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代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史第二章

中国教育史第二章

教育内容和途径应是多方面的, 通过习礼、诗歌、读书对儿童 进行全面教育
第四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 、 朱 熹 与 《 童 蒙 须 知 》
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理 学家、思想家、教育家。19岁入 仕途,开始其政治生涯。朱熹一 生热爱教育事业,主持修复白鹿 洞、岳麓书院。
《小学》:古代童蒙读物的选 择、扩充,相当于《四书》 《童蒙须知》:学习眼前事的 具体标准与要求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贾谊
王守仁
思想家
朱熹
颜之推
第一节 贾谊论早期教育
一 、 贾 谊 生 平
贾谊,洛阳人,西汉杰出政治家、 文学家。20余岁荐于汉文帝,做 太中大夫,因遭谗言被贬长沙。 后为梁怀王之太傅,因怀王不幸 坠马身亡,谊抑郁而终,时年33 岁。
贾太傅祠,长沙西区福胜 街。公元1465年建,现仅 存祠屋一间,祠前 “太 傅井”。
二 、 朱 熹 儿 童 教 育 思 想
1、重视蒙养教育
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8-15岁为蒙养教育阶段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 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 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2、慎择师友
3、强调学“眼前事”
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4、提倡正面教育为主
圣贤之嘉言懿行,供模仿 教师应指导、示范、适时启发
二 1、提倡早期教育 、 颜 之 2、主张慈严结合 推 家 3、要求均爱勿偏 庭 教 育 思 4、主张博习致用 想
5、重视风化陶染
与善人居,慎交友,交益友
幼儿期是教育的最 佳期
反对无教而有爱;主张体罚。
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 免生娇气与怨气,致兄 弟不睦
儒家五经兼及百家,琴棋 书画文学; 学以致用

第2章 教育思想的演进

第2章 教育思想的演进
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中小学广泛采用此教学模式
20世纪初,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经日本传入中 国,对当时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实践的发 展起了促进作用。

2.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其代表作 《民主主义与教育》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作了最 系统和最集中的阐述,被称为“进步教育运动最 清楚明白、最全面的宣言”。 杜威以反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面目出现,强 调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要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实践活动和实际经验对 获得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教育即生活”、“学 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提出了新“三中 心”。
《学记》提出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四大原 则 预防性原则 及时施教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学习观摩原则
《学记》主张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 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四)《大学》的教育思想
《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学者有关大学教育 的专论,是篇道德教育的专论,提出了道德教育 较完整的体系,包括三纲领和八条目。
《大学》对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步骤等重 要问题作了论述,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被誉为 “我国第一本较系统的德育原理教科书”。
第二章 教育思想的演进
第一节 中国教育思想的演进
一、古代教育思想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集中 体现在《论语》中。
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 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 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 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小学 大学
年龄
8-15岁
15岁以后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的教育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的教育

第二节、稷下学宫
一、产生条件 二、兴衰轨迹 三、办学性质 四、办学特点
一、产生条件
1、优越的军事、政治、经济条件。 (‚四塞之国‛。‚四民分业‛。农业 ‚粟如丘山‛,渔盐‚通输海内‛,工 商业‚冠带衣履天下” 。) 2、养士得国的历史经验 (田恒:‚杀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 终岁,布帛取二制焉,余以衣士‛)

他在文化教育上的贡献可以用两句话概 括:一是整理和保存了中国古代的文化 典籍;二是开创了私人自由讲学的风气,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较系统 的教育思想。《论语》20篇,492章, 11705字,记载着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语行 事。我们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是首先应该读的书。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

4、好学与实事求是态度

好学乐学 实事求是 不耻下问 温故知新
(六)、论道德修养
(1)道德准则‚仁‛和道德规范‚礼‛ 仁:‚爱人‛;‚克己复礼‛;以仁得精神处 理好关系 义与利:要‚见利思义‛,而不能‚见利忘 义‛。 人与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质与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 彬彬, 然后君子‛。 关系: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
(四)、论教育内容- 六经
《诗》:即《诗经》。‚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可 以怨‛。 《书》:即《尚书》。‚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 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礼》:即《仪礼》。‚为国以礼‛ ,‚不学礼,无以 立‛。 《乐》:是‚诗‛的曲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乐‛ 。 《易》:即《周易》。卜筮之书。 《春秋》:鲁国的编年史

6、襄王死后,年幼的齐王建继位。此时 齐王建不能亲政,权力由其母君王后执 掌,国内政治混乱,稷下学宫还存在了 一段时间,齐王建在位44年,无所作为, 国势渐衰,可见这时的稷下学宫已毫无 生气,哪有力量使稷下学宫复盛,哪有 氛围吸引文学游士。公元前221年,秦军 从燕南下攻齐,虏齐王建。随着齐国的 由联合体。 首先它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 术研究中心。 其次它是一个充满政治色彩的咨询机构和智囊团。 再次它是一个官办之下有私学、私学之上是官 学的官私合营的高层次的培育人才的摇篮。 2、多功能性:集讲学、著述、育才、咨议为一 体。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几位教育家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2.让学生学习评论几位教育家、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第一节贾谊论早期教育贾谊(前 200~前 168),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

