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可能影响酵母种群数量增长的限制因素:除了温度、养分外,生 活空间、种群密度等也须考虑。
4)那么,酸碱度等因素会不会影响酵母种群数量增长?
再见
血球计数板的分区与分格
25(中格)×16(小格)
16 (中格)×25 (小格)
• 血球计数板的分区与分格
*
*
#
#
*
*
• 例一
• 1大格=Βιβλιοθήκη 6中格•=16 X 25小格
•
=400小格
#
#
#
例二 1大格=25中格
=25 X 16小格 =400小格
高倍镜下的中方格 中方格的边界是双线,计数时以内线为边界
血球计数板计数
计数方法
思考:
#
#
1、设每个中方格中的细
菌数分别是:A1,A2,
A3,A4,稀释倍数为:
B,则样品中细胞数/ml是
多少?
#
#
1立方毫米=1毫升
(A1+A2+A3+A4)/4*16*10*1000*B
• 一个大方格有25个中方
#
# 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
设5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
A,菌液稀释倍数为B,
C组不装培养液,只装无菌水10mL,酵母菌母液0.1mL,环境温度28℃ ,与A组形成营养条件对照。
3. 实验操作
(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配制 材料:用天平称取 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大烧杯量 取1000 mL水。 (2)灭菌 (3)接种 (4)培养 将 A、C试管置于 28℃的恒温箱中培养。将 B试管置 于5℃的恒温箱中培养。 (5)计数 每次每组按序号取一支试管。每次取样前要试管振荡 摇匀用滴管吸取1滴培养液滴在已盖在血球计数板网格上的盖玻 片的边缘,待培养液自行渗入并充满网格后,再放在显微镜下进 行细胞计数,如记数时发现,细胞数较多,不易分辨,吸取的样 液应当稀释。方法是:将9 mL无菌水移入1支干净的试管里,然 后立即将1mL培养液移入试管里并充分混匀,使原培养液被稀释 10倍。再依照刚才方法进行取样记数。
第二节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三、演练.提升
1.通常用血球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若计数室为1mm×1mm×0.1mm方格,由 400个小方格组成,若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5个酵母菌,则10mL该培 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有 个。 5×400×10000×10=2×108 2、检测员将1 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将盖玻片 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 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 d、e 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蓝藻n 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藻多少个。
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设计探究思路:
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① 血球计数板的构造 ② 种类: 25个中格 25 X 16=400小格 16个小格
16个中格 16 X 25=400小格 25个小格
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设计探究思路:
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① 血球计数板的构造 ② 种类: ③ 计数室的规格:计数室有长×宽:1mm×1mm, 2mm×2mm 3mm×3mm等 深度均为0.1mm。 如果以1mm×1mm来计算:每个计数室共有400小格,总容积为 0.1mm3
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 80 ×400×10000×稀释倍数=n/ 80×400×10000×10=5n×105
三、演练.提升
3.(2008江苏高考)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 了A、B、C和D 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 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 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组 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 培养液体积/mL A 4.0 200 B 4.0 800 C 0.8 200 D 0.8 800
实验13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解析版)
实验13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核心知识回顾1、实验原理(1)用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曲线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的方法。
2、实验设计(1)变量分析: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培养液的体积等。
(2)步骤:先将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吸去多余的培养液→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显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的总数。
3、结果分析(1)开始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的增长符合型曲线增长模型。
(2)de段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有随着消耗逐渐减少,有害产物逐渐积累,培养液的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等。
4、实验注意事项及分析①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减小误差。
③本实验(“需要”或“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需要”或“不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小误差,应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④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培养液重新计数。
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
⑥若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每个计数室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将样液稀释100倍后计数,发现计数室四个角及中央共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20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为个/mL。
⑦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一定时间内酵母菌活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但实际上显微镜直接计数的是总的菌体(包括死菌和活菌),可以通过染色法区别活细胞与死细胞。
活的酵母菌将呈色,死的酵母菌将呈色,然后分别计数,算出两者比例,从而进一步换算出总菌体数中的活菌数。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探究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连续7天的观察,探究变化规律,进而统计数据,建构数学模型,绘制变化曲线。
1.提出问题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酵母菌生长的条件及种群数量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探究的问题。
例如,在不同温度(以及通氧、通CO2等)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条件创设能够寻求宁夏大学微生物实验室帮助)?不同培养液(如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等等。
2.作出假设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作出假设可以使科学研究更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搜集资料进行研究。
作出假设需要立足于已有知识,当更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提出假设,但同时,教师应提出“合理提出假设”的要求,要围绕问题,根据预期结果作出符合逻辑的假设。
3.讨论探究思路这是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本课时重点突破。
