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1-国家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分类

合集下载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6)一、总目标 (6)二、学段目标 (7)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1)第一学段(1~3年级) (11)一、数与代数 (11)二、图形与几何 (12)三、统计与概率 (13)四、综合与实践 (13)第二学段(4~6年级) (13)一、数与代数 (13)二、图形与几何 (14)三、统计与概率 (16)四、综合与实践 (16)第三学段(7~9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9)三、统计与概率 (24)四、综合与实践 (24)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5)一、教学建议 (25)二、评价建议 (30)三、教材编写建议 (34)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设附录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42)附录2 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中的案例 (43)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小学新课标内容与目标

小学新课标内容与目标

小学新课标内容与目标
小学新课标内容与目标旨在通过全面而均衡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1. 语文课程: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2. 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英语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基本的交流和表达。

4. 科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

5. 品德与社会课程: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6. 体育与健康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通过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自我保护能力。

7. 艺术课程: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8. 信息技术课程:教授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知识,培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还强调跨学科的综合学习,鼓励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

同时,新课标也提倡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新课标旨在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
坚实的基础。

2011版《课程标准》之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新课标学段目标(1-3)

2011版《课程标准》之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新课标学段目标(1-3)

2011版《课程标准》之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新课标学段目标(1-3)2011版《课程标准》之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总目标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新课程标准的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的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的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新课程标准的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是什么?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部首)(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原10条,现7条,更紧凑)(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改“精彩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版

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版

英语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2)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4)一、总目标 (4)二、分级目标 (5)第三部分分级标准 (7)一、语言技能 (7)二、语言知识 (11)三、情感态度 (13)四、学习策略 (15)五、文化意识 (16)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7)一、教学建议 (17)二、评价建议 (21)三、教材编写童议 (23)附录 (25)附录1 语音项目表 (25)附录2语法项目表 (25)附录3 词汇表 (27)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

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初中生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

初中生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

初中生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我国初中生物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观念,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具备基本的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以下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和分析生物现象;- 设计和实施生物学实验;- 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生物学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热爱生命,珍视生命;- 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内容初中生物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命的基础-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生长发育。

2. 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生物的分类与进化- 生物的分类系统;- 生物的进化历程;-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 生物的生活- 生物的营养方式;- 生物的呼吸与排泄;- 生物的感应与行为。

5.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生物的发育过程;- 人体的生殖与发育。

6. 生物的技术与应用- 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三、实施建议1. 教学建议-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建议-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鼓励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教育学(教育、教学)

教育学(教育、教学)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广义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普通学校的教育)实施的教育。

它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能力和体力和情感态度等,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方针是国家从战略和时代的高度,根据教育事业在社会生活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教育工作制定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指导思想,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包括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社会政治形式和经济发展要求,针对教育工作制定的政策的总概括和方向的总规定。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关系)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也是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决定教育方式,评价教育效果的基本依据。

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产物,是由各类各级教育和各类各级学校以教育目的为依据而加以确定的。

(教育目的是各类各级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类各级学校教育工作所遵循的总方针。

)(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我国的教育目的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我国的教育目的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的相统一;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脑力和体力的和谐发展;③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目标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标准,既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

教育学课程标准优选全文

教育学课程标准优选全文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教育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主要阐述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教育领域的基本论题、及概念、原理、方法、技能,培养学生作为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观察思考教育现象的敏感性和责任心、以及对未来职业的初步情感。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教育学素养,为后续学科如学前教育学、五大领域教育、特色课程、家庭教育学等提供支撑。

本课程还是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必考课程之一。

(二)课程定位不仅是学生专业学习乃至未来职业生涯的先导,而且,将成为制约学生专业水平高度和未来职业发展境界的不可缺少的根基。

前导课程:《普通心理学》。

后续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各领域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幼教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幼儿教师资格考核的基本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定位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本课程尝试改革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模式,采取体验模式,让课堂回归幼教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与体验课堂教学和幼教生活,一方面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可以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独立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熟悉、适应未来幼教生活的机会和空间,使其逐步深入地体验幼教专业必备的知识技能需求和情感信念,从而将本门课的培养目标——学生的教育科学素养切实落到实处,同时对学生后续各门课程的学习也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本课程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回答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后半部分回答怎样进行教育的问题。

具体看,还可以将上述两大部分设计为四个模块:“教育是什么”模块(阐述教育的概念及其历史演进、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为什么”模块(阐明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依据、学制类型及发展趋势)、“怎样做教育”模块(交代课程的内涵、类型、组织实施及改革趋势,教学活动本质、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育评价)、“教育专章”模块(专门阐述道德教育和班级管理的相关内容原则方法及策略与艺术)四个模块的排列体现了学科内容本身的科学逻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由总论到专章。