汉文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教育家。

据《汉书·贾谊传》记载,贾谊“年十八,能以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颇通诸家之书”,以才俊闻名。

河南太守吴公因治郡得法,被召入朝廷任为廷尉。

贾谊经吴公举荐,被文帝诏为博士。

贾谊入朝时年仅二十出头,在朝廷中最为年少。

他年轻敢为,思维敏捷。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他都能对答如流。

文帝很赏识他,提拔至太中大夫。

贾谊以为汉朝代替秦二十余年,天下业已安定,应该适时改进一些陈规旧法。

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

但遭到朝中一批元老重臣的排挤和谗毁,认为贾谊“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因被贬到长沙任太傅。

四年后,贾谊被征召入京朝见,文帝因感于鬼神之事,问贾谊鬼神之本。

贾谊讲了祭鬼神的缘故,君臣一直谈到半夜。

文帝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不久任命贾谊做了文帝爱子梁怀王太傅。

文帝十一年,梁怀王不慎坠马死,贾谊自伤为傅无状而终日忧郁哭泣。

转年去世,时年 33 岁。

一、贾谊的胎教思想贾谊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思想的基础上,主张人生教育应从胎教开始。

他认为胎儿是人生之本,是生命的起点,胎儿发育是否良好,素质如何,决定他未来的发展前途。

(一)婚配对象的选择贾谊认为,父母的遗传和品德可以对子女产生直接影响。

“凤凰生而有仁义之意,虎狼生而有贪戾之心,两者不等各以其母。

”胎教的第一步就是择偶。

他说“:《易》曰‘:正其本,而万物理。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故君子慎始。

”意思是说,养育好孩子的第一步就是要谨慎择偶。

因为养育健康孩子的关键在于父母良好的身体条件、品德状况。

否则,就会养育出不健康的孩子。

这既贻误孩子的个人发展又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史
2019年10月12日星期六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27想
• 二、循序渐进的教育主张 • 教育不但要适应儿童的发育水平,也要适应儿童的知识水平,
应从儿童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逐渐加以深化、扩充,不能 超过分限,若强压大量内容给儿童,就如揠苗助长,反而妨 碍幼儿身心健康 • “童子自有童子格物致知”
学前教育史
2019年10月12日星期六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29想
• 四、注重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 提倡教育儿童一定要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 • 根据儿童喜欢玩耍游戏而不喜欢拘束的特点,“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
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 斥责蒙师将儿童当作囚犯一样来体罚,儿童必然将学校当成监狱,把老
形就有了精神知觉,就可以对其施教,他认为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对胎儿有直接影响。 • “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bi闭),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 席
不正不坐, 目不视邪色, 耳不听淫声, 夜则令瞽(gu鼓) 诵诗, 道正事。 如此 则生子形容端正, 才德必过人矣。” • 讨论:关于胎教的观点
学前教育史
2019年10月12日星期六
第二节 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15想
• 三、严而有慈,均爱不偏 • 认为教育孩子是严肃而重要的事,主张父母威严而有慈,反
对无教而爱,主张用怒斥与体罚的方法 • “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 • 对待子女要一视同仁,反对偏爱; •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学前教育史
2019年10月12日星期六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21想
• 二、重视乳母之教 • 重视乳母对婴儿的保育作用,主张要慎选乳母;认为乳
母不但要承担哺育之责,还是幼儿的家庭教师。 • 乳母“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要说这 2014 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二章里讲的古代学前教育思想,那可真是有点意思。

咱先来说说古代人对学前教育的看法。

在古代,虽然没有像咱们现在这么系统和科学的学前教育体系,但古人也有他们独特的智慧和想法。

就比如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这啥意思呢?就是说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天赋来教育他们。

这让我想起我家小侄子,他特别喜欢画画,但是数学就不太灵光。

要是按照孔子这思想,那就得着重培养他画画的才能,而不是硬逼着他在数学上拿高分。

再看看孟子,他强调“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教育就是要保持和扩充这种善良的本性。

这让我想到有一次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朋友主动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周围的大人都纷纷夸赞,这其实不就是孩子善良本性的体现嘛。

还有荀子的“性恶论”,他觉得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教育来改造。

这就好比有些小孩子一开始可能会任性、调皮,但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就能让他们变得懂规矩、有礼貌。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里还特别注重品德教育。

像《礼记》里就说“德者,本也”,把品德看作是根本。

我记得有一回坐公交车,上来一个老奶奶,一个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让座,这小小的举动就是品德教育的成果呀。

