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历史悠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州历史悠久,汉为敬州,宋改梅州,清称嘉应州;名人先贤显赫、客家山歌嘹亮、客家围屋奇葩、客家美食盈香;梅州傲居“客家三州”嘉应州、赣州、汀州之冠。但是,千百年来,梅州隐身于秀丽的崇山峻岭中,孕育出特有的地域气质,淡定沉稳,悠然清雅。犹如梅州市花——梅花,静静绽放,不断演绎着客家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毅与进取。
梅州人文荟萃,黄遵宪、何子渊、丘逢甲、张弼士、叶剑英、林风眠、曾宪梓,以及祖籍梅州的泰国前总理他信、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等名人先贤,如浩瀚星空般璀璨着梅州大地。
梅州是客家民系最终形成地和最大聚居地之一。在世界客属第十二届恳亲大会上,梅州被尊为“世界客都”,成为维系全球客家人情感认同和文化根基的精神家园。
“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传说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晚年退居“人境庐”,还念念不忘这首广为流传的客家童谣。如今在中国客家博物馆,记者们不仅可以亲耳听到孩子们念诵歌谣的声音,还能通过数字控制选播,用梅县、兴宁、蕉岭、平远、河源、连平、龙川、揭西等不同口音演绎的客家山歌、童谣。生动逼真、制作细腻、没有过多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版面,配以明暗变化适宜的灯光、声像,让观众大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客从何来”展厅,记者还看见了一本特殊的数码影册族谱,大家不需要与这本“族谱”近距离接触,只须用手在悬空的上方做翻书的动作,轻轻挥动一下手臂,“族谱”就会乖巧地一页一页翻开,帮助参观者找到自己姓氏的由来和渊源,获得认同感与满足感。
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为中国客家博物馆展现客家的风土人情带来了极富趣味的表现形式
第一、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围龙屋内的大小天井一般配置有小型假山、鱼池和盆景,正屋后面半园“花头”和正门前面半月形池塘四围均载有各种花木和果树,围龙屋背后的山头林木叫“龙衣”,严禁砍伐,整座建筑掩映在万绿丛中,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环境优美而静雅。
围龙屋内的柱、梁、枋、门等雕绘上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的图案,并涂上鲜艳夺目的油漆,显得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十分壮观、气派。一般来说,一座围龙屋聚居着一个近亲家庭,相互之间和睦共处,尊老爱幼。逢年过节,男女老少齐集正屋上厅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门前的禾坪上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尽情欢乐,呈现出一派喜悦、祥和景象。
第二、客家围龙屋的风格是原始住宅风格的传承。据考古资料,处于黄河流域的原始社会中后期的半坡氏族和龙山氏族,他们居住的区域就是由几十座样式为方形和圆形的土夯房屋组成。这说明客家人的居住观念潜意识地蕴含了对祖先某些住宅经验的复苏和借鉴。
第三、围龙屋的建筑特色也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
集中体现在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而合符“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如遇上不尽人意的地形则通过增加半月形花台或池塘或建筑半门调整座向,以达到阴阳平衡和适应环境。这种阴阳思想,后来又夹杂了不少讲究“风水屋场”的巫术文化,如俗谚:“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阳两相扶”等。
第四、体现了传统的宗族观念。客家民居建筑规模宏大,一方面,呈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习性。因为,客家不论是在长途跋涉的游离中,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都有一家一户所难于克服的困难,得靠本姓本族人聚居在一起;另一方面,屋内住户按辈份高低及尊卑来分配房间,其建筑中心位置都安放祖宗牌位,供后人拜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这种传统家族伦理思想。
客家人建了新屋,一般都要举行“搬新屋”礼俗,叫“出煞”。要请风水先生驱赶“三煞”之后,才会平安吉利。迁居之日,大摆宴席,祭祀神灵。
客家精神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这在客家迁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诸方面都有很突出很具体的表现。
首先是客家先民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正是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江西赣南,广东梅州的多层围垅屋永定的土楼、长汀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在永定的一些大型土楼内,有石柱雕联、石鼓承柱、雕梁画栋;有天井、花园、假山、盆景、鱼池,美不胜收。甚至还有土楼附设学堂,楼有楼名,柱有雕联,如“振成楼”、“振纲立纪,成德达才”、教人遵纲纪,重德才,奋发进取。这些文化印记无不闪耀着中原文明崇文尚武、耕读传家的精神光芒。
其次,这种团结奋进的精神特质,还表现在对异族文化的博采和涵化上。客家先民的南迁,是中原的汉人与迁徙地土著长期斗争而又走向团结的过程,并最终形成了共同体。今天的客家,绝不单靠入迁的中原汉人的自身繁衍,而是经过与当地民族融合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也有其他民系迁入客家居地而被同化成了客家人。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天生天养和为贵,各自相安享太平”、“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尽是姐妹之群”的口号,表现出客家人希望与土著居民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一视同仁那种朴素的民主思想。在客家地区,人们的宗教信仰也是十分宽容和亲善的,儒、道、释以及基督等教可以亲如一家、同居一寺。连刘邦、项羽这对冤家也可合祀一龛接受人们的膜拜。妈祖本是沿海地区人们航行的保护神,客家人也把她请到山乡,作为山乡的保护神。客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的精华,长期的迁移养成了兼收并蓄取其长、开拓进取不保守的民风,使客家民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梅花,是梅州市市花,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亦代表梅州客家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毅进取精神。梅州标志性建筑为梅江桥及“一江两岸”。
客家酿豆腐
梅菜扣肉
在梅州,可以吃到有很多客家美食,如: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客家红焖肉、客家烧鲤、客家娘酒鸡、客家娘酒、梅州腌面、梅州盐焗鸡爪、客家盐锔鸡、客家猪肚包鸡、客家鱼丸、客家牛肉丸、五华长乐烧酒、梅县麦芽糖、平远慈橙、青榄、梅干菜、米粄、黄粄、鸡颈板、珍珠红酒、菊花糕、三及第汤、客家盐卤鸭掌、大田果合柿饼、棉洋桃驳李、大埔豆腐干、百侯芒果、大田果合柿饼等等。具代表性的盐焗鸡、酿豆腐和梅菜扣肉,被称为传统的客家三大菜肴.
梅州的文化是典型的客家文化。在区内有很多古朴的客家民居,包括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土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最有特色和最为著名。而当地的特产也以客家文化为特色,包括有炮弹芋头、金柚、梅菜干、盐焗鸡、客家娘酒、酿豆腐、麦芽糖等。
客家山歌是梅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来传达客家男女情爱、劳动之乐。广东汉剧是客家文化结合广东文化的产物,也称为“外江戏”、“兴梅汉戏”,在梅县地区较为流行。语言梅州市为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客家话为主要语言。境内除丰顺县的汤南、留隍、东留等3个镇约11万人使用潮汕方言外,绝大部分人都使用客家方言。
梅州位于广东省,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地处低纬,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