2024版义务教育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2024版义务教育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2024版义务教育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一、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结合当前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2024版义务教育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指导中学化学教学活动,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化学学习,应该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安全、规范的化学实验操作;- 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认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2.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该通过中学化学学习,发展以下过程与方法:- 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科学思维能力,包括归纳与演绎、分类与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 科学决策能力,能够在面临多种选择时,根据科学知识与方法进行合理决策。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中学化学学习,应该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科学,对化学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 认识科学研究的本质,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化学与人类生活、环境、资源、健康等之间的关系,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3.1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常见元素与化合物;- 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实验基础;- 化学与社会、生产、科技和发展。

3.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变化与生命过程;- 化学实验拓展;-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建议4.1 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2 教学资源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标准是什么

课程标准是什么

课程标准是什么课程标准是什么阅读精选(1):什么是课程标准答案: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资料目标、实施推荐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阅读精选(2):什么是《课程标准》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下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一样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资料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推荐。

”这是对国家课程标准的功能和概念所做的简明界定。

反映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功能从传统的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学会学习和构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标准》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不一样阶段学生制定的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它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资料框架,提出了体育教学和评价的推荐,是编写体育教材、进行体育教学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与评估体育课程的基础。

阅读精选(3):什么是课程标准教育部下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一样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资料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推荐。

”这是对国家课程标准的功能和概念所做的简明界定。

反映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功能从传统的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学会学习和构成正确的价值观。

中国清朝末年兴办近代教育之初,在各级学堂章程中有《功课教法》章,列有课程门目表和课程分年表。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第一部分(前言)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英语课程总体目标和分级目标

英语课程总体目标和分级目标

英语课程总体目标和分级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设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一课程体系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既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优化学习过程。

要在发展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较强的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力求使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跨文化意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构成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课程设计思路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的建立和目标设计与实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英语课程总体目标英语课程的目标设计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体现出更加清晰的三个层次,即:课程总目标,课程分级目标和课程分级标准。

总目标提供目标的总体框架结构;分级目标在整体框架下按五个级别描述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表现;分级标准进一步细化总目标和分级目标,根据五大组成部分按主要级别描述各部分的标准;分级标准之间是递进和涵盖关系,高级别自动涵盖低级别的要求。

课程总目标的框架结构与修订前相比在形式上没有变化,但其内涵较之前有所丰富,阐述也更清楚。

课程总目标首先指出:要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对总目标核心的描述突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展现了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同时也凸显了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关于总目标、分级目标与分级标准∙总目标(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部分构成)∙分级目标(从五个构成部分对一级~五级进行目标的综合描述)∙分级标准(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描述二级和五级的能力标准,对语言技能描述一级~五级的能力标准。

(二)英语课程分级目标分级标准力求概括性地从五个方面描述一至五级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由于概括性比较强,不可能面面俱到,一般可用于对整体级别水平的综合评价。

但对于每个级别的具体教学和评价指导,应参照分级标准执行。

中学课程标准总目标纬度分类

中学课程标准总目标纬度分类

中学课程标准总目标纬度分类
《中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分为四个纬度,分别是:
1.知识技能:这一纬度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包括各学科的核
心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等。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才能顺利完成学业,并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2.数学思考:这一纬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归纳、抽
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发现规律,解
决问题,培养自己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问题解决:笔试题是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工具之一。

通过笔试题
的测试,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试能力。

在考试中,学生需
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解决,从而展示自己的学
习成果。

4.情感态度:这一纬度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包括对学习的
兴趣、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等方面的态度。

学生需要形成积极
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素养和社会
责任感。

这些纬度的有机融合是实现中学教育目标的关键。

通过在四个纬度上的协调发展,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成为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教育目标分类学及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教育目标分类学及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育目标的相关概念1.教育目的:指培养人的总目标,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问题。

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意图,而作为政策和法令,是指政府或国家要在教育对象身上实现的意图或设想。

2.教育目标:亦称教育目的,指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3.教学目标: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按照教学活动的需要,它可以从总目标依次划分为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等不同的系列。

二、经典教育目标分类学(一)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布卢姆布卢姆:美国芝加哥大学着名的教育家、心理学教授。

1.知识:对思想或现象的回忆知识的子类别查特定问题所用的探究方法、技巧、步骤的知识,如学生应该知道的有关社会科学的重要问题的方法。

学科领域中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指把各种现象和观念组织起来的主要观念、体系及模式的知识原理和概括的知识:对各种现象的观察结果进行概括的特定抽象概念方面的知识,如中学化学的主要原理。

理论和结构的知识:为某种复杂的现象、问题或领域提供一种清晰的、完整的、系统的观点的重要原理概括,以及他们相互关系的知识,入了接当地政府的基本组织结构2.领会:最低层次的理解3.应用:解决实际问题4.分析:注重把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的方式5.综合: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起来,以形成一个整体。