通过探讨能使学生明白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在具体操作时做到心中有数。
4.制定计划本实验时间较长(7天),因此事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定程序、定时间、定人员。
5.实施计划学生分小组,按计划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课后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
6.分析结构,得出结论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讨论分析实验的结果及假设是否一致。
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让小组交流展示。
二、实验内容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是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中的一个探究活动。
教材编排顺序上一是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二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包括“J”和“S”型曲线、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三是探究实验。
在学习“种群的增长方式”之后安排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测得具体的数据,并尝试根据数据建构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从而了解在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3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考实验对接]
(2009· 广东高考)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 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 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 因素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受营养条件、空间、pH、温
[多维思考]
(1)实验中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测得 的是什么数目? 提示:细胞总数。 (2) 实验中初始阶段,酵母菌进行哪种呼吸方 式? 提示:有氧呼吸。
↓
(5)绘图分析:将所得数值用曲线表示出来,得出酵母菌种群 数量变化规律。
三、基本技Leabharlann 要求(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 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 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 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 减小误差。 (3)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6)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使获得的数据更准确。
一、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 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 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
二、实验流程 ↓ ↓
(2)震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3)观察并计数: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混合均匀并培养, 每天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 ↓ 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 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 (4)重复(2)、(3)步骤:连续观察7天,统计数目。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原理:①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到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②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J”型增长,在有限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S”型增长。
实验步骤:见《课本》P68“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结果分析:以__________为横坐标,酵母菌的数量为纵坐标,画出酵母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开始呈__________增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呈___________增长。
【注意事项】①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至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②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③结果的记录要用记录表;酵母菌的培养一定要严格控制无菌条件,这是培养成功的关键。
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④每天取样计数的时间要固定。
计数采用抽样检测法计数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作为依据估算出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⑤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而且实验旨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只要分组重复试验,获得平均值即可。
⑥培养后期酵母菌浓度过高,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可以采取稀释的措施。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原理:①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到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②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J”型增长,在有限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S”型增长。
实验步骤:见《课本》P68“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结果分析:以__________为横坐标,酵母菌的数量为纵坐标,画出酵母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开始呈__________增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呈___________增长。
实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试验探究: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试验 完毕试验 分析成果,得出结论
一)提出问题: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是怎样 随时间变化旳?
二)作出假设:
开始呈“J”型增长;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 数量趋于稳定,呈“S”型增长。最终,酵母 菌旳数量会越来越少。
三)设计并完毕试验:
16×25型: 即大方格内分为
16中格,每一中格 又分为25小格
不论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其每一大方格都是
由16×25=25×16=400个小方格构成。
25×16型: 即大方格内分为
25中格,每一中格 又分为16小格。
计数:
16×25型: 一般取四角旳四个中方
格(100个小方格)计数
25×16型: 一般计数四个角和中央
问题3:需要做反复试验吗?
要反复,取得平均值。(也可分组试验)
问题4:怎样记录结果?登记表怎样设计?
问题5:假如一种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 以计数,应采用怎样旳措施?
摇匀试管取1mL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几倍 后,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问题6:对于有压在小方格界线上旳酵母菌 应该怎样计数?
