史称“南船”。
这种“南船”采用尖底造型,吃水深,能抗远洋风暴,再加上又采用密封隔水舱工艺,极大地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图25 大窑枫洞岩遗址出土的明代早期龙泉青瓷标本,惜瓷草堂藏51能。
因此在13—14世纪,南印度洋和中国之间的海上交通已全被中国帆船控制。
宋代中国帆船可以远航至印度洋沿岸各国,不仅仅由于当时中国人已掌握了巨型海船的制造技术,而且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中国当时两项属于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一是中国海船上普遍都使用一种叫作“浮针罗盘”的导航技术;二是中国海船上配备了记录沿途地点和里程的航海地图。
正是这些技术支撑,大大提高了航海的安全性和航向的正确性,缩短了航行周期,扩大了远洋的范围。
其二,中国独有的丝绸、瓷器以及茶叶已成为世界性的贸易产品,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
如图20,为宋元时代海上交通示意图。
宋代赵汝适所著的海外地理名著《诸蕃志》,成书于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分上、下两卷,记载了东自日本、西至东非索马里、北非摩洛哥及地中海东岸诸国的风土物产及自中国沿海至海外各国的航线里程及所达航期。
其中仅列举当时由泉州港运出的瓷器其销售地就达24个地方。
这些地方分别属亚洲的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和非洲的肯尼亚。
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所著记述海外诸国见闻的著作《岛夷志略》中关于瓷器外销地的记录也达到44个地方,这些地方主要包括南洋、西亚以及非洲。
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所记载的青瓷和处州瓷,以龙泉青瓷为主,同时也包括浙江、福建沿海地区仿制的龙泉青瓷产品。
自宋代以来,东南亚各地,中国瓷器已成为当地人民的日常用品,也是珍贵的礼器和装饰品。
在13世纪,埃及和非洲沿海各地常用来自中国的珍贵瓷器作为礼品或作为体现财富与地位的装饰品。
这些产自中国的瓷器常被镶嵌在清真寺的门楣和豪华的客厅的壁龛中,这种图22 大窑枫洞岩明代早期龙泉青瓷官窑遗址图20 宋元时代海上交通示意图图21 1420年刊刻《天妃经》卷首的郑和下西洋船队图图23 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的纪年菊花纹印模文化瓷苑Oriental Collection建筑装饰风格趋势一直延续到元至明初。
明代立国之初,朱元璋一反元代鼓励海外贸易的做法,实施禁海国策,命令“片板不许下海”,“敢有私下诸蕃互市者,必置重法”,禁止民间的海外贸易。
另一方面,明太祖又为了树立天朝的圣威,又遣使招徕周边国家使臣前来称蕃纳贡,对前来朝贡的国家大加赏赐。
这种“薄来厚往”的外交国策,使得各国在物品交换中大获益处,所以纷纷前来称蕃纳贡,因此出现了所谓的“朝贡贸易”。
1402年明成祖朱棣登位,采用“赉赐与贸易” 并重的外交策略,开拓海外贸易市场并联络各国君主,以取得海外贸易的主动权。
于是从1405年起下令郑和、王景弘组织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所运往各国的货物,不但数量可观,而且以产品的独特性见长于世。
其中大量的青瓷产品就出产自浙江的龙泉窑。
如图21,1420年刊刻《天妃经》卷首的郑和下西洋船队图。
(二)托普卡帕皇宫珍藏的龙泉青瓷藏品的烧造窑口珍藏在托普卡帕皇宫的龙泉青瓷大约有1350余件,大部分是元代和明朝初期的产品,其中以明代初期产品居多。
这些珍贵的明代初期龙泉青瓷藏品,就是来自那个时期的“朝贡贸易”和“赉赐贸易”活动。
大家都知道这些收藏在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的龙泉青瓷均应出自浙江丽水龙泉,但其烧造窑口一直是一个谜。
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市博物馆联合对大窑枫洞岩窑址进行了考古挖掘,从而揭开了明代早期龙泉青瓷官窑的神秘面纱。
如图22,是大窑枫洞岩明代早期龙泉青瓷图27 明代龙泉青瓷戳印“礼”字铭刻划纹凸腰棱花口小碟,惜瓷草堂藏图26 明代龙泉青瓷刻划花纹茶盏托,惜瓷草堂藏图29 明代龙泉青瓷兽足八卦炉,惜瓷草堂藏图28 明代龙泉青瓷绳耳三足炉,惜瓷草堂藏图24 明龙泉青瓷五爪龙纹大盘,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53图30 明初龙泉窑刻花龙纹碗,高8.8厘米,口径18.8厘米,足径7.6厘米,故瓷10178/珍-182/院1887图31 明前期龙泉窑直口大碗,高10.5厘米,口径21.8厘米,足径11.8厘米,故瓷14538/昆-228-61/院1550官窑遗址。
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徐军在《明代早期龙泉青瓷官器》一文中介绍大窑枫洞岩窑址考古情况:大窑枫洞岩窑址发现一处元代晚期房屋遗址,内部由南向北逐渐堆积了大量的明代初期青瓷残片和窑业废弃物,其中在接近房址地面的地层中出土了“永乐九年十一月廿九日立毛字记号”的纪年菊花纹印模(图23)。
在房址内南部地层中也出土一件有永乐纪年的瓷器,这些材料直接地说明两个地层间叠压的地层都是永乐时期的地层。
其中永乐地层即为官器大量出土的地层,这些地层中包括不含匣钵垫具残片等窑业废弃的纯瓷片地层,该地层出土的带有刻划花纹和光素无纹的玉壶春瓶、执壶、梅瓶、墩碗、大盘等残片可以确定为明永乐时期的官器类型。
