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道德与法治上《家的意味》说课稿
(2024年秋新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家的意味》教案
4.2家的意味一、教学目标1.理解“家”的内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认识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家的温暖和责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庭、尊敬家长的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家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难点: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深刻感悟家的温暖和责任。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家庭温馨场景的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新课内容讲解】一、家的内涵1.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生活的起点和归宿。
2.家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港湾,它给予我们温暖、支持和爱。
3.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和支持。
二、家庭的重要性1.家庭环境对个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一个和睦的家庭能培养出健康、自信、乐观的孩子。
2.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形成良好家庭氛围的基础。
3.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影响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
【活动设计】活动一:家庭照片分享会学生带上自己的家庭照片,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与家人的故事,并讨论这些故事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感受和启示。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二:角色扮演游戏——我的一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庭成员(如父亲、母亲、孩子等),模拟一天的生活场景,包括早晨起床、上学或上班、晚餐时间等。
在模拟过程中,学生要尽量表现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与家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相互关心的重要性。
【总结与反思】1.学生集体反思家庭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和影响因素,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念,让我们的家更温暖。
2.教师可以就今天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家的认识和感悟程度,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作业布置】1.写一篇关于“我的家”的短文,描述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成员间的互动,表达对家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4.1 家的意味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通过分析材料,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感受英雄模范人物身上的力量,引导学生认识到家风的重要性:①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②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优良家风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下列做法有利于促进优良家风建设的有(B)
①周末和父母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老人很开心
②出去吃饭时,多点一些菜品,品尝各种美味
③每天晚上,全家人一起诵读经典,交流心得
④和邻居有冲突,把垃圾扔他家门口进行报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课堂练习:
1.“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尘土,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回家真的幸福。”一首《回家的路》不知道拨动了多少游子的心。游子们想家的原因是(D)
A.家是休闲娱乐的场所B.家能够提供一切物质基础
C.家是我们食宿的地方D.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2.家不是一间房子,而是在房子里过的日子;家不是一尘不染的厨房,而是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家不是豪华的客厅,而是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聊天说笑。可见,家是(D)
A.人生旅途中的中转站B.吃饭休息的居所
C.逃避挫折的最佳场所D.充满亲情的港湾
3.当我们刚会说话时,爸爸妈妈就一字一句地教我们学古诗;当我们刚懂事时,他们就给我们讲许多有趣的故事;当我们刚拿起笔时,他们就教我们写字。这段话所要表达的道理是(C)
①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②我们的知识都是父母教的
③家庭环境决定人生成长④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说课稿带教学反思-7.1《家的意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说课稿带教学反思-7.1《家的意味》一.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感受家的温暖,从而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以及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和谐相处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对自己的家庭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对自己的家庭有感情,但有时候也会对家庭产生不满和抱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理解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培养家庭责任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家的意义,认识到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了解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家庭和谐相处的能力,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家的意义,认识到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了解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理解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培养家庭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问题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全家福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感情。
2.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家庭关系的重要性,理解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家庭责任感。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家庭角色扮演,体验家庭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家的意味》说课稿
《家的意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家的意味》。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家的意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题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家的内涵和意义,体会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
这一框题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如何与家人沟通交往、建设和谐家庭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家的内涵和意义,知道家庭关系的确立方式,了解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
2、能力目标:提高对家庭关系的分析能力,增强对家庭文化的理解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家庭美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的内涵和意义。
确定依据:只有深刻理解家的内涵和意义,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和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2、教学难点: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
确定依据:“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孝”的精神内涵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存在一定难度。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对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有了一定的思考。
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较浅,对家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往往只关注家庭给予自己的物质满足,而忽视了家庭中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支持。
因此,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的意味,培养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的温暖和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家庭关系和家庭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加深对家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说课稿5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体味亲情之爱,理解家的意义。
教材从生活中的家、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三个方面展开,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明白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对家庭的认知,他们生活中感受过家庭的温暖,知道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基本社会单位。
但他们对家庭的关系和作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家庭的温暖,明确家庭的关系,理解家庭的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家庭的温暖,体味亲情之爱,理解家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认识家庭的重要性,明白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体味亲情之爱,理解家的意义。
难点:理解家庭的关系,明确家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家庭的照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引出本课的主题。
2.教学基本内容1)生活中的家: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家庭故事,感受家庭的温暖。
2)家庭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确家庭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3)家庭的作用:讨论家庭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如提供物质支持、精神支持等。
3.巩固提高利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庭的作用,每组选取一个家庭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分享给其他组。
