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二建建筑实务必背重点归纳

二建建筑实务必背重点归纳

2A310000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摘要】第一节建筑构造要求一、民用建筑构造要求(一)民用建筑的分类(2015单、多;2014单)建筑物通常按其使用性质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大类。

其中,民用建筑又可分为居住建筑(住宅、公寓、宿舍等)和公共建筑(图书馆、车站、办公楼、电影院、宾馆、医院等)。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六层为多层住宅,七~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记忆点:住宅以三层为界分为低、多、中高、高)(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人们通常又将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

(无论多高,单层永远为单层;多于1层的,分别以24m和100m为界,分为多、高、超高,界限归属于下部)(3)按建筑物主要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分类可分为: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

(二)建筑的组成建筑物由结构体系(包括基础、墙、柱、梁、屋顶等)、围护体系(包括屋面、外墙、门、窗等)和设备体系(包括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供热通风系统等)组成。

(三)民用建筑的构造1.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1)荷载因素:结构自重、使用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等。

(2)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其中,自然因素包括风吹、日晒、雨淋、积雪、冰冻、地下水、地震等因素;人为因素包括火灾、噪声、化学腐蚀、机械摩擦与振动等。

(3)技术因素:主要指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施工方法等技术条件。

(4)建筑标准:建筑标准一般包括造价标准、装修标准、设备标准等方面。

2.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包括:(1)坚固实用;(2)技术先进;(3)经济合理(尤其注意节约钢材、水泥、木材三大材料);(4)美观大方。

3.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2015单;2014单)(1)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

建筑物理与环境

建筑物理与环境

建筑物理与环境建筑物理与环境是研究建筑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建筑物在保证舒适、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从建筑物理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建筑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建筑物理与环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筑物理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中的热、湿、气流、声学、光学等物理问题的科学,它通过分析建筑结构、材料及其环境之间的热力学、空气动力学、声学和光学过程,从而实现建筑物在物理环境中的优化设计。

环境是指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

建筑物理和环境之间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建筑物理的研究成果能够影响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室内空气质量、声环境和采光环境等方面,而环境因素也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和效能产生重要影响。

二、建筑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 热学热学是建筑物理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建筑物的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问题。

建筑物的热学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和能源消耗。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隔热、保温和通风等措施,可以降低室内外温差,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 光学光学是研究建筑物中光的传播、分布和利用的学科。

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使建筑物室内得到充足的自然光线,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并提高室内空间的舒适性和视觉环境。

3. 声学声学是研究声音在建筑物中的传播、衰减和反射等问题的学科。

合理的声学设计可以减轻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提高建筑物内部的声环境质量。

4. 湿学湿学是研究建筑物中湿气传输和控制的学科。

通过合理的湿学设计,可以确保建筑物内的湿度和通风状况符合人体舒适的要求,防止湿气对建筑物结构和室内环境的损害。

三、建筑物理与环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物理与环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合理的建筑物理分析和模拟,可以对建筑物的热、湿、声、光等物理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给建筑师、工程师和设计者,以实现节能减排和优化建筑环境的目标。

建筑物理外围与维护技术的探讨

建筑物理外围与维护技术的探讨

建筑物理外围与维护技术的探讨建筑物理外围是建筑中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的部分,它主要由墙体、窗户和屋顶等组成。

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外围技术也逐渐成为建筑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建筑物理外围的设计、建造、维护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建筑物理外围设计的重要性建筑物理外围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以下方面的工作:1.防止外界气温的冷热侵入,保证建筑物内部温度的恒定;2.遮阳、防雨、保温、防火、隔音等的功能;3.增强建筑的美观程度、维护建筑整体形象;4.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在建筑物理外围设计中要考虑建筑的地理位置、气象、阳光、降雨等因素。

合理的外围设计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的功能,还能满足人们对美观与环保的需求。

二、建筑物理外围建造的技术和材料建筑物理外围建造的技术和材料直接影响建筑的功能和质量。

在实际的工程中,建筑物理外围的建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材料的选择:目前,建筑物理外围的常用材料包括玻璃、石材、铝合金、PVC等。