另外,古代也很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搬了好几次家。

这就说明,古人早就知道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啦。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还强调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比如说早睡早起、勤奋读书。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爸妈每天都让我按时睡觉、起床,一开始我还不乐意,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习惯有多重要。

总之,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完善和丰富,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对咱们现在的学前教育还是很有启发的。

咱们得好好研究研究,把那些有用的东西传承下去,让现在的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学前教育,茁壮成长!。

学前教育史(中国)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史(中国)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要严格地、不间断地对儿童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 训练,使之"积久成熟"。 朱熹编订的《童蒙须知》是他为儿童制订的学 习"眼前事"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学》和《童蒙须知》
为儿童学 “眼前事” 编写的两部教材---《小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朱熹
阳明先生
他关于儿童教育的论述主要见于《训蒙大意读 刘伯颂等》、 《教约》 (《社学教条》)以及言论 录《传习录》中。
(三)均爱勿偏 (四)风化陶染
重视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模范作用。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 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四、《颜氏家训》述评
理学的集大成者 《小学》和《童蒙须知》 一、论儿童教育的意义

他把人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即"小学"和"大学"。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 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致知
一、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与批判
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是"鞭挞绳缚,若待 拘囚",提倡教育儿童要顺其自然,用对待成人的办 法,甚至用对付囚犯一样的办法对待儿童,其结果只 能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 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 继承了儒家关于"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论,但有所 发展。
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一、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

幼时家庭教育的好坏,会关系一个人甚至一个家 庭的成败兴衰。


家长对年少的子女的教育,容易奏效。
儿童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不能代替的。
二、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中国教育史:第二章第五节荀子的教育思想讲稿

中国教育史:第二章第五节荀子的教育思想讲稿

第五节荀况的教育思想一、生平活动及政治主张荀况字卿,又叫孙卿,世称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

大约生于公元前313年,卒于公元前238年。

他的家世和早年经历不详,史书记载也多有矛盾。

但是荀子长期居住在齐国,在稷下学宫游学,曾是稷下学宫一位声名赫赫、威望甚高的大学者确是无疑的。

他曾在学宫“三为祭酒”,成为学术首领;(祭酒:在祭祀活动中,由一个年高望重的人举酒祭禅)封为“最为老师”(公认的最有德望的先生)。

他批判的继承了孔子以来的儒家传统,并吸取墨、道、名、法各家的长处,是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荀子生活的年代,是战国后期,这时的社会,诸侯长期称雄的局面行将结束,已基本上形成了秦、楚、魏三国对峙的局面,出现了封建大一统的趋势。

荀子的言行,反映了这一时代的要求,并从理论上为大一统制造舆论。

当时荀子生活的赵国是个小国,他的近邻齐国是个东方大国,荀子将统一的希望寄托在齐国,希望齐国能“调一天下,制秦楚”,结束战国七雄的割据与征战。

荀况初到齐国,正当齐王吞并宋国,兵威不可一世的时候,荀况向齐国的宰相进言,劝其“处胜人之势,行胜人之道”(《强国》)他所谓的“胜人之道”就是实行“王道”政治。

但是他的建议并没有受到重视,齐国后来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他也因人进谗言,而不得不怀着失望的心情离齐去楚,谒见了春申君黄歇,任兰陵令。

