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申报材料(2)
江山市南坞村历史文化特色村材料
岁月悠悠风尘稠,璀璨明珠光彩依旧——江山市南坞村历史文化特色村介绍一、延续两千年杨氏血脉,演绎八百载村落文明江山市凤林镇南坞村地处市区南面35公里处,与江西省广丰县、玉山两县相毗邻,总面积9641亩,辖24个村民小组,728户,2638个人口,古民居96幢。
是江山市重要的历史文化名村。
南坞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历代名人辈出,民风清纯向上。
东周时期,唐叔虞后裔藏,字伯齐,号尚父,封杨侯,因以为姓。
自此杨氏生生不息,洋洋大观。
最显赫者三十九世杨坚为隋朝开国皇帝。
东晋安帝时,会稽太守、南抚越大将军、信安侯向公家于衢。
唐中宗时(684年),五十八世中议大夫谭公居江山镇安(今石门)。
六十九世珠公居齐礼乡洄潭,七十五世永丰县尉师叔公迁杨秀坞。
宋理平二年(1235),七十九世宋御史尹中公,迁南峰(南坞),是为南坞建村之初。
南坞杨氏,世代崇尚儒学,耕读传家。
建村之初,即创办学堂于峡山寺,“理学名宗”四个大字至今仍赫然留在内祠堂内。
自尹中公开始,有二十五人分别获取进士、举人、解元、廪生、岁贡生等功名,其中有些人分别官至御史、京府尹、刑部郎中、云南兵备道、大理寺左评事、知县等。
续至当代,读书之风益盛,地方名人甚众。
家风的清白、家族的名望、仕宦的政绩为世人名士所景仰,明嘉靖年间,刑部尚书毛恺为之题词:“江阳望族”;明隆庆元年,江山知县余一龙赠匾额:“聚顺”;明浙闽总督部堂、兵部尚书兼理粮饷又兼都察副都御史李芝芳为之题词:“清白家传,流芳百世”。
南坞村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繁多样。
农历三月初三,是南坞杨氏一世祖尹中公的诞辰,杨氏子孙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今人称之为三月三庙会。
祭祀活动仪式庄重,程序严密。
迎祖巡游,祭拜祖宗;宣读族训,分、关飨饼;演奏器乐,表演戏剧:庄重热烈,归宗聚心。
与此同时,峡山寺内,红烛吐炎,青烟缭绕;虔男信女,顶礼膜拜;黄袋香客,络绎不绝:情有所依,人心向善。
这种活动,延续三天,蔚为壮观。
陶墩古村落
陶墩古村落在吴江市桃源镇西北的陶墩村境內,有一个漾荡,人称仙人漾,又称仙人坑,总面积85亩,平均湖底高程-0.3米,西受湖州诸水,东经顾庄塘、三庙址漾、划船港,入后练塘。
仙人坑和其西面连接的小溪(今陶墩市河)并称桃溪。
传说越国大夫范蠡携西施曾隐居在仙人坑南半漾中的小墩上,并在桃溪两岸及小墩上遍植桃树,又授予村民捕鱼和做木梳的技艺,村民为纪念他们,把仙人坑和小溪并称为桃溪,把范蠡、西施曾隐居小墩和两岸的村落称为桃墩(亦称桃花墩)。
后来得知范蠡在齐国经商致富,人称陶朱公后,就改“桃溪”为“陶溪”,改“桃墩”为“陶墩”。
陶墩隐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春秋时,范蠡曾携西施隐居在仙人坑桃花墩上;早在宋时,陶溪两岸就先后建起了佑圣道院、圆明宝阁和观音庙等道观和寺庙;最迟在明初,陶墩的先民除了种田和栽桑养蚕外,就已经开始木梳、棕绳等手工艺制作;改革开放后,陶墩一带的村民成为先富起来的群体。
仙人漾↓桃花墩↓一、陶墩古村落简介陶溪周边陶墩古村落,座落于沈庄漾北滩,距浙江省南浔镇2~3里之遥。
清康熙时“村民数百家,自成井市”。
民国18年(1929年)8月调整区划时设陶墩镇,后改镇为乡。
1957年10月撤区并乡时撤消陶墩乡建置,原陶墩乡区域改设为青云乡第七、八、九3个大队。
陶墩市河(又称桃溪、陶溪)贯穿东西,全长560米,溪上有古石桥2座构通南北两岸,溪东石桥名尊荣桥,明正德三年(1508年)建,桥北岸建有佑圣道院,所以尊荣桥又被称作道安(院)桥;溪西石桥名安富桥,又称永福桥,元至大四年(1311年)建,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重建时,桥北西侧已建有观音阁(又称土地庙),又改称该桥为观音桥。
新中国成立初,小溪北岸还保留有80米左右长的小街,街道建有过街廊棚,沿街民居为前店后宅,面街大门均为棚门板建筑。
小街与小溪石驳岸间有一段3~4米的场地,可摆放桌椅,喝茶聊天。
陶墩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今日之陶墩,古时称为桃花墩、桃墩、桃溪。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材料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材料一、申报材料标题: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材料二、申报单位:XXXXXXXXXX三、申报时间:XXXX年XX月XX日四、申报意义:1.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提升镇村形象;2.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吸引游客和投资者;3.保护和传承当地历史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申报内容:1.镇村地理位置、人口基本情况;2.镇村历史沿革,重要历史事件;3.镇村文化遗产、古迹、传统建筑等;4.镇村特色产业、特色产品;5.镇村传统民俗、民间艺术表现形式;6.镇村文化节庆活动及活动规模;7.镇村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8.镇村名人、文化代表人物、名家作品;9.镇村教育文化设施、文化传媒设施;10.镇村文化组织、文化志愿者、文化活动;11.镇村文化宣传推广方式、手段;12.镇村文化产业经济收益、社会效益;13.镇村文化产业规划、发展目标;14.镇村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方向;15.镇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式;16.镇村文化旅游资源、景点开发、环境整治;17.镇村与周边地区联动、互补发展;18.镇村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融合;19.镇村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交融;20.镇村文化遗产与时代精神共融;21.镇村文化活动与群众文化需求对接;22.镇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举;23.镇村文化节庆活动与景区经济结合;24.镇村文化活动对当地文化特色的凸显;25.镇村文化活动对当地民生福祉的提升;26.镇村文化活动对当地经济产业的支撑;27.镇村文化活动对当地环境生态的保护;28.镇村文化活动对当地社会和谐稳定的促进;29.镇村文化活动对当地年轻一代的教育影响;30.