这些材料的选择需要根据环境、预算、报价等因素来决定,不能盲目追求高档次的材料,要考虑到性价比。

2.工艺的控制:在建筑物理外围建造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每个环节的工艺,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同时,需要检测每个节点的关键部位,对于不合格部位要及时修补。

3.安全的控制:建筑物理外围要在保证美观和实用性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安全。

需要在建筑物上设置防止坠物的措施,若无法设置,建筑物的建设就不能通过审批。

三、建筑物理外围的维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物理外围的材质会不可避免地老化,需要及时维修和更换。

建筑物理外围维护主要考虑以下方面:1. 清洗:不定期地将外围进行清洗可以保证建筑物的美观,避免污秽、灰尘等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

2. 玻璃更换:玻璃破碎或老化会影响建筑物外围的美观性,需要及时更换新的玻璃。

3. 视察:定期对建筑物外围进行视察是维护建筑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

视察中要关注于建筑物外围的结构、附着系统、隔热系统、保温系统和防水隔热层等方面。

建筑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

建筑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

建筑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一、建筑的本质与目的建筑,从最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工作和精神需求而创造的人工环境。

它不仅仅是一堆材料的堆砌,更是一种文化、社会和技术的表达。

建筑的目的多种多样。

首先,它要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空间,保护人们免受自然环境的侵害,如风雨、寒暑等。

其次,建筑要满足功能需求,比如住宅要有合理的布局和设施,以方便日常生活;工厂要有合适的生产流程和空间组织。

再者,建筑还具有社会和文化的意义,它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审美观念和社会结构,成为城市和地区的标志性符号。

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1、功能原则功能是建筑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建筑的空间布局、流线组织、设施配置等都应根据其使用功能来确定。

例如,医院的布局要便于患者就诊和医护人员工作,图书馆要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2、形式美原则建筑的形式应该美观、和谐、富有韵律。

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等美学法则在建筑设计中经常被运用,以使建筑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

3、结构合理性原则建筑的结构要安全、稳定、经济。

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降低建造成本。

4、环境适应性原则建筑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协调。

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文化传统等因素,使建筑融入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三、建筑的构成要素1、空间空间是建筑的核心要素,它包括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

内部空间的形状、大小、比例和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使用者的感受和功能的实现。

外部空间则与建筑的整体形象和城市景观相关。

2、实体实体包括建筑的墙体、屋顶、柱子、梁等构件。

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的形态和结构,同时也影响着建筑的采光、通风和保温等性能。

3、材料材料是建筑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表现力。

如木材给人温暖、自然的感觉,钢材展现出坚固、现代的形象。

4、色彩色彩可以影响建筑的视觉效果和氛围。

明亮的色彩可以使建筑显得活泼、开放,而深沉的色彩则可能营造出庄重、神秘的氛围。

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室内光环境(一)采光居住建筑的卧室和起居室(厅)医疗建筑的一般病房的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IV级的采光系数标准值;教育建筑的普通教室的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1D级的采光系数标准值;并应进行采光计算。

采光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满足采光系数标准要求,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4个时,其中应有2个及以上满足采光系数标准要求;(2)老年人居住建筑和幼儿园的主要功能房间应有不小于75%的面积满足采光系数标准要求。

(二)通风建筑物应根据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要求设置与室外空气直接流通的外窗或洞口;当不能设置外窗或洞口时,应另设置通风设施。

采用直接自然通风的空间,通风开口有效面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生活、工作的房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1/20。

(2)厨房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得小于0.60m2。

(3)进出风开口的位置应避免设在通风不良区域,且应避免进出风开口气流短路。

公共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三)人工照明1.光源的主要类别热辐射光源有白炽灯和卤钨灯。

优点为体积小、构造简单、价格便宜;用在居住建筑和开关频繁、不允许有频闪现象的场所;缺点为散热量大、发光效率低、寿命短。

气体放电光源有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属面化物灯、钠灯、氤灯等。

优点为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灯的表面亮度低、光色好、接近天然光光色;缺点为有频闪现象、镇流噪声、开关次数频繁影响灯的寿命。

