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项目集成
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方法标准化概述
![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方法标准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b72312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5.png)
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方法标准化概述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随着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和工作频率的增加,电磁兼容性问题也随之变得十分关键。
因此,如何对集成电路的电磁兼容性进行测试和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需要统一规范相关的测试方法,这也是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方法标准化的主要目的。
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方法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使不同类型的集成电路都能够得到一致和可比较的测试结果。
标准化涉及到测试方法的规范、测试过程的设计、测试数据的分析和验证等方面。
通过标准化,可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测试成本和测试时间,并且还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方法标准化中,需要考虑到测试对象的种类以及测试环境的不同。
目前,国际标准组织和国家标准化机构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包括CISPR、IEC、IEEE、ISO等标准组织发布的标准,以及国家标准化机构制定的标准。
其中,CISPR是电磁兼容性研究委员会。
IEC是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和推广国际标准的组织。
IEEE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SO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这些组织制定的标准都涵盖了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方法的不同方面,覆盖范围广泛,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具体来说,在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方法标准化中,需要考虑到测试的频率、功率、辐射和传导等方面。
对于传导电磁干扰测试,通常采用注入电流法、共模传导法、差模传导法等方法。
而对于辐射电磁干扰测试,则可以采用近场扫描法、远场扫描法等方法。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测试照明、接地和防护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方法标准化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并且降低测试成本和实施难度。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关于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方法的标准,以应对不断变化和升级的技术要求。
芯片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技术
![芯片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624e80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a.png)
芯片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技术摘要:当今,集成电路的电磁兼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芯片电磁兼容(EMC)技术关乎整机电子系统及其周围电子器件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电磁兼容性。
电子设备和系统的生产商努力改进他们的产品以满足电磁兼容规范,降低电磁发射和增强抗干扰能力, 集成电路(IC)的电磁兼容性(EMC)的测试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国内外资料调研和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介绍了器件级(IC)EMC测试方面的发展现状,测试标准,详细介绍了器件级(IC)主要的电磁兼容测试方法。
关键词:标准集成电路电磁兼容电磁辐射 GTEM小室TEM小室1、集成电路电磁兼容项目背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电子产品正在以无线、便携、多功能和专业化的趋势快速发展,集成电路在数字电子产品与电子系统中越来越重要,使用的程度也在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不断加深,从摩尔定律提出至今,集成电路就基本保持每2年集成度翻一倍、但是价格却减半的发展趋势。
尤其是近些年来,IC 芯片的频率越来越高,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越来越多, IC芯片自身的供电电压越来越低,加工芯片的特征尺寸进一步减小,越来越多的功能,甚至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都能够被集成到单个芯片之中。
图1 IC发展总体趋势图2 IC性能发展趋势根据SEMI的分析报告,全球半导体市场从2015到2025年的预期份额,包括了各类型芯⽚所占的份额。
相⽚2015年的3427亿美元,预计在2025的市场份额将会达到655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6.7%。
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这为集成电路的大范围、多层次应用奠定了基础。
尤其在消费类产品领域,这种发展趋势尤为明显,各种数码类产品的普及就是很好的说明。
图3各类型芯⽚所占的份额图4 各尺寸芯⽚所占的份额这种快速发展也造成了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性问题的日益突出,芯⽚复杂性、IO口的数量、⽚作频率、瞬态电流都会有所增加,这些发展均使得芯片级电磁兼容显得尤为突出,更高的集成度和使用密度,是片内和片外耦合的发生几率大大提高。
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对电磁兼容的影响
![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对电磁兼容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dae670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c.png)
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对电磁兼容的影响摘要:但是,随着高科技技术的进步,近年来,集成电路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它们的兼容性,只能更快,更有效地使用它们。
本文的底线是内置兼容性的定义和原则,可导致采取措施和解决方案。
为了减少冲击和耦合效应,必须观察喷射功能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从而加强集成电路的功能并扩展其功能。
关键词: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电磁兼容;影响引言集成电路(IC)是电子设备EMC问题中的关键要素,它既是干扰源又是被干扰的对象。
尽管半导体器件不受欧洲EMC指令或FCC15等EMC法规约束,但集成电路终端用户将电子设备级的EMC限制延伸到芯片级,迫使集成电路研发人员在芯片设计之初就必须考虑电磁兼容问题。
