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互补集成

合集下载

多能互补研究报告

多能互补研究报告

多能互补研究报告多能互补是指不同能源之间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利用。

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能源的供给逐渐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多能互补成为了解决能源供需不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多能互补的现状和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目前,多能互补主要集中在太阳能、风能和储能技术之间的协调利用。

太阳能和风能是最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它们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分布。

然而,由于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太阳能和风能的稳定性和可再生性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与之相结合的储能技术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目前已经有一些有关太阳能、风能和储能技术的多能互补研究和实践。

例如,在一些地区,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被集成在一起,以便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储能技术可以将多余的电力存储起来,在晚上或无风时供应给用户。

这种多能互补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还有一些针对多能互补的政策和标准出台。

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了鼓励和支持多能互补的政策,包括给予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施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

此外,一些国际标准组织也在积极推动多能互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然而,多能互补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多能互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本较高,需要较大的投入。

另一方面,多能互补涉及到不同能源之间的协调和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能源系统和管理机制。

针对多能互补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大对多能互补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提高技术的成熟度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建立互补配套的能源系统,包括能源储备和输配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三,加强多能互补的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推动多能互补技术的全球推广。

综上所述,多能互补是解决能源供需不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太阳能、风能和储能技术的协调利用,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传统能源的替代程度。

然而,多能互补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来推动其发展。

鲁能海西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

鲁能海西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

鲁能海西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坐落于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境内,项目总装机容量700兆瓦,其中光伏200兆瓦、风电400兆瓦、光热50兆瓦、储能50兆瓦,配套建设330千伏汇集站和国家级多能互补示范展示中心(又称“丝路明珠”)。

该项目是世界上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纯清洁能源组合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包含了当今世界所有新能源项目类型。

工程年发电量约12.62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0.15万吨。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示范工程的建设,就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快青海省清洁能源建设重要讲话精神的有效实践。

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工程公司和综合设计企业,作为工程主体设计单位,西北院组织精兵强将,认真剖析多能互补项目特点,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工程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全过程设计任务。

示范工程于2017年6月开工建设,其中光伏、风电项目于2017年底并网发电,储能采用50兆瓦/100兆瓦时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于2018年12月25日开始首次向电网放电,是国内最大的电源侧集中式电化学储能电站。

光热项目储热12小时,是目前全国已建成和正在建设光热项目中储热最长的电站,于2019年9月并网发电。

丝路明珠项目作为示范工程的运维、生活、办公中心,建筑造型新颖奇特,涵盖绿色建筑、零碳排放、四节一环保等多种绿色设计理念。

众所周知,风能、太阳能受天气变化影响大,随机性强,难以提供连续稳定的电能输出。

相比传统的新能源项目,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并不是几种能源形式的简单叠加,而是以光伏、风电为主要输出电源,通过光热、储能电站联合调节,白天积蓄电量和热量,在光伏、风电发电的低谷期,将光热盐罐存储的热能以及锂电池存储的电能,以电形式补充到电网中。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充分应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理念,构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智能调控系统,建成高效快捷、互联互动、信息共享的综合能源服务供需平台,使多种能源深度融合,达到“1+1>2”的效果,有效改善风电和光伏输出不稳定、不可调节的缺陷,解决用电高峰期和低谷期电力输出的不平衡问题,提高电能稳定性,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解决当前阻碍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技术难题,促进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利用,推动能源消费摆脱化石能源,实现清洁能源完全供给,为世界能源革命提供了一个“中国样本”。

多能互补政策汇总

多能互补政策汇总

多能互补政策汇总一、国家政策政策名称: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时间:XXXX年政策目标:提高能源供需协调能力,提升能源系统综合效率,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水平消纳,降低弃风、弃光、弃水限电率。

主要内容:在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资源富集地区,依托清洁能源高水平开发,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建设。

实施效果: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开发和应用,降低了弃风、弃光率,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政策名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时间:XXXX年政策目标: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主要内容: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实施效果: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产业链逐步完善,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二、地方政策政策名称:某省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时间:XXXX年政策目标:推动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光伏发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主要内容:给予光伏发电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强电网接入服务。

实施效果:光伏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装机容量大幅增加,光伏发电成本逐步降低。

政策名称:某市关于推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时间:XXXX年政策目标:加快储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提升储能系统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水平。