2.光源的选择(1)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宜采用热辐射光源。

(2)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宜采用混合光源。

(3)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必须选用能瞬时启动的光源。

工作场所内安全照明的照度不宜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的5%;备用照明(不包括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栗房、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场所)的照度不宜低于一般照明照度的10%。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砖石、木材等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噪音等
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如钢筋混凝土对环 境的热辐射、砖石对环境的吸声降噪等 环境对建筑材料的影响:如高温、高湿、强 光照等对建筑材料的腐蚀、老化等
建筑物理环境的设计原则
舒适性原则
01 温度适宜: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20-26℃之间,使人感到舒适
4
室内采光:充足的室内采光可以提供良
好的视觉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室外环境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自然环境: 包括气候、 地形、地貌、 植被等
人工环境: 包括建筑、 道路、广场园、 庭院等
室外设施: 包括照明、 通风、排水、 绿化等
建筑材料与环境
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包括室内环境质量、建 筑节能、建筑材料等
评价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 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 法等
评价标准:根据不同评价指标设定相 应的评价标准,如室内环境质量标准、 建筑节能标准等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 措施和建议,以提高建筑物理环境的 质量。
谢谢
节能空调等
4
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如采用 智能控制系统、
节能技术等
功能性原则
1
2
3
4
满足建筑物的使用 功能,如采光、通
风、隔热等
满足建筑物的舒适 性要求,如温度、
湿度、噪音等
满足建筑物的美学 要求,如造型、色
彩、材质等
满足建筑物的节能 要求,如节能、环
保、绿色建筑等
建筑物理环境的评价方法
主观评价方法
客观评价方法
1
测量方法:使用仪 器设备进行测量, 如温度计、湿度计

实务06—10

实务06—10
3 50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4 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答案:B
2.下列属于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等级的为(BCD)
A. 构件不受任何力
B. 构件不出现拉应力
C. 构件虽有拉应力,但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D. 允许出现裂缝,但裂缝宽度不超过允许值
E. 允许出现裂缝,裂缝宽度无限制
A. 硅酸盐水泥
B. 普通水泥
C. 矿渣水泥
D.火山灰水泥
2A311033掌握混凝土(含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及应用
知识点:石灰、石膏、水泥的性能及应用
石灰 生石灰是由石灰石高温煅烧而成。生石灰是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胶凝材
料,生石灰加水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的过程即为熟化过程,熟化过程为放热反应,放出大量热的同时,体积增大1~3倍。因为石灰耐水性较差,所以不宜在潮湿环境中使用,也不宜单独用于建筑物基础。石灰在建筑中的应用除了石灰乳、石灰浆和石灰土、三合土以外,还可用于制作硅酸盐制品生产加气混凝土制品,如轻质墙板、砌块、各种隔热保温制品及碳化石灰板。
A.0.25
B.0.5
C.0.8
D.1.0
2A311022熟悉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知识点一:室内光环境、声环境和热工环境
室内光环境 室内设计中的光环境可分为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
人工照明光源包括:
1. 热辐射光源(白炽灯、卤钨灯),其适用范围
2. 气体放电光源(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等),其适用范围
C.将增大到原来的12倍
D.将增加到原来的16倍
2A311013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的特点和配筋要求
知识点一: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及配筋要求

建筑物理环境测试技术规程

建筑物理环境测试技术规程

建筑物理环境测试技术规程一、前言建筑物理环境测试是对建筑物内部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噪声等参数进行测试,以保证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介绍建筑物理环境测试的具体技术规程,以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更好地进行测试。

二、测试设备1.温湿度计温湿度计是测量建筑物内部温度和湿度的主要设备,一般采用数字式温湿度计,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2.空气质量检测仪空气质量检测仪可以测量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质量,包括PM2.5、CO2、TVOC等指标。

选择空气质量检测仪时应注意其灵敏度、准确度和测量范围等因素。

3.噪声测量仪噪声测量仪可以测量建筑物内部的噪声水平,一般选择A级声级计,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三、测试方法1.温湿度测试温湿度测试应在建筑物内部不同位置进行,包括室内和室外两个位置。

