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课程标准学习计划_《课程名称》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论》课程标准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论》课程标准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论》课程标准《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历史教育专业学习时间:第4学期(每周2学时)学时数:36学时(理论10学时,实践26学时)学分:2前言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小学教师的质量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希望,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三年制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培养适应现代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的摇篮。

学生在这里学习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为走向小学教师工作岗位做准备。

一、课程性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是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历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理论课程。

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律等原理分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现象,旨在揭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指导思想品德教学实践。

该课程是政史专业必修课程如《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普遍原理的具体化,是指导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的方法论课程。

二、设计思路1.课程的基本要求依据2021年9月,教育部向社会正式公布的《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统一的特点,该门课程教学既要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又要培养他们从事思想品德教学的技能。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及时吸纳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实践的先进成果和理论,吸纳党和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新的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使课程教学具有时代特点。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该课程实行“三维”教学法:基本知识和逻辑思辨能力;将“说课”引入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假象思维”能力;对于教学技术操作,如教学设计,上课等,采用实践训练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工程基础【D0605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4计划学时:68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1.前言1.1课程定位《机械工程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气压传动技术、机械制造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以岗位职业技能为导向,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就业岗位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从机、电、气综合考虑自动机和自动化生产线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针对标准零件选型、常用机构选型与设计、电气控制气压传动的运用,为日后从事自动化机构工程师的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1.2设计思路为了与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本专业课程体系相呼应,本门课程的设计始终坚持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强化以理论知识指导操作实践的智力技能培养,摒弃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注重知识分析与操作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取舍,有效整合,以“够用”为原则。

将课程内容根据合理分块,通过基本理论、实践操作、结合实际典型机、电、气压控制技术,将标准件选型、常用机械传动装置、气压传动等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操作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

课程设置的依据为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来自企业的工作实践,符合高职学生学习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程学习与实践,学生能在机、电、气压控制方面达到一个有机的知识结合,使得机电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在项目编排上,先介绍标准件选型和机械传动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一般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接着安排一个模块将气压传动与电气控制通过仿真联系起来,实现机、电、气联合控制。

最后通过机械基础实训环节,让学生掌握标准件选型,常见机构选型和设计,简单非标件设计方法和步骤。

通过三维装配与运动仿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为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和今后从事自动化机构工程师的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广告设计》课程标准

《广告设计》课程标准

《广告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广告设计二、适用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双精准建设专业三、课程性质与任务广告设计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

通过课程的学习,理解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知识,熟知广告设计流程,使学生把握不同广告媒体的特点,正确理解平面广告设计的基本规律和艺术法则,掌握集电脑技术、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意于一体的综合职业技能。

通过课程提高学生平面广告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后续在广告设计岗位中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四、课程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课程以“任务驱动”以主线,多个具体教学任务为线索,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结合工作流程对项目知识内容进行重构,突出设计内容。

课例将创意和操作实践两种基本能力有效联系起来,在锻炼与完成广告设计作品的同时,广告创意作品需既有欣赏价值亦有实用价值,通过学习了解平面广告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掌握商业平面广告设计的一般原理及设计技巧,懂得广告设计的原则与基本构成要素,以及点、线、面构成的运用法则,从而掌握商业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文字和色彩的创作处理和编排技巧。

另一侧重点可放在学习版式设计、标志广告、海报设计、单张设计,并且能够独立完成一般商业广告设计的制作。

(二)参考学时与学分参考学时:108学分:6五、课程目标(一)专业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广告设计的认知能力、软件实操能力,和广告设计的表达能力。

1.了解广告设计的基础知识;2.了解广告发展史;3.熟知广告公司的基本工作流程;4.熟知广告制作工艺。

(二)专业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广告制作的基本方法,启发学生广告思维的能力,对各类图形制作软件应用能力,广告技术综合运用的能力。

1.具备识读和表现能力;2.具备绘制设计能力;3.能区分和说明广告的设计制作要点,进行广告创作;4.能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

(三)职业素养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积极的工作态度,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区别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起点

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区别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起点

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区别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起点课程开发的起点是在一定课程模式思想指导下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模式承载着教育思想,反映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影响着课程开发者对课程的态度和行为。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着落点,构建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的起点。