不久,又遭楚人谗言,不被重用,被春申君辞退。

后来他看到最有条件统一中国的不是齐国,而是后起之秀的秦国。

秦国一向重用法家而不欢迎儒者,儒者西行也不入于秦国,荀子一反“儒者不入秦”的惯例,破例访问了秦国,观察了秦国的城市和乡村,并会见了秦昭王和他的宰相范雎。

他认为,秦国民风朴实,法令严明,政府工作效率高,秦国因此而强大。

但是秦国也有它根本的弱点,那就是“恃武功而轻德教”,不能服人之心,难以久安,尽管兵劲城固,却“忧患不可深计”,时刻担心各个诸侯国会联合起来对付自己。

荀子主张王者之政应重在服人心。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四)教育内容应随着儿童的发育程度和认识水平 的增进而增加,不可超过“分限”。
(五)注意给儿童留有一定余地,使他们能学得活 泼主动,真正消耗吸收。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三、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王守仁用良医治病必须对症下药作比喻, 说明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1. 根据年龄之异,把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 区分开,把“社学”专门作为儿童教育机关。
第一节 贾谊论早期教育
胎教
早谕教
二、贾谊的学前教 育思想
选左右
重儒术
贾谊对古代胎教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是 我国古代胎教学说的奠基人之一。
他认为,首先,
其次,要对孕妇 再次,安排适当
要选择配偶,胎
举行“正礼”的 的环境及人员对
儿的状况并不单
教育。
孕妇予以影响。
由母亲决定。
(二)早谕教
学前教育要从婴儿初生开始:
递进过程。
“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 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 能笑。又既而后能认识其父母兄弟。 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二)教育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针对他们的身 心发育水平来施教。
(三)教育不但要适应儿童的发育水平,而且也要 适应儿童的认知水平。“童子的格物致知” 。
早”字,认为早期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期,当婴幼儿的 赤子之心尚未受到外界熏染时,对他实施教育就会收到 最佳的效果;同时,早期教育也是整个人生教育的最重 要阶段,个人幼时接受的教育往往决定着他日后的成长 道路,稍有不慎,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三)选左右
慎选左右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成功的保证。为加 强皇太子的早期教育,在宫廷中应设“三公”、“三少”。
二、朱熹的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与现代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与现代学前教育
• 传世著作有 «颜氏家训»和 «还冤志»等。 «颜氏家训»共 20 篇, 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 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 立身、 治家、 处事、 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 重要的影响。 后世称此书为 “ 家教规范” 。
• “ 将学趋让,进退即席不以礼,登降揖让无容,视瞻俯仰、 周旋无节” 时,太保就应当进行劝谕。
• 对将来君临天下的太子的教育,传授 “ 君国畜民” 之道自然是绝不可 少的。 为此,贾谊提出,师、 保、 傅官应使太子自幼通晓儒家德法 并举的治国方略,懂得文武之道乃治国之本,知道对臣子应赏罚分明、 公正,切忌 “ 赐与侈于近臣,吝爱于疏远卑贱” 。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 第一节 贾谊的学前教育思想 • 第二节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第一节 贾谊的学前教育思想
• 贾谊 ( 公元前 200—前 168 年,见图 2 - 1) ,西汉初期著名 的政论家、 文学家,洛阳人。18 岁时,即以能诵读诗书、 善为文 章称誉于郡中。 20 余岁,廷尉吴公以其颇通诸家之书,荐于汉文 帝,召为博士,掌文献典籍。 不到一年,被擢升为太中大夫。 朝廷 上许多法令、 规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进行。 贾谊的才华和文帝对 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朝臣的不满。 他们以 “ 洛阳之人,年少初 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的流言,动摇了文帝对贾谊的信任,结果 文帝让贾谊离开长安,去做长沙王的太傅。 后人称贾谊为贾长沙、 贾太傅。 文帝七年( 公元前 175 年) ,贾谊被召回长安,任梁怀王 的太傅。 后来梁怀王骑马摔死,贾谊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太傅的责任, 经常悲泣自责,不久竟忧郁而终,时年 33 岁。

说明第二章古代幼儿家庭教育思想第三节家庭教育的原则

说明第二章古代幼儿家庭教育思想第三节家庭教育的原则

说明这部分应提供与演示文稿相对应的讲义。

第二章古代幼儿家庭教育思想第三节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也形成了一定的原则与方法,使家庭教育的实践更具效果。

一、家庭教育的原则1.及早施教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讲究及早施教。

《大戴礼记》提出早教,主张“自为赤子时,教固已行矣”。

对初生的婴儿就当施以教育。

颜之推则更具体指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为什么对儿童必须及早施教?古人提出了一些理由。

如,早期教育所形成的儿童的良好的习惯和品性,易于巩固与长久,正如《大戴礼记·保傅》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再如,幼儿思想单纯,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且无生活的牵累和情感的干扰,正是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大好时机,不可错失。

《颜氏家训》认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需早教,勿失机也。

”2、量资循序在过中国古代人们认识到对儿童的教育应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个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教育内容与目的,而安排教育过程的依据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如在《礼记·内则》中古人设计了一个较完整的幼儿家庭教育的实旌过程:“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言,男唯女俞;男肇革,女肇丝。

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九年,教之数日。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

……”明人万全在其《育婴家秘·鞠养以慎其疾》中也据此作了更为详细的论述:“小儿能言,必教之以正言,如鄙俚之言,勿语也。

能食,则教以恭敬,如亵慢之习,勿作也。

能坐、能行,则扶持之勿使倾跌也。

宗族乡党之人,则教以亲疏、尊卑、长幼之分,勿使谍嫂也。

言语问答,教以诚实,勿使欺妄也。

宾客,教以拜揖、迎送,勿使退避也。

衣服器用、五谷六畜之类,遇物则教之,使其知之也。

或教以数目,或教以方隅,或教以岁月、时I日之类。

如此,则不但无疾,而知识亦早也。

最新中职学前教育史习题库:第2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最新中职学前教育史习题库:第2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2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简答题1.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及早施教;严慈结合;均爱勿偏;熏渍陶染。

2 .简评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王守仁揭露和批判了传统儿童教育“鞭挞绳缚,若待拘囚”的危害。

他充分认识到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并把这种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

他主张教育儿童要顺应儿童性情,使其自然发展。

这样才能让他们乐于接受教育,自然地不断长进。

王守仁“自然教育论”对当今儿童教育的借鉴意义3.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颜之推的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以培养治国的实用人才的教育目标为依据的。