相邻两边及顶角
(1)试验材料:
酵母菌菌种,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 试管,血细胞计数板,滴管,显微镜
(2)试验原理:
①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有氧条件下能产生 较多CO2,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少许旳CO2。 ②在理想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自 然界中,酵母菌呈“S”型增长。
③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旳措施。
酵母菌总数有 2×108 个。
问题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 提议你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何?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探究实验(公开课)
25×16型: 即大方格内分为 25中格,每一中格 又分为16小格。
2、计数
16×25型: 一般取四角的 四个中方格(100 个小方格)计数 25×16型: 一般计数四个角 和中央的五个中方 格(80个小方格) 的细胞数。
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步骤
① 镜检计数室: 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 则需清洗,吹干后才能进行计数。 ② 加样品: 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盖玻 片,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让培养液自行缓缓渗入,一次性充满计数室,防止产生 气泡,充入细胞悬液的量以不超过计数室台面与盖玻片 之间的矩形边缘为宜。多余培养液可用滤纸吸去。 ③ 计数: 稍待片刻(约5min),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 室底部后,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先在低倍镜下找 到计数室所在位置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计数并记录。
问题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
建议你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 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
误差。
问题2: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 请讨论对照组应怎样设计和操作;如果不 需要,请说明理由。
不需要,本实验旨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在 一定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只要分组实验, 获得平均数值即可。
2×108ຫໍສະໝຸດ 例2 检测员将1 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 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将盖玻片 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 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 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 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 小格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藻 5n×105 个/mL。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实验原理: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3.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注意: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
仪器介绍:血细胞计数板血细胞计数板的构造血细胞计数板是由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
玻片中有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上面,刻有一个方格网。
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其中共有400个小格,供微生物计数用。
这一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体积为0.1mm3。
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以计数酵母菌为例(1)样品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以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一般稀释10倍即可.(2)将血细胞计数板用擦镜纸擦净,在中央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厚玻片.(3)将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用吸管吸取一滴置于盖玻片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渗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捎待片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细胞计数室内.(4)计数;五点取样法3.计算公式酵母细胞数/ml=每个小格酵母菌数目×400×104×稀释倍数注释:培养的时间不同取样酵母菌的稀释倍数是不同的。
2.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讨论探究思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按计划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来研究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通过使用血球计数板掌握单细胞生物的计数方法。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三、实验材料:酵母菌菌种,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
四、实验用具:无菌水,试管,棉塞,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无菌滴管,无菌移液管,小烧杯或小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纱布、滤纸、镊子、盖玻片。
五、方法步骤:1、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5ml肉汤培养液,塞上棉塞。
2、用高压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标记甲、乙、丙等。
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5ml,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液个数,做好记录。
4、将各试管送进恒温箱,25℃下培养7天。
5、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六、实验结论: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S型增长变化。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实验目的: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3、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
二、实验原理:1、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有丝分裂较旺盛。
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变化不同,可用高倍显微镜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那个时期。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通常遵循以下模式:
1. 潜伏期(lag phase):在初始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较少,适应环境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繁殖和适应。
在此阶段,种群数量增长缓慢,菌落较小。
2. 指数期(exponential phase):一旦酵母菌种群适应了环境条件,其数量开始迅速增加。
在指数期中,种群数量
以指数速度增长,每个细胞通过二分裂产生新的子细胞。
此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
3. 平台期(stationary phase):当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
耗尽或有害物质积累到一定水平时,酵母菌种群数量不再
继续增加。
在平台期中,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新生细
胞数量等于死亡细胞数量。
4. 降解期(death phase):当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完全
耗尽,或者有害物质浓度过高时,酵母菌种群开始寿命减少,死亡细胞数量超过新生细胞数量。