课程标准对课程开发核心要素及其标准的明确要求,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核心产品,是课程开发之纲。

课程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学习者的学习计划或学习方案,是学校的主要产品。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是顺应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改革潮流的正确举措,制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标准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基本要点1.工作过程与工作结果。

“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是一个哲学命题,答案常常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

一项符合现代生产要求的具体工作任务,结果常常是标准化的,也就是“惟一”的。

但事实上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做其过程是不同的,即所谓“殊途同归”。

其中差异就是作为生命本体的个性差异,而教育的真谛是尊重生命、发展生命。

历程丰富的“工作过程”相对于单一的“工作结果”而言,能够提供符合个体生命发展特征所需的养料。

因此,经历多年的探索,世界职业教育的目光终于琐定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

2.工作过程性知识。

OECD(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定义的四类知识:know-what,know-why,know-how,know-who,其中前两者(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是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知识、显性(explicit)知识;know-how(知道怎么做、怎样做更好的知识)、know-who(知道谁能做、以及知道问谁或在哪里能获取帮助的知识)是一种在工作过程中与个体活动经验、活动步骤相关并伴随工作进程不断展开的过程性知识与技巧,是一种动态知识、默会(tacit)知识或隐性(implicit)知识。

3.程序性过程与非程序性过程。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幼儿教育学所属专业: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学时:64学分:4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性质本课程是为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幼儿教育学课程从学前教育概念切入以3-6周岁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来呈现七个章节。

它主要阐明有关3-6岁阶段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如学前教育的含义、功能、性质、发展历史,学前教育理论的演进,儿童观与教师观,学前教育的目的、内容与基本原则,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等。

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前提性、基础性理论课程。

任务(1)专业服务本课程以《幼儿心理学》等课程为理论基础,系统阐明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现代化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为后续学习《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保健与护理》、《幼儿数学活动设计》等课程打下理论和观念的基础。

(2)素质培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适应托幼教育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岗位需要的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增强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成为一个合格的而且具有较强的后续学习能力的幼教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编制的依据本标准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及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而制订。

三、教学整体要求1.在指导思想上:(1)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学习心理特点,结合理论学习的规律开展教学;(2)体现理论的应用价值。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3)将培养职业信念贯穿于课程教学中。

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践性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手段逐渐养成学生热爱幼教职业、恪守职业道德的职业信念;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视觉创意设计》课程标准

《视觉创意设计》课程标准

《视觉创意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视觉创意设计学分: 3计划学时: 48适用专业:摄影摄像技术1.前言1.1课程性质《视觉创意设计》以影像、思维、创意理论为支持,结合有创意的影视艺术作品案例,培养学生对活动影像中创意思维的形成及运用能力。

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影像思维加工能力,重要是思维的训练,结合大量的可视化的影视作品,尝试解构其大量获奖的影视作品的创意思维,从而挖掘出隐藏在影视作品背后的思维要点,从创新角度,去探寻成功的因素。

本课重要培养同学们的创意能力,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考中,促进自己创作能力的提高。

1.2设计思路本课程基本任务在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视觉影像设计的艺术范畴以及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基础上,着重理解掌握影像创意设计的创作理论知识与综合实践技能。

以让学生熟悉影像创意的时代发展状况、类型特征等基础知识,理解影像创意视听艺术特点,掌握影像创意策划的具体方法步骤、把握其创意要点。

并能根据影像创意创作的基本原理、各种创意方法,独立策划构思出较有创意的影像创意设计方案,同时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前面所学基础技能,将其最终制作为影像创意艺术成品,以培养学生对影像创意的综合设计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影像创意社会实践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本课程是以影像为依托,挣脱传统思维的束缚,突破重技能、轻审美的惯性。

本课程从视觉心理学出发,围绕活动影像的视觉思维与语言,结合思维美学与创新意识,着重要为影像创意做理论支撑,以影像创意为核心,以创意思维能力提高为重点,解决设计影像过程中的固化思维与平庸思想,力求培养学生们的影像加工能力。