主要内容:支持储能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完善储能市场机制。

实施效果:储能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示范项目成功运行,储能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三、行业政策政策名称:电力行业发展规划实施时间:持续实施政策目标:优化电力结构,提高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主要内容: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实施效果: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电力结构逐步优化,智能电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四、跨区域政策政策名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实施时间:持续实施政策目标: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协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在胜利油田推广应用的前景分析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在胜利油田推广应用的前景分析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在胜利油田推广应用的前景分析
刘宏亮;刘子勇;邢建军;徐英杰;徐彬彬
【期刊名称】《石油石化节能》
【年(卷),期】2018(008)005
【摘要】面对国内严峻的环保形势,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对新能源开发利用及多能互补.胜利油田尤其是东部老油区在地热、污水余热、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方面地域资源优势显著,通过对各种清洁能源的协同供应和综合梯级利用,以提高能源系统综合效率,合理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同时也是油田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削减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阐明了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在胜利油田推广应用的良好前景.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刘宏亮;刘子勇;邢建军;徐英杰;徐彬彬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新能源开发中心;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新能源开发中心;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新能源开发中心;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新能源开发中心;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新能源开发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多能互补集成优化能源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2.鲁能海西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
3.园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商业模式研究
4.鲁能青海海西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
5.钢混结构公共建筑能源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能互补耦合技术

多能互补耦合技术

多能互补耦合技术多能互补耦合技术(Multi-Energy Complementary Coupling Technology)是指将不同能源系统相互耦合,共同运行,以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在解决能源互补与资源共享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多能互补耦合技术的核心在于能源系统的协调运行,实现能源的共享。

在当今能源紧缺的背景下,传统的单能源系统已经无法满足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

而多能互补耦合技术可以将不同种类的能源系统集成起来,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相互协调运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这不仅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还能够降低对单一能源的依赖性,减少环境污染。

在实际应用中,多能互补耦合技术有很多具体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建筑领域,通过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和地热能利用系统相互耦合,建筑物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对传统电力的需求。

在交通领域,通过将电动车充电桩与太阳能储能系统相互耦合,可以利用太阳能为电动车提供电力,减少对传统燃油能源的依赖。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将余热回收系统与光伏发电系统相互耦合,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多能互补耦合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实现可持续能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还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生产与消耗的环境影响。

通过将不同能源系统相互耦合,可以实现能源的互补,减少能源浪费,为可持续能源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持。

然而,要实现多能互补耦合技术的广泛应用,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能源系统之间的协调运行和能源转换的技术难题。

其次是成本问题,多能互补耦合技术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投资成本,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为多能互补耦合技术的推广提供政策支持。

综上所述,多能互补耦合技术是一种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传统能源依赖性的重要技术。

它在建筑、交通、工业生产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实现可持续能源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多能互补技术的应用及其动态分析

多能互补技术的应用及其动态分析

多能互补技术的应用及其动态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能互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能源、农业、交通、通讯等。

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可以利用多种能源并将它们整合在一起,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从多能互补技术的定义、应用及动态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多能互补技术的定义多能互补技术,又称为“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是指将多种能源进行整合利用,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

多能互补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能源压力和环境压力。

常见的多能互补技术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二、多能互补技术的应用1.能源多能互补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热电联产、混合燃料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等。

采用这些技术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2.农业多能互补技术可以应用在农业领域中,例如利用太阳能进行农业灌溉、利用生物质能源进行农业加工等。

这些技术可以减少传统耕作方法的成本和能源消耗量,并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交通多能互补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延伸到交通领域,例如利用混合动力车辆、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光伏板等。

这些技术可以减少对传统燃油的消耗,同时还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所污染的环境。

4.通信多能互补技术可以应用于通信领域中,例如利用风力和太阳能维持通信站的供电,减少对传统燃油的消耗,并且可以使通信站更加独立和可靠。

三、多能互补技术的动态发展在当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多能互补技术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未来几年中,多能互补技术的应用将不断拓展,并将在诸多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多能互补技术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各国政府将大力扶持多能互补技术的发展,通过出台税收政策、补贴政策、技术推广等手段,加大对多能互补技术的支持。

2.技术进步多能互补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多能互补技术也不断得到提升,如风能、太阳能等技术的转换效率不断得到提升,从而使得多能互补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