为此,他提出对子弟的家庭教育要“德艺同厚”。

一方面,重视对子弟道德理想、道德情操的教育,要以儒家的“五经”规范他们的言行。

另一方面,重视“学艺”,即熟悉士大夫职司、交往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杂艺,包括诗赋、文章、书法、算术、绘画、卜筮、医方、琴瑟、投壶、游戏等。

关于德行与学艺二者的关系,颜之推认为二者互为联系,德行是根本,艺教也不是可有可无;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并为道德教育服务。

4.请回答贾谊论“早喻教”。

贾谊认真总结了太子教育的经验,按太子一生不同时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将太子整个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

前两个阶段属于幼儿教育。

(1)胎教。

贾谊对古代胎教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是我国古代胎教学说的奠基人之一。

贾谊首先要选择配偶,胎儿的状况并不单由母亲决定。

其次,要对孕妇进行"正礼"的教育。

第三,安排适当的环境及人员对孕妇予以影响。

(2)学前教育。

贾谊断言:"太子之善,在于早喻教与选左右。

"他强调一个"早"字,"早",一是要行胎教,一是要施学前教育。

贾谊的学前教育主张主要可以概括为:1.学前教育要从婴儿初生就开始。

2.宫廷中,条件特殊优越,尚为赤子之时,就为之聘请"三公"、"三少"为专人教师,负责教诲幼小太子的之职。

第二章 教育思想的演进-中国古代

第二章 教育思想的演进-中国古代

‘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
生焉,天何言哉?’”此是无声胜有声。 3)要相信学生会超过教师,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者?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 足畏也已。”(《论语· 子罕》)“当仁不让于师”。(《论
语· 卫灵公》)
五、墨子的教育思想
(《论语· 雍也》)。颜回是“乐道”的表率。孔子特别强调
立志乐道要有恒心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能经受困难的考验,即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论语· 阳货》)。
2)自省自克。孔子认为道德教育贵在培养道德自觉, 应从自我做起,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 卫灵 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卫灵
1、墨子的生平和政治、哲学思想 墨子,名翟。关于他的生平和籍贯,文献记载很少,司马迁没有为 他单独立传,仅在《孟轲荀卿列传》后附了两句话:“盖墨翟,宋 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有的说 他是鲁国人,有的说他是宋国人。至于生卒年月更难以确定,大约 与孔子孙子思同时,清代孙贻让作《墨子年表》,说墨翟大约生于 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376年。墨子出身微贱,精于工技。他的 思想基本上代表当时的“农与工肆之人”。孟子说他“摩顶放踵利 天下为之” 《孟子· 尽心上》,庄子说他是“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 《庄子· 天下》。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一书中,《墨子》全 书有71篇,现存53篇。清孙贻让的《墨子闲诂》可供参考。
孔子所主张的教育内容主要有四项:历史文献、行为规范、待人
忠诚与信实。即《论语· 述而》中说的:“子以四教,文、行、忠、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学而》)孔子的具体教育内容 就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系统的儿童教育改革方案
目的----“教以人伦” 内容---“诗、书 、礼 、乐” 方法: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诱之歌诗--抒发志向意愿 导之习礼---规范行为举 止 讽之读书---开启智慧

程序:动静结合,体脑结合(编制课程 表)

日课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二)主张严慈结合
1 既要慈爱,又要严教 父母对子女“威严而有慈”
2 反对无教而有爱 3 体罚是家庭教育的必要手段

(三)要求均爱勿偏
1 气。 父母偏爱会造成受偏宠者的骄横习
2
还会造成兄弟间不和睦。

《颜氏家训.教子篇》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 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关于儿童教育的论述,主要见于王守仁 任南赣巡抚时所作的《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 颂等》和《教约》(合称《社学教条》)以 及言论录《传习录》中。
二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
情,鼓舞儿童兴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 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 挠之则衰痿。”
“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 而同归于善。”
(四)
教育内容和途径要多样,培养儿 童全面发展(歌诗、习礼、读书))
“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
“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起志意而已,亦所 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 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 而动荡期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 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 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中国教育思想史