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直到完全消失。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pH值、温度和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酵母菌株和培养条
件也会导致种群数量变化的差异。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指在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大量的子孙。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的数量会迅速增加,直到达到一个平衡点。
2. 酵母菌是以营养物质为基础,通过进行代谢活动来生存和繁殖的。
在培养液中,酵母菌首先会利用培养液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如糖类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被称为酵母菌的生长阶段,菌落数量会迅速增加。
3. 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会逐渐被消耗殆尽。
当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时,酵母菌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进入代谢减慢阶段。
这个过程被称为酵母菌的平衡阶段,菌落数量会停止增加,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4. 在酵母菌的平衡阶段中,菌落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死亡率和出生率。
死亡率是指酵母菌死亡的速率,可能由于竞争资源、环境压力或外界干扰引起。
出生率是指新酵母菌子代的产生速率,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来实现。
5. 如果酵母菌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那么酵母菌数量就会减少,进入菌落数量下降的阶段。
相反,如果酵母菌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那么酵母菌数量就会增加,进入菌落数量增加的阶段。
6. 此外,酵母菌的数量变化还会受到培养液中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酵母菌的生长速率和代谢活动,从而影响菌落数量的变化趋势。
7. 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酵母菌,并在一段时间内定期取样,使用细胞计数法或培养基平板计数法来测定菌落数量。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从而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8. 总结起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死亡率和出生率、环境因素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研究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行为,对于工业发酵、食品加工和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4天
第 6天
死亡
第7天
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变化
酵母菌数量/万个·mL-1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
2
3
4
5
6
7
时间/d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将试管 震荡几次,目的是什么?
目的: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分布均匀,以保证 估算准确,减少误差
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
探究:
回顾思考:
1、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出芽生殖 2、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
兼性厌氧(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酵母菌的培养条件要注意那些问题?
比如要用适宜的温度培养,调节好PH值,溶氧 量的控制等。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属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无氧时二氧化碳和酒精 (2)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 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变化规律。
血球计数板 •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 生物的一种仪器。 • 计数时,常采用样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 生物的一种仪器。 • 计数时,常采用样方法。
大方格:2mm×2mm×0.1mm (25×16规格) 中方格:5×5个 小方格:4×4个(共400个)
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
• 盖盖玻片
• 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 待菌体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显微镜下计数 • 计算:1mL菌液的数量=
(A/5×25×10000×B=5000A·B(五个方格中总菌数 为A,稀释倍数为B)。
第67讲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导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第3课时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3
导思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阅读课本68-69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思考并完成导学提纲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酵母菌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 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液)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
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采用抽样检测法,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可以测定封闭
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展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展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①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一开始呈“J”型增长; ②随着时间推移,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pH的改变,酵母菌数量呈“S”型增长。
A1
A2 A
×400 ×10 ×1000 ×稀释倍数
1个小方格 1个大方格 1mm3培 1ml培养
中的平均酵 (0.1mm3)中 养液中酵 液中酵
母菌数
的酵母菌数 母菌数
母菌数
A3
A4
实验注意事项
2. 盖盖玻片和滴加培养液哪个步骤在前? 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于盖玻片 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滤纸吸 去多余的培养液。(先盖再滴后吸)
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 造,其每一大方格都是 由16×25=25×16=400个 小方格组成
16×25型: 即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 25×16型: 即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
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
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
实验注意事项
评
1.怎么计算酵母菌及数量?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对数期
1)主要特征: 个体:代谢旺盛;分裂最快;个体形态和 生理特征稳定。 群体:繁殖>死亡
2)应用: 作生产菌种,科研材料。
3、稳定时
1)主要特征: 个体:积累有害代谢产物;有些出现芽孢。 群体:活菌数量最多;繁殖=死亡
2)原因: 生存条件相对恶化:营养物质消耗;有害 代谢产物积累;PH变化 种内斗争最剧烈。
34))125D在))组整试图B和个组验中B试和结组曲验束A旳线过组后试①程,旳验中、用成试,②试果验直管和不成接刷同③果从蘸旳分静不洗原别置同涤因是旳剂旳是培_擦D原_养组B_洗因_瓶_血__中组_球_取计、__培数_养_板_原___ 液培计_是 摇旳_养数匀AB做_葡液_旳组培法萄_做较养_浸是糖_组法液多泡错浓_是和后_和误,度_错再_冲旳_较与__误取洗,低_D空_旳_样_正,_气_,确_故_接组正_培旳营。确触旳养措养旳面后成施物措期是积供果施旳给较。是样较小液少,稀故释供和后再氧计较数少。
4、衰亡期
1)主要特征: 个体:细胞形态多样 群体:活菌数急剧下降;繁殖<死亡
2)原因: 生存环境极度恶化 (营养物质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PH变化) 生存斗争最为剧烈。
在计数前,还应有哪些环节?需注意些什么?