4.情感升华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回报家庭的爱,如何与家人和谐相处,引导他们学会感恩、珍惜家庭。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珍惜家庭。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是本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感受家的温暖,明白家的重要性和责任。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家的定义、家的功能、家的组成、家庭关系、家庭责任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家的真正含义,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家庭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家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可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有的可能是长子或长女,有的可能是有弟弟或妹妹的哥哥或姐姐。
他们对家庭有感情,但可能没有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和责任。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家的定义、功能和组成,明确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的温暖,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的定义、功能和组成,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
2.难点: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庭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庭场景,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的定义、功能和组成,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4.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表演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
5.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4.1《家的意味》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家的意味》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认同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重要性,理解家庭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
2.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家庭的情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责任意识:5.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主动为家庭做出贡献。
6.培养学生孝亲敬长的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家庭的含义和功能。
2.认识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3.明白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难点:4.理解家的内涵,体会家的温暖和亲情。
5.掌握孝亲敬长的具体方法,并在生活中践行。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关于家庭的温馨图片,如一家人团聚、共度节日等,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2.讲述一个关于家的温暖故事,如一个孩子在外面遇到困难,最终回到家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安慰的故事,提问:这个故事让你对家有了怎样的感受?(二)讲授新课1.家的含义(1)提问:在你心目中,家是什么?是一所房子、一个地域,还是其他的什么?o学生可能会回答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有亲人的地方等。
(2)展示关于家的不同理解的内容,如“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等歌词,提问:这些歌词中的“家” 指的是什么?“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中的“家” 指的是一个可以栖息的住所。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中的“家” 指的是有亲人、有亲情的地方。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中的“家” 指的是一个地域。
(3)讲解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并结合的例子进行说明,如张寒和李小樱恋爱一年,结婚成了家,这是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一年后,二人生下一对双胞胎,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这是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他们的邻居合法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取名闹闹,这是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小两口的舅舅离婚三年后又结婚了,组成了新家庭,这是随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说课稿7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说课稿7一.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这一章节位于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从而引导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家的定义、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和家庭的结构。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开始对家庭有更深入的思考。
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家庭有强烈的情感依赖,但又因为独立性的增强,开始对家庭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因此,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家庭,培养他们对家庭的热爱之情,是非常重要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定义、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和家庭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的定义、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和家庭的结构。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家庭的意味,从而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小组讨论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定义,让学生对家庭有初步的理解。
2.讲解:讲解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和家庭的结构,让学生掌握家庭的基本知识。
3.案例分析:分析真实的家庭案例,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家庭的意味。
4.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家庭的重要性和如何珍惜家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家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家庭的定义、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和家庭的结构四个部分。
在讲解的过程中,板书相应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说课稿一、教材背景《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是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主要通过讲述小明和小华在家中的亲情故事,引导学生认识亲情的重要性,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亲情的概念和特点;2.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3.掌握使用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家庭差异的能力;3.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视亲情的情感;2.培养学生关心和尊重他人家庭的情感;3.培养学生积极履行家庭责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内容理解亲情的含义;2.引导学生认识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家人之间的爱与付出;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奉献。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谈论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含义,让学生了解亲情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学习课文(15分钟)步骤一:阅读课文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并标记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步骤二:个人思考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做个人思考记录:•你觉得家庭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你如何理解亲情的含义?•你觉得在家庭中有哪些责任和奉献是需要承担的?步骤三:小组讨论让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并互相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倾听他人观点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3. 深入探究(30分钟)步骤一: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小明、小华、爸爸、妈妈),并用他们的角度来讲述课文中发生的故事。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和家庭关系。
步骤二:小组讨论让学生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就课文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例如:•为什么小明和小华这么关心他们的父母?•你觉得小明和小华的父母在家庭中有哪些责任和奉献?•你觉得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什么样的?4. 总结归纳(10分钟)步骤一:个人思考让学生再次个人思考以下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答案:•亲情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和成长的?•在家庭中,你觉得自己有哪些责任和奉献?步骤二:小组分享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结果与小组成员分享,归纳总结亲情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和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家的意味+说课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的情感。
5
第一章
04.说重难点
教学主要点
重点
对家的理解
难点
如何孝亲敬长
6
第二章
05.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
家的概念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中国人心目中的家
讲授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
7
第四章
06.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内容新授
小结练习
• 教师小结,答疑难点
• 教师讲解学生讨论
•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8
第四章
内容新授
9
TRANSITION 过渡页
PAGE
06.说教学反思
10
谢谢观看!