同时在遗址北部找到了元代地层,通过地层叠压关系和堆压现象的判断,该纪年印模地层以北、元代地层以南的若干地层年代可以推定为明代洪武时期至永乐初年。
这些地层出土了大量的刻划繁缛花纹的大墩碗、大盘等可以确定为明洪武时期的官器类型。
见图24,明龙泉青瓷五爪龙纹大盘(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
该地层以下几层也有同类产品出土,并有敞口龙纹盘、凸腰棱花口盆等特殊器型。
这些地层同时也出土大量的以戳印为装饰的器物,和刻划花纹为主的官器类型有较大差异,大部分属于民用商品和贸易青瓷。
徐文还对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的明代早期龙泉窑青瓷官器主要类型与清宫旧藏及托普卡帕皇宫的龙泉青瓷作了比较研究,他指出: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的明代早期龙泉窑青瓷官器残片标本,其器型、纹饰、釉质以及制作烧成工艺与清宫旧藏及托普卡帕皇宫收藏的龙泉青瓷高度吻合,说明它文化瓷苑Oriental Collection们均出自一个共同的窑口——大窑枫洞岩。
大窑枫洞岩遗址出土的明代早期龙泉青瓷器型类型主要有大口径墩碗、莲子碗、圆口刻花折沿盘、菱口折沿盘、敞口盘、凸腰棱花口盘、玉壶春瓶、梅瓶、执壶、豆等十大类。
这些标本主要特征有:制作工艺工整,纹样精美,釉色深清泛绿,釉质深厚滋润,器型硕大,胎厚质白略微泛青,器底采用刮釉工艺。
装饰以刻花为主,亦见有戳印装饰,刻工技法工整,完美地体现了明代早期龙泉青瓷大型器物制作的高超技艺。
如图25,大窑枫洞岩遗址出土的明代早期龙泉青瓷标本,惜瓷草堂藏;图26,明代龙泉青瓷刻划花纹茶盏托,惜瓷草堂藏;图27,明代龙泉青瓷戳印“礼”字铭刻划纹凸腰棱花口小碟,惜瓷草堂藏;图28,明代龙泉青瓷绳耳三足炉,惜瓷草堂藏;图29,明代龙泉青瓷兽足八卦炉,惜瓷草堂藏。
(三)托普卡帕皇宫珍藏的龙泉青瓷藏品的性质与地位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的发现和考古挖掘对充分认识这些收藏在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伊朗阿德比尔寺、台湾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等世界著名博物馆以及民间的明代初期龙泉青瓷作品的性质与地位有重要认识意义。
《大明会典》就官用瓷器制作与生产有这样的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物等,须要定夺制样,计算人工物料。
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饶、处等府烧造。
”(注5)这条文献说明了以下几个事实:一、浙江龙泉窑曾经与江西景德镇窑一起在明代初期共同分担朝廷官用瓷器的烧造任务;二、这一时期的龙泉窑官用青瓷严格依照官样生产与制作;三、这些龙泉青瓷是为朝廷祭祀、宴飨、内外赏赐所用的专用器物。
关于第三条,明代初期龙泉青瓷是为朝廷祭祀、宴飨、内外赏赐的专用器物有何根据呢?明代初期为朝内外赏赐的专用器物,文中讨论明初“朝贡贸易”与“赐贸易”已有所提及,这里不再重复。
关于明代初期龙泉青瓷作为朝宴飨用器,北京故宫博物院黄卫文在《清宫旧藏明代龙泉窑青瓷研究》一文中有详细的论述。
他从龙泉青瓷是赉廷祭祀、故宫博物院旧藏明代龙泉窑文中有详细的论述他从图33 明龙泉窑刻花花卉卧足碗,高4.6厘米,口径13.1厘米,足径4厘米,故瓷1440/丽-1129-64/院1636图32 明龙泉窑刻花番莲碗,高12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15厘米,中瓷1297/JW295/故22255图37 明龙泉窑拱花花卉玉壶春瓶,高36.6厘米,口径9.5厘米,足径11.3厘米,故瓷3979/71154/中248图35 元-明龙泉窑刻花花口折沿盘,通高5.8厘米,口径33.5厘米,足径16.2厘米,中瓷003347/71810/故0763图36 明龙泉窑刻花一把莲折沿大盘,高8.7厘米,口径48.6厘米,足径27厘米,故瓷4022/律-851-50/院2059图34 明初刻花莲式大碗,高13.2厘米,口径32.3厘米,故瓷17663/金-280-73-1/院013图36明龙泉窑刻花把莲折沿大盘高87厘米口径文化瓷苑Oriental Collection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的211件明代龙泉窑青瓷藏品梳理入手,结合清宫档案和《故宫物品点查报告》的原始记载,对这些传承至明代初期的龙泉青瓷在清宫中的陈设与使用功能及存储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讨论。
通过分析研究清宫旧藏明代龙泉窑青瓷在宫原藏位置、器型、数量,有力地说明了这些清宫旧藏明代龙泉窑青瓷的使用与保存情况。
这些明代早期的龙泉青瓷在清代仍作宫殿厅堂中陈设或祭礼器在使用,同时还有一部分自明初进宫就一直存储在相应的库房而没启封使用。
由此,我们可知清宫旧藏明代龙泉窑青瓷就是明代宫廷的原有旧藏。
清宫旧藏宋、元、明代龙泉窑青瓷作品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也藏有400余件,其中主要以明代龙泉窑青瓷为大宗。
2009年5月台北故宫博物院以《碧绿——明代龙泉窑青瓷》为主题举办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龙泉青瓷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