镇村文化活动对外交流合作的促进;31.镇村文化活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32.镇村文化活动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贡献;33.镇村文化活动对民族团结和文化自信的提升;34.镇村文化活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35.镇村文化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传播;36.镇村文化活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服务支撑;37.其他与镇村文化活动相关的各项材料;38.镇村文化活动的成果展示、视频资料、图片展示;39.镇村文化活动的社会评价、团体评价、专家评价;40.镇村文化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41.镇村文化活动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42.镇村文化活动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措施;43.镇村文化活动的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44.镇村文化活动的日常管理和运营模式;45.镇村文化活动的监督评估和改进机制;46.其他与镇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相关的材料及内容。
历史文化名村申报材料封皮
历史文化名村申报材料封皮尊敬的评审专家:我代表申报单位,向您呈上我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村申报材料,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
标题:走进千年历史的古村落——XX村一、背景介绍XX村位于我国某省某市,地处山水之间,风景秀丽。
该村创建于唐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村落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示了当时的建筑艺术和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
二、历史文化价值1. 历史价值:XX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演变,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村内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如古庙、古井、古桥等,这些建筑物见证了村落的兴衰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 文化价值:XX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之一。
在这里,人们仍然保留着传统的习俗和民俗,如传统婚礼、祭祀活动等。
村落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三、保护措施1. 建筑保护:针对古建筑的保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保护方案。
首先,加强对古建筑的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其不受风雨侵蚀。
其次,加强对古建筑的监管,禁止私自拆除或改建。
最后,加强对古建筑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
2. 文化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村落的传统文化,我们开设了文化活动中心,组织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
同时,我们还开设了传统文化课堂,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四、发展规划1. 旅游开发:我们计划将XX村打造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我们将完善村落的旅游设施,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同时,我们还将开发一些特色旅游项目,如农家乐、传统手工艺展示等。
2. 教育培训:我们计划与相关教育机构合作,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训活动。
通过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五、结语XX村作为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我们将以保护为主线,发展为辅助,努力将这座古村落保护好、发展好。
相信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XX村将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黄山市古村落保护办法
黄山市古村落保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维护古村落传统风貌,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市行政区域内古村落的认定、规划、保护和利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古村落,是指我市境内1911年以前形成的具有徽州传统格局、风貌特色,街巷空间及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具有浓郁徽州传统文化的自然村落。
黄山市古村落的申报认定,由县(区)人民政府申请,市规划部门会同文物、住建等部门组织专家审查,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应当优先从黄山市古村落中推荐申报。
具体推荐、申报程序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古村落的保护,应当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古村落保护工作,将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古村落保护的投入与扶持,建立古村落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处理古村落保护中的重大问题。