同时,随着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MOS 器件尺寸的不断缩小,同一电路或封装内异构功能的集成度以及数据交换速率不断提高。
这些技术进步使集成电路可靠性面临巨大挑战,也促进了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技术的快速发展。
1行业面临的机遇1)技术正在逐渐增加。
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芯片)市场的快速发展,加速了该国芯片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
2)将集成电路的产能转移到中国大陆。
集成电路(供应链)逐渐从美国,日本,欧洲和台湾转移到中国和东南亚,从而使本地企业更容易开发先进技术并获得管理经验,并使自己的企业快速发展。
供应链搬迁的全球趋势为中国大陆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中国大陆新电路的逐步建设通过降低成本,扩大产能和提高地域效率为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了支持,从而为集成电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大陆市场旺盛的需求和投资热潮鼓励了集成电路专业人士的发展,这些专业人士为这些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开始对其进行补充。
3)集成电路产线愈加昂贵加剧头部企业集中趋势。
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元器件集成度的大幅提高要求集成电路线宽不断缩小,导致生产技术与制造工序愈加复杂,制造成本呈指数级上升趋势。
当技术节点向5纳米甚至更小的方向升级时,普通光刻机受其波长的限制,其精度已无法满足工艺要求。
集成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研究
![集成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2779e1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1.png)
集成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研究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部件,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集成电路的尺寸逐渐减小,功能逐渐强大,集成度逐渐提高。
但是,这样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电磁兼容性问题。
电磁兼容性问题指一个电子设备在其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是否会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电子设备,或是容易受到周围其他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从而导致整个设备的工作受到干扰或是失效。
在集成电路中,电磁兼容性问题极为重要。
因为一块集成电路内部有成千上万个电子器件,而这些电子器件在工作时必然会产生电磁辐射,这些电磁辐射又会互相影响,从而容易导致电磁干扰问题。
电磁兼容性问题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不论是在通讯、计算机、汽车、航空航天、医疗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大量的电子设备,而这些电子设备的复杂度、功能性和紧密度不断提高,使得电磁干扰问题日益严重,也越来越难解决。
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辐射干扰和传导干扰。
辐射干扰是指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电场和磁场的辐射,从而对周围的其他电子设备造成影响。
传导干扰则是指电子设备之间通过共同的电源和接地线而发生的相互干扰。
在集成电路中,一些电子器件的小尺寸和高密度集成导致它们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存在较大的交互关系,因此电磁干扰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设计、加工、测试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研究。
集成电路的设计是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基础。
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电磁干扰问题,例如通过布线规划来降低干扰噪声、采用屏蔽技术来隔离干扰源以及选用尽可能低的工作电压等措施。
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加工的工艺条件,例如印刷电路板的钻孔、焊接、引线等操作,错误的操作可能会导致电路板的电磁特性或物理尺寸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电磁兼容性问题出现。
在测试环节,电磁兼容性问题也需要得到充分关注。
测试需要涉及整个电路,包括其中每一个单独的器件。
提前检测和预防可能出现的电磁干扰问题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通过进行更改设计、重新制作电路板或是选择性器件的方式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电磁兼容EMC项目投资建设规划方案
![电磁兼容EMC项目投资建设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c952b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0.png)
电磁兼容EMC项目投资建设规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
二、项目内容和规模
1.建设EMC测试实验室:购置先进的测试设备和仪器,包括电磁波测试设备、干扰源、抗干扰设备等,以满足不同领域和行业的测试需求。
2.建设EMC产品认证中心:建立一个独立的认证机构,对各类电子产品进行EMC认证,包括电磁辐射测试、电磁抗干扰测试等。
4.建设培训中心:开展EMC相关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员工和技术人员的EMC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投资计划
1.建设资金:根据项目内容和规模的需求,计划投资总额为X万元。
四、项目实施计划
2.设备采购阶段(3个月):根据实验室和认证中心的需求,选购先进的测试设备和仪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3.建设阶段(6个月):找到合适的场地后,进行实验室和认证中心的装修和改造,购置办公设备和人员配置。
4.试运营阶段(2个月):进行设备调试和人员培训,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五、项目效益和风险分析
2.风险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场地选择、设备采购、人员招聘和市场竞争等风险。
为了减少风险,我们将认真选址,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和市场需求旺盛的行业。
同时,我们将组建专业团队,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六、项目评估与监控
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建立完善的项目评估和监控体系,定期对项目进行评估和动态监控。
根据市场需求和项目发展情况,及时调整项目策略和规模,保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问题分析与解决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问题分析与解决](https://img.taocdn.com/s3/m/18e170d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d.png)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问题分析与解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而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也是许多电子产品的核心,它能将数百万个元器件、电路和电源等集成成一个小芯片。
