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上海博物馆有哪些镇馆之宝

合集下载

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克鼎(拓片)

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克鼎(拓片)

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克⿍(拓⽚)
⼤克⿍清光绪年间出⼟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窖藏,同出⼟的有⼩克⿍、钟等器。

是上海博物馆
的镇馆之宝,更是历见著录、举世闻名的国宝。

此⿍形体巨⼤,⾼93.1厘⽶,重201.5公⽄。

器壁厚实,形制雄伟。

⼝沿下饰三组变形兽⾯纹,
间以六道短棱脊,腹部饰宽⼤波曲纹,婉转流畅。

周初以来的传统纹饰⾄此已完全变形,进⼊
纹样转变新时期,出⾊地融合了当时图案及雕塑艺术的成就。

铭⽂:
克⽈:穆穆朕⽂且师华⽗,悤襄(譲)氒⼼,宁静于猷,淑哲氒德。

肆克龏(恭)保氒辟龏(恭)王,谏(敕)辪(乂)王家,叀(惠)于万民。

(柔)远能(迩),肆克⼝于皇天,琐于上下,得屯亡敃(泯),易(釐)⽆疆,永念于氒孙辟天⼦,天⼦明(哲),显孝于申(神),巠(经)念氒圣保且师华⽗,(⿕⼒)克王服,出内(纳)王令,多易宝休。

不显天⼦,天⼦其万年⽆强,保辥(乂)周邦,(⽥允)尹四⽅。

王才宗周,旦,王各(格)穆庙,即⽴(位),緟季右(佑)善夫克,⼊门,⽴中廷,北向,王乎尹⽒册令善夫克。

王若⽈:“克,昔余既令⼥出内朕令,今余唯(緟就)乃令,易⼥叔巿、参冋(絅)中悤。

易⼥⽥于野,易⼥⽥于渒,易⼥井家(⼓累)⽥于(⼭),以氒⾂妾,易⼥⽥于康,易⼥⽥于匽,易⼥⽥于(阝尃)原,易⼥⽥于寒⼭,易⼥史⼩⾂、霝籥、⿎钟。

易⼥井徵(⼓累)⼈。

易⼥丼⼈奔于粮,敬夙夜⽤事,勿法朕令。

”克拜稽⾸,敢对扬天⼦不显鲁
休,⽤乍⽂且师华⽗宝彝,克其万年⽆疆,⼦⼦孙孙永宝⽤。

上海博物馆馆内文物介绍

上海博物馆馆内文物介绍

上海博物馆馆内文物介绍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中国古代文物为主的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陶瓷、玉器、书画等珍贵文物。

以下是馆内部分文物的介绍:
1. 青铜器: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丰富,包括各种礼器、乐器、兵器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克鼎,这是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

它的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上方有双耳,底部三足呈现兽蹄形状,显示出沉稳坚实的特点。

鼎腹内壁铸有290字的铭文,分为两段,一段是对祖师华父的称颂,另一段详细记录了周王克的仪式和赏赐的内容。

这件文物是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水平。

2. 陶瓷:上海博物馆的陶瓷收藏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晚清民国各个历史时期、各个著名窑口的典型产品。

其中重点文物包括青釉弦纹尊(商)、彩色釉陶骑马女俑(唐)、哥窑五足洗(南宋)、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花卉纹八角烛台(明宣德)、珐琅彩竹菊鹌鹑图瓶(清乾隆)等。

3. 玉器:上海博物馆的玉器收藏也非常丰富,包括各种礼器、饰品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件春秋早期的子仲姜盘,这件文物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代表了当时玉器工艺的最高水平。

4. 书画:上海博物馆的书画收藏包括古代名家的墨宝、古籍善本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这幅画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描绘了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除了以上介绍的文物之外,上海博物馆还有大量的其他珍贵文物,如金银器、钱币、家具等。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各种风俗和文化现象。

上海博物馆八大镇馆之宝;你知道几个?每一件都是国之重器

上海博物馆八大镇馆之宝;你知道几个?每一件都是国之重器

上海博物馆八大镇馆之宝;你知道几个?每一件都是国之重器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1959年10月迁入河南南路16号中汇大楼,现址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

上海博物馆陈列面积共计12000平方米,一楼为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和展览大厅;二楼为中国古代陶瓷馆、暂得楼陶瓷馆和展览厅;三楼为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玺印馆;四楼为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和展览厅。

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誉,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西周大克鼎器壁厚实,形制雄伟。

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腹略鼓而垂,称敛口侈腹,是典型的周鼎器形之一。

鼎足着地点比上端略宽大,重心略向外偏,是商代柱足演变为周代之蹄足的重要例证。

大克鼎颈部饰有三组对称的变形兽面纹,间以六道短棱脊;腹部饰一条两方连续的大窃曲纹(即波曲纹),环绕全器一周。

波曲纹的出现打破了兽面纹的对称规律,摆脱了长期以来青铜器纹饰的静态装饰。

鼎足上部另饰有突出的饕餮形象三组。

鼎耳饰有相对应的龙纹西周大鼎雄伟凝重的造型,是中国古代青铜工艺达到巅峰的历史见证。

西周大克鼎铭文的格式、体例,以及铸刻方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青铜器的铭文是按照墨书原本先刻出模型再翻范铸造出来的。

由于西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精湛,铭文一般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墨书的笔意。

此铭文为中晚期青铜器金文的典范晋侯稣钟大者高52厘米,小者高22厘米,皆为甬钟西周晋侯苏钟,旧称晋侯稣钟。

全套钟共十六件,可分为两组,每组八件。

第一组为大钟,纹饰浅而细,第二组为中小型钟,纹饰深而阔。

从造型上来讲,两组编钟也有细微的差异,研究者认为它们虽并非同时铸造,但音律却非常和谐。

钟上铭文为利器刻凿而成,笔画转折处要分四五刀或是五六刀的接连刻凿,笔道才能连起来,刀痕至今非常明显。

上博十大镇馆之宝

上博十大镇馆之宝

上博十大镇馆之宝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是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之一,以收藏中国历代艺术精品而著称,被称为中国文物界的"半壁江山"。

馆内文物收藏共31个门类,藏品数量达102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达14.4万件/套,尤以青铜、陶瓷、书画最为突出。