古村落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古村落的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
古村落所在地村级组织应当根据保护规划的要求做好相应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强对古村落内居民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
第六条市规划部门负责对市域内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实施规划监督管理和指导;县(区)规划部门负责对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具体实施规划监督管理。
市文物部门负责对市域内古村落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古建筑保护利用实施管理、监督和指导;县(区)文物部门负责对古村落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古建筑保护利用具体实施管理。
市住建部门负责对市域内古村落的建设行为实施管理、监督和指导;县(区)住建部门负责对古村落的建设行为具体实施管理。
市、县(区)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媒体等单位应当做好古村落保护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
名村申报材料
名村申报材料尊敬的评审专家:我代表位于某某市的名村,特向评审委员会提交我村的申报材料,旨在争取名村的认定和保护。
一、村庄概况名村位于某某市XX区,四周环绕山脉,风景秀丽。
村庄占地面积XXX平方公里,辖区人口XXX人,共有家庭XXX户。
二、历史沿革名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XXX年。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名村曾是当地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村庄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XXX古街、XXX古庙等,见证了百年的风雨沧桑。
三、自然景观名村地处山水之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首先,名村拥有壮丽的山峦和峡谷,百年老树和奇石随处可见。
其次,清澈见底的溪水和流淌的瀑布为名村增添了诗意与生机。
此外,名村还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和独特的地域生态系统。
四、文化传承名村世代传承着丰富多彩的文化。
村庄内有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籍文献和文物。
此外,名村还传承着特殊的民俗和文化活动,如XXX节、XXX舞蹈等,这些都表现了村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五、特色产业名村拥有独特的特色产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要特色产业是XXX产业,村民们以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的设计生产出独特的XXX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此外,名村还积极发展XXX产业、XXX产业等,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六、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名村注重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我们合理规划了村庄内的旅游路线,建设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如XXX景区、XXX 景点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与此同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护名村的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以确保可持续性旅游发展。
七、社区文化建设名村积极致力于社区文化建设,加强居民间的互动和交流。
我们组织了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庆祝节日、举办文化讲座等,营造了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
同时,我们注重社区教育,提供各类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名村具备了被认定为名村的资格和条件。
中国传统村落申报材料
中国传统村落申报材料附件: 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制作要求档案编号: ××××××(县级行政区域代码)- ×××号中国传统村落档案村落名称: 东楮岛村所属镇(乡): 宁津街道所属县(区、市、旗): 威海所属市(地区、州、盟): 荣成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 山东立档负责单位(盖章):立档负责人签字:建档日期: 年月日1科学调查和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制作说明一、科学调查内容与要求科学调查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历史资料、传统村落选址格局及周边环境、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等有形传统资源;二是村落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及其他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乡风民俗、民间技艺等无形传统资源;三是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相关的各类规划、政策和管理制度等资料。