6、评价:为了某种目的而对价值作出判断(二)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情感领域》克拉沃尔、布卢姆***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是通过制定一个情感目标就能实现的,也不可能简单地、短时间内就能通过学生的行为外显出来,这是一个价值不断内化的过程,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三)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三分册:动作技能领域》哈罗(略)(四)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加涅:当代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教学设计专家。

代表作:《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的原理》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学习者用语言来表述信息的能力,又称陈述性知识(knowing 认知what)。

附录1-国家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分类

附录1-国家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分类

附录1-国家课程标准教育⽬标分类
附录1
国家课程标准教育⽬标分类
国家课程标准教育⽬标分类是为了解决教师在⽇常教学设计中对新课程三维⽬标存在困难⽽提出的。

1.知识维度分为四个层次: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事实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掌握某⼀学科或解决问题时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概念性知识是指具有⼀个结构能够使得基本的元素互相作⽤、互相影响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怎么做,调查⽅法,运⽤技能的标准,运算法则。

技术和⽅法的知识,即“如何做事的知识”;元认知知识是指关于⼀般的认知知识和⾃我认知的知识。

“知识维度”对应的“过程与⽅法”则是依次为回忆、理解、应⽤、分析、评价、创造。

2.技能维度为单个的动作、简单动作组合、复杂动作组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中的“情感”是指情绪、情调或接受与拒绝的程度,情感⽬标因此各不相同:从简单的对所选择的现象的注意,到复杂⽽⼜内在⼀致的性格和良⼼。

“态度”是指“影响个体对⼈、对物、对事的⾏为的复杂的内部状态”。

对于“价值观”的定义有多种说法,这⾥是指⼀个⼈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标所使⽤的⾏为动词。

教育目的层次和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与课程分类

教育目的层次和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与课程分类

教育目的层次和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与课程分类
首先来了解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一种认为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
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种认为教育目的分成四个层次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第一个层次:国家教育目的,由国家提出,体现为国家的教育文本和教育法令中
第二个层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国家教育目的的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针对性培养人才,是国家教育目的不同要求的具体化。

国家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第三个层次: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前二者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课程分类
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我国国家课程标准中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

我国国家课程标准中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

我国国家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分类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在目标分类上包括三类: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

一、结果性目标(行为目标)
结果性目标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

结果性目标指向可以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

课程标准中把结果性目标又细化为“知识”和“技能”两个子领域。

知识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水平;技能分为模仿、独立操作和迁移三个水平。

这种划分相对于国外的层次划分,更简便,更易把握,也更易操作。

表1 结果性目标[18]
二、体验性目标
体验性目标就是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历时性的、过程性的。

主要对应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

本着易于操作的原则,课程标准将体验性目标分为三个层次水平,即经历(感受)、反应(认同)和领悟(内化)。

表2 体验性目标
三、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就是明确安排学生各种各样的表现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通常是与学生表现什么有关的或者结果是开放性的。

表现性目标主要应用于艺术类课程。

课程标准将表现性目标划分为两个层次水平:复制和创新。

表3 表现性目标。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1 认识空气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 观察月相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 水火箭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学者关于教育目标的划分

中国学者关于教育目标的划分

中国学者关于教育目标的划分
中国学者关于教育目标的划分有多种观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国家的教育总目标(或教育方针)”、“学校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学科的具体教育目标(或称教学目标,又称学习目标)”的划分。

这种划分将教育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从高层次到低层次分别是国家的教育总目标、学校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学科的具体教育目标。

其中,国家的教育总目标是最高层次的目标,它指导着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和教育政策的制定。

学校的教育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总目标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具体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是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它规定了某一课程或某一学科的具体要求。

学科的具体教育目标是最低层次的目标,它规定了某一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另外,还有学者将教育目标划分为“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其中定性目标包括教育体系发展、教育质量、教育结构、办学水平、改革目标等;定量目标则包括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层次、教育质量、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教育投入、国际教育竞争力和综合指标等。

这种划分方式旨在全面反映教育的各个方面,以便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

总之,中国学者关于教育目标的划分多种多样,不同的划分方式各有其侧重点和意义。

但无论如何划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1
国家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分类
国家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分类是为了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对新课程三维目标存在困难而提出的。

1.知识维度分为四个层次: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事实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掌握某一学科或解决问题时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概念性知识是指具有一个结构能够使得基本的元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怎么做,调查方法,运用技能的标准,运算法则。

技术和方法的知识,即“如何做事的知识”;元认知知识是指关于一般的认知知识和自我认知的知识。

“知识维度”对应的“过程与方法”则是依次为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2.技能维度为单个的动作、简单动作组合、复杂动作组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中的“情感”是指情绪、情调或接受与拒绝的程度,情感目标因此各不相同:从简单的对所选择的现象的注意,到复杂而又内在一致的性格和良心。

“态度”是指“影响个体对人、对物、对事的行为的复杂的内部状态”。

对于“价值观”的定义有多种说法,这里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