多能互补集成供能系统考核试卷

多能互补集成供能系统考核试卷
4.在多能互补集成供能系统中,储能设备不是必需的。()
5.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优化多能互补集成供能系统的能源调度。()
6.多能互补集成供能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不需要考虑当地的政策法规。()
7.多能互补集成供能系统可以降低对单一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8.在多能互补集成供能系统中,能源的生产、传输和消费是相互独立的环节。()
A.热泵技术
B.储能技术
C.能源转换技术
D.输电技术
5.多能互补集成供能系统中的能源调度策略包括哪些?()
A.实时调度
B.预测调度
C.经济调度
D.人工调度
6.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多能互补集成供能系统的能源选择?()
A.当地资源禀赋
B.政策法规
C.经济条件
D.技术水平
7.多能互补集成供能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
C.环境污染严重
D.市场竞争激烈
16.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多能互补集成供能系统的稳定性?()
A.采用多元化能源组合
B.增设备用能源设备
C.引入先进控制系统
D.减少能源消耗
17.多能互补集成供能系统在哪些环节可以实现能源互补?()
A.生产环节
B.传输环节
C.储能环节
D.消费环节
18.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多能互补集成供能系统的运行效率?()
A.物联网技术
B.云计算技术
C.大数据技术
D.人工智能技术
11.多能互补集成供能系统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B.降低环境污染
C.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D.减少能源消耗
12.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多能互补集成供能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多能互补系统的能源调度

多能互补系统的能源调度

多能互补系统的能源调度在当今能源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于实现可持续能源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多能互补系统的能源调度正是一种有效的能源管理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能源资源,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一、多能互补系统的概念及原理多能互补系统是指通过整合和优化各种能源资源,建立一个互补、协同工作的能源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包括传统的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以及储能设备等。

多能互补系统的能源调度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各种能源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和管理,以满足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负荷下的能源需求。

二、多能互补系统的优势1. 资源优化利用:多能互补系统可以将各种能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利用,减少了对某一种能源过度依赖的情况,提高了整个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灵活调度能力:多能互补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能源调度,可以根据能源资源的供给情况和负荷需求的变化进行即时调整,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3. 环保节能:多能互补系统的能源调度可以避免过度消耗某一种能源资源,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能源的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

4. 经济效益:多能互补系统的能源调度可以有效降低能源生产和供应的成本,提高了整个能源系统的经济效益,为能源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三、多能互补系统的能源调度策略1. 能源需求预测:首先需要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能源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包括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负荷下的能源需求情况。

2. 能源资源评估:对各种能源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其供给能力、成本和环保指标等,为后续的能源调度提供数据支持。

3. 能源调度优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各种能源资源进行优化调度,确保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4. 负荷侧管理: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和市场机制,对用户的能源需求进行管理和调控,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和有效利用。

多能互补系统的可行性与效益

多能互补系统的可行性与效益

多能互补系统的可行性与效益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传统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寻找可替代能源的方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多能互补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供应解决方案,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多能互补系统的可行性和效益,并分析其在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中的作用。

1. 多能互补系统的概念多能互补系统是指将不同类型的能源进行合理组合,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互补补充。

这种系统通常由多种能源组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通过将这些能源进行组合和协调,多能互补系统能够有效地满足能源需求,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多能互补系统的可行性多能互补系统的可行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2.1 能源资源丰富度多能互补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能源资源,而这些能源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作为最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可再生性和全球性的特点。

因此,多能互补系统的可行性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能源资源。

2.2 技术可行性多能互补系统的实现需要依靠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支持,如能源转换、储能、能源管理等。

当前,这些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且不断得到改进和优化。

因此,多能互补系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3 成本效益性相比传统能源供应系统,多能互补系统具有一些明显的经济优势。

首先,多能互补系统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能源采购成本。

其次,多能互补系统能够通过能源的互补补充,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这些优势使得多能互补系统在成本效益上具有潜在的优势。

3. 多能互补系统的效益多能互补系统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环境效益多能互补系统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更加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系统能够促进能源的清洁生产和消费,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3.2 可持续发展效益多能互补系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多能互补系统的实施,能源供应能够更加可靠和稳定,减少对有限能源资源的过度开采。

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50MW光热发电项目-进口设备、材料范围

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50MW光热发电项目-进口设备、材料范围

招标编号:青海海西州多能互补示范集成优化项目EPC总承包项目招标文件附件10-2 进口设备、材料范围招标人:鲁能新能源青海分公司招标代理机构:山东鲁能三公招标有限公司二O一七年七月招标人要求的进口设备、材料范围一、热机专业(一)汽水系统下列汽机设备或元件(不限于此)采用原装进口件:1、进口高压闸阀。