上海博物馆十大文物,上榜的有大克鼎、晋侯苏钟、《高逸图》、《楞严经旨要》、《苦笋帖》、商鞅方升、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淳化阁帖》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一、西周大克鼎国宝级文物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海内青铜器三宝之一。

西周大克鼎,又称克鼎、膳夫克鼎,西周中期青铜器,于清朝光绪中期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二、晋侯苏钟国宝级文物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西周时期编钟。

西周晋侯苏钟,旧称晋侯稣钟,1992年出土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后分别藏于上海博物馆、山西博物院。

西周晋侯苏钟铭文叙述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周厉王亲征东国、南国。

西周晋侯苏钟铭文记载的这场战争,史籍中无从查考,对研究西周历史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

此外铭文中多种记时历日对西周的断代研究也有重要价值。

三、《高逸图》国宝级文物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馆藏书画中的第一名作。

四、楞严经旨要卷国宝级文物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王安石传世真迹之一。

五、苦笋帖国宝级文物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怀素传世唯一真迹《苦笋帖》是唐代杰出书法家"草圣"怀素创作的书法作品,不仅是上海博物馆必看藏品,也是国宝级文物,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六、商鞅方升国宝级文物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世存最早的标准量器。

七、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国宝级文物传世粉彩器物中的佼佼者绝世宝瓶八、《淳化阁帖》国宝级文物中国法帖之冠“丛帖始祖”。

九、曹全碑国宝级文物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全球仅两件。

十、《上虞帖》国宝级文物王羲之行草代表作唐代摹本珍品。

上海博物馆文物介绍

上海博物馆文物介绍

上海博物馆文物介绍
上海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广场南侧,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览、研究、教育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的文物收藏丰富多彩,包括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各个方面,如青铜器、陶瓷、书画、玉器、金银器、石刻、民间工艺品等。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是其特色之一,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上海青铜器三大镇馆之宝”,分别是商代晚期的“虎鎣”、春秋时期的“鸟尊”和战国时期的“鸟兽纹铜爵”。

这三件青铜器不仅是中国青铜器史上的珍品,也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上海博物馆的陶瓷收藏也非常丰富,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器,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商代的黑陶、汉代的绿釉陶、唐代的三彩瓷、宋代的青瓷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明代的“万历青花罐”,这是一件高1.7米、重约1吨的青花瓷罐,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珍品之一。

除了青铜器和陶瓷,上海博物馆的书画收藏也非常丰富,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名家书画作品,如唐代的王羲之、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文征明等。

这些书画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上海博物馆的重要文物之一。

上海博物馆的文物收藏丰富多彩,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历史和独特魅力。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
到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蕴。

上海博物馆藏品介绍

上海博物馆藏品介绍

上海博物馆藏品介绍
上海博物馆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型博物馆之一,成立于1952年,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街201号。

博物馆建筑设计宏伟壮观,集东
方与西方美学元素于一体,展示了上海的文化与艺术底蕴。

馆内收集了大
量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其中包括绘画、雕塑、陶瓷、书法、印章、古籍
器物等,展示了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与艺术成就。

下面是上海博物
馆部分藏品的介绍:
1.《卧佛与尊者图》
这幅绘制于唐代的壁画是上海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之一、画面描绘了佛
教中的卧佛和尊者,具有浓厚的唐代艺术风格。

画面构图饱满而富有层次感,人物形象逼真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享受。

2.青铜器《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中国青铜器的典型代表之一,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的
墓葬中。

这件器物高约42厘米,整体呈方形,四面浮雕着四只神态各异
的羊。

这件青铜器细腻精美,充满了神秘的东方韵味,是中国古代艺术的
瑰宝。

3.书法作品《前赤壁赋》
4.宋代瓷器《宣窑绞盘花口碗》
《宣窑绞盘花口碗》是上海博物馆的一件宋代瓷器珍品。

该碗呈碟形,口沿上有细致的绞盘花纹装饰,胎体洁白如玉,釉面光洁细腻。

这件瓷器
制作精细,色彩鲜艳,是中国古代瓷器制作工艺的杰作之一
5.近代绘画《愚公移山》
上述仅为上海博物馆部分藏品的介绍,博物馆内还有大量其他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包括明清绘画、金银器、玉器、瓷器等。

这些藏品展示了上海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发展,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的历史和文明成就。

上海博物馆是一个了解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绝佳场所,值得广大观众的一睹。

上海博物馆 青铜器介绍

上海博物馆 青铜器介绍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介绍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其中青铜器是其重要的收藏品类之一。

这些青铜器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的高度文明,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卓越智慧和工艺水平。

在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各种形状和大小的青铜器,包括鼎、觚、爵、簋等。

这些青铜器大多是由铜、锡、铅等金属混合铸造而成,经过精细的打磨和雕刻,呈现出独特的光泽和纹理。

其中,一件西周早期的德鼎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该鼎高大气派,腹部微微下垂,展现出沉稳的气质。

鼎身雕刻有兽面纹,虽然构图较为简略,但仍能感受到其威严庄重的气氛。

德鼎的造型和纹饰都体现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典型特征,是西周青铜器的重要代表。

此外,商代晚期的青铜觚也是上海博物馆青铜器展览的亮点之一。

这些觚形状修长,线条流畅,铸造工艺精湛。

觚身的纹饰丰富多彩,有的饰以云雷纹,有的则以兽面纹为主题。

这些青铜觚展现了商代晚期青铜器的高超铸造技术和卓越艺术风格。

这些青铜器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们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古代
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通过观赏这些青铜器,观众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同时,这些青铜器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无限创造力。

上海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上海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上海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上海博物馆是中国南方屈指可数的大型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新馆建于1996年。