11
4
第一章
03.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
要意义。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也
是法律规定的义务。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
知道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
三维目标
2
能力目标: 能够领悟家的内涵并用实际行动表达孝亲敬长。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
西吉县第二中学
道德与法治说课PPT
1
CONTENTS 目录页
PAGE
说教材
1
2
说教学目标
4
说教学过程
说学情
3
说重难点
5
2
TRANSITION 过渡页
PAGE
01.说教材
《家的意味》是人教版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 七课第一框。
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 与家长的交往,不仅是学生现实 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 是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 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说课稿6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和富有启示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关系、家庭的组成和家庭的功能,使学生对家庭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逐渐独立,对家庭的关系和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他们对家庭的期待和需求也各有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支持,有的学生可能面临家庭矛盾和困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历出发,思考家庭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的定义、家庭的关系和家庭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和故事分享,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的定义、家庭的关系和家庭的功能。
2.难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历出发,理解家庭的意义,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关系和功能。
2.问题讨论: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故事分享:分享有关家庭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
4.小组活动: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家庭的重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家庭的照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关系和功能。
3.问题讨论: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4.故事分享:分享有关家庭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
5.小组活动: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家庭的重要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1《家的意味》说课稿
7.1《家的意味》说课稿【教材分析】《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中“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本框题是第七课的第一框,内容有讲到家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中国人的“家”,明白家庭交往中的家庭文化和相关权利与义务,让学生知道尽孝应在当下。
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框题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说学情】初中生对于“父母”“家庭”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他们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心理发展阶段,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而且不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培育家国情怀。
2.能力目标: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心。
3.知识目标:了解家的丰富内涵、功能;明确孝的重要性。
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家的内涵;明确孝的重要性;如何孝亲敬长。
难点:家庭关系的确立。
【说教学方法和学法】1.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疑提问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策略】围绕相关案例,从社会生活走向经济生活再走向家庭生活,扩展学生视野,深化其对“家”的理解。
【教学手段】PowerPoint课件、白板和笔等说教学过程:【导入】趣味猜一猜展示古代汉字“家”的甲文、金文、小篆写法。
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字?并说明“家”字的由来。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讲解:祭祀是古代的一项重大活动。
王公贵族一般祭祀于庙,而普通百姓无庙,则陈豕于屋下,即家中。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第1课时《家的意味》教案(2024秋)
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第1课时家的意味【教学难点】感悟家的重要性;知道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歌曲《我想有个家》。
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对家、亲情、家人的渴望等。
教师:歌曲表达了对家的渴望。
从古至今,家都是每个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家的意味”。
二、讲授新课1.活动一:阅读教材P26“生活观察”。
思考:家庭是什么?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它可能是一个温馨的小家庭,有你和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
有兄弟姐妹的请举手!(学生举手)很好!它也可能是一个大家庭,祖孙几代共同生活在一起。
这样的家庭请举手!(学生举手)好!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什么是家庭?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归纳: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知识拓展:(我国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①婚姻关系;②血缘关系;③收养关系;④再婚关系。
2.活动二:欣赏视频《汉字的演变(家)》。
思考:结合视频谈谈家对我们的意义。
学生自由发言。
归纳: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
3.活动三:我和父母间最难忘的一件事。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生活是在平淡中度过的,也许是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和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习惯了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今天,此时,请你静下心来,想一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最难忘的一件事,写下来,勇敢地和大家分享吧!学生活动:现场书写并进行课堂交流展示。
归纳: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为人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4.归纳: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5.活动五:课堂交流展示。
搜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风,进行课堂交流展示。
归纳: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1课时《家的意味》说课稿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1课时《家的意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这一课时,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一部分。
教材从多个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理解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感受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家庭,热爱家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对家庭的关系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深入。
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逐渐减少,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但也面临着如何处理与父母关系的挑战。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意义,学会与父母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知道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了解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家庭,热爱家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意义,学会与父母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问卷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家庭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导入新课。
2.教学基本内容:1)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讲解家庭的基本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分析家庭的结构,阐述家庭的功能。
2)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付出和作用。
3)家庭和谐的重要性:讲解家庭和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营造和谐家庭。
3.拓展延伸: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从中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家的意味 说课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家的意味
2、教学目标及素养形成 (1)了解家庭的含义、家与我们的关系、家的实质。了解在中华文
化中,中国人的家的有着深厚意味和丰富内涵。 (2)明确如何孝敬父母,继承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自觉履行孝亲
一、教学理念先进。 二、教学设计精当:目标明确恰当、设计颇具匠心、预设恰当,媒体运用和资源引 入理由充分,板书设计简明扼要,有利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过程和谐:整个教学过程有序推进,学习资源引入运用恰当、有效。学习 方式多样化。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和遗憾:教师的课堂语言还有待锤炼等。
谢 谢!