中国教育思想史
“所由兴” ❖ 千余字的“微言”却道出了教育的“大义”
❖ 我聆听韩愈 ❖ 他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 他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弟子不必不如师 ❖ 一篇《师说》已成为多少教师的座右铭
❖ 我聆听朱熹 ❖ 《白鹿洞书院学规》是古代学校管理的条例 ❖ 《朱子读书法》至今不减当年的风韵 ❖ 著名的“鹅湖之辩”仍然为知识分子们怀念
❖ 我聆听大师 ❖ 我了解了科举的创立与变迁 ❖ 我把握了书院的特色与贡献 ❖ 我渴望:古老的教育思想能够不断发展、历久弥新
教育思想史的特征
❖ 实践性:孔子(弟子3000,精通六艺者72人)、昆 体良(雄辩术学校20余年)、柏拉图(学园阿卡迪 米亚,academy学院)。
❖ 民族性:儒家教育思想(尊师重教、因材施教、教 学相长中华民族教育思想中的优良传统),西方宗 教合一(认识神、理解神、归依神)。
二、探索时期(1957-1963)
❖ 短暂繁荣 ❖ 教育思想的“大革命”与“大跃进” ❖ 教育思想的调整与争鸣(母爱教育)
三、混乱时期(1964-1976)
❖ 批资批修 ❖ 反击右倾翻案风
四、重建时期(1977-1990)
❖ 教育思想的拨乱反正 ❖ 教育思想的重新建构 ❖ 教育本质问题讨论 ❖ 引进西方教育思想
❖ 阶级性:董仲舒(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
❖ 规律性:内容(教育的作用、地位、方针与目的、 内容、师生及管理等);过程(片面——全面、肤 浅——深刻、简单—— 复杂)
为什么学与如何学
❖ 为什么?学史明智(了解历史,把握现在和将来); 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提高;把握教学规律(重复昨 天的故事) ;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伟大教育家的 成长轨迹为教师成长提供楷模:杨贤江《教育ABC》 《新教育大纲》36岁逝世、苏霍姆林斯基17岁开始 做乡村小学教师直 只是一个开始。今天不同于昨天, 而明天又将不同于今天,但今天是 我们所有的昨天协力作用的结果, 明天也将如此。要了解现在,就必 须回顾过去,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对于研究者而言,历史中存在很多 教训,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 把过去作为序幕加以研究。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二、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
1、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来看
‚‘孝乎为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 政?‛
2、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来看
‚庶、富、教‛
3、从教育与法律的关系来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有耻且格‛
(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 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之,困而不 学,民斯为下矣。”
五、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 自求自得 (二)专心有恒 (三)启发引导 (四) 循序渐进
第四节 荀子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荀子(公元前313——238年),名况,字卿,又称孙 卿,战国末年赵国人,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赫赫有名 的传经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的学生中,李斯、韩非都是著名的法家代表,而浮 邱伯、张苍均是当世名儒。荀子学派与思孟学派是先秦儒 家两个影响最大的学派。
在教育内容方面,荀子特别强调学习 《诗》、《书》、《礼》、《乐》、《春秋》和
《易》等儒家经籍,而尤重礼乐。他认为礼是自
然与社会的最高法则,所以说:“学至乎《礼》 而止矣。”
四、教学思想

孔子注意发展学生的特长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子路 文学:子游、子夏
3、学思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 益,不如学也。”
4、温故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
5、学以致用
“诵《诗》三百,授之于政,不达;使于四
二.稷下学宫

版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版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版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学前教育思想犹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作为这一领域的重要基石,为后世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源远流长。

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影响深远。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潜力。

在学前教育方面,他强调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应从小抓起。

他倡导“仁爱”,希望孩子们能学会关爱他人,具备善良、正直的品德。

孟子则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儿童生来就具有善良的天性。

因此,学前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加以引导和培养,让他们保持善良的本心,并不断发扬光大。

而在古希腊,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也备受瞩目。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哲学王,即具备智慧、正义和勇敢等美德的统治者。

在学前教育阶段,他强调通过游戏和故事等方式,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亚里士多德则更注重实践和经验。

他认为儿童的成长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学前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活动,促进他们身体和智力的健康发展。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对于教育方法也有诸多探讨。

例如,中国古代强调言传身教,父母和师长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儿童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教育内容方面,古代学前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品德、礼仪、习惯的培养。

中国古代教导儿童要尊老爱幼、尊师重道,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古代学前教育还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被视为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在儿童的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要给予儿童关爱和照顾,还要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技能。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例如,重视品德教育、顺应儿童天性、强调家庭教育等观念,在当今的学前教育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前教育史__章节题

学前教育史__章节题

第一章单选题: (每题2分)1. 古代宫廷教育中,太师、太保、太傅,统称()。

A三少B三公C三母D三太2. 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中,历史知识性的蒙书是唐人李瀚写的()。

A蒙求B三字经C急救篇D千字文3. 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写的()。

A百家姓B千字文C幼学琼林D三字经4. 在古代宫廷,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的制度是()。

A三公B三母C三少D三太5. 古代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是()。

A礼教B幼仪C环境教育D能力培养填空题: (每空1分)1.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_________。

2. 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______,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3. 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__________”。

4. 古代最为流行的三部儿童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和《_______》,简称三、百、千。

5. (本题2分)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_________类和知识掌故类。

大题:(本题10分)名词解释1 .中国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

简答题2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3 .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4 .中国古代儿童初步的道德教育。

论述题(本题15分)5 .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是什么?6 . 请简要概述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有哪些?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单选题: (每题2分)1. 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制度实行“蒙养家教合一”;用以训练儿童的执教者母亲或保姆的,主要是()。