馆藏文物十二万余件,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其中藏有大量国宝级的精品。

每次我去上海,都要到里面去看看有什么展出,前后也去了有几十次了,现总结一下其中最珍贵的十件镇馆之宝。

10 雍正粉彩福寿橄榄瓶(清)粉彩是清朝康熙年间出现的一种釉上彩,在雍正时期到达顶峰。

在传世的雍正官窑粉彩瓷器中,瓶类作品较为罕见。

瓶身上的蝠桃纹样,象征“寿”“福”,见于橄榄瓶就此一件,是传世孤品。

2004年,张永珍女士用4150万港元将其购回并捐献给上博,创造了清代瓷器拍卖第一高价。

9 王羲之《上虞贴》(唐)《上虞贴》是书圣王羲之的一通行草书手札,是唐代的摹本,因为贴中有“今在上虞”四字得名,是王羲之中年以后的重要作品之一。

此贴自五代以来,历朝传承有序,文革期间险些被毁,1972年被人从垃圾中拣出,收入上博。

这件作品09年曾展出过。

8 越窑青釉海棠式碗(唐)上博收藏瓷器中的代表作。

此碗呈椭圆形,口部被压出了四个凹楞,形似海棠花,似乎是仿造波斯金银器所制,为海内孤品。

碗内和底足上都有泥珠垫烧的痕迹,显然是采用大器套烧小器的叠烧法烧制而成的,此碗通体施青釉,釉色纯正,是唐代越窑青瓷巅峰之作。

7 子仲姜盘(春秋)香港太阳集团总裁叶肇夫捐赠。

春秋早期用于盥洗的青铜器。

形体较大,整器风格质朴浑厚。

盘内底铸有浮雕的鱼、龟、蛙等水生动物,极具春秋早期的特色。

盘的中心是一只带有头冠的公鸟,边上为四条鱼,外圈为四只头上无冠的雌鸟,造型生动。

据其铭文所言,此盘是春秋时某官员为其夫人“子仲姜”制作的爱情信物,所有的动物都可以在原地作360度的转动,是商周青铜器中仅见的孤品。

6 王献之《鸭头丸贴》(唐)《鸭头丸贴》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行草代表作,唐代摹写的善本,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鸭头丸,故不佳。

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全帖用墨枯润有致,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

上海博物馆十大文物介绍

上海博物馆十大文物介绍

《上海博物馆十大文物介绍》1. 大克鼎,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大家伙”!鼎身那精美的纹饰,就像古代工匠精心编织的华丽锦缎。

我在博物馆看到它时,旁边一个小孩眼睛瞪得大大的,问他爸爸:“这是不是古代巨人吃饭用的锅呀?”其实啊,这鼎在当时可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上面的铭文密密麻麻,记录着珍贵的历史信息,是不是感觉它像一位无声的历史讲述者呢?2. 晋侯稣钟,这一组钟就像一群会唱歌的精灵!轻轻敲击,那清脆悠扬的声音,仿佛能穿越时空,把我们带回古代的宫廷宴会。

有个音乐爱好者站在旁边,闭上眼睛聆听,嘴里念叨着:“这声音是不是古代的仙乐?太美妙了!”而且啊,钟上的铭文详细记载了一场战争,让我们能窥探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它们是不是历史的留声机呢?3. 子仲姜盘,这盘子精致得像个梦幻宝盒!盘里的浮雕小动物栩栩如生,鱼像在水中畅游,蛙像在荷叶上蹦跶。

我听到一位女士笑着对同伴说:“这是不是古代的迪士尼乐园?太有趣了!”古人在洗手时,水从手上流下,带动小动物们转动,这巧妙的设计,是不是展现了古人的奇思妙想呢?4. 王羲之上虞帖,这书法作品简直是纸上的舞蹈!字迹行云流水,每一笔都像一个灵动的舞者在纸上翩翩起舞。

一位书法家站在跟前,赞叹道:“这字是不是有灵魂?写得太绝了!”看着这帖子,仿佛能看到王羲之挥毫泼墨的潇洒姿态,它承载着中国书法文化的精髓,是不是书法界的瑰宝呢?5. 越窑青釉海棠式碗,这碗美得像天边的云霞!那青釉的色泽温润如玉,形状像一朵盛开的海棠花。

有个小姑娘拉着妈妈的手问:“这是不是仙女用的碗?太漂亮了!”它代表了古代越窑高超的制瓷工艺,在灯光下,碗身散发着柔和的光泽,是不是能让你感受到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呢?6. 商鞅方升,别看它不起眼,这可是古代的“公平秤”!它规定了度量衡标准,就像一位公正的法官,保证了市场交易的公平。

我听到一个老师对学生们说:“这是不是古代的法律神器?很重要吧!”从它身上,能看到秦国统一度量衡的决心和智慧,是不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呢?7.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这缂丝作品简直是用丝线织就的梦境!画面上的鸭子、荷花生动逼真,好像能闻到荷花的清香。

独一无二的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独一无二的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独一无二的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浑源牺尊》之谜2004年,为了纪念中法建交40周年,中法两国举办了中法文化交流年一系列活动。

在这次文化交流活动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上海博物馆和法国吉美博物馆进行文物精品的互换展览。

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法国巴黎一登场,立刻迎来一片赞美声,这件国宝就是浑源牺尊。

“尊”是古代专门用来盛酒的器具,“牺”是古人用来祭祀的纯色牲口,因为这个尊的外形就是形象及其逼真的一头牛,且出土于陕西省浑源县,所以被命名为“浑源牺尊”。

浑源牺尊的颈部、背部和臀部分别有3个圆洞,这3个洞彼此相通,中间可以盛酒,两边可以注入热水,集盛酒和温酒于一体,是迄今为止出土的青铜器中唯一具有这类功能的文物。

展开剩余86%浑源牺尊出土于1923年,那一年正月十五刚过,浑源县李峪村的村民高凤章带着他的3个儿子,给自家的地上粪。

高家的地在一个山坡上,这个山坡曾经有过一座五谷庙,因此当地村民称这个山坡叫“庙坡”。

高凤章的3个儿子在山坡上玩,大儿子见一只鸟飞进了山坡上的一个深坑里,就跳到坑里想抓这只鸟。

跳到坑里之后,他发现几块木板,便将木板拽出,还带出一个发光的金圈和几个绿锈斑斑的箭头。

高凤章见到这些宝贝,让儿子回家拿了镢头和铁锹,开始刨挖,不一会果真挖出一些青铜器和金器。

高凤章父子四人捡了一些大型青铜器背回家,掩埋起来,然后高凤章就叫大儿子去告诉村里高家的亲戚,庙坡发现宝贝了。

因为高凤章心里很清楚,这件事情早晚会被人知道,官府迟早会找上门,甚至还可能惊动土匪。

挖宝的人如果多起来,就会转移大家对他们家的注意。

很快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整个李峪村都知道了。

全村上下除了老人和孩子,都上山去挖宝贝,不久,外村村民也来参与挖宝。

疯狂抢挖宝物的状态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据当事人回忆,损坏的宝贝要比挖出的宝贝多的多。