一、教学理念先进。 二、教学设计精当:目标明确恰当、设计颇具匠心、预设恰当, 媒体运用和资源引入理由充分,板书设计简明扼要,有利于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三、教学过程和谐:整个教学过程有序推进,学习资源引入运用 恰当、有效。学习方式多样化。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和遗憾: 教师的课堂语言还有待锤炼等。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说课
第一框 家的意味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家的意味
家的意味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家的意味》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
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的第一框。本框由: “生命的居所” 和“中国人的家” 两个目题组 成。
孝敬父母(2)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承
下来的家规家训,推介有名的家规家训、和中国纪检监察网站推出的家
风家训专栏。拓宽视野。
部编版七道德与法治上《家的意味》说课稿
部编版七道德与法治上《家的意味》讲课稿一、说教材剖析本节课所学内容为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第七课共包含《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让家更美好》三框内容。
此中,《家的意味》一框从“家规” 、“家训”及家庭文化中的“孝”等方面商讨了中国人的“家”,进而体会家的内涵。
同时又浸透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将道德与法律有机交融,指引青少年学生学会热爱家庭,关爱父亲母亲。
二、说学生剖析关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要点期,可塑性很强;再加上学生多是独生儿女,过多地享受了来自家庭的关爱。
所以,需要经过本课的学习,指引和帮助学生领会亲情,感悟家庭的暖和,认识家的意味,用自己的行动解说亲情之爱,建立正确的亲情观、家庭观。
三、说教课目的依据课程标准“我与别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交流”部分的要求:“领会父亲母亲为抚育自己付出的辛勤,孝顺父亲母亲和尊长。
学会与父亲母亲同等交流,调试逆反心理。
加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拟订以下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要修业生能说出家庭的含义,识记家的作用,知道在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并能说出孝亲敬长的原由。
2.能力目标:提升学生认识、剖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加强学生孝亲敬长的实践能力。
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领会家庭中亲情的暖和,培育热爱家庭、热爱父亲母亲的感情,继承家庭的优秀传统,加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骄傲感。
四、说教课要点、难点本节课教课要点:家的作用依照:本节课课题为“家的意味” ,所以,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清楚,家关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有什么作用。
本节课教课难点:中华文化中的“家”依照:关于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学生可能会感觉到很抽象,所以将这部分知识设为教课难点。
五、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实践研究法、创建情况法、活动法、议论法(二)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研究法、情境剖析法、阅读法六、说教课过程课前准备: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一)导入: PPT展现“家”字的不一样写法(写法不一样,但含义同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道德与法治上《家的意味》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学内容为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第七课共包括《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让家更美好》三框内容。
其中,《家的意味》一框从“家规”、“家训”及家庭文化中的“孝”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人的“家”,从而体味家的内涵。
同时又渗透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将道德与法律有机融合,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会热爱家庭,关爱父母。
二、说学生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强;再加上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过多地享受了来自家庭的关爱。
所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和帮助学生体会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了解家的意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亲情之爱,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家庭观。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的要求:“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试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说出家庭的含义,识记家的作用,知道在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并能说出孝亲敬长的原因。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增强学生孝亲敬长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培养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家的作用
依据:本节课课题为“家的意味”,因此,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清楚,家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有什么作用。
本节课教学难点:中华文化中的“家”
依据:对于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学生可能会感觉到很抽象,所以将这部分
知识设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实践探究法、创设情景法、活动法、讨论法
(二)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分析法、阅读法
六、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一)导入:PPT展示“家”字的不同写法(写法不同,但含义相同。
对我们而言,家意味着什么?)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四)学习新知:
活动一:课本P71活动题,分析家是什么?
活动二:通过课本P72相关链接,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并通过导学案“巩固训练”的选择题进行强化。
活动三:通过课前播放的歌曲,分析主人公为什么强烈的想有个家?家意味着什么?
(家的作用是本节课重点,但理解起来并不难。
如学生理解不了,可通过课本P73活动题帮助其理解)
活动四:通过视频《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分析得出中国人心目中的家。
活动五:通过对家规家训的分析,得出我们要学会孝亲敬长。
活动六:通过导学案“实践探究”,引导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孝亲敬长?以及怎样落实到具体行动。
(五)课堂小结:利用知识树的形式进行课堂知识小结,更形象具体生动。
(六)达标检测
(七)情感升华:通过让学生写下并落实感恩行为,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孝亲敬长的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了比较简单的框架式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学生一目了然。
生命的居所
家庭的含义
家的作用 中华文化中的家 孝亲敬长 为什么?
怎么样? 中国人的“家” 爱
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