测试时应将温湿度计放置在室内或室外不同高度和不同位置,记录每个位置的温湿度值。

测试时间应为连续24小时,并记录每小时的温湿度值。

2.空气质量测试空气质量测试应在建筑物内部不同位置进行,包括室内和室外两个位置。

测试时应将空气质量检测仪放置在室内或室外不同高度和不同位置,记录每个位置的空气质量指标。

测试时间应为连续24小时,并记录每小时的空气质量指标。

3.噪声测试噪声测试应在建筑物内部不同位置进行,包括室内和室外两个位置。

测试时应将噪声测量仪放置在室内或室外不同高度和不同位置,记录每个位置的噪声水平。

测试时间应为连续24小时,并记录每小时的噪声水平。

四、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价1.温湿度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价根据温湿度测试结果,应比较不同位置和不同时间的温湿度值,评估建筑物内部的温湿度分布情况。

若温湿度值超出标准范围,应对建筑物进行调整和改善。

2.空气质量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价根据空气质量测试结果,应比较不同位置和不同时间的空气质量指标,评估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质量分布情况。

若空气质量指标超出标准范围,应对建筑物进行调整和改善。

建筑物理环境模拟分析中的计算技术与仿真方法

建筑物理环境模拟分析中的计算技术与仿真方法

建筑物理环境模拟分析中的计算技术与仿真方法随着人们对建筑物理环境舒适性、能源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物理环境模拟分析已经成为建筑设计和工程领域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建筑物理环境模拟分析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仿真建筑物内外的物理环境,以预测建筑物的舒适性、能源消耗情况和环境影响。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理环境模拟分析中的计算技术与仿真方法。

一、计算技术建筑物理环境模拟分析的计算技术通常涉及到数值计算、统计计算、优化计算、多物理场耦合计算等方面。

其中,数值计算是建筑物理环境模拟分析的重要技术之一。

数值计算通常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边界元法、界面重构方法等。

1. 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和科学计算的数值分析方法。

它是将要分析的物体或系统连续地分成有限个小元素,对每个小元素上的物理过程进行离散,最终通过有限个小元素的组合来近似整个物体或系统的物理行为。

在建筑物理环境模拟分析中,有限元法通常用于分析建筑物内部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物理场分布和相互作用。

2. 有限差分法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利用差分逼近微分算子的数值方法,它将要求解的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然后通过数值方法求解差分方程得到微分方程的解。

在建筑物理环境模拟分析中,有限差分法通常用于求解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动和热传递过程。

3. 边界元法边界元法是一种基于边界积分方程的数值方法,它将要求解的微分方程转化成边界积分方程,然后通过对边界积分方程进行求解来得到微分方程的解。

在建筑物理环境模拟分析中,边界元法通常用于求解建筑物表面上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物理场分布。

4. 界面重构方法界面重构方法是一种基于离散面的空间重构方法,它能够处理多相流、燃烧、化学反应等流动问题。

在建筑物理环境模拟分析中,界面重构方法通常用于分析流体在建筑物内部的运动和传热过程。

二、仿真方法建筑物理环境模拟分析的仿真方法主要包括CFD仿真、能耗仿真、照明仿真等多种技术手段。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环境友好的技术手段,实现对办公建筑的环保、节能、健康和舒适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准则。

下面将详细介绍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包括建筑设计、材料选择、能源使用、室内环境、水资源管理和运营管理等方面。

一、建筑设计1. 建筑形态:建筑形态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

2. 建筑物理性能:建筑物理性能包括隔热性能、保温性能和采光性能等,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降低能耗并提高舒适性。

3. 建筑材料:选择环保、可再生和具有低碳排放的建筑材料,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材料选择1. 可持续建筑材料:选择符合环保标准、可回收利用和能源节约的建筑材料,如可再生材料、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材料等。

2. 节能材料:选择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保温性能和减少能耗的材料,如高效节能窗户、节能灯具等。

三、能源使用1. 能源管理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系统,通过监测、控制和优化能源使用,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2. 内外部环境适应性: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计空调、采暖、通风和照明系统,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并减少能源浪费。

3. 可再生能源利用: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四、室内环境1. 室内空气质量: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并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装修材料。

2. 照明设计:合理设计照明系统,采用节能灯具和自然光线,降低能耗并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3. 噪音控制:采取有效的噪音控制措施,减少室内外噪音对员工的干扰。