李峪村发现青铜器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官府,浑源县县长谢恩承听到消息之后,立刻命令县衙的警察到各村去,收缴村民手中的青铜器。

上海博物馆文物玉龙介绍

上海博物馆文物玉龙介绍

上海博物馆文物玉龙介绍上海博物馆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机构,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

其中,玉龙是馆内最为瞩目的展品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上海博物馆文物玉龙的相关内容。

玉龙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杰作之一。

它的形态逼真,工艺精湛,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玉龙长约1.5米,整体呈现蜿蜒盘旋的形态,栩栩如生。

玉龙的身体被细致地雕刻成龙鳞纹路,龙头张口露出锋利的牙齿,眼睛灵动有神。

整个玉龙的线条流畅自然,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玉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祥瑞的象征,代表着吉祥、权威和神圣。

在古代,龙被视为帝王的象征,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龙作为纹饰。

因此,玉龙在古代被视为皇家贵族的象征,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地位。

玉龙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精细。

首先,工匠们需要选用上等的玉石材料,然后经过多道工艺加工而成。

在雕刻过程中,工匠们需要运用传统的手工刻制技艺,通过反复琢磨和打磨,才能使玉龙呈现出真实而生动的形态。

由于玉石的质地坚硬,制作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除了制作工艺的复杂性,玉龙的历史背景也给予了它极高的文化价值。

玉器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

古代的玉器制作技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玉龙作为玉器艺术的精品之一,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沉淀和智慧。

除了艺术价值之外,玉龙还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通过对玉龙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玉龙作为一种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海博物馆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机构,一直致力于保护和展示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玉龙作为博物馆中的重要展品,得到了精心的保护和展示。

博物馆通过展览、教育活动等形式,向公众展示了玉龙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上海博物馆文物玉龙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杰作之一,它的精湛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上海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介绍

上海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介绍

上海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介绍
1.越王勾践剑:
春秋时期青铜剑的代表。

被誉为“天下第一剑”,长55.7厘米,宽4.2厘米,重875克。

剑身两侧有两道棱脊,脊背上有三个圆孔。

剑身上布满了精致的纹饰,以雷纹、云纹为地。

剑身饰回纹,近剑格的地方有一道高浮雕回龙纹。

整个剑身没有任何瑕疵,锋利无比。

2.越王勾践剑出土于浙江绍兴吴城的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墓中。

此剑因出土时埋于墓室底部而得名“越王勾践剑”。

由于剑身上有多处刻划“勾践”二字,故又名“越王勾践剑”或“吴王夫差剑”。

3.三星堆青铜神树:
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最大最完整的青铜树,高达31.5米,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出土的最大最完整的青铜树。

三星堆青铜神树整体高31.5米,由一根树杈分为三枝,每枝上都有三只神鸟栖息于树干之上。

树顶一鸟高冠,昂首向天;中间一鸟低昂,圆目、红唇;左下一鸟全身披鳞,形似凤凰;右下一鸟全身披毛,似凤非凤。

—— 1 —1 —。

上海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上海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上海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上海博物馆有着悠久的历史,展出着很多珍贵的文物,是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监管的历史有70多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上海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1. 大克鼎大克鼎是陕西扶风县出土的文物,这件文物是严令禁止出境展出的文物,是属于西周孝王时期铸造的青铜重器,造型非常美观独特。

2. 晋侯稣钟这件文物是在山西曲沃北出土的,是来自于西周时期晋侯苏木当中的人物,这件文物充分地反映了西周时期乐器的样子,上面还雕刻着文字记载着周厉王33年的背景。

3. 高逸图高逸图是唐代的一幅名画,这幅画是唐代著名作家所画,也是证明画家仅存的画幅真迹。

这幅画主要描绘的是竹林七贤中的4位高人。

4. 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北宋时期书法的巅峰代表作。

这本阁帖是古代著名书法家利用墨迹,经过双沟苗木之后,刻在石板木板上。

然后它引下来制作步骤非常的复杂。

5. 苦笋贴苦笋贴是唐朝年间的书法帖,这个帖子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怀素所写也是他的代表作。

帖子上还有怀素的署名。

6. 鸭头丸帖鸭头丸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作品,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行草字帖。

王献之所写的行草字帖十分飘逸,他是出生于书法大家族,他的书法也是非常雅正。

7. 子仲姜盘子仲姜盘是香港太阳集团总裁捐献给上海博物馆的这个讲坛的雕刻和文化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各种精美的雕刻图案,美伦美幻。

8. 越窑青釉海棠式碗越窑青釉海棠式碗是唐朝时期的代表瓷器,碗是椭圆形的碗,边还有很多凹陷的地方,这些凹陷的地方看起来特别像海棠的花纹,颜值相当高。

9. 上虞贴这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模本,考古学家从这个字帖的痕迹和文献看出来,这款是临摹子唐朝时期。

既知是唐朝有名的书法家,他独创的字体受到了后辈人的追捧。

10. 雍正粉彩福寿橄榄瓶这叫人物保存的特别完整,是雍正时期的一个装饰品,从这件作品当中能够看见清朝流行的瓷器品种类。

上海博物馆非物质遗产介绍

上海博物馆非物质遗产介绍

上海博物馆非物质遗产介绍上海博物馆(Shanghai Museum)是中国国内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成立于1952年,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

该馆以丰富的馆藏和独特的馆藏展示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

除了收藏各类物质文物外,上海博物馆也非常重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大型民俗节庆活动、传统匠艺、传统音乐与舞蹈等方面。

一、大型民俗节庆活动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大型民俗节庆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活动将传统的民俗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

例如,在春节期间,上海博物馆会举办传统的庙会活动,展示传统的民俗手工艺品、美食、表演等。

此外,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会在博物馆内举办相关的活动,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传统匠艺上海博物馆也非常注重保护和传承传统匠艺。