但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问题却时常出现,其不仅会影响电路的性能,还会严重威胁电路的安全性。
本文将对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方案。
一、电磁兼容问题的意义电磁兼容问题是指在电子产品中,不同电路之间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引起的相互影响。
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电磁兼容问题的解决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保证电路正常运行,还可以防止电路发生故障,甚至发生火灾等安全事件。
由于集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非常小,如果不加以处理,会导致电磁波干扰周围的其他电路,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而电磁辐射的波长很短,可以穿过铜箔、屏蔽壳等表面屏蔽措施。
因此,彻底解决集成电路中的电磁兼容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二、电磁兼容问题的检测与分析在集成电路设计的过程中,电磁兼容问题的检测与分析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模拟和数字仿真等。
其中,数字仿真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具有更高的可重复性,因此被广泛采用。
数字仿真中的电磁兼容问题分为导线辐射和共模电磁干扰两种情况。
导线辐射是指在导线上产生的电磁辐射问题,而共模电磁干扰是指当两个电路共用地线时产生的电磁干扰问题。
在数字仿真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电磁波的能量分布、电磁干扰的传输路径、电磁兼容问题的发生概率等多种方式来检测电磁兼容问题。
这些仿真结果可以指导工程师进行电路的设计和优化。
三、电磁兼容问题的解决方案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电磁兼容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电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另一个是减少电路的电磁辐射。
1.增强电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增强电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1)引入滤波器。
电气工程中的电磁兼容性研究
![电气工程中的电磁兼容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e1836d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1.png)
电气工程中的电磁兼容性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气工程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到电子设备的高效工作,无一不依赖于电气技术的不断进步。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那就是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 EMC)。
电磁兼容性指的是电气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各种电气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够和谐共处,互不干扰。
这一概念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复杂的物理现象和技术要求。
在电气工程中,电磁兼容性问题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随着电子设备的日益普及和集成化程度的提高,设备内部的电路密度不断增大,工作频率也越来越高。
这使得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现象变得更加显著,从而增加了电磁干扰的可能性。
其次,电气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不同类型的设备和线路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电磁网络。
如果在设计和规划阶段没有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就很容易导致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
电磁干扰的危害不容小觑。
在电力系统中,电磁干扰可能会引起继电保护装置的误动作,导致电网故障甚至停电事故。
对于通信系统,电磁干扰会降低信号的质量,影响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医疗设备中,电磁干扰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航空航天领域,电磁兼容性问题更是关系到飞行安全的重大问题。
为了确保电气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
在设备的设计阶段,就应当考虑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这包括合理布局电路、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采用屏蔽和滤波技术等。
例如,在电路板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布线减少电磁辐射和感应;使用屏蔽罩可以有效地阻挡外部电磁场对敏感电路的干扰;而滤波器则可以滤除电源和信号线上的杂波。
在系统集成阶段,需要对整个电气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
这包括辐射发射测试、传导发射测试、辐射抗扰度测试和传导抗扰度测试等。
电磁兼容测试项目
![电磁兼容测试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764eef4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1.png)
电磁兼容测试项目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是一种评估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EMI)和抗干扰能力(EMS)的综合评定方法。
该测试有助于降低设备产生的辐射或传导辐射干扰其附近其他电子产品的可能性。
同时,EMC测试还可以确保您自己的电子设备能够在其他电磁辐射源周围继续按预期运行。
EMC测试包含两大项:EMI(干扰、辐射、发射)和EMS(敏感度、抗干扰)。
EMI测试项包括:RE(辐射,发射)、CE(传导干扰)、Harmonic(谐波)、Flicker(闪烁)等。
EMS测试项包括:ESD(静电)、EFT(瞬态脉冲干扰)、DIP(电压跌落)、CS (传导抗干扰)、RS(辐射抗干扰)、Surge(浪涌,雷击)、PSMS(工频磁场搞扰度)等。
电磁兼容测试项目主要有以下七项:电磁兼容测试辐射发射(RE)、电磁兼容测试传导发射、ESD、EFT、DIP、CS、RS和Surge。
其中,辐射发射(RE)测试是测量EUT通过空间传播的辐射骚扰场强,包括磁场辐射和电场辐射。
传导发射(Conducted n)测试则是测量电源线和信号/控制线产生的骚扰电压或骚扰电流的限值。
欧洲标准通常基于来自CISPR (无线电特别委员会)和___)的国际标准。
检测电子电气设备在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环境下,性能是否满足国际和国内相应标准规定的要求。
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相应标准IEC -4-4,GB/T .4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测量范围电压范围:0.2kV-5kV上升时间:5ns-50ns重复频率:100Hz-5kHz电磁兼容测试是电子电气设备必须经过的重要测试之一。