2、进口抽汽闸阀。

3、调节阀。

4、进口截止阀。

5、进口疏水阀。

6、进口自动疏水器。

(二)熔盐系统下列熔盐设备或元件(不限于此)采用原装进口件:1、吸热器熔盐循环泵(冷盐泵)2、蒸汽发生器熔盐循环泵(热盐泵)和调温泵3、熔盐侧阀门4、熔盐侧电伴热(仅限发热元件)5、储罐内浸没式电加热器二、电气专业下列电气设备或元件(不限于此)采用进口件:1、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全站1台,设置在发电机出口和主变之间。

2、6kV开关柜内的真空断路器。

3、400V低压开关柜(PC/MCC)内的断路器、接触器等元件。

4、机组交流不间断电源(UPS)的主机部分。

5、柴油发电机组的柴油机和发电机。

6、全站的保安电源和厂用电源切换装置,具有1类负荷的MCC双电源进线的切换装置。

三、热控专业下列仪表和设备(不限于此)采用进口件:1.PLC控制系统的硬件设备与系统软件,采用进口品牌;2.进口阀门所配的执行机构,必须选用进口执行机构3.气动阀门执行机构:所有气动执行机构采用进口品牌产品。

4.汽轮机TSI采用进口品牌产品;5.智能变送器采用进口品牌产品;6.联锁保护用过程开关:压力、差压、温度、流量、液位等开关(不包括水池液位开关)采用进口品牌产品。

7.高温高压仪表阀门采用进口品牌产品;8.特殊分析仪表,如硅表、钠表、磷表、溶氧表、浊度仪、PH计等采用进口品牌产品;9.高温高压就地磁翻板液位计采用进口品牌产品;10.熔盐介质流量仪表采用原装进口产品;11.电磁阀采用进口品牌产品;12.控制系统用核心交换机采用进口品牌产品13.硬后备操作按钮原装进口品牌产品。

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集成设计及运行技术行动计划

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集成设计及运行技术行动计划

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集成设计及运行技术行动计划牢牢把握能源技术革命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加快推动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创新,锻造长板技术新优势,带动产业优化升级。

一、基本原则补强短板,支撑发展。

紧紧围绕国家能源重大战略需求,加强能源领域关键技术攻关,补强产业链供应链短板,逐步化解能源技术装备领域存在的风险。

锻造长板,引领未来。

牢牢把握能源技术革命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加快推动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创新,锻造长板技术新优势,带动产业优化升级。

依托工程,注重实效。

依托重大能源工程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示范应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切实发挥能源项目建设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

协同创新,形成合力。

与能源、科技等总体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统筹衔接,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上下游联合,加强各方支持政策协同,形成能源科技创新合力。

二、发展目标能源领域现存的主要短板技术装备基本实现突破。

前瞻性、颠覆性能源技术快速兴起,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形成一批能源长板技术新优势。

能源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

能源科技创新有力支撑引领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引领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适应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友好并网的新一代电网、新型大容量储能、氢能及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装备全面突破, 推动电力系统优化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提升,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支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三代大型压水堆装备自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标准化型号和型号谱系。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超)高温气冷堆、熔盐堆、海洋核动力平台等先进核能系统研发和示范有序推进。

乏燃料后处理、核电站延寿等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突破。

——推动化石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开发利用。

“两深一非”、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等油气开发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支撑油气稳产增产和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煤炭绿色智能开采、清洁高效转化和先进燃煤发电技术保持国际领先地位,支撑做好煤炭“大文章”。

多能互补集成 ppt课件

多能互补集成  ppt课件
11.59平方公里。定位为具有国际化示范意义的高端生态示范区、技术创新先导 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和谐宜居新城区。
分布式能源站满足幸福社区(5万㎡居民+3.2万㎡配套公建)供热、德国中 心南区和北区共7.26万m2供冷供热,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并网模式。 能源站设计总规模为4.03MW制冷量,19.27MW制热量和1.25MW发电量。本项目新 奥总投资6730万元建设运营。由新奥投资、建设和运营。
➢ 廊坊市新朝阳泛能微网示范项目
项目概况 廊坊市政府从源头入手,采纳新奥集团泛能微网的理念,全面升级区域能源体系,
打造新朝阳泛能微网示范项目。 该泛能网共包含四个用户:热力三处、华航、新朝阳和乐晟,服务面积共40万m2。
微网系统充分利用原有用户的设备,并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重组,实现各个 用户的互联互通,能量的传输、调配和交易。设置一座分布式能源站,地下独立布置, 减少噪音、振动等影响。与简单煤改气相比,泛能网建成后每年可实现NOx减排7150 吨,SO2减排3360吨,粉尘减排2860吨。该项目由廊坊新奥燃气设备有限公司投资 5202.6万元建设和运营。 技术方案
4、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融合的必要性
(1)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在功能上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发挥各自作用,风能和太阳能属于间歇性能源,在使用期 间必须随时储存,或设置后备电源来补偿供电不足时的供 能。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调度灵活,与可再生能源功能上相辅 相成。
(2)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主动动力支持。
①将可再生能源供能的间歇性不稳定性,难调度转变为供 热可持续、稳定、可靠和可控;
②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年平均综合利用率>70% 提高至 100%以上;
③增加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用电负荷,扩大了分布式的装 机规模提高了系统的节能率;