这些传统匠艺包括陶瓷艺术、漆艺、织锦、扎染、金银首饰等。

在博物馆内,观众可以欣赏到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

比如,有许多以修复古代瓷器而闻名的陶瓷匠艺家展示他们的修复技艺,让观众可以亲眼目睹这些古代瓷器的复原过程。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工艺品制作展示,比如漆器、锦绣、扎染等,露天市集也会展示各种传统工艺品供观众购买。

三、传统音乐与舞蹈在传统音乐与舞蹈方面,上海博物馆也举办了许多传统演出和表演。

这些演出包括京剧、评剧、昆曲、民族音乐等多种形式。

在博物馆内的剧场中,观众可以欣赏到各个地区和民族的传统音乐和舞蹈表演,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博物馆还会邀请一些著名的音乐团体和舞蹈团体参加演出,为观众呈现更多精彩的演出。

四、传统工艺品展上海博物馆也会定期举办传统工艺品展览,让观众对中国传统工艺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展览涵盖了陶瓷、漆器、金银首饰、刺绣等各个方面。

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展览了解到传统工艺品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装饰图案等信息。

此外,也会有一些传统工艺品制作的示范和互动活动,观众可以亲自参与其中,体验传统工艺的乐趣。

上海博物馆藏品介绍

上海博物馆藏品介绍

上海博物馆藏品介绍上海博物馆是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街201号的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之一、博物馆馆藏丰富多样,包含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以下将对部分藏品进行介绍。

1.上海博物馆珍宝馆文物(1)玉器: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的玉器文化。

其中最有名的是商代的“玉斧-遮尸玉璧”,是中国最早的玉器之一、它古朴简约的形态和精美的纹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玉器的钟爱和独特的审美标准。

(2)金器: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的金器文化。

其中最有名的是汉代的“帝王金马”。

这件金马是少数具有丰富纹饰和精美工艺的中国古代金器之一、它体现了古代中国对马的特殊崇拜和金器工艺的高超水平。

(3)瓷器:展示了从唐代到清代的中国瓷器文化。

其中最有名的是明代的“青花瓷-明代花卉纹罐”。

这件明代花卉纹罐瓷质纯正,纹饰细腻丰富,体现了明代瓷器工艺的高度发展和传统工艺的精湛技术。

2.上海博物馆历史展览馆藏品(1)中国古代书画:展示了从战国到清朝的中国古代书画艺术。

其中最有名的是明代文征明的《四僧图》。

这幅画是中国书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绘了四位佛教僧人的生活场景,气势恢弘,绘画手法独特精湛。

(2)历代名人字画:展示了中国历代名人的字画作品。

其中最有名的是明代文学家施耐庵的《水浒传》手抄本。

这本手抄本保存完好,插图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重要史料。

(3)民间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各个地区的民间艺术品。

其中最有名的是四川的锦里木偶。

锦里木偶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戏曲表演艺术,以木偶为主要表演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3.上海博物馆艺术品馆藏品(1)绘画作品:展示了中国历代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品。

其中最有名的是南宋的郭熙的《溪山行旅图》。

这幅画以墨翰为基础,多处点染,用墨渲染山石的质感和岩壑的阴影。

它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上海博物馆 大克鼎简介

上海博物馆 大克鼎简介

上海博物馆大克鼎简介摘要:一、大克鼎简介二、大克鼎的历史背景与艺术价值三、大克鼎的铸造技艺与特点四、大克鼎在上海博物馆的展示意义五、参观大克鼎的建议与注意事项正文:【大克鼎简介】大克鼎,又称为克鼎,是西周时期的一件青铜器文物。

距今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西周青铜鼎。

大克鼎原件藏于上海博物馆,被誉为“镇馆之宝”,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大克鼎的历史背景与艺术价值】大克鼎铸造于西周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

大克鼎为祭祀用品,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祖先和神明的敬仰。

大克鼎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其精湛的铸造技艺和独特的纹饰设计上,展示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风貌。

【大克鼎的铸造技艺与特点】大克鼎采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堪称巧夺天工。

鼎身饰有云雷纹、兽面纹等图案,线条流畅,立体感强。

鼎足为兽形,形象生动,增强了整个鼎的稳定性。

此外,大克鼎内壁有铭文,记录了当时的祭祀活动,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大克鼎在上海博物馆的展示意义】大克鼎作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见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辉煌。

它的存在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知名度,还丰富了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研究资料。

参观大克鼎,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的技艺水平和审美观念,感受历史的厚重。

【参观大克鼎的建议与注意事项】1.提前了解大克鼎的相关知识,以便于参观时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件文物。

2.参观时,注意观察大克鼎的细节,如纹饰、铭文等,以领略其独特魅力。

3.尊重文物,不要触摸和拍照,保持博物馆内的安静与秩序。

4.结合其他展品,对比欣赏大克鼎,了解其在我国青铜器发展史上的地位。

5.参观结束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大克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大克鼎,我们可以为自豪地宣扬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激发对文物保护和传承的重视。

上海自然博物馆镇馆之宝简介

上海自然博物馆镇馆之宝简介

上海自然博物馆镇馆之宝简介
1.“中华龙鸟”化石。

这是中国第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也是迄今为止在地球上发现的最完整的恐龙化石,它出土于中国浙江龙骨山。

是一种外形似鸟,头、颈、躯干和尾后的一长条形动物,全长达40米左右,体重约9吨。

这具化石现存放于上海自然博物馆。

2.“恐龙之王”——暴龙。

它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食肉恐龙,其身长约60米,重约40吨,全身覆盖着坚硬的鳞片,在它的
胸部和尾巴上都长有一对长而弯的尖角。

暴龙是食肉动物中最可怕的杀手之一,它在陆地上奔跑时时速可达60公里以上。

3.“海牛”——海牛是现存最大的海栖动物之一,身长约
15米,体重约6吨。

它生活在距今约3亿年前。

它的头骨和躯
干非常厚大,但尾巴却很小;它的颈部短而粗,体毛稀少而粗糙;它那短而阔的四肢很粗壮有力,既能在浅海中生活,又能在深海中生活;它那突出的颅骨和尖锐如锥子般的牙齿会给猎物致命一击;海牛的眼睛长在头顶上,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防止雨水和灰尘进入眼睛里。