其中静电放电、辐射敏感度和电快速瞬态脉冲群抗扰性是其中的三个重要测试项目。
静电放电测试主要模拟人体带电直接接触被试物品,检测设备在静电放电环境下的性能是否满足标准规定。
辐射敏感度测试是检测设备在射频调制源电平下能否按性能规范要求工作的试验。
电快速瞬态脉冲群抗扰性测试则是检测设备在电路中切换瞬态过程产生的干扰下能否正常工作的试验。
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技术概述
![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技术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c4aebaeb9d528ea81c7792e.png)
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技术概述作者:王媛媛许琼童军来源:《硅谷》2008年第19期[摘要]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内部结构日趋复杂化,越来越多的功能,甚至是一个完整的片上系统都能够被集成到单个芯片之中,包含模拟、数字等多种形式的工作电路于一体。
这种发展趋势使得芯片级的电磁兼容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主要介绍集成电路电磁发射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中图分类号:TN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010034-01一、引言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电子电器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这些电子设备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电磁污染。
过去,集成电路生产商关心的重点是研究集成电路的设计技术、研制和生产成本、应用领域和使用性能,几乎很少需要考虑电磁兼容的问题。
但是现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发展使得电磁兼容性问题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芯片功能的实现,因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集成电路的电磁兼容性能有两方面考虑:一、集成电路器件在预定工作场所的电磁环境下工作时,不会影响临近其他器件的工作;二、自身工作性能也不会被其他器件所影响。
这样,才能认为该器件满足此电磁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目前,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国际王媛媛许琼童军(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组织已经针对电子电气产品制定出相应的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标准。
电磁兼容性要求已成为系统工作可靠性的重要考察内容。
二、集成电路的电磁兼容标准制定机构由于集成电路的电磁兼容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尽管对于电子设备及子系统已经有了较详细的电磁兼容标准,但对于集成电路来说其测试标准却相对滞后。
国际电工委员会第47A 技术分委会(IEC SC47A)早在1990年就开始专注于集成电路的电磁兼容标准研究。
此外,北美的汽车工程协会也开始制定自己的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标准SAE J 1752,主要是发射测试的部分。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1d86b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f.png)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对电磁兼容性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其包括两个方面,即电磁兼容(EMI)和抗干扰(EMS)。
其中,EMI指的是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或传导干扰到其他设备和系统,而EMS则是指电子设备能够在电磁干扰环境下工作正常。
在电子工程中,EMC问题的解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电子设备没有EMC,将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和系统产生严重的干扰,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集成电路设计中,电磁兼容性分析尤其重要。
集成电路(IC)是一种电子器件,是许多电子设备的核心部件。
集成电路设计的目标是保证新产品的性能、功能和生产成本。
在设计阶段,确保电磁兼容性可以帮助设计人员预测和解决IC的EMI和EMS问题。
本文将讨论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如何进行电磁兼容性分析。
一、减少辐射干扰首先,要减少IC产生的辐射干扰,设计人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结构分析。
设计人员需要分析IC的结构,确定哪些部分更有可能产生辐射干扰。
然后,对这些部分进行优化,找出并消除潜在的干扰源。
此外,布线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常情况下,IC的铜层和信号层必须严格分开。
同时,布线也需要尽可能地降低EMI的影响。
例如,在互连线路上,可以采用缠绕在一起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线路之间的EMI。
二、降低传导干扰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降低传导干扰。
传导干扰是指电路之间通过传导方式发生相互干扰。
再次,结构分析和信号线路都是非常关键的。
在结构分析方面,设计人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首先,不同信号之间应该尽可能远离。
其次,电路的光源和灯光源应该远离敏感器件。
在信号线路方面,设计人员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传输EMI。
首先,信号线应该尽可能地短,这有助于降低信号线上的电磁辐射。
其次,为了降低传导干扰,可以采用屏蔽线路技术,即在信号线的周围加上屏蔽层,以减少传输时的EMI。
电磁兼容检测项目详细介绍
![电磁兼容检测项目详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630a08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1a.png)
电磁兼容检测项目详细介绍
电磁兼容性(EMC)检测项目主要包括辐射发射测试、抗辐射性测试、静电放电测试、传导发射测试和抗传导性测试等。
1. 辐射发射测试:对电子设备在工作状态下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测试。
测试时,将设备放置在一个标准的测试环境中,通过专业的测试仪器对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测量,以确定设备是否符合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如果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超过了标准规定的限值,就需要对设备进行改进或优化。
2. 抗辐射性测试:对电子设备在受到外部电磁场干扰时的响应能力进行测试。
测试时,将设备放置在一个标准的测试环境中,通过专业的测试仪器对设备在受到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外部电磁场干扰时的响应能力进行测试,以确定设备是否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如果设备在受到外部电磁场干扰时出现异常或故障,就需要对设备进行改进或优化。
3. 静电放电测试:静电会影响显示效果,可能出现显示闪烁或黑屏,影响正常显示和操作。
静电还可能引起CPU工作异常,程序死机或重启。
4. 传导发射测试:对电子设备所产生的传导干扰进行测试。
5. 抗传导性测试:对电子设备在受到传导干扰时的响应能力进行测试。