影像创意是需要我们从事物的表面现像中获取到主题的精神内涵,更是希望能够利用新颖的手法与表现力塑造出一个出乎意外但又合乎情理的形式来传递与表达主题精神的内核。

作为影视视听语言有其独特性,利用眼与耳看到与听到的信息构成的艺术形象的张力,更能够彰显出影像的生命力。

《设计素描》课程标准

《设计素描》课程标准

《设计素描》课程标准课程负责人:学校:一、课程信息表1 课程信息表课程名称设计素描课程代码前导课程设计色彩、设计制图、三大构成后续课程室内手绘设计表现技法、室内设计表现技法、家具设计总学时64课程类型理论课是□实践课是□学分 4理论+实践是□理实一体化是☑适用专业建筑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与制造二、课程性质《设计素描》课程是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所有专业课的造型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开始。

在设计教学的改革和演进中,在吸取传统素描教学中最有直接效果的教学思想和手段的基础上,按照行业内的专业要求来开展课程教学,课程内容从传统意义上的绘画素描教学训练,转变为属于设计行业自己的造型和创意的基础素描课程教学。

实践证明,设计素描不仅是脑、眼、手相互协调配合对物象全方位的表现,也更注重所视,所成,所悟的形式语言表达,正是这一特征,使得设计素描这一基本概念得到了最大的延伸与扩展。

它在建筑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奠定了造型创意的坚实的基础。

1.课程功能定位本课程属专业基础课。

培养学生具有对事物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动手与实践能力;强化专业特点与业务能力。

通过基础知识训练、技法训练、任务实践三个学习情境的学习与训练,达到提高学生的设计素描表现能力,最终实现设计再创作。

表2 课程功能定位分析对接的工作岗位对接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丰富知识储备1.了解设计素描基本概念、表现特点、表现形式、为什么学习设计素描2.掌握基本造型能力、基础审美能力、构图能力、观察能力、空间表现能力、结构塑造能力、透视关系表现能力、画面综合控制与处理能力,掌握设计素描写生的一般步骤、方法和造型语言。

3.能够熟练运用多种工具完美地体现设计思维提高审美1.用艺术的语言表现优秀的设计作品2.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传承专业精神1.能继续提升专业学习兴趣,自觉深化专业修养2.能树立专业自信遵循职业规范1.坚持对作品精益求精的精神,能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能主动提升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职业技能三、课程目标与内容1.课程总目标通过设计素描理论的学习和技法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观察对象和表现对象的方法。

《创意设计》课程标准

《创意设计》课程标准

《创意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创意设计学分:3计划学时: 48适用专业:摄影摄像技术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拓展课程,培养创意产业人员最基本的创意审美素养。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摄影师、图片后期编辑、摄像师、影视后期编辑,要求从业人员运用新媒体艺术、当代艺术的观念、方法在创意产业的实践中,提高审美、创新及动手能力,启迪创意设计灵感,为创意产品构思和表现提供有效的观察、表现手段。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创意设计的理念,并且通过项目实施,加强和培养学生发现图形,创造图形和处理图形的能力。

在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打好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平面图像构成的基本规律、法则和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

培养学生形与色构成调和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本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创意设计的方法和思路。

启发学生发现身边可以进行创意的元素,在课程内运用新媒体艺术、当代艺术的观念、方法运用到完成基本的设计手稿,完成设计的小样。

鼓励学生将优秀的创意设计转化为设计产品,申请专利,投放市场。

2.2具体目标本课程作为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是研究创意思维与创意实践。

2.2.1知识目标①了解图形创意、产品创意的思维方法。

②解熟悉设计的材料选择、创新与表现方法。

③解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向。

④了解本专业与创意产业的结合点。

2.2.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创意能力、审美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②养学生运用材料的能力。

③养独特的创意思维能力。

④引导学生将新媒体艺术、当代艺术的观念、方法运用到摄影摄像的实践中,提高审美、创新及动手能力。

2.2.3素质目标引导学生将新媒体艺术、当代艺术的观念、方法运用到创意设计实践中,提高审美、创新及动手能力,启迪创意设计灵感,为创意设计提供有效的观察、表现手段。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模板示例1--2020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模板示例1--2020