—— 1 —1 —。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2017年的春天,参观了上海博物馆,有幸目睹了上博的镇馆之宝--大克鼎,更加幸运的是聆听了上博的讲解老师的介绍。

包括大克鼎、编钟和子仲姜盘,真是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这些国宝重器,让人为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而自豪,而每件国宝,都有一个让人或感动、或回味的故事。

大克鼎(Big Grams Tripod)又称膳夫克鼎,西周晚期(孝王时期)一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

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鼎腹内壁亦铸有铭文2段,共28行,290字,主要记录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的内容。

[1] 高93.1厘米,重201.5千克,口径75.6厘米。

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

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

附一说起大克鼎,必定要顾及大盂鼎,二鼎休戚相关,系清代出土于陕西境内的国之重宝。

曾两次出土的大盂鼎和大克鼎,“身世”更是一波三折。

如果说青铜器在所有藏品中具有至高地位的话,那么,大盂鼎和大克鼎则是极品。

二鼎是西周时代极为重要的重器鸿宝,是传世最大的鼎(与陈介棋所藏之毛公鼎被誉为海内三宝),今天分别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成为南北两馆的镇馆之宝。

大盂鼎系西周康王时代的奴隶主贵族为颂扬康王、祭祀先祖而造的大鼎,距今近3000年,是迄今为止出土的西周时代形制最大的青铜器。

清道光的初年出土于陕西岐山礼村(一说眉县)。

鼎高101.5公分。

口沿下饰兽面纹一周,三足的上部各饰一兽面,纹饰极为精美。

鼎内腹壁铸有铭文19行,共291字,分为前后两段,记载着周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1003年)对大贵族孟的训诰和赏赐财富的命令。

康王令盂“敏于朝夕纳谏,奔走王事,敬畏上天”;所赏赐的物品有香酒、礼服、车子和1726个奴隶。

上海博物馆百大珍品(好资料值得收藏)

上海博物馆百大珍品(好资料值得收藏)