6. 雷击浪涌抗扰度检测:雷击浪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电源防雷,一个是信号防雷。
7.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检测: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是一系列的高频高压瞬变脉冲施加在设备上,观察设备是否受到其影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电磁兼容性检测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研究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5d5191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6.png)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研究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科技的重要产物,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包括电视、计算机、手机等等。
其主要功能是将各种电子元件集合在一起,层层压缩,最终设计成一个小巧的电路系统。
然而,随着集成电路设备的不断发展,其设计越来越复杂,如何保证它们的电磁兼容性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性(EMC)是指不同的电子设备在相互干扰时仍能正常工作的能力。
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对附近的其他设备造成影响,具体表现为电磁干扰和电磁损伤。
电磁干扰会干扰同一设备内部的电子部件通信,引起数据丢失或误码,从而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功能。
电磁损伤则会让设备失效。
因此,为了使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正常运行,必须对电磁环境进行测试和分析,并对电路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和验证。
电磁兼容性的设计和验证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性的设计和验证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电磁兼容性分析、电磁兼容性设计和电磁兼容性验证。
电磁兼容性分析是为了了解设备对电磁干扰和电磁损伤的敏感度,为后续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提供指导。
电磁兼容性分析包括电磁环境分析、设备电磁特性分析、电磁场仿真等。
电磁兼容性设计是为了减少设备对电磁干扰和电磁损伤的敏感度,从而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电磁兼容性设计包括减少干扰源强度、增加设备电磁兼容性,采用电磁隔离、电磁吸收、屏蔽等措施来降低设备的电磁敏感度。
电磁兼容性验证是为了证明设备的电磁兼容性符合规定标准和设计要求。
电磁兼容性验证包括电磁干扰测试、电磁辐射测试、屏蔽效能测试等。
电磁兼容性的研究进展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电磁兼容性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为了更好地将集成电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需要更加专业的研究和技术支持。
1.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性分析技术目前,环境因素已经成为影响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复杂的电磁环境下集成电路的电磁兼容性分析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了国际上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的重要方向之一。
2. 人工智能在电磁兼容性设计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其在电磁兼容性设计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集成电路的电磁兼容——低发射、低敏感度技术
![集成电路的电磁兼容——低发射、低敏感度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42f87e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e.png)
集成电路的电磁兼容——低发射、低敏感度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电子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磁兼容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特别是集成电路的电磁兼容问题。
由于集成电路内部集成的数目增大,工作频率逐渐升高,高速电路的电磁辐射和电磁敏感度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在保证性能的同时,控制电磁辐射和敏感度是电子设计人员亟需解决的难题。
低发射技术低发射技术是指在尽可能不降低集成电路性能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电路对外界环境的电磁辐射。
主要措施包括:1、减小电路尺寸随着电路尺寸的减小,电磁辐射也会相应降低。
尽可能地减小电路的面积、线路长度和元器件的尺寸,从而减少电磁辐射强度。
2、加强屏蔽采用金属罩、屏蔽盖、屏蔽膜等方法来减小辐射噪声。
金属罩是屏蔽电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电路周围围上金属罩,可以有效地屏蔽其产生的辐射。
同时,对于一些重要信号的线路,采用单独的金属屏蔽,可以有效地减少干扰。
3、降低信号上升/下降时间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越短,其频谱中高频分量越多,电磁辐射也越强。
因此,采用一些改善上升/下降时间的技术,如缓冲器、扼流圈、瞬态电压抑制器等,可以降低电磁辐射。
4、减小信号频率信号频率越高,电磁辐射也就越大。
因此,采用一些减小信号频率的技术,如分频电路、低通滤波器等,可以有效地减小电磁辐射。
低敏感度技术1、增强静电保护静电是集成电路敏感度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增强静电保护,采用静电保护元器件来保护电路不受静电伤害。
2、加强电源电路设计电源电路的稳定性对于集成电路的干扰抗性非常重要。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电源电路的稳定性,避免电源电压的波动对电路的影响。
3、增加滤波器添加适当的滤波器,可以减少外界信号对电路的影响。
采用低通滤波器可以减少高频噪声的干扰,采用带通滤波器可以保留需要的信号。
除了降低电磁辐射外,屏蔽也可以有效地减少电路受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
同样可以采用金属罩、屏蔽盖、屏蔽膜等方法来实现屏蔽。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分析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fa4d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3.png)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分析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作为计算机和通信科技的核心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
然而,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电磁兼容性问题(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
EMC是指各种电磁设备在使用时相互之间不发生干扰的能力。