五、水资源管理1. 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使用节水设备、收集雨水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用水量。

2. 处理和循环利用废水:建立合理的废水处理系统,将废水进行处理并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消耗。

六、运营管理1. 建立绿色运营机制:制定绿色运营管理规范,包括能源管理、废物管理、室内环境管理等,确保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技术概论(建工版)授课教案:建筑物理环境

建筑技术概论(建工版)授课教案:建筑物理环境
建筑技术概论(建工版)授课教案
章节
第五章建筑结构技术本章2学时(理论课2学时)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建筑结构技术包含的内容
学习建筑结构技术的意义
建筑结构体系的特点及使用情况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建筑结构技术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建筑结构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一、建筑结构技术的概念
二、建筑光环境的基本知识
三、建筑声环境概述
四、建筑声环境的基本知识
五、建筑热工环境概述
六、建筑热工环境的基本知识
本章为理论课。采用讲述及板书教学,在教室讲授。
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实例,结合往届学生典型事例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与思考
光环境、声环境、热工环境对建筑有哪些影响
如何更好地利用各种环境来造就更好的建筑
二、建筑物的屋盖体系
三、建筑结构体系特点
四、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
五、变动结构
六、建筑师与建筑结构
本章为理论课。采用讲述及板书教学,在教室讲授。
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实例,结合往届学生典型事例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与思考
1、什么是建筑结构技术
2、建筑结构技术的意义与应用
3、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主要
参考资料
备注
本课程采用板书及讲解理论教学
章节
第七章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本章为理论课。采用讲述及板书教学,在教室讲授。

建筑物理环境的检测与控制技术

建筑物理环境的检测与控制技术

建筑物理环境的检测与控制技术建筑物理环境是指建筑内的温、湿、灯光、声、震、气等参数,这些参数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和人们的生活舒适感。

在建筑物中,建筑物理环境的检测和控制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它们不仅能够保障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质量,也能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并且减少能源的浪费。

本文将重点讨论建筑物理环境的检测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趋势。

一、建筑物理环境检测技术建筑物理环境检测技术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线检测,另一种则是离线检测。

在线检测是指将传感器等设备安装在建筑物内部,实时地监测环境参数的变化,并将监测结果传输至控制系统中。

这种技术能够实时反馈环境参数的异常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管理决策,以达到准确监测和有效控制的目的。

离线检测是指通过收集实验数据,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参数进行离线分析。

它比在线检测成本更低,适合于日常管理和建立历史数据库。

但是,它对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参数采集的时段以及数据处理方式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当前,在线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建筑物的日常管理上。

建筑物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等智能设备实时监控建筑物内部的环境参数,并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及时调节和维护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参数。

二、建筑物理环境控制技术建筑物理环境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对环境参数的调节,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优化。

目前,建筑物理环境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空调系统技术:空调技术是建筑环境控制技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技术。

通过合理地设置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空调系统可以为建筑物内部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2. 风机系统技术:风机系统技术是指通过对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动进行调节,减少建筑物内部的温度梯度,提高建筑物内部空气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改善建筑物内部的气流和声学环境。

3. 照明系统技术:照明系统技术是通过对建筑物内部的光线进行调节,使建筑物内部的光线照度满足使用需求。

同时,照明系统技术还可以为建筑物内部提供更好的视觉环境。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共多少章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共多少章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共多少章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高风险生物研究的重要场所,为保障实验室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必须建造符合技术规范的实验室建筑。

那么,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共有多少章呢?根据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实践经验,一般情况下,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引言该章节主要介绍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的目的、适用范围、术语定义等基本信息,为后续章节的内容提供背景和指导。

第二章:总则总则章节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原则、概念和分类等内容。

通过明确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和原则,能够更好地指导实验室建筑的设计和施工。

第三章: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类和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类和等级是根据实验室所研究的生物危害程度和对环境和公共安全的风险程度来确定的。

该章节介绍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类和等级,包括不同等级实验室的建筑要求和装备设施要求等内容。

第四章:实验室建筑布局实验室建筑的布局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该章节主要包括实验室建筑的整体布局、不同功能区域的分布和连接方式等内容,这些要求能够有效地减少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交叉污染和事故风险。