《视频编辑》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视频剪辑二、课程性质、课时《视频剪辑》是中等职业学校(3年制)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适应当前“粉丝经济”环境下,实现电子商务营销创新、产业结构转型而开设的一门课程,也是产品广告宣传、影视作品制作的主要技术和手段。

近年来,直播电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和平台快速崛起,电商的发展也应该顺应数字化发展的大浪潮,紧抓住新一轮创新增长的机遇。

《视频剪辑》本课程包容性强,兼容了美术基础、图片处理、动画制作等前期课程制作的多种格式素材文件,可以极大地带动了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应用能力。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电子商务高级技工专业学生。

本课程理论教学30学时,实操90学时,共12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授课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理论讲授部分与课内实践部分。

理论讲授部分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随堂练习为辅。

课内实践部分以案例分析及课堂讨论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将课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在此过程中教师专题指导、示范、修改作业,形成与学生的互动式教学。

四、课程目标《视频剪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目标为核心,使学生掌握视频作品制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岗位综合技能。

具体的能力目标如下:(1)熟练进行素材的采集工作,并对素材进行初步处理;(2)掌握为影片添加转场、特技、字幕和音乐的操作技巧;(3)领会产品宣传的需求和客户的意图,撰写文稿和分镜头稿本;(4)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学生实现从模拟老师制作效果到自行构思和创作的转变;(5)综合应用Pr 、After Effects、 C4D、绘声绘影等软件或者插件独立完成产品宣传片的制作和编辑工作。

本课程可培养的目标岗位如下:(1)广告设计;(2)编辑师;(3)视频剪辑师;五、课程内容与项目学习目标本课程基于现代职业教育具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技能化等特点,课程实施上也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就业为导向来展开课堂教学和实施,具体实施的项目内容和考核学生的标准如下:六、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为学期考查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

初中新课程标准学习计划

初中新课程标准学习计划

初中新课程标准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1 知识目标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音乐、体育、美术等;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学习内容2.1 语文学习汉字、词语、句子,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作品。

2.2 数学学习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简单的整数运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等基本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英语学习英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听说读写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

2.4 物理学习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物理定律,了解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培养实验观察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5 化学学习物质的组成和变化,了解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2.6 生物学习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现象,了解生物种类及其分类、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培养观察生物现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

2.7 地理学习地球的形状和结构、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了解地球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

2.8 历史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事件和发展过程,了解历史文化和人类文明。

2.9 政治学习国家制度和政治组织,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国际关系和和平发展。

2.10 音乐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听觉感知和音乐表达能力。

2.11 体育学习体育的基本技能和运动规则,培养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2.12 美术学习美术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观察和创作能力,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形式。

三、学习方法3.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探究、生活实践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2 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课程课程标准

 幼儿园课程课程标准

《幼儿园课程》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幼儿园课程课程编号:17001357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幼儿教师岗位需求能力为导向,以活动设计能力和指导策略的运用为目标,以真实幼儿园情境为载体。

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实际工作能力,更新传统教育理念,提升保教质量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培养的目标。

通过对幼儿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理论及指导策略,设计与开发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活动类型,对幼儿活动水平给予有效支持。

课程内容: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类型、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课程的类型、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幼儿园课程的结构化程度、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知识拓展要求:理解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实际过程教学重点:目标模式教学难点与关键:目标模式知识拓展要求:掌握目标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与依据、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体系与层次结构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知识拓展要求:知道如何建构幼儿园课程目标第四章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概述、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知识拓展要求:掌握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方法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课程实施的概述、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与常见问题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知识拓展要求:掌握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第六章幼儿园课程评价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课程评价概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及过程、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及过程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及过程知识拓展要求:掌握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第七章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概述、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学重点: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知识拓展要求:知道如何组织幼儿园主题活动第八章西当代早期教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势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西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教学重点: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教学难点与关键: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知识拓展要求:掌握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特点第九章我国幼儿园课程方案及课程改革动向本章教学主要内容:我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向教学重点: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教学难点与关键: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知识拓展要求:了解并识记我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教学要求:一、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1、要在课前下功夫认真备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合唱指挥》课程标准