电力系统中多能互补技术的研究

电力系统中多能互补技术的研究

电力系统中多能互补技术的研究在当今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电力系统中的多能互补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多能互补技术旨在整合多种不同类型的能源资源,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稳定供应,以满足社会对电力的持续增长需求,并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多能互补技术的概念涵盖了多种能源形式的协同利用,包括但不限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以及储能技术等。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的规划、配置和调度,使不同能源在时间、空间和特性上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能源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太阳能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可持续的特点。

然而,其发电受到天气条件和昼夜交替的影响,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

风能同样是一种潜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但风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具有不确定性。

为了克服这些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储能技术成为多能互补系统中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飞轮储能和抽水蓄能等。

这些储能装置能够在能源供应过剩时储存能量,在能源供应不足时释放能量,起到平衡供需的作用。

在多能互补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微电网是一个重要的实现形式。

微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既可以与大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在大电网故障时孤岛运行。

在微电网中,通过对不同能源的优化配置和智能控制,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靠供应。

例如,在一个偏远的山区村庄,可能会建设一个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主要电源,配以电池储能系统的微电网,为当地居民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多能互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带来了诸多优势。

首先,它提高了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多种能源的互补,当某一种能源出现供应不足或故障时,其他能源可以迅速补充,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

其次,多能互补技术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消纳。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单纯依靠其供电存在一定困难。

2020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导则

2020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导则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导则目录目录 (2)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4)4. 基本原则 (5)4.1.因地制宜 (5)4.2.源荷协同 (5)4.3.多方共赢 (5)4.4.可再生能源优先利用 (5)5. 多能互补系统模型 (5)5.1.适用范围 (5)5.2.类型 (5)5.3.选择方式 (6)5.4.层次关系 (6)5.5.模型架构 (6)5.6.模型要求 (7)6.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要求 (8)6.1.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流程 (8)6.2.规划设计方法 (8)6.3.多能互补系统运行技术要求 (8)6.4.多能互补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9)7. 多能互补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10)7.1.指标体系构成 (10)7.2.技术评价指标 (10)7.3.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10)7.4.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10)7.5.评价方法 (10)附录A(规范性附录)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流程 (12)附录B(规范性附录)符号说明 (13)附录C(规范性附录)指标计算公式 (14)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导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多能互补系统模型、技术要求及多能互补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本标准适用于以多能互补为特征的‘源-网-荷-储’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4909 能量系统㶲分析技术导则GB/T 15910 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GB/T 17522 微型水力发电设备基本技术要求GB 19577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20513 光伏系统性能监测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导则GB/T 21369 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8751 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GB/Z 28805 能源系统需求开发的智能电网方法GB/T 30716 能量系统绩效评价通则GB/T 32128 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规程GB/T 33757.1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的节能率第1部分:化石能源驱动系通GB/T 34129 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GB 5036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6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DL/T 476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DL/T 5137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438 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导则DL/T 559 220kV~75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 860.7420 电力企业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420部分:基本通信结构分布式能源逻辑节点DL 890.452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T/CEC 101.1 能源互联网第1部分:总则T/CEC 106 微电网规划设计评价导则IEC 529 防护等级IEC 60870-5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IEC 870-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现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IEC 870-5-102 电力系统中传输电能脉冲计数量配套标准IEC 870-5-103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保护通信配套标准IEC 870-5-104 远动网络传输规约IEC TR63043 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预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多能互补核心技术的国内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多能互补核心技术的国内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多能互补现状与存在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供热和制冷规定越来越高,然而供热和制冷费用却居高不下,供热和制冷对环境产生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

为了更好解决供热和制冷过程中环境问题,满足节能减排需求,一种新用能方式——多能互补渐成趋势。

太阳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能源,在供热和制冷过程中能更好满足节能减排需求,但也存在其缺陷:太阳能受地区、天气等影响较大,不能较好地满足用能需求。