第五章:实验室建筑物理环境要求实验室的物理环境对于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非常重要。

该章节介绍了实验室建筑的环境要求,包括温湿度、通风系统、噪音和振动控制等方面的规定,旨在为实验操作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

第六章:实验室建筑材料和装修要求实验室建筑的材料和装修必须具备耐腐蚀、易清洁和抗菌等特性,以确保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

该章节详细阐述了实验室建筑材料的选择、装修材料的要求以及相关的防火、防爆措施等内容。

第七章:实验室建筑设备要求实验室建筑中的设备对于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该章节规定了实验室建筑中各种设备的要求,包括冷冻设备、输送设备、实验台和实验室家具的配置等内容。

第八章:实验室建筑消防安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必须具备良好的消防安全性能,以防范和控制火灾事故。

2021年土建质量专业管理实务练习题和答案(Part3)

2021年土建质量专业管理实务练习题和答案(Part3)

2021年土建质量专业管理实务练习题和答案(Part3)共3种题型,共70题一、单选题(共40题)1.抗震设防裂度为7度区的高度≤30m的住宅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为()级。

A:一B:二C:三D:四【答案】:D【解析】: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

但还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

抗震设防裂度为7度区的高度≤30m的住宅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为4级2.施工项目上需用的材料、机械设备在许多情况下是由业主提供的,并对这种情况做出了相关规定,下列不属于此相关规定的是()。

A:业主如何标识、控制其提供产品的质量B:检查、检验、验证业主提供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的方法C:规定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的策划要求D:对不合格的处理办法【答案】:C【解析】:施工项目上需用的材料、机械设备在许多情况下是由业主提供的。

对这种情况做出如下规定:1)业主如何标识、控制其提供产品的质量。

2)检查、检验、验证业主提供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的方法。

3)对不合格的处理办法。

3.后张法灌浆用水泥浆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N/mm2。

A:25B:30C:40D:45【答案】:B【解析】:在《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6预应力分项工程”中的第6.5.5条规定:“灌浆用水泥浆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N/m㎡。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留置一组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件。

”4.沥青瓦铺装时,脊瓦在两坡面瓦上的搭盖宽度,每边不应小于()mm。

A:100B:120C:150D:180【答案】:C【解析】:沥青瓦铺装的有关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脊瓦在两坡面瓦上的搭盖宽度,每边不应小于150mm。

2脊瓦与脊瓦的压盖面不应小于脊瓦面积的1/203沥青瓦挑出檐口的长度宜为1020mm。

拉卜楞寺建筑物理环境技术

拉卜楞寺建筑物理环境技术
面 , 顶棚 向下 垂 吊 了很 多布 绸类 的织 物 , 人们 坐 从 僧
仍较
下 的松软 布 垫也 覆 盖 了大 部 分 地 面 ( 图 3 , 些 见 )这 物 品和装 饰从 建筑 声 学 角 度 讲都 是 很 好 的吸 声 体 ,
响时 间较 短 的结果 .
表 1 医 学 院 经 堂 混 晌 时 间 测 量 值
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楞 寺 建 筑 物 理 环 境 技 术
王天鹏 , 陈 梅 , 侯 秋 凤
707) 3 0 0
( 兰州交通 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甘肃 兰州

要: 通过现场调 查、 测绘 、 实验测量等手段对拉 卜 寺寺院建筑的建筑声环境 、 楞 建筑 光环境 、 建筑热 环境及建 筑
排 水技 术进行 了系统的分析 , 阐述 了拉 卜 楞寺寺 院建 筑在建 筑物理 环境技 术方 面的特征 与成就 , 同时也为现 代 宗 教建筑设计提 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 词 : 建筑物理环境 ; 卜 拉 楞寺 ; 宗教建筑
测量 了 当时 的声 压 级 , 齐声 诵 经 时 等效 连 续 声 压 级
么僧人们围坐在一起诵经时拉长音节 的原 因( 增加
人工 混 响感 , 让声 音 听起 来更 悦 耳 而不 那 么 干 涩 ) . 当然 , 成这 么短 的混 响 时 间 的原 因一 是厅 堂 容 积 形
不大, 只有 15 0I。 右 ; 是 室 内吸声 量 较 大 , 0 l左 l 二 经
晰度很好 , 实际感受也是如此 , 这更有利于诵经讲课
时僧人 们 之 间的交 流 , 响时 间 过 长语 言声 清 晰 度 混 就 会下 降 , 语 听起 来 会 含 混 不 清 ; 同 时 , 响 时 话 但 混 间过 短 也会 给人声 音 干 涩 的感 觉 , 也 许 就 是 为 什 这