A 幼稚园保育知识B幼稚园教养知识C封建纲常名教D近代幼儿教育知识2. 南宋理学家()重视《须知》、《学则》等教育形式的作用,认为这种方法有利于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A 颜之推B王守仁C朱熹D贾谊3.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中。

A颜氏家训B童蒙须知C三字经D急救篇4. 提出“自然教育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是()。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知识要点第一节贾谊的太子学前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知识要点第一节贾谊的太子学前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知识要点第一节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论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首先,他从国家兴亡的历史分析了太子教育的成败,会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其次,他还从教育可以改变民性的观点,进一步阐明了对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

第三,贾谊认为,人的早期人格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是人格品行陶冶的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思想单纯,受外界影响小,容易进行教育,接受正确思想的熏陶。

二、论“早喻教”贾谊认真总结了太子教育的经验,按太子一生不同时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将太子整个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

前两个阶段属于幼儿教育。

(一)胎教贾谊对古代胎教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是我国古代胎教学说的奠基人之一。

贾谊首先要选择配偶,胎儿的状况并不单由母亲决定。

其次,要对孕妇进行"正礼"的教育。

第三,安排适当的环境及人员对孕妇予以影响。

(二)学前教育贾谊断言:"太子之善,在于早喻教与选左右。

"他强调一个"早"字,"早",一是要行胎教,一是要施学前教育。

贾谊的学前教育主张主要可以概括为:1.学前教育要从婴儿初生就开始。

2.宫廷中,条件特殊优越,尚为赤子之时,就为之聘请"三公"、"三少"为专人教师,负责教诲幼小太子的之职。

3.要为太子创造一个特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他处于"天下端士",是"孝悌闻博有道术者",使太子初生后,"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

4.学前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他的"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师德;师,道之教训"。