调查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一)村域环境调查1.调查内容:村域范围内的山川水系、地质地貌、植被动物等自然环境以及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
2.调查要求:应在不小于1:5000的近期测绘地形图上,标示上述要素,并配以相应的照片、文字说明,形成文字性的“村域环境分析”及“村域环境分析图”图纸。
(二)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调查21.调查内容:与村落的选址、发展紧密关联的地形地貌以及山川水系、村落形状,主要街巷(道路)格局肌理、重要公共空间等。
2.调查要求:应在不小于1:5000的近期测绘地形图上标示上述要素,并配以能反映其特点的照片、文字说明,形成文字性的“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分析”及“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分析图”图纸。
(三)传统建筑调查1.调查内容:村落中传统建筑物(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建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其他传统建筑)的位置、建成年代、面积、基本形制、建造工艺、结构形式、主要材料、装饰特点、建造相关的传统活动、历史功能、产权归属、使用状况、保存状况等。
2.调查要求:应在不小于1:2000的近期测绘地形图上标示各传统建筑物与构筑物,形成“传统建筑分布图”。
传统村落申报汇报材料模板
• 三、盘诗。类似于对歌。
• 四、 中草药制作。以治疗儿 科、妇科、骨科为主,取材 为邑坂当地的草药、蜈蚣等。 传承人:林奶添、林邦运、 林细坤、林津梁等十多人
• 五、榨蔗糖技艺。其中以红 糖最为著名。
2
注:
• 尽量附一张村落全景照片;
• 对于散点式分布的村落,应分别附上各主要居民组全貌;
• 对于平原地区实在难以找到制高点拍摄全貌的,应逐条拍精摄选其p主p要t 街巷的照片以说明整体风貌。
3
一 村落环境
1.1 周边环境。
村口原始森林与霍童溪
霍童溪绕村而过 注:尽量附上能说明村域范围及村落周边山形水系、地形地貌、植被作物等自然环境特色的近期照片,并简要说明。
村口树林与稻田
精选ppt
4
村南白鹭洲
一 村落环境
1.2 选址特征
注:尽量附上能说明村落选址特征的照片与分析图、 简要说明文字,说明村落选址的风水格局特点, 或体现出的较特殊功能需求(如防御性需求), 或体现出巧妙的对自然条件的顺应和利用(如防 洪、防旱、便利农耕、畜牧、狩猎、采捕生活等) 等特点 。
□10人以下 □10至30人 □30人以上 □全村参与
保护规划 其他规划
□有,规划名称是: 规划批准单位是: □无规划
□有,规划名称是: 规划批准单位是:
□无规划
精选ppt
保护利用状况 (可多选)
□闲置废弃 □照常使用,没有特别的保护措施 □发展旅游和服务业 □以博物馆的方式进行保护 □其他,具体为:
庵堂(仙峰庵 )
洋楼
清代民居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材料3篇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材料3篇以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和城镇化居民社区的合理布局形成了具有现代特色和气息的美丽乡村。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材料1一、基本情况介绍-行政村的基本情况民族旅游文化特点村近年获得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奖励和荣誉等。
-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按照《吉林省美丽乡村创建标准》通过2021年的努力到9月末之前各项建设完成情况:-1.-村庄规划。
是否编制行政村建设规划或村庄整治规划村庄建设及布局是否合理节约用地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是否纳入规划进行统一处理等。
-2.-住房建设。
农村住房建设特点、风格风貌等。
-3.-生产生活设施。
包括农村道路、桥梁、饮水、供电、通信等建设情况高标准农田和基本农田建设情况等。
-4.-生态环境。
村内河流、湖泊、水库、大气、声、土壤达标情况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水污染等治理清洁能源使用坑塘河道保护生态修复情况等。
-5.-村容整洁。
村容保护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厕所改造病媒生物防治情况等。
-6.-经济发展。
产业规划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情况等。
-7.-公共服务。
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安全、便民服务情况等。
特别是文化品牌创建情况。
-8.-基层组织。
村部建设、基层组织、农民合作社、民主管理等情况。
-9.-长效管理。
公众参与、管护机制、监督考核情况等。
-10.-其他方面情况。
2021年以来是否发生过重大刑事犯罪和群体性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较大(III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破坏古村落和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产现象毁林开荒、侵蚀林地等现象。
-三、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主要工作措施-包括领导重视程度;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积极性;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建设和项目完成情况2021年新农村项目建设和投入安排;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帮扶建设情况体制机制创新情况等。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材料2一、樟厅村基本情况介绍-龙堂村位于临颍县城新区西侧2公里处东临京珠高速、107国道南依329省道依村而过交通便利快捷。
历史文化名村申报材料