对于集成电路设计来说,EMC问题极其重要,一旦出现了EMC问题,会导致电路噪声、电磁波干扰、电磁辐射等一系列问题,并且会降低电路的性能、影响信号的传输效果,甚至会导致电路的损坏,这些都会严重影响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EMC问题的原因在集成电路设计中,EMC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因素:1.电磁干扰源:包括整流器、开关电源、高速晶体管、激光二极管、放大器等。
这些电子元件都有发出电磁波的可能,会干扰电路的正常工作。
2.传导干扰:指电子元件之间互相产生电磁耦合,也就是磁场、电场等信号的直接传导。
一般来说,这种干扰会在接线、电路板和插接器等地方出现。
3.辐射干扰:指电子元件发出电磁波,对外界设备和周围环境产生干扰。
高速信号、电源变动、防抖器等都是辐射干扰的主要产生源,也是EMC问题中最难以消除的一种干扰。
这些干扰源和传播途径都会对电路的运作造成干扰,这也是集成电路设计EMC问题的核心。
二、EMC问题的解决方法为了解决EMC问题,集成电路设计中需要采取一些专门的技术手段。
1.防护设计:防护设计是EMC问题解决中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对电路的频率、电流、电压进行限制,或者采取针对干扰源的隔离、屏蔽等手段来消除干扰。
例如,可以在电路输入处设置滤波器或者使用各种屏蔽材料进行防护。
2.布线设计:布线设计主要是针对传导干扰问题。
对于集成电路设计中常见的传导干扰问题,可以采取减小传导噪声的手段,例如:加大信号管道的距离,采用合适的接口材料来降低传导性噪声等。
3.辐射干扰控制:为了控制辐射干扰,设计中可以加强对信号的衰减和抑制,例如,制定合适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和设计带宽相应的滤波器等。
电磁兼容(EMC)测试项目20201203
![电磁兼容(EMC)测试项目20201203](https://img.taocdn.com/s3/m/55d0ae72f18583d04864594f.png)
电磁兼容测试项目国际以及我国医学临床的实践已证明,电磁兼容性差的医用电气设备会污染周围的电磁环境、干扰其他设备正常工作或者在正常的电磁环境中无法正常工作,可能给患者造成事故、危及生命。
国际上,欧共体已于1998年立法、发布医疗器械指令,明确规定医用电器设备须取得CE认证才能上市,电磁兼容试验是CE认证的安全试验中不可缺少的。
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于2014年1月1日发布实施强制性标准YY 0505-2012《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
虽然该标准已实施2年多,但部分医疗器械厂家对电磁兼容问题还不够重视,导致产品在注册检验时出现测试不通过,需要整改的情况。
什么是电磁兼容测试电磁兼容测试: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作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能力。
电磁兼容测试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的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
(如下图所示)电磁兼容测试都包括哪些项目电磁兼容测试主要包括有以下八个测试项目:1、辐射发射测试测试电子、电气和机电设备及其组件的辐射发射,包括来自所有组件、电缆及连线上的辐射发射,该测试项目用来鉴定其辐射骚扰是否符合对应标准的要求,从而考察其正常使用过程中是否影响同环境中的其他设备。
(辐射发射测试结果示意图)2、传导骚扰测试为了衡量设备从电源端口、信号端口向电网或信号网络传输的传导骚扰。
(测试示意图)3、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测试单个设备或系统的抗静电放电干扰能力,测试模拟的是操作人员或物体在接触设备时的放电以及人或物体对临近物体的放电。
静电放电可能产生一下后果:直接通过能量交换引起半导体器件的损坏、放电所引起的电场磁场变化,造成设备的误动作。
放电的噪声电流导致器件的误动作。
(测试示意图)4、射频辐射电磁场的抗扰度测试设备的干扰往往是设备操作、维修和安全检查人员在使用移动电话时所产生,无线电台、电视发射台、移动无线电发射机和各种工业电磁辐射源,以及电焊机、晶闸管整流器、荧光灯工作时产生的寄生辐射,都会产生射频辐射干扰。
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性测试与实现
![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性测试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c5bd663667ec102de2bd89e1.png)
2 标准产生背景
1997年10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47A技术分委会下属第九工 作组(WG9)成立,专门负责对各种已建议的测试方法进行分析,最 终出版了针对EMI和EMS的工具箱式的测试方法集合——IEC61967系列 和IEC62132系列标准。
History
第一份IC标准:IEC 60748-3:1986 Analogue integrated circuits
SC47A/WG9成立:1997年
第一份EMC标准:IEC 61967-1:2002 集成电路 150kHz-1GHz电磁辐射的测量 第1部分:通用条件和定义
3 IEC61967 & IEC62132介绍
标准概览:
IEC61967-1与IEC62132-1分别是集成电路EMI和EMS测试的通用条件与定 义,对测试的环境条件、仪器、配置和过程做出了规定。其中,IEC61967-1 对承载待测集成电路的PWB做出了详细的描述,涉及了机械结构、电气特性、 接地、过孔以及电源去耦等细节。
¾北美的汽车工程协会(SAE)建议的使用TEM小室测量集成电路的辐射发射; ¾SAE提出的磁场探头和电场探头表面扫描测量集成电路的辐射发射; ¾荷兰某公司建议的使用工作台法拉第笼(WBFC)进行集成电路传导发射测量; ¾德国标准化组织VDE建议的使用1Ω电阻进行地回路传导电流测量; ¾日本的研究人员建议的使用磁场探头进行传导发射测量; ¾Lubineau和Fiori等人对抗扰度测试方法和试验结果的研究等等。
在给定系统内部的分系统设备及部件相互之间的电磁兼容性。影响系统内 的电磁兼容性的主要因素是耦合。耦合方式有导线间的电感、电容、电场 及磁场耦合,还有系统内公共阻抗耦合及天线与天线之间的耦合。
系统间的电磁兼容性(Inter-system EMC):
电磁兼容试验项目
![电磁兼容试验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572ce4e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7.png)
电磁兼容试验项目一、电磁兼容试验的概述电磁兼容试验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电子设备进行测试,以评估其在电磁环境中的抗干扰能力和抗辐射能力。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确认设备是否符合国际和国内的标准和规范,并且可以帮助制造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
二、电磁兼容试验项目1. 射频辐射场试验射频辐射场试验是一种评估电子设备在射频辐射环境中的抗干扰能力的测试方法。
该测试方法包括测量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接收灵敏度,并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2. 射频传导干扰试验射频传导干扰试验是一种评估电子设备在接收到传导噪声时的抗干扰能力的测试方法。
该测试方法包括测量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接收灵敏度,并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3. 传输线耦合干扰试验传输线耦合干扰试验是一种评估电子设备在传输线上受到耦合干扰时的抗干扰能力的测试方法。
该测试方法包括测量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接收灵敏度,并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4. 电源线耦合干扰试验电源线耦合干扰试验是一种评估电子设备在电源线上受到耦合干扰时的抗干扰能力的测试方法。
该测试方法包括测量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接收灵敏度,并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5. 静电放电试验静电放电试验是一种评估电子设备在静电放电环境中的抗干扰能力的测试方法。