上海博物馆百大珍品(好资料值得收藏)上海博物馆馆藏百选名单揭晓,有你的心头好么?1.玉神人石家河文化(公元前24世纪——前20世纪)2.神像飞鸟纹玉琮良渚文化(公元前31世纪——前22世纪)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3.父乙觥商代晚期长31.5厘米,高29.5厘米,底部纵长12厘米,横长16.7厘米4.草书上虞帖东晋王羲之纸本纵23.5厘米,横26 厘米5.玉龙战国6.鹰攫人首玉佩石家河文化(公元前24世纪——前20世纪)7.柳鸦芦雁图卷宋赵佶纸本设色纵34厘米,横223.2厘米8.竹书《孔子诗论》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楚竹简纵55厘米,横0.6厘米9.大克鼎西周孝王时期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千克潘达于捐赠10.越窑海棠式大碗唐高10.8厘米,口纵23.3厘米,口横32.2厘米,足径11.4厘米11.草书苦筍帖卷唐怀素绢本纵25.1厘米,横12 厘米12.鸭头丸帖卷东晋王献之绢本纵26.1厘米,横26.9厘米13.彩绘彩色釉陶骑马女俑唐通高39.2厘米,长38.7厘米14.白玉龙纹鲜卑头晋15.龙纹玉玦春秋早期16.白釉镂雕宫殿人物枕五代高13.6厘米,长22.9厘米,宽18.4厘米17.高逸图卷唐孙位绢本设色纵45.3厘米,横169.1厘米18.粉彩蝠桃纹瓶清雍正口径10.0厘米,足径12.5厘米,高39.5厘米张永珍捐赠19.镶嵌十字纹方钺夏代晚期通长35.6厘米,刃宽33.2厘米,厚9毫米,重5.16千克20.兽面纹斝商代中期高31.3厘米,口径18.4厘米21.豇豆红柳叶瓶清康熙高15.3厘米,口径3.4厘米,腹径5.4厘米22.哥窑五足洗南宋高9.2厘米,口径18.8厘米23.牺尊春秋晚期高33.7厘米,长58.7厘米,重10.76千克24.崧泽文化黑陶刻纹盖罐公元前38世纪-前32世纪高26.2厘米,口径15.2厘米1974年上海青浦崧泽遗址出土25.神面纹玉琮良渚文化(公元前31世纪——前22世纪)26.吴王光剑春秋晚期全长77.3厘米,剑体长65厘米,剑格宽4.8厘米,剑体宽4.5厘米,重1千克27.凤纹卣西周早期高27.6厘米,口纵长8.8厘米,横长10.8厘米,底纵长10.8厘米,横长12.6厘米,重4.89千克28.子仲姜盘春秋早期器物高18厘米,口径45厘米,重12.4千克29.钧窑鼓钉洗北宋高9厘米,口径24.3厘米,底径17.2厘米30.管流爵夏代晚期残高20.6厘米,口长16.3厘米,重0.89千克31.四灵玉胜东汉32.黄觚商代晚期高27.3厘米,口径16厘米,重1.04千克33.彩色釉陶骆驼隋高47.3厘米,长50.9厘米34.龙纹扁足鼎商代晚期高31.1厘米,口径24.2厘米,重4.85千克35.亚其爵商代晚期高20.1厘米,通长16.8厘米,重0.625千克36.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明宣德高8.8厘米,口径9.9厘米,足径4.5厘米37.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明宣德高8.8厘米,口径9.9厘米,足径4.5厘米38.三螭纹玉觚清乾隆39.夏山图卷五代董源绢本设色纵49.4厘米,横313.2厘米40.邢窑白釉穿带壶唐高29.5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13.5厘米41.亚方罍商代晚期高53厘米,口纵长17.2厘米,横长20.1厘米,重30千克42.春水玉饰金43.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明高48厘米44.晋侯稣钟西周厉王该组编钟,大者高52厘米,小者高22厘米,皆为甬钟45.玉虎商46.郘钟春秋晚期47.透雕蟠龙纹鼓座春秋晚期48.云龙纹玉环唐49.汝窑盘北宋高2.9厘米,口径17.1厘米,底径9.1厘米50.祭黄几道文卷北宋苏轼纸本纵31.5厘米,横121.7厘米51.八牛贮贝器西汉高51 厘米,底径29厘米,重15.2千克52.草虫花蝶图卷宋艳艳女史绢本设色纵32.5厘米,横333.5厘米53.行书小子相帖页北宋黄庭坚纵31.3厘米横33.3厘米54.“见日之光”透光镜西汉直径7.4厘米,净重50克55.千佛石碑北周通高171厘米56.乐伎玉带板唐57.浮雕八仙上寿图寿山田黄印清纵3.5厘米,横3.55厘米,高8.4厘米58.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Alexander III)4德拉克马银币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59.顾绣花卉虫鱼图册明韩希孟每开纵30.3厘米横23.9厘米60.禾牛骨刻辞商代晚期骨纵32厘米,横21厘米61.青釉弦纹尊商高18厘米,口径19.65厘米,底径9.9厘米62.黄花梨木六柱式架子床明长226厘米,宽162厘米,高234厘米63.青花寿山福海图扁壶清乾隆高49.4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17.8×12厘米64.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宋65.晋归义氐王金印晋金质,驼钮纵2.25厘米,横2.15厘米,高3.2厘米,重88.5克66.紫檀木雕云龙纹宝座清长128厘米,宽89厘米,通高121厘米67.四羊首瓿商代晚期高38.8厘米,口径31.6厘米,底径29.1厘米,重14.24千克68.玉鸟商69.珐琅彩墨竹图碗清雍正高7.6厘米,口径16.1厘米,足径4厘米70.莲鹭纹玉炉顶元高:4.6厘米;底径:3.8—4.6厘米上海青浦出土71.磁州窑白釉褐彩鹡鸰图虎枕金高12.8厘米,长39.6厘米,宽19.5厘米72.德方鼎西周成王时期高24.4厘米,口纵长14.2厘米,横长18厘米,重2.82千克73.熹平石经残石(拓本)东汉纵60.5厘米横36.5厘米74.透雕花卉蟠龙纹犀角杯明高22.9厘米,最大径16.2厘米75.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高27.5厘米,口径20.7厘米,足径18.6厘米76.紫檀木雕云龙纹嵌玉石座屏风清屏长375厘米,宽60厘米,通高280厘米;座面长103.5厘米,宽65厘米,背高116厘米;案长175厘米,宽69.5厘米,高88厘米77.青卞隐居图元王蒙纸本水墨纵141厘米,横42.2厘米78.淳化秘阁法帖北宋祖刻拓本一级甲等古籍善本79.蓝釉盘明宣德高4.3厘米,口径22.1厘米,足径14.3厘米80.厚趠方鼎西周昭王时期高21.3厘米,口纵长13.3厘米,横长17.4厘米,重2.4千克李荫轩、邱辉捐赠81.龙泉窑青釉堆塑蟠龙盖瓶南宋通高22.6厘米,口径6.5厘米82.古方尊西周早期83.“设屏农尉章” 银印新莽银质,龟钮纵2.25厘米,横2.25厘米,高2.2厘米84.白瓷莲花口弦纹六管瓶北宋高40.7厘米,口径4.3厘米,足径11.1厘米85.孔雀绿釉青花莲鱼纹盘明成化高5厘米,口径22.5厘米,足径15.1厘米86.阿弥陀佛三尊铜像隋通高37.6厘米;底纵23.8厘米,横32.8厘米;重6.74千克87.菩萨石像唐通高72厘米88.缂丝莲塘乳鸭图南宋朱克柔纵107.5厘米,横108.8厘米庞秉礼捐赠89.秋风纨扇图明唐寅纸本墨色纵77.1厘米横39.3厘米90.墨梅图轴元王冕纸本水墨纵90.3厘米,横27.6厘米91.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瓶北宋高48.4厘米,口径7.5厘米,腹径19.3厘米,底径11厘米92.贵霜王朝伽腻色伽一世(Kanishka I)金币贵霜王朝93.青花山茶纹扁壶明永乐高24.9厘米,口径3.1厘米,底纵7.6厘米,底横10.1厘米,足径7.6×10.1厘米94.千字文卷唐高闲纸本纵30.8厘米,横321.3 厘米95.青釉堆花云龙纹大缸清雍正高45.5厘米,口径40.6厘米,底径32厘米96.龙泉窑梅子青三足炉南宋高11.3厘米,口径14.4厘米97.西湖图卷宋李嵩纸本水墨纵26.7厘米,横85厘米98.幽谷图宋郭熙绢本水墨纵168厘米,横53.6厘米99.五彩鱼藻罐明嘉靖高35.35厘米,口径20.1厘米,足径25.5厘米100.青花瓜竹葡萄纹大盘元高7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25厘米收藏阁编辑整理自上博官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博物馆有哪些镇馆之宝
文物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它是古代先民智慧的集成,历经时间的打磨,成为民族的代表、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象征。

上海博物馆建于1952年,基本定位是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其收藏、展览和研究以中国古代的艺术品为重点。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上海博物馆共有藏品
1,019,259件,其中一级文物717件,二级文物34,505件,三级文物107,992件。

上海博物馆现有十个常设陈列,其中青铜、陶瓷、绘画、书法陈列囊括许多国之重宝,雕塑、印章、钱币、玉器、家具与少数民族工艺亦各具特色。

然而,囿于陈列空间和条件,今天参观者在展厅中所见不足上博藏品总量的百分之一。

《琳琅——上海博物馆藏珍品导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不仅包含上海博物馆常设陈列中的精品文物,同时亦涉及那些平日深藏闺中未能和参观者见面的其他文物珍品,如甲骨、竹简、历代善本图书、文房四宝、竹木牙角雕刻、织绣画、欧洲玻璃器和陶瓷器等。