已经包含了体、德、智的要求。

三、论师保贾谊阐述了为太子专门设置太保、太傅、太师作为老师,分别负责年幼小太子德身体养护、德义引导和知识教诲,亦设少保、少傅、少师为助手。

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一、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颜之推十分重视学前家庭教育,是要保持士族家庭的地位何传统,使儿孙能"绍家世之业","立身扬名",维系特权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方法
❖1.启发诱导
❖ 他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开动脑筋,教师不急 于代学生作出结论。
❖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奕不为拙射变其 毂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 能者从之。”
❖2. 循序渐进
❖ 孟子重视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 认为学习是 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应自强不息, 另一方面也不应急躁和躐等。
❖ (2)礼的教育 ❖ 孔子同时把“礼”也作为德育的重要内
容,并把“礼”的教育看作是做人的教 育。 要求君子视、听、言、行都要符合 礼的要求,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行”
❖ 其核心就是“正名”。
❖2.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 (1)立志乐道 ❖ 孔子认为立志对道德修养非常重要,
❖ 他把进学的次第比作流水,他 说,“流苗助长”的寓言来说明循序渐进的重 要性
❖3.专心有恒
❖ 孟子重视学习的专心致志,反对三心二意。 ❖ 反对一暴十寒,主张专心有恒。“虽有天下
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 生者也。”他还教人不要有头无尾,功亏一 篑。
❖(3)改过迁善
❖ 孔子提出“过则勿惮改”的要求,还说: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对别人过去的错误采取谅解的态度,孔子提 出“既往不咎”。
❖(4)身体力行
❖ 他要求学生要“言必信,行必果。”
(六)关于教师的思想
❖ 1.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认为,在复习已
有知识的基础上,应当有新的体会。按照孔子温故 而知新的要求,教师的讲授不应只停留在教材的表 面上,或人云亦云,而应对教材深入钻研,有独到 见解,对教材不但吃透、熟练,还要精益求精。
孟子故居
(一)以性善论为基础的教育作用说
孟子持性善说,确认人具有先验的善性。
❖ 告子:“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与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 孟子:“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 善,水无有不下。”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 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 侧隐之心 … ”
❖ 对教师提出了一条标准,那就是要“以其昭 昭,使人昭昭”,而不可“以其昏昏,使人 昭昭” 。
第二节 贾谊论早期教育
❖ 贾谊(前 200~前 168),洛阳(今河南洛 阳东)人。汉文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论 家、教育家。据《汉书·贾谊传》记载,贾谊 “年十八,能以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颇通诸家之书”,以才俊闻名。
❖ 由此孟子认为当道德规范和物质利益相矛盾 时,应“取义去利”。
❖(5)意志锻炼
❖ 孟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聪明和才智, 都是从艰苦和困难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
❖ “ 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 故达”。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孔子认为学生在个性、性格、智力、能力等方 面存在差异,教育学生要各因其材。
孔子主要是从两方面来贯彻他的因材施救原则: 一方面根据学生程度和能力的高低,进行不 同的指导,“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 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另一方面,是针对学生弱点,对症下药补弊 救偏。最典型的例子是子路和冉有都问: “闻斯行诸?”孔子回答则不同,原因是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 “舍生取义”
❖ 养气则是养浩然之气,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是一种伟大、刚强、正义的精神。并且他认 为一个人的浩然之气必须经过培养,才能发 展、形成浩然之气。
❖(2)自得自反
❖ 自得就是自觉的得到学问,自觉的进行道德 修养;自反就是自我反省。
❖ 贾谊重视孕妇的情绪平和。贾谊《胎教》中 提到,“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 孕妇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安定,避免接受感情 和精神刺激。
❖ “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 不喧,独居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二、论早期教育
❖ (一)及早施教(早谕教) ❖ 贾谊强调早期教育,认为古代有突出贡献的
❖ 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 令不从,” ❖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认为,作为一个教师,首要条件是具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的精神,教师必须 先学好,然后才能教好,学好是教好的基础。
❖ 4.爱护学生,无私无隐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 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 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 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 孟子认为,当自己的行为与别人发生矛盾时, 首先 要自我反省。强调反求诸己,在协调人 与人的关系中,厚于责己。
❖ “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 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 慎择师友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根本保证。 ❖ “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教得而
左右正则太子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 “ 孝梯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 入。故太子初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 前后皆正人也。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 于齐之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无不正也, 犹生长于楚之不能不楚言也。”
(二)以“明人伦”为目的的道德修养 论
❖1.明人伦
❖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有序;朋友有信。”
❖ “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 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 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道德修养方法
❖(1)持志养气
❖ 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是立志。 士要志于 仁义,要“居仁由义”。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他 教育学生“志于道”,并且要达到“乐 道”的境界。 ❖ “朝闻道,夕死可矣。”
❖(2)克己内省
❖ 孔子在处理人际关时,主张重在严格要 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 合乎道德规范,他把这称之为“克己”。
❖ 内省是靠自觉性来监督的,不自觉就难 于真正进行内在的自我反省。“见贤思 齐焉,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
“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2.诱导启发
❖ 孔子是古代教育史上首创启发式教学法的教 育家。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 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朱熹注解:愤者,心求通而未得--- 开其意。 ❖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达其辞。”
❖ 3.因材施教
❖ “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
❖ “师也过,商也不及。”
❖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
4.学以致用
由知到行,学以致用,是孔子教学思想的显著特点之 一。孔子认为并不是为读书而读书,乃是为作事而 读书。他认为学《诗》就要会办理外交。“诵《诗》 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 多,亦奚以为?”
君主都是在他们为赤子时,教育就已经开始 进行了。早期教育之所以重要,在于幼年时 期形成的道德品行根深蒂固,难以磨灭,和 人的天性融为一体。
❖ “ 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就是说, 儿童在幼年时思想单纯、专一,可塑性强, 长大以后思虑往往因各种因素影响而分散, 不容易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慎选左右
二、孟子的教育思想
❖ 孟子,名轲,字舆,鲁国邹人。生活于战国 中期,生卒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72年至公元前 289年。孟子少时好玩,他的成长得利于他的 母亲,后来孟子精通五经,擅长诗、书、礼、 乐、春秋,成年后开始教学活动,中年后满 怀政治抱负,游历各国,前后共经20余年。 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在封建社会被 尊为“亚圣”。
❖4.因材施教
❖ 孟子认为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总的精神 是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 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 者;有私淑艾者。
❖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 诲之而已矣。”
❖ 孟子不喜欢“好为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 师” 。他对学生的态度是“往者不追,来者 不拒” 。
❖ “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 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人之有是四 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 孟子认为教育对人性的作用就是“求放心”。 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
❖ “求放心”从积极方面讲,就是扩充善端, 使善端充分发挥,达到完善的地步。
❖ 从消极方面说就是防止人本性的丧失,把被 外物所迷惑的心重新收拾起来。
❖ 太子初生接触到的都应该是有德行有道德的 人,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符合礼制的言行,这 样,孩子才会在潜移默化之间养成良好的行 为习惯和道德品行。孔子讲“与善人居,如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
(三)重儒术
❖ 以儒家思想统摄皇太子的心,以儒家学说作 为太子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
❖ 对太子的文化知识教育,主张注重《春秋》、 《礼》《诗》、《乐》等儒家经典的传授。
(三)教育对象
❖ 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 “有教无类”的基本含义,就是打破少数奴
隶主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扩大受教育对象, 无论富贵与贫贱、贵族与平民,都可以接受 教育。因此,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 尝无诲焉。”
(四)教学原则
❖ 1.学思结合 ❖ 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是缺一不可的。他说:
一、贾谊的胎教思想
❖ (一)婚配对象的选择 ❖ 贾谊认为,父母的遗传和品德可以对子女产
生直接影响。“凤凰生而有仁义之意,虎狼 生而有贪戾之心,两者不等各以其母。” ❖ 贾谊认为,慎择父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 重父母的身体状况;二是关注父母的品德。
❖ (二)孕妇要注意调养身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