培养液配制
液体培养基 马铃薯培养液
灭菌 接种
需进行灭菌 ,预防杂菌干扰, 造成试验数据错误
用吸管吸收稀释后旳酵母菌悬液,滴于盖玻片边沿,让培 养液自行缓缓渗透,一次性充斥计数室,预防产愤怒泡, 充入细胞悬液旳量以不超出计数室台面与盖玻片之间旳矩 形边沿为宜。多出培养液可用滤纸吸去。
③ 计数: 稍待片刻(约5min),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
到计数室底部后,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旳中央,先在 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 计数并统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 究 培 养 液 中 酵 母 菌 种 群 数 量 的 动 态 变 化
♣ 酵母菌的计数 (4)血球计数板的清洗:
• 使用完毕后,将血球计数板在水龙头上用水柱冲洗, 切勿用硬刷洗刷,洗完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镜检,观察每个小格内是否有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 若不干净,则必须重复洗涤至干净为止。
例2:酵母菌的计数通常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血球 计数板每个大方格容积为0.1mm3 ,由400个小 方格组成。现对某一样液进行检测,如果一个 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先 稀释 后 再计数。若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 中平均有5个酵母菌,则10mL该培养液中酵母 菌总数有 2×108 个。
♣ 酵母菌的计数 (1)计数工具——血细胞计数板
∆ 血细胞计 实物图 数板是一 种专门用 于计算较 大单细胞 微生物的 正面图 一种仪器 。 ∆ 计数时, 常采用样 侧面图 方法。
计数室 滴液处
探 究 培 养 液 中 酵 母 菌 种 群 数 量 的 动 态 变 化
♣ 酵母菌的计数 (1)计数工具——血细胞计数板
探 究 培 养 液 中 酵 母 菌 种 群 数 量 的 动 态 变 化
♣ 结果分析 (1)数据记录 下表为一周的数据记录表:
时间 次数 1 2 3 平均 1 2 3 4 5 6 7
第3天
第1天
第7天
死亡
第6天
探 究 培 养 液 中 酵 母 菌 种 群 数 量 的 动 态 变 化
♣ 结果分析 (2)构建数学模型:
A
B C
10
10 —
—
— 10
0.1
0.1 0.1
28
5 28
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试管 编号 A B C 培养液 /mL 10 10 —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 — 10 0.1 0.1 0.1 28 5 28
探 究 培 养 液 中 酵 母 菌 种 群 数 量 的 动 态 变 化
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变化
酵母菌数量/万个〃mL-1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 2 3 4 时间/d 5 6 7
探 究 培 养 液 中 酵 母 菌 种 群 数 量 的 动 态 变 化
☺实验再探究
♣ 温度、营养物质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吗?某同学按下 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 编号 培养液 /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实验再探究
♣ 培养空间、氧气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吗?