由此书可以管窥上海博物馆所藏的缤纷多彩的文物,是以定名为“琳琅”。

经授权,澎湃新闻选取上博最珍贵的几件宝贝与读者共享。

大克鼎[青铜]
大克鼎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它是青铜器转变期的典型代表。

大克鼎的纹饰器形端庄稳重,采用大量变形纹饰,耳旁的龙纹也与西周早期不同。

颈部的兽面纹脸部轮廓变为线条,仅留眼睛可辨,后称为“变形兽面纹”。

腹部的波曲纹极具节奏感与韵律感。

大克鼎有两百九十字铭文,分为两个部分:一位周王对克的赏赐嘉奖,因克的祖父有功于王室,特奖赏克职位;二为克对各种赏赐的描述。

克任职膳夫,即《周礼》记载的宫廷厨师长,但周王给他的权力却很大,可以对外传达王的指令,对内向王反映民意。

除大克鼎外,还有小克鼎七件,用以盛放肉食一类祭祀供品。

七件小克鼎分散在上博以及故宫、天津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与国外。

克作为膳夫却享有诸侯级别使用的列鼎制度,并且拥有七件,令人思虑,同时也可以确定当时他确实是一位权重一时的重臣。

对于大克鼎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玉神人石家河文化[玉器]
在中国分布广泛的新石器时代诸考古学文化中,玉制器物的地域性风格非常明显,其中尤以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动物与几何形玉饰,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的玉璧、玉琮、玉斧、玉钺和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的玉刀、玉璋等最具特色,其器形之规整、纹饰之精细,达到了史前玉器的最高水平。

石家河文化分布在江汉流域一带,常见出土人物和动物形态的玉器。

玉人一般是人首造型,未见全身人像。

上博藏玉神人尽管是传世的,但品相完好,玉质晶莹剔透,制作工艺高超,在海内外目前仅此一见。

其头戴平顶冠,两耳饰环,双手置于胸前,一般认为这是古代巫师正在做法、通神的形象。

建武十七年五铢铜母范[古代货币]
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造。

为铜质母范,可作子范。

盘型,中心有圆形浇道,两侧与钱模相连,范内有定位榫,使合范准确。

内有钱形正背各四枚,钱体规整、制作精美。

范背有十字形加强筋,铭文准确记载了帝王纪年及制作时间、铸钱属官、工匠姓名,为佐证史料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对研究东汉币制沿袭及铸造工艺亦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佛像石塔节[古代雕塑]
两汉以后,佛教造像伴随着佛教进入中国。

佛教借由造像来吸引大众,当人们在观赏佛的庄严、伟大,菩萨的善良、慈悲之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佛教信仰,故而佛教又被称为“像教”。

佛教在经年累月的造像中,逐渐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像石塔节呈方柱形,一般以九节、七节或五节为一组,常表现佛教故事、佛本生故事或佛传故事等。

北魏佛像石塔节应为七节中间的一节。

它四面雕刻图案。

此件佛像石塔节风格鲜明,刻画精致,吸收了石窟寺中中心柱的形式,对后世佛教造像的形式和方法有很大的影响。

“晋归义氐王”金印[历代印玺篆刻]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根据与周边各民族不同的关系制定了一套有别于内郡的官印制度,用
于赐封归附中原王朝或相互修好的部族首领。

以金、银、铜质及王、侯、君、长的官号区别不同等级,又以驼、马、羊、蛇钮式作为不同族别的标志。

三国、魏晋仍然沿袭了这一制度。

这一类印章是中原王朝与兄弟民族政治关系的实物见证,也是华夏民族逐渐融合的历史见证。

如“晋归义氐王”金印为西晋王朝颁发给归附内郡的氐族首领的官印。

此方金印重87.5 克,印文凿刻而成,线条犀利明快,布局跌宕起伏,可谓“疏可走马、密不容针”,是晋代凿印的代表风格。

东晋王献之鸭头丸帖卷[书法]
被明代大书家董其昌盛赞为“烜赫有名之迹”的东晋王献之的传世名作《鸭头丸帖》,
应是“二王”经典法书中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

王献之作书先承其父,后师张芝,行笔流畅舒展,结体妍美自然。

《鸭头丸帖》为王献之书与友人的一通手札,内中所及“鸭头丸”,是一味利
尿消肿的丸药。

彼时人们互通信札可谓寻常之事,然因王献之的书写功力和书写才华之故,便显得不同寻常。

他的不同寻常正如张怀瓘在《书议》中说得颇真切:“子敬才识高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

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

子敬(献之字)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中最为风流也。


唐孙位高逸图卷[绘画]
《高逸图》是孙位存世的唯一真迹。

据研究得知,此卷为《竹林七贤图》残卷,原作当比现存画幅大一倍,所画主题为“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此卷仅剩其中四人,经考证,从右至左分别为浩然洒脱的山涛、手持如意的王戎、捧杯回首的刘伶和挥动麈尾的阮籍。

人物席地而坐,每个人物之间以湖石、树木、童仆做隔断,这种图式可联系至南京出土的南朝画像砖。

换言之,此种竹林七贤的构图并非孙位独创,画家的独到之处在于对七位高士之“魏晋风度”的把握和呈现。

整个绢本以工笔重彩绘成,人物以粗细一致的铁线描描绘,根据人物动态形成洗练概括的形象,随后又敷染以白粉,以塑造服装丝绸的质感,从比较厚的粉质慢慢舒化开来,随着人物动态形成凹凸感和运动感。

画面色彩异常丰富,历经千年,依旧鲜艳灿烂。

淳化秘阁法帖[善本图书]
古人学习书法,无不希望有幸临摹历代名家墨迹。

于是有心人汇集一些名家之作,镌刻在石头或木板上,拓成墨本,装裱成卷册,即刻帖。

因为是学习书法的范本,故又称之为法帖。

成于北宋淳化三年(992)的《淳化秘阁法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法帖,虽然因编者水平有限,导致真伪杂糅,错乱失序,然而其中毕竟保存了王羲之家族等前贤的大量作品,无愧为“法帖之祖”,后世的摹刻、翻刻不计其数。

即便只有这四卷残本的北宋祖刻或最善本,仍然极其珍贵。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家具]
黄花梨木是制作四出头官帽椅的首选木材,其色泽和纹理最适合这种椅式,该椅造型极具韵律美,搭脑、靠背板、扶手、联帮棍、鹅脖都略作弯曲,虽然既费工又费料,但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加强了就坐时的舒适感。

座面下的券口牙子,既是装饰,又起加固作用。

在传世实物中,这种造型较为常见,是一件标准的四出头官帽椅,也是一件审美价值较为突出的实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