《合唱指挥》课程标准

音乐表演专业《合唱指挥》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合唱指挥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学分:2/4计划学时:36/72适用专业:音乐表演专业一、课程定位《合唱指挥》其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合唱知识、合唱训练与指挥技能的传授以及对合唱作品的排练,培养学生的合唱演唱和指挥多声部合唱歌曲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合唱与指挥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合唱训练的技能技巧以及合唱团的组建、排练、演出等组织能力,为学生今后胜任相关的音乐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之前,学生需学完基本乐理,具有一定的视唱练耳、声乐与和声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通过对该课程系统的学习与训练,掌握合唱与指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按照要求演唱不同风格、规模与难度的合唱作品,能正确排练、指挥各种中小型合唱作品,掌握管理合唱队(团)的基本方法。

三、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通过接触和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树立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的观念;激发学生对集体性、合作性艺术表现形式的热情,培养学生正确把握指挥与被指挥群体的合作关系,尊重每一位参与者,认识合唱艺术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方面独特的社会功能。

2.知识目标掌握合唱作品演唱的基础知识与方法;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规则与表现技能,学习合唱团组织、训练、演出、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参与和观察合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从事合唱教学的方法和经验。

3.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掌握合唱作品演唱的基本方法;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表现技能,学习合唱团组织与训练、演出与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够胜任音乐治疗临床中各种音乐演唱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并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2)方法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音乐治疗临床与研究、其他音乐工作及社会音乐活动中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的良好方法,具备终身学习的职业态度与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本课程重点是合唱训练的基本知识和合唱指挥的基本技能;掌握合唱的排练方法及合唱指挥的基本技能, 培养演唱合唱作品、排练、指挥合唱作品的能力;难点是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要照顾到合唱理论知识体系与合唱指挥技能体系的相对完整,又要兼顾理论知识与音乐实践相结合。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学时:64适用专业:学前特殊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一门研究从0—6、7岁间,即婴幼儿阶段具有特殊需要,属于特殊教育范畴的儿童的一门学科,属于理论课程,同时又兼具较强的应用性。

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要紧密结合不同残疾类型的特殊需要儿童的行为表现、认知能力、残疾特点等方面进行实际的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评估。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学前特殊教育方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前特殊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特殊教育的发生、发展,政策法规、相关理论基础,熟悉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评估方法、内容、手段,教育与康复方法的实际运用。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以及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如学前语言教育等课程)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之间的相互结合,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因此,本课程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开展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基本思路是:梳理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以及方法体系;融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领域前沿;加强能力培养,注重实践运用。

本课程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重点使学生形成专业的教师观念,并具有从事学前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能力和素质。

本课程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面对的学前儿童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教育教学工作与将来的实际岗位工作连成一体,做到活用(创造性开展学前儿童的早期干预工作)、实用(能尽快适应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和好用(专业思想牢固,职业操守过硬),更能适应学前教育机构对特教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课程标准《体能训练》2022年版

课程标准《体能训练》2022年版

课程标准系部:专业名称:法律事务课程名称:体能训练课程负责人:制定年月:《体能训练》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体能训练二、课程性质、课时《体能训练》课程是面向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体能训练》更好增强学生的运动素质能力,提高专项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水平。

主要讲授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手段及在教学训练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身体素质的概念、意义、内容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内在的关系;为教学与训练服务。

本课程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身体素质的基本概念;(2)掌握身体素质训练的基本方法、手段;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法律事务中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24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体能训练》课程是面向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体能训练共分为三个板块:1.队列:散开与靠拢、稍息与立正、原地间转法1、原地间转法2、(复习)整齐、报数1、整齐、报数2(复习)、跨立与立正、蹲下与起立、敬礼与礼毕、脱帽与戴帽、踏步、齐步、跑步、正步、移步、步法转换1、步法转换2(复习)、队形变化。