因而,要更好满足消费者24小时用热需求,太阳能与其她能源互补使用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特别是随着太阳能应用领域扩大,太阳能与其她能源互补更是必不可少。

一、国外多能互补发展与应用现状欧州可再生能源行动筹划规定,到,欧盟27国最后能源消费47%将用于供热和制冷,其中42%是用于住宅领域,这重要是由于多数国家和地区地处温带和寒带气候区,对卫生热水和采暖需求较大,热水和采暖能耗占住宅所有能耗2/3左右。

此外,欧洲可再生能源行动筹划也规定,到,21%供热和制冷需求将由可再生加热和冷却技术实现,生物质能、热泵(所有)、地热能(所有)、太阳能热运用将各占81%、2%、2%、6%份额。

但是到当前为止,可再生能源供热和制冷技术只占欧洲供热和制冷消耗12%,欧洲要实现其目的,尚有很长路要走。

太阳能与其她能源互补应用是欧洲供热和制冷有效方式之一。

在欧洲,太阳能与其她能源结合使用较多是生物质能。

丹麦在大型太阳能与生物质联合应用方面获得了丰富经验,丹麦在1988年到期间建成所有太阳能供热厂都是同生物质能联合兴建,这种能源运用方式受到了丹麦政府大力支持,最佳证明就是所有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联合兴建供热工厂都可以从政府得到补贴。

丹麦1998年开始运营4900平方米Risk Ping项目和开始运营3575平方米Rise项目(见图1)都是太阳能与燃木屑锅炉结合使用项目。

此外,瑞典在太阳能与生物质能结合方面经验也较丰富,这从其1989年开始运营5500平方米Falkcnberg项目和开始运营10000平方米Kung lv项目可以看出,这两个项目都是太阳能与燃木屑锅炉联合供热。

2024年风光热储输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年风光热储输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概述本报告旨在对2024年风光热储输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确定该项目的可行性,包括经济、技术和环境因素等,并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旨在通过集成风能、光能和热储输技术,实现多能互补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项目计划在2024年启动,预计工期为三年。

三、可行性分析1.经济可行性:本项目涉及的技术和设备投资较高,但能够通过多能互补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

同时,该项目还可根据电力市场需求参与售电或者参与碳交易市场,增加项目收入。

经过综合分析,本项目具备较好的经济可行性。

2.技术可行性:本项目集成了风能、光能和热储输技术,涉及到多个技术领域的知识和设备,需要确保技术各方面的可行性。

通过前期的技术调研和实验验证,项目的核心技术已经具备较好的可行性,并且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和优化来进一步提高技术可行性。

3.环境可行性:本项目的实施将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

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和管理,还可以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占用。

综合考虑,本项目具备较好的环境可行性。

四、项目风险分析1.经济风险:本项目涉及到较大的技术投资,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电力市场价格的波动都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

项目组需要通过市场预测、合理的资金筹措和风险防范措施来降低经济风险。

2.技术风险:本项目涉及的技术较为复杂,需要集成多个领域的技术,并进行大规模应用。

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得到充分验证,并做好技术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3.环境风险:本项目涉及到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充分评估环境风险,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项目正常运营不对环境造成持久性影响。

五、可行性研究结论经过对2024年风光热储输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本项目具备较好的经济可行性,通过多能源互补利用,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

国家能源局关于公布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公布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公布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17.01.25•【文号】国能规划[2017]37号•【施行日期】2017.01.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公布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的通知国能规划[2017]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有关能源企业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发改能源〔2016〕1430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申报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综规划〔2016〕480号,以下简称《通知》)等有关要求,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了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审核认定工作,经专家评选、现场核实、网上公示等工作程序,确定了首批示范工程。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共安排23个项目,其中,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17个、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6个(详见附件)。

二、项目实施单位要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合理选择运作方式,严格遵循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做好示范项目推进工作,确保示范项目实施质量和进度。

首批示范工程原则上应于2017年6月底前开工,在2018年底前建成投产。

三、有关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要做好本地区示范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合理把握相关能源项目建设节奏,具体项目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中涉及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三北”地区应严格消化存量,其他地区应在优先消化存量的基础上,再发展增量。

项目所在地能源主管部门要跟踪项目进展情况,主动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实施情况及建议,确保示范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示范效果。