篇一: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申请报告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申请报告一、石佛村概况(一)地理位置石佛村位于河南省三门峡义马市常村镇东部,义马市东部15公里处,三面分别于渑池、新安,宜阳三县交界,东径111 58北纬34 42距洛阳50公里,位于西安与洛阳两大文明古都之间,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
(二)历史沿革石佛村古称“轼谷”1949年解放后更名为石佛。
村中绝大多数居民为李氏,间为焦氏等杂姓,据《李氏家谱》记载“传为元末避乱,始祖从善公从母潘氏,弟从德公、堂弟从道公自亳州亳县顺河湾八里集迁至河南府渑池县治东轼谷村”,是以家族血缘关系纽带兴起的村落。
隋朝以前属新安县管辖,公元605年始划入渑池县管辖,民国31年(1942年)石佛村归属常村乡,1956年,渑池县撤区并乡,石佛村划归渑池县洪阳中心乡,1970年7月,归义马矿区管理,198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义马市成立,石佛村归义马市常村乡管辖至今。
(三)环境条件1、气候石佛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4度,无霜期118—276天,年均降雨量666.9毫米,年差较大。
2、水文石佛村属新安水文地质单元,主要河流为涧河,涧河最大流量154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24立方米/秒。
地下水水质比较好,没有受到严重污染,有第四系松散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3、地形地貌石佛村属于浅山丘陵地带,位于秦岭余脉崤山延伸带,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四)规模石佛村现有居民526户,1998人,辖1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70亩,林地面积1200亩。
(五)交通及通讯历史上石佛村位于崤函古道上,陆路交通十分便利。
现在陇海铁路穿村而过,东距火车站6公里,北依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常盐线,霍石线等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
石佛村通讯方便,建有移动联通通讯基站3个,现有实现有线电视,电话村村通。
(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石佛村为传统的农业村,全村人均耕地面积1.1亩,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为主,近年来村民普遍种植中药材、朝天椒等经济作物,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部分村民利用农闲时节就近务工,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4200元。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情况汇报材料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情况汇报材料为了促进xx县文化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根据《xx县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计划要点》,县人大常委会于10月至11月组织人员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到县住建局、文物局等有关单位,禾亭、冷水、湾井等乡镇的琵琶岗、小桃源、上宜骆家、下灌等传统村落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前往湘西、贵州等地进行了对比性考察。
现将调查情况及思考建议报告如下:一、全县传统村落的基本情况xx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舜帝藏精之所,光武发祥之基,濂溪汤沐之乡,牌祖生卒之地”之盛誉。
境内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不少传统村落,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有禾亭镇的小桃源村、琵琶岗村,湾井镇的下灌村、路亭村、久安背村,冷水镇的骆家村,九嶷山乡的西湾村,天堂镇的大阳洞村,中和镇的岭头村,柏家坪镇的柏家村,清水桥镇的平田村,太平镇的城盘岭村等12个村;拟推荐入选的有柏家坪镇的马头上村、郑古元村、刘均申村、礼仕湾社区,保安镇的保安社区、古溪村,太平镇的紫云村,湾井镇的东江村、东安头村,五龙山乡的石家洞村,中和镇的周家村、麻田村,天堂镇的石海山村,冷水镇的百美村,水市镇的周家村、冬瓜冲村,太平镇的上界头村等17个村。
这些村都有着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拥有较为丰厚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
另外还有一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传统村落,有待发现、保护和申报。
二、全县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近年来,xx县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上,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保护不够,抢救不及时,利用过少,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1.损毁极为严重。
由于数百年来的自然灾害、内外战争、群众运动、房屋拆建或失窃等因素影响,全县的传统村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一些满载传统文化内涵的古建、古物已韵味全无。
如平田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已近900年历史,曾拥有众多的明清古建筑,青石板巷道、石桥、石刻、牌坊、凉亭、戏台、八角楼、庙宇庵子、雕梁画栋等处处皆是。
古村落申报材料(2)
是否确定传承人
□是 □√否
项目存续情况
□传承良好 □√传承一般,无专门管理 □濒危状态
与村落依存程度
□√必须依托村落存在 □不需依托村落存在
活动规模
□10人以下 □√10至30人 □30人以上 □全村 参与
传承时间
□√连续100年以上 □连续50年以上
各级保护或示范名录