2.体能:体能的来源、力量练习、速度素质、运动训练、体能训练、团建游戏、运动训练、体质测试。

3.柔韧:分为柔韧认知、互动式拉伸、平衡柱拉伸、颈部拉伸、腿部拉伸、腰部拉伸、肌肉拉伸、哑铃组合拉伸、复习与考试,课程内容具体安排如下:第1章主要为全身拉伸,通过教学,让学生缓解运动后身体酸痛由于运动后乳酸堆积在体内的原因,运动后的2-3天会出现肌肉酸痛现象。

运动后及时做充分的拉伸,加速乳酸排除体内,可以有效改善身体酸痛的现象;第2章是互动式拉伸,美化身体线条。

纠正不良体态,预防疝气。

同时能增强人体平衡感和协调性,锻炼专注力,增加自信。

双人互动式的配合与协助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信任;第3章是平衡柱拉伸,平衡柱可以帮助练习者完成各项平衡动作;可消除肌肉紧张加强核心肌肉力量,灵活性以达到锻炼身体的平衡性,是现代拉伸练习中不可或缺的器材;第4章是颈部拉伸,为了使颈部得到更好的锻炼、减少损伤,所有的动作都要做匀速运动,不可突然加速,防止动作惯性太大造成损伤;第5章是腿部拉伸,日常有规律的伸展运动,会帮助学生减低运动带来的伤害,防止肌肉和骨骼的坚硬和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课程性质2.设计思路3.课程目标(总体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4.课程内容与要求5.课程考方案6.实施建议(教材选择与编写、教学建议、教学条件、课程资源开发等)7.其他说明49对活动课程与活动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杨茜活动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同其它课程相辅相成,是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活动课程的目标定位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多层的。

在研究中要紧扣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将目标定位在这样的层面上:(一)整体目标:1.扩大学生科技知识领域,培养学生“三种意识”: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创造意识。

2.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四种能力”:观察事物能力、思考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明创造能力。

(二)分项目标:1.陶冶情操,培养品德。

使学生具有远大的志向,正确的道德观,良好的行为和初步辨别是非的能力。

2.丰富知识,扩大视野,不断丰富学生知识,初步了解人类的科技、生产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扩大学生的视野。

3.发展特长,增长智力,发现和培养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并逐步形成其特长,发展智力,培养创造能力。

二、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一)在相关学科中渗透活动课程的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在小学生所学习的语文、数学、自然、美术、音乐、体育等各门课程中均有所涉及。

因此,其它各科教师也应对本年级段的“活页资料”内容有较深入的了解,以便能在其进行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意识的培养。

(二)在阅读科普读物中吸收活动课程的内容集天文、地理、物理、生物、文艺、数学、历史、社会和信息技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于一身,而且这些知识又都是涉及到了21世纪最新的科技知识,这无疑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但是,这本“活页资料”的内容还是有限的,有大量的“空白”需要填补,那些学有余力、富有探究精神的学生自身也有深入探究的需求。

(三)在科技活动中实践“实践”是活动课程的核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教这一门课程的时候,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分配到实践这一环节中。

或者让学生重演科学发现的过程,像科学家那样观察思考,提出假设,结论;或者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原理进行大胆想象、大胆创新、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学生在观察、想象、设计、创造的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体验到发现的快乐,品尝到创新的甘甜。

(四)在制作比赛中激励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对参与竞赛的热情很高。

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五)在相互评价中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评价也在不断地改革,师生之间相互评价这一新型的评价机制也来到了我们的活动课上。

我们应采取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课程的主人。

(六)在社会实践中延伸有一句教育的名言是这样说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如果说“科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又何尝不成立呢?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的身影,小至一双筷子、一支铅笔,大至一台电器、一幢大厦。

我们的衣、食、住、行,又有哪一样与科学无关呢?因此,我们每学一课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就设计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把书本上的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联系并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得到延伸。

三、活动课程的实施原则根据活动课程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的一般规律,按照学习的启动--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这个基本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些教学指导原则:(一)情境设置原则活动课的开始,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有学习的心理准备,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十分重要。

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活动参与原则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能仅把已有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为此,在实施时要做到:凡是学生能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凡是学生能总结归纳的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

(三)方法指导原则英国着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有这样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也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我们在实施时突出了学法指导这一环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效地投入学习。