该测试方法包括模拟不同程度和频率下的静电放电,以确定设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6. 传导耐受性试验传导耐受性试验是一种评估设备在传导噪声环境中的抗辐射能力的测试方法。
该测试方法包括模拟不同程度和频率下的传导噪声,以确定设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7. 辐射耐受性试验辐射耐受性试验是一种评估设备在辐射环境中的抗辐射能力的测试方法。
该测试方法包括模拟不同程度和频率下的辐射噪声,以确定设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三、电磁兼容试验的标准和规范电磁兼容试验需要遵守国际和国内的标准和规范。
其中一些主要的标准和规范包括:1. IEC 61000系列标准IEC 61000系列标准是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一组关于电磁兼容性的标准。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与电磁辐射抑制方法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与电磁辐射抑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5431c8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5.png)
与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与电磁辐射抑制方法相关的行业和领域,其核心要素和特征包括微电子技术、电磁场理论、电路设计技术、材料科学以及系统集成技术等。
微电子技术是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它的发展推动了集成度的提高和器件尺寸的减小。电磁场理论为分析和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电路设计技术则是实现电磁兼容性的关键。材料科学的发展为电磁辐射抑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工艺,系统集成技术则关注如何在整体系统层面实现电磁兼容性。
-材料与工艺:新型材料和工艺的不断涌现,对电磁兼容性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些新材料和工艺,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影响行业/领域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
-技术进步: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电磁兼容性设计与电磁辐射抑制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
-市场需求:随着电子产品性能和功能的不断提高,市场对电磁兼容性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
-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为电磁兼容性设计与电磁辐射抑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市场需求增长:电子产品性能提升和功能拓展,使得电磁兼容性设计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技术进步:微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突破,为电磁兼容性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挑战:
七、市场与竞争分析
当前,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与电磁辐射抑制领域市场现状如下:
市场现状:
-市场规模:随着电子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性能的不断提高,电磁兼容性设计与电磁辐射抑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市场分布: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亚洲等地区,其中我国市场增长迅速。
竞争格局:
-竞争者:包括国际知名企业如英特尔、高通、博通等,以及国内企业如华为、中兴、紫光等。
电磁兼容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电磁兼容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0ecdc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1.png)
电磁兼容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现代科技中涉及到许多电子设备,包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等。
虽然这些设备带给我们很多方便,但它们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电磁兼容性问题。
这个问题可能影响设备的表现,对其它设备造成干扰,并引发电磁辐射等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电磁兼容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电磁兼容性问题电磁兼容性问题描述了在不同电子设备之间交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各种电子设备都会发射电磁信号,比如无线电、电视信号等等,这些信号会产生电磁场,然后对其他设备产生影响。
当两个电子设备将信号传给彼此时,如果信号发生冲突或干扰,那么电子设备就发生了电磁兼容性问题。
电磁兼容性问题可以表现为电磁干扰 (EMI) 和射频干扰 (RFI)。
EMI是指电子设备中的电磁场产生了干扰,使得另一个电子设备或电器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
RFI是指无线电发射设备引起的电磁辐射干扰。
这种干扰可能导致无线电或电视接收的图像质量下降或失效。
可能发生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原因包括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干扰、电子设备与外部信号源之间的干扰以及整个系统中存在的共模干扰。
其他可能引起干扰的因素包括信号反射、散射、折射、吸收、经过电缆和电池等等。
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需要采取几种方法。
其中之一是通过设计电路来消除EMI干扰。
设计者可以采用专业的EMI/RFI滤波器,这种滤波器可以消除从电源到线路中的EMI干扰。
另一种方法是改变设备的设计,比如优化电路布局和地面平面引出等。
借鉴已经证明有效的设计和组件技术是另一种有效的方法。
这可以通过在设计中集成EMI和RFI滤波器和隔离放大器,以降低信号噪声。
为了避免射频干扰(RFI),可以使用防盗链路,这可以消除响应高速或高噪声的EMI信号。
在制造电子设备的时候,制造商还需要在试验和测试中检查EMI和RFI。
这可以通过使用分析设备和下行测试来实现。
如果有充足的预算和需求,还可以将设备进入专业EMI测试实验室进行测试。
电磁兼容 emc 技术及应用实例详解
![电磁兼容 emc 技术及应用实例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d46214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1.png)
电磁兼容emc 技术及应用实例详解电磁兼容(EMC)是指不同电子设备在同一电磁环境中共存并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它们之间的互相干扰和互不干扰的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EMC技术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案。
EMC技术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抗扰度和抗干扰。
抗扰度是指设备自身的能力,即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而抗干扰是指设备对其他设备干扰的抵抗能力。