列入历史文化名村: □国家级 □省级 列入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国家级 □省级 列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示范:□是 □√否 其他,请注明名称及由哪一级认定公布:金华市级精品村
• 2000年来,随着xx的全面开发,镇党委、政府致力于经济建设,全镇经济有 了长足的发展。随着近1000万元的农田水利基础投入,全镇效益农业发展迅速, 形成了以甘蔗、蔬菜、棉花、畜禽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发展格局。
五都钱村概况
• 五都钱村于明清隶属金华府xx县正果乡,戴村庄治下之自然村。当时xx县分为 十六都,都下管治许多图,此地为五都二图,村在五都以钱为姓,故名五都钱。
谢谢!
• 五都钱村武肃祠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3年),为族中祭祀先祖之地。 于1975年以危房为由被拆毁。2011年3月3日,在四个行政村两委及理事会的辛苦操 劳下,普济禅院整体竣工!祠堂气势恢宏,宏伟壮观,就像一颗在古村绽放绚烂光 彩的明珠,记载着钱氏家族辉煌的历史篇章。
五都钱村全貌
一、村落环境
村民人均年收入 5000元
文保单位
□ 国家级 0处 □ 省级0 处 □ 县级1处 □ 三普登记不可移动文物0 处
历史建筑 □ 市级政府认定1 处 □ 县级政府认定 处
全部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
50 (%) 历史环境要素共计
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 附答案 (3)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一、读·书(12分)1.在一节以“读书的重要性”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小闫与大家分享了下面这幅字画。
请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并按现代人的书写习惯,正确、规范地书写到田字格中。
(2分)2.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10分)主题古诗文名句秋景不同诗人笔下的秋景展现出不同的情味,有“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的壮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萧瑟。
乡愁乡愁是最易触动内心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醒了作者及“征人”的思乡愁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北归的大雁让作者浓浓的乡愁有了寄托。
为人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读·思(38分)(一)请积极参与“探访千年古村·聆听文化脉动”主题活动,一起去探访古村落,挖掘整理古村落文化。
【活动一:探寻农耕文化】夏至之后上“小大锄”。
【甲】谷苗生出后,尚在草还未盛之时,农人就要赶着“上小锄”了。
不然,谷苗蔓生,肥料营养容易流失。
为了不错过农时,人们伏卧一地,精心侍弄,去秽除残,留下长势好的优苗,并在苗与苗之间.,间出适当的距离,叫间.苗或挽谷。
【乙】这个农活也叫“上小锄”。
谷苗经间苗后才能水肥充分,长势喜人,从而让谷子优质保量。
时至大暑,此时需要“上大锄”。
所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说的就是这个。
色尔宫村传统村落申报材料
色尔宫村传统村落申报材料香巴拉镇色尔宫村地处县城东郊,距县城1.5公里,属城乡结合部,地势平坦,东与尼斯乡隔河相望,西邻冷龙村,北靠东宫村,南接阿央仲村,海拔2700米,年平均气温10℃,耕地面积539.55亩,退耕还林面积546.9亩,素有“藏乡田园”之美名。
该村“布局完整”,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100%,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之一。
全村辖色尔宫组,热科组2个村民小组,共有63户313人,村两委班子6人,正式党员31人,预备党员1人。
色尔宫村民风淳朴、遵纪守法、团结互助,涌现了无数了的县级干部,被誉为县级干部村,同时被评为省级卫生示范村、先进党组织示范村和依法治村示范村。
属一年两熟地,主产小麦、大麦、玉米、青稞、荞子、豆类、洋芋、蔬菜等。
房前屋后都是茂盛的果木,盛产无公害特色林果苹果、梨、藏梨、桃、核桃等,是我镇蔬菜主产区之一。
完善提升村级活动室“2+9”功能;加固古碉;安装太阳能路灯20套;修建群众休闲广场;支持发展蔬菜主导产业。
共投入建设资金680余万元(整合其它资金200万元)。
目前,该村人口安全饮水和太阳能热水器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广播电视覆盖率和电信宽带通乡率达到100%。
一个高原民族新村展现于世。
一是文化资源。
相传在明隆庆二年至宗祯十二年(1568年至1639年),云南、丽江木氏土司占领乡城期间,由纳西人修筑的,距今有300多年。
每一个古碉,共有九层,每年修一层,修筑九年才能完成,每修一层相当于修建一座佛塔,相当于迎接大藏经一卷。
每夯筑高1米,都有一个约10公分的墙孔,为一层层加高作楔孔。
夯筑时泥土的湿度大,碉楼坚实不怕风吹雨打。
碉楼的底部墙厚约2米,门有一道在底部,高约2米,门一般朝东朝南开。
二是自然资源。
香巴拉镇色尔宫村田园风光绝美,庭院幽静,乡城三绝之一白藏房、疯装和锅庄独树一帜。
(1)白色藏房属于土木结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藏房墙体是用湿度适宜的普通泥巴通过夯筑而成,一般使用年限可达几百年。
千年古村申报材料
目录一、地理位置、历史渊源二、村名由来三、虞姬村文化遗存四、历史轨迹五、历史事件六、民间传说七、民间艺术八、游艺与竞技九、礼仪习俗十、村规民约十一、村现状及以后发展思路一、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古贤古风古魂韵,一墓一园一瓦当。
虞姬村位于灵璧县城东部,与泗县长沟镇接壤,303省道穿境而过文化底蕴丰厚,2013年7月被省住建厅、省旅游局评为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014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确定为‚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村。
全村共有土地9910亩,耕地面积7536亩,总人口5340人,辖9个自然庄、11个村民组,拥有8个党小组105名党员。