建筑物理室内声环境

建筑物理室内声环境
演播室 4、体育馆:黑龙江大学,齐齐哈尔大学
二、确定合适的混响时间:
V:房间容积,m3; S:室内总表面积,m2; α:平均吸收系数; 4m:空气吸收系数。 因此T60与室内各表面,人、家具有关。 一般以自然声为主的厅堂
:宽度不宜超过30米 :长度不宜超过40米 :高度一般控制在13-15米之间
第三节
体型设计:直达声、前次反射声的控制和 利用,声吸收和扩散、防止声学缺陷。 1、充分利用直达声。
d、弧形:优点是可容纳更多的视线与音质好的 座位。一般慎用,特别是弧度的处理上一定要
适当,否则会出现声聚焦现象。
(3)增加侧向反射声 a、利用倾斜侧墙。
b、利用顶棚扩散反射。
c、利用楼座护栏,或包厢护栏增加侧向反射声。
d、山地葡萄园式座位布局来增加侧向反射声。
3、声扩散设计 (1)声波在界面上的行为:
最佳混响时间:通常指中频(500Hz或1000Hz) 的混响时间。
丰满度要求高的大厅 ----- 混响时间长。
清晰度要求高的大厅 ----- 混响时间短。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建筑最佳混响时间范围。
(b)各类建筑不同容积时的最佳混响时间。
(c)频率特性。
2、混响时间计算。
观众厅混响时间计算表(V=5400m3,ΣS=2480m2)
序 项目 号
材料及做 面


m
2
125 αA
吸声系数及吸声量(m2)
250
500 1000 2000
αAαAαAαA
4000 αA
1 观众、坐席 观众+过道 55 0.54 29 0.66 36 0.75 41 0.85 46 0.83 45 0.75 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一、室内光环境
(一)自然采光
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 需要获得冬季日照的居住空间的窗洞开口宽度不应小子0. 60m.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天然采光。

除严寒地区外. 住宅的居住空间朝西外窗应采取外遮阳措施,住宅的居住空间朝东外窗宜采取外遮阳措施.当住宅采用天窗、斜屋顶窗采光时,应采取活动遮阳措施.
(二)向然通风
每套住宅的自然通风开口而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5%.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行向然通风。

住宅的平面空间组织、剖面设计、门窗的位置、方向和开启方式的设置应进行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

单朝向住宅宜采取改善自然通风的措施。

公共建筑外窗可开启而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 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大于屋顶总而职的20%.
('三) 人工照明
1.光源的主要类别
热辐射光源有白炽灯和卤钨灯。

优点为体积小、构造Ï简单、价格便宜; 用在居住建筑和开关频繁、不允许有频闪现象的场所;
缺点为散热量大、发光率效率低、寿命短。

气体放电光源有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钠灯、氙灯等。

优点为发光色好、接近天然光光色,缺点为有频闪现象、镇流噪声、开关次数频繁影响灯的寿命。

2. 光源的选择
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宜采用热辆射光源。

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宜采用混合光源。

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必须选用能瞬时启动的光源。

工作场所内安全照明的照度不宜低于该场所内安全照明的照度不宜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的5%; 备用照明(不包括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场所)的照度不宜低于一般照明照度的10%。

图书馆存放或阅读珍贵资料的场所. 不宜采用具有紫外光、紫光和蓝光等短波辐射的的光源。

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办公室、阅览室、计算机显示屏等工作区域,宜控制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在顶棚上的灯具不宜设置在工作位置的正前方,宜设在工作区的两侧,并使灯具的长轴方向与水平视线相平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