(四)反馈调节原则活动课的过程是师生间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有目的的信息传递和调控过程,教与学双方均需在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基础上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控。

(五)分层教学原则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学习的兴趣也不尽相同,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做到“三个自由”,即: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教师安排的有弹性的学习内容,可以选择性格、能力、兴趣相近的同学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可以自由选择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题。

综上所述,要想让学生通过活动课程的学习,达到培养学生联系社会实际的能力;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的目的,我们必须对活动课程的目标、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实施原则进行深入地的研究,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山东青岛定陶路小学)《第二课堂》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修读学期第1-4学期制订时间课程代码课程学时300 课程学分 3课程类型 C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素质教育课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合作开发企业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一、课程定位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及相互作用;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阐述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预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

如:本课程是XXX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方式,采取……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能力、……能力。

建议该部分用一段整体性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附以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加以直观展现。

二、课程设计思路在描述中应体现最新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及开发这门课程的意义,特别是本课程的创新点要突出表述,如:“本课程根据……需要,在广泛调研和……的基础上,采用……课程开发模式(如: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遵循……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和……,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

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

(这里的语言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不要重复,尽可能采用概括性的语言)三、课程学习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知识、能力及素质。

主要围绕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能运用…,完成…”,且这些能力是可测量和可展示的。

具体应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1.知识目标:是指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掌握的与专业技术相关的职业活动知识。

2.能力目标:是指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具有的“思辨”、“应变”等能力,应达到的“会学习”、“会工作”等职业技能能力。

3.素质目标:是指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达到的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

如:沟通和协调能力,协作精神,心理素质、诚信品格、社会责任感,工作态度等。

课程学习目标的表述要体现能力导向、学生主体、项目载体、素质训练、理实一体化,需列举出显性的目标。

四、课程典型工作任务课程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其名称原则上采用(名词+动词)形式。

注:1.这里是指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

可以按工作流程设计;也可以按项目的难易程度设计;也可以按先单项技能训练、后综合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设计。

设计时一定要考虑一个起始任务,一个总括任务。

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一般应设计一个或多个学习单元与之对应(即可串行、可并行)。

2.要求在框图下方,对每一个方框的具体任务进行文字说明。

1.“思想成长”模块主要记载学生参加思政理论研究类社团,参加党校、团校学习,参加校、院团学干部培训班等专题培训,参加思想政治类专题讲座等活动的经历。

2.“实践实习”模块主要记载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及其他实践活动的经历。

3.“志愿公益”模块主要记载学生参加支教助残、社区服务、公益环保、赛会服务等各类志愿公益活动的经历。

4.“校园文化”模块主要记载学生参与文艺、体育、人文素养等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经历。

5.“社会工作”模块主要记载学生在校内党团学组织的工作任职履历、在校外的社会工作履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

6.“技能特长”模块主要记载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培训的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证书。

7.“科技创新荣誉”模块主要记载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获得的相关荣誉。

8.“文体活动荣誉”模块主要记载学生参与文艺、体育、人文素养等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获得的相关荣誉。

五、课程整体设计六、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亦可多对一;2.拟实现能力和素质应是课程总体目标所描述能力在本学习单元的分解和具体化;3.拟实现能力和素质一定是可测量和可展示的;4.在设计学习单元时,要考虑任务或项目载体,及任务的复杂程度或项目的难易程度。

要确保一个主题学习单元应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可展示的任务或项目。

5.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要把职业资格证有关内容有机融入。

6.学习方法指与实现学习目标相适应的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参观法、案例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研究性学习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分组实践法等中的部分或其他方法。

7.组织实施建议从本学习单元教学实施所需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网络条件建设等提出建议。

8.学习素材准备从本学习单元教学实施所需要的教材、学习指导书、信息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等方面提出建议。

七、课程考核与评价此处应强调课程考核与评价的整体性,尽量体现出课程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出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校企共建课程应体现出学校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及评价结果。

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与考核表工作方案设计实施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作态度(包括出勤),工作效率(包括进度),工作质量(失误率、正确率)等;2.评价形式:主要包括学生提交的工作成果,理论作业,调查报告,试卷测试成绩,回答问题表现,问卷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