灵璧县重点打造的楚汉文化旅游特色村。
本村楚汉历史村以商贸、文化旅游、农业为主导产业,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560元/年。
二、村名由来虞姬村得名于西楚霸王之妻虞姬。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写道:‚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令人扼腕断肠的‚霸王别姬‛之千古悲歌。
美人虞姬自刎后葬于此地,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虞姬的大美、大爱、大义,把村庄命名为‚虞姬村‛,沿袭至今。
三、虞姬村文化遗存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最后决战,就在灵璧县虞姬乡虞姬村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进行的。
那位著名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项羽,就在这里发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仰天长吟。
跟随项羽南征北战的绝代佳人虞姬,面对四面楚歌,兵败如山倒的绝境,唱出了‚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悲歌,随后拔剑自刎而死。
灵璧县城东、宿泗公路南侧,有一片终年常绿的树林,树林中沉睡着一座古墓。
墓基隆起,碑石林立,静穆凝重。
这就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虞姬墓。
暖阳斜照,微风轻拂,片片桃花飘落。
松柏树下,虞姬静卧墓中数千年。
虞姬墓,位于安徽灵璧县城东七点五公里处,东濒鹿鸣,阴陵诸山,南接垓下古战场,北临古汴河。
虞姬墓历尽千年,时坏时修。
墓侧曾建有虞姬庙,庙内塑有项羽、虞姬像,人物造型极为生动。
定稿 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材料—洛川县贠家塬村
陕西省历史文化名村申报材料二○一九年四月延安市洛川县朱牛便民服务中心(贠家塬村)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材料目录一、基本情况 (1)1、区域位置 (1)2、自然条件 (1)3、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4、村庄建设情况 (2)二、历史文化资源禀赋 (2)1、建制沿革 (2)2、历史遗迹分布 (3)3、非物质文化遗产 (4)三、古村落(贠家塬)保存情况 (6)1、古村落(贠家塬)概况 (6)2、历史文化价值 (10)四、保护措施 (12)1、机构设置 (12)2、保护办法和规章制度 (12)五、规划编制情况 (13)附件:《洛川县朱牛便民服务中心贠家塬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14)六、附图 (43)1、古村落(贠家塬)在洛川县的位置图 (44)2、古村落(贠家塬)在朱牛便民服务中心的位置图 (45)3、古村落(贠家塬)保护范围图 (45)4、贠家塬村村域及古村落(贠家塬)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 (46)5、古村落(贠家塬)全貌照片 (48)6、古村落(贠家塬)历史遗存密集连篇分布区域照片 (49)7、古村落(贠家塬)历史街区照片 (50)8、贠家塬村村域不可移动文物、历史遗存、传统风貌建筑照片 (51)延安市洛川县朱牛便民服务中心贠家塬村陕西省历史文化名村申报材料按照《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办法》、《陕西省历史文化街区认定办法》,结合洛川县朱牛便民中心贠家塬村实际,申请贠家塬村为陕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贠家塬行政村位于洛川县石头镇朱牛便民服务中心约7.5公里处,北与吉林村接壤,东与北塬隔沟相望,南邻渭南市白水县,西面隔洛河与铜川市宜君县相望,有“鸡鸣一声听三县(市)”的美誉。
村域面积约为13.82平方公里,其中村庄占地518.71亩;耕地面积约6027.99亩,其中经济林木苹果种植2125亩、花椒树1160亩、玉米2742.99亩;林地面积2068.09亩,其中退耕还林410.30亩;贠家塬行政村下辖贠家塬村、贠家河村、李家河村、方家塔村、堡乃村、页勿村6个自然村,其中贠家塬村设两个村民小组,方家塔村和堡乃村设方堡村民小组,贠家河村和李家河村设贠李河村民小组,页勿村民小组。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作者:卢香云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第06期文章从“中国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的实际工作出发,对东阳市古村落的现状进行了一个深入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模式上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对古村落的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项目背景为进一步发掘我市的传统村落资源,弘扬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村落,根据国家有关部局申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通知要求,金华市从去年四月份开始组织传统村落的调查登记和申报工作。
为了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东阳市成立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引导、协助各乡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完成此次的申报工作。
申报初期共提交了15个村落的申报材料。
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中国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
传统村落是一个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传统建筑、村落格局、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四大要素是传统村落申报的重要标准。