四、有关电网、气网、热力管网企业要做好示范项目配套工程建设规划,及时开展相关配套工程建设,研究制定示范项目并网运行方案,提供及时、便捷、无障碍接入上网和应急备用服务,实施公平调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与热泵的融合系统 (1)融合机理特性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耦合 耦合机理:最大限度的利用环境势能和清洁能源,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 环境排放。(将不可利用的低品位热能,如空气、土壤、水中所含的热能、太阳能 和工业废热等,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品位热能 。) 耦合特性: 热泵系统在利用低品位能源 时会受到低温侧热源的影响 从而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甚 至无法运行,如水源侧温度 低于5度时制热效率会显著 下降。 冬夏季从地下吸/放热 量长期不对等会影响系 统的运行效率。
廊坊市新朝阳泛能微网示范项目
项目概况
廊坊市政府从源头入手,采纳新奥集团泛能微网的理念,全面升级区域能源体系,
打造新朝阳泛能微网示范项目。 该泛能网共包含四个用户:热力三处、华航、新朝阳和乐晟,服务面积共40万m2。
微网系统充分利用原有用户的设备,并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重组,实现各个
用户的互联互通,能量的传输、调配和交易。设置一座分布式能源站,地下独立布置, 减少噪音、振动等影响。与简单煤改气相比,泛能网建成后每年可实现NOx减排7150 吨,SO2减排3360吨,粉尘减排2860吨。该项目由廊坊新奥燃气设备有限公司投资 5202.6万元建设和运营。
供冷源,实现太阳能和水源热泵耦合利用,高效节能。 投资合理、运行经济:采用“以热定冷”设计原则,合理确定生活热水供热量,根 据总热量确定供冷范围供冷热泵的融合系统
蓄能技术主要包括: 势能蓄积,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 蓄能等。 动能蓄积,如飞轮蓄能等。 热能蓄积,包括显热与潜热蓄热技术 等。 电磁能量蓄积,包括超导磁体蓄能、
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融合
1、2020年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分别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 15% 和10% 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是未来能源需求继续增长和碳排放约束的 要求。 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014~2020 )》提出“着力优 化能源结构,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 大力增加风电、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到 2020 、2030年,非化石能源将占一次能演消费比重分别达到 15% 、 20%。 天然气是“十三五”时期油气行业的发展重点,目前天然气消费 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低于 6% ,与世界平均 24% 的水平相比, 发展潜力巨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目标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 平上升。绿色发展要求,天然气到2020年将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为10%。
4、多能互补集成的目标 1)2016年,在已有相关项目基础上,推动项目升级改造和系 统整合,启动第一批示范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建成国家 级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示范工程20项以上,国家级风光水火储多 能互补示范工程3项以上。 2)到2020年,各省(区、市)新建产业园区采用终端一体化 集成供能系统的比例达到50%左右,既有产业园区实施能源综合梯 级利用改造的比例达到30%左右。国家级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 工程弃风率控制在5%以内,弃光率控制在3%以内。
2、分布式能源是电力供应的主要市场
在国家能源局《关于征求做好电力市场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
中指出,特高压和分布式能源是未来电力供应的两部分,二 者互相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分散式风电、生物质发电、 小水电等因为本身的局限性无法大规模展开,燃料电池和储 能技术开发难度目前很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分布式 光伏电站”的组合将成为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3、分布式能源系统
概念: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一次能源
为气体燃料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二 次能源为分布在用户端的冷热电,实现以直接满足用户多 种需求的能源梯级利用。并通过中央能源供应系统提供支 持和补充。实现多系统优化,将电力、热力、制冷与储能 技术结合,实现利用效率最大化。
4、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融合的必要性 (1)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在功能上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发挥各自作用,风能和太阳能属于间歇性能源,在使用期 间必须随时储存,或设置后备电源来补偿供电不足时的供 能。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调度灵活,与可再生能源功能上相辅 相成。 (2)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主动动力支持。 天然气分布式电站属于主动用能,而风电、光伏及其它 可再生能源属于被动式用能,其利用因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存 在随机性和不可控性,多种能源互补式利用模式不但可以以 最优化的方式利用当地资源,并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巨额输 电费用,从而达到能源利用全过程中的效率,最大化和成本 最小化。