例:(2008年江苏卷31题)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 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 共4组实验, 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 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 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
例3 检测员将1 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 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 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 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小格 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藻 5n×105 个/mL。
* *
16个中格
探 究 培 养 液 中 酵 母 菌 种 群 数 量 的 动 态 变 化
♣ 酵母菌的计数 (2)计算: 每毫升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细胞数是多少? 所数小方格中细胞总数x400x104x稀释倍数 酵母细胞个数/mL= 所数的小方格数
例1 :在用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对某一稀释 5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计数室内(盖玻片 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 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 2x107 个。
探 究 培 养 液 中 酵 母 菌 种 群 数 量 的 动 态 变 化
♣ 酵母菌的计数 (3)计数的操作 • 显微计数:静止5分钟后,先用低倍镜(16×10)找 到计数室所在的位置。然后根据血球计数 板规格,每个计数室选取5个(或4个)中 方格中的菌体进行计数。每个小方格内约 有5-10个菌体为宜。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 上的酵母菌应取相邻两边及顶角计数。如 遇酵母出芽,芽体大小达到母细胞的一半 时,即作为两个菌体计数。计数一个样品 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值来计算样品的 含菌量。
探 究 培 养 液 中 酵 母 菌 种 群 数 量 的 动 态 变 化
♣ 酵母菌的计数 (5)注意事项:
• 进行计数前,应先将试管摇匀,目的是使酵母菌在培 养液中混合均匀,以减少计数误差。 • 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 取相邻两边及顶角计数。 • 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时,则可 将培养液稀释一定倍数后再计数。 • 本实验无对照实验,酵母菌每天的数量变化可形成前 后对照。 • 血球计数板使用后,切勿用硬物洗刷,可采用浸泡和 冲洗的方法清洗。
☺关注本实验中的几个关键点:
♣ 酵母菌的计数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 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法,也叫做显微镜直接计数 法。 ►优点:直观、快速。 ►适用于稀释的菌悬液(或孢子悬液),即液体 培养基中菌体的计数。 ►此法计得的是活菌体和死菌体的总和,又称为 总菌计数法。
探 究 培 养 液 中 酵 母 菌 种 群 数 量 的 动 态 变 化
无菌 操作
♠培养
探 究 培 养 液 中 酵 母 菌 种 群 数 量 的 动 态 变 化
♣ 结果分析 (1)数据记录
以汤麦式血球计数板的数据记录为例。下表为某一次的 数据记录表,其中,A表示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B表示 菌液稀释倍数:
各中格的总菌数
1
第一室 第二室
2
3
4
5
A
B
二室平 菌数 均数 /ml
•每块计数板由H形凹槽分为2个 同样的计数池。 •每个计数池分为9个大方格。
放大后的计数池
16个小格
25个中格
*
25X16 = 400小格
抽样检测: 5×16=80个小格 抽样检测: 4×25=100个小格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6X25 = 400小格
* *
25个小格
每个计数室(大方格)共有400小格,总容积为0.1mm3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 的动态变化
提出问题 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变量如何控制?
完成实验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该探究活动中涉及4个科学 方法: (1)数学模型法; (2)抽样检测法; (3)显微观察法; (4)微生物培养法。
探 究 培 养 液 中 酵 母 菌 种 群 数 量 的 动 态 变 化
探 究 培 养 液 中 酵 母 菌 种 群 数 量 的 动 态 变 化
♣ 酵母菌的计数 (3)计数的操作
• 稀释: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适当的稀释;若菌液不浓, 可不必稀释。 • 镜检计数室: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 。若有污物,则需清洗后才能进行计数。 • 加样品:在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再用无 菌细口滴管将稀释的酵母菌液由盖玻片边缘滴 入一小滴(将计数室充满即可),让菌液沿缝 隙自行渗入计数室。注意不可有气泡产生。
探 究 培 养 液 中 酵 母 菌 种 群 数 量 的 动 态 变 化
♣ 酵母菌的计数 (6)讨论:计数前还应有哪些步骤?需注意些什么?
酵母菌培养: ♠培养液配制 ♠灭菌 ♠接种
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葡 萄糖20g,1000 mL水),分装到5个 烧杯中(200mL/烧杯) 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将培养液和取样、计 数时所用的滴管分别灭菌。贴标签。 接种时要在酒精灯附近,用灭菌干净的 1mL刻度吸管每次吸取0.1mL酵母菌 母液,往每个烧杯中加入。(注意:滴 加量不要太多,避免初始菌数过多。) 将烧杯置于28℃的恒温箱中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