通过前期的调研及对各古村落资料的整理,在这整个参与过程中发现各乡镇在申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申报工作及未来古村落保护规划工作的开展。
(一)申报资料的完整性此次“中国传统村落”项目申报需要“传统村落调查表”和“汇报PPT”两份材料,为建立传统村落的基本信息档案,获取最新的第一手资料,需要各乡镇对本村落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但从各乡镇提交的材料来看,发现其基础资料的完整性参差不齐。
一类是村落资源丰富,资料度的完整性和详细度上都较好;第二类是村落资源相对匮乏,资料不完整且阐述略为简单,例如,缺少地形图及相关照片的辅助说明;第三类是村落资源丰富,但相对应的资料却不完整,体现不出本村落的独特性,例如在建筑类型、非物质文化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挖掘。
由此反映出各村落的现状发展不均衡,乡镇对各自村落档案的记录水平参差不齐,也间接反映出项目申报小组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各村落的调查表是每个村落的身份证明,档案填写的完整程度、详细度以及真实度都会对此次申报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都钱村概况
• 五都钱村于明清隶属金华府xx县正果乡,戴村庄治下之自然村。当时xx县分为 十六都,都下管治许多图,此地为五都二图,村在五都以钱为姓,故名五都钱。
飞檐斗拱的普济禅院外景
五都钱村宗祠内景
继 善 堂 内 景 祠 堂 立 柱
敦 睦 堂 内 景
敦 睦 堂 内 景
五都钱传统文化
1. 历史影响
五都钱钱氏宗谱
五都钱钱氏家训
2. 遗留文书
武肃王遗像
钱遹遗像
钱仲谦淳四公遗像
结语
五都钱村申报中国传统村落,有助于村庄古建筑群的整体保 护与合理开发,有助于推动村镇精神文明建设及经济发展。 五都钱村两委计划乘此东风,将五都钱村作为传统村落开发旅游 产业,带动村民自主创业与勤劳致富。 目前,五都钱村旅游产业规划初步思路为: 首先完善村庄内部导向标识、文化氛围营造;其次将村庄内 部所有古民居、古井、古树等进行有效保护,砌围栏围挡,标注 年份等;再次推动村民自主自发自办农家乐、民宿、传统民俗体 验等产业;最后,将五都钱村打造成以古村落为主、手工业为辅 的人文景点。 鼓励五都钱村大学生回乡创业,并出具奖励政策。
各级保护或示范名录
保护规划
□有,规划名称是: 规划批准单位是: □√无规划 □有,规划名称是: 规划批准单位是: □√无规划
保护利用状况 (可多选)
其他规划
五都钱区域概况
• 五都钱村位于浙中地区金华市xx镇,xx镇北隔衢江,与xxxx相望,西接xx镇, 下辖24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耕地面积1038公顷。本镇地理位置优越,交 通便利。白汤下公路在下潘村起点,46省道、杭金衢高速公路、浙赣铁路贯穿 境内。
□√必须依托村落存在 □不需依托村落存在
□√连续100年以上 □连续50年以上 列入历史文化名村: □国家级 □省级 列入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国家级 □省级 列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示范:□是 □√否 其他,请注明名称及由哪一级认定公布:金华市级精品村 □闲置废弃 □√照常使用,没有特别的保护措施 □发展旅游和服务业 □以博物馆的方式进行保护 □其他,具体为:
523户
水稻、棉花、甘蔗 5000元
□ 市级政府认定1 处 处。 □国家级 □省级
□ 县级政府认定 处
全部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 称 是否确定传承人 与村落依存程度 传承时间
50 (%)
历史环境要素共计
舞狮、迎龙灯、拜、祭祀 □是 □√否 项目存续情况
□县级
□传承良好 □√传承一般,无专门管理 □濒危状态 活动规模 □10人以下 □√10至30人 □30人以上 □全村 参与
• 五都钱始祖淳四公钱仲谦,系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君钱谬之二十四嫡系裔孙, 钱氏历史悠久,至今已有600余年。五都钱村包括五都钱一村、二村、三村、四村, 共523户,2032人。主产稻、棉、甘蔗。
• 在历史长河中,五都钱钱氏人才济济。钱鸿章,乾隆年岁贡;钱熔,咸丰辛亥 年举人;钱浩,乾隆朝例贡等。钱仕珍,清末秀才,创建了五都钱小学并任第一任 校长。 • 五都钱村武肃祠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3年),为族中祭祀先祖之地。 于1975年以危房为由被拆毁。2011年3月3日,在四个行政村两委及理事会的辛苦操 劳下,普济禅院整体竣工!祠堂气势恢宏,宏伟壮观,就像一颗在古村绽放绚烂光 彩的明珠,记载着钱氏家族辉煌的历史篇章。
景美人和 魅力村落
五都钱村
基本情况
村落属性 村域面积 常住人口 □行政村 □ √自然村 村落形成年代 村庄占地面积 主要民族 15万元 □ 县级1处 □ 三普登记不可移动文物0 □ √元代以前 □ 明代 □ 清代 □ 民国时期 □ 建国以后 山林500亩,农田2300 亩 汉族 户籍人口 主要产业 村民人均年收入 历史建筑 类, 级别 1.2 平方公里 2032 人 村集体年收入 文保单位 □ 国家级 0处 □ 省级0 处 处
一、村落环境
1.1 周边风貌
一、村落环境
•1.2 村居环境
一、村落环境
•1.3 选址特征
五都钱村钱氏始祖钱仲谦择地建村,整体布局呈八卦阴阳太极图形态。门对 南山,九峰拱秀,北枕江水,清波碧浪而且江水长流;山水遥遥相对,山明水秀。
一、村落环境
•1.4 传统资源
二、格局风貌
•2.1 结构机理
二、格局风貌
•2.3 街巷空间
三、传统建筑
•3.1 建筑类型
三家头牌坊
三、传统建筑
•3.2 建筑特色
三、传统建筑
•3.3 建筑细部
五都钱村普济禅院
普济庵位于原汤溪县xx镇五都钱村。它是古县汤溪县唯一的文人祭奠遗址及文 化教育义学遗址。普济庵后殿中一大天井,以示南海之意,护法神袛卫驮面北 朝南与大雄宝殿中南海大士观音菩萨遥遥相对。
•古村街弄四通八 达,犹如似圆形 八卦。从上圳浇 碓起始至下水碓 不肖碓塘终止, 共有8座石板桥, 贯通南北两仪。 •五都钱村前有前 松园,北有大松 园,后有后松园, 东有大栗园,东 南有小松园;五 座树林环保拥护, 将全村掩匿其中, 在数里之外只见 树木而不见房屋 和村落……
二、格局风貌
2.2 整体风貌
• 历史上的xx镇是衢江边的一个重要码头,水运业和集贸市场十分发达,并且 因为该镇沿江埠头多、南来北往商贾多,镇上的茶馆也多。茶馆成为当时商贾交 流生意信息和百姓畅谈天下事的重要场所。上世纪80年代,洋埠400米长的老街 上还有20多家茶馆。 洋埠镇及周边,名人辈出,不胜枚举。如大宋工部尚书遹 公遹德循。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