EMC技术的应用广泛,包括消费电子、通信设备、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EMC技术应用的实例:1. 汽车电子系统:现代汽车装备了大量的电子设备,如发动机控制单元(ECU)、车载导航系统、车载娱乐系统等。
这些设备之间需要保持相互兼容,以确保汽车的正常运行。
同时,汽车内部的电子设备也需要抵抗外界干扰,以避免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产生影响。
2. 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EMC要求非常严格,因为它们与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直接相关。
例如,电子血压计、心电图仪、医用电刀等设备都需要抗扰度和抗干扰能力,以确保准确的测量和治疗结果。
3.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系统的干扰问题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手机和基站之间的互相干扰可能导致通信质量下降或通话中断。
通过使用EMC技术,可以降低设备对未经授权的频谱的干扰,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4. 工业自动化:工业设备通常集成了大量的电子控制器和传感器,用于监测和控制各种工艺。
这些设备之间需要保持相互兼容,以确保工业过程的正常运行。
此外,工业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电磁噪声,工业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以上只是一些典型的EMC技术应用实例,实际上,EMC技术几乎涵盖了所有电子设备的相关领域。
通过正确地应用EMC技术,可以避免电子设备之间的干扰问题,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99
IEC61000-4-5:199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98
IEC61000-4-6:199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国家标准
GB/T 17625.1-2003
IEC61000-3-2:200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GB/T 17625.2-99
IEC61000-3-3:1994
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T 17625.3-2000
RTCA/DO-160-Section22
Lightning Testing, Indirect Effects(Single Stroke, Multi-stroke and Multi-burst waveforms)雷击测试间接作用(单次闪击,多次闪击和多脉冲波)
RTCA/DO-160-Section23
IEC61000-3-3:1994
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T 17625.6-2003
IEC61000-3-4:1998
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谐波电流的限制
GB/Z 17625.3
IEC61000-3-5
GJBZ20048-96
对空情报雷达电磁环境防护要求的测试方法
GJB1143-91
无线电频谱特性的测量
GJB2079-94
无线电系统间干扰的测量方法
GJB3198-98
无线电引信抗干扰性能评定方法
GJB476-88
生活区微波辐射测量方法
GJB911-90
电磁脉冲防护器件测试方法
GJB2038-94
雷达吸波材料发射率测试方法
MIL-E-6051D
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GJB181A-2003
MIL-STD-704
飞机供电特性
GJB572A-2006
飞机外部电源供电特性及一般要求
MIL-STD-464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al effects requirements for ststems。电磁环境效应对系统的要求
舰船总体射频危害电磁场强测量方法
GJB4944-2003
舰载卫星通信地球站电磁环境要求
GJBZ20480-98
军用直升机电磁兼容性通用要求
GJBZ20093-92
VHF/UHF航空无线电通信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GJB4940-2003
VHF/UHF频段航空移动业务与陆地移动业务之间电磁兼容性要求
GJB3590-99
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T 17626.2-98
IEC61000-4-2:199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98
IEC61000-4-3:199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98
横电波室性能测试方法
GJB3405-98
20-1000MHZ屏蔽室场分布测试方法
GJB2926-97
电磁兼容性测试实验室认可要求
GJB2080-94
接收点场强的一般测量方法
GJB5313-2004
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
GJB870-90
军用电子设备方舱通用规范
GJB786-89
预防电磁场对军械危害的一般方法
GB/T 17626.7-98
IEC61000-4-7:199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
GB/T 17626.8-98
IEC61000-4-8:199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9-98
GJB4223-2001
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抗干扰定型试验规程
GJB/Z36-93
舰船总体天线电磁兼容性设计导则
GJB1046-90
舰船搭接、接地、屏蔽、滤波及电缆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方法
GJB350.80-87
水面战斗舰艇电磁兼容试验
GJB1446.40-.42-93
舰船系统界面要求电磁环境
GJB1450-92
RTCA/DO-160
Environmental Testing环境实验
RTCA/DO-160-Section16
Power Input电源输入
RTCA/DO-160-Section17
Voltage Spike电压尖峰
RTCA/DO-160-Section18
AF Conducted Susceptibility AF传导敏感度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和要求
本公司将提供电磁兼容项目的测试方案、项目集成和咨询培训工作:
标准编号
对应的国际标准
标准名称
军用标准
GJB151A-97
MIL-STD-461D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
GJB152A-97
MIL-STD-462D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Biblioteka GJB1389A-2005
Lighting Direct Effects雷击直接作用
RTCA/DO-160-Section25
ESD静电放电
GJB5185-2003
小屏蔽体屏蔽效能测量方法
GJB5240-2004
军用电子装备通用机箱机柜屏蔽效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GJB3039-97
舰船屏蔽仓室要求和屏蔽效能测试方法
GJB2117-94
RTCA/DO-160-Section19
Inducted Signal Susceptibility感应信号敏感度
RTCA/DO-160-Section20
Radiated and Conducted Susceptibility辐射和传导敏感度
RTCA/DO-160-Section21
Radiated and Conducted Emissions辐射和传导发射性
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GJB1696-93
航天系统地面设施电磁兼容性和接地要求
GJBZ20008-91
军用通信车电磁兼容性规范
GJB3622-99
通信和指挥自动化地面设施对高空核电磁脉冲的防护要求
GJBZ20206-94
军用机场指挥、通信、导航设施抗电磁干扰技术要求
GJB3909-99
指挥中心(所)电磁兼容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