(3)天然气分布或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融合的作用 ①将可再生能源供能的间歇性不稳定性,难调度转变为供 热可持续、稳定、可靠和可控; ②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年平均综合利用率>70% 提高至 100%以上; ③增加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用电负荷,扩大了分布式的装 机规模提高了系统的节能率; ④融合系统合理地配置了设备,减少了投资,提高了全系 统的经济性。
超级电容器蓄能等。
化学能蓄积,包括常规的蓄电池技术 以及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甲醇、氢等二 次能源等。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能源 耦合系统工艺流程图
8、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融合的工艺流程耦合
三、微电网实施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可再 生能源融合系统效率的最大化
1、微电网的定义: (1)定义:微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和负荷构成
分布式微能源
能量管理系统
李先瑞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 2016.08
目录
一、多能互补集成是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的重
要任务
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融合
三、微网实现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融合效益
的最大化
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融合是互联网+智慧
能源的先行者
一、多能互补集成是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 的重要任务
方式:分布安置在近用户需求侧,根据用户对能源的不同
需求,实现能源对口供应。
特点:分布式能源技术是未来世界能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
向,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提高能源供 应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好的特点。
分类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CCHP,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是分布式能源 系统中前景最为明朗,也是最具实用性和发展活力的系统,符合吴仲华先生 提倡的“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准则,是在热电联产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直接面向用户,按用户需求提供电、冷、热以及生活热水等,同时解决多重 用能需求和实现多重目标,满足建筑或工业能源需求的总能系统。
优先使用太阳能:太阳能集热器集热量设计应以满足热水总负荷40%作为太阳能热量。
确保用热需求:采用集中热水系统可有效保证大流量用水特点,保证用水可靠性和
舒适性需求。 新能源利用最大化:采用水源热泵作为太阳能辅助热源,按使用热水最高日用水量
进行设计,即太阳能集热量为0时,仍能满足热水负荷需求。并对公建等其他部分提
3、多能互补集成的任务 1)在新城镇、新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公用设施(机场、车站、医院、 学校等)、商务区和海岛地区等新增用能区域,加强终端供能系统统筹 规划和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传统能源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 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协同开发利用,优化布局电力、燃气、热力、供冷、 供水管廊等基础设施,通过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 能源智能微网等方式实现多能互补和协同供应,为用户提供高效智能的 能源供应和相关增值服务,同时实施能源需求侧管理,推动能源就地清 洁生产和就近消纳,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2)在既有产业园区、大型公共建筑、居民小区等集中用能区域,实 施供能系统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改造,推广应用上述供能模式,同时加强 余热、余压以及工业副产品、生活垃圾等能源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
能源站设计总规模为4.03MW制冷量,19.27MW制热量和1.25MW发电量。本项目新
奥总投资6730万元建设运营。由新奥投资、建设和运营。
技术方案
系统以燃气冷热电分布式能源技术为核心,采用2台625kW的燃气内燃机和1 台1358 kW的余热锅炉,结合1台406kW的地源热泵、1台1711kW螺杆式水冷冷水机 组、3台20t/h燃气热水锅炉及1台1200kW热水溴冷机等系统构成整体方案。 按照能源规划,在中德生态园区域内共建设6+1个分布式能源站,分布式能 源站的位置的设置基本按照供能分区考虑和建设进度规划,在每一个供能分区区 块的负荷中心规划设置一个分布式能源站;在项目的中心规划设置一个区域分布 式能源站。
技术方案
能源站设两台功率为800kW的燃气发电机组和1台2100kW的余热锅炉,发电机出口
电压0.4kV,升压后通过10kV电力电缆分别接入热力三处原有变配电间两段10kV母线。
在冬季工况下,热力三处燃气内燃机余热和燃气锅炉产蒸汽为区域提供主热 源,除满足自身需求外,供给华航和乐晟商场供热,新朝阳项目由于采用蓄热电 锅炉,可以根据运行时段的成本来给选择给自己供热或利用热力三处的热源。 季,乐晟和新朝阳采用电制冷+蓄冰供冷,运行的经济性明显好于燃气锅炉+ 蒸汽溴冷机,满足新朝阳、乐晟、热力三处的供冷需求,不足部分由热力三处的 蒸汽溴冷机补充。
的可控供能系统。
(2)基本结构
燃汽轮机 柴油发电机 风力发电 光伏发电 沼气发电 波浪能发电 生物质能发电 燃汽轮机 柴油发电机 风力发电 光伏发电 沼气发电 波浪能发电 生物质能发电 数字化变电站 智能继电保护系统 电力线路在线监测系统 电力故障实时报警系统 智能调度系统 智能电表 远程抄表系统 负荷监测系统 无功补偿系统
CCHP与热泵耦合使用,利用CCHP余热提升极端天气下热泵系统低温侧温 度可大大提高系统效率;同时利用CCHP技术作为调节,可保证冬夏季热 泵系